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一)
2014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测量单元,数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1—3页 第二课时:4—5页, 第三课时:6页,

第4课时:7页“量一量实践活动”。

测量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含义, 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在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加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 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第二单元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育目标:

1、 经历自主探索两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 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会进行100以内加、减法估算。

3、 能运用100以内加减的技能解决简单问题,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4、 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思考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加减混合的计算,以及百以内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的复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安排了四课时。第1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先呈现了付有数学信息的情境图,要求学生列式并自己试着算一算,介绍了笔算加法;第2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设计了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先呈现的是竖式 ,然后才呈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第3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及复习,结合加收旧电池,进行估算的练习,在验证估算结果的过程中复习计算方法;第4课时为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了设计乘车方案的内容,情境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图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设计不同的乘车方案,并能分辨出哪一种乘车方案最合理。

两位数减两位数也安排了四课时。第1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呈现了北京申奥的情境,计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列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并呈现了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第2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是以摆一摆 ,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呈现了竖式,然后才讨论算法的多样化;第3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及复习,以小明还有多少张邮票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在检验枯算结果准确性时复习了计算方法;第4课时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猜猜看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混合安排了三课时。第1课时为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教材设计了小红和小玲进行拍球比赛,每人拍了三次,计算每个人拍球的总数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过程,并体验算法多样化;第2课时三个数连减的计算,设计了一百元买两件物品还剩多少元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为三个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设计了松鼠采松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单元最后安排了复习,对学过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进行整理和综合练习。

“套圈游戏”是一节玩中学数学的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做套圈游戏,每人投

三次,分别记录每人套中的分数。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用数表示事物的合理性,能够根据实验活动中得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 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4 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二)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课前准备:圆、正方形、正三角形图片各3张,每人“3×3格”的方格纸3张。【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格图。(以下简称九宫

格)。提出“要使每行

或每列的图形相同”的

要求,让学生把○□△

图片各3张摆在九宫格

里。

(2)交流不同的

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怎样摆的,规律

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

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 生2:3×3一共9个方格。 师: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要把这三种图形有规律地摆进方格中,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怎么摆?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别指导。

(3)提出“要使

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

不相同,应该怎样摆

放”的问题,鼓励学生

试着摆一摆。

(4)交流学生不

同的摆法。让学生说一

说是怎样摆的,学生

说,教师摆。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

(5)探索、总结师:真不错,有这么多的排列方式,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图形排列规律。鼓励学么多的排列方式,有什么规律吗?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多数学生可能会具体说出每种摆法的法,使学生了解方格中规律。

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 ●如教材上的第一种摆法:

生1:第一行摆△○□,第二行把第一行摆的最后一个□放在

第一,其他两个顺次后移就行,是△○;第三行把第二行末尾的○

放在第一,剩下的顺次后移是□△。

生2:竖着看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

第一列摆△□○,第二列把第一列中最后一个○放在第一,其

他两个△和□顺次下摆„„

●再如教材上第二种摆法。

生:第一行先摆○,再摆□和△,第二行把第一个○摆到最后,

□和△依次往前放;第三行把□放到最后,△和○依次往前放„„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发现了我们在方格中摆出的图形的规律。现在

1.练一练第1题,请你看课本第3页的第一题,在方格中摆放三种不同的花,有一个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方格还空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各种花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放哪种花。

想一想空格里该放哪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朵花。学生独立考虑师:空格里该放哪种花?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谁愿意把自己排列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排列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材上每行相同,每列相同的方法应该是最基本的。有的可能图形位置不同,第三种摆法,学生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不作介绍,如果出现了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了解三个○可以看成一行,(斜行),其他不符合要求。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每行每列的图形都相同的规律摆的图形,如果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可以怎么摆?试一试。同桌可以合作进行。 给学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摆的给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 老师来摆。

课题:排列组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页。

数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交流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

