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能 不管 造句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一
《五年级语文1、2单元练习》

彭坊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试卷

2015.9.30 姓名一、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5分)

cí xiánɡ shū lǐ jìnɡ yù qī línɡ mó nàn piāo bó jīnɡ shãn línɡ hún

( ) ( ) ( ) ( ) ( ) ( ) ( ) ( ) zhēn cánɡ xī han yōu fānɡ mín zú wãi dú jù pà wū yán huán rào

( ) ( ) ( ) ( ) ( ) ( ) ( ) ( ) zhī chēnɡ zhī qù zhāo pái ɡuānɡ ɡù háo bù yóu yù pō fù shânɡ mínɡ

( ) ( ) ( ) ( ) ( ) ( ) nãnɡ shū shàn huà dī tóu zhã jiã liú ɡuānɡ yì cǎi shǒu wànɡ xiānɡ zhù ( ) ( ) ( ) ( )

ɡǔn ɡuā làn shú fēnɡ qī xuě yā juàn liàn diàn wū ɡān hã tān lán

( ) ( ) ( ) ( ) ( ) ( )

二、 我会组词(14分)

鳞( )窃( )趟( )编( )魄( )玷( )谓( ) 粼( )窍( )躺( )篇( )魂( )粘( )诵( ) 乘( )衰( )辍( )箩( )缎( )囵( )监( ) 秉( )哀( )缀( )萝( )锻( )囫( )鉴( ) 娇( )懈( )榆( )畔( )哺( )滤( )励( ) 侨( )蟹( )愉( )衅( )捕( )滤( )沥( )

三、 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15分)

浮想( )( ) 颇负( )( ) 守望( )( ) 别出( )( ) 流光( )( ) ( )( )大雨 ( )( )有味 ( )( )吞枣 ( )( )辘辘 ( )不犹( ) 千( )一( ) 不( )甚( ) 如( )似( ) 不( )而( ) 牵( )挂( ) ( )心( )血 ( )书( )画 风( )雪( ) ( )天( )地 心安( )( )

四、 我会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16分)

1、露从今夜白, 。 12、 ,人在天涯鬓已斑。

2、 ,切切故乡情。 13、 ,春生江上几人还。

3、 ,王孙归不归。 14、 ,无边丝雨细如愁。

4、落叶他乡树, 。 15、 ,白首方悔读书迟。

5、 ,下笔如有神。 16、 梅须逊雪三分白, 。

6、墙角数枝梅, 。 17、 鸟宿池边树, 。

7、书犹药也, 。 18、 洛阳城里见秋风, 。

8、一日无书, 。 19、 ,明月何时照我还。

9、 ,游子久不至。 20、 读书有三到, 。

10、 ,年年相见在他乡。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 。

五、我会默写古诗词(12分)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作者: 作者: 作者:

五、 我会改写句子(18分)

1、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我们怎能没有收获呢?(改为陈述句)

2、我喜欢看闲书。(改为反问句)

3、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4、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5、春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修改病句)

6、我的眼睛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急切地寻找。(调整句序,句意不变)

7、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改为转述句)

8、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9、季羡林爷爷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改为疑问句)

六、 积累运用(10分)

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告诉我们读书要持之以恒的是“ ”,告诉我们读与写作关系的是“ ”,说明阅读作用的是“ ”,告诉我们读书方法的是“ ,”劝解我们要早读书的是“ ”,此外,我还知道关于读书的诗句有“ ”和“ ”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二
《五上语文期中卷》

小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综合素养测试

(时间:90分钟) 2012.11

姓名 班级

一、卷面书写 5%。

1.本卷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二、听力测试13%(3+3+7分)。

2.听写词语3.判断句子对错。(1)( )(2)( )(3)( ) 4.注意听短文《天鹅的见解》,回答问题(7分)。

(1)短文中出现了除天鹅外几种动物角色,请写下来: 、 、 。 (2)天鹅的见解是什么?

