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三年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一: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晴 水光、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 山色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电教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雨后》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迷人风采。《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丰富的物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北国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的丰富物产。而《香港,璀璨的明珠》,则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的描绘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深林;还有的展示宁静的山川,繁华的都市……每一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 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焦联群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 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2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读提纲,读通诗句,了解诗意(第一次先学后教)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读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c.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第二次先学后教)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练习赏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学生有感情读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读诗。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苏轼 (宋)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②检查生字新词。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总—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富饶的西沙{分—海面、海底、海滩、海(群)岛 群岛总—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附精彩课堂实录片段:
用课文中的话回答,什么样的海水、珊瑚、海参、龙虾、鱼、贝壳、海龟? 师:自由读3-6自然段,把你喜爱的这段话读流利。再读一读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听,互相交流一下感受。
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 师:你听了他的朗读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海水五光十色 师:多美呀,谁能把他的美读出来 生:继续读 师:海底有什么?谁来读读
生:再读 师:你的头脑中有三种形象,那是 生:珊瑚、海参、龙虾 师: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谁也能做到? 生:生读 师:你也做到了,我们分三大组来读这三种事物。 生分组读描写珊瑚、海参、龙虾的段落
师:指一生,瞧,你刚才读书的样子多威武,我们一起来写“威武”这个词 师板书示范写,重点指导书写两个字的斜钩,指出其区别
师:指名读描写小鱼的句子 生:读 生:再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到处都是鱼,成了鱼的世界 师:好,怎样读出到处都是鱼,成了鱼的世界? 师示范背诵描写鱼的段落。 生:指名背句子
师:她做到了眼中有景,心中有情,一句一句的背,其实学语文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我们也来写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三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念春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
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单元可用13—15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本单元用12—14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五: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解读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从内容上说,这组文章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然是美好的。
从形式上说,本单元有名家散文经典、古诗,不同的形式也蕴含着共同的语言特点,那就是语言准确、优美。在呈现文本的同时,教材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增加了形式上的美感。
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进行安排,选编了精读课文《翠鸟》《燕子专列》《一个村庄的故事》,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以前一、二年级教材对这方面内容有所涉及,不同的是本单元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其中《翠鸟》《燕子专列》讲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一个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的是人们对动植物的不同态度引发的思考。四篇课文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触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课文,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同时通过布置学生开展环境调查,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中有五篇经典的课文(《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每一个精悍的小故事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大道理,使学生在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并且乐于表达。教学时,让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识记生字。教材在《亡羊补牢》课题旁边编排的学习伙伴的一句话,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也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弄懂课文中其他这样的词语。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学生容易忘记刚刚学过的生字,解决遗忘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让生字复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教师也可以自编或者鼓励学生自编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学过的生字嵌入文章中。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其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有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珍惜时间。有透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益。还有通过一个好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摩擦。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可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的快乐。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本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检阅》讲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人们欢庆国庆时发生的一件事。博莱克是一名残疾队员,要靠双拐走路,队员们决定把他放在队伍的最前面接受检阅,经过检阅台时,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是权利面前人格平等的表现。 绝招》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着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叙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一篇略读课文是新闻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包含“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故事两首《乞丐》和《嫦娥》、《西门豹》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包含“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五个部分。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都充满了大胆、神奇的想象。但是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风俗人情,仍需要多读、多想,充分挖掘课文外的资源。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先朗读感悟,再质疑探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六: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三、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习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5、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6、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美丽的小兴安岭。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这个“兴”字啊,读一声,来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四季的景色。
例: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的景色十分优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从你说的过<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程老师听出来了,这篇课文是按照——
提示: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师板书:春夏秋冬。
师:通过你的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答,例: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种类也非常多,夏天的野花很好看„„
3、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们知道吗?(播放媒体资源的课件中的“小兴安岭”,并对小兴安岭做介绍。)
小兴安岭:兴安岭山脉的东段,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
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学生看课件并听老师的介绍,谈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师: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正等着我们来欣赏呢,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知道读课文的要求吗?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那就按照你们知道的要求开始读吧,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纠正读音。开火车读,齐读。
3、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酸”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酉”字旁里面的一横不要丢,右边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射”字注意左边“身”字变形。
“脆”字右边第三笔是“横”,不是“横钩”。
“刮”,注意与形近字“乱”区分开。
“鼠”字共13笔,第8、9、11、12笔均为“点”,不是“横”。还要注意“臼”字的笔顺,6笔写成。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浸:一般指沉浸在液体里。课文中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范围跟森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七: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
以丰富多彩的内容
深厚的人文底蕴
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
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
其中精读课文24篇
略读课文8篇
此外
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全册看
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
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 等8个主题单元
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
能围绕一个主题
从多方面选材
充实和丰富主题
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
感受春天的来临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
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
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
《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通过本单元教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
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
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
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
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
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
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
窗户外面呢
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作为教师呢
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
