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 )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2.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放风筝轻松一下。

D.他们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5.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C. 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 6.太阳大气层结构由里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7.有关木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和木星临近的行星是地球和土星 B.木星上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激烈喷发的岩浆 C.木星上没有大气,却有光环 D.木星的体积是太阳系中居于第一位的行星 8.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时,通常采用下列那个单位( )

A.厘米 B.米 C.千米 D.光年 9.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 )

A、大熊星座和天鹅星座 B、天鹰星座和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和小熊星座 D、猎户星座和天琴星座

11.神舟载人飞船胜利升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图所示时,在a点的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与月相类)( )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a

12.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13.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

A.ABC B.ADC C.EBF D.EDF 14.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主要原因是( )

A、能发光 B、能发热 C、质量大 D、温度高 (第13题图)

15.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不同 B.公转和自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C.都是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16.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0

N——夏至日 B.23.50

S——夏至日 C.23.50

N——冬至日 D.23.50

S——冬至日 17.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ABCD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

18.计算我国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如果为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见到阳光, 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什么时候的楼影计算?(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19.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向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向北移 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20.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 )

21.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依次发生在(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2.月球表面环行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表面隆起 (B)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雨水冲刷形成

(D)河流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

23.关于现代天文学星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星座是太空中的某些区域 B.星座是某些亮星连接而成的图形

C.全天有48个星座 D.小熊星座中共有七颗恒星,称为北斗七星 24.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

25.每年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时,月相接近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二.填空题(第26-30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26.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现在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 个星座。

27.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球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 (填“白昼”或“黑夜”);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照不到太阳光,是 (填“白昼”或“黑夜”)。所以昼夜交替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28.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始终指向 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倾斜呈 的

夹角。 29.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判断理由是 。 (2)A、B、C、D四地中,处于中午的是 ,处于午夜的是 , 处于早晨的是 ,处于傍晚的是 。 (第29题)

30.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l)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a d (2)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填字母)

(3)图中哈雷彗星的轨道形状是 ,它的公转周期是 年。 (4)图中各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 。(填字母) 31.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 线,日期是 前后 (第30题)

(2)南极圈以南地区昼夜情况是 ; (3)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 ;

(4)这段时期北半球是 季,白昼时间 ,黑夜时间 ;

南半球是 季,昼夜长短与北半球相反。 32.读图,回答: (第31题)

(第32题图)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 。

(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

为 。

(3)当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其月相为 月,位于D点时,其月相为 月。 33.读如下的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3)地球位于 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4)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 __ (5)地球公转至 点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6)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_____处 (第33题)

34.(1)图中的图形代表 星座。

(第34题)

(2)该图显示的是 季的晚上八九点钟时的星图。 (3)在中国可以观测到北极星的时间是 。

(4)注出北极星的位置。

35.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B

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C - - - - C(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 ;为C、D时,日地月三者 。

(4)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天,称为_________。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 确定的。 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我国“风云二号”卫星的实时监测,2001年3月28日17时40分至22时,太阳连续爆发6起中等强度的耀斑,其中19时40分左右和20时20分左右的太阳耀斑持续时间近1个小时。29日17时50分左右,太阳又爆发一次强烈的耀斑,持续时间约1个小时,耀斑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暴”几个小时就可抵达近地空间。本次太阳峰年自1996年8月拉开“序幕”,1999年3月进入极盛期。从理论上说,目前太阳活动已逐渐走下坡路了。但它似乎并不服气,仍不时给地球通信、卫星、电力一点“颜色”看,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还是正常的。

(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

A.给予地球特别多的能量 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C.使地球的降水增加很多 D.使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 (2)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时间大约是( ) A.2006年前后 B.2004年前后 C.2001年前后 D.2012年前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资料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 ⑵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 ,符号: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 ,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8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 m/s,自行车速度:4 m/s,汽车速度:30 m/s,光速:3×10 m/s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 ② (物体的运动

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 是否改变和物体的 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

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N,一个苹果重 N 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 比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15、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形变也越大。 16、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

17、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

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8、作图步骤:①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②画线段,注意箭头画在线段的末

端,③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

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程,质量不能作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第三节、重力

19、重力:物体由于 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 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20、重力的方向: (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

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运用:重垂线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心的确定:A、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B 、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的物质的重心,可用悬挂法和支撑法确定 22、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m=G/g g=G/m ①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

②g= ,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 ③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计算 23、大小的①跟纬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有关,高度越高,

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24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25、质量与重力的比较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

2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

27、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 的原因 28、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

第五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30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31、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两力 相等,②两个力 相反,③作用在 上,④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若为三个填空则填写前三个)

A: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B:受平衡力;C:作用力大小不同;D:没有作用在同一受力物体上