(3)听了短文,你觉得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三、日积月累28%

5.看拼音写语,注意要写得匀称美观。(5分)

jiǎo jié xián yí jù pà yòu

ěr zhà yóu

( ) ( ) ( ) ( ) ( ) 6.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3分)

( )天( )地 ( )书( )画 不容( )( )

7. 我会选词填空。(6分)

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 与众不同 悲欢离合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得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 )常常使我( )。我开始( )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 ),落笔也( )。 8.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4分)

1

四、阅读空间24%。

(一)(7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9.这段话选自课文 。(1分)

10.请摘抄选段中的一个比喻句:2分) 11.查字典:“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2画)

12.句子中作者的“快乐”是因为

3分)

(二)《钓鱼的启示》片断(6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3.在□理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分)

14.读画有“”的句子,理解句中两个“鱼”的不同含义。(2分)

前一个“鱼”指 后一个“鱼”指 15.用“ ”画出父亲告诫的话。(1分)

1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三)海 豚(11分)

2

在海洋中,有一种(奇特 奇怪)的动物——海豚,时时被人们关注着。 海豚能准确地识别目标。起初,人们以为是因为它有一双特别(机灵 敏锐)的眼睛,可是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仍然“看得见”。目前,人们已经用仪器测到到了海豚能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就是这种声音才使得它有敏锐的识别目标的能力。当声音遇到物体反射回来时,海豚又有特殊的接收装臵,根据声音反射的情况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

海豚是游泳能手。在bō lán zhuànɡ kuò( )的大海中,每小时可游三四十千米,能把船只远远抛在后头。海豚一般只有二三米长,几百斤重,它虽然有流线型的体态,但按常规,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使它游得那么快。经过长期(视察 观察)研究,发现海豚的皮肤很松软,皮肤外层的许多小管充满海绵物质。在它游泳时,整个皮肤表面能随水流像波浪一样起伏,变得和水波的轮廓一致,这就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的水的(磨 摩)擦力。看来,这都是海豚游得快的主要原因。

海豚很cōnɡ mínɡ( ),是一种进化到高等阶段的哺乳动物。人们测定了它的脑子重量与身体重量之比,远远超过黑猩猩的百分之比,是动物中脑子最发达的。所以,它不仅能打乒乓球、钻圈,还可以学会比较复杂的动作。有人曾训练海豚和猴子开电源开关,普通猴子几百次才能学会,而海豚只二十几次就会了,有一只海豚更灵巧,五次就能能掌握了。

17.划去短文括号里不合适的字词,并填写与拼音对应的词语。(3分) 18.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再用加点的词语造句。(1分)

不仅„„还„„—— 19.请用“”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我知道整篇文章分别是从 、 、 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海豚的。(1+2分) 20.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2分)

(1)海豚一般只有二三米长,几百斤重。 ( ) (2)普通猴子几百次才能学会,而海豚只二十几次就会了。( ) 21.上旁注。(2分) 五、写作天地30%。

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把难忘的过程进行细致描写。

3

4

五上语文期中检测听力材料

1.听写词语:胎生、操纵、屋檐 2.判断句子对错。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所以它属于鱼类。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3.注意听短文《天鹅的见解》,回答问题。

天 鹅 的 见 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鲤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下来,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是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里,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瞧我这水晶宫,既安全又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他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中飞翔,常在陆地上散步,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的环境中生活,都很快乐,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面孔撒蹄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备注:每道题各读两次,一次中速,一次稍快】

5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三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1-3单元阅读训练)》

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一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①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

到里面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边。②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 ③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在语段中的□里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依次找出这几段文字中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心情的变化。 ( ):是因为 ;( ):是因为 ; ( ):是因为 ;( ):是因为 ; ( ):是因为 。 3、注意语段中标有①②③的句子,完成填空。

①句可以改写成“被”字句:②句朗读时应读出 的语气。

③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的 。 ④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用“△”标出“我”进书店时动作的词语,想想可以换一个什么字,换字后意思是否和原意一样? 说说作者此时的心情。 3、、哪几句话是作者心里想的句子,请用“——”画下来。 5、请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吧什么比做什么,你怎们理解这个句子?仿写一句。

6、双横线划出中心句,说说为什么感到快乐?又为什么惧怕?

(二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 照样子,写词语。

(1)依依不舍 (2)舒舒服服 2、 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支撑.(chēn chēng) (2)暂.时(zàn zhàn) (3)智.

