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生物公开课教案
授课者:颜财滨
授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授课地点:松熹中学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2003年4月10日
一、教学目的: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四、教学用具:
课件、人体躯干和内脏模型、肾单位模型、新鲜猪肾、解剖盘、解剖器(7件装)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一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谢废物。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问:排泄都有哪些途径呢?
答:1、皮肤(汗液的形式);2、呼吸系统(气体的形式);3、泌尿系统(尿的形式)。
在这三个排泄途径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废物是人体最主要的形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人体有八大系统,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因此,要了解尿的形成,就必须先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
(板书)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请看大屏幕(在屏幕演示、然后讲解)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必然有它特有的结构相适应,否则,怎么不是在心脏形成
(板书)二、肾脏
1、位置(出示人体躯干和内脏模型)
2、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
3、结构(实物投影仪下解剖、观察新鲜的猪肾,大屏幕演示)【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
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 髓质(颜色浅)
肾盂(漏斗状)
4100多万个肾单位/肾)
肾小球
肾单位
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球外包围着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层紧贴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囊腔,称肾小囊腔。肾小球与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
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外面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通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肾小管汇集成一些较大的管道(集合管)通入肾盂。(出示模型)
肾单位中,尿液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学讨论,回答。
这件事情可能同学们一时无法接受,因为尿液来自血液。是的,血液是如此的宝贵,失去一些就常常让我们大惊失色,而尿液我们又是如此的鄙视它。而如此“低贱”的尿液居然来源于如此“高尚”的血液,请同学们再研究一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
(板书)三、尿的形成
学生回答„„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步骤:
(板书)1、滤过(肾小球的滤过,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2、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后,最终形成尿液)
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大屏幕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
时间允许的话,考虑进行活动P58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讨论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红
细胞、蛋白质)
讨论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肾小球通透性增大,血液中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成为尿液的成分。)
(板书)四、尿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考虑一下,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膀胱的贮尿作用)膀胱具有较强的伸展性,但再怎么样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尿液一旦积存太多,就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这就牵涉到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了。
(板书)五、泌尿系统的卫生
人体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人体的
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排尿若少于500ML,会造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危害身体健康。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L。因此,我们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刚才所说的,尿液的形成的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贮存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女性的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思考与练习:
1、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L。解释其中原因。 答: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
2、“人一天的饮水量要多于排尿量。”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除了尿液排出水外,天气热时汗液也能排出一部分水,人每天摄入水与排出的水应保持平衡。
3、某肾炎患者检查尿液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请分析此人肾脏的哪个部分可能发生了病变。
答: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变大,血细胞和蛋白质可以滤过进入肾小囊,但血细胞和蛋白质的结构较大,不能重吸收。病人肾脏皮质部分肾小球可能病变。
板书设计:
第2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1
2、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
3、结构(观察新鲜的猪肾,大屏幕演示)
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 髓质(颜色浅)
肾盂(漏斗状)
4100多万个肾单位/肾)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三、尿的形成
1
2、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后,最终形成尿液)
四、尿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五、泌尿系统的卫生
11.2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教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肾脏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2)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知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
(1)在血浆、原尿、终尿三者成分中,学习用比较法对肾单位血液流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
(2)通过比较正常情况与肾脏出现问题是尿液成分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探索精神。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组成,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 教学重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
肾单位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尿检化验单设问:“这些数据中有何异常,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前置作业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它排泄途径
三、学生自学
四、要求学生自学,并观察思考和作答: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组成?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4、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五、互动交流
1、教师展示肾脏的图示。由肾的颜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什么?并推出尿液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
2、师生共同画出肾单位示意图,学生看图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
3、学生比较分析数据,指出血浆、原尿、尿的差异。
4、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肾小球有过滤作用。
5、教师点拔:筛砂子:小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筛下去,大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留在筛子里,肾小
球和肾小囊内壁相当于筛子。
6、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 L,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有这么多吗?原尿在肾小囊中,尿液是在肾小管末端。那还有99%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是因为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
画图展示(由于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通过画图,学生上台讲解,增强直观)
六、进一步延伸:
(1)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查出了蛋白质和红细胞,请你推断此人的什么部位可能发生了病变?
(2)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查出了葡萄糖,请你推断此人的什么部位可能发生了病变?
7、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尿排出了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一年级看图写句子
下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