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一)
华师大附中初二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沪科版、含详细点评)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3分)

1.(3分)(2010•大庆)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2.(3分)(2013•烟台)在给病人输液时,为了使整个输液过程中,药液保持匀速下滴,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B. C. D.

3.(3分)(2012•安徽)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η=×100% B.η=×100% C.η=×100% D.η=×100%

4.(3分)(2013•枣庄)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5.(3分)(2012•贵港)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

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

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

A.9 : 4 B:3 : 2 C.3 : 1 D.9 : 2

6.(3分)(2005•绵阳)小明看到护士姐姐给病人输液,不断换输液瓶非常辛苦,想减

轻护士姐姐的负担.他用课本中学到的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输液装置,A、B、

C三个输液瓶用导管D、E连接,A瓶连有输液软导管F,C瓶连有与大气相通的软导

管G.用此装置输三瓶相同液体,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 )。

A.A先空 B.B先空 C.C先空 D.A、B、C同时空

7.(3分)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与

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A一定小于ρB B.ρA可能等于ρB

C.mA一定大于mB D.mA可能等于mB

8.(3分)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A.m甲小于m乙 B.m甲大于m乙

C.V甲小于V乙 D.V甲大于V乙

9.(3分)如图两个底面积不同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水和

酒精(ρ水>ρ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方法是( )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10.(3分)如图所示,一杯水放在桌面上.若用细绳系一金属块,将它悬挂在水中时,

则水对杯底的( )

A.压强增大,压力不变 B.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C.压强和压力都不改变 D.压强和压力均增大

11.(3分)小吴为探究力之间关系做如图所示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

有水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

台秤示数说法正确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12.(3分)如图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水,把一个橡皮泥做小船放入乙

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

台秤上,则台秤示数( )

A.甲放上时大 B.乙放上时大 C.甲和乙放上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3.(3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较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关系是( )

A.F甲>F乙 B.F甲<F乙 C.W甲>W乙 D.W甲<W乙

14.(3分)图1、图2是由相同滑轮组装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在相等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3倍

B.乙拉绳子速度大小是甲拉绳子速度大小2倍

C.甲拉力的功率大于乙拉力的功率

D.若考虑滑轮质量,图1装置机械效率比图2小

15.(3分)如图所示用一块轻质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玻璃筒下端,竖直插入水中到一定深度,然后向玻璃筒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当筒内液面高出筒外水面2cm时,塑料片下沉。关于液体密度ρ液和水ρ水的密度大小关系比较( )

A.ρ液>ρ水

C.ρ液<ρ水 B.ρ液=ρ水 D.不能确定

16.(3分)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它们质量相同,密度分别是0.8×10㎏/m和0.4×10

㎏/m,甲、乙物块均用弹簧拉住,使它们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此时( )

A.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1:2 B.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2:1 3333

C.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2:3 D.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6

17.(3分)如图所示是三个完全相同杯子,均盛满水.然后将一木块漂浮在乙杯的水中;再

将一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浸没在丙杯的水中,用细线将其系在杯底上.此时它们所受的重力分别用G甲、G乙、G丙表示,则( )。

C.G丙=G乙>G甲 D.G甲=G乙>G丙 A.G甲=G乙=G丙 B.G丙>G乙=G甲

18.(3分)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液体.将密度为ρ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ρ大于ρ1,则下列选项正确是( )

A.小球A的质量为32g B.小球B的质量为8g C.ρ1与ρ2之比为2:3 D.ρ1与ρ2之比为24:25

19.(3分)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物块的密度为

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压强为ρg(a﹣h) D.为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 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

20.(3分)如上右图所示,物体M是一个边长为L正方体,其受到重力为G,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M下表面距液面高度为h,露出水面体积为物体体积,若用一个竖直向下力F1压物体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后,物体M受到水竖直向上的力为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物体M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ρ水ghL2 B.F1与 F2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M浸没后,水对它的作用力合力小于G D.竖直向下的压力F1和物体M重力GM之比为1:4

21.(3分)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液体.其中甲、乙、丁容器中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使其浸没在该容器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压力为F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是( )。

A.F2<F1=F3<F4

C.F1=F3<F2<F4

B.F1=F2=F3<F4 D.1=F2=F3=F4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88分)

22.小明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匀速拉动,物体移动了3m,物体重为200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5m,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50N,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为200N,求:

(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拉力F做的功;

(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2

23.现有重800N的木箱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6m、长为10m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用600N的拉力使木箱A以0.2m/s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求:

(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24.放在水平桌面上圆柱形薄壁容器高20cm,能容纳2kg水.现将密度0.6×10kg/m、边长5cm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水该容器中,液面恰好和容器口相平,如图所示。(1)求木块露出水面高度;

(2)要使木块对容器底部有压力,至少需要从容器中吸出多少千克水?