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
实实在在
扎扎实实;新
推陈出新
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
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
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
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
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
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
(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重视语文基本功训练
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传统特色;在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
他们没有丢弃自己既有的优势
而是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继续加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从本册教材中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
在训练点的安排上
教材把课程标准关于词句训练、读写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中
比如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
如:"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她是我的朋友》);"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可贵的沉默》)
(3).在内容安排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明确指出
"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本册教材的文中学习提示和文后思考练习
都力求突出重点
便于举一反三;"趣味语文""宽带网"等都力求精要、有趣、富有启发性;"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力求典型、实用;导语、连接语、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提示语
都力求抓住要点
言简意明
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整套教材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每个部分、每个栏目、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推敲
既简洁明了
实实在在
又给师生留有余地
(4).在文化传承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
"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本册教材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同时
也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
教材不但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成语故事、俗语、对子、春联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教材中安排了古诗、寓言
和以"神话故事、传说" 为专题的一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
学生通过学习教材
必然会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5)在导向内容上求实
在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
泡泡图的形式
提出思考的问题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逐渐领悟到读书的时候应当在哪些地方想
想些什么
怎样想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课文
课下有注释
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
一边看注释
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逐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
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练习大多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探究发现
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或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进行学习
2、创新
(1).在课文选材上创新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
注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大幅度更新课文
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
比如
反映儿童生活的《画杨桃》《和时间赛跑》《可贵的沉默》 反映名人优秀品质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争吵》 表现景物的《珍珠泉》《燕子》《荷花》
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反映关爱他人的《七棵钻石》《她是我的朋友》等等 这些新课文
不但语言规范
而且题材广泛
内涵丰富
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打动和美的熏陶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2).在组元方式上创新
低年级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
围绕专题组织内容
还体现了课程标准"加强整合" 的思想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在加强整合上又有不少创新
比如
每组的导语不但点明专题、激发兴趣
而且提示学法、布置任务
加强了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
使导语既概括了全组的教材内容
又统领了全组的学习活动
在训练安排上
也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比如
第二单元的导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
再想想
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八: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
以丰富多彩的内容
深厚的人文底蕴
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
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
其中精读课文24篇
略读课文8篇
此外
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全册看
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
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 等8个主题单元
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
能围绕一个主题
从多方面选材
充实和丰富主题
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
感受春天的来临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
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
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
《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通过本单元教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
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
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
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
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
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
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
窗户外面呢
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作为教师呢
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
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
实实在在
扎扎实实;新
推陈出新
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
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
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
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
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
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
(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重视语文基本功训练
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传统特色;在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
他们没有丢弃自己既有的优势
而是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继续加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从本册教材中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
在训练点的安排上
教材把课程标准关于词句训练、读写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中
比如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
如:"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她是我的朋友》);"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可贵的沉默》)
(3).在内容安排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明确指出
"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本册教材的文中学习提示和文后思考练习
都力求突出重点
便于举一反三;"趣味语文""宽带网"等都力求精要、有趣、富有启发性;"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力求典型、实用;导语、连接语、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提示语
都力求抓住要点
言简意明
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整套教材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每个部分、每个栏目、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推敲
既简洁明了
实实在在
又给师生留有余地
(4).在文化传承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
"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本册教材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同时
也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
教材不但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成语故事、俗语、对子、春联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教材中安排了古诗、寓言
和以"神话故事、传说" 为专题的一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
学生通过学习教材
必然会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5)在导向内容上求实
在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
泡泡图的形式
提出思考的问题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逐渐领悟到读书的时候应当在哪些地方想
想些什么
怎样想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课文
课下有注释
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
一边看注释
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逐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
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练习大多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探究发现
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或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进行学习
2、创新
(1).在课文选材上创新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
注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大幅度更新课文
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
比如
反映儿童生活的《画杨桃》《和时间赛跑》《可贵的沉默》 反映名人优秀品质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争吵》 表现景物的《珍珠泉》《燕子》《荷花》
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反映关爱他人的《七棵钻石》《她是我的朋友》等等 这些新课文
不但语言规范
而且题材广泛
内涵丰富
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打动和美的熏陶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2).在组元方式上创新
低年级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
围绕专题组织内容
还体现了课程标准"加强整合" 的思想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在加强整合上又有不少创新
比如
每组的导语不但点明专题、激发兴趣
而且提示学法、布置任务
加强了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
使导语既概括了全组的教材内容
又统领了全组的学习活动
在训练安排上
也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比如
第二单元的导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
再想想
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九: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
二、教学课题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大家都喜欢神话故事,我也喜欢读神话故事,你读过那些神话故事?
