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一:2011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美术测试卷

2011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美术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12分)

1月日是世界水日。

2、我国传统戏曲,如 、 、豫剧、 、粤剧等各有各的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3

4、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有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著名的 。

二、选择题(12分)

1、玉兽面纹饰是那个时期的玉器( )

A. 春秋晚期 B. 商代早期 C. 唐朝 D. 清代

2、招贴画分为社会公共招贴、商业招贴和( )

A. 产品招贴 B. 艺术招贴 C. 主题招贴 D. 影视招贴

3、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有1号、2号、3号坑,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文物,被誉为( )

A. 世界第一大奇迹 B. 世界第三大奇迹 C. 世界第五大奇迹 D.世界第七大奇迹

4、油画《星月夜》是荷兰的画家( )的作品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 C. 凡高 D. 大卫

三、连线题(15分)

《三毛流浪记》 徐悲鸿

《逆风》 王琦

《古墙老藤》 张乐平

四、技能技巧操作

请你用对称的方式设计一幅作品。(61分) 要求:

1、可用绘画方式,也可用剪纸等形式。

2、主体突出,构图美观。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二: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试卷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2013学年第一学期)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 这是一件出土浙江的《玉兽面纹琮》,它是 时期的。 2、生活中有些需要歌颂或批评的事,通常可以用的形式加以表现。 3、每年端午节的“ 的活动,现已发展答 题 请 不 要 超 过 此 密 封 线 为国际性赛事。 4、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有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著名的文化 。 5、梵高的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向日葵、 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位于陕西的 7、台灯一般有那三部分组成 。 8、课文中所说的“中华第一灯”是指。 9、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每年的 日是世界水日,而中国水周是 7 月 1 日到 7 月 7 日。 10、 ,主要是通过联想、拟人夸张等创作手段来传递主题思想。 11、《三毛流浪记》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的作品。 12、漫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13、我国传统戏曲,如 、粤剧等各有各的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14、中国戏曲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 、 种基本类型,而“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

15气质和心理上均画的笔拙而神完,如他的水墨画作品《武松打虎》。

16、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黑色玉器是

17、线条有粗细、 、长短 、 等变化,线条的色彩也有许多变化。

18、《古墙老藤》属于画种 ,作者是。

19、塔的造型与普通的建筑造型相比较,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他的层数一般为 奇数 ,如5层、7层、9层、13层等;而形状多为 偶数 ,如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20、《国王与王后》是一件雕塑作品,是英国的设计的。

二、选择

1、招贴画分为社会公共招贴、商业招贴和( B )

A. 产品招贴 B. 艺术招贴 C. 主题招贴 D. 影视招贴

2、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有1号、2号、3号坑,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文物,被誉为( D )

A. 世界第一大奇迹 B. 世界第三大奇迹 C. 世界第五大奇迹 D.世界第八大奇迹

3、油画《星月夜》是荷兰的画家( C )的作品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 C. 梵高 D. 大卫

4、玉兽面纹饰是那个时期的玉器( A )

A. 春秋晚期 B. 商代早期 C. 唐朝 D. 清代

5、剪双喜的时候想要又快又好,我们一般会用到哪种方法( B )

A、用美工刀刻的方法 B、用折剪的方法 C、用手撕的方法

6、在喜庆的节日我们都会用到红色、黄色、橙色等,一般来说红色的心里联想有哪些( ACE ) (多选题)

A、兴奋 B、伤感 C、热情 D、 寂静 E、激情 F、洁净 G、温柔

7、在我们的色彩系中以下哪些颜色属于冷色系( BCD )(多选题)

A、黄色 B、绿色 C、蓝色 D、蓝紫色 E、 红色

8、作品《逆风》是一下那个画家所画( B )

A、 齐白石 B、徐悲鸿 C、文楼 D、李公麟

9、油画《阵风》是法国画家( C )的作品

A、达芬奇 B、梵高 C、柯罗 D、马蒂斯

10、《热带暴风中的老虎》和《被美洲豹袭击的马》都是法国画家( A )的油画作品。

A、卢梭 B、罗丹 C、尚塞 D、大卫

11、以下那一幅画不属于我国画家所画( B )

A、《武松打虎》 B、《阵风》 C、《逆风》 D、《可贵的扶持》

三、连线

玉兽面纹饰 兽形玉饰 玉兽面纹琮 玉辟邪

良渚文化 西汉早期 春秋晚期 红山文化

2作品和作者连一连。

《三毛流浪记》 徐悲鸿

《逆风》 王琦

《古墙老藤》 张乐平

《武松打虎》 文楼

《风竹》 梵高

《星月夜》 关良

四、我是小画家

学习了《风儿吹过》一课,请你画一幅表现风的作品。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三: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试卷

杭州市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2012学年第一学期)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

这是一件出土浙江的《玉兽面纹琮》,它是 时期的。

2、生活中有些需要歌颂或批评的事,通常可以用 3、每年端午节的“ 的活动,现已发展为

答 题 请 不 要 超 过 此 密 封 线

国际性赛事。

4、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有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著名的 。

5、梵高的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向日葵、 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位于陕西的 7、台灯一般有那三部分组成 8、课文中所说的“中华第一灯”是指。

9、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每年的 而中国水周是 月 日到 月 日。

10、招贴画通常分为 、和 ,主要是通过联想、拟人夸张等创作手段来传递主题思想。

11、《三毛流浪记》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的作品。 12、漫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13、我国传统戏曲,如 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14、中国戏曲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 种基本类型,而“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

15上均画的笔拙而神完,如他的水墨画作品《武松打虎》。 16、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黑色玉器是