3 3

25.如图自动饮水器。A是储水箱,K为出水口,它横截面积为6×10m,出水口处有活塞,受到水压强为5×10Pa.细杆0C可绕0点转动,从0点到浮球球心距离是O点到B点距离2倍.当浮球体积浸入水中1/3时,细杆OC水平,K处活塞就可将出水口关闭.(g取10N/kg,ρ水=1.0×10kg/m)

求:(1)活塞受到水压力. (2)若不考虑活塞杆KB、细杆0C及浮球的重力时,应选择多大体积的浮球?

33﹣423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二)
华师大八年级下知识点

八下重点知识点

1、 形如

A

B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

有理式

整式,分式.

3、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4、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称为最简分式.

5、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应该通过约分进行化简.

7、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8、分式乘方的法则.:(nk nk

m)=m

k(k是正整数)

9、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10、方程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1、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是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13、一般地,我们规定

an

1

an

(a≠0,n是正整数) 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 次幂的倒数. 14、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

小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1≤∣a∣<10.例如,上面例2(2)

中的0.000021可以表示成2.1×10-5

. 15、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 的量,叫做变量

16、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

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

17、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图象法, 列表法,

解析法

18、有一种量,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

19、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图18.2.2),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把其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数轴的交点O叫做坐标原点.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 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 别为M和N

一对有序实数(3,2),称为点P的坐标

点N在y轴上对应的数为2,称为点P的纵坐标 M在x轴上对应的数为3,称为点P的横坐

21、第一、二、三、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部分

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也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和全体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3、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通常称为描点法. 24、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是常数,k≠0 25、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常数k≠0)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26、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通常也称为直线y=kx+b.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 0)的一条直线. 27、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图像过原点,在一、三象限。

(2)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图像过原点,在二、四象限

28、一次函数y=kx有下列性质:

(1)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9、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

30、形如y=k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也可表示为:xy=k,或者表示为:y=kx1

x

.

31、反比例函数y=

k

x

有下列性质: (1) 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 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_________;

(2) 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 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___________. 32、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33、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4、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5、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

叫做公理

36、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

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37、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或

边角边)

38、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或

角边角)

39、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

40、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或边边

边).

4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

42、把只能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去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43、1.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图19.3.1

图19.3.2

44、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9.3.3

45、3.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19.3.4

图19.3.5

46、4. 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 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图19.3.6

2) 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图19.3. 7

47、5. 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8、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

图19.3.10

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

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49、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定理叫做另中的一个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50、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51、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3、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5、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6、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60、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A

D

B

C

∵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

64、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A

D

B

C

∵AB=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

6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6、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7、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6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三)
华师大八年级下2014年知识点复习

第17章 分式 17.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

A

叫做分式。 B

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aa-aa-aaa(1= =- ;(2) = ;(3)- =

bb-b-bb-bb

17.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1、法则:

(1)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意思就是,分式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A

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0的条件是:A=0,B≠0。

B

5、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分类:有理式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

acacbdbd 用式子表示:

(2)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

单项式

整式多项项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分式

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

2、应用法则时要注

acadad

bdbcbc

意:(1)分式中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除法中的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MAA÷M

用式子表示为: = = ,其中M(M≠0)为整式。

BB÷MB·M

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

符号法则相同,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多个负号出现看个数,奇负偶正”;(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进行因式分解,以便约分;(3)分式乘除法的结果要化简到最简的形式。

二、分式的乘方

1、法则: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法则,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将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然后再相除。

an

n

b2、注意事项:(1)乘b

用式子表示:(其中na

n

为正整数,a≠0)

方时,一定要把分式加上括号;(2)在一个算式中同时

含有乘方、乘法、除法时,应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有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约分;(3)最后

三、分式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方法是: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即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把原分式方程化为整式

