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诗句

| 活动总结 |

【www.guakaob.com--活动总结】

收获的诗句篇一
《诗歌活动收获》

活动收获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在“搜集诗歌”这个方面,我的收获最大。因为在搜集诗歌的同时,我不但知道了许多诗人的名字,我还知道了许多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资料。让我知道了许多诗歌的来源。我觉得我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回报展示”做的不是很好,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充分。而且展示的方式全都是在古诗书上,并没有其它的展示方式,这几点我们在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里都要改正。

收获的诗句篇二
《有关描写秋天收获的句子》

有关描写秋天收获的句子

秋天,果实们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露出了笑脸,让人们来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豆、玉米、高梁都成熟了,累得弯了腰。 秋天 是个收获的季节,看,果园里的那棵苹果树上,一个个密密麻麻又大又红的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那棵葡萄树上的葡萄又紫又大,看起来,可真叫人流口水。

秋天不仅能给人带来丰收的喜讯,而且还能给人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秋天,是金黄色的季节,因为稻穗金黄金黄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因为那丰硕的果实遍田野;秋天,是干燥的季节,但是菊花盛开了。

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田野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棉花白似雪,棉枝上结满了桃子般的棉花,一棵上就有几十朵,压的棉枝弯了腰;稻子都有筷子那么粗;沉甸甸的谷穗频频点头;饱满的高粱红似火…… 秋天里带着阵阵凉意,一丝丝微风,让人觉得冬天在一步步的接近。秋天

也是叶展现自己魅力的时候,这时,一阵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们便换上了金色的晚礼服,成群结对的跳起了浪漫的舞蹈。在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庄稼们可高兴了,因为它们都结出了果实,都在谈论着:“你瞧,我结出的果实多大呀,在庄稼里我能排第一!”“你瞧,我结的果实也不比你差啊。”庄稼们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把香甜留给了人们,可是自己却渐渐地发黄了,衰老了。

秋天来了,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新装 。秋姑娘给予果实给人们;稻谷熟了,秋姑娘捧着沉点点的稻谷微笑的送给农民伯伯。 秋天来了,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带给了大家丰收的喜悦。

秋姑娘用魔法棒把果实变成熟了,满树的果实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摘呢!

春天,人们用种子种下了一颗颗种子;秋天,果树回报人们,在自己身上长满了“小灯笼”。

收获的诗句篇三
《初级第七课 读诗歌的收获》

初级/第七课

读诗歌的收获

课时:2节课

目标:1、在研究诗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

2、认真阅读古诗句,理解其出处、作者、大意等。

3、会将查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取舍,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来。

4、语言清楚明白,表达清晰准确。

好诗列举:

枫桥①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②渔火对愁眠。

姑苏③城外寒山寺④,

夜半钟声⑤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

江村桥:“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

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dí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sǒu》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xia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范文阅读:

在学校的每一个星期三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教我们背古诗的,让我们能感受古诗中那深深的含义,让我们的知识更加渊博,我一年级学的第一首古诗叫“静夜思”.在我刚看来没有意思,可是那诗句的含义是我们想象到的。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只是写了仅仅的几句话,却很深的表现出诗人对家乡思念,让我有深深的感触。在以后我们接触很多的古诗,我们不仅要了解,还要把它牢记在心里,在很多同学心里,背古诗是件很难的事,绕来绕去,很难背下来,我告诉你一个背古诗的秘密,只要你很用心的理解每一句话,诗中的含义,在想象出画面,似乎看见了以前的情景,再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在背诗时,既可以很流畅的背下来,眼前也会看到以前的情景,这样就会背的很快,记忆力好的人,大概十分钟就能背会了。我们可以见到许多的古诗,它的第一首诗,第一句诗,第一个不同的音调,都能表达出一个不一样的意思和感情。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充满了浓郁的古诗气氛,让我更喜欢在古诗的海洋中激游,更喜欢阿娜多姿的星期三。

点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朴实,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了如何诵读古诗,感受深切,抒发了中华儿女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收获的诗句篇四
《郝丽丽诗歌教学收获》

用诗样的语言诗意的教诗

前段时间,听了实验中学郝丽丽老师的《行路难》一课,郝老师用诗样的语言诗意的教诗,给人文采斐然,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郝老师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导入,在朗朗诵读中开启新课,同时联系作者的坎坷仕途,巧妙的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对学生把握诗歌主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可谓一石双鸟。

接下来,整个课堂贯穿对诗歌的“吟读、译读、品读、诵读”, 读的形式多样,要求渐次升高。“读”、“译”、“赏”、“诵”相结合。紧扣诗歌特点,用诗的节奏,来推进课堂。