3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注:①判断平衡力的方法:同一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②判断相互作用力的方法:两个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

用在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摩擦力

3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叫摩擦力。不仅固体间会产生摩擦,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

由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若失去

这个摩擦力,物体会向哪里运动就是运动趋势。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就看它们的运动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如右图)

①物体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开始运动,则物体B受

到地面给它的摩擦力 :

②物体A原本静止,而B开始向右运动,则A由于惯性保持原本的静止状态,有向左运

动的趋势,故A受到的摩擦力

左图:物体静止,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

右图:物体静止,它有向斜下方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

36、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仅仅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无关 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相同时)表面越粗糙,摩擦力 。 动摩擦力大小

与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 37、有益摩擦:鞋底花纹、防滑垫、拉弦、皮带轮运货 有害摩擦:滑梯、机器转轴、旱冰鞋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 ②增加压力 ③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润滑剂)②减小压力 ③变滑动为

滚动 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8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10米/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 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

数=挂钩受力。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15、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7、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8、作图步骤:①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②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箭头画在

线段的末端。 ④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摩擦力用f)。

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程,质量不能作图。

第三节、重力

19、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地面和

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0、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

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器。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注: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②重心位置不随物体放置方式及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2、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m=G/g g=G/m ①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

②g=9.8牛/千克,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每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牛

③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计算

23、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纬度有关,维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24、假设没有重力: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但能用弹簧测力计

测拉力

25、质量与重力的比较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

2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7、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8、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推理实验

第五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30、二力平衡的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

力就互相平衡。

31、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两力大小相等,②两个力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在下图中,A: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B:受平衡力;C:作用力大小不同;D:没有作用在同一受力物体上

判定两个力是否平衡,既可以用二力平衡的定义,也可以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3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和区分

注:①判断一对平衡力的方法:同一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②判断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法:两个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摩擦力

3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叫摩擦力。不仅固体间会产生摩擦,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

由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

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就看它们有无运动趋势。 右图: ①物体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开始运动,则物体B受到地面给它的摩擦力向左。

②物体A原本静止,而B开始向右运动,则A由于惯性保持原本的静止状态,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右图:物体静止,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向上

右图:物体静止,它有向斜下方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上 右图:皮带轮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注意,物体与皮带轮之间是

相对静止的,故要用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而不是它们的运动方向。【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36、摩擦力的测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二力平衡。

37、影响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无关

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压力相同时)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8、有益摩擦:鞋底花纹、防滑垫、拉弦、皮带轮运货 有害摩擦:滑梯、机器转轴、旱冰鞋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 ②增加压力 ③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润滑剂)②减小压力 ③变滑动为滚动 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

第七节、压强

39、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1)、在相同受力面积上

比较压力。(2)、在相同压力时比较受力面积。

40、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1、压强公式:

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F表示压力,

22

单位:牛(N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米(m)。

2

42、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 帕=1 牛/米 , 1000 帕 = 1 千帕 。

注:①压强的单位帕斯卡非常小,一张对折报纸对桌面压强约为1帕。 ②计算时:行走,算一只脚面积;站立,算两只脚面积;汽车,四个轮胎面积;坦克,两条履带面积。③计算时必须注意先化单位

2

(压力为N,受力面积为m,压强为Pa),再带入计算。

43、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 44、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刀刃、钉鞋、啄木鸟的喙),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坦克履带、沙发、骆驼的脚趾),减小压力

45、液体的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 且同一深度,液

体在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6、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某处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47、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原理:当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 U形玻璃管左右两管内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

比较下图可得结论:ABC: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同,CDE:同一液体,不同深度,越深压强越大,EF: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大的压强大。【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四)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 可能 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 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分为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根据 运动快慢是否变化 ,可分为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 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 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路程大的速度快;⑵ 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 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科学量。

① 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叫做速度。

②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公式: s=vt t=s/v

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 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 “1米/秒”表示:。

【注意】Ⅰ 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

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 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动车组的速度约为,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⑵ 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 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②物体间必须有。

【说明】 ①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 ,如 磁力、重力 等;

② 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竖直墙壁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球不产生力的作用。

3.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记忆: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共存。)

4.力的作用效果:⑴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 速度大小 或 运动方向 改变。

5.力的单位:简称,用表示。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 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 ;检查 指针是否指零 ;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拓展】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辨析】要注意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区分,后者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是这个变化量。同时在表述时不能说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因为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因为受到了外力作用,而不是反过来。

7.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会随之改变。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也相同。

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①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②应标出力的符号如(G、F拉、F支持等)及数值和单位;

③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④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可视为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三.常见的力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