慧(zì zhì)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 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 。因为窃读让“我”收获了 。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5、“-------”标出具体写“白日梦”的句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三)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①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②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属于:( )

A、列举内容的省略 B、语意未尽或话未说完 C、声音断续不连贯 D、话题转化或语意转折 2、文中与课文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的一句话是: 3、标有①②的加点字在文中各具体指代什么。 ⑴“这”,指的是 ⑵“它”,指的是

4、从文中找出和下面名言警句所表达的意思相近的的语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5、波浪线标出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了那个句式?仿照写一段话。

(四)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 )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  )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这几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 。2、在文中括号里用“√”选择正确的注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⑴“不安分的一念”具体指的是 。 ⑵“这小小的光荣”具体指的是 。 ⑶第 段是作者对自己作文内容的介绍,可以推测出作者当时写作时采用了 、 等修辞方法。

5、用“‖”将文段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写

十一、画解诗意。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根据句意,把“钟山”、

2、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 ,从 、 这些词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

(五)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 )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 、最有 、最有 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 ,不肯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

( )性才好!”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2、根据课文原文将内容补充完整。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秉性: 境遇:

4、仿照课文里的写法,用下面关联词语造句。

不管……不管……都是……无论……总要……

5、梅花所表现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摘抄课文原句作答)

6、“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两位这样的人物以及他们有

气节的事迹。

( ): ( ):

7、给文字拟一个简短的小标题,恰当的是:( )

A、《一幅墨梅图》 B、《梅花精神赞》 C、《临别送画》 D、《中华精神颂》

8、临别送画,对我谈论梅花,外祖父用意深刻:

⑴ 。 ⑵ 。

(六)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 2、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加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 第②句: 3、第一段文字重点交待了 ,第二段文字重点写 ,第三段文字重点写 4、作者为了突出桂花之“香”,文中两次用到了一个字“ ”。 5、这几段文字对“我”的 和 进行了描写,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

(七)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 )地环绕.( )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

( )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 )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

故乡的居民大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在括号内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完成句子练习。

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写句子: ⑵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

自然。仿写句子: 3、“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⑴句中的“它的腰上”指的是 。 ⑵模仿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4、“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⑴“那段日子”指的是 的那段时间。 ⑵“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 ② ③ ⑶你认为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⑷读这两个句子中,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 5、第一段文字扣住了课题中的“ ”两个字,第二段文字则扣住了“ ”二字。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给两段文字分别拟一个小标题。⑴ ⑵ (二) (八)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著名博物学家 ,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 》。 2、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三层。 3、摘下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词语摘抄: 我的感受: 4、用上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到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自己再创造一个句子: 。 5、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舒适( )宽敞( )坚实( )狭窄( ) 6、把划线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 (二)

(九)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

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1、相当于文中带点词语意思的一项是:( )A、即使…也… B、不管…都… C、虽然…但… 2、指出下面各句采用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打比方 ⑴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 ) ⑵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 ) ⑶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 3、画线的句写出了“吃音玻璃” 的特点。 4、“临”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这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来;②挨着,靠近;③照样子摹仿字画;④面对,对着。请你根据每种解释各组一词。 ⑴ ⑵ ⑶ ⑷

5、说说你由第二段中的“正在”和“将会”两个词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正在: 将会:

(十)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情形 情景 情况)情形呢? 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是的庞然大物,(细小 微小 渺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飘荡 飘扬)。此外,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等,也是灰尘的重要的来源。

1、第一段是一个 句,它的作用是 。 2、在括号内选择词语(打“√”)。 3、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4、文中加点的“它们”指的是:( )A、土壤和岩石 B、灰尘 C、工业排放物 D、燃烧烟尘 5、写一写:读这两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⑴ ⑵ 第二部分 习作 1、 默写《秋思》,并将它改写成一篇短文。

2、 按提示完成作文: 水

开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水是无色的。(一瓶水,红蓝黄三张彩色纸比较说明)或(三瓶清水,红蓝黄墨水分别滴入清水中比较说明) 水没有味道。(一瓶水、一瓶醋、一瓶糖水。闻、尝说明) 水是透明的。(一瓶水,一瓶醋、红蓝两根玻璃棒比较说明)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四
《10册月考试卷》

 基础知识。(42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áo yïu àn dàn chún pǔ qīn qī

( ) ( ) ( ) ( )

bù lǚ shâ yǐng nïng yù zhǐ yì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8分)

阻( ) 基( ) 刊( ) 瞻( )

沮( ) 甚( ) 刑( ) 檐( )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生肖(xiāo xiào) 似乎(sì shì) 提供(gōng gîng) 伴侣(lǚ lǔ)

4、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一( )半( ) 训练( )( ) 转瞬( )( )

