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一: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白沙小学:吴红

本节课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学活动”转化成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我学得本节课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联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积极性高,个个都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加强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氛围。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求交通标志的面积和红领巾的面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重要

性。

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练习题应出些拓展练习题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还应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

2、小组合作时间的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作用。

3、引到不够到位,教学方式不足。例如学生在回问题时,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二: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初步了解了转化与平移的数学思想以及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计算公式,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根据导学稿自学,上课时自己操作,小组合作,在观察、比较、推理等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学生的拼、摆共出现三大层面,6种情况(即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又用两个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验证,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内联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用字母表示,从图形的拼、摆到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人人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推理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习对公式的来源,理解特别深刻,真正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对于五年级的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鉴于此,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剪、拼、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1.激发求知欲

创设情景,通过怎样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发展了个性,而且让学生怀着好奇心进入自主的对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

2.培养合作交流的合作意识

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对新知探讨充足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把学具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讨论转化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关系等。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3.培养实践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把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环节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拼剪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采用了剪剪拼拼、操作讨论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图形之间的关系架设了桥梁,使知识融会贯通。

4.鼓励自主探索

本课在进入新授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是学生在实践操作后,自主得出结论,由学习中的问题,产生了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不同的剪拼方法,殊途同归都能达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目的,深化了数学知识的理解,这里较好地渗透了归纳、概括等数学思想。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操作、观察等,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步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生创造。高效课堂改革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请各位同事提出宝贵改进意见。谢谢。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三: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重点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依据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所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发现新知,体验创新,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乐地获得“真正的理解”。

我让学生从书上选一对三角形,让他们动手拼一拼,并思考:是不是任何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初步的感知。从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开始,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又找出了长方形的长、宽与三角形的底、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唤起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消除了思维上的心理障碍。接着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得出“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结论,从而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深刻,掌握牢固,应用灵活,同时,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变换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意见的机会,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自身的价值。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拼一拼、比一比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接着我组织他们交流,学生上台讲解演示,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

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同时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三、重视引导学生在归纳中发现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教学中经常要引导学生用归纳法发现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本课在总结时,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达到一个目的──发现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从事物的个别情形中发现一般的规律,到把这个规律推广到事物的一般情形中,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探索能力和发现能力得以展示。

另外,学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我发现学生对“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的类型掌握较好,但是“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等稍微变化的题型,有部分学生不会解答。我觉得在课堂上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多层次。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四: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2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设了在操作中学,研讨交流中学、探究发现中学等自主学习方法与活动。使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尝试失败与成功,在研讨交流、聆听、评价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中,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新问题)置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旧知识)这个“背景”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分别同化到已有的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拼、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2.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采用了拼一拼、操作讨论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图形之间的关系架设了桥梁,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果把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环节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知识。

3.实现合作互动: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参与面不够广,部分学生手中拿着两个三角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五: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我认为在处理教学难点时,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总之,教师如能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定能起到事半公倍的作用。以下就是我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中的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的导入,我是从学生佩戴的红领巾入手,表扬同学们佩戴的红领巾整齐导入,红领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关于它的面积是多少,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本着生活中产生数学,又作用于数学的理念。所以我以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来导入新课,这样会比较自然。

二、为了落实学目标,用课件设计的是: 要求学生用学具袋里的任意类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怎么样的四边形?再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手操作以便能推导入其公式,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不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种是学生直接归纳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合这两种情况,我采取了利用课件演示动态过程,学生观察,找出规律,从而突破了重难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图形转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动态情境,让他们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使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理解还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在练习的设计上也用课件出示,这样不但但赢得了时间,又让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明白三角形的底与高必须相对应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这一特点。

四、本节课我不但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关注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数学不能只是理解知识的结论和结论的运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掌握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进行探究,对尽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归纳、猜想、证明。完全符合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同时体现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无限好处。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六: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学反思 北京版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着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从而加深三角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重点在于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要强调学生不能忽略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

上课前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我们所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后得到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帮助学生回忆转化的教学思想,并直接引出课题,开门见山。