17、线条有粗细、 、长短 、、 、等变化,线条的色彩也有许多变化。

18、《古墙老藤》属于画种 ,作者是。

19、塔的造型与普通的建筑造型相比较,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他的层数一般为 ,如5层、7层、9层、13层等;而形状多为 ,如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20、《国王与王后》是一件雕塑作品,是英国的。 二、选择

1、招贴画分为社会公共招贴、商业招贴和( ) A. 产品招贴 B. 艺术招贴 C. 主题招贴 D. 影视招贴

2、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有1号、2号、3号坑,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文物,被誉为( )

A. 世界第一大奇迹 B. 世界第三大奇迹 C. 世界第五大奇迹 D.世界第七大奇迹

3、油画《星月夜》是荷兰的画家( )的作品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 C. 梵高 D. 大卫 4、玉兽面纹饰是那个时期的玉器( )

A. 春秋晚期 B. 商代早期 C. 唐朝 D. 清代

5、剪双喜的时候想要又快又好,我们一般会用到哪种方法( ) A、用美工刀刻的方法 B、用折剪的方法 C、用手撕的方法

6、在喜庆的节日我们都会用到红色、黄色、橙色等,一般来说红色的心里联想有哪些( ) (多选题)

A、兴奋 B、伤感 C、热情 D、 寂静 E、激情 F、洁净 G、温柔 7、在我们的色彩系中以下哪些颜色属于冷色系( )(多选题) A、黄色 B、绿色 C、蓝色 D、蓝紫色 E、 红色 8、作品《逆风》是一下那个画家所画( ) A、 齐白石 B、徐悲鸿 C、文楼 D、李公麟 9、油画《阵风》是法国画家( )的作品 A、达芬奇 B、梵高 C、柯罗 D、马蒂斯

10、《热带暴风中的老虎》和《被美洲豹袭击的马》都是法国画家( )的油画作品。

A、卢梭 B、罗丹 C、尚塞 D、大卫 11、以下那一幅画不属于我国画家所画( )

A、《武松打虎》 B、《阵风》 C、《逆风》 D、《可贵的扶持》

三、连线

玉兽面纹饰 兽形玉饰

良渚文化 西汉早期 2作品和作者连一连。

《三毛流浪记》

《逆风》

《古墙老藤》

《武松打虎》

《风竹》

《星月夜》

玉兽面纹琮 玉辟邪 春秋晚期 红山文化 徐悲鸿 王琦 张乐平 文楼 梵高 关良

四、我是小画家

学习了《风儿吹过》一课,请你画一幅表现风的作品。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四: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综合复习题

号学

线 封 密名 此姓 过 超 要 不 请 题级 班答 校学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

1

、这是一件出土浙江的《玉兽面纹琮》,它是时期的。 2、生活中有些需要歌颂或批评的事,通常可以用 的形式加以表现。 3、每年端午节的“ ”是纪念爱国诗人 的活动,现已发展为国际性赛事。 4、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有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著名的 。 5、梵高的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向日葵、 。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位于陕西的 。7、台灯一般有那三部分组成 、 、 。8、课文中所说的“中华第一灯”是指 。

9、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每年的 月 日是世界水日,而中国水周是 月 日到 月 日。 10、招贴画通常分为 、 和 ,主要是通过联想、拟人夸张等创作手段来传递主题思想。 11、《三毛流浪记》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 的作品。12、漫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 13、我国传统戏曲,如 、 、豫剧、 、粤剧等各有各的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14、中国戏曲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 、

、 、 四种基本

类型,而“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

15、 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他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从神

态、气质和心理上均画的笔拙而神完,如他的水墨画作品《武松打虎》。 16、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黑色玉器是 。 17、线条有粗细、 、 、长短 、 、 、等变化,线条的色彩也有许多变化。 18、《古墙老藤》属于 画种 ,作者是 。 19、塔的造型与普通的建筑造型相比较,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他的层数一般为 ,如5层、7层、9层、13层等;而形状多为 ,如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20、《国王与王后》是一件雕塑作品,是英国的 。 二、选择

1、招贴画分为社会公共招贴、商业招贴和( )

A. 产品招贴 B. 艺术招贴 C. 主题招贴 D. 影视招贴 2、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有1号、2号、3号坑,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文物,被誉为( )

A. 世界第一大奇迹 B. 世界第三大奇迹 C. 世界第五大奇迹 11、以下那一幅画不属于我国画家所画( ) D.世界第七大奇迹 A、《武松打虎》 B、《阵风》 C、《逆风》 D、《可贵的扶持》 3、油画《星月夜》是荷兰的画家( )的作品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 C. 梵高 D. 大卫

4、玉兽面纹饰是那个时期的玉器( )

A. 春秋晚期 B. 商代早期 C. 唐朝 D. 清代

5、剪双喜的时候想要又快又好,我们一般会用到哪种方法

( )

A、用美工刀刻的方法 B、用折剪的方法 C、用手撕的方法 6、在喜庆的节日我们都会用到红色、黄色、橙色等,一般来说红

色的心里联想有哪些( ) (多选题)

A、兴奋 B、伤感 C、热情 D、 寂静 E、激情 F、洁

净 G、温柔 7、在我们的色彩系中以下哪些颜色属于冷色系( )

(多选题)

A、黄色 B、绿色 C、蓝色 D、蓝紫色 E、 红色 8、作品《逆风》是一下那个画家所画( )

A、 齐白石 B、徐悲鸿 C、文楼 D、李公麟 9、油画《阵风》是法国画家( )的作品 A、达芬奇 B、梵高 C、柯罗 D、马蒂斯 10、《热带暴风中的老虎》和《被美洲豹袭击的马》都是法国画家( )的油画作品。

A、卢梭 B、罗丹 C、尚塞 D、大卫

三、连线

玉兽面纹饰 兽形玉饰

良渚文化 西汉早期 2作品和作者连一连。

《三毛流浪记》 《逆风》 《古墙老藤》 《武松打虎》 《风竹》 《星月夜》 玉兽面纹琮 春秋晚期 玉辟邪 红山文化 徐悲鸿 王琦 张乐平 文楼 梵高 关良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业

1.1作业标题:西周分封建国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一) 1影响文化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 √

2

“统一化文明”是谁提出来的?

