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一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集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况《劝学》)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羁鸟恋旧林, 。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6) ,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天下云集响应 常以身翼蔽沛公

D.素善留侯张良 不如因善遇之

5.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能喻之于怀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不拘于时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⑦当其欣于所遇 ⑧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④⑦/②③⑥/⑤⑨/⑧ B.①⑦/②⑥/③⑧/⑤⑨/④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⑨/ ④ D.②③⑥/④⑧⑨/⑤⑦/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共15分)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父偃疾之 疾:嫉妒

B.仲舒弟子遂者 遂:成功

C.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为:撰写

D.以《春秋》之义正之 以:根据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董仲舒“专心治学”或“为人廉直”的一组是( )(3分) ①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 ②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③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④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⑤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⑥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A.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B.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主父偃就窃其书上奏天子,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C.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去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D.董仲舒的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3分)

(2)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贾母见元春有兴猜谜,自己越发喜乐。也命他姊妹各自做谜粘于屏上。元春迎春等姊妹四人的谜底分别为爆竹、算盘、风筝、海灯,贾政心内沉思: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中烦闷,大有悲戚之状。(《红楼梦》)

B.赤壁大战之前,庞统提出给曹操献“连环计”的主张,周瑜十分赞同。后来,周瑜利用蒋干再次来江东打探消息的机会,设计让蒋干带走庞统,曹操最后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三国演义》)

C. 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说这句话是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请双方一同赴宴,提出通过射箭方式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三国演义》)

D.“而且我已下定决心请求她,请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道。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柳朵夫他想同马斯洛娃结婚,聂赫柳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很高兴,因为马斯洛娃找到了像西蒙松这样的保护人。(《复活》)

E. 在狱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想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玛丝洛娃挣扎后饶恕他的过去。(《复活》)

12.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 字左右)(5 分)

(l)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顽了一回,大家方起席散了一散,倏然不见了湘云,只当他外头自便就来,谁知越等越没了影响,使人各处去找,哪里找得着?

湘云为何会跑到外头去?湘云到外头做了什么事?请简述。(《红楼梦》)

(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按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你”是谁?请简述“我且饶你性命”这一英雄惺惺相惜情节的来龙去脉。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①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②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③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子张》

【注】①抑:但是,不过。表示转折;②倦:疲倦。③诬:诬陷、欺骗。

(1)子游认为何为“末”?(2 分)

(2)针对子游的质疑,子夏作出了怎样的辩驳?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二
《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三模语文》

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为什么会迷路?

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确定方向寻找路径并不是什么难事,以金黄地鼠为例,即使把它的双眼蒙上,并七拐八转地带到一个远离巢穴的地方,它还是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并且以直线路径“飞奔”回家。鹅、蟾蜍以及蜘蛛也都表现出类似的本领。

然而,人类的寻路本领远不及这些动物。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者蒙上眼睛,从起点走到终点,再返回起点。但是,没有一个被试者的表现令人满意,他们不是走过了,就是没走到。看来,现代人的导向能力天生就很差。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在回想回家的路时,人脑海马区的某种神经元放电剧烈。这说明,人脑具有专管导向能力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位置与在大鼠、猴子和金鱼大脑海马区中发现的类似。既然如此,为何人们还会迷路呢?

研究人员测试被试者在虚拟迷宫中的导向能力。迷宫中布满了“捷径”,似乎通过这些“捷径”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稍微掌握点几何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捷径”其实是“陷阱”,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但是,被试者却义无反顾地掉进“陷阱”。这项测试表明,人在判断方向时,几乎不考虑几何学知识,而是通过路牌指引回家的路。即使依靠建筑,我们也只是参照建筑告诉我们该左转还是右转,全然不理会这些建筑的空间分布。 早期人应该也是通过几何学知识定义周围世界、判断方向所及,但是,随着人脑的逐步开发,脑袋里储存的经验越来越多,推理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地,人类逐步丧失了这种精确的导向能力,而是通过推理和经验,通过建筑和路牌,寻找回家的路。