( )云( )雾 五( )缤( ) ( )山( )岭

5、给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1)( )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 )一本书,我相信,世界上( )会少点麻烦。

(2)你( )在这儿等待,( )先走。

(3)爷爷( )年龄很大,( )身体还是很硬朗。

(4)( )风雨多大,我们( )要按时上学。

6、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改为陈述句)

(2)海浪冲上来,又害羞似的退回去。(仿照修辞手法写句子)

(3)把下面几句话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a春雨下起来了。 b柳树开始发芽了。

c柳树喝足了水。 d春天来了。

(4)千家万户都高高兴兴地在傍晚时分贴上了象征吉祥幸福的春联。(缩句)

(5)沙滩上有贝壳。(扩句)

(6)妈妈对我说:“今天家里没水,我没有做饭。”(改为转述句)

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2)同学们都要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

二、积累运用。(11分)

1、按课文原文填空。(4分)

(1)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它正在 。它要去 ,它要去 。在人类的新世纪里, 。

(2)一个微笑,花费很少, 。给的人幸

福, 。

(3)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叶公好龙》是一则 故事,常用来比喻 。(2分)

(2)《忆读书》的作者是 ,作者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

会: 、 、 。(2分)

(3)《献你一束花》写了 的故事,说明 ,赞美了 。(3分)

三、口语交际。(4分)

从小到大,我们读了很多书,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读书体会吧?请写下来。

四、阅读理解。(13分)

瑰丽芬芳的花朵,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赞美过它的艳丽,有多少画家描绘过它的丰姿。

花朵,qiān zī bǎi tài( ),娇媚动人,固然可爱,然而我最爱的还是那平凡的绿叶。

我爱绿叶,爱它的奉献精神。是绿叶甘当配角,你想过吗?没有绿叶的衬托花朵能有这么美丽吗?常言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有了绿叶,才能衬出花儿的娇艳。是绿叶通过光和作用,制造养料,才催得花儿红,供得果儿甜,当人们赞美花儿艳丽,果儿香甜时,绿叶却毫无怨言,仍一声不响地继续默默地工作着。是绿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了空气的清新;是绿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树树,一丛丛,美化环境,为人们奉献出一片片绿阴„„ 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在现代化建设中有无数名英雄,他们虽然mào bù chū zhîng( ),yǔ bù jīng rãn( ),但他们像螺丝钉那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尽职尽责。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所以,我爱绿叶,更爱绿叶似的无名英雄。

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3分)

2、用“ ”划出文章的过渡段。(1分)

3、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1分)

4、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1分)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绿叶的奉献精神?(4分)

6、绿叶和绿叶似的人,它们共同的精神特点是什么?(2分)

7、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五、作文。(30分)

题目:_______的感觉真好!

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要围绕所填内容,突出“感觉真好”,要点明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五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卷》

五年级第一单元课内阅读卷(一) 姓名

1、窃读记

文段一

转过街角, 饭店的招牌, 炒菜的香味, 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 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 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 脚尖,从大人的腋下 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 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按课文内容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给选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紧邻( ) 安心( ) 担忧( ) 暗喜( )

急切( ) 往日( )

4、用横线画出文段中表示心理描写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5、当作者找不到书时,心情是怎样的?当找到之后,心情又是怎样的?

文段二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 )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的词语。

贪婪: 知趣; 光顾: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出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

5、“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为了避免遭遇这种困窘的场面,“我”是怎样做的?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6、填空。

下雨天,我很高兴是因为 ,充足的理由指

的是 。

7、说说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理解的?

8、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窃读者,她悄悄地贴着你,认真地看书,你会怎样想呢?

文段三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lù lǜ),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

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chēng chēn)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zàn zhàn)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

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zhì zì)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

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照样子,写词语。

饥肠辘辘 舒舒服服

依依不舍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交替( ) 发觉( ) 鼓励( ) 智慧( )

4、改写句子: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改为肯定句)

5、用横线画出描写我动作的语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6、联系课文和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2

五年级第一单元课内阅读卷(二) 姓名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段一

①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②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还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 可不管过了多少年 你还会说 我怎没注意过 灯光照着那个角落 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2、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的?

3、从文中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波浪线,作者把比作 、。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的理由是什么?比作“家”的理由又是什么?