A、李山

B、范文澜

C、郭沫若

D、冯友兰

正确答案: A

3

“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

A、王国维

B、范文澜

C、郭沫若

D、冯友兰

正确答案: A

4

大溪文化在哪里?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两河流域

正确答案: A

5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形式。

正确答案: √

6良渚文化在江浙一带。

正确答案: √

7河姆渡文化位于今天河南境内

正确答案: ×

8

五帝时期相当于什么时期

A、旧石器

B、新时期早期

C、新石器中期

D、新石器晚期

正确答案: D

9

屈家岭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

A、湖南

B、河北

C、湖北

D、河南

正确答案: C

10

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的

A、李大钊

B、章太炎

C、王国维

D、李大钊

正确答案: C

11

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代

D、秦代

正确答案: C

12

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陈寅恪

D、郭沫若

正确答案: A

13我国古代文化划分比较简单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西周分封建国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二)1

2003年考古发现的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

B、史家遗址

C、陶寺遗址

D、大汶口文化

正确答案: C

2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原理与美洲的玛雅文化测时间的原理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

3

“东作”一词在中国的意思是:

A、朝东方走

B、畜牧

C、农耕

D、面向东方耕作

正确答案: C

4古史辨派的思想是要反封建的。

正确答案: √

5《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正确答案: ×

6

“从岁差的观点来四方”是谁文章的内容?

A、竺可桢

B、李四光

C、朱一茂

D、华罗庚

正确答案: A

7

《玄功五历》出现于哪里?

A、《管子》

B、《离骚》

C、《汉书》

D、《春秋书》

正确答案: A

8

《东君》的作者是谁?

A、屈原

B、礼拜

C、蔺相如

D、司马相如

正确答案: A

9敬授民时是农耕文化的需求

正确答案: √

10在《尧典》中就出现中国历法的影子

正确答案: √

11

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者是谁

A、李大钊

B、王国维

C、竺可桢

D、焦裕禄

正确答案: C

12

闰月是几年一润

A、1.0

B、2.0

C、3.0

D、4.0

正确答案: D

13

《诗经》中自由相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A、春

B、夏

C、秋

D、冬

正确答案: A

14中国古代,春天是生产的季节。

正确答案: √

15甲骨文中四方的概念已经形成。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西周分封建国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三)1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是非常稳固的。

正确答案: ×

2中原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凝聚了很多种文化。

正确答案: √

3彝族有十二生肖。

正确答案: √

4上古时期的族群凝集是很不稳定的。

正确答案: √

5《说文解字》中颛顼的意思是头颅。

正确答案: √

6

弗雷泽是哪个国家的?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 A

7

鸡骨战鼓是哪个民族的?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壮族

正确答案: A

8

玉猪龙属于哪一种文化?

A、红山文化

B、龙山文化

C、大溪文化

D、马家窑文化

正确答案: A

9民族文化的形成可能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正确答案: √

10

玉猪龙在谁的墓里发现过

A、颛顼

B、妇好

C、夏桀

D、班婕妤

正确答案: B

11

迄今为止最为结实的东西是

A、良渚玉

B、翡翠

C、金刚石

D、石墨

正确答案: C

12

哪个民族的历法和《管子》中的历法相像

A、回族

B、蒙族

C、彝族

D、藏族

正确答案: C

13民族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同的语言

正确答案: √

14

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依靠的是:

A、外部的压力

B、族群生活的需要

C、自身文明的吸附

D、人们的喜好

正确答案: C

作业标题:西周分封建国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四)1

传说中出生就知道自己名字的远古帝王是:

A、黄帝

B、颛顼

C、帝喾

D、尧帝

正确答案: C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六:考古学复习思考题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考古类型学 考古地层学 探方法 碳十四测年 铜石并用时代 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 聚落考古学 简答题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通常包括那几方面内容

简述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

简述考古发掘(遗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整理考古发掘资料的要求

简述考古发掘报告的主要内容

简述考古综合研究的任务

简述考古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简述考古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简述考古学与历史学学的关系

简述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古文化面貌的影响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论述题

试述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

试述中国考古学的产生背景和产生过程

试述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宗旨

名词解释

金石学 汤姆森 沃尔索 斯坦因 伯希和 李济 安特生 蒙特留斯 马衡 贾兰坡 裴文中 三叠层 夏鼐 梁思永 西阴村 马衡

简答题

简述清代金石学的特点

简述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简述考古学主要专业期刊

简述若干本考古学综合专著

论述题

有人说,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试加以评述。

名词解释

直立人 人字洞 金牛山人 许家窑人 丁村人 山顶洞人 丁村人 水洞沟 细石器 和县人 南京人

简答题

简述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征(体质特征和文化特征)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的人类化石

体质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上的意义

论述题

试述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异同

试述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说的内容及其意义

名词解释

老关台文化 后李文化 北辛文化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城背溪文化 彭头山文化 石家河文化 齐家文化 半坡遗址薛家岗文化 北阴阳营文化 姜寨 元君庙遗址 磁山文化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仙人洞遗址 玉蟾岩遗址 良渚文化 丁公城址 凌家滩 牛河梁 红山文化 王城岗 马家浜文化 河姆渡遗址 兴隆洼文化 平粮台城址 蛋壳陶 昙石山文化 石峡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时代 王湾三期文化 后岗二期文化 良渚遗址群 崧泽文化 马家窑文化 印纹硬陶 陶寺文化 简答题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

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试述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大汶口文化及其墓葬类型

黄河流域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有哪些

论述题

我国史前城址的发现与研究

试述中国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论述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七:中国古代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史

中国的原始社会

1、 我国境内主要发现了哪些古人类化石?北京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的科学意义如何?