【百度百科】(
2、今天我们学习与神话故事有关的两首古诗。
齐读课题(29、古诗两首)
3、我已经在课前布置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生字?(出示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出学生儿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乞巧》,板书(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写成气。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1、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流利字音真准、声音响亮、停顿)
诗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听我来读读看看咱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要注意停顿)
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斜竖线自己读读。
指名读
齐读
2、你对乞巧有什么样的理解?还有什么补充的?
【百度百科】(
乞巧节,又名七夕,女儿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你能用三五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么?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杰。
【百度百科】(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有一年的乞巧节的夜晚,林杰漫步街头看到满大街人人正在穿针引线,比赛乞巧的场面受到感染,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浮现什么样的画面?(看到在鹊桥相会了)他们在什么时候相会?你从哪一句体会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
2、老师发现这一句中有两个宵,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A、(1、大家仰望星空看到牛郎织女只能在七夕这一天见一次面,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他们相见了,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多么幸福甜蜜的场景啊!让我们带着对他们深深的祝福再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很多人在看天空)他们想看到什么?
3、是啊!天上画面是幸福的,地上的画面又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人很多,你怎么知道人很多?(家家乞巧望秋月)
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河边,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他们还在穿,为什么啊?
乞巧:织女她心灵手巧,连王母娘娘都用她织的锦缎装饰天空。人间的少女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有一双巧手。)这里的乞巧和题目中的乞巧意思是不一样的。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板书:追求幸福)
4、诗人林杰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指名读)
最后;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四)总结方法 小组合作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古诗的?
第一步,读流利,读准字音,关键是有节奏。
第二步,了解与诗及诗人有关的材料。
第三步,边读边想象,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学习一下《嫦娥》(出示自学提示)
(1)读古诗,音准句顺,划出节奏,根据节奏再读两遍。
(2)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关于诗人及诗的有关资料。
(3)边读边想象,你认为诗主要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5分钟)
3、我们先来展示第一部分。谁来读一读?
4、哪一个小组来展示你搜集到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百度百科】(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些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诗中那个字最能体现嫦娥的心情?
(悔,诗眼,是整首诗的灵魂,我们要重读)
(板书:悔)
6、古人喜欢借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此时作者就如天上的嫦娥一样孤独寂寞。
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孤单寂寞的步出庭院,发出齐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自古以来,月亮被世人歌颂,寄托着各种情感,你了解那首关于月亮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兄弟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古人用诗的形式呈现,课后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结合搜集到的材料,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篇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单元内容与特点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两组乃至后面一两组课文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
加强读书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
识字写字、词句训练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在不同年段要求应有所提升。
1、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其次应突出难点,注意简洁;(如:第1、2、3、6、7课生字表)第三,到中年级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例:出示词语表)第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字词的巩固成为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如:《小摄影师》)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在理解词句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外,更要重视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1)抓内容精彩之处,例: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精彩之处边读边想,帮助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2)抓关键性的词语运用之处,例:
《奇怪的大石头》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哪一个字?然后抓住“孤零零”和“严严实实”等关键词语进行品读,理解石头之“奇”、石头之“巨”。
(3)抓课文留白之处,富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朗读,会越读越美妙。
3、与“学习伙伴”交朋友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 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和“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 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教学内容和特点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导语中就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的要求,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第四单元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这两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比如第三单元,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
了 , ”“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10课《风筝》和14课《蜜蜂》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和13课《花钟》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像10课的选做题、11课“学习伙伴”的提示语,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比如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可以引导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花钟》课后让学生填一填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我们就可以提议搜集描写花儿开放的优美词句,等等。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这里我想具体展开谈一谈——习作教学策略。
策略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如:
园地三“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园地四“写一则观察日记”:
“口语交际”:汇报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收获(做了什么——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习作:尽量把做了什么,发现什么写清楚,把观察什么写的比较具体,让读者明白你的观察发现,对你观察到的感兴趣。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册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八次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
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与学生相识之初,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下一篇: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学业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