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 1 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1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2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4 我的“长生果”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小孩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不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3

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

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有一次命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誉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

4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6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零售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竞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5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朗读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

第一课: 转----zhuǎn转变、转换; zhuàn转圈、转盘

钻----zuān钻探、钻研; zuàn钻头、钻石

种----zhǒng种子、种类; zhòng播种、种植

待----dāi待一会儿; dài对待、等待、期待

咽----yàn咽气、细嚼慢咽; yān咽炎、咽喉要道

第二课: 绿----