早期人大都以游牧生活为主,居无定所。居住地相对空旷,周围世界几乎一成不变,要不就是沙漠,要不就是雪原,根本没有路,又何来的建筑?后来,世界被划分国家、城市、地区、街道,有了公路,有了建筑也有了路牌。为了找到回家的路,人们绘制出地图;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们发明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现在,人们以各种工具为自己指引方

向。但是,麻烦在于,与动物精确计算方向和距离的导向能力不同的是,通过周围环境的标记或各种工具来指引方向容易出错,从而完全迷失方向。 人类的导向能力与动物的相差甚远。不过,尽管我们经常迷路,但我们某些方面的寻路本领并不差。我们也许走出商店后忘记回家的路,却能遨游互联网;我们或许会在丛林里迷失方向,却能登上月球。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惋惜丧失的精确导向能力,而应该珍惜我们获得的丰富的生活空间。为了生存,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都在时刻锻炼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失去还是获得,我们都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繁衍生息。

(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1期,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属于人类迷路原因的一项是 ( ) ...

A.人类的寻路本领远不及金黄地鼠、鹅、蟾蜍以及蜘蛛等动物。

B.人在回想回家的路时,人脑海马区的某种神经元会剧烈放电。

C.随着人脑的逐步开发,人类逐步丧失了精确的导向能力。

D.人类是通过周围环境的标记或各种工具来指引方向的。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在确定方向寻找路径方面,现代人的能力天生就很差。 B.人类只是通过路牌或建筑物来判断方向,而从不考虑几何学知识。 C.人类精确的导向能力是随着人类经验的增加和推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丧失的。 D.“尽管我们经常迷路,但我们某些方面的寻路本领并不差”一句中两个“路”的含

义并不相同。

3.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黄地鼠、鹅、蟾蜍等动物的实验可以证明,动物的能力比人强,它们不会迷路。

B.早期人通过几何学知识判断方向,说明早期人的感觉比现代人更敏锐。

C.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导致人类判断方向的能力退化。

D.作者认为,人类精确导向能力的丧失,是自然选择作用之下的一种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

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

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

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

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谥为忠毅。文中加“ ”线的都是人名。②诇(xiòng):刺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除中书舍人 .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 .C.复构文言狱 .D.疏趣之 .除:拜官授职。 拟:打算。 狱:监狱。 趣:催促。

5.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 )(3分)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 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

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

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缝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凑集钱财帮助左光斗,但最终

还是未能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杀后,朝廷

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3分)

译文:

(2)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4分)

译文:

(3)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中牟道中

(宋)陈与义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8.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9.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为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

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

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乙 选考题

考生请从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淡 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

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

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

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

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躜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朱家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2009年第12期《散文》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吟咏对象是江南湖洲“百草原”中与众不同的竹子,作

者既描绘这种竹子的婆娑风姿,又揭示其精神品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文中说“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这其实是作者感

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写照。

C.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

建功立业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D.在作者看来,人生要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为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

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E.本文采取对比、象征的手法,着力刻画了淡竹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娴

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2)文中两次说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三
《王维诗四首1》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四
《唐诗与太阳》

《唐诗经典研读 》论文

题目 唐诗与太阳

姓名与学号任课教师 胡可先

上课时间作业完成时间_

唐诗与太阳

摘要 :春去秋来,四季变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太阳是万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同时在古时候,太阳也是人们重要的“钟表”,引导着人们的劳作和休息。正是因为太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唐诗中,以太阳作为载体或背景来抒发各种情感的诗歌也颇多,或写旭日下的清凉风景,或写夏日炎炎下的酷暑环境,或借落日的悲凉抒发悲情,或以太阳周而复始的运转抒发哲理,不一而足。