迄今所知,大概距今170万年到10万年之间,我们的祖先在自身的进化中还处于猿人(直立人)阶段,就劳动、生长、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国的猿人化石及其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及其丰富,已正式发表的主要资料有:

(1)禄丰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了一个距今约800万年的古猿头盖骨和下颌骨等化石,其活动揭开了我们祖先的历史序幕。

(2)元谋人: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两枚门齿化石,定名为“元谋人”。元谋人的文化遗存有人工打制的石器、用火烧过的炭屑与骨胳,距今约170万年。

(3)蓝田人:陕西蓝田发现两处猿人化石,距今约60-80万年。蓝田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石器,另有灰烬与炭屑。

(4)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6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大约代表40多个个体的各部位化石,还有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数以万计的石器及用火遗迹,距今约20-70万年。

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从头盖骨看,带有较多的原始性,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语言中枢已经隆起,说明有简单语言,双手骨骼较为灵巧,上肢骨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骨也接近于现代人,这说明劳动对人类的体质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北京人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组织

(1)生产工具:北京人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经过打制的石器,属于旧石器前期文化,石器有了一定类型和初步分工。

(2)经济生活方式:采集果实、挖掘块根是北京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狩猎也是重要的生活来源。北京人遗址保存的灰烬,说明不仅使用火,而且能控制火。

(3)血缘家族: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北京人时期,逐渐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乱婚状态,进入了血缘家族时期。

2、 论证晚期智人时期氏族制确立的条件。

(1)晚期智人的代表性遗存:距今5万到1万年之间,是晚期智人阶段,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已发现的代表遗存有: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峙峪人、山顶洞人和左镇人等。

(2)生产工具的进步:石器类型有所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磨光和钻孔是这个时期突出的工艺成就。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3)生产领域扩大、生活水平提高:除采集、狩猎经济外,山顶洞人还会捕鱼捞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提高,学会了用兽皮缝制衣服。装饰品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了审美观念。

(4)母系氏族制的确立:晚期智人时期已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氏族制的确立必然是母系。一是因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成为生产的主人;二是族外群婚必造成“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世系只能以母系来计算。

3、 简述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1)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遗存:大约距今1万多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已发现的重要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等。

(2)原始农业的发明:这一阶段普遍使用磨光石器,是为新石器时代。有了新石器,才会发生农业。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农业的发明权应该属于妇女。农作物北方以种粟为主,南方以种稻为主,同时已种植蔬菜。

(3)家畜饲养业:弓箭的发明促进了狩猎经济的发展,为家畜饲养创造了条件。最早驯养的有狗、猪,还有少量的羊、牛、鸡。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水牛骨头化石。

(4)原始手工业:原始手工业的发生也是这个阶段的突出成就。手工业以制陶为主,还有编织业、房屋建筑业、玉器制造和象牙雕刻等。

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村落结构

(1)村落结构:聚族而居是氏族公社的特点。这个时期的村落遗址相当密集。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窑场、和公共墓地三个部分。

(2)社会生活状况:当时的婚姻形态已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这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

环节。氏族成员过着民主生活,部落酋长的推举和部落内部事务的重要决定都要通过部落会议,不存在部落首领的个人权力。氏族成员间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的平等关系。人们不仅生前住在一起,而且死后也不分离,以母系血缘为纽带把氏族成员牢固地拴在一起。

4、通过半坡遗址的村落布局来论证氏族制的内部结构。

半坡遗址的村落和墓葬反映出半坡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1)从遗址的结构看,半坡遗址约5万平米,包括居住区、窑厂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共计46座,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2)从居住遗址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婚姻形态已经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即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但这种关系还不稳定,不能构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到女子氏族中来过婚姻生活,子女属于母亲。

(3)氏族建立的民主、平等关系。由于人口增加和氏族制的发展,氏族内部分解为若干女儿氏族,这样就逐渐形成母系大家族,若干母系大家族组成氏族公社,因为实行族外婚,几个互为通婚的氏族又形成了部落,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氏族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过着平均生活,私有制没有出现,所以反应在墓葬中的随葬品不多,悬殊不大,多数是陶器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很少,女性墓葬中较多,说明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较高,显然尚处于母权制阶段。

除了血缘纽带外,还有共同的信仰联系。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就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到半坡氏族阶段,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他们确信人死后附在体内的灵魂不死,所以每个氏族成员按照自己的信仰习俗,墓葬有一定的葬式。半坡氏族的墓葬大多面朝西,小孩用陶瓮做葬具,底部穿有一个孔,让小孩灵魂出入有道路。这些都反映人们又一种信仰,盼望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图腾慢慢就演变而来。

5、 阐明我国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变的历史条件。

(1)父系氏族公社的重要文化遗存:大约从5000年前开始,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这一阶段的重要遗址有: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等。

