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 活动总结 |

【www.guakaob.com--活动总结】

篇一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李琪:能喝的食用油亚麻油300元一斤的年售过亿


[致富经]得知一个极富诱惑的商机之后(2013111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这一天,兰州的这家超市正进行一场特殊的促销活动。

  这些瓶子里装的不是别的,而是食用油。

  店员:大家可以尝一下,看看口感怎么样?可以喝的。

  消费者:这是油。

  消费者:不敢喝。

  消费者:油是用来炒菜,直接口服,没有喝过油。

  面对黄澄澄的油,很多人还真下不了口,这位壮着胆子喝了一口,看到有人挑头,又有几个人也跟着喝了起来。

  记者林玉红:喝起来口感你觉得怎么样?

  消费者:口感可以接受,还没有油的那种油腻感,入口有点淡淡的苦味。

  消费者:还行,他不是很腻,有点香味,后味有点苦,发苦的。

  消费者:这油传统的应该是炒菜用的,要么就是调凉菜的,这直接口服这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吃油的方法了。

  消费者:之前也没有试过,油是这样能喝,直接能喝,这油还是可以关注一下,也可以买一点回去,然后自己也给家里人尝一尝。

  相比别人怯生生的样子,这位喝起来却一点都不含糊,他叫李琪,促销活动是他搞的,这些油就是他生产的。

  李琪:这个油的味道有点腥苦味,就跟深海鱼油一样的,还有一点苦苦的,如果没有这个苦味可能还不是正宗的亚麻油。

  李琪的油就是来自这种名叫亚麻的植物,在甘肃省亚麻种植面积很大。

  李琪是湖南株洲人,在老家,他是水利工程方面的权威人物。5年前,他在甘肃发现了一个与老本行毫不沾边的商机,做起了亚麻油生意。短短5年时间,他就创立了一个知名品牌,让传统的亚麻油成了能直接喝的油,年销售额上亿元。鲜为人知的是,他当初之所以改行,竟然与一次被骗的经历有关。

  1980年李琪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成为长沙市一家水电站的工人。靠没日没夜的钻研学习,几年后李琪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权威。

  龙建军:我们在工地上出了一个问题,给他打个电话,他闭着眼睛就可以知道,什么什么问题,百分之百没错,这就是专家。

  2001年6月李琪下海经商,他组建了一支30人的水利施工队。成立那天,他召集大伙开了个会,他把仅有的27元钱全部拿出来招待大家。

  龙国军:6月27号我记得是,买几盒蚊香,剩的钱就买一包烟,所有的职工就抽一包烟。我收到我们李总的第一笔款就是27块钱。

  会上,李琪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大家去借钱。

  沈湘:我第一次贷款,贷5万块钱,我用房产抵押贷5万块钱,我是帮他贷的。后来一直他逼着我,赶着我上,他说只要你借,你开口肯定借到钱的,一次一次借到一两百万。到现在我可以说,我一个电话可以调2000万。

  记者林玉红:这种能力是他教给你的?

  沈湘:他教给我的,是他逼出我来的。

  李琪:最好的企业他永远是缺钱,借钱你也是给人家回报。自己也起来了,身边的朋友跟着起来了。

  龙国军:他能够一开口就是100万,50万、20万,而且无怨无悔的马上千方百计的,在一定的时间里送过来,我也感觉不懂,这一直是个谜。

  按照借钱创业、利益分享的思路,李琪很快配齐了各种施工设备,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2001年开始,李琪连续完成了两大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既有了信誉,也有了效益,到2004年已经积累300多万元。

  就在这一年,甘肃有个水电项目请他去施工,预计可以得到1000万的回报。李琪欣然答应,然而,怎么也没想到,等待他的会是一个陷阱。

  李琪:这就是大干沟水电站,我们当时来的时候,没有人也没有房子。

  记者林玉红:你当时住哪。

  李琪:我就住在那边的平房里面,从那个地方进来的路全部是我们修的,当时修了将近6公里的路。

  西北的荒凉,对李琪来说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困难让他始料未及。

  对方一开始说需要他先垫资300万,李琪毫不犹豫答应了,不久,对方又让他再垫200万,李琪咬咬牙也答应了。然而,接下来对方又以各种借口让他继续垫资,这时候他觉得苗头不对了。