关键词: 唐诗、太阳、意境。

在唐诗中,太阳有着丰富的意境,在各种诗中均有涉及。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学习。一是从时间的变化去了解在不同的时候,太阳这一意象所起的作用,二是从情感角度出发,了解太阳在不同的诗中或者诗人笔下被赋予的含义。

这里,我们以时间为线索来分析,从清晨的太阳,正午的太阳,傍晚的太阳等角度看看太阳在诗人的笔下有着怎样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清晨的太阳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当我们起来的时候都会是崭新的一天,而每天清晨的太阳又是新的太阳,在一天的伊始,人们的心情往往是比较平静或者愉悦的。所以,这个时候,诗人眼中的太阳往往给人以希望和美好。

在唐诗中,整首诗来写太阳的并不常见。在晚唐有一首诗却是全篇描写太阳的。

晓日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这首诗是晚唐著名诗人韩偓的一首诗。诗的意思是:天边的霞光映入水中,顿时,水面和天际都是一片通红。只要在日观峰上等到三更,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到蔚蓝的天空。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整片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无疑令人心潮澎湃!

诗人韩偓的一生十分坎坷。幼时便才华毕露,十岁之时便即席赋诗送给李商隐,李商隐作诗赞曰:雏凤清于老凤声。但是诗人入仕之后,诗人先后遭遇改朝换代,多次被奸人诬陷,未能遇明君,最终,只能隐居山林。这首诗乃诗人早年所做,全诗写景,诗人并没有透露出自己的心境,但是却将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气势磅礴的豪迈之感。

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与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金山观日出》,“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诗中同样描绘了太阳升起来时,红彤彤的的阳光撒在水面上,水面荡漾,就像一层层红色的鱼鳞。水面,天空相互映衬,形成壮丽的景色。

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也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大清早诗人一个人前往深幽的寺庙,旭日东升,照耀着山上的树林,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不但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也让读者感到心情舒畅,内心宁静。晴朗的早晨,柔和的阳光,弯曲的山路,茂盛的森林,幽静的古寺,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与世无争的美好世界。

诗人往往是充满着想象能力的。而王湾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利用初升的太阳表达哲理的名句却是千古流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冉冉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江春闯入旧年,天地之间,一半是黑暗,一半却已有了晨光;一半是去年,一半却已步入新年。不仅写景逼真,叙

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二)正午的太阳

正午的太阳是火辣的,特别是夏日的太阳。所以,诗人描写正午的太阳大都是为了烘托出艰苦的环境,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这之中最著名的便属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了。

悯 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首家喻户晓的诗。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时候,农民仍然在地里劳作的情景。简单的“日当午”三个字将酷热的环境尽数的呈现出来,相信所有人都有经历过正午太阳照在身上的时的那种烦闷乃至痛苦,这个时候肯定是要找一个没有太阳的地方躲起来。但是,此刻的农民呢?他们却只能扛着锄头,为地里的禾苗锄草。大滴大滴的汗水不断的落下来,面朝黄土背朝天,此时,受煎熬的是他们的身体,更是心灵。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倘若不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不是上层人物的铺张浪费,想必农民的生活要好过得多了。这两句也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和告诫免于空洞,而是有血有肉,意蕴深远。农民艰苦的劳作未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五
《自主招生语文》

古诗词阅读

一、知识储备

1.掌握体裁

诗、词、曲;古体、近体;律诗、绝句。

2.熟知意象

所谓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意象诀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意象分类:

(1)送别类意象

①杨柳。 ②灞桥③长亭。④南浦。

(2)思乡类意象

①月亮。

②鸿雁: ③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④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⑤捣衣。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

①梧桐。 ②芭蕉。 ③流水。 ④落花。⑤猿猴。 ⑥杜鹃鸟。⑦鹧鸪鸟。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蛮强的离愁别绪。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①菊花。 ②梅花。③松柏。④竹。 ⑤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

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⑥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5)爱情类意象

①红豆。 ②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③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意象