(2)男女地位与婚姻形态的变化:男女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生活资料的获得主要成为男子的事情,妇女则被排挤到次要的地位。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变化是父系氏族公社形成的标志。父系氏族公社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从而取代了母系氏族公社。

(3)居住与墓葬的变化:为适应一夫一妻制的需要,这个阶段的遗址出现了一些小房子,当是父系家庭公社的住宅。从这个阶段的墓葬看,出现了对男性生殖器陶祖的崇拜。随墓品多放在男子身边,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出现了夫妻合葬墓,特别是屈肢葬反映了生前男子对女子的奴役。还出现了父子合葬墓。墓葬的变化可以看出一夫一妻制和父系制的确立情况。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

(1)金属工具的使用:我们的祖先是较早地认识和使用金属工具的人类之一。考古发掘的铜器,质地多为红铜,也有青铜或黄铜,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已进入金石并用时代。

(2)农业生产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农业工具的改进,除磨光石器外,石耜和骨耜也普遍增加,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其次,经济作物的品种有了增加。再次,农产品的产量有了显著提高。

(3)手工业技术的提高:除了冶铜术外,制陶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法来制作陶坯,陶窑也有改进,温度可达1000oC以上。白掏的大量涌现,标志着制陶技术的巨大进步。玉骨器的制造也非常精美。

(4)建筑技术的进步:龙山文化的建筑也有很大进步,房屋多建在地面上,采用土坯砌墙,用石灰涂抹地面和墙壁,房基和墙壁留下了夯筑的痕迹。

6、 我国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1)商品交换的出现:由于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增加了,逐渐出现了一些剩余。在此基础上,商品交换出现了,先是物物交换,后来发展为用某些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如猪、玉器等)。我国古代有“祝融作市”的传说,市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开始市场不固定,交易也不经常。

(2)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在交换活动中,氏族首领利用职权,将交换的商品据为己有。最初的私有限于个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然后是畜群,再是房屋、房屋地、园圃等。私有制的产生反映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是普遍出现了随葬品悬殊的现象。

(3)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考古发掘提供的资料,说明这一时期的

墓葬有明显的贫富之分,还出现了人殉。人殉制度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氏族显贵可以任意屠杀俘虏或家内奴隶,作为供献神灵的牺牲。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表明原始社会的解体。

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1)婚姻形态的变化和最初的阶级压迫

男子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必然要求按照男系计算世系,按照父系继承财产,从而打破了母权制的婚姻只需,改变了群始形态下的对偶婚从妻居的传统,改变为从夫居,并建立其较为巩固和持久的结合,对偶婚逐渐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

(2)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父权制的形成和私有制的出现是联系在一起的,从父系氏族公社形成时,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畜牧业、手工业和农业的社会劳动大分工的出现,以及生产率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便产生了商品交换。随着私有财产的逐渐增多,原始共产制的原则日益遭到破坏,在父系氏族内部,各家族的首领凭借自己的权利,掌握的财产越来越多而成为富人,墓葬的随葬品体现氏族成员内部已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

(3)部落战争和部落显贵的出现

大约4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一带居住着一些著名的部落联盟,如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组成的联盟,少昊部落和太昊部落组成的联盟,东南部的九黎部落联盟等,这些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争加强了军事首领的权力,历史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首领化为王权,世袭的国王出现。

(4)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炎、黄、夷、蛮诸部落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东方的海岱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此外还有“三苗”、“诸戎”、“群翟”,巴蜀先民及古越族等,他们通过斗争和融合,形成最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

夏、商

7、 夏朝国家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1.夏族的兴起和活动范围

夏族,姒姓,是居住中原的古老部族。关于它的渊源,共有四说:一说夏族兴起于西羌;二说从夏族居住的伊洛河汾地区的仰韶文化发展而来;三说夏文化从山东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四说夏族首先活动在陕晋一带。这里从第四说。夏族最后定居在豫西、晋南一带,伊水洛水之间是他们的活动中心。

2.夏王朝的建立

夏建国后,由于游牧部落习俗的影响,夏都城多次迁徙。从地理范围看,总的趋势从豫西向豫东发展。到夏朝末年,夏人活动范围扩大。

3.世袭传子制的确立

大禹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领袖,但就在他“执政”期间,己开始向君主转化,成为夏朝第一代王。

夏朝从禹始到桀亡止共传14代17王,历经500余年。禹以前是“选贤与能”,从禹始传子启。传子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产物,这种新制度的确立需要经过一段巩固过程。所以通过与东夷部落的战争,夏启才稳定了王位,重建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夷夏之争经过四代人的努力,最后夏胜,夏朝因而复国。

4.夏王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

夏建立的国家是小邦,统治范围狭小,权力机构简单,据文献记载,诸夷各部落与夏族频繁交往,形成了各族间的迁徙流动。这就必然打破牢固的血缘关系,按地区关系来划分他们的臣民。按血缘关系来划分臣民是氏族社会,而按地区划分臣民和权力则是国家的初期。

夏朝初步建立了简单的国家机器。这种暴力机构就是武装部队,监狱及其他强迫他人意志服从暴力的手段,即构成国家实质的东西。

二、夏代的经济和文化

1.夏代社会经济状况

二里头文化遗址,基本有两种看法,即一、其一、二期为夏文化,其三、四期为早商文化;二、其一、

二、三、四期均为夏文化。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赞成第二说。教材已肯定第二说。冶铜,宫殿基址、贝作为货币。夏代的历法《夏小正》

2.夏文化的探索

夏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二里头文化最有代表性。二里头一、二期开始出土青铜器,有工具,兵器和礼器。这也是国家机器确立的标志。在二里头遗址中曾发掘出不少铜渣、坩锅残片、陶范残片,说明夏朝能合范铸成铜容器。最重要是是发现1万平方米左右的宫殿基址,这是国家政权的体现。农业生产工具较多,如石器有铲、刀、镰等。骨蚌木器次之。陶器中有大量酒器,反映粮食生产较多。手工业中有大量陶器,都是轮制。陶器花纹有云雷纹、曲折纹、叶脉纹和动物形纹等。似铜器花纹。且发现乐器。发现有20多种刻划符号。

出现明显的阶级对立。第一类贵族墓,随葬品较丰富。第二类平民墓,面积为一类墓的1/5或1/3,随葬品减少了。第三类无一定的墓圹,无随葬品。葬式有蹲坐、伸屈、俯屈、侧屈。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被活埋。

8、 盘庚迁殷的原因和意义如何?

