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以一带多”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www.guakaob.com--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以一带多”心得体会

  我校实施“以一带多”语文教学方式已十几年了,在长期的语文“以一带多”教学活动中,我感受较深。“以一带多”的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推进以课改理论为指导的全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建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与表达训练机制,找到了突破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的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开展以一带多的教学,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我们已掌握了一些方法。课堂阅读的目的明确;有切实可行的模式指导,不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读的层面上;重要的是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一和丛书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一的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丛书篇目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一和丛书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夯实础。

  (一)我们根据不同的课文总结了几种以一带多时课文和丛书的切入点的阅读形式:

  (1)以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为阅读拓展点。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文,也可以先学课文再阅读类似的文章等。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同一题材的作品,在内容上有相关性。从某篇课文的阅读带出同题材的一组课文阅读是拓展阅读的有效方法。内容相关的同一题材作品是在相同的写作背景下写成的,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同组作品,有利于提高了阅读效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以第二组课文为例:第二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本组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丛书上表现手法相同的作品。

  (3)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对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的课文,设法将其背景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过《小英雄雨来》,推荐《小兵张嘎》等表现儿童团员机智勇敢品质的故事。

  (4)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

  小学语文书中的有些课文是根据原著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不妨可以把原著介绍给学生,或者用板书揭示原著名称,作家的作品集等,让学生自主地、有选择性地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接受健康有益的信息。由于此前学生已有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著就不会有很大困难,而且会特别有兴趣。  在小学阶段,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之中的部分情节经改编后选入课本。如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一下,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精彩片断,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那么,在小学毕业前,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能把三大名著阅读完 。如:学习了《景阳冈》一文,我介绍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宋代江湖好汉的经典著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阅读后,对其中众多人物如数家珍: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等,可见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之情。正是这样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爱看书、看好书的习惯。所作,学习了课文后进一步了.对选自名家名作的课文,如《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学后趁热打铁,荐读原著《西游记》《三国演义》。

  (5)以课文作者为阅读拓展点。如:学习第五组课文,在学习了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事迹及感受对鲁迅的怀念之后,我向学生介绍鲁迅的一些作品:《鲁迅全集》、《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让学生走近鲁迅,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品质。

  (6)在文本空白处拓展阅读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有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段:“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这样的“微笑”,“小手中还捏着一根小火柴”,这些细节,我想学生是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真意。如果老师利用下面的诗歌让学生去读:每次点燃火柴微微光芒 /看到希望 看到梦想 /她说你要勇敢 你要坚强 /不要害怕 不要慌张 /让你从此不必再流浪 /妈妈牵着你的手回家/ 睡在温暖花开的天堂。学生一定慢慢回味出其中的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天堂的渴望,而这样的“微笑”,“小手中还捏着一根小火柴”,这些细节更会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7)在认识不全时拓展阅读

  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材料。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于伯父的理解只局限于他送我二本书让我好好读,这是不够的。对此,教师提供了鲁迅为少年儿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学生理解鲁迅不仅关心他的侄女,他的心里还装着全中国的少年儿童,装着祖国的未来。理解伯父救助车夫一处时,教师补充了巴金记录鲁迅追悼会情景的一段文字。当那位黄包车夫出现在追悼会上的资料出现时,学生才真正明白,鲁迅先生对于这位车夫的帮助原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这么大的震撼,体会到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爱戴。

  二、探寻以一带多有效融合的阅读方法,依“法”导读。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伏尔泰也认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师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a、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b、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c、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d、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e、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上述是一般的以一带多阅读方法,我们在阅读课上及时指导学生将课内归纳出的各种文体的一般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把一般方法和“个性”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再根据不同文章采用适当的方法阅读。让学生用方法去阅读,又从阅读中领悟、总结出新方法。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相得益彰,使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体验中逐渐找准并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丰富语感积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又能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浓厚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三、创建班级文集,展示以一带多阅读有效融合之硕果

  我们开展小学语文以一带多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一方面力求通过阅读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融合阅读的方法,以便培养其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阅读效果的检验需要展示的平台,因此,我们以笔记展阅、课本剧表演、美文朗诵、读后感互评、手抄报展览等形式展显学生阅读成果。为了更好地展示师生阅读成果,我们如期创建了班级文集。其中,“校园动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学校开展的各类文学、体艺活动;“读写融合”则刊登学生阅读方法及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延展的仿写、续写、补写和读后感之类的习作;每个学生都能阅读到其他学生的作品。班级文集的诞生架起了一座通往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桥梁,也成为我的语文教学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永不枯竭的鲜活的语文校本教材。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多延伸,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多拓展融成一个整体。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带多时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以课堂为核心进行适宜的带多拓展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7641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