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一: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乔亚东)

授课教师:孙进京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 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

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孙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孙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陈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孙老师让学生到教室

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二:二年级数学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

其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一、 复习准备。

1、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笔算。56-13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 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 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 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 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 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 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 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退位减法>)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 练习与应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67—39=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

(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仍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呢?仅仅是能够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吗?

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

二、关注学生的反应。

1、关注练习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习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习,即形如例题的练习。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随想: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

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插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

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觉思维习惯。现在,很多人做加减法都喜欢从高位算起,至少我是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次科组的计算比赛,我还得了第一名。

三十多年了,歌谣还那么难忘;三十多年了,还觉得那么有趣。我们今天的教学能让学生在三十年后还能在记忆的心海里荡起激动的涟漪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三: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四: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批改记录

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批改记录

清溪中心学校赵丽娟

9月1号:填单位名称掌握的不是很好.厘米和米的概念不清晰。

9月2号:数线段有的同学数不准确,没明白什么是线段,

9月3号:比较大小有个别同学出错

9月4号:1、有个别同学数位没有对齐.

2、忘记写单位名称.

3、 计算出错。

9月5号:1、基本杜绝了数位对不齐的现象。

2、竖式计算得数出错不是很多,但是把得数忘了写在横式的同学很多。

9月8号:今天看的作业多(大本三页,上交夲16个题)发现的毛病也很可怕。其一,有少数同学10以内的加法忘了;其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忘记的人数更多。 很希望家长在家每天练一页口算题

9月10号:今天孩子们出的错很好玩.

一是减法算成加法(习惯性错误,慢慢改)

二是二十以内的减法都忘干净了。比如:5-5=6,13-7=8等等

希望家长在家叫孩子多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

9月11号:1.孩子不懂改错题的作法.

2.有的学生课堂表现很好,但是落到纸上就出错,而且很严重.

9月12号:1.部分同学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准确,

2.通过两周的作业,明显的感觉到这个班的部分孩子听课习惯太差,有些东西比着抄都抄错.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9月16: 1. 不理解题意,(加做成减,减做成加)

2. 弄不清谁比谁多,谁比谁比少,(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

3. 仍掉单位名称.

4. 错误例子:8+5=14 6+7=11 97-88=19 88-59=31

9月17:个别同学没学会简便方法.原因有两个,一是课上老师讲的少,二是学生没听懂.

9月18号:1.原式上没有等号的自己不知道加上"="

2.个别同学用减数的个位去减被减数的个位.

3.个别同学由于字写的小,所以自己也看不清楚,导致出错.

9月19号:1.发现个别同学不完成作业。

2.百分之九十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

3、由于家长的帮助,我看作业很顺。.但...........

9月22号:1.出现了6+1+1=6 6-3=4 11-5=5 等等。

2. 加法做减法的 现象依然存在。

3. 竖式做完横式忘写的同学有4个。

4. 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有一个,

9月23日:1.今天的作业孩子表现不错,只有个别同学掉单位名称或计算出错。

2.感觉有几个特别懒得学生。

9月24日:1.两步计算很容易出错。

2.应用题是个大问题。

3.根据新题数学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孩子们接近三分之一不会提问题,有的提的问题和解答结果不相符。

9月25日:连续计算出错较多;比较大小个别学生出错;加法算成减法的学生依然存在;两步算成一步的也不止一个;应用题思路不清楚的很多;已经有一年的训练了,孩子们还是不会提问题,我今天头都大了,以后有我和孩子们的苦吃了。总的感觉是:(1)有的孩子心里有东西,明明知道如何做,就是不会用算式表示出来。(2)。计算训练太少。

9月28日:个别学生画角不用直尺;也有的学生不能准确的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交个部分的名称掌握不错,几乎没有出错的。

10月6号:还是不能准确的数出角的个数;个别同学不能准确的判断角否是直角;

10月7号:数角的个数仍是问题;个别学生上课走神。

10月9号:孩子们这部分掌握不错,只有个别学生把几乘几读成几乘于几。

10月10号:较复杂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含有乘法的算式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如:4+4+4+4+4+3=4×5-3.

10月13号:写乘法口诀是大小写混用。如:四五二十能写成45二十、三五15等等;及个别学生五的乘法口诀背不过。

10月14号:周末作业完成的不是很好,有十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

有的学生写乘法算式用大写如:1×5=5写成一×五=五,4×5=20写成四×五=二十有四个学生把5×5=25算成5×5=20,还有一个学生把4×5=20算成4×5=16,说明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10月15:乘加和乘减孩子长我不错,只有一个学生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10月17: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孩子们对有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掌握进步很大。

10月20:孩子们对思考题的解决有困难,有待于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10月21:1、有3个学生不能利用六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如:4×6=18 6×5=14等等。

2、观察图形,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图形内容。

10月22:1--6的乘法口诀混合起来进行计算练习,出错的现象就多了;乘加、乘减出错也不少。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练的少,二是孩子们太粗心。

10月23日:口诀写不完整如:二六十二写成“二六一二”,四六二十四写成“四六二四”等等;还有的学生用了大九九的部分口诀。如“六二十二”,“五三十五”等等,这不算错,但是已经不常用;也有口诀混用的现象。

10月24:今天比很忙,发完了。从作业上看,有的学生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混淆了,还有的学生加法算成乘法,乘法算成加法;还有个别学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分不开.

