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一:3601.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题(A)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2014.12.1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主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思想家苟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

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思想主张

【解析】传统儒家注重‚礼治‛思想,材料中明显是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中‚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继承了传统儒家中‚礼‛思想,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荀子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故D项错误。

【答案】B

2.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孝文帝改革时间是公元471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 的信息不能说明官商勾结,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说明当时南北方市场仍在进行交易,故D项正确。

【答案】D

3.《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商人地位变化,并

能说明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工商业者参加考试变化,不足以对政治形势作出较强的影响力,故B项错误;从‚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可知唐朝商人和手工业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居官,可见当时的商人政治地位低下,而北宋时期‚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说明工商业者积极参加科举考试,说明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封建社会主流观念仍然是追求功名利禄,故D项错误。

【答案】C

4.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

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文学世俗化趋势

【解析】从材料中‚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信息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故B项错误;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5.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 )

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

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

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

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

【考点】康熙帝——平定新疆叛乱

【解析】材料中主要是说‚路远,运饷艰难‛,并没有说激化了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的信息说明康熙帝从屯田的角度来维护新疆安定,故B项正确;‚敕所司留意‛是留意屯田,不是作物资准备,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依靠屯田来推进军事行动,是稳定新疆局势,而不是边疆的开发,故D项错误。

【答案】B

6.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文化政策

【解析】材料中‚孔孟之后,只有朱熹功劳‘最为弘巨’‛的信息说明朱熹地位没有超越孔孟,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尊崇理学,并没有提及融合满汉文化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代帝王尊礼朱熹‛的主要原因是理学成为南宋官方正统哲学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

统治,故C项正确;清朝统治者弘扬理学的目的是便于统治,不是使之成为独尊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

7.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解析】材料中‚鸦片战争后‛‚ 19世纪中期以来‛以及‚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的信息说明这个买办数量增加是随着列强入侵加深的结果,故A项正确;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的源头来自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故B项错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题干中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的起因也与外国列强入侵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8.“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

【解析】晚清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故A项错误;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的信息说法欠妥,故B项错误;材料中‚招商局开其端,公司因之云集‛的信息说明招商局创办推动公司制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论及招商局对公司制发展影响,没有提及对自身力量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9.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上述变化( )

A.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C.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小农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入侵情况下开始逐渐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表格中没有体现对外贸易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表格中主要是税率的变化,没有和世界贸易的比较,故C项错误;‚棉花、棉布‛税率的下降,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纺织‛受到冲击,从而造成小农经济的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10.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

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影响

【解析】‚女子攻读互助团‛等组织的出现,并不能说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错

误;材料中提及的妇女组织变化,并不能代表国人民族意识觉醒,故B项错误;材料中‚先进青年……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的信息说明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冲击传统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

11.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

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

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二: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主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思想家苟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

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2.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

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3.《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

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4.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

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5.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

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

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

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

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

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

6.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

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7.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

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8.“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

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9.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上述变化

A.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C.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10.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

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1.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

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1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

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杜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

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14.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

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15.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

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16.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

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 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17.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

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 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

18.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

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19.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

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 B.社会贫困化加剧

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对皇帝的权位都充满憧憬,所以德皇威廉二世的

言行举止都成为男士们争相仿效的榜样,有数百万的男士模仿皇帝蓄着胡子。这表明当时德国

A.政治影响国民日常生活 B.小农皇权思想严重

C.民间盛行军国主义思潮 D.专制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21.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

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

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

22.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

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3.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24.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0分,第26题各12分,第26题20分,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三: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全国高考卷必修三模拟练习(人教版)

2016年全国高考卷必修三模拟练习(人教版)

1.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B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

2、《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 )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3、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僧,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B )

A.忠恕孝梯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4、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 )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5、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C )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6、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B )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7、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C )

A.启蒙运动、巴黎公社 B.德意志的统一、新文化运动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D.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

8、“任何政府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便可以不承认它,而且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自己的权利。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该学说的影响不包括( A )

A.启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化的作用

B.动摇了封建绝对主义国家政治权威的理论根基

C.成为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旗帜

D.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革命

9、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C )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10、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11、“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文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C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

12、2014年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B )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6分)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盂德斯鸠思想主张

【解析】(1)相同点可以依据材料一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以及材料二中“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的信息来比较概括;不同点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从“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以及思想体系的完善性”等角度比较作答。

