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一)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retype/zoom/9ee82cfc941ea76e58fa0410?pn=2&x=0&y=568&raww=88&rawh=31&o=png_6_0_0_135_63_99_35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31&md5sum=80a398f49745f5b582e25eeccc43ccc6&sign=69b3c3f7ad&zoom=&png=9144-18287&jpg=5852-8062" target="_blank">小学教育资源站(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 ⑶处理“泡泡框”[随机板书]

4(2——6自然段)

[学习3——6]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二)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总汇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总汇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

会写:1、汇拢 土岗 戒酒 乐章 酸枣 尖刺 陈列 解毒 记忆

2、横线 竖立 蜘蛛 狭窄 喇叭 远航 浩浩荡荡

3、咸水 围拢 长虹 漂亮 图案 荣耀 稀罕

会认:1、高粱 葫芦瓢 搜集 旷野 乐章 祛痰 启蒙 洋溢 2、桅杆

3、涨潮 光泽 4、憧憬 泼洒 率真 流光溢彩 无拘无束

二、古 诗 田园乐 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三、 给相同的字注音

差错( ) 薄荷( ) 行走( ) 重新( ) 积累( ) 出差( ) 薄弱( ) 行业( ) 沉重( ) 劳累( )

搂树叶( ) 折磨( ) 乐曲( )剥削( ) 几乎( ) 搂住( ) 磨房( ) 快乐( ) 削皮( ) 几个( )

漂亮( )湖泊( ) 朝霞( ) 闷雷( ) 号叫( ) 漂流( ) 停泊( ) 朝代( ) 烦闷( ) 号码( )

四、百花园一

( ) ( )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 。 ( ) 童年 ( ) 2、满地各色的落叶,像 。 ( ) ( ) 3、柔软的草地,像 。

4、 像 。

五、作文:写一件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或最难忘的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第二单元

一、生字词

会写:5、菊花 屋舍 遍地 逐渐 偏僻 下霜 发愁 睡眠 苏州 寒山寺

6、盐官镇 据说 横卧 古塔 震动 涨潮

7、霞光 紫檀色 寿命 秒钟 葡萄 茄子 跪下 几秒 恍惚

会认:5、青螺 6、昂首 8、洗澡 烧烤 烘干 香蕉 橙子 均匀

四字词语: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风号浪吼 闷雷滚动 色彩斑斓 恍恍惚惚 ABB式词语:笑盈盈 红彤彤 金灿灿

二、古 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菊 花 唐 元稹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百花园二

1、形近字组词: 扁( ) 笼( ) 坚( ) 漂 ( )

偏( ) 拢( ) 竖( ) 飘 ( )

2、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安静 宁静 平静

清晨,同学们的欢笑声打破了校园的( )。

过了很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演出开始了,剧场里立刻( )了下来。

3、采集本气象谚语: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东虹日出西虹雨。

四、作文:周记一则。

第三单元

一、生字词

会写:9、外婆 杂草 夜幕 滑溜溜 幸亏 瘦弱 恰好 卡住 盲目 四肢

10、启发 简单 人云亦云 毕业 妇女 医疗 实践 诺言 一辈子 材料

11、香肠 足够 驾驶 车辆 箱子 肥胖 酒窝 圣诞 醒悟

会认:9、步骤 坠入 援救 10、婴儿 哲理 奇迹11、包裹 脸颊 报酬 挎包

12、垃圾 椰子树 祈祷 铁锹 别墅 真诚

四字词语:兴味盎然 经久不忘 异口同声 千奇百怪 人云亦云 不折不扣 虎头虎脑 纷纷扬扬 漫不经心 自言自语 泪如泉涌 漫山遍野

二、百花园三

1、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给“一”字注音。

一( )鸣惊人 一( )帆风顺 一( )见如故

一( )往情深 一( )忘无际 一( )心一意

2、关于勤奋的格言: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勤能补拙是良策,一分辛劳一分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读句子,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 保险:( ) ..

我家买了一份家庭财产保险。 保险:( ) ..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她在医学上一再创造奇迹。精神:( ) ..

这孩子大大的眼睛,真精神! 精神:( ) ..

三、造句

坚持

渴望

满山遍野

四、作文:我的同学XXX 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第四单元

一、生字词

会写:13、梧桐树 绒毛 掩护 嘶哑 搏斗 庞大 危险

14、钢筋 政府 统一 守护 染色 联合 占领 尊敬 叉子

15、梦想 烦恼 迫不及待 饮料 遭遇 污染 体操

会认:13、嗅到 拯救 愣住 摇撼 嫩黄 绝望 安然 猛烈 扎煞

14、瑞士 镶嵌 偏僻 贵贱 赴宴 啄木鸟 面包屑

15、蒲公英 废气 饮料罐 咳嗽 震耳欲聋 呼啸 水源恬静 柔软 惺忪

16、繁殖 飞蛾 凤凰 逆光 光辉 清幽 乍一看

四字词语:无可奈何 毫不留情 水火不容 错落有致 提笼架鸟 愁眉苦脸 叽叽喳喳 独一无二 翩翩起舞 灿烂夺目 鸟语花香 成千上万 古木参天

二、古诗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造句:虽然„„但„„

几乎

三、语文百花园四

1、记住下面“风”字打头的成语。

风平浪静 风调雨顺 风吹草动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风吹雨打 风卷残云 风雨交加