①投笔。 ②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③楼兰。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④柳营。指军营。 “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⑤请缨。⑥羌笛。

(7)闲适类意象

①五柳。②东篱。③三径。

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另外还有音乐曲调《杨柳曲》——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梅花落》——多写诗人漂泊沦落之感;《后庭花》——为绮靡之音,亡国之音;《行路难》——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3.通晓风格

曹操的苍凉遒劲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李白的豪迈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质朴含蓄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王维的清丽自然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六
《诗词雅韵周周读第3周2》

诗词雅韵周周读 第3周(二)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诗鉴赏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

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李百药《咏蝉》)“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褚澐《赋得蝉》)“ 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平凡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身。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在狱咏蝉》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挚而充沛,不但没有无病呻吟,更非“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平常慨喟。它抒写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

该诗是骆宾王于仪凤三年在狱中所作。他下狱的原因尽管说法不一,然而多数认为是被诬陷的。例如有传说,武后专政,排斥异己,严刑苛法,告密之风盛行。

骆宾王屡次上书讽谏,因此获罪撤了职,并以贪赃入狱。也有人依据他的《狱中书情》,分析“三缄慎祸胎”等语,认为他是言语不慎招来了莫须有的打击。

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咏蝉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宣泄心中激愤之情。诗的序言中他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有声,悟平反(昭雪疑狱) 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作该诗,既向知己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对昭雪信心不足。

序言的末尾说:“非为文墨,取代幽忧云耳。”由此可见所写都是肺腑之言。

诗的首联点题,上句中的“西陆”,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声唱,指蝉的鸣叫。诗序里说:“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虫响悲乎前听?”诗人失去了自由,听了寒蝉时断时续的鸣叫声,觉得异乎寻常,深感其中有一种幽咽、凄楚的意味。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句:“南冠客思侵”。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次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忧的心情。诗人仿佛是在对蝉倾诉,又仿佛是自言自语:我本来就够痛苦了,哪里还受得了你不断地向我诉苦呢!正所谓以苦引苦,人何以堪!

三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诗人并没有言过其实,残酷的现实正像他所预料的,尽管“平反之已奏”,却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消息。直到调露元年,高宗到东都大赦天下,骆宾王才得以出狱,但“坐赃”的罪名却和他的“文名”连在一起永远地被载入史册了。这愤恨如何能平消?到敬业起兵伐武,他积极参与并起草了《讨武曌檄》,或许原因正在于此。

曾经说过:“问咏物如何始佳?答:未易言佳。先勿涉豈犬,一豈犬典故,二豈犬寄托,三豈犬刻画,豈犬衬托。去此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中出佳,自追琢中来亦佳。”《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正是“去此三豈犬”,用典贴切自然,比喻精辟传

临沭一中 高三语文备课组

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诗的首联,“西陆”对“南冠”,“蝉声”对“客思”,“唱”对“侵”,对仗工整。次联则换以流水对,上下连贯,前后两联错落有致。第三联含蓄蕴藉,富于理趣。尾联用语犀利畅快。尽管有人认为“未免太露”,但精通诗道的骆宾王却认为不如此难以抒胸臆。这种“一吐为快”的风格,正是骆宾王诗歌一贯的特色。陆时雍曾经说过:“照邻清藻,宾王坦易。”这种“坦易”的诗风也表现了他倜傥不羁、豪放脱俗的气质。骆宾王的诗虽然不能摆脱六朝遗习,但不刻意追求形式。这首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生平简介:

骆宾王(约630—684 ),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章家。

骆宾王自幼随父到博昌,从师于张学士、辟吕公,七岁时赋《咏鹅》诗,被传为佳话,时称神童。父骆履元,曾任青州博昌(今山东济南东北)令。可惜父亲早逝,生活窘困,母亲带着他到袞州瑕丘投靠亲友,“藜藿无甘旨之膳”,以致沦落为“市井博徒”。青少年时期落魄无羁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崇尚侠义,性格豪爽,富于反抗和冒险精神。文如其人,宾王的豪爽及侠义精神自然也现于他的文学及诗歌的创作中。