(2)第一小问思想产生影响结合二人思想对以后革命产生作用以及对封建世俗统治打击程度不同角度去分析作答;第二小问原因分别从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从当时经济发展、阶级力量分析以及思想变化的角度分析回答,黄宗羲思想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力量弱小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学的正统地位的角度思考回答;孟德斯鸠思想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以及人文思想广泛传播”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同:①都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民主因素(或都主张限制君主权力);②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4分)

异:①政治思想上,黄宗羲仍固守中国古代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孟德斯鸠主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②法律思想上,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延续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③思想体系上,黄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孟德斯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6分)

(2)影响:①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2分)②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2分)

原因: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层力量弱小,无力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反映市民阶层要求的黄宗羲的主张影响有限。(3分)

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敢于冲破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孟德斯鸠的主张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分)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依据表格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以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为主题,选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抗日战争,反映出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又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题,选取洋务

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五四运动,反映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以及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的变化。

【答案】主题:如反侵略战争、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4分)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百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完全胜利。(6分)综上,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战败—跌入谷底—最终完全胜利的发展过程。(2分)

示例二主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4分)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效仿西方,要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中国西学东渐深入。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6分)综上,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以俄为师的发展历程。(2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裁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7分)

【考点】唐太宗改革

【解析】(1)唐太宗的措施包括,“强调以民为本”,“下令轻徭薄赋”;“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求贤若渴;“十分注重法治”,“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概括即得。

(2)唐太宗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法治、人才选拔等方面概括其影响,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

【答案】(1)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重视法制,量刑慎重。(8分)

(2)影响: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法律完备;人才济济;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答出四点即可,7分)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汝之民为俄也,柯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 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杜会福利制度。妇女怀手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枉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配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哪些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6分)

【考点】孔子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中“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得出国君救济,据材料中“私以尔食馈之,是„„见己之德美矣”得出不主张个人救助;第二小问发展,据材料一中“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杜会福利制度”得出社会福利制度化、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据材料一中“入公立政府组建的”、“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得出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

(2)第一小问形象,据材料二中“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皆孔子改制之事”得出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第二小问态度,根据第(1)小题第二小问的发展,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中出处“《孔子改制考》(1898)”可知与戊戌维新有关,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3分)

发展:①社会福利制度化。②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③主张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6分)

(2)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2分)

态度:吸收、改造和利用。(2分)

原因: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2分)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四:2015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 历史

洛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思想家苟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2.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 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3.《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 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4.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 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5. 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

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

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

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

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

6.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7.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8.“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9.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上述变化

A. 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C.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10.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1.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1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14.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 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 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15.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16.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度 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17.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 9%。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 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

18. 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19.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 B.社会贫困化加剧

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对皇帝的权位都充满憧憬,所以德皇威廉二世的言行举止都成为男士们争相仿效的榜样,有数百万的男士模仿皇帝蓄着胡子。这表明当时德国

A.政治影响国民日常生活 B.小农皇权思想严重

C.民间盛行军国主义思潮 D.专制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21. 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

A.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

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

22.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

“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3.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大影响

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

领先地位

24.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材料二 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

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

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

——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8分)并说明其移民 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4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 同。(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 国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6分)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五:2015第五次月考历史

2014—2015学年上期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韩玉峡 程密霞 何冰莲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 “禁

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2.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意在通过制度

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 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

3. 明清时期商人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

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贵族把持政权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4.《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

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5.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

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6.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

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

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 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

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 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

7.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

启者:本行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钟起至晚三点钟为止,金钱甚为公道,行在头查礼查后隔壁便是,如有贵商欲印小照者请至本行可也。此布。森泰照相馆启。由此可见

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商口岸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 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8.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第 1 页 共10页

(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

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9.这次列强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以此侮辱所有的

中国人;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0.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

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

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2.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

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

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14.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

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 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 2%,利 第 2

页 共10页

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15.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

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16.学者陈衡哲说:“在这个时期,雅典„„今天甲先生垂头丧气下台去,乙先生扬眉吐气上台来,到了明

天,又有什么丙先生来做民意代表,把乙先生赶走了。而将来丙先生以至于戊先生、己先生倒霉之后,已经被逐的甲先生及乙先生,又常常能重新回来,受民众的欢迎,做他们的新领袖。”下列与材料信息关系密切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人文主义思想在雅典的产生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 D.雅典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

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18.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

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便成了法律。”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19.著名学者高全喜认为“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

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20.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

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A.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第 3 页 共10页

D.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1..阅读下面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情况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A. 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B. 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到1925年,苏俄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D. 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2.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

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度 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23.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

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24.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