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验根方法: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的根是原分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根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这种验根方法不能检查解方程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错误,还可以采用另一种验根方法,即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这种方法可以发现解方程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

3、分式方程的增根。意义是: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有时只是这个整式的方程的根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这种根就是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三、分式方程的应用

1、意义:分式方程的应用就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它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解题思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因为有了分式概念,所列代数式的关系不再受整式的限制,列出的方程含有分式,且分母含有未知数,解出方程的解后还要进行检验。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2)设未知数。合理的设未知数表示某一个未知量,有直接设法和间接设法两种; (3)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4)用含已知量和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等式两边的语句,列出方程; (5)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检验。不仅要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否为原方程的根,还要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目的实际意。“双重验根”。

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一、零指数幂

1、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2、特别注意:零的零次幂无意义。即00无意义。若问当x=_____时,(x-2)0有意义。答案是:x≠2。

(2)按照定义分为:

acac

1、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bbb

用式子表示:

2、注意事项:(1)“分子相加减”是所有的“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各个分子都应有括号;当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但分母是多项式时,括号不能省略;(2)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

acadbcadbc

bdbdbdbd。

2、注意事项:(1)在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中,要先通分,这是关键,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变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2)若分式加减运算中含有整式,应视其分母为1,然后进行通分。(3)当分子的次数高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应将其分离为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参与运算,可使运算简便。

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1、运算规则: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遇到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注意事项:(1)分式的混合运算关键是弄清运算顺序;(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对分式运算同样适用,要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3)分式运算结果必须化到最简,能约分的要约分,保证运算结果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分式方程基本概念

1、定义:方程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理解分式方程要明确两点:(1)方程中含有分式;(2)分式的分母含有未知数。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途径:“去分母”。

1、定义:任何不等于的数的-n(n为正整数)次幂,都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三点: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因变量就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其对应。 三、函数的表示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解析法。 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1

即a=n(a≠0,n为正整数)

a

-n

2、注意事项:

(1)负整数指数幂成立的条件是底数不为0;

(2)正整数指数幂的所有运算法则均适用于负整式指数幂,即指数幂的运算可以扩大到整数指数幂范围;

(3)要避免像5-2=-2×5=-10的错误,正确算法是:。 三、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52

11

2525

按照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的要求来求。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解析式为整式的,x取全体实数;

(2)解析式为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 (3)解析式的是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 (4)解析式是三次方根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3.函数值:指自变量取一个数值代入解析式求出的数值,称为函数值;实际上就是以前学的求代数式的值。

18.2函数的图象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或x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纵轴(y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叫做原点。在平面内,原点的右边为正,左边为负,原点的上边为正,下边为负。

2、坐标平面内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部分,按照“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y轴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段,在x轴上垂足所显示的数称为该点的横坐标,在y轴上垂足所显示的数称为该点的纵坐标。点的坐标反映的是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

写坐标的规则: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用“,”隔开,全部用小括号括起来。

1、规则:绝对值小于1的数,利用10的负整式指数幂,把它表示成a×10-n(n为正整数),其中1≤|a|<10。

2、注意事项:

(1)n为该数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那个零)。如-0.00021=-2.1×10-4

(2)注意数的符号的变化,在数前面有负号的,其结果也要写符号。 (3)写科学记数法的关键的是确定10n的指数n的值。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18.1变量与函数

一、变量与常量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级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注意事项:

(1)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有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离开具体的过程抽象地说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不允许的;

(3)在各种关于变量、常量的例子中,变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如三角形的面积,当底边一定时,高与面积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各自随意变化。

二、函数概念

1、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

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

如P(3,2)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2。

特别注意坐标的顺序不同,表示的就是不同位置的点。 所以点的坐标是一对有顺序的实数,称为有序实数对。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5、坐标的特征

(1)在第一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正数;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

在第三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负数;在第四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2)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零;y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零. 6、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纵坐标相同;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纵坐标也绝对值相等,符号相

反。

(4)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 (5)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

点A(a,b)到x轴的距离为|b|,点A(a,b)到y轴的距离为|a|。 二、函数的图象

1、意义: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2、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描点法。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3、一般函数作图象,要求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长度一定要一致,按照对应的解析式先计算出一对对应值,就是坐标,然后描点,再连线;画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必须先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为了表达的方便,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不一致。

