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篇一:《《牧童》公开课详案》

五年级下第五课《牧童》教学设想

执教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联团小学陆福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的字。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师布置课前准备及要求。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吗?

生:记得。

师: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来,我们一起背。师生背古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

1. (师表扬学生)大家背得真好!很有感情,看来你们都非常喜欢古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3.请大家看老师写“牧”字(生看师写牧字),“牧”的部首是什么?

生:牛部。

师:写“牛”字应该特别注意哪一笔呢?

生:第四笔。

师:对,牛字做偏旁时, 第四笔要提。(师指出牧的第四笔讲解。) 师:谁能给牧字组词?

生:牧童、牧场。(师表扬学生:嗯,很好。)

4.老师板书牧童:嗯,同学们,老师很想知道,牧童是做什么的,你们谁能告诉我呢?

生:放牛,放羊。

5.师:哦!原来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啊,这回我总算弄明白了。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大声地把课题读一遍,牧童,预备——起!

生齐读课题。(师表扬学生:读得真响亮。)

二、读通诗句。

1.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22页,看课文,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师课件出示吕洞宾的简介。)他原名叫做“吕岩”,字洞宾,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诗人吕岩因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逍遥大仙”。

2.师:好了,我们已经认识了这首诗的作者。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待会儿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完的同学等下请举手示意。

生按师的要求读古诗。

3.师随堂巡查指导,待学生读完。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非常好!大家都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一读的?[此环节多请几名学生来读。]

生举手表现读古诗。

师:谁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举手,评议。

4.师:太棒了!这几位同学都能把诗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老师也想读读,想听吗?

生:想。

师:请大家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课件出示《牧童》诗文)师范读古诗。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师自己下载诗文朗读录音来学习练读。) 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师:老师哪里停顿了?谁来说说?(指名答)

师:你听得真仔细,真了不起!读诗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注意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师课件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文)谁来试一试?

学生举手表现,按节奏读古诗。

师:读得真好!(师课件出示标色划节奏的古诗文。)我们一起再读读吧!我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读吧。

师生合作读古读。

师:再来一遍,你们读前面的四个字,我读后面的三个字。 师生合作读古诗。

三、理解第一、二句诗。

师过渡: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牧童出现之前,诗人首先描写看到了什么?

生:草(原野)。

师: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笛声。

师:你是从哪个诗句知道的?

生:草铺|横野六|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表扬学生: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

(师课件出示,课件背景为辽阔的原野。)在第一句诗里“野”字指的是“原野”。请大家再认真读第一句诗,边读边想:从第一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是怎么样的原野?)

生:原野辽阔。(或辽阔的原野。)

师: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些词知道的?

生:六七里,横。

师: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呢?

生:不是。

师:对了,(师课件出示)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是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是指瀑布很长。

此外,还有我们学过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千尺”也是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师:诗人笔下的原野真大啊!(师课件出示)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吧!

生读诗名: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还不错!这里的六七里怎么读,才能突出原野之广呢?老师想用两种不同的读法来读,同学们听一听,哪种读法更能体现原野的广。

师用两种不同的读法来读“草铺横野六七里”(一为快读,二为用拖声读)。

师:哪种方法更能体现原野之广?

生:第二种。

师:好,我们就照第二种读法,再来读一读。

生按第二种方法来读。

师:老师觉得不够大,再大些。

生读诗句。

师:再大些。

生再读诗句。(师表扬生:这次够大了。)

师: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

生:美,绿,平坦等。

师:诗句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呢?

生:铺。

师课件出示:“铺”字什么意思?

生:铺开,铺展。[预设:“铺”字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一为pū,铺开、铺展的“铺”;一为pù,床铺、店铺的“铺”。] 师: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像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啊!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

全班齐读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

四、理解第二句诗。

师:置身在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让人陶醉呢?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

生:笛声。

师:那是什么样的笛声呢?请同学们听一听。(师放牧笛曲。)

生:悠扬,优美,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师:吹笛的人是谁?

生:牧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题目知道的。

师:题目是牧童,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意,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或 生:我是从课文插图知道的。师:懂得利用课文中插图,理解诗意,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师:还可以从哪句诗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随机课件出示诗句)

师: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

生:逗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课文中的注释知道的。

师:借助注释,弄清诗意,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过渡: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生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师课件出示问题)

生:天真,可爱,调皮„„(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师:多可爱的牧童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诗?

生举手表现读诗句。还有谁想来读一读?[多请几名学生来读一读。]

师:真棒!同学们读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篇二:《古诗《牧童》》

基于年段有效教学的增强小课题研训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加强读写结合,提高课堂实效的行动研究”

《牧童》教学设计(一课时)

【设计意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当然也不例外。通过诵读,把学生带入诗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知诗词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运用相类似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对学生读懂古诗,理解古诗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如《牧童》一诗,主要表达了牧童无忧无虑,无羁无拌的生活,既显示出古代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也隐含了作者对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这与唐代诗人栖蟾的《牧童》,在描写内容和表达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两首诗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明诗意,更能使他们感受到美好而完整的诗境。(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为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草场、笛声、牧童、月夜组成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整首诗描绘的是牧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恬静的生活和牧童无羁无绊的心灵。“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透过诗,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多的古诗学习经验,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也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一些诗歌

