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一)
苏教新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教案

苏教新版 三(上) “学讲计划” 教案

一、 除法 (第1课)

教学内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P1——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具准备: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目标

1.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渡:要想达到这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投影,生齐读)

模块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页上的例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用什么方法解决?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

口答算式。

3、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教师谈话:自学的时候,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模块三、先学后教

一、先学第1页的例题。

1、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检测

学完的同学请举手,学会的请把手放下。既然大家都学会了,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1. 完成课本第1页试一试。指名较差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二、后教

1、更正

做完的请检查,检查完了请举手。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前补充或上来更正。

(1)、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2)、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3)、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

⑵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

3.学习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4.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模块四:拓展提高

师问: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下面,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想想做做.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想想做做4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5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五、作业

1、补充习题第1页的第2题。

2、补充习题第2页上的第4题。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三上P3—P4的例题。除法的验算。

学习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笔算。

2.掌握验算方法,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目标

1.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验算。(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经历探索用乘法验算的竖式的过程,掌握算理。

2.掌握验算的具体书写方法,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验算的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感受验算的价值。

(投影出示,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这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模块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页上的例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验算除法?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2.买的块数乘每块蛋糕的价钱应该等于什么?

3.有余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教师谈话:自学的时候,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模块三、先学后教

一、先学第3页的例题。

1.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检测

学完的同学请举手,学会的请把手放下。既然大家都学会了,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1. 完成课本第4页想想做做第 1、2题。指名较差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二、后教

1.更正

做完的请检查,检查完了请举手。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前补充或上来更正。重点交流验算的格式。

2.小结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看商乘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验算看商乘除数再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模块四:拓展提高

师问: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下面,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有信心做全对,字

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 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口答,集体评议。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说说余数1表示什么?【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3. 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解决后评讲。

4. 作业:

第4页第2题后两题。

练习一

教学内容:三上P5—P6。练习一

教学目标: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目标

1.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做关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练习。(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投影出示,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这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练习,请看自学指导。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二)
14年秋苏教最新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 除法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时间:十二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

口答算式,问:你胜利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⑵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⑶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⑷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⑸小结。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

⑵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

⑷学习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⑸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 想想做做.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 想想做做4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5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作业: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 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 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电脑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

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2

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5、想想做做5

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四、拓展提高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1……2 ÷ =12……1

五、作业: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9÷3 85÷4 27÷2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44÷2 65÷3 58÷5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一1

教学内容:P5.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三)
201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01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

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6、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篱笆最长=长×2+宽 篱笆最短=宽×2+长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百,再除以一位数,商是几,就是几十和几百。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口算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的后面添上0。

3、除法竖式用“商(求商与写商)——乘(计算并写出商乘除数的积)——减(被减数减商与乘数的积)”的过程来写。

4、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6、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7、 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 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二)1.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中间物品少1,两端物品多1;两端是不同的物品,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物体或图形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旋转。

2.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 分数的认识(一)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2.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小,分数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分母大,分数小。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4)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 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怎样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情推理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教具:黄花片(6朵)、蓝花片(5朵)、红花片(8朵)

学具:方块(20个),三角形(5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牵引导入

1.春天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看!(课件出示)花坛里的花开得真漂亮呀!这不还引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正在数花呢,(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2.师:比较每种花的朵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2)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3)黄花再添多少朵就和红花同样多?

(4)黄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提的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学生答)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种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那就是“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4.那么倍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摆花片来研究。

二、认识“倍”

1.师摆花片:蓝花2朵,黄花6朵

师: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可以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请小朋友伸出手比划一下。

2.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小朋友上来圈一圈。

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3.再次感知

追问:为什么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个2朵?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请小朋友看着图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教师板贴。

4.如果我添上1朵蓝花,现在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5.小结:看来,要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知道蓝花的朵数,再看黄花里面有几个蓝花那样的朵数,那么黄花就是蓝花的几倍。

6.操作

(1)要求:第一排摆3个方块,第二排摆6个方块,问:第二排方块的个数是第一排的几倍?怎样分就能一眼看出是2倍?追问:你为什么3个3个的分呢?

(2)要求:左边的小朋友摆三个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15个方块,两人说一说方块的个数是三角的几倍? (3)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左边的小朋友摆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方块,要使方块的个数是三角的4倍,看谁的方法最多?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蓝花和红花是怎样的关系。

1.(课件出示蓝花和红花),你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自己在下面想一想该怎样圈就可以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倍。

2.问: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2个2个圈在一起?红花朵数是蓝花的( )倍? 3.问:如果不摆花片,我们应该怎样去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呢?

小组讨论一下,并说说为什么? 汇报交流。(板书:8÷2=4)

明确: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8朵红花里有几个2朵,也就是把8朵红花第2朵一份平均分,所以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指出:倍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的,不是单位名称,所以不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倍”。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看出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的?(把绿带子看作一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是绿带子的5倍。)

2.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

思考:第二幅图中你是把几个胡萝卜连在一起的?为什么第一幅图中2个彩球连在一起,而第二幅图中要把4个萝卜连在一起呢?

3.想想做做4

教学反思 :

第3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根据下面图式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 △△ △△

□○□=□

★★★★★ ★★★★★

□○□=□

师: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摆图形的游戏吧!【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2.提出学习目标

a、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b、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展示

(1)例2 学生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五)
2014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 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 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

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 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 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 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 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 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

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 出示例2情景图。

(9)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 想想做做第5题。

(2) 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做好准备。”

1.口答。

3个5是( ) 2个4是( )

8里面有( )个2 20里面有( )个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 2个3

(2)○○ ○○ ○○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

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图(例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