  李琪:一直就骗,我们的资金什么时候能到位,什么时候能到位,他没给我们资金,我们还给他付了那么多资金出去了,但是我们现在也退不出去了,他也没钱退给我。

  最后,对方竟然撂了挑子,把项目甩给李琪一走了之。很显然,馅饼已经变成了陷阱,但为了使投进去的500万不打水漂,李琦还是决定把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

  龙国军:这个项目整个已经下不了台,你自己只有那么多钱,你搞不下去就算了。说实在的,反对是一片,不是我一个人反对过。他胆量特别大,他有一句名言,你怕什么,怕什么,天塌下来还有人顶着。

  李琪:我当时也这么想,我只有把这么艰难的事情做起来了,我说我以后做什么事都可能有这个决心,我如果做的半途而废,我就感到我人生什么事都做不成。

  修渠、筑坝、引水,工程一项一项的进行,资金一天比一天紧张。2005年的那年春节,工人们要回家过年,可李琪的兜里连1块钱都拿不出来了。

  龙国军:28的晚上给我打个电话,他讲你过来看我一下,今天晚上搞不到50万块钱我直接跳楼,我当时真的听到那个电话,我真的眼泪都出来了。

  李琪:当时我就站在这个地方,我说我不行了,我要跳下去了,因为这个地方的手机有信号,别的地方打电话都没有信号的,我们当时吃饭都成问题了。

  不得已,李琪逼着朋友把车子抵押了,凑了50万元才度过了年关。

  可喜的是,此时,李琪得到了让他踏实的承诺。他与当地政府商定,水电站投入运营后,作为投资回报,他可以得到水电站的经营权。为此,李琪马上吸引几个朋友成了水电站的股东。

篇二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卞继州:亚麻籽榨出的油变成奶带来亿万财富

[致富经]油变奶带来的财富 20161021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油变奶带来财富(2016.10.21)

  黄土高坡、干旱、贫瘠,这里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亚麻籽榨出的油可以直接喝。亚麻油不仅能喝,还能变成奶,这可能吗?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看卞继州如何创造颠覆人们想象的财富。

  又是一个丰收年,眼前的这片亚麻给王振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王振江:种了30几亩地了,别人的荒地我开垦出来,我现在是心情好。

  各个地方的收购商都抢着要收我的亚麻籽。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卞继州:1亩地现在可以收300斤。

  王振江:300斤以上了。咱们的老胡麻才100公斤左右。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说到亚麻王振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当地的很多村民一样,种植亚麻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

  据统计,甘肃会宁2016年亚麻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比4年前增长了4倍多,销售价也一年比一年高,而且供不应求。4年间,巨大的变化就得益于眼前这个叫卞继州的人。

  在卞继州的推动下,4年时间,由亚麻籽加工的亚麻油从9元钱1斤飙升到最高300多元1斤,不仅如此,卞继州还干了一件颠覆人们想象的事,他把亚麻油做成了亚麻奶粉,大大提高了亚麻的附加值。然而,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说干这件事情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卞继州:油变奶这个做法也是没有办法,逼着我做的这个事情。

  卞继州,浙江杭州人,今年55岁。

  卞继州:现在是产能过剩,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倒闭、都在走下坡,如果传统产业不转型面临着死亡。

  对卞继州来说,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他17岁开始创业,卖过爆米花、做过泥瓦匠、摆过地摊,到31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企业,业务涉及旅游、物流、城市管网等行业,2004年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卞继州的朋友 陈文荣:觉得他比较苦闷,我有时候问他,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钱了,不要发展了,搞点轻松的行业做,可他不是这样想的。

  卞继州:这一点只有我知道,员工不知道,家人不知道,不理解。

  原来,就在这一年,他得知上海的几家同类型企业接连倒闭,一种危机感悄然来袭。

  卞继州:危机四伏当中,对我这个掌舵的来说,没办法,逼得我必须去改变,不转型,意味着我们企业肯定是要走向倒闭。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卞继州觉得必须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寻找一个好项目才行。

  他先后去了清华大学、中央党校、浙江省委党校,甚至国外,一边考察,一变学习为自己充电。一晃8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项目,直到2012年,决定他和企业命运的一个机遇才终于出现了。

  王维义:第一生活要规律。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他叫王维义,今年78岁,是浙江大学教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50多年,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找一位合适的投资人,将手头的一项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