18.3 一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的概念

之所以称为一次函数,是因为它们的关系式是用一次整式表示的。学习此概念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其表达式上:

一次函数通常是指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凡是成这种形式的函数都是一次函数。而当b=0时,即y=kx(k≠0的常数),则称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

(2)从其意义上:

它们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具有特定的意义,如,如果说两各变量之间具有一次函数关系,我们就可按照概念设出函数关系式,成正比例关系的也同样,如,若s与t成正比例关系,我们便可设s=kt(k≠0,t为自变量)

“正比例函数”与“成正比例”的区别:

正比例函数一定是y=kx这种形式,而成正比例则意义要广泛得多,它反映了两个量之间的固定正比例关系,如a+3与b-2成正比例,则可表示为:a+3=k(b-2)(k≠0)

二、一次函数的图象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所以对于其解析式也称为“直线y=kx+b,直线y=kx”。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描出两个点,在通过两点作直线即可。

1、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的图象时,只需要这两个特殊点:(0,0)和(1,k)两点; 2、画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时,只需要找出它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即可。b

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0)

k

3、若两个不同的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的系数相同,则这它们的图象平行。【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4、将y=kx的图象沿着沿着轴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b|各单位长度即可得到y=kx+b。 5、求两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联立解两各函数解析式得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的自变量x的值为交点的横坐标,求出的y的值为交点的纵坐标。

三、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性质是由k来决定的。 1、正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的性质

(1)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

(1)当k>0时,①当b>0时,图象经过一、三、二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②当b<0时,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图象从

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①当b>0时,图象经过二、四、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②当b<0时,图象经过二、四、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四、确定正比例函数好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意义:

(1)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中的常数k; (2)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常数k和b。 2、待定系数法

(1)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的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方法: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②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方程(组);③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④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所设的关系式中,从而确定出函数关系式。

五、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应用。与方程的应用差不多,注意审题步骤。

18.4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k

1、定义:形如y= (k≠0的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x2、对于反比例函数:

k

(1)掌握其形式y= ,且k为常数,同时不能为0;等号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一个分式,

x分子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分母是自变量x,若把反比例函数写成y=kx-1,则x的系数为-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不为0的一切实数;

k

(2)将y= 转化为xy=k,由此可得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的积为定值,即某两个变量的

x积为一定值时,则这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3)“反比例函数”与“成反比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函数关系,而后者是一种比k

例关系,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如说s与t2成反比例,可设为s= (k≠0的常数),但这显然不是

t反比例函数。

二、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由于反比例函数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

x需要一组对应值,即可求k的值,从而确定其表达式。

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意义:

(1)名称: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一、三或二、四象限; (2)这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3)由于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和y轴都没有交点,无限接近坐标轴,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2、画法(描点法):(1)列表。自变量的值应在0的两边取值,各取三各以上,共六对互为相反数的数对,填y值时,只需计算出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即可。(2)描点:先画出反比例函数一侧(即一个象限内的分支),在对称地画出另一侧(另一分值);(3)连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并延伸,注意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

k

四、反比例函数y= 的性质

x

1、性质:(1)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一、三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二、四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不能笼统地说反比例函数的“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必须注意是在“各自的象

限内”

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中的几何意义

k

如图所示,若点A是反比例函数y= 上的点,且AB垂直于x轴,垂足为B,AC垂直于y

x轴,

11

垂足为C,则S矩形ABOC=|k|,S△AOB=S△AOC= S矩形ABOC= |k|

22

五、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注意联系实际问题和用解决方程应用题的思路。 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第19章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9.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A B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四)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6章 分式

16.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

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A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B

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1x3xy2xy; (2); (3); (4). 3x2xy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S9例如,在分式中,a≠0;在分式中,m≠n. mna

例2 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x2(1); (2). x-12x3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x-1≠0,即x≠1.

1所以,当x≠1时,分式有意义. x-1

3(2)分母2x3≠0,即x≠-. 2

3x2所以,当x≠-时,分式有意义. 22x3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7 , 9y, m4, 8y3,1 x205y2x9

x52x53

32xx4 x2 (1(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5x213x7x(1x(27x21x2x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

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AAMAAM,  (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BBMBBM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2、例3 约分

x2416x2y3

(1); (2)2 4x4x420xy

分析 分式的约分,即要求把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为此,首先要找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x24xx24(x2)(x2)16x2y34xy34x解(1=-=-. (2==. x25yx24x4(x2)24xy35y20xy4

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称为最简分式. ....