5、文中①处画线的句子你认为应该读出( )的语气,②处画线的句子应读出( )的语气。

6、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是一篇( )。这篇课文主要的修辞方法有( )、( )、( )、( )等。

7、③是一个( )句,把它改成陈述句是 。 照句③,仿写句子:

你不会因为 就 ?

8、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造句。

9、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0、“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看法。

文段二

所以,我愿意(坐 座)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 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 ),我会在(脑 恼)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 偏)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欣赏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例 列)个单子。( ),我们想像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3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用“ \ ”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3、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恰当的标点。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回味( ) 赏析( ) 忽视( ) 思索( )

5、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

6、作者一遍又一遍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7、用括号里所填的词说一段话。

8、 请你用横线画出与课题相呼应的一句话。

9、“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0、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中的“故”意思是 。

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11、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请你用波浪线画出与这种说法相近的语句。

为什么说“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组词:

窃( )( ) 炒( )( ) 锅( )( ) 踮( )( )

饿( )( ) 惧( )( ) 充( )( ) 檐( )( )

皱( )( ) 碗( )( ) 酸( )( ) 撑( )( )

柜( )( ) 侣( )( ) 娱( )( ) 盒( )( )

豫( )( ) 趟( )( ) 诵( )( ) 零( )( )

编( )( ) 某( )( )

4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六
《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 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缩句:

2.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

改为陈述句:

3.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改为陈述句:

4. 难道你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吗? 改为陈述句:

5. 你总能从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改变句子顺序,意思不变:

6.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 ,也是 。

7.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不能忘记。

改为反问句:

8.“说明书”介绍产品的特点。“说明书”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8. 清晨,老师和同学们继续走进学校大门。

修改病句:

9. 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能骄傲。 ...

用加点的词造句:

10.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

11.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缩句:

12.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改为反问句:

1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用加点词写句子:

14.小溪干涸了。(扩句):

15: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改为反问句:

16.溪水发出悦耳的声音流向远方。

改为拟人句:

17.松鼠是一种乖巧、驯良、漂亮的小动物。

缩句:

18.在平原地区是看到松鼠很少的。

修改病句:

19.警察抓住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改为“被”字句:

20.即使“夹丝玻璃”被打碎了,碎片居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 修改病句:

21.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缩句: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七
《五语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黄萍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

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老的访谈录,是一老一少对阅读的交流,使读者得到了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自

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然而学生读书还缺乏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基本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2.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名言。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让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读书生活,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你读过什么书?你的读书感受是什么?最喜欢的是哪本书?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二、教学建议

(一)《窃读记》

教学本课时应首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经历,从中自己的读书体验。

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时间,而后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让学生找一找“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还应注意的是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可谓精妙传神,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并进行积累。

1

再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启示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还可进行模拟采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看法。

还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自己选择一个主题采访一位长辈。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

读罢此文,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教学前可先与学生交流,如果你自己出去施行你会带一些怎样的东西?如果只能带一样,你又会带什么呢?为学习课文作好辅垫。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进行自读自悟,在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再交流各自的体会,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 在研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来体会“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并弄清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同时要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交流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谈理解和感受,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加强积累。

(四)《我的长生果》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本文情真意切,饱含作者的真情,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五)《口语交际·习作一》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话题征集,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最后确定一个话题展开交流。先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已见,相互评说。再选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最后指导学生写下来。

(六)《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所得,明确自己的不足。交流的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

教师可组织学生按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日积月累

2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展示台

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展示建议,分别是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制作阅读记录卡;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在展示过程中不只局限于书中的几种形式,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

《窃读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3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使用意见:

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5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八
《第十册语文一、二单元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

命题人:赵静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积累(43分)

1.看拼音,写词语,用你最满意的字迹书写 。(5分)

yuān bó zōng zhǐ xù rì zhēn dì bù lǚ

shùn jiān áo y

óu bù lǚ y

ú lè pāi shè

2.成语填空(12分)

(1)补充成语难不倒我。(6分)

至(

)无上 呼风( )雨 金( )献瑞 质( )无( ) 数不( )数

一( )如洗 ( )然无味 精彩纷( ) 心( )神( ) 人情( )故

(2)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耳闻心记,你一定知道一些带有“龙”的成语和寓言吧,请你在括号里填入一个字,构成成语。在横线上填写关于龙的寓言。(6分)

①龙( )( )跃——( )龙( )睛——( )( )龙( )——( )( )( )龙

②寓言:

3.火眼金睛,辨析词语组词(7分)

峪( ) 趟( ) 遨( ) 魂( ) 裁( ) 糊( )履( )

浴( ) 倘( ) 傲( ) 魄( ) 载( ) 湖( )覆( )

4.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提起龙,中国人怎么能不都引以为自豪呢?