  王维义:靠着我自己本身的能力我是无法做到的,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就需要志同道合的能够有同舟共济精神老板的支撑。

  王维义找了很多年,去了很多企业考察,但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投资人。

  王维义:老板也好,见多了,如果这个企业家谈得每一句话都很小气,没有一个大的眼光,那么我想和这样的企业家,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卞继州出现了。一次偶然的见面,让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只聊了半小时,他们就把自己的后半辈子交给了对方。

  王维义:打破了常规,当场就拍板,当场就决定,所以这个是一般企业家做不到的。

  卞继州:当时我就感觉到跟王教授合作,我会倾注于我毕生的后面的精力跟整个公司的财力义无反顾把这个事情做好。

  两个人决定去大西北寻找一笔鲜为人知的宝藏,两人迫不及待的上路了,第一站甘肃兰州。

  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拉面开始的。卞继州在兰州呆了一周,一天三顿兰州拉面。作为南方人,他并不是喜欢吃面,他着迷的是面里漂着的那一层油花。当地人叫胡麻油,这与他要找的宝藏有关。

  第二站,甘肃会宁。甘肃会宁,三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这里10年9旱,典型的黄土高原。卞继州要找的宝贝就在这里顽强的生长着,它叫亚麻,当地人叫它胡麻。

  

  王维义:你看这就是亚麻籽,这个就是我当年和卞总讲的,这就是会宁的金矿,我们要找的宝贝就是这个。

  王维义:当时卞总非常激动,他说接下去我们要开发这个金矿。

  高寒,干旱、贫瘠,恶劣的环境却造就了会宁亚麻独一无二品质。亚麻里有一种重要元素,叫α-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是衡量一种油品质的重要指标。

  王维义:α-亚麻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也称为ω-3,人体不能合成它,只能从外界来摄取,亚麻油是所有的植物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一。

  卞继州想要用会宁优质的亚麻籽大做文章,可当时村民们并不知道家里的亚麻仔竟然是个宝贝。

【致富经:能喝的亚麻油】

  卞继州:调研时,我们问这里的农民说亚麻,农民都不知道,农民只是知道胡麻,后来王教授说胡麻就是亚麻。

  王振江:我们以前种的胡麻,土话,我们种的胡麻1元多没有人收,我们自己留在家里吃,吃不完就送给亲戚和朋友。

  会宁人祖祖辈辈种亚麻,可从没把亚麻籽当值钱的东西,当时全县只有4万亩左右,亚麻籽在当地的正常收购价是1元钱1斤,因为卖不上价钱,人们大都不把亚麻籽卖掉,每年人们把采收回来的亚麻籽榨成油放在大缸里,作为一家人1年的食用油。

  2013年8月,卞继州为了让村民们把亚麻籽卖给他,就把收购价格从1斤1元提高到1斤2元,这让村民们感到很诧异。

  卞继州:我们当时说你大量种植,你种的话我加你钱,你种一斤我加你一块钱,农民不相信。

  村民: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奇怪,没有这么高的价收购亚麻籽的,我们以前做的时候一市斤一块来钱,现在涨到两块,不能想象的价格。

  王维义:他说亚麻油、亚麻籽就是炒菜用的,你们花这么高的价格,他不相信。

  第二年,为了鼓励村民多种亚麻,卞继州又把收购价从2元提高到了3元。虽然不理解,但有了可观的收入人们种植亚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卞继州把收上来的亚麻籽交给当地的加工户,让他们加工亚麻油,跟加工户们说,只要能生产出低温压榨没有杂质的亚麻油,他愿意提高价格收购。然而,对加工户来说,生产出符合卞继州要求的亚麻油比登天还难,第一批亚麻油就没有达到要求。

  王维义:因为质量问题,我和贾总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因为给我们寄去的亚麻油,我们是做原料,进了以后每一瓶有厚厚的黑色的沉淀,我说这个怎么能用。

  加工企业负责人:人控制的,火大了、火小的,炒过了,生的,所以质量没保障

  加工企业负责人 党琳:以前我们在做这个油的时候只是压榨,压榨不考虑工艺,是冷榨还是热榨,只是把它榨出来,完了之后把这个东西拉到市场上去销售,根本不考虑成分。

  记者 林玉红:这是个好东西没人意识到。

  党琳:没人知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6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