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www.guakaob.com--工作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科学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学科高峰平台,增强协同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国际化办学,顺利完成新世纪初“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全年13项重点工作和73项主要工作。
一、重点工作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南京师范大学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二)稳步推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三)总结“十二五”改革发展,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四)实施新一轮机构与编制改革和干部聘任工作,启动机关部处“大部门制”改革试点。
(五)全面做好迎接教育部、财政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准备工作。
(六)加强优势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启动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改革,压缩本科专业规模数。
(七)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及动态调整工作,完成2个学术学位、1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和2个学位授权点的调整,优化学位点布局。
(八)推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准备工作。
(九)推进大学科技园、文化产业园(后宰门)等社会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
(十)完善校院两级国际化协同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国际化办学考评机制。
(十一)拓展办学空间,调整与优化校区功能规划。
(十二)健全学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学院、部门整体考评体系建设。
(十三)进一步落实部省区共建,做好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本科生精英人才培养 
1. 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2. 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实验区建设实施办法。
3.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
4. 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5. 落实强化培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
6. 健全教师教育“共同培养,双向强化”运行机制。
7. 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制定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8.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9. 召开学生工作大会,出台学生工作创新举措。
10. 实施优秀辅导员培育计划。
11. 制定实施基层团建实施纲要。
12. 做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培育及参赛工作。
(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13. 探索“本硕”一体化教育培养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高生源质量。
14. 加大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常态投入,在一级学科层面建设研究生教育精品学位课程。
15. 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6. 改革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构建“三助一辅”工作体系。
17. 制定实施研究生综合管理与评价指导意见。 
(三)构建高峰学科平台
18. 制定学部制实施方案,试行学部制。
19. 制定实施ESI学科排名提升计划、学科评估排名提升计划、学科高原造峰计划和特色交叉学科培育计划,保持3个学科在全球ESI排名前1%,遴选8-10个交叉学科进入培育计划。 
20. 加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开设10门左右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
21. 建设学科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学科建设绩效评估。
(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22. 加大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力度,2015年争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突破30项,其中重大项目1-3项;争取获批教育部重大项目1-2项。全年力争文科科研经费到帐数3000万元。
23. 力争在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审工作中再获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争创历史新高。
24. 加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的培育和申报的组织工作,争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3-6项。
25. 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人才专项等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争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其中重点项目2-3项、杰青1-2项、优青2-3项。力争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达2.8亿元。
26. 加强跨学科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培育组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好申报工作。
27. 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学术委员会机构和运行机制。
28. 明确学院年度科研目标,建立学院科研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
29. 制定实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做好实验室认可(CNAS)换证评审和计量认证(CMA)扩项与换证评审工作。
30. 落实学报编辑委员会制度。迎接省新闻出版和期刊管理部门评估。
(五)健全社会服务机制
31. 推动“文化大讲堂”活动,提升文科科研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32.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地方发展研究院建设。
33. 组建南京师范大学理事会,召开首次全体会议。
34. 召开校友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35. 完善联合办学管理机制,实现联合办学项目统一归口管理。加快推进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联合办学项目建设。
36. 启动继续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市场化进程。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37. 修订人才引进政策,加快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力争引进或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名,长江学者1-2名;万人计划1-2人,千人计划1-2人,省特聘教授计划4人左右。
38. 实施教师“双轨制”和师资博士后制度,深化教师岗位管理改革。
39. 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和突出成果奖励条例。
40. 修订教师出国管理规定。实施教师公派出国规模倍增计划,2015年公派出国研修教师人数达70人。
41. 制定管理人员海外研修实施办法,实施管理人员素养提升计划。
(七)提升国际影响力
42. 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文科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的意见,2015年在SSCI、A&HCI发表论文数达40篇以上。
43. 探索建立国际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做好教育部国际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申报工作。
44. 制定实施学生海外学习支持与激励办法。力争实现学生海外学习交流规模和学历留学生规模10%的增长。
45. 制定实施教师出国访学研修外语培训计划、研究生论文外语写作能力提升计划。
46. 力争设立1-2个新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力争成功申报1-2个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争取新获批1个教育部港澳台办“万人计划”项目。
47. 制定海外专家的聘请计划,扩大聘请高水平海外专家规模。
48. 举办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论坛。
(八)完善条件保障机制
49. 探索建立预算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机制,适时调整学校的收入分配政策。
50. 完善捐赠冠名制度。建立校友基金网上捐赠平台。
51. 试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试点的预评工作。
52. 清理整顿校内所有室外流动商业经营网点,开展校园“校中村”和家属区“园中园”整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
53.试点运行校内所有楼宇物业、商业网点和维修项目的统一扎口管理。
54. 建立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有序推进公用房调整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
55. 完成化学与材料实验楼工程和随园校区3、4、5栋学生宿舍翻建并交付使用。开工建设青年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加快推进紫金校区学生宿舍与实验楼改(扩)建。
56. 建立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效工作机制,制定考评办法,提高经营效益。完成学院、部门办企业改制相关工作。
57. 制定落实信息化建设、管理与运行规范。
58. 建成无线、有线一体的校园网络。启动数据中心硬件、管理平台建设,整合数字化校园应用服务,建立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
59. 推进特色馆藏数字化工作,建设新一代图书馆信息服务门户系统、机构知识库。
60. 开发建设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分步落实校史文化抢救、研究、展示三大工程。
(九)加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61.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的自查、迎查。
62. 办好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第六轮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学生党建三级培训体系建设,承办新一期“876专题培训”。
63. 健全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启动党建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党建创新项目。
64. 围绕深化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深入开展“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大讨论,营造合力推进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
65. 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推进理论学习“四个一”工程。
66. 开展“身边的师德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落实教师基本规范,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67. 启动“南师品牌文化”建设工程,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建设成果和系列文化品牌。
68. 建立校内职责履行和权力行使监督与问责体系。
69. 制定实施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廉政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
70. 改进党员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举办社会主义学院第17期党外干部培训班。
71. 制定《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72. 采取多样活动方式加强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形成“文化养老”的离退休工作特色。
73. 引进更多优质的艺术演出和展览,形成全年校内艺术活动的月历菜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6824.html

    上一篇:党建工作计划

    下一篇: 教学工作计划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