九世衰乱与盘庚迁殷

成汤建国后维持了一个阶段的稳定局面,不久,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先后发生了伊尹放太甲和九世之乱事件。这期间,商朝的政治中心仍经常转移,到盘庚即位前有过五次迁都。

盘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直到商亡未再迁都。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要事件,它扭转了混乱局面,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商朝又称为殷朝。

9、 简述商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业生产:商代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蚌器,青铜农具数量不多。常见的耕作方式是合力并耕,集体协作。农作物种类甚多,主要有黍、稷、麦、稻等,且产量甚多。商代的经济作物也很丰富,既种植蔬菜,又栽培果树,蚕丝业的历史更为悠久。

(2)畜牧与狩猎:当时饲养的家畜,卜辞所见六畜俱全。商王敬奉鬼神用六畜作祭品,一次多达四五百头,甚至上千头。狩猎在商代既是营生的辅助手段,又是商王、贵族们游娱的主要活动。猎获的野兽主要有象、虎、鹿、兕等。狩猎方法有车攻、犬逐、矢射、陷阱、布网、焚山等。

(3)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铸造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到商后期达到高峰。青铜器种类繁多,有农具、手工工具、兵器、礼器、生活用具、乐器、车马器和装饰器等。商代铜器的精品出土很多,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即为典型代表之一。

制陶业也是商代主要的手工业部门。灰陶代替了红、褐、黑陶而成为主要陶系。引人瞩目的是出现了釉陶(原始瓷器),把我国发明瓷器的历史至少提前到3000多年的早商时代。此外,骨器、玉器、丝织业、建筑业、漆器制作业等也有许多突出成就。

(4)商业与交通:商代的商业活动除了民间交易外,主要是为贵族服务的贵族商业。在早商、晚商遗址中都发现了用贝随葬的现象,除海贝、玉贝外,也有青铜贝。甲骨文、金文都有贝字。商末铜器铭文有“赐贝”、“赏贝”的记载,以朋为单位,最多赐贝30朋。这反映当时贝已起到货币的作用。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

10、商朝的官僚机构包括哪些?

(1)商王与中央官僚机构:商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对全国臣民操生杀予夺之大权。商王传位的方法有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两种。到商后期康丁以后五世,才最后确定了传子制。

商代中央政权的官职有:尹、卿事,为最高行政长官。在尹之下设有小臣、多臣、小藉臣等职,负责管理各种事务。

当时国家机构主要有负责祭祀和军事的两大部门。

(2)中央与地方区域的明确划分:商朝的统治机构分内服与外服,内服是中央,外服是地方。内服指王都及其附近地区。外服指商王畿以外臣服于王朝、效劳于王事的诸侯,他们对王朝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的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3)军队的组成及兵种:商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分为右、中、左三师,此外,还有旅的建制。战前,商王或商贵族都要进行“登兵”(即征集兵众),可以多达1.3万人。兵种除步卒外,还有大量车兵,系作战的主力。

(4)刑罚制度:商朝没有成文法,但有残酷的刑罚,称为“汤刑”。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具备。商朝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监狱。

11、简述商朝的阶级结构。

商代的阶级构成:包括奴隶主、平民和奴隶。

商王是奴隶主贵族的总头目。商王以下有各级贵族,各级贵族有同姓与异姓之别。

平民在商代是主要阶级。其地位比奴隶高,是从事井田劳动的主要成员。他们没有土地的所有权,需要当兵、纳贡和服徭役,随时有沦为奴隶的危险。

商朝的奴隶多用于手工作坊和家内奴役。奴隶为奴隶主生前享乐从事繁重的劳役,贵族死后,他们还要殉葬的牺牲。

12、略述商灭亡的原因。

(1)人殉与人祭:商朝人祭人殉之风盛行,商王或贵族死后,均杀人殉葬。以后每祭祀祖先一次,都要杀一批人。人祭人殉制是一种宗教习俗,商代保留这种野蛮习俗,也反映出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奴隶制不甚发达的情况。

(2)商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商代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在祖甲统治时期。此后,历代商王都很腐朽。

(3)商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他们不断用兵征伐夷方,经营东南。频繁的征伐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内部空虚,加剧了商末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4)商纣王的暴虐统治及败亡:商纣王的政治极其腐朽,他骄横跋扈,好酒淫乐,宠爱妲己,重用奸臣,排斥有识之士,使统治阶级内部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商纣王的腐朽统治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他为了强化统治,实行严刑苛法。同时大修宫室台榭、离宫别馆。在经济上加紧搜刮。广大民众生活在死亡线上,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样严重的局势,商王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商的属国周在西方兴起,国势日渐强大,商将被周灭掉已成定局。