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六人一组,动手拼一拼,想一想,怎么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这一活动安排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当同学们都拼好之后,我找个别小组介绍他们是怎么拼的,第一小组汇报,学生告诉我,他们是用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随即拿了两个不一样大小的锐角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学生,为什么我拼不成?学生立马就能指出因为它们形状不一样大。然后引导学生指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完全相同”的理解。第二组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让学生继续讨论,这几种拼法有2

什么共同点,在交流比较中概括出结论,即“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指出所拼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我设下问题,直角三角形拼出的不是长方形吗?学生一起告诉我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理解。当学生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时,引导学生去共同发现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它们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计算公式的深刻理解。并且强调“为什么要除以2”。根据平行四边形公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S=ah÷2。

当学生总结完毕后,出示课件,展示推导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熟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出示红领巾的面积计算。(红领巾底100厘米,高33厘米)找学生黑板上板书。

S=ah÷2

=100 ×33÷2

=1650(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650平方厘米。

强调计算公式、单位名称还有最后的“答”。

出示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熟悉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运用。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我把大部分课堂交给了学生,在课的开始,我先帮助学生回忆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所运用的转化教学思想,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打好基础。在操作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进行拼摆,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时,我又重点突出“两个三角形完全共同”以及“为什么除以2”,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计算时,强调并统一了做题的格式,以免

学生做题时不知道格式怎么写。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课中,我让学生求红领巾的面积,算出标志牌的大小,这些都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太过单一,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只让学生进行了拼摆,其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补、折叠的方法。但是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强,就没有设计这样的环节。

2.让学生合作交流安排的不好,因为怕学生有些问题自己想不出来,所以我把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成了三个部分,先让学生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我把学生拼组的图形总结在黑板上之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当学生再次讨论出结论之后,我带领学生共同去肯定学生的结论,之后继续让学生去讨论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如果在操作之前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可能要比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的理解。

3.课上一直强调三角形面积不能忘了“除以2”,在做题中,对于只告诉三角形的面积和其中一条高,让求三角形的底,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仍然不牢固。上课的时候只是顺口提了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a=2s÷h,h=2s÷a,没有当做重点去记忆。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七:公开课《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含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案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第一次操作实践

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学生汇报并且交流拼法,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看看这几种拼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认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4、第二次操作实践

下面我们再次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下面请同学再仔细观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我们把这种相等的关系叫等底等高。

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么?(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为什么除以2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所以我们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板书s=ah÷2(生齐读)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这里有一条红领巾,求它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你能估测一下这条底边有多长吗?(100厘米)

师:(出示课件)它的高是33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2)我们经常见到类似的标志的标志牌(课件出示),你知道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吗?谁口算一下。

3×4÷2=6(平方分米)

2.5×4.8÷2=6(平方分米)

为什么不用2.5分米?如果这条底边是4.8分米(课件出示)还可以怎样列式。(2.5×4.8÷2)

小结: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3)你认识下面的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

向右急转弯 注意危险 减速慢行 注意行人

交警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四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试算

〔设计意图〕这道练习的设计,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自然地渗透了安全教育。

(4)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

师: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学生打开书87页,在书中画一画

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揭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这一规律。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拼摆把三角形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运用剪拼或折叠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课件演示)课下同学们可以动手试一试。

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附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我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我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的想法与做法:

一、本节课的导入,我开始设计的是:校园内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坛要种花,得根据花坛的面积来买种,你能帮助计算出花坛的面积吗?试讲时,同学们根本不感兴趣,而三角形花坛现实生活也很少。而红领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关于它的面积是多少,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本着生活中产生数学,又作用于数学的理念。所以我以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来导入新课,这样会比较自然。

二、为了落实学目标,让学生在拼摆过程中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没有说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种是学生直接归纳出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合这两种情况,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就会拿出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问学生:这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不能,我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强调了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突破了重难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在试讲时发现学生对三角形的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因此教学时,我把这个内容作为教学的难点,我力争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表达、同桌互相说,使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理解还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明确三角形的底与高必须相对应,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