2.了解、探索排列组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相机;课件《孙悟空》片断。

2.结合两个人的

照片讨论,变化他们

位置,还能照出几张

不同的照片?在充分

讨论的基础上,使学

生了解,两个人照相,

最多能照出2张不同

位置的照片。

二、3人照像

1.教师提出3

个人照相最多可以照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

片的问题,让学生先

回答,然后请三位同

学实际照一照。

2.提出一共照了

几张照片的问题,让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

本子上表示出来。

3.交流整理的结

果和表示方法。要给

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

表示方法的机会,使

学生知道三个人照相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可以照出6张不同位

置的照片,并了解每

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

可以照2张照片。

4.让学生看教材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简单总结。

上聪聪一家三口人照师:3个人一起照相,某个人站在一个位置时,其余2个人可像的图,先数一数照以交换位置,所以每个人站同一个位置能照出2张不同的的照片,了几张。然后提出:那么3个人就能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

每个人在同一位置照师:我们教材上也有一个3人照相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了几张,是怎样照页,数一数聪聪和爸爸妈妈一共照了几张照片?

的?,让学生充分表生:一共照了6张照片。

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看一看每个人在同一个位置照了几张,是怎样照的?

每个人在一个位置照相的张数是肯定的,但“怎样照”的表述

可能有不同。如: 师:如果变化你们两个人的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 生:交换我们两个左右的位置,还能照一张。 如果有的学生答出3张:交换左右位置1张,前后位置2张。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几个人照相都怎样站,为什么? 师:两个人照像,如果只考虑横着站成一排的情况,最多能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生:2张。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2个人照像,最多可以照出2张不同位置的照片。那么,如果3个人照像,最多可以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样,教师板书出各种方案。 师:现在,我们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给他们实际照一照。 请三位同学站到讲台上。教师准备好照相机。 师:好!现在准备照相了,先请说照2张的同学指挥一下他们怎么站位。 指名说怎么站位,站好后教师拍照,然后再请其他同学说还可以怎样站位,继续照。一直到照完6张。 师:还能不能照出不同位置的照片? 大家形成共识,没有了,请三位同学回座位。 师:刚才一共照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样的?先不急着回答,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在本上表示出来,可以写字,也可以用符号,还可以画图。 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了解表示方法,进行个别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表示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 照相的张数应该是肯定的,但表示的方法可能有不同。 ●按位置逐一写出各个学生的姓名 ●用数字编号。 ①②③ ③②① „„ 让学生充分交流,对有条理进行整理的同学给予表扬。 师:3个人照相,每个人站在同一位置能照几张不同照片?举例说一说?

●聪聪在中间,爸爸妈妈分别站在左边和右边;妈妈在中

间„„

●从左边开始,爸爸在第一,聪聪和妈妈分别在第二和第

三„„

„„

三、乒乓球比赛

1.教师谈话引出师:刚才,大家研究了3个人照相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乒乓球比赛的问题,一看乒乓球比赛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看课本第4页下面的图,请同学看书认识书中你认识图中的几个小朋友吗?

的同伴,然后交流乒让学生了解图中穿绿色衣服的小朋友叫小强,方便后面的讨乓球比赛的知识。 论。

师:聪聪、小强和亮亮,他们要进行乒乓球友谊赛,谁给大家

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乒乓球比赛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如:

●乒乓球比赛分为单打,双打。

●可以11分一局,也可以15分,21分一局。●有的三局两胜,

也有的五局三胜„„

2.提出猜猜谁会师:三个同学进行比赛,最后结果一定是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得第一的问题,师生一个第三。请你猜一猜,谁会得第一?

进行对话,使学生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学生回答,师生进行对话。

解假设某个人得第生1:亮亮第一。

一,比赛的结果有两生2:小强得第一。

种可能。 生3:聪聪得第一。

师:对,他们三个都有得第一的可能,假如亮亮第一,那其他

两个人会得第几?

生:小强是第二;聪聪是第三。

师:还有其他的结果吗?