再者,教师课堂拓展不仅有深度,而且用诗来诠释诗,整堂课诗意盎然。如讲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时,对比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常叹息”,突现李白诗句言简义丰的非凡表现力。学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句时,老师出示修改句:“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啊,今安在?”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自然领略原诗句的凝练有力的特点。教师概括总结全文的语句“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真情动天地,豪气满乾坤”则更是用诗化的语言,生动凝练的概括了本诗的感染力。 郝老师的这堂诗意盎然的诗歌课触发了我深深地思索:一堂成功的课,该是以课文为范例,不仅能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思考的意识,一种高尚品性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这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了。

收获的诗句篇五
《诗词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诗词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作者:王海叶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7期

一次教学杜甫诗三首时,忽然感受到学生对于这三首诗歌的把握比较准确到位,仔细思考后,又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发现对比学习起了很大作用,这三首诗歌,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在同一背景之下,即大历元年秋天与代宗大历二年,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重新割据的危险;再加上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接连不断。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分萧瑟的傍晚,他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成《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深感夔州一带的古迹与历史人物的故事,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未就的感慨。《登高》是第二年重阳节,55岁的杜甫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独自登临,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登高》。

那么,“比较教学法”有哪些具体的实用价值呢?

就像著名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张寿康教授曾说:“ 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也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首先,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目前,学生学语文兴趣不高,这里不排除高考语文试题同课本联系不大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陈旧,无新鲜感可言,教授式的满堂灌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有的虽然也能增加学生的活动量,但也无非是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乐学的问题,采用了“比较教学法”可使语文一课一授的方式演变为课内外联系,新旧知识贯通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增强。

其次,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已越来越引起语文界的重视,而要达到这一点,单凭一课一授的方法是不行的,只会获得一此支离破碎的知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文学知识,从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再次,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素质。语文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大阅读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教师的指导,无目的盲目阅读,虽然能取得成效,毕竟是事倍功半;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文同类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则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弥补课本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谈谈“比较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这

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古诗词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古诗词阅读方法主要可分两大方面:一是不同诗词相同点的归纳比较阅读;二是选取诗词的不同点,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其共同的特点,同时又发掘出各自的个性。一次我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将这首词和他的《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对比着阅读。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再来看《江城子》,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 通过二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首词,一首豪放,一首婉约,豪放者雄壮激越,婉约者缠绵细腻,他们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词人的坎坷经历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再比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叹,但那只是抒发闺阁少妇的相思之情。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既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哀痛,又反映了词人颠沛流离的艰辛,还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思,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中《声声慢》就是词人晚年多遭国破、家亡、夫丧等一连串沉重打击之后,描写孤寂难耐的生活和凄凉愁苦心情的名作。这首词开篇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垫定了全篇凄凉、悲戚的感情基调。最后词篇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情满涨之际戛然而止,把词人当时由于敌人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自己无依无靠的痛楚心情,准确、细腻入微地刻画出来。显而易见,运用比较法教学古代诗词,能促使学生在“比”中求解,在“比”中加深认识,在“比”中提高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比较教学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这样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培养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以上只是自己粗浅的建议,望各位同仁批评指导。

作者简介:王海叶,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致力于研究”诱思探究”教学,曾参见市级教学大赛,荣获巴彦淖尔市”市级学科带头人”。

收获的诗句篇六
《开心收获词语》

言而无信 骨肉分离 见死不救 大义凛然 自强不息 慢条斯理 对牛弹琴 连绵起伏 名不虚传 暴怒无常 脍炙人口 浩然正气 如雷贯耳 心潮澎湃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自作聪明 鱼贯而出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饶有兴趣 微不足道 完璧归赵 不可思议 无价之宝 狂风怒号 自相矛盾 囫囵吞枣 叶公好龙 目瞪口呆 身强力壮 理直气壮 争先恐后 絮絮叨叨 得意洋洋 兴致勃勃 成千上万 无声无息 负荆请罪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魏然耸立 排山倒海 虎背熊腰 冷嘲热讽 日夜操劳 缝缝补补 威风凛凛 不肖一顾 高高耸起 蹑手蹑脚 大惊失色 坐井观天 掩耳盗铃 惊涛骇浪 攀山越岭 肥头大耳 漫天彻底 大江南北 平平安安 仪表堂堂 浑然一体 徐徐上升 大吉大利 垂头丧气 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 虎啸龙吟 手舞足蹈 花言巧语 抑扬顿挫 哆哆嗦嗦 快快乐乐 文质彬彬 五颜六色 熊熊燃烧 大摇大摆

喜出望外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摇头晃脑 悬崖峭壁 良辰吉日 前俯后仰 曲曲折折 哭哭啼啼 神采奕奕 一如既往 面面相觑

