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一)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目 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第3课 简单电路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第5课 导体与绝缘体

第6课 做个小开关

第7课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四、教学案例

五、参考资料

新的生命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油菜花开了

第2课 各种各样的花

第3课 花、果实和种子

第4课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第5课 种子的萌发

第6课 动物的卵

第7课 动物的繁殖活动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食物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一天的食物

第2课 食物中的营养

第3课 营养要均衡

第4课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第5课 面包发霉了

第6课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第7课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岩石和矿物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各种各样的岩石

第2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第3课 岩石的组成

第4课 观察、描述矿物(一)

第5课 观察、描述矿物(二)

第6课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第7课 岩石、矿物和我们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

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

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

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

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

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3、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

(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

(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

道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说明

单 位:凤山中心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学材料:教科版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授课教师:郭 燕

课时安排:28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日 期:2014年3月1日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三、四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存在不足: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1、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

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2、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3、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

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三)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小学

四年级科学下册培训体会

今天和同组的两位老师有幸在二小参加了高君老师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培训,在本次培训学习中,使我对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受益匪浅。我从高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在 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几个方面诠释了科学的 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教材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从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是我教材 通研之后的一些体会:

一、学会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教材。 老师在教学建议的通研中讲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此处大家很有共鸣,科学课因其独特的科学特色,通过实验和与生活的接触让学生来了解科 学,验证科学道理,在将科学应用

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简单的“教教材” ,只是将教材中重点的内容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硬塞给学生,让其艰难咀嚼,难以下咽。打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降低科学课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科学课一直不受重视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静心思考,灵活的运用教材,将学生置身在科学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愿意思考,愿意探索,养成爱提出“为什么”的科学思 维方式。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教材。这需要我们所有科学老师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设计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素材,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挥团队精神,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探索出一条 新路。

二、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当老师大屏幕打出这一条时,我们都在回忆,科学课上有那么多我们认 为学生难以掌握的科学知识,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有意识的将这块知识难度降低, 或者直接删除,不让学生去探究,这些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观想象,我们在课前并没有充分去了解学生,没吃透其所教知识的前概念和学生的潜能,低估了学 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降低了学习目标和上课要求等;还有一些时候,低估了学生,生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怕学生什么都不会,教师讲授的多,学生探究的小。长此下去,学生 对科学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地接受学习,觉得科学内容肤浅,思维产生了惰性, 探究无欲望,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明白了,课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概念,在教学预设时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学生动态生成万变,我们要灵活地进行处理。课后我们要及时反思,调节教学思路,在接下去 的教学中宁可高估了学生,不让类似的低估教学出现,让适当的教学发扬光大。 总之,这次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

通过 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 自己不断成长,真正的融入到科学这门课程中。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二)、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三)、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

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

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专题一、电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材简析

第一:电和我们的生活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教材看似非常简单但是蕴涵着教材设计者深刻的思考。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们关注“电”这个事物的开始,也许他们在以前也关注电,但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关注电。

本课主要有“调查家中的电器”、“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两项活动。 调查家中的电器,这是一项比较容易开展的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前,教师要强调注意安全,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多调查用电器,并且要求及时地做记录。上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记录、想法与大家分享。认识家用电器所用的电是不一样的。教材中一个孩子指着家中的电器调查记录说:“我把他们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是为了指导学生认识,电器可以按用电性质进行分类:使用交流电的、使用电池的、既可以使用干电池又可以使用交流电的。必须指出,有些电器所用的电是有触电危险的,这些电是从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而干电池的电压很低。只有1.5V,因此是没有触电危险的。在调查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电的重要性。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培养学生先进行个体研究后小组交流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电的资料,课堂内引导交流讨论。交流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根据收集的资料来确定。讨论可以围绕两大类内容:一是电的知识,让学生们思考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二是安全用电的知识,要让他们初步认识1.5V、220V、5500V、等电压的意义。用一节1.5V的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不怎么亮,但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对人体来说,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而生活中,一般都使用220V以上的电压,对人体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此,一定要注意电器的使用,不能接触电器的带电部分。教材中两则关于安全用电的资料的展现,是对学生安全用电的警告。

第二:点亮我的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的。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点亮小灯泡。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这是以前自然课与常识课中都没有的,意在后面的活动中体验电流是怎么流过小灯泡的。也许学生们拿到电线、电池立刻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还没有去认识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认识。在学生们尝试用这些材料组装简单电路时,每个学生都应动手试一试,让自己连接的小灯泡亮起来,可能有些学生没有成功,要

鼓励他们再试。小灯泡点亮了,学生们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时要他们说说是怎样连接才使小灯泡发亮的。

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用实物图的方式画在科学文件夹上,将有助于他们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教师可以请学生用手势比划电是怎么流的,也可以在科学文件夹上请学生用箭头表述。也许描述电流流动方向的说法各不相同,这是完全正常也是应该的,因为电是怎么流的我们看不见,我们只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测。教师应该允许各种猜测,把各种猜测罗列出来,再来比较一下: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是哪一种猜测?哪一条最接近科学家的猜测。