青年时代的骆宾王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中任参军、录事之类的小官。适逢乾封元年高宗登泰山封禅,宾王作《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因此被赐为奉礼郎,后又任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骆宾王以奉礼郎的身份从军西域,正遇薛仁贵战败于大非川,滞戍边塞两年多,回到长安不久又进入蜀地,从军姚州(今云南楚雄一带), 在姚州道大总管李义总府里任书记,随军征战,拟写檄文布告等。上元元年官任武功主簿,后又调任明堂主簿、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升任侍御史。此后不久因事入狱,究其因,据说为“坐赃左迁临海丞”。《新唐书·文艺本传》中却记载为:“武后时,数上疏言事,下除临海丞。” 诗人在狱中作有《萤火赋》、《狱中咏蝉》和《狱中书精通简知己》,屡次诉说自己的冤屈。仪凤四年改年号元调露元年,大赦天下,宾王因此得以出狱,之后又赴幽燕进入幕府。

调露二年秋天任临海县丞,因郁郁不得志不久弃官而去。嗣圣元年九月,徐敬业起兵扬州,以匡复李唐王朝的名义征讨武则天。骆宾王加入了匡复府在其中任艺文令,此期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名扬天下。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不明。史诗记载说法不一,《朝野佥载》称:“宾王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本事诗·征异》则说他落发为僧。

民间又有他在灵隐寺与宋之问联诗的传说。

骆宾王现存的作品,有《骆临海集》十卷,《全唐诗》中收入其诗三卷,共一百多首。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训练一 记忆型默写

7.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忧从中来,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临沭一中 高三语文备课组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七
《鲁人必修一第3单元测试题3》

单元测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闲暇(xiá) 秋暝(míng) 浣(wǎn)衣 馨(xīn)香

B、租赁(lìn) 形骸(hái) 浸渍(zì) 落蕊(ruǐ)

C、颔(hàn)联 自诩(yǔ) 黛(dài)绿 暧暧(ài)

D、竹喧(xuān) 樊(fán)笼 屋檐(yán) 荫(yīn)庇

2、下列词语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秋暝 啜泣 统帅 三军统率

B、针灸 绯红 皎洁 火力侦察

C、荫庇 通缉 馨香 匪夷所思

D、玷污 编辑 憎恶 永葆青春

3、下面对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了乡村人烟稀少、十分宁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胸无尘杂之忧。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怀想往日的树林,满池子的鱼都想念从前的深水。

C、《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写“月照松间”“石上清泉”“竹林浣女”“ 莲丛渔舟”,特别是第三联,以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想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D、《山居秋暝》首联写环境,颔联侧重写人,颈联侧重写物,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选出对下面语段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A、借喻$ B、通感 C、借代 D、博喻

5、填入下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了一段段高墙。又 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 散落 坍圮 淡褪 剥蚀 B、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

C、 淡褪 散落 坍圮 剥蚀$ D、坍圮 散落 淡褪 坍圮

二、(19分)

阅读下文,回答6—9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1)“不能见一些颜色”一句中的“颜色”在句中的意义是( )(2 分)

A、 色彩 B、 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

C、 情态、样子 D、 脸上的表情

(2)“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一句中,“ 凝碧”一词用得极为传神,下面能作为其理由的一组是( )(3 分)

①池塘中的荷叶长得十分茂密,十分拥挤,密到不透风,所以必须用“ 凝”。

②池塘里的水一般都是绿的,所以用“ 凝”写出水面的柔和平静,用“ 凝”写出池水的颜色。③“凝碧”修饰“波痕”,水波是动态,而荷叶为固体形式,所以用“凝”最为传神。④夏夜的风是十分温柔的,掠过池塘表面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力量;这时荷塘仍是大致平静的,可以用“凝”来表示静止,用“碧”来描绘颜色。⑤水可以是蓝的、绿的、鹅黄的、无声的,但荷叶却是碧绿的,所以形容月光下的荷叶,非用“ 碧”不可。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⑤

