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 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

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6.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P5亚洲地理集锦

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有40亿人口(20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日本。

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

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

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

济联系十分有利。

3. 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 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 P18的图7.2 日本的地形。

7. 日本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 日本的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

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

1. 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

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

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 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水稻是他的主要粮食作物。

4.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5.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非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油棕

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6. 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部最集中的地区。

7.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城市;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第三节:印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0亿,居世界第二。 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第四节:俄罗斯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地形的点: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气温曾低到-73摄氏度。 俄罗斯的工业:(1)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2)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3)乌拉尔工业区:主要生产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4)库茨巴斯工业区: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产品。 俄罗斯的交通:部门齐全,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五海通航指:伏尔加河、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 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伏尔加”,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最大城市;俄罗斯人对交响乐、芭蕾舞等艺术有着特殊的爱好;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长期的热点地区:中东,战争、冲突频繁。 中东是交通要道,处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两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指亚洲、非洲、欧洲;五海指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是“咽喉要道” 苏伊士运河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苏伊士湾的苏伊士海港。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熟悉中东地形图P51图8.3. 匮乏的淡水资源:(1)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2)有关河湖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主要的河流:尼罗河、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城是耶路撒冷。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穆德诞生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加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第二节: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欧中西部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欧盟加

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3.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4. 欧洲西部的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工业产品,为

国家带来财富。

5. 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平原为主,有温带海洋性

气候,因此,草场广布,且牧草多为多汁牧草,使得欧洲西部畜牧业十分发

达,称牧草为“绿色的金子”,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是世界上著

名的乳畜大国,主要的出口产品有火腿、熏肉、香肠、乳酪。

6. 欧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资源:英国伦敦的塔桥、荷兰的风车、挪威的峡湾、法

国巴黎艾菲尔铁塔、西班牙斗牛、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阿尔卑斯山脉的滑

雪、地中海沿岸的阳光沙滩。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 有茂密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的热带草原、羚羊、鸵鸟、大象、长颈鹿、斑

马、狮子。

3. 本区有6亿人口,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

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成为

撒哈拉的主要问题。

5. 本区的经济特点:独立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独立后正在努力发展民族

工业。

第四节:澳大利亚一、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平原,

南部山地:阿尔卑斯山脉。

2、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季节

分配比较均匀。

3、地形,气候,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P61

二、人文环境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

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即欧

洲联盟(简称欧盟)。

2、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P60。

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P61

3、繁荣的旅游业: P65 名校P38 3 (掌握图)

第四节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位置; 纬度位置:赤道以南,南回归线穿过→热带,南温带;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亚洲隔海相望。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

2、气候P76

3、河流:墨累河(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

印度洋。

二、三个美誉: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1)、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2)、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P76活动1、(2)、2、

(3)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采矿业发达。

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

原因: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东南部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东南部经济发达;东南部是移民最早登陆的地方,开发较早。

首都:堪培拉 工业中心,最大港口:悉尼 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世界第四)

一、范围与位置

1、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

2、位置: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

——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世界唯一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平原,西部:山地——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平原占总面积一半以上。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受墨西哥湾,大西洋的影响)P84

3、河湖: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长度第四)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西根湖美属湖泊)

三、人文环境

1、人口:超过3亿;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民族:美利坚民族

2、经济:

农业:

(1)农业: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

(2)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p83)

(3)美国农业带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p85

工业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汽车城——底特律 硅谷——旧金山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

第二节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一、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邻国众多,国土辽阔。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南部: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

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第二)

4、资源:木材,水电丰富,缺乏能源矿产(煤,石油)。

三、人文环境

1、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民族大融合。

2、经济: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接近矿产产地。(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

农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为主,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P94 3

3、城市化问题: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尤为密集。(分析原因:自然,人文条件)。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工业中心:圣保罗。(掌握图上位置)

四、热带雨林:

1、环境效益: (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减少原因:外国公司砍伐,垦荒。

3、雨林减少产生的危害;森林遭到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加快全球变暖速度。

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二)
2012--2013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电子教材 文档1

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三)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本目录

七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2

第二节 自然环境------------------------6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13

第一节 日本-----------------------------14

第二节 东南亚--------------------------22

第三节 印度-----------------------------30【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

第四节 俄罗斯--------------------------37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43

第一节 中东-----------------------------44

第二节 欧洲西部-----------------------52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60

第四节 澳大利亚-----------------------67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73

第一节 美国-----------------------------74

第二节 巴西-----------------------------82

第十章 极地地区-----------------------91

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四)
七年级地理下册 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我章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

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

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知道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地形特点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特点是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巩固练习:亚洲有哪六个分区?

作业:必作题:写出亚洲的地理集锦。

选作题:记住亚洲的主要地形和河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

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

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气候特点及成因

气候类型及分布

巩固练习:亚洲有哪些气候特点?

作业:必作题:给气候类型图。

选作题:预第二节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

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五)
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 纬线和经线 4.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2. 地球的公转

第三节 地图

1. 地图的基本要素【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

2. 地形图的判读 3.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 地球?水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沧海桑田

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3. 板块的运动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 天气及其影响

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 气温与我们 2. 气温的变化 3. 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降水与我们

2. 降水的季节变化 3. 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 气候的地区差异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3. 人口问题 4. 不同的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 世界的语言 2. 世界三大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 乡村和城市

2. 聚落与环境

3.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 国家和地区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 国际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地理电子课本】

七年级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世界第一大洲 2. 地形和河流 3. 复杂的气候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 人口最多的大洲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3. 经济发展差异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1.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3.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二节 东南亚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3.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4.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第三节 印度

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 水旱灾害频繁 3.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4. 发展中的工业

第四节 俄罗斯 1. 国土辽阔

2.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3. 发达的交通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 长期的热点地区 2. 三洲五海之地 3. 丰富的石油资源 4. 匮乏的水资源 5. 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2. 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3. 传统的畜牧业 4. 繁荣的旅游业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黑种人的故乡 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 人口、粮食与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 移民国家

2. 农业地区专业化

3.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 资源消耗大国

第二节 巴西

1.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3. 热带雨林的危机 4. 城市化问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 冰雪覆盖的地区 2. 科学考察的宝地 3.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 位置优越 2. 国土辽阔 3. 34个省级行政区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4.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人口东多西少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56个民族 2. 民族的分布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2. 地形复杂多样 3. 山区面积广大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 南北气温的差异

2. 东西干湿的差异 3. 季风气候显著 4. 气候复杂多样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众多的河流 2. 黄河的治理 3. 长江的开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 自然资源与我们

2.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 土地资源的利用 2.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3.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第三节 水资源

1. 水是宝贵的资源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1. 农业与我们

2. 农业的地区分布

3.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 工业与我们

2. 工业的空间分布

3.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八年级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不同的地理区域

2.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 干旱的西北地区

2. 高寒的青藏地区 3.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 政治文化中心 2. 历史悠久的古城

3.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 人多地狭

2.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 祖国神圣的领土

2. 美丽富饶的宝岛 3. 出口导向型经济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高山、荒漠和绿洲 2.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3.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2. 外向型的经济 3. 城镇的发展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 丰富的旅游资源 2.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 严重的水土流失 3. 脆弱的生态环境 4. 生态建设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3. 沿江地带的城市 4. 沿江地带的工业

5.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1.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在世界中求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