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

A.宗教改革的冲击 B.罗马教皇的感召 C.人文主义的传播 D.启蒙运动的开展

25.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

变化,反映了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第 4 页 共10页

26.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

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2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

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灾难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28.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

证其他现象。”自《原理》问世300年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

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 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

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 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29.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

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0.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

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31.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不合适的是

A.中国封建主义专制集权体制和西方民主体制的比较 B.中世纪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中国之现象分析

C.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 D.人治和法制观念下的中西城市面貌

第 5 页 共10页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六:弱势群体之妇女人生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七:浅析目前我国青年自组织的几种主要形态

浅析目前我国青年自组织的几种主要形态

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飞速发展,多元化利益主体进入社会,基层部门享有了更多的决定自身事务的权力,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各类民间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直接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同时,民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也成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器(李永忠、张首先:《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4~5页)。

一、青年自组织的范畴

1.青年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着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转型。“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窘境呼唤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写为NGO)作为治理主体之一,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地位日益凸显。美国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Lester M. Salmon)认为,NGO通常具有5个特性,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这些特性反应了NGO的根本特质,由此决定了它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中与政府和企业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青年对社会和时代变化的反应特别敏感。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过度到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四个“多样化”直接促使青年群体出现了多种趋势,青年组织由此也发生新变化,尤其是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而成立的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这些组织和团体成了当代青年开展社会交往、自我发展的依靠,政府和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关注它的发展,加强与它的交流,引导青年自组织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2.青年自组织的概念

什么是青年自组织?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的概念入手,社会组织仅指次级群体,组织就是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在其特有的规章制度维系下结合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传统意义上的青年组织属于狭义的社会组织的范畴,指为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在其特有的规章制度维系下由青年志愿选择的、有意识结合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这个层面上青年组织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特定的组织目标、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制度化的组织结构、普遍化的行为规范、开放化的系统等以外,青年组织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组织中的成员年龄上的特征(通常意义上的年轻化)(董悦、钱永祥:《共青团干部培训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版)。

青年自组织是指既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备案的,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在社会生活中较为活跃的青年组织(董悦、李凌云、唐洁秋.:《青年自组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3期,第5~11页)。

二、青年自组织的几种主要形态

1.网络联结形态

互联网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3亿,35岁以下的青年占网友总数的90%。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网络化已成为部分青年的主流。网络的虚拟空间成为青年新的公共社交领域,青年的“网上集群”和“在线社团”现象已趋明显,各种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组织和团体层出不穷。

(1)博客。博客(blogger),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

享。通常由简短、随意、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这些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内容相当于博客本人(Blogger)的随笔和日记,但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

“博客”早在2000年就开始流行,而后迅速变得丰富多彩,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2005年是中国博客飞速发展的一年,博客的发展引人注目。

其一,博客组织。博客化自组织的两端为个人博客和博客大众,中间存在两个环节:博客群体和博客化组织。由个人博客、博客大众以及博客群体和博客化组织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分层次的博客生态链。 博客群体和博客化组织在博客个人与博客大众生态中间建设一种缓冲和衔接,有利于解决博客个体的信息孤岛问题,强化博客的运动性;建立起博客关系逐层传递的结构基础,形成中间层关系和信息积淀的载体,将博客机制引入社会生活的主流组织和群体进而提升博客影响力。没有博客生态的中间环节,就无法形成全面系统和平衡的博客生态,就无法弥补博客生态的中介断层,无法充分发挥博客在个人、组织群体和大众三个层面的作用,也不利于博客走向现实生活的主流。缺乏博客自组织的中间环节,意味着个人的个人化与社会性的个人化之间出现脱节,通过博客让个体进入社会履行职责的机制无法充分发育。 其二,博客组织功能。博客群体和博客化组织具有功能:群体和组织内部的信息和关系管理;个体与群体和组织的关系和信息互动;个体与大众化社会生态的信息和关系互动;群体组织与大众生态的信息和关系互动;群体组织之间的信息和关系互动。

博客群体和博客化组织具有两个主体:一是个人博客;二是由个人博客组成的具有统一目标、利益、兴趣、行为取向、意志、规则的群体或组织。他们各自的及其相互的作用构成了博客自组织的中间环节的机制,具体包括信息和关系的生产机制、监督机制、存储机制、交换机制、价值实现机制、使用机制、流通机制、甄别机制等等。

博客群体和博客化组织的机制区别于传统的群体和组织,在联系手段、关系形成、价值分享、规则制定、文化发育、信息流动、目标实现、权力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博客化的鲜明特征。