改为陈述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2)海浪冲上来,又害羞似的退回去。(仿照修辞手法写句子)

(3)我想念王老师。(扩句)

(4)照样子,写句子。

书是良师,帮助我们答疑解惑。

书是 , 。

书是 , 。

5.下面的破折号有何作用?请选择(3分)

A.话题转移(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延长

(1)我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 )

(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3)呜——呜——火车鸣笛进站了! (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没有( ),能像( )把我们带到( );

也没有( ),能像( )带我们领略( )。

(2)《忆读书》的作者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 , , 。

7.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 )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 )一本书,我相信,世界上( )会少点麻烦。

(2)龙( )备受中国人崇敬,( )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二、阅读游乐园(57分)

(一)(8分)

叶公子高好( )龙,钩以写龙,凿( )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

而下之,窥( )头于牖( ),施( )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 )走,....

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在括号里给带点的字注音。(3分)

2、“叶公好龙”的意思是:(1分)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1分)

4、写出你喜欢的三个成语寓言故事的题目。(3分)

(二)(13分)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

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会读书,而任何动物都不会,( )多么训练有素的动物( )不会读书。只有人会

读书。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这是世界上定有趣的事。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

人为何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2分)

训练有素: 造句: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2分)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4、作者把书比作( )、( ),这样比喻的好处是 (4分)

5、在文中画“ ”的地方批注出你读文后的体会。(2分)

6、请你在文中用“ ”画出作者是怎样读书的?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曾经这样反复

读一本书的经历。(4分)

(三)(20分)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它的作用更是

不言而喻的。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花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他(她)的悲惨身世……

记得上小学有一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

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却将明亮和

清爽洒向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献给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又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就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

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了。

初中后,我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了,学校图书馆那显然丰富得多的图书又像磁石

吸引了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也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精彩的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又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我觉得我得到了一个大显身

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时看的那些描写人苦恼烦闷心境的词语,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于是,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这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当然这篇完全发自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抄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后墙上;

可是,看到教师用红笔着重圈出文中写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的这段文

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清醒时,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一句描写,这个“特别清醒”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1、选词填空(3分) 如获至宝 如饥似渴 如数家珍

(1)、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 )的少年,它的功用是不言而喻。

(2)、他对莎翁的四大悲剧是( ),侃侃而谈。

(3)、这次参赛的机会使他( ),分外珍惜。

2、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两个事例,分别是:(4分)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作者所描述的自己的亲身经历带给你的感受是

3、小学时和上初中后,读书分别带给我哪些好处和启示?在文中用“ “画出。(4分)

4、文中有很多成语,请你在横线上抄写5个,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一个词语解释。(7分)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书的名言,请写出两句:(2分)

(四)(16分)

放了学,第一件事就是往书店里跑——那是我的习惯。今天,也不例外。

站在那一排排书架前,我总觉得自己变得十分渺小。忽然,我欣喜地发现了一套两册的《意大利童话选》,老师向我们介绍过,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我跑了好几家书店都没买到。我的心儿一阵狂跳,连忙对售货员说:“阿姨,麻烦您帮我拿那本书!”

当我捧起书时,双手竟兴奋得有点颤抖了,久久不忍放下,这书太吸引我了。但不一会儿,我的心一沉,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这两册书要7元多,太贵了,买还是不买?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捏了捏袋中汗津津的钱……买!书有价,学得的知识是无价的,强烈的买书愿望终于使我从售货员那里买了这本书。

兴冲冲的,我捧着那两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微笑着边走边看,自然又陶醉在那迷人的文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九
《五上语全书练习卷》

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1.《窃读记》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Chōnɡ zú má mù shū ɡuì zhī chēnɡ

( ) ( ) ( ) ( ) chǎo cài shîu mãi tuǐ suān jù pà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梦( ) 贪( ) 赡( ) 碌( ) 婪( ) 贫( ) 檐( ) 绿( )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舒舒服服(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急匆匆(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給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A、注意;B、拜访;C转过头看看;D、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1、顾此失彼。( ) 2、像我这样光顾着看书的人很多。 ( ) ..

