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

目录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我长高了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二)

看一看 摆一摆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二)
201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201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 3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课时

认识米 1课时

认识线段 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 教学例1:

1、 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 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 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 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

6、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 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 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

2、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 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 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 分小组活动。

3、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 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 填写在书上。

3、 集体订正。

三、 例1。

1、 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 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 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 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

5、 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

6、 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

7、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 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 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 教学例2。

1、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

2、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三)
2014—2015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县 市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

数学期末考试卷【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获,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相信你一定能行!

(20分)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 五(

)四十 ( )十六 七( )五十六 一六( ) ( )二十四 2、

?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乘法算式读作:( ),乘法口诀:( ) 3、一块黑板大约长4( )。 小丽的身高约112( )。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 5+5+5+5+3 = 5、右图中有( )条线段,有( 其中有( )个直角。

6、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请连一连。

二、

。(5分)

1、下面各图形中( )是角。

A、

B、

C 、

2、下列口诀中,只能用来计算一个乘法算式的是( )。 A、二三得六 B、三四十二 C、七七四十九

3、 有( )种穿法。

A、3 B、4 C、5 4、下面的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 A、5×6 B、9×2 C、8×4

5、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 )元。A、22 B、30 C、20

三、 “√”,错的 “×”。(5分) 1、9个4相加的和是13。 ( ) 2、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 ) 3、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 ) 5、一个长方形桌面,锯掉一个角,只剩下3个角。( )

四、

(37分)

1、口算我最棒!(9分)

5×7= 9×6= 25+15-20= 90-5= 7+45= 30-4×7= 4×7= 6×1= 3×8+6= 2、我都能笔算,不信你瞧!(18分)

90-47= 59+26= 63-28=

一、

2

37+46-54= 81-32-27= 42-34+57=

县 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

3、看我列式计算。(10分)

(1)3个6连加,积是多少? (2)90比53多多少? 学 校

(3)9的3倍是多少? (4)从45里减去5的3倍,得多少?

五、6分)

1、用给出的点画一个直角。 2、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班 级

米的线段。

·

六、 (6分) (1) (2)、

姓 名

43元 ?元

?个

70元

( ) = )

七、

(第1、2、3题各5分,第四题6分,共21分)

考 号

1、明明今年12岁,爸爸比明明大29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2、一辆小货车一次最多能装50箱,这些苹果和梨能一次运走吗?

3、修路队要修一条长8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36米,第二天修了

25米,还剩多少米没修?

4、

8元/个 6元/个

3元/个 买2个乒乓球拍要多少钱?

买4羽毛球拍和一个皮球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八、附加题:数一数,算一算有几个角。(10分)

( )个 ( )个 (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四)
2014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

1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

2

2、课题:认识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过程:

3

板书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4

3、课题: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

5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数学2014年(五)
201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徐光明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一) 5、观察物体(一) 6、表内乘法(二) 量一量,比一比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一) 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 、观察物体(一):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 、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2014-9-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