其三,博客文化对青年一代的积极影响。博客的使用者主要是青少年,中国博客的数量已急速增加,更多的人正在加入。由于博客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已成为最善于捕捉网络新技术的青年一代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博客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满足了青少年文化的需要,丰富了青少年文化生活。

博客文化为青年一代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全社会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的资源,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博客更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工作手段,使教育更及时、广泛、直接和深人。在博客世界里,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博客比较准确地把握青年一代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博客文化有助于提高青年一代的工作效率。博客的信息组织更加自由,用户发布自己的日志文章所受到的约束更少。针对某个主题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看法而不受其他舆论以及版主的影响。在各种博客网站发文很容易,网站之间文章引用变得更加自如,博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这些都大大提高了青年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效率。

其四,博客文化对青年一代的消极影响。和许多新兴事物的诞生一样,博客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博客与传统的网络媒体相比,更具有个性化和感性化,博客文化的兴起容易使青年一代的思维缺乏理性。“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精神所在。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思想多变的青年人,诱导青年一代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青年一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造成青年一代“过度自由化、规则法纪意识淡薄”思潮的泛滥。一些精神空虚、迷茫的青年人更是乐此不疲。

其五,博客文化对学校、传统媒介的挑战。博客文化的多元性给学校以及传统媒介在青年一代心目中的地位带了的挑战。由于博客发展非常迅猛,青年一代对信息的选择性将空前增加。所有的博客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每个博客可以与大学教授交流也可以与罪犯沟通;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制造信息;既不担心无人喝彩,也不担心骂声如潮。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博客平台,传统权威已不复存在,多样化的博客世界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将使学校以及传统媒介在青年一代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QQ群。QQ,即OICQ,是由ICQ衍生出的网上工具,ICQ即“I seek you”的谐音缩写。在中国,1999年腾讯公司率先开发了OICQ即时通讯软件。今天,那个企鹅形象的QQ小图标已成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人网络交往和信息沟通的常备工具。QQ传播作为一种传播现象,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其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同时并存。

第一,QQ和QQ群的功能特点。QQ作为一种沟通传播新方式,具有传递跨时空性、内容丰富性、身份隐密性、主体平等性等特点,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沟通方式和心灵释放空间,丰富了青年文化生活,满足了青年的娱乐、情感、交往的需求,因而受到广大青年的推崇。

腾讯QQ里的群聊是网上聊天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别于单纯的一对一的聊天,是在一个群体框架内的公视群聊和私聊相结合的聊天形式。说小了像一个民间团体,说大了像一个小社会。群主和管理员对群员没有利益上的控制力,群员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不论始创人对建群抱有何种目的,不论群主的道德行为的高尚或卑劣,他只能主导群体爱好,兴趣的基本走向,却无法干预群内成员的交友取向。而对群员来说,群的存在无异于为在此空间内的所有网友提供了一个快速交友和频繁见面的天地。QQ群中各类人都有,鱼龙混杂、鱼目混珠充斥其间;各怀目标,各揣心事的交友,见面,往来,趣味相投的,又各自组成小团体吃喝玩乐;抑或成为固定模式的爬山,郊游;有得到友情的,有四处受伤的,也有坠入陷阱的,还有不能自拔的。玩得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玩得糟,身心疲惫,乱蜂蛰头。有跨群玩的,有被踢的,有东拉西抢的,也有玩腻退出的。有认真对待的,有游戏其间的,有轻意付出的,有无偿得到的„„种种生相百态让人眼花缭乱。

第二,QQ群的隐患和负面效应。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和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凡是人类传播都存在正负两种社会功能。QQ 群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QQ群是一个虚拟的社区,成员对QQ群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和集体感,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对群体往往具有心理上的依赖性而沉迷群的虚拟世界之中。过多地沉湎于“群社会”,必将影响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而脱离社会,导致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倾向,产生社会化的偏离和弱化。并且,青年过分迷恋能给人带来生理,危害生理心理健康。由于言论的自由性和“一对多”的传递方式容易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而这种传播效果和速度是惊人的。在QQ 中由于其匿名性,他们往往倾向于畅所欲言,把人性中恶的一面极度张扬,在QQ 中尤其表现为对性的释放。有人搞视频互视、玩视频做爱,利用QQ 找情人、玩一夜情,对身心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非常不利,不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容易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3)网络社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青年可以在网上开展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在现实世界能够进行的行为几乎都可以在网络空间进行,甚至使不能发生的关系发生。青年通过相对稳定和持续的交往,形成特定的网络交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社成群,形成网络社团。网络社团,目前学术界尚无对明确的定义,称谓也不太一致,有虚拟社群、网络社群、网络群体、网络社会群体、网络族等一般认为就是基于网络而结成的社团。