3、今天顾客盈门,服务员都忙不过来。( ) 4、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山青水秀。 ( )..

光:A光彩;B完了;C只, 单;D露着;E明亮;F景物。

1、春光明媚。( ) 2、为国争光。( ) ..

3、我担心书被卖光。( ) 4、你光着膀子想大干一场啊! ( ) ..

5、光明在前头等着我们。( ) 6、光靠你们两个人恐怕不行。 ( ) ..

五、写近义词。 鼓励( ) 惧怕( ) 贪婪( )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 )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

3、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 ( )

4、她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就好像看见了满桌的美味佳肴。( )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1、搜集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一本自己读过的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阅读卡。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阅读课文,填空:

季羡林小时候读的闲书有:《 》、《 》 《 》、《 》。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ɡǔn ɡuā làn shú zhǔ zhānɡ pãi yǎnɡ ɡǔ lì

( ) ( ) ( ) ( )

lù lín hǎo hàn cǎi fǎnɡ tōnɡ shùn piān kē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曾 经(cãnɡ zēnɡ) 宝 藏(cánɡ zànɡ) 绿林(lù lǜ)曾祖父(cãnɡ zēnɡ) ....

藏起来(cánɡ zànɡ) 绿地(lù lǜ) 背书(bâi bēi) ...

水浒传(chuán zhuàn) 传 达(chuán zhuàn) ..

三、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依次写在括号里。

1、他喜欢数学,语文不行,扁科。 ( )

2、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再喜欢看闲书。 ( )

3、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才是21世记的青年。 ( )

4、“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我觉得,因该写真事。”( )

四、按要求将下列书籍分类。

《古文观止》 《安徒生童话》 《朝花夕拾》 《施公案》

《三侠五义》 《水浒传》 《格林童话》 《三国演义》

1、小说:__________________2、散文:_________________ 3、童话: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2、粮仓里堆的谷好像一座小山。( )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急切 真切

1、随着时间的流逝,他( )地感受到时间的重要。

2、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 )地寻找昨天看过的那本书。

因为 因此

3、进来看书的人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4、雨下得越大我越开心,( )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七、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 不但„„而且„„ 如果„„就„„ 虽然„„但是„„

1、我们( )要学习语文,( )要学好其他各门功课。

2、( )爷爷已有七十多岁了,( )身体仍很硬朗。

3、( )我们从小不发奋学习,老了( )后悔莫及。

4、我们( )现在发奋学习,将来( )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苗 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2)选的都是高才生。(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培养——( )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贯通的人才。

【拓展运用】

1、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而自己看闲书行吗?闲书应该在什么时候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遍天下书为侣》

阅读课文,填空:

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爱的书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bàn lǚ yú lâ yïu yù

( ) ( ) ( )

bâi sînɡ biān xiě mǒu rãn

( ) ( ) ( )

二、辨字组词。

误( ) 趟( ) 像( ) 佣( )

娱( ) 趣( ) 豫( ) 诵( )

坐( ) 骗( ) 继( ) 原( )

座( ) 编( ) 断( ) 愿(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书 一( )船 一( )灯光 一( )扑克牌

一( )山水画 一( )圆月 一( )寒风 一( )阳关

一( )琴 一( )朋友 一( )旅行 一( )大树

四、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

如果只能代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那一样?一副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合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 ) ( ) ( ) ( )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欣赏 观看

1、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花园里( )各种美丽的鲜花。

2、我再(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他貌丑心善。

忽视 忽略

3、对于一部喜爱的电影,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观看,找到我以前( )的东西,再加以细细咀嚼。

4、因为你的( ),造成了弱势群体的自卑心理。

发现 发明

5、爱迪生( )了电灯。

6、你总能从一本书中( )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六、给加点字找反义词。

1、我会继续把故事编写下去。 ( ) 2、这里的一切我都熟识。 ( ) ....

3、这是一艘非凡的战舰。 ( ) 4、我会找到曾经忽略的东西。 ( ) ....