收获的诗句篇七
《课外古诗十首》

收获的诗句篇八
《诗》

收获的诗句篇九
《诗句》

开会前两天,也就是3月23日下午,张勃兴同志派人送来了他的《荏苒录》。因为距开会时间很近,我便用仅有的两个晚上,抓紧翻阅完了这部书,并记下了翻阅时的感受。

我是怀着对大领导、对老共产党员的崇敬翻阅这部书的。一开始翻阅,我便被吸引住了。我的思绪被拉往半个多世纪以前,眼前出现了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出现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出现了抗日的烽火,出现了前仆后继的爱国志士。随着一首首诗词的阅读,我仿佛看见一个爱国青年、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从北平走到陕西,从城市走到农村,从平原走到山区,从一个岗位走到另一个岗位,战斗着,工作着,劳动着,又带领群众改革开放,为建设现代化的陕西而奋斗……于是,一个老同志朝气蓬勃的身影从书上浮现出来,站在我的面前,是那样高大、刚毅,和善、可亲地看着我……

张勃兴同志的《荏苒录》三集,收入了从1945年到2005年的诗词作品527首,其中第一集215首,第二集106首,第三集206首,作品时间跨度60年。三集诗词所写内容不同,第一集写半个多世纪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轨迹、成长脉络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的真实的思想感情;第二集多是感时、咏物、纪游诗词,也记下了作者的经历;第三集虽是咏花诗词,却也透露了作者的经历。三集诗词内容不同,各有特色,但都是作者人生的写照,因此,我认为三集诗词,以及每集的注释和后记,合在一起,一部三集,等于是诗词体的多卷本的长篇自传,其内容的丰富,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这在诗词界是不多见的,具有开创意义,可以视为诗词界的一大收获。

《荏苒录》是老共产党人的心血凝集,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坚强的信念,如“侪辈鬓白若夕阳,不改昔日志向”(《西江月·忆行军》),“敬仰先贤圣地游,风云叱咤著春秋。精神永伴兴邦史,盛世霞光万古留”(《延安》),“苍峦锦绣彩云翔,宝塔巍峨畔上方。鉴证红都兴业史,光芒映照九州昌”(《延安宝塔》),“何惧征程艰与险,忠诚报效喜擎觞”(《离休感怀》),“务必心铭谆警诫,振兴大业忆前人”(《西柏坡》),“雪中傲放净丹心,雨润林枝染翠身。席卷风云濯利剑,朝晖暮霭效三秦”(《莅陕五十六年感怀》)等,正如作者在《荏苒录(第1集)·后记》中所说:“几十年来,虽然也经历过曲折和坎坷,但是我始终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爱护,我对党的信念也始终是坚定的,对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从来没有动摇过。从《荏苒录》这本跨越几十年的小册子中,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出我成长的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诗集奉献给大家,也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党的衷心爱戴”;表达了作者真挚的爱国忧国、爱民忧民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始终如一的努力实践,如“电波屡传失重城,汪陈朱门歌舞声。男儿有志奋勇起,血染江山华夏兴”(《又失重镇》),“东洋又逞强,城乡遭三光。饿殍遍原野,民族陷危亡。”(《忧心》),“几家欢乐几家愁,接收大员喜悠悠。北风凛冽飘大雪,饥寒人们泪长流”(《接收大员》),“三秦陷沉陆,黯然念人民”(《忧》),“农舍灯火暗,忧愁如暮云”(《忧民》),“为思变貌心如焚,索尽肝肠求更新。何时方能脱贫困,改天换地北司人”(《盼变面貌》),“投笔从农三年间,与民心心紧相连”(《下放三年》)等诗句,以及《爱民》、《清平乐·紫阳》、《山阳洪灾》、《庆回归》、《庆

澳门回归》、《镇巴》、《美间谍飞机》、《关民》、《摊破浣溪沙·盼脱贫》、《忆江南·忧农家》、《春晓曲·沉思》、《梧桐影·穷山村》、《风光好·山村》、《秋夜月·中秋夜话》等作品;反映了作者的大情怀、大眼界、大气魄和高尚的品质,如《承新任》、《镇平》、《西江月·迎胜利》、《发展城市群》、《求发展》、《六放活》、《加快发展》、《思索》、《捣练子·叹阿战》、《自律》等作品;是作者青春永葆的艺术证明,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前不久,陕西诗词学会换届时,张勃兴同志到会指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记得他的讲话充满了对振兴中华诗词的重视,对知识分子和作家诗人的理解和关爱,并提到他对某位作家的保护,听得我热泪盈眶。特别是他讲的,为了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平,他用很早以前用过、如今已不大为人所知的名字,报名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的函授学习,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写笔记、做作业,当好学生的事,令与会的人无不对他肃然起敬。这两天读他的《荏苒录》,我再一次为他的对诗词长达多半个世纪的热爱和痴迷,对艺术创造的执著,对诗词创作的不懈努力,对振兴中华诗词这一事业的关怀,以及他的虚心好学精神而感动、敬佩,觉得他既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诗词界共同的学习榜样。(本文系为张勃兴同志诗词座谈会准备的发言)

收获的诗句篇十
《5古诗》

1

2

3

4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