目前,网络社团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开始逐步具备现实社团的基本性质,但是,网络社团区别于现实社团,具有一些特殊之处。

首先,成员复杂,参与度高。网络社团以趣缘群体为主,成员受教育程度、职业、政治身份等参差不齐,他们都可以因相同的兴趣、爱好、信仰等而结社,所以网络群体的成员构成比较复杂。网络社团赋予成员无与伦比的言论自由和最少的限制。每个成员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互动中激发了成员广泛的参与热情。

其次,结构松散,缺乏制约。大多数网络社团属于民间性质,并且由于网络社团可自由、虚拟地注册,身份各异的人可以用虚拟身份注册,网络社团对其成员的约束力较低。最严厉的惩处无非就是封杀某个触犯社团规定的成员的ID,清除他的成员资格。加入各种网络群体的成本比较低,且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多个网络群体,进入和流出网络社团的速率较高,所以内部的关系相对于现实群体而言更加松散脆弱。 此外,自主性强,缺乏监控。目前网络社团还属于非正式组织,在管理法规方面存在着许多真空。网络社团自主性强,其运行和组织完全依赖成员的共同约定和行为自律,各种形态的网络社团良莠不齐,有积极挽救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妈妈”,也有在齐齐哈尔称霸一方的“黑衣社团”,等等。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引导网络社团健康发展,清除各种消极甚至是违法犯罪社团,是网络时代青年工作的又一重要课题。

2.兴趣组合形态

青年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群体。渴望友情、乐于合群,是青年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青年的物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科技发展,交通便捷等条件的改善,青年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广泛,因此而结合起来的青年群体缤纷五彩。

(1)青年旅游团体。上世纪90年代中后起兴起的旅游热在我国方兴未艾,青年作为旅游的主要群体更不断创新旅游方式和内容,引领旅游时尚。在现代化快节奏下,当代年轻人由于工作忙碌、生活紧张、应酬多、压力大,不少人希望通过节假日的出游,暂别工作放松身心,在自由呼吸大自然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之余,结交不同地方的好友,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每逢节假日,青年自发组织结成各种旅游团体,遍行各个都市民村,穿越青山秀水。

个性鲜明是青年群体的特性。在青年旅游中,突出体现为“自助”。“自助”,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当然也要自己管好自己,在活动组织上坚持自己寻找路线、安排食宿的自助要求。

其一,“背包族”爬山涉水。如今,在偏僻的山区,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装束奇特的青年人群:穿着不修边幅或时尚,背上是半人高的背包,一脸沧桑地快乐地行进在路上。他们就是“背包一族”,由于与“旅游”、“绿友”谐音,憨厚爱动的他们,形象地称为“驴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这个队伍行列。他们是一群叫嚷着“上路就是一切”的年轻人,热衷于旅游,却排斥传统的旅游方式和商业化的旅游线路。他们常会聚在某个网上论坛或城市的某个旅游酒吧,说着一些在常人听来根本没听说过的地方,环保意识极强。作为一个新生的独特群体,“背包族”或“驴友”通常和善、宽容、好奇、吃苦耐劳、爱好户外运动。集旅游、参与、健身、娱乐等特点于“一体”的“背包族”正成为青年旅游的时尚。背包族,坚持自由性和开放性,活动、言论都是自由的,来去也皆由君意。活动的发起人仅仅是个召集者,提倡团结协助、互相帮助,但并不对你负有照顾、帮助的责任和义务,依赖性太强的青年为此所不屑,是很受排斥的。

其二,“自驾游”大江南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不断普及,私家车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私家车的出现也为自驾旅游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工具,近年来看,节日期间青年自驾游数量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的自驾游已经成为了一道热浪逼人的风景线。自驾游已成为青年外出旅游的新时尚、新现象和新亮点。“自驾游”主要个人自发结队驾车成行、自驾车俱乐部组织的集体形式、参加旅行社推出的“自驾游”项目三种形式。通常,青年们在“熟人圈”比如单位同事、同学、亲戚、朋友中相邀出游,共同设计出游日期、线路、方案,分工筹备,结成团队出游。这年来,通过网络方式,在某个网络论坛发个帖子或者是响应某个帖子,组织“生人”团队自驾游也逐渐增多。