2、先填空,再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

( )的朝阳从东方( )升起。

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 )蝴蝶就会( )他们飞舞。

3、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有关知识。

地理位置、地形概况、气候情况、著名景点、主要物产

四、作文:XXX变XX了 想想这个地方以前和现在的样子,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五单元

一、 生字词

会写:17、计较 奉献 幸福 缺少 沙丘 锁住 同胞 打扮 娇美 辽阔

18、得奖 骂人 后悔 承认 肩头 愤怒 悲哀 毕竟 拨开

19、欧洲 指挥棒 和谐 祝贺 素质 放弃 权威 桂冠 会认:17、渺小 惭愧 索取天涯海角 微不足道

18、报复 诚心诚意 缘故 高尚 嫉妒 服侍

19、乐谱 风度 判断 试探 迷信 考虑

20、陡峭 朽烂 绕道

四字词语:来来往往 不声不响 不约而同 水流湍急 大江南北

二、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造句:可是

不是 …… 而是……

既然…… 就……

全神贯注

再三

三、百花园五

1、有趣的词语(词语中两个字的位置变了,词义也变了)

光亮—亮光 著名—名著 欢喜—喜欢 拍球—球拍 金黄—黄金 火红—红火 歌唱—唱歌 水井—井水 水流—流水 雪白—白雪 精神—神经 色彩—彩色

2、给句子加标点。(说字后面不全用冒号)

他只是微笑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 好吗 再也不了 再也不了 我回答说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 第三个孩子说 那样 我在全国就出名了

四、作文: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一件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三)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

11、《成长》导案

雁江区石岭镇金带铺小学:夏珍珍

课标要求: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的精神。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同时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积累,运用于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导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导学难点:教育学生从小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和“成长”的深刻含义。

导学课时:两课时

导学准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式导入 1、我们在《满山的灯笼火把》里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2、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名可爱的意大利男孩儿,来了解一下他的成长故事。(板书课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自由读课文,思考: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分别是谁?

(2)他们之间法神了什么故事?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3、 好,谁可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课文讲了约翰、约翰妈妈、“我”三个人。

(2)课文主要讲了约翰经常到“我”工作的店里买一根香肠、一听可乐,虽然每次很想买两根,但从来舍不得多花钱买。我开始以为他的父母可能不爱他,或者他家的经济情况不大好。可是,有一天,“我”发现约翰的妈妈在大雪天开

汽车陪他送报,才知道他家不是经济情况不好,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学生概述有一定的困难,师可辅导学生概述,或在学生概述后加以综合,整理,培养学生的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 自由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约翰的句子,同桌讨论一下:约翰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 点名汇报。

①、 找出描写约翰的句子,说说你用的是什么符号做标记。

②、 这是描写约翰的哪个方面的?

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知道约翰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④、 谁能读出约翰的可爱?

3、 请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4、 ①、 找一找。

②、 说一说。

③、 读一读。

5、 请四人小组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它的段落。

6、 点小组汇报。

①、 约翰每次来到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了约翰是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②、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象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了约翰是个天真可爱、节俭的孩子)

③、 师相机提问:“他为什么几乎天天重复这句话?”

7、 当“我”表示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却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由此可见约翰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8、 齐读第6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许多疑问,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此处可进行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情况不太好,也许 ;也许 。9、 过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使约翰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四、深入学习体会课文的7—13自然段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1、 默读课文7━13自然段,想一想:第四天,我看到了什么情景?

(“我”看到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着他挨家挨户送报纸。)

2、“我”是根据什么来断定这个小男孩就是约翰的?(他的穿着与他的对话。)

3、分角色朗读,读出约翰的幸福与快乐。

4、此时,你该恍然大悟了吧,你明白了什么呢?

5、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觉得约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适当的点评。)

五、学习帝十四自然段,感悟明理

1、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2、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更”字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3、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你的经历,给大家说说你的看法。

4、除了像约翰那样送报纸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外,你还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此问题的设置是为了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扩展他们的视野,将注意力从课本引向生活。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坚强勇敢、面对危急情况能冷静沉着的《满山的灯笼火把》里的小伙伴,还认识了学习知识注重联系实际的林巧稚,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从小勇于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小约翰。我们认识了这样几位好朋友,为我们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我们踩着他们的足迹健康、顺利地成长。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2;

2、 写写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四)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小学 四 年级( 第七 册)

教 案

王伟彬 教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教学要求

1、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

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培养认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2、 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钢

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

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

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

8、 继续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

9、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

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 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

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 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

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2、 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

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 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

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五)
语文S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电子课本】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2.《芦叶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