10月27:今天的考试情况比上次好多了,全班只有11个同学的B。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孩子不认真审题,还有个别学生不懂题意,理解力差一点,希望孩子们继续努力。

10月28:今天这些小家伙表现不错,基本适应我的教学方法了,今天的课是孩子们自学的,掌握还可以。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掌握不好。如:口诀三七二十一写成“三七二一”,四七二十八写成“四七二八”;计算3×7=24, 5×7=36 6×7=45等总之,就是学生不能准确地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10月29日:今天的作业有一个孩子没完成,我狠狠的劈了他一顿。希望每个学生都接受教训。

10月30日:个背学生还背不过8和9的乘法口诀,自选作业部分学生没做(很正常),有些学生的口算做大太慢,还有个别学生做口算时,完全是摆样子给老师看。

10月31日上午:孩子们的作业做得很好,应用题变得像模像样,多数学生字写的也不错,也有少数写的不好。

下午:从大本上看出,有一个学生一个题也没做对,也正是这个孩子今天一天的表现(可上可下)都很

差。

11月3日:周末作业做得比较好的是:唐明玥、曾玥、张贝宁、韩乐、蔡家麒、张荣涵、范润默、王一名、黄奕轩、王嘉睿、史浩然、;还有几个没写名字的孩子。

11月4日:有三个学生出现了13+7=26, 有一个学生出现了6×7=46 4×2=42等。还有的学生自作聪明,做题格式自创,行为是对的,但是他的做题方法是错的。如:7×6+7 , 他写成7×6。

11月5日:今天虽然没有做作业,但是课堂发现有些孩子写字慢;也有些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笔算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丛个位算起,说成要把(数位)对齐,后面就不会说了;在纸上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说成“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正好反过来

11月7日:通过做试卷发现有的孩子听课质量不好,上午讲过的题,晚上做竟然还做错;还发现有的孩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是稍差一点。

11月10日:周末的试卷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完成的很好,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也谢谢大家对我学生的帮助(哈哈,开个玩笑);试卷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是:二、(1)、题的最后一题,比直角大还是小,应该是小;(3)、数直角应是16个直角;七、(3)的最后一问,应该是35+13+21=69(个);

11月11日:期中考试表露出来的问题:

1、计算仍是个问题。

2、数直角时学生不知道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测量,也说明现在的孩子太懒,动手能力差。

3、对部分学生应用题仍是难点。

4、考试简单情况:A: 43 人 B; 5人。

5、希望能引起个别家长的注意。

11月14日:孩子们看图编应用题的能力有很大进步;结合生活编应用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这对以后解答应用题奠定了基础。全班有三个学生还不能准确的创编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11月17日: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顺利的用四种方法背乘法口诀;个别学生有“4×5=30”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单位名称写不完整。

11月18日: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 )×4∠17 ( ) ×6∠50

6×( ) ∠30 16+( ) ∠48 ( )×5∠23 6×( ) ∠ 37 ( ) ×3∠ 20 ( ) ×6 ∠ 25

2×( ) >13 4×( ) ∠23 ( ) ×5∠32 ( ) ×4∠24 25+( ) ∠56

最小填几?

34>5×( ) 6×( ) >35 5×( ) >34 7×( ) >40 2×( ) >13

( ) ×4>31

类似这种题目孩子们掌握很差。

11月19日:孩子们对今天所学内容掌握很好,只有少数学生利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仍出错。

11月20日:个别学生不理解倍数;倍数和加数混淆,比如9的2倍算成9+2=1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五: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年级:二年级 科目:数学 课题:比较角的大 授课教师:曹老师 听课教师:

时间:

听课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以一个自制的三角形小木桥,通过比一比,设问桥的高矮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桥的高矮与角的大小有关,角的开口大,桥就矮,角的开口小,桥就高。

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活动一:比较角的大小

1、教师发放自制的角,同桌比较谁的较大。

学生1:两个对比

学生2:用尺子量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教师讲解并演示比较方法

3、教师演示活动角的变化

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答,其他并适当补充。

板书:两条边长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长,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二:画角

教师画出锐角、钝角,与直角对比。

师:演示比较过程

得出:锐角比直角小 钝角比直角大

活动三:比较角的大小

练习----交流----汇报----验证

活动四:画角

独立画----交流----订正

活动五:数角

看课本,数角

独立数----交流----订正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同桌的要求,画出不同的角。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六: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 “ 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 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 )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 (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 “ 同桌 ” 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七:小学听课记录本

雄 如 乡 完 小 公 开 课 听 课 记 录 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八: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听课记录

雷山县报德完全小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九:油店小学数学组听课记录检查

油店小学数学组听课记录检查

年 月 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篇十:听课记录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0 日 第 9 周 星期 五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0 日 第 9 周 星期 五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3 日 第 10 周 星期 一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4 日 第 10 周 星期二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5 日 第 10 周 星期 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