7、对第一段中的表现手法鉴赏不当的一项是( )(4分)

A、“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写出了荷叶的姿态美。

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采用博喻形式,分别写出了荷花不染浮尘的美质,淡月辉映下晶莹剔透的闪光,荷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闪光。

C、“袅娜”写荷花饱满盛开,“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是拟人写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描写,采用了通感手法,实现了由嗅觉向听觉的转移,烘托出几分优雅恬静来。

8、(1)“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里的“好处”指的是( )(4 分)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了恬静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 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酣眠”和“小睡”都是比喻说法,它们的本体分别是( )(3 分)

A、满月与淡淡的云。

B、满月与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C、朗照与经淡云遮隔后的疏朗的月光。

D、朗照与朦胧的月色。

9、第二段共6句话,可分为3个层次。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3 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0、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这样写作的目的和作用是 (6分)

11、诗人要留住客人一起欣赏山中美景,必须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服他。首先要清楚客人“拟归”的原因是 ,那么诗人说服他的主要理由是 (6 分)

四、(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出的铃声。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2、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为人称道的写景佳句,请简析它在写景上的特色。

(6分)

13、“凫雁满回塘”是写路上所见的景物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五、(12 分)

14、调整下列文字中画线句子的语序,使短语格式一致,句子内容连贯。(4分)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5、给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4分)

据新华社电 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 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1月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登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几个小时后,“勇气”号火星车传回10多张着陆区附近的高清晰度照片,这标志着它为期3个月的探测使命有了良好开端。

“勇气”号的“孪生兄弟”———“ 机遇”号也计划于1月24日在火星着陆,这一对探测器共耗资8、2亿美元,分别在去年6月和7月飞向太空。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这一次美国宇航局希望“勇气”号和“机遇”号能用前所未有的高清晰度照片解开这一谜团。

16、根据语境,仿照加点句子和表现手法,在下列横线上续写四个句子。(4分)

有人选择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

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 , 。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 。

六、(5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1、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应自然。”客观地把握和利用环境,既可以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亦能使自己在环境中受益。

2、科学家发现: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强烈的紫外线可能击毙所有的生命。近年来,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生态系统遭破坏等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与人们违背大自然客观规律、任意破坏身边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沙尘暴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辅助的措施,并相应地进行大力整顿。

试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50字。

答案

1、B A 浣(huàn)衣;C 诩(xǔ);D 荫(yìn)庇。

2、A 三军统帅。

3、B应为关在笼里的鸟怀想昔日的森林,养在池塘里的鱼,思念以前的深潭。这两个比喻,强化了作者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4、D 5、B

6、(1)C (2)D 7、B 8、(1)C (2)C 9、A

10、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如果把景色写得过于细碎,就冲淡了“留客”的主题。

11、“轻阴”,要下雨,怕沾湿衣服。即便不下雨,进到山的深处,也要沾湿衣服,所以不要因“轻阴”就拟归。

12、此联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即仿效这种艺术手法。

13、不是。“凫雁满回塘”紧承上句“ 杜陵梦”,写梦里回到长安城南的杜陵,那里回曲的池塘里,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家乡的春天已经到了。此联与首联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一片生机,春风拂面,池水渐暖,洋溢着喜人的气氛。这是以喜景反衬悲哀,与首联的“悲”字相呼应。