其三,“网络游”初露头角。在网络时代,各地一些年轻人充分利用互联网规划他们的旅游行程路线、目的地,网络旅游逐渐成为休闲度假新时尚。所谓网络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互联网取得沟通,在网上安排自己的旅游路线,提出所需要的交通方式和住宿条件等,然后由网站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安排好具体的行程。在整个旅途中,旅游者也不再由传统的导游陪同,而是通过互联网与网站联系,随时随地享受网站为不同的旅游者提供的各项服务(

(2)青年娱乐休闲团体。青年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够把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娱乐休闲的支出,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也更加自由。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丰富多彩,特别是青年群体,时尚前卫的娱乐休闲方式不断。在工作之余的闲暇和节假日,青年人三五成群,走出办公室和家房,轻松潇洒,尽情释放着青春的活力,展示着年轻的光彩。青年娱乐型社团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当然,每一代青年都有时代赋予的特殊个性,当代青年人在这个推崇个性化的时代,他们对个人娱乐需求的满足,比起他们的前辈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生活在网络时代,以网络为纽带的青年娱乐休闲团体层出不穷,有只是以网络为联系工具各种实体形态团体,也有许多生存于网络空间的虚拟团体,尤其是

在各种网络游戏团体,仿效现实生活在另一个空间俨然形成新的社会。以网络、移动电话等为工具的数字娱乐,以及街舞、嘉年华、真人秀等为内容的新型体验娱乐,是当代青年的爱好。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看电视等单向的信息传递,他们更推崇互动和参与,各种参与性、互动性强娱乐方式的青年娱乐团体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市场。“超级女声”开辟了青年娱乐文化的新天地,平民化和娱乐青春化的方式不仅让每个有梦想的青年都获得一个自由展现的电视平台,满足了许多青年心中埋藏已久、急需释放的欲望,而且“超级女声”把节目做成了一场社会时尚、社会风潮,产生了积聚的效应。全国各地的青年“玉米(宇迷)”、“凉粉(靓FAN)”和其他“粉丝”通过手机短信和其他渠道支持着他们的偶像,结成了一个巨大的团体。青年追星活动刚兴起时,催生的追星族大多以个人为主体,最初的团体追星形式,是歌迷会的发端。如今青年追星族不仅有了自己的组织,有健全的协会体系,会员有明确分工,如会长、联络人、资料搜集人等。当代的粉丝们在偶像面前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有些成熟的追星团体,甚至可以参与偶像前途的决策,俨然“董事会”。粉丝以集体状态追星是一种正常社会现象,符合青年娱乐需求和心理特点,但这种娱乐团体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

(3)体育运动团体。现代化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当代青年学习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后盾。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的体力、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竞争。因此,人类的健康已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青年人特别注重加强体育锻炼,铸造强健的体魄,打好身体基础。

除健康之外,现代生活方式有了物质基础的支持,追求健康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通过各种形式达到身体的外在美。

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当代青年的时尚,青年在体育运动中也结成了各种形态的团体。各种各样的青年体育运动团体活跃于各个体育场馆,健身房和城市乡村,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团体;有瑜珈、健身健美操、国际标准舞等团队;有攀岩、登山、探险等户外运动俱乐部。这种青年体育运动团体,一般都是由具有某种运动兴趣或锻炼需求的青年自发组织,也有以某个运动场馆为基地而在活动中结成的社团,他们往往定期活动,自己制定计划,费用平摊即AA制,进出自由,并无严格的要求和限制,成员依照约定俗成的规则自律活动,彼此关系融洽。

3.临时聚集形态

当代青年经常还因为某一偶然因素激发而临时结合起来,即以一种青年临时性团体形态存在。它与通常所谓“民间组织”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临时性团体事先没有约定,而是在特定情况下由于共同的某种行为活动机而结合,或者事先有约定,但也只为完成某个目的短暂结合。它具有突然性、自发性、短暂性、非规范性等特点,显然不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与一般那种国家组织、政府行为、民间团体甚至是兴趣型社团俱乐部,都是迥然不同的,青年临时性团体成员容易盲从,其产生的集体行为通常难以预测,并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1)突发性团伙。青年喜欢群体性活动,尤其是当代青年兴趣广泛,活动空间区域广泛,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往往会结成突发性团伙。在运动场馆、酒吧、广场等公共场所观看足球、篮球等比赛和其他文体节目的青年,因为共同爱好临时聚集在一起,但也会因为支持的球队不同,自发结成不同的团伙而产生相互对抗的行为,也会受比赛结果的影响引发游行、打砸抢等群体性破坏行为,对社会造成很大的恶劣影响。休息日,在公园里、广场上跳街舞、玩轮滑的青少年成群结伴中,都可能产生突发性团伙。青年中这种临时性团伙一般发生在公共场所,在突发因素的刺激下往往会爆发群体性的破坏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因此,对青年的群体活动要加以密切关注,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对于突发性团伙的形成进行有效的疏导、控制,防范于未然。