3、练习:P5 练习 第1题:约分(1)(3)

4、例4 通分

(1)111111,; (2),; (3), ab2a2bx2y2xyxyx2xy

1122与的最简公分母为ab,所以 ab2a2b解 (1)

1a11bb1a==, ==. 22222222abaabababbabab

(2)11与的最简公分母为(x-y)(x+y),即x2-y2,所以 xyxy

11(xy)xy1(xy)xy1==2, ==. xy(xy)(xy)(xy)(xy)xyxy2x2y2

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小题的解法,完成第(3)小题。

5、练习P5 练习 第2题:通分

6、小结:(1)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①因式分解;②分式基本性质;③分

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3)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

叫做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是让原来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整式,根据分式基本性质,通分前后分式的值没有改变。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要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一分母。确定公分母的方法,通常是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7、作业:

P5练习 1约分:第(2)(4)题,习题17.1第4题

8、教学反思:

16.2 分式的运算

16.2.1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式的乘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

分式的乘方运算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1) :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2、尝试探究:计算: 5953?回忆:如何计算、22261064a2baa(1)3; (2)3.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b2bb3a

概括: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

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

应该通过约分进行化简.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臵

后,与被除式相乘.(用式子表示如右图所示)

二、例题:

例1计算:

a2xya2yza2xay2

(1)22; (2)2222. bzbxbybx

a2xya2yza2xyb2x2x3a2xay2a2xay2a3

解 (1)22=22=3. (2)2222=222=3. bzbxbzayzzbybxbybxb

x2x292例2计算:. x3x4

解 原式=x3x2(x3)(x3)=. x2x3(x2)(x2)

三、练习:P7 第1题

四、思考

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呢?试计算:

nn(1)()3 (2)()k (k是正整数) mm

(1)(

(2)(n3nnnnnn=________; ) ==mmmmmmmnknnnnnn=___________. ) ==mmmmmmm

k个

仔细观察所得的结果,试总结出分式乘方的法则.

五、小结:【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1、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

2、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六、作业:

P9习题16.2第1题 P7练习:第2题:计算

七、教学反思:

16.2.2 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

分式的加减运算。

2、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复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多项式去

括号法则以及分式通分,培养学生分式运算的能力。

3、渗透类比、化归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

教学难点:

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式减法的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应用。

教学过程:

八年级下册物理华师(五)
华师大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随堂练习(含解析)

初中物理随堂练习(难度系数:0.40-0.26)-20160123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 x 10 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

3.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能传播信息

6.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7.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8.颁奖大会上,会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10.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

B.汽车导航仪利用电磁波导航

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

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超声波不是声波

12.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关于二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14.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5.2011年9月,我国成功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送入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运行轨道,2012年6月又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天宫一号”从事科研工作.

10km,它的运行速度约为7.5km/s,其绕行地球(1)“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周的路程约为4.2×

一周的时间约为 s.

(2)宇航员工作时,双手用力一推舱壁,人立刻反向弹出,这说明 ,反弹后宇航员在舱内继续后退,这是由于他具有 的缘故.

(3)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探海下潜实验,潜水器在7000m的大海深处成功地与“天宫一号”实现了海天对话,潜水器是利用先进的水声通讯系统发射声波与海面上的母船通信的,那么,处于深海中的潜水器与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只利用了该水声通讯系统直接对话,其原因

是 .

1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17.

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由于 而产生的,在15℃的室内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m/s.

18.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其中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中。

19.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0.在挑选西瓜的时候,常常用手拍拍,根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这是利用声音的来判断的。我们能够听出不同同学的笑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 4

答案部分

1.考点:声现象

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声音的特征。人能听到说明设备发出的不是超声波,也不是次声波;“分贝”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故选C

答案:C

2.考点:声现象

试题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答案:B

3.考点:声现象

试题解析:

分辨不同的乐器是利用了音色的不同

答案:C

4.考点:声现象

试题解析:

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响度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的说法错误,符合题题意;音色是声音的特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D

5.考点:声现象

试题解析:

A、真空中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发声体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超声波清洗机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52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