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教材的第二部分分别选择了四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供学生思考:怎样连接才能使灯泡发光,怎样连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建议让学生都尝试连一连并且把它们画在科学文件夹里。画的时候应要求把不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与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分开,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说说哪种连接方式会使小灯泡发光?哪种连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为什么?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有一种连接方式会使电池或电线发热,这可能是造成了短路。要告诉他们,当电池的两端直接通过电线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不要以这种方式去连接,否则会损坏电池。如果发生短路,必须立即断开电线,这样电池还可以再用。短路现象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短路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只有让他们从实践中去尝试、体验,他们才会理解。在这里,要求学生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试图让孩子经历让更多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提高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先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构造。意在让学生理解制作的原理,明白这些材料在电路中起到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灯泡亮了以后,要让学生拿出科学文件夹,把电路用实物图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觉得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这时可以引入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简单电路图。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这样的教学设计便于学生下面课题的研究,也便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这样组织这部分的教学,先提供给学生两个灯泡与一个电池以及导线,请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己的连接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虽然能亮起来的但是真的比较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逐个出现灯座、电池盒。这样的教学也是比较生动的。

在学生们已经学会使用电池盒、小灯座之后,用这些材料来组建一个比较复杂电路的活动可以开始了。点亮更多的灯泡,意味着要提供比较多的材料。教材要求提供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1个、电线4根等,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可以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打算研究的内容。比如:2个小灯泡怎样连接?有几种办法?在电路中只安装1个灯泡和2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如果2个灯泡之间拿掉一根电线,灯泡还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会亮吗?同时点亮3个小灯泡行不行?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们互相合作来完成。当新的电路连好时,要让他们把这些电路画在科学文件夹上,以便讨论、交流时使用。教师可以从这些图中,了解学生对电路的掌握情况。活动全部结束后,应提醒学生对材料进行整理并放回原处,确保电路是不连接的。交流汇报的过程相当重要,要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电路连接方式,组里的一些设想、一些思考,使思维更加活跃。

第四:电路出故障了

学生在接亮很多小灯泡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连接方法正确可是灯泡不亮的情况。这就引出了“电路出故障”这个课题的研究。怎么解释连接方法正确灯泡却不亮这个现象?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释。第一层面的解释是电路断路了;第二层面的解释是电路中哪个材料有可能坏了。不同层面的解释是学生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进行解释。

教学中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教师可以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有结构的材料。)让孩子们推测,整理出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研究小灯泡怎么不亮了,需要让学生制定一个研究计划、查找原因、进行猜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并做记录。

孩子们检查灯泡不亮的原因会有多种方法,比如材料替换法等。这一课孩子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电路检测器做好以后,怎样用它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呢?可以先让孩子们思考一下,然后分小组讨论检测步骤,制定检测方案,再来试一试。在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后,还应该让孩子们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值得提醒的是,有了电路检测器,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的电路检测器能检验家里的电灯泡吗?我们这个检测器能不能检验装在墙壁上的接线板?

第五: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知道。在这一课里,孩子们将会发现导体是电流容易通过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通过本节课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科学概念。

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么检测呢?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活动就给孩子们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们经历“预测——检测灯泡是否会亮——检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光——重复检测橡皮——记录检测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制作检测计划的过程。教学中提供检测的这25种物体,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的,在检测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材料从右边的盒子里拿出,待检测完毕后应放到左边的盒子里,整理检测记录。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表见解,然后根据检测记录表,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并说说导体与绝缘体各自的特点。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五)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问题解答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问题解答

第1课——骨骼

问题1:人体各部分骨骼的数量都是多少?

答: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三部分:头骨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躯干骨51块(脊柱26块,胸骨1块,肋骨24块),四肢骨12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问题2:在x光照片上找出手的骨折处?

答:小指的第二节处有骨折显示。

问题3:骨骼有哪些作用?

答:(1)塑造体形(2)支撑躯体(3)运动(4)保护内脏器官(5)制造血细胞(6)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问题4: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答:(1)颅骨保护脑髓和感觉器官(2)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器官(3)骨盆保护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问题5:哪些骨头参与了以下运动?

答:吃饭时,上肢骨、下颌骨、脊柱参与了运动。

跳绳时,上肢骨、下肢骨参与了运动。

第2课——关节

问题1:人体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哪些?

答: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问题2:关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运动作用、缓冲作用

问题3: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答: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问题4:找出与人体相对应的活动关节

答:(1)铰链关节(膝的弯曲伸直)(2)旋转关节(肘部的旋转)(3)球状关节(肩部的运动)

第3课——肌肉

问题1:人体肌肉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肌肉最少的地方是哪里? 答:肌肉最多的地方:脸部

肌肉最少的地方:手和脚部的掌心

问题2: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答:弯腰时,后背肌肉收缩,腹部、大腿前部肌肉放松

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放松。

问题3: 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答: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

第4课——骨骼、肌肉的保健

问题1:我们的骨骼和老师的骨骼有何不同?