(2)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犯罪团伙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从性质上看,青少年犯罪团伙又可分为一般青少年犯罪团伙和青少年黑社会组织。

一般青少年犯罪团伙许多时候并无明确的作案目标,往往因某些生活小事引发暴力行为,在一些偶然、意外因素诱导和刺激下突然起意。他们甚至并不以危害社会为目的,所为的越轨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仅仅追求过程中的快感,以及在团伙中的所谓地位和尊重。青少年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组成团伙以聚力壮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八:优秀学风班申请材料

我们,相遇在九月的河北农大

为梦想,相聚在城建学院,相识在水利水电1102班

23张灿烂的笑脸,温暖着彼此,互助前行

水电2班,像一个温暖的港湾,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家

虽然不大,但团结,有爱,温馨,不懈﹗

与青春有关的代名词都聚集在这里

篮球场上,加油的呐喊

运动场上,一杯热水与一块毛巾

校园里,一个眼神一份支持

教室里,为你占的座位

……

有家,你我成为兄弟姐妹

有情,逐梦路上多了份支持…

这里,有你,有我,有大家

水电2班所有人的梦

从这里开始

一、 班级基本情况

经过2年的不断努力,在辅导员王老师的领导下,水利水电1102班组成了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班集体和团支部。目前,全班23名同学,22人为共青团员,1人为预备党员。有17人已经参加党校学习并通过了考核,另有3名入党积极分子即将参加党课的学习。优秀共青团员2名,三好学生2名。他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将共青团的光辉渗透到我们这个优秀班集体里。

我班2011-2012学年被评为校优秀学风班,可是我们没有自满,而是不断完善自我,在班级政治思想建设、基础文明建设、班级管理、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将会继续努力着。

二、 政治思想建设

在这一学年中,本团支部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行为准则,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目的。团支书和宣传组织委员积极组织班内同学参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形式为:观看党的十八大会议视频资料、中国梦主题班会。效果良好,在班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主题班会上同学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党的认识及探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能做哪些贡献。

通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全班同学形成凝聚力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迫切想加入共产党的同学形成了极大地鼓励。

三、 基础文明建设

在不断地进步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十分注重基础文明建设和个人品德修养。礼貌互助方面: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做到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遵守校纪校规方面:无一同学违反法律及校规校级,并能及时反映他人违纪行为;宿舍卫生方面:班级宿舍无脏、乱、差宿舍,无使用违规电器行为,在校“文明宿舍”的评比中5#425宿舍获得校级“文明宿舍”称号。

作为水利水电的一份子,学水更应该爱水。世界水日当天团支部组织学生到保定市水利局参加志愿宣传活动,将珍惜用水扎根到每位同学的心中,并能影响身边的同学。(相关材料见后述班级活动情况)

在雷锋周活动中,同学自发组织进行清理校园垃圾、清除小广告、摆放自行车等活动,充分体现了本班同学对志愿活动的积极态度,更体现了作为90后大学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决心。(相关材料见后述班级活动情况)

这就是我们水利水电1102班,我们一直相信个人品德修养及文明建设,才是维护社会公德及社会发展的根本。我们继续努力着。

四、 班级管理

1)班委组成:

2)班委管理制度

①、●要求班委责任心强,热衷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恪守职责,认真负责,按时出色的完成任务;

●积极预备各项活动,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

●团结同学,带动同学积极参加各项班级活动;

●思想保持先进,积极向上,心胸宽广;

●班干部之间要团结互相协作,严禁搞小团体主义。

②、班干在工作中,要积极征求同学们的意见,维护班级的利益,有情况要及时向辅导员反映。

③、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并造成重大失误的,进行教育批评,严重者可考虑免去班干部职位。

④、班干严禁以权谋私,凡是在财务上,有盈私行为的,查证属实,免去职务、取消当年评优、评先及参选资格,并对其公开通报批评。

1、 班级管理制度

1)学习:

1.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

1.2有事不能上课要按照有关程序请假,获得批准方可,否则,按旷课处理。

1.3积极配合学习委员的工作,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

1.4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班委会定期研究本班同学生活、学习情况。制定帮教计划,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使学习优良的同学更上一层楼,学习差的同学迎头赶上来。

2)卫生:

2.1宿舍内部要制定相应的卫生制度,实行责任到人制,宿舍长及班干部负责监督,由生活委定期检查。

2.2宿舍卫生每日打扫,值日生要尽职尽责,认真对待,为同学们创造整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篇九:初中班级中“小团体”的特征及处理方式探讨

初中班级中“小团体”的特征及处理方式探讨

摘要:在初中班级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小团体”,在班级建设工作中具有一定负面作用,因此鉴别出这些“小团体”并以正确方式引导他们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团体” 班级建设 负面影响

伟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人才,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班级的管理中,极力要求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以集体为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然而我们发现,除了小组和一些代表班级的各类组织的正式群体之外,学生中总还有一些人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三五成群,行动一致,彼此之间保持着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讲“义气”,为了“小社会”的利益,往往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利于班级作风建设。作为青少年学生,他们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真诚的心灵,但“小社会”的存在使他们说假话,做错事;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责任和眼力,将这类学生识别出来并引导他们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把知识授予一切人。

一.“小团体”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学生中的这种“小团体”是客观存在的。其特点是:人数较少;一般都有“首领”或“核心人物”;成员的性格、兴趣爱好基本一致;

经常聚集在一起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制约,团体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塑性大。这种由学生自发组成、自由结合的小群体,就是“小团体”。 班级中的这种“小团体”,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是所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乐于接受,并且求之不得的。像这类具有正面效应的”小团体”也往往容易被纳入班集体的管理轨道,使之很自然地和正式群体相辅相成,与班级融为一体,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和形成。而对于其负面、消极的影响,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小团体”的活动往往带有隐蔽性,在班级形成了管理死角。“小团体”成员和班级其他同学往往关系紧张,甚至有意识地造成同学间的磨擦。有时因被老师批评而在班级内发泄不满的情绪,继而谩骂老师并编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诋毁老师,因此它还会导致班级师生之间的不团结,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若不加以有效管理,则会影响整个班风的建设和形成,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因此,班主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小团体”是自发性形成的,但不是任意的几个人凑成的,它通过密切的接触,彼此充分选择的成员组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主观原因:心理兴趣的相似性是它产生的基础。任何的群体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这样那样的非正式小团体,学生班级群体也不例外,这取决于个体的需要和某些客观的促成条件。人的需要千差万别,正式群体的活动不可能全部满足这些需要,于是兴趣、需要相

同或相似者,经过彼此选择逐步结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实际生活中又往往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如同学关系、邻居关系、家庭情况相似关系……等等诸多因素,使一些条件相似者接触频繁,便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主观的需要与客观的条件相结合,“小团体”必然产生。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班级社会里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小团体”的形成尽管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在其形成的最初往往以某一事件为契机,以某一种思想为触发点,在此基础上找到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渐渐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独立的小群体。

二.“小团体”的影响

因为学习、交往、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考虑,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在学生中间扩散,继而使得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班级对立起来,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个别场合谈天说地,对班级漠不关心,对班干部看不顺眼,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这常常归结于他们因以下几方面原因而形成的逆反心理。

1、错误的舆论氛围,这种舆论氛围既能给中学生学生认识活动造成困难,也能使他们同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和所采取的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打小报告”“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等,这样的认识一旦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舆论氛围,就

会导致学生认知偏差,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过于强制的或扼杀学生个性的方式。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强烈地要求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我们不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论怎样向学生提出,学生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接受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其次是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就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最后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传播给学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讲解或劝导,另一条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这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这会大大降低教育者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3、 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

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中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

这种带有负面影响的“小团体”一旦形成,对个人、班级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全心全意不关心班级群体,只关心自己的小群体,班级活动符合自己需要时则积极参加,反之,则貌合神离,勉强接受班级规范的约束,容易出现不守纪律的行为,同时他们与班级群体在情感上处于对立状态,他们的结合点往往是在集体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或歧视。这种类型的小群体不是每个班级群体中必然有的,有也是人数极少的,但是它的消极破坏作用却很大。

就班主任而言,三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破坏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一批不服管理的学生,那就显得棘手。在一个“小团体”中,往往有些不成文的规范约束着群体成员,这种规范是自觉的,对每个成员有很大的约束力。如果违反了这种规范,就会受到强烈的群体压力甚至受到孤立或被群体所抛弃。所以,每个成员都会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约束到群体的行为中来。更何况,在群体中还有一个被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头”,他在群体中有着相当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成员对其言听计从。

基于这个特点,对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罚不责众”,犯错误的又不止我一个,无所谓;而对班主任而言,可能会顾忌到是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