七、把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周游 专业

选择 对话

倾听 故事

编写 世界

八、造句。

„„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总能 不管 造句篇十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字词花篮。(25分)

1. 我会拼读会写。(7分)

jì’è zhī chēng bān lǘ bèi sòng

( ) ( ) ( ) ( )

mǒu zhǒng diǎn qǐ jǐao háo bù yóu yù

( ) ( ) ( )

2. 把下列多音字和相应的读音用线连起来。(3分)

zhuàn chuán

传:传说 传记 自传 水浒传 传递 流传

3. 选字组词。(6分)

(拒 柜) ( )绝 书( ) ( )台

(励 沥) 勉( ) 鼓( ) 呕心( )血

4. 把词语补充完整。(9分)

( )( )大雨 饥肠( )( ) 流光( )( )

( )( )助威 浮想( )( ) 笑容( )( )

( )( )吞枣 天高( )( ) 别出( )( )

二、句子游戏。(18分)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仿写。(6分)

你喜爱的书就是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书像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2.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6分)

首先……然后……最后……

3.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6分)

三、课文回放。(15分)

1. 读课文中的句子,填空。(7分)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

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 ; “读书长大”则是指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2. 读了本单元课文,你觉得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好?书要怎样读才好?请结合自

身实际谈一谈。(8分)

四、阅读大检阅。(12分)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

去看书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

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

从不白白度过。

②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革命道

路 。

③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

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古典文学等。天大亮

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④毛泽东 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

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和点,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

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

多地方都用红黑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处符号,标

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⑤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酷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1. 以上语段条理是错乱的,正确的顺序是 (写序号):

2. 用“——”画出承上启下的句子。

3. 把短文分成三段。分段依据是:

4. 短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文。(30分)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

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请从交流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角度进

行加工整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第一单元

班别: 姓名: 成绩:

卷首语: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学完了一个单元,你们一定迫不及待想检验自己

的学习情况吧!行,那我们就来笔试一下吧!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会有出色的表现!(试

卷满分100分,含3分书写分,要认真书写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 (4分)

wū yán huán rào zhī chēng bâi sònɡ

( ) ( ) ( ) ( )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我合上书,咽(yàn yān)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2、我能将《水浒传》(zhuàn chuán)里绿林好汉(lù lǜ)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3、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chā chāi)往往被男孩抢了去。

三、找出错别字画上“ ”,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在纪亿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拟一副流光溢彩的画页。( )( )( )

(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另根据意思写出恰当的成语。(6分)

( )盆大雨 如醉如( ) 千( )一律 ( )心沥血

( )肠挂肚 别出心( ) 如( )似渴 ( )盆大雨

1、 我们要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充

分显露自己的本领。( )

2、他的言谈举止总跟大家不一样。( )

五、根据要求写句子。(6分)

1、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改“把”字句:

2、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忍不住流下眼泪。

修改病句:

3、图书馆里那丰富的图书吸引着我。

改成比喻句:

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都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

2、“不管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我都愿意一遍遍地读书。”这句话的关联词使

用不恰当。( )

七、根据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1、一日无书, 。

2、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正如杜甫所说:“ ,下笔如有神。”

3、你的同学整天想着玩电子游戏而荒废了学业,你可以这样劝告他:

“ ,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片段,回答下面问题。(13分)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

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 陆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 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

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 省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

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厉)„„这真像与另一

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

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字词。(2分)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中。(3分)

故:A.意外的事 B.原因 C.故意 D. 旧,过去的

故地( ) 明知故犯( ) 事故( )

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2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

4、“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把介绍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的句子画上“—

—”。(1分)

5、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发挥想象试着补充一下:(1分)

6、“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2分)

A、“我”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作人来相伴。

B、“我”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我”感觉书不是

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C、“我”读书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7、作者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谈一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7分)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作“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

成坏损。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

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

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

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 )书面上有了破

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他( )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 )

把书送给他,( )不忍看到那本被污损的原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用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

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上面的横线上。(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陈设( ) 收藏( ) 兴趣( )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4、短文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 关系。第1自然段概括写

,第2—5自然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加以分述。(6分)

5、读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请结合自己或身边的事例谈谈。(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书,给了我们快乐,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启迪„„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1、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你最喜欢哪一本?为什么喜欢?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这本书起了什么作用?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你的收获、你的感受,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 在你的读书经历中,一定有不一样的经历吧!请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将你的读书故事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要求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故事尽量写得吸引人。(400字以上)

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语文自查就要结束了,你完成得怎么样?可不要忘记认真检查呀!记住:别把遗憾留给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80382.html

    上一篇:小学对联大全

    下一篇:儿子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