西周

13、简述武王灭商的经过和意义。

(1)牧野之战:文王死后,其子发继位,是为武王。当商纣王征伐东夷,后方空虚之际,武王联合了各路诸侯,以及西方及西南方的八族同盟军,向商都进军。双方会战于牧野,因商军“前途倒戈”,纣王大败,入登鹿台自焚而死,商遂亡。

(2)武王迁都:周武王建国,史称西周,迁都于镐。镐京是周王及其贵族居住与发布政令的处所,而文王所建的丰京,则成了专作祭祀祖先的宗庙圣地。

(3)武王灭商的意义与作用:武王灭商是顺应历史潮流、得人心的一场正义战争。周的胜利,使方国或部落大大减少,这是历史进步的现象。新建立的西周王朝实行缓和矛盾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安定与发展。

14、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周初的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即周王室在整个统治区内封邦建立各个诸国,各地诸侯王“受民受疆土”,以达到“以藩屏周”的政治目的。周初先后分封了71国,姬姓独居53。其中主要的封国有:鲁、晋、卫、齐、燕、宋、吴等。

(2)分封制评析:分封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除了“天子建国”的分封外,下面还有“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贰宗”的层层分封。经过大分封,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分封制在当时是进步的,它是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阶段。不过,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也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

(3)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所谓宗法制,就是在同一血缘关系的奴隶主贵族中间,按嫡庶、长幼、亲疏的不同,确定尊卑、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宗法制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西周时才最后形成为严密的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宗法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但由于周人同姓百世不婚,就利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联系起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样,国家就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制度,是调和统治者内部关系以便加强统治的制度。(1)使族权和政权合一,各级贵族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形成奴隶制国家的体制。(2)通过宗法制使各级奴隶主牢固树立“尊主”、“敬宗”观念。(3)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占首要地位,并联合异姓贵族以扩大统治阵营。(4)依据宗法关系,确定贵族的等级区别并形成奴隶制度的各种名分。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八:河姆渡展览方案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方案

日出江花红胜火

——河姆渡文化展

余姚市文广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008年4月

目 录

一、文本阅读指南

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1、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

2、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大纲

《日出江花红胜火——河姆渡文化展》

序:日出河姆渡

1、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2、河姆渡遗址

3、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

4、河姆渡遗址四个文化层的叠压关系

5、河姆渡文化重要遗址概览

第一部分:沧海桑田

第二部分:日出而作

第一单元 骨耜农耕

第二单元 采集野果

第三单元 渔猎荒泽

第四单元 饲养家畜

第三部分:湖居人家

第一单元 木构干栏

第二单元 饭稻羹鱼

第三单元 引轮纺织

第四单元 泛舟江河

第四部分:心灵之声

第一单元 图腾树下

第二单元 生命永恒

第三单元 装饰之美

第四单元 篝火歌舞

尾声:双鸟朝阳河姆渡

四、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外互动区域的设计

五、对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几点要求

一、文本阅读指南

黑体:各级说明文字

宋体:设计说明、传播目的和资料来源

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1、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的指导思想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以1973年发现并发掘的河姆渡遗址而闻名于世,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下埋藏环境,出土了非常丰富的稻作农业遗存、保存良好的早期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遗迹,以及陶、石、玉、木、骨、角、牙等质地的大量生产、生活遗物,堪称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间宁绍地区史前社会的缩影,也真切反映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1万年以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历程。

1993年,以展示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为核心内容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立并开放,至今已有15年了,为河姆渡文化的宣传和研究,提高余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而今,在河姆渡文化考古新发现、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更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形式已势在必行。重新编写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大纲》,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陈列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古代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为主线,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化遗存为基石,参考和吸收国内外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丰富资料,以及目前学术界对河姆渡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陈列内容上尊重客观事实和科学认识,陈列形式上开拓创新,力求在展览中将专业性、学

术性与观赏性、趣味性紧密结合,以达到雅俗共赏、深入人心的展览要求。

河姆渡文化的丰富遗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更是今日余姚令人瞩目的文化亮点和全社会和谐发展的独特基石。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国民继续教育的重要课堂,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普通民众的关注。为此,我们将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古代人文资源,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品位,努力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古文化遗址博物馆。

2、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基本要求

人类创造的所有成果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将全面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阶段活跃在宁绍地区的先民创造的河姆渡文化遗存,内容需涵盖宁绍地区东部已发现或发掘的各个河姆渡文化重要遗址的遗迹与遗物,并以河姆渡、田螺山等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主线,基于科学、创新、重点、特色、通俗等要求,将文物进行有序的组合,穿插场景复原,借助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语音导览系统等辅助手段,全面、生动地展示河姆渡文化先民所创造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让观众饶有兴趣地置身于远古先民的神秘生活中,像穿越时光隧道一样实现今古心灵的对话。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大纲将以距今7000—5000年间河姆渡文化先民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化内容为主线,复原展示河姆渡文化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遴选各个遗址的出土文物,向公众多角度地展示六、七千年前这一先民族群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取得的艺术成就。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九:第一章 漫长的远古时代(已修改)

河姆渡遗址、马家窑文化、崧泽文化和什么篇十:文化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第一节 中国人的起源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文明出现)

一、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一)人类遗址

1.直立人:(正在形成中的人)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2.智人:(完全的人)

马坝人:广东曲江马坝狮子山。 大荔人:陕西大荔甜水沟。 长阳人:湖北长阳龙洞。 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 柳江人:广西柳江通天岩。 山顶洞人: 资阳人: (二)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1.石器 2.人工取火 3.弓箭

4.骨、角器物大量出现

注:“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 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注:体制人学:

1.黄种人:蒙古人种 2.白种人:欧罗巴人种 3.黑种人:尼罗格人种 二、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到距今约4000年结束 。 (一)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早期:

磁山文化 :河北南部武安磁山遗址 。 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县裴李岗 北辛文化:山东滕县北辛

大地湾文化:也叫白家村文化或老官台文化。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文化和陕西临潼县白家村文化属于此范围。分布在天水和潼关之间的渭水流域。 中期:

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距今约7000——5000年。它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及临近地区。关中平原为这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仰韶居民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有较大的村落,住房主要为

半地穴式。仰韶人的生产经济以农耕为主,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同时饲养牲畜和渔猎。农作物主要有粟和黍,家畜有狗和猪。制作陶器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彩陶比较发达。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由北辛文化发展而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约6300年——4400年。主要农作物也是粟,饲养猪狗。手工业较发达,有精致的骨角、象牙、玉石制品。制陶工艺水平较高,出现轮制陶。 龙山文化: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 。距今约4500——4000年 。轮制黑陶 山东、河南、陕西龙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距今5200年——4000年。种植粟黍,过农耕生活,彩陶相当发达。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及附近地区。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 。距今约9000年或者更早。手制粗陶,陶片中夹杂稻壳痕迹。饲养有水牛。

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遗址。距今6400年——5500年。稻作物为主,饲养猪狗牛羊鸡等家畜,有黑绘彩陶。

屈家岭文化 :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500年——4500年。灰陶为主要标志。 石家河文化: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距今约4400年上下。轮制灰陶。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400年。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有干栏式房屋。雕刻艺术器。

马家浜文化: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前后延续1000多年。浙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属于早期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 崧泽文化: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距今6000年——5200年。种植稻子,使用磨制石器,有了轮制技术。

良渚文化:浙江余姚良渚遗址。距今5200年——4200年。种植水稻。养蚕织布,制作漂亮的磨光黑陶,掌握了很高的琢玉技巧,制作出大批精美的玉器,居住干栏式建筑。 马家浜→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兴隆洼文化: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距今8000——7500年 。

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 。距今约6000年上下(一说5000年上下) 。红山文化有农耕和家畜养殖,以石块砌筑祭台和神庙,用粘土塑造神像,墓葬有积石冢和石棺葬 。

注:区分一个文化的要素:

生产工具、陶具、石器、埋葬方式等

第二节 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

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 1.母系氏族公社

是由一个女祖先繁衍下来的血缘集团,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活,共同消费,血缘内婚姻转向氏族外婚。第三节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一、原始宗教

1.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对大自然的崇拜(太阳、大地)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大地崇拜 天体崇拜 灵物崇拜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 2. 父系氏族公社

世系按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婚姻转变为男婚女嫁,逐渐过渡为一夫一妻。距今约5500年到4000年之间。 二、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 1.农业:

最早:粟、黍、稻(小米、小麦、水稻) 五谷:稷(粟、小麦)、黍(粘米)、麦、稻、 菽(大豆)+麻 2.畜牧业:

家畜,家禽饲养业与农耕业相辅相成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豚、彘、猪) 3.制陶:

由粗糙的打制阶段——精细的磨制阶段 A.泥质陶:陶质细腻,炊具 B.夹砂陶:耐高温 泥条盘筑——轮制陶器

陶器是人类使之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

*原始宗教协调原始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当时人的本能与文化之间的张力,满足前文明时代人的精神需要,故而原始宗教曾是原始时代的主流文化。 2.图腾崇拜: A.东方:尚鸟尚风 B.东南:尚蛇 C.中原:尚龙 D.西南:尚虎

龙由:马、鳄、蛇、鹿、鹰等(图腾组合)3.生殖崇拜:(男女生殖器)

原因:两性关系的原始本能和对生殖繁衍的渴望 4.祖先崇拜:

A.母系氏族:女性祖先崇拜(女娲) B.父系氏族:男性祖先崇拜(盘古、炎黄二帝等)

祖先崇拜的长期延伸,构成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A.远祖崇拜是后世圣贤崇拜的源头 B.近祖崇拜是后世宗法文化的先导 巫术: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 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符式、占卜式

司职:祝史、预卜、医(巫、医不分家)、占梦、舞蹈 二、文化艺术 1.语言与记事符号 2.绘画、雕塑 3.音乐、舞蹈 4.天文历法

琮: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体现了原始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一般认为它是巫祝祭祀时通天地的法器。 5.数字萌芽 6.建筑技术

“窈窕”:洞穴的意思,意指女子居于后室 A.巢居: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B.穴居:黄河流域 土木合筑的混合结构 半坡:“前堂后室”布局 C.希腊:以岩石为材料的建筑 7.百草成药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史记 补三皇本记》

第四节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一、上古部落集团

华夏集团(河洛集团):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北部黄帝,南部炎帝

东夷集团(海岱集团):黄河中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 以蚩尤为首,少昊氏,高阳氏 苗蛮集团(江汉集团):南方长江、汉水流域 以祝融为首

华夏、夷、蛮三族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二、“大同” 时代 尧、舜、禹

三、古史辨派和走出疑古时代 顾颉刚、 李学勤 四、上古神话

原始神话是先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解释自然现象、人类起源和追述祖先的幻想故事。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诗经》、《左传》、《逸周书》、《穆天子传》、《淮南子》、《楚辞》、《山海经》 (一).神话的分类:

1.解释宇宙和人类起源、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

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乃后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2.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神话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海外北经》)

又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北山经》)

3.关于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 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4.关于文字起源的神话: 仓颉造字

(二)、三皇五帝的故事。

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正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即中国石器时代的晚期。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人物初祖:黄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