生:还可能聪聪第一、小强第三。

学生说,教师板书。

3.提出:小强得师:也就是说,假如亮亮得第一的话,比赛结果有2种可能,第一或亮亮得第一那么小强得第一或聪聪得第一时,比赛结果可能会是怎样?请同桌时,比赛结果可能怎两人讨论一下,并写出来。

么样?让同学合作讨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论,然后进行全班交师: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流。教师进行板书。 指名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板书。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三)
小学数学冀教版教材目录

一年级下册

一、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二、20以内的减法

三、观察物体——前后面、上下面、左右面(观察杯子、汽车)

四、认识图形——认识平面图形

五、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读、写、大小比较,认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两位 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六、找规律——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和事物中的规律

七、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元、角、分,掌握进率,学习简单计算

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九、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小学数学冀教版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比较—— 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三、认识物体——认识立体图形

四、合与分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分类

七、认识11~20各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八、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

九、20以内的加法

二年级上册

一、测量——认识米、分米、厘米

二、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估算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三、方向与位置——辨认东西南北

四、表内乘法(一)——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归纳2~6的乘法口诀。

五、角的认识——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六、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七、统计——学会用画“正”字;认识复式统计表,分段统计和整理数据。

八、时、分、秒——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二年级下册

一、排列问题——按规律排列和三个物体的排序组合

二、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了解“倍”的意

义,体验计算用口诀算的有余数的除法。

三、观察物体——观察长方体包装盒和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以及观察由若干个小正方块搭成的立体,观察并交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体验面和体的关系

四、统计——认识简单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

五、认识1000以内的数——认识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方法数数,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千位,知道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六、方向与路线——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认识行驶线路图

七、千克与克——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八、四边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辨认平行四边形,会画

三年级上册

一、对称——认识简单的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另一半

二、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加、减估算和验算,两步计算的简单加、减问题,认识小括号

三、可能性

四、乘、除法——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五、混合运算——解答两级运算的两步、简单三步问题和运算顺序,探索特殊运算中的规律。

六、周长——认识周长、会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七、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万位、万以内数的读、写,了解近似数,学习万以内加、减和加、减估算。

八、吨的认识——认识吨,对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进行整理及简单换算。

九、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三年级下册

一、旋转与平移——旋转、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解决问题

三、时间——认识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

四、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估算;连乘

五、统计——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六、测量——认识千米;认识时间、路程和速度间的数量关系;认识毫米

七、生活中的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八、面积——认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公式

九、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母小于10)计算

四年级上册

一、升和毫升——认识升和毫升,了解1升=1000毫升

二、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连除、乘除混合和解决简单问题

三、线和角——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会画角

四、计算器——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五、认识更大的数——认识比万大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六、垂线和平行线——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七、倍数和因数——了解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道2、3、5倍数的特征

八、统计——认识众数,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

一、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物体组成的事物;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4个以上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

第2课时 观察物体(二)

二、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加法运算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根据给定的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第1课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第3课时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三、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估算,乘法运算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运算

1乘法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第2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及口算

第3课时乘法的估算及解决简单问题

2乘法运算律

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第2课时乘法分配律及简单应用

第3课时乘法的简便运算

3积商的变化

第1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第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探索乐园综合运用果园收入预算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四、分数的认识——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乘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数和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一)

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二)

第3课时进一步认识分数

2分数与除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第2课时约分认识最简分数

第3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4课时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4分数加减法综合运用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五、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读、写;小数性质和用小数表示较大的数。

第1课时 认识小数

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

第3课时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大小的比较

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

第5课时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六、多边形——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单的组合图形

1三角形

第1课时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七、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八、统计——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事物;能读懂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

一、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和将图形平移或旋转90°,利用对称、平移、旋转设计图案。

二、小数乘法——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三、统计与可能性——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游戏规则,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小数除法——小数除法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小数混合运算,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五、混合运算——相遇问题和简单三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整数、小数三步混合运算,认识中括号。

六、土地面积——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和单位换算,解决关于土地面积和种植方面的问题,借助计算器研究人均面积问题。

七、分数的再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通分和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最小公倍数,异分母分数加减和混合运算。

八、多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下册

一、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

1.1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1.2 初步认识负整数和整数

1.3 用负数表示熟悉的事物

1.4 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1.5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

综合应用:记录天气(一)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四)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 课题、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课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课题: 认识分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有多长。认识

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五)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 课题、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课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