⑴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已知重力求质量: m=G/g 。

其中g=9.8N/kg,表示 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拓展】g在不同星球上的数值不同,它与星球的质量和半径有关,如在月球上g的数值仅为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略有不同(如两极比赤道略大,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略小),但一般不考虑其变化。【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⑵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 重垂线和水平仪 分别检查 墙是否竖直 和 面是否水平 。 ⑶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 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⑷ 重力的作用效果:使悬挂的物体拉紧悬绳,保持静止,并使悬绳处于竖直位置;使物体对支持面产生压力;使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

【辨析】⑴重力和引力的区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的引力。 ⑵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竖直向下是一个特殊的方向,是指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的方向,若接触面是斜面,则垂直斜面向下。

【拓展】在失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重力,但可以测量拉力,而天平也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因为天平是利用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对两盘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来测量质量的。

2.弹力

⑴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⑵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做弹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注意】★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的方向与引起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

如一物体静止放在桌面上,物体会对桌面产生一个垂直桌面向下的压力,使桌面发生形变,而桌面对物体产生一个与压力方向相反的弹力,即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上。我们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从本质上讲都是弹力。

★在一定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越出某个范围,这一关系不成立,如弹簧被拉断。

3.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要发生 或 已发生 相对运动时,就会在 接触面 上产

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叫摩擦力。

(2)摩擦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②两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③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压力的作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仅固体间会产生摩擦,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且相同条件下,液体产生的摩擦比气体产生的摩擦大

(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

同也可能不同,即有时起 阻力 作用,有时起 动力 作用。

(5)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可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6)测量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弹簧测力计应 水平 匀速 拉木块。保证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如甲图测量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弹簧秤是运动的不好读数,且误差较大;二是不好控制木块的匀速运动导致测量误差较大。但如乙图改进后,木块和弹簧秤相对观察者是静止的,且不管木板是否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且与弹簧秤的拉力是平衡力,即可避免前面出现的问题。

(7)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大小等有关。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设计思路:若要研究与某个变量是否有关,需控制其他变量均相同,只改变要研究的变量,比较测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若滑动摩擦力不同,则与该变量有关;反之,则无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 压力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等因素都无关;而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注意】在科学探究题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逻辑性,比如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则是错误的;又比如只能讲“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 讲“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则是错误的。在科学探究题得结论时还要注意(1)结论必须针对探究目的展开。(2)结论必须有前提,比如“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速度改变越小。 ⑶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个实验定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五.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⑷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经常把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现象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相互替代.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1-3节测试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 1—3节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如图1所示,将玩具电风扇固定在一个与地面摩擦极小的小车上,当电风扇工作时,小车将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原因是_ 。

2. 超级飓风“迪安”于2007年8月21日凌晨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登陆,飓风给当地造成巨大破坏。狂风把大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树发了 ;狂风把地面上的一些物品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地面上物品的 发生了改变。

3.如图2所示,是集市上常用的一种弹簧台秤。它测得的是物体 __________ ,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 _______ 就越大。

1

图2

5.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1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2N的力,测得的结果为_______N。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

5、重垂线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变形了, 即发生了

__,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设球来去的速度大

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___ ___,即改变足球的_____ ________.

8、 如图所示,图(ABC)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D)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手对弹簧的拉力

A

人对跳板的压力

B

手对弓的拉力

C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D

9、在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G代表、m代表

g=,读作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

、小明同学在读小学的弟弟学着他用弹簧测力计测重物时,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倒过来用,当物体静止时,

他弟弟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该物体重( )

A 一定为10牛 B 一定小于10牛 C 一定大于10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的位置不变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和第四章试题】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

A.重力 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手对铅球的推力 D.不受任何力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C.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关于质量和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重力是不同单位表示的同一个物理量

B.物体的质量随它所在各地的重力的改变而改变

C.在不同地点,物体的质量是会发生改变的,而重力是不变的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重力是由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9.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不断改变 B.始终不变 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无法确定

10.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 A.一定吸引地球

C.一定不吸引地球

B.不一定吸引地球 D.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

11、“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B.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正确 C 使用时,弹簧 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有过大的摩擦 D 使用时鼻血注意所测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画图

1 如图下左图.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2 如下右图所示为足球运动员顶出去的足球,试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0

四、实验题(6+4+5分共15分)

1、请你把下面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补全,并把正确的顺序填空下面的横线上: 、 、 、 .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②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 与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

③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不能超过它. ④校正 ,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

2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3、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 (3)该弹簧原长是 cm,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 (4)小李作出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 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

处于水平

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Xl2,X2 3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月球对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1/6,在地球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物重是10N,问这一物体在月球上称重,物重是多少?质量是多少?(g=10N/kg)

2、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4所示的标志牌(t表示吨),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g=10N/kg)

图4

第七章 《力》单元测试题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52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