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一)
沪教版(最新版)物理八年级课本目录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目录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力的合成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 探索宇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二)
沪科版物理电子课本八年级 第三章 声的世界(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三)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套教材)

8年级(初二年级)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06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 快与慢

(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s/t 速度 =路程/时间

(3)单位:

①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②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③单位换算:

1

1m/s11000

1h3600km3.6km/h 1km/h1000m3600s13.6m/s

④速度公式变形:svt 或 ts/v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3)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③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①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②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5、人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①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②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6)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 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 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2、超声: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

3、次声: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

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彩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眼睛与视图矫正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第一节 光的传播(这个更好)

1、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个条件)

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0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800,000,000,000m)。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

(1)激光准直。(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N 法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2)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4)反射类型:

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 年 级 物 理 全 册 教 案

(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点滴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 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 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 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 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 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 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

100周年,全球物理学 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

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 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 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 合作。 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 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 (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 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 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 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

质 的一门科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2.请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

技术的重大成果。

3.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点滴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3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长度 1.测量的标准问题

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 (1)活动:

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电子课本pdf(五)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沪科版)

2012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旧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旧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二、磁场

三、电生磁 四、电磁铁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六、电动机 七、磁生电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旧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利用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二、内能 三、比热容 四、热机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能源革命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沪科版初中物理全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力的合成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 压 强 第一节 压强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 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 探索宇宙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 内燃机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 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 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

因素有关

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 磁是什么 ;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 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 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 半导体

第三节 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 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 开发新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