答:我们的骨骼较软,易变形,骨骼短、细。

问题2: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答:肉类、海鲜、豆奶类、牛奶

问题3: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受伤?

答:(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

(5)使用软垫

1、我们来养蚕

问题1: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

答:如:(1)蚕爱吃桑叶;(2)蚕吐出的丝可以制作丝绸衣服;(3)蚕长大了会变成会飞的蚕蛾;(4)蚕室要经常消毒,门口应撒上鲜石灰粉。(注:答案不确定,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准,只要合理,教师即予认可。)(感悟:没有经过,没有体验,就欠缺正确的把握,教师必须融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问题2: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研究?

答:例如:(1)蚕只吃桑叶吗?(2)蚕需要呼吸空气吗?它用什么来呼吸?(3)蚕会不会生病?生了病怎么办?(4)把蚕放在什么地方养最好呢?(5)蚕长大要花多长时间?蚕喜欢不喜欢阳光?(注:生活才是问题的真正来源。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提出诸如:“蚕为什么要蜕皮?”、“茧子里有什么?”、“飞蛾从哪里来?”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问题3:它只吃桑叶吗?

答:不是的,开始喂桑叶的,就一直不吃别的食物,如果开始一直喂饲料(或柘、楮、榆、蒲公英等叶子)而不接触桑叶的,它就能一直吃饲料(或前述叶子)。(注:根据教参第68页第1—2行可知:“蚕

不吃别的东西而专吃桑叶,这是由其下颚中的瘤状体感觉出来的。如果去掉瘤状体,它就没有选择能力了。”根据教参第61页第19-23行可知:如果开始时喂桑叶,后来又改喂饲料,蚕宝宝是不吃的,所以决定喂饲料的蚕自始至终不能接触桑叶,从第24-30行可知:除了桑叶之外,蚕还吃柘、楮、榆、蒲公英、莴苣等叶子,但蚕吃了都长得不好。感悟:甄别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实践获取真知)。

问题4:它也要呼吸空气吗?它用什么来呼吸?

答:蚕需要呼吸空气,是通过气门或气孔进行呼吸的。(注:气门指蚕的幼虫两侧的9对孔,气孔指蚕卵表面所布满的无数的通气道)。 问题5:它会不会生病?生了病怎么办?

答:它会生病。生了病后,要及时为蚕室、蚕具冲刷消毒,通风透气,发现病死蚕,应将其放入盛有漂白粉或石灰的缸中,集中深埋或烧毁,并请兽医现场诊治。(注:消毒时可用漂白粉、鲜石粉)。 问题6:把蚕放在什么地方养最好呢?

答案一:在纸盒里养最好,因为纸盒可以吸去桑叶所散发的水气,可保持蚕居住的干燥环境。(注:纸盒要放在通风且温度、湿度适宜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

答案二:把蚕养在蚕房里最好。(注:蚕房一般修建在保温干燥的地势,能做到“六面光、天花板、对流窗、地火道、防蝇窗、消毒池、蒸气灶”等,蚕房四周要栽植树木,以便夏秋遮荫防热,通风透气,调节蚕室温湿度,促进蚕生长发育。26度上下的温度是养蚕的最适宜温

度)。

2、给蚕宝宝记日记

问题1:比一比,看吃桑叶的蚕和吃莴苣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 答:吃桑叶的蚕长得更好些。(注:科学家经过化验后发现,桑叶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每100克干桑叶含有24克蛋白质,4克脂肪,52.9克食物纤维,以及大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问题2:用莴苣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

答:能吐丝,但结的茧比较小,不太白。

问题3:蚕宝宝是怎样蜕皮的?

答:蚁蚕在蜕皮前,吐出丝来把自己的脚固定在匾上或纸盒上,头部和胸部都高高地抬起,不再动弹,它正在做蜕皮的准备,等到细皮蜕去,新皮长出以后,蚕宝宝就进入下一个龄期。人们把蚁蚕作为一龄蚕,蜕了第一次皮的蚕宝宝称为二龄蚕。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宝宝绝大多数要经历五龄。(注:到了第五龄后末期,它们的体重已经是刚孵化的蚁蚕的1万多倍,体积则增加了500多倍,体内的丝腺重量也已经增加了16万倍。)

问题4:蚕为什么要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答:因为蚕宝宝要经过四次眠后蜕皮的过程,才能逐步长大。这是由于幼虫子表皮的容量有限,其生长到一定阶段必须蜕其旧皮,换上新皮,才能适应继续生长的需要,蜕皮后,一直要到半天以后,才吃桑叶,它的“牙”还很嫩,体积有了增加。

问题5:蚕宝宝是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