三、本节课我不但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中我已经渗透了。在本节课自始至终从引入到探究,直到运用环节始终贯穿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总结时还向学生介绍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其它方法:割补或折叠,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还存在许多不足

1、老师的语言不够严密,应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2、评价语言不及时、不到位,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对学生的问题有包办代替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初浅的看法与做法,敬请各位教导及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以便今后更好工作。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八: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三角形面积计算-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学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很多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总是忘记除以2。订正作业时,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自己是忘除以2了,可是这样的情况还是时常出现。我很是困惑,难道是我的教学在哪里出了问题?我反思我的课堂教学。

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前,先让学生用书上剪下的几对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探究,再进行班级交流。学生顺理成章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轻松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操作了,实际上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设计机械地拼一拼。“为什么会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学生根本就没有主动地思考,更谈不上猜想和创造。这样的操作是肤浅的,因此学生的记忆也是不深刻的。这样想来,学生作业时会忘记除以2也是情有可原。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用一条无形的线牢牢地捆住了学生,让学生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老师预先设置了一个“坑”,让学生往下跳,这怎么还叫探究呢?我想,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探究性的学习材料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要让学生自己跳着摘到果子,而不是为学生架好了梯子让他们去摘。现行教材直接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这样的材料,其思维含量明显偏低,这样的探究,缺失了学生主动寻找材料的过程,就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考,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回家作业:

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结合你的推导方法说一说为什么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除以2。

第二天,在交流时,学生兴致很高。有的把三角形拦腰截断,拼成平行四边形,并作了说明:因为这里的高是原来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后要除以2;还有的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同教科书P16上“你知道吗?”半广以乘正从的做法),并说明:这里的底是原来的一半了,所以要除以2。这里,由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索发现的,他们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就

xiaoxue.xuekeedu.com

非常深刻。我想,这种探究不是依靠教师一厢情愿的暗示、授意,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探究中,学生经历了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才是有价值的探究。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九: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2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设了在操作中学,研讨交流中学、探究发现中学等自主学习方法与活动。使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尝试失败与成功,在研讨交流、聆听、评价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中,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新问题)置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旧知识)这个“背景”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分别同化到已有的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拼、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2.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采用了拼一拼、操作讨论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图形之间的关系架设了桥梁,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果把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环节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知识。

3.实现合作互动: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参与面不够广,部分学生手中拿着两个三角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篇十: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6页。

教学目的:

通过用面积单位测量三角形的面积探索出计算三角形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求三角的面积公式,通过间接测量体会数学的简捷美。

教学步骤:

一、用直接测量法计算面积

1.老师指导学生把给定的三角形画在绘画纸(1 ㎝×1 ㎝)上,如下图:

2.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汇报,可能说:正好是一个单位的面积太少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也太难了吧。

二、用转化法计算面积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呢?学生可能说:

1.在直角三角形的右上角再画一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就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是6㎝2。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不好办了。

2.在锐角三角形右边的右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6㎝2。

3.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2。

4.在直角三角形的左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也是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所有的三角形都变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5.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与三角形的一样,是6㎝2。

三、概括面积公式

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用任意三角形通过间接测量法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能说:

1.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用间接测量法测量底和高的长度,三角形也是底和高互相垂直,也应该是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2.用两个完全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3.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它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2.辨认图形,运用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S=ah÷2

=100×33÷2

=1650(㎝2)

3.做一做:见教材。

五、巩固训练

练习十六第85页第1、2、3题。

反思:

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材出于默认的理由而没有编排数格子,从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完全测量可以推出三角形更不可能完全测量。因此造成了三角形面积教学忽视培养二维空间观念的后果。本设计让学生继续数格子,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直观地找到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方法。完整单位的格子少,不完整单位的格子其形状不规则,转化和探索成学生必须的选择。在数格子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用面积单位测量的局限性和长度测量的便捷性,又可以体验转化方法的多样性和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面积的计算都必须依靠互相垂直两条线段,长方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这两条边长度相乘的积就是它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垂直的两条线段不再是邻边,而是底和高,所以底和高长度相乘的积是它的面积;而三角形用底和高的长度算不出面积,还得再乘上一个系数1/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