14、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阐释)。

15、“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

16、示例: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 人生的永恒源于一次次的选择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 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17、【写作指导】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生态问题和污染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臭氧层空洞以及全球变暖、酸雨、厄尔尼诺现象、淡水危机等等。由于人们的人为破坏,大自然警钟长鸣,发出了紧急信号,有识之士奔走呼告,新闻媒体公开披露,为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地球只有一个”;“请珍惜我们的家园”;“ 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等醒目的警示语开始得以倡导,潜在的危机有目共睹,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自己的生存,伸出热情之手,共建美好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另外一个构思的角度是可以把环境与成才相互联系起来,论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以上内容你可以直面现实,指陈利弊,也可以严密推理,以理服人,还可以科学幻想、含蓄讽谏。把你的人生感受,生活感悟,以及深刻的警示刻录在人们心中,呼吁全世界的人类来共同关注这个严肃的话题。

在唐诗三百首中表示与世无争的诗句篇八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语言运用(七))》

专项训练七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去年六月份,电脑商城里来了一家商户,在和周围商户熟悉之后,他便向其他商户赊欠财物,直到有一天这家商户突然消失,警方抽丝剥茧,历时五个月,终使案件真相大白。 ....

B.在珍贵的出土文物中,在经书诗赋的字里行间,在叹为观止的石窟崖画艺术中,在山....

村沟寨社火、闹灯的民间节日„„我们分明感受到中华舞蹈的魂魄无所不在。

C.春晚坚持20多年,为烹制好这顿除夕夜的“欢乐大餐”,中央电视台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下了十分的功夫,但正所谓众口难调,议论之中还是谴责居多。 ..

D.要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现实问题,必须面对房地产市场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还有复....

杂变幻的国内外经济运行大环境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许多花店门前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店里弥漫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娇艳欲滴。以红颜色为主基调的玫瑰花装点了整个花店,成为众多前来选花人的最爱。

B.春节文化所蕴含的和谐与喜庆、团聚与亲情,如春风般吹拂,为世界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不仅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推动了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C.古琴,是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中国弹拨乐器,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D.西安世园会将园林、园艺高度结合,在植物和花卉展示方面会涉及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等,还将首次引入太空植物进行展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科学不是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 ②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

③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 ④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 ⑤只是有些“美妙”感 ⑥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

A.②①③⑤④⑥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⑥④①⑤②③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孟尝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诗歌鉴赏(2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①②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

(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①登快阁

黄庭坚

②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③④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 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痴儿:作者自比。③朱弦:《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④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专项训练七

1.C 【解析】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A.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B.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D.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俗不易改变。

2.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花香”不能“娇艳欲滴”。C项,语序不当,应将“中国”放在“最古老”之前。D项,不合逻辑,“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不能并列。

3.D 【解析】 从关联词入手,辨识各分句的逻辑关系。首先说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然后“即使„„也”的关系句子,②③在一起,可用排除法确定D项。

4.(1)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2) 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5.(1)【答案】 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3分)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爱国之志。(3分)

【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景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首先应对诗歌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定位、感知,借助想象力还原画面,最后用准确的词语进行归纳概括。答题时还应注意景情的关系,

在答出内容之后加以适当的关联分析。

(2)【答案】 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以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三个表达技巧”各1分,“情感”2分,共5分。)

【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答题时应能准确判断,并能结合诗歌语言加以阐释,最后要在对手法的分析中归纳出思想感情。

【诗歌赏析】

首联两句分点“苏武”与“庙”。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久远。这就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想创造了条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是两幅图画。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这两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被幽禁于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此联先说“回日”,后述“去时”,诗评家称之为“逆挽法”,认为可以“化板滞为跳脱”(沈德潜《唐诗别裁》)。其实,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能不感慨唏嘘吗?

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独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悼已经逝去的先皇。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性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6.(1)【答案】 ①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答对一点1分,全答对5分)

【解析】 “归”为退居之意,从“了却公家事”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从“倚晚晴”可以看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从“已”“聊”二字看出自己无知音,无意仕途,从“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2)【答案】 两首诗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首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三点共6分,每点2分)

【解析】 可从黄庭坚和杜甫的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和意境上来进行分析,要结合各自的风格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歌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这两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两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两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诗人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两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衬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公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内心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能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之无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22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