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还比较难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牧童生活对于在城市里成长的小孩而言距离较远,特别是那种自然放松的生活状态。学生不太容易能体会到,所以,要通过教师运用感性而直观的语言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牧童》,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感受牧童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体会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说牧童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古诗三首》中的《牧童》(师板书题目),看着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

[预设] 生1.我想到了一年级学的古诗《所见》

师:你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生背古诗“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忽然闭口立。”

如果学生在背的时候没有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要及时纠正,让学生再背一背或者全班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这是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习的一篇描写牧童意欲捉蝉的五言诗,刻画出了牧童活泼机灵、无拘无束的可爱情态。相信同学们对于这个顽皮可爱、天真烂漫的小牧童形象一定记忆犹新,那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牧童和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诶,老师这里可没有答案,相信等你们上完了这堂课,自己就给解决了。看着这个题目,还有谁想说说的吗?

[预设] 生2:我还想到了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又是怎样的一个小牧童?

生:纯朴率真、自由自在的牧童。

师: 那你就读出他的自由自在来。注意要在哪个词上下功夫。(遥指) (生背)

[教师小结] 其实,古代有很多描写牧童的诗,再比如,还有北宋诗人黄庭坚在七岁的时候所写的《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牧童。而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写的。那他笔下的牧童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翻开课本第22页,自由大声地朗读,在读的时候,老师要求你们做到“三读”(板书)。一读字正腔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抑扬顿挫,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应

该读出怎样的节奏,你就怎么读。三读诗中意境。想象画面再读一读。老师相信,完成这三个要求的同学,已经可以做到熟读成诵了(师板书)。待会,老师和你们做个小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已经达到这个境界了。

[设计意图]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的,而这一建构又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和理解。所以,在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古诗中的牧童形象,既复习了所学习的古诗,又明确了牧童形象的一般特点,为理解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打下基础。此外,通过背诵古诗,能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古诗的学习氛围中去。有利于第二环节明诗意,悟诗情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由字及句,明诗意

[导语] 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老师现在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已经做到了黑板上的这四个字。今天老师换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叫作“点词成句”。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如果你知道了,就马上举手示意,可以吗?可以的话,我们就开始吧。合上书。

师:弄

[预设]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读诗要有读诗的感觉,再来一次。(生再读)

师:读完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 生:笛弄晚风

生2:笛子怎么会逗弄晚风呢?(牧童黄庭坚的意思)(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师:这个问题说明你有在认真地读诗,笛弄晚风,这里的笛指的是笛声,那笛声怎么会逗弄晚风呢?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理解?(如没有学生回答,可以引导提问是谁在逗弄谁?是谁中有谁?)

[预设] 生:风中有笛声,是风在逗弄笛声。

[引导] 师:风逗弄笛声,会怎么样?

[预设] 生:会时断时续。是笛声在风中时断时续。

[引导] 师:那时断时续的笛声听上去是怎么样的?你能给大家描述描述吗?

[预设] 生:一下子听得见,一下子听不见。

生2:一下高,一下低。

师:这就是晚风在逗弄笛声啊,听起来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就是“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这里的三四声指的就是三、四声笛音吗?

生:不是,是虚指。

师:那就是悠扬的不间断的笛声,是吗?谁吹的?(牧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吹的?

[预设] 生:放牛回来的时候。(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预设] 生2:黄昏后。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归来饭饱黄昏后)哦。牧童放牛归来,黄昏里,劳作了一天后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扬的笛声在晚风中时断时续。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就是“笛弄晚风三四声”,那作者为什么就用“弄”,不用别的词呢?

[预设] 生:弄这个词,让人觉得笛声和晚风在玩游戏,像好朋友一样。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引导] 师:你学过乐器吗?你吹笛子的时候和牧童吹笛子的时候一样吗?(不一样)我们来看看牧童是怎么吹笛子的。

(出示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 《村晚》)

[引导] 师:他是怎么吹的?(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预设] 生:信口吹的,牧童吹笛的时候很随意。

[引导] 师:那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笛子, 这时候,牧童的心情怎样?

[预设] 生:牧童心情很舒畅,很悠闲。

师:是啊,一个悠闲,惬意的牧童!一个“弄”字,不仅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还让人感受到了牧童愉快,舒畅的心情。把一种很悠闲很怡然自得的姿态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注意要读出一种悠闲,自得的趣味来。

(生读)(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导语] 师:这句诗看来同学们都会了,那下一句会不会难倒你们呢?铺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篇三:《5、古诗三首1牧童》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篇四:《古诗牧童的诗意_牧童原文赏析_作者吕岩》

<牧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吕岩。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言]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诗。古诗牧童的诗意_牧童原文赏析_作者吕岩。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注释]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弄:逗弄,玩弄。古诗牧童的诗意_牧童原文赏析_作者吕岩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鉴赏]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黄庭坚的意思 篇五:《登快阁阅读答案_登快阁翻译赏析_作者黄庭坚》

<登快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其全诗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登快阁阅读答案_登快阁翻译赏析_作者黄庭坚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前言]
登快阁是由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七言律诗。选自<山谷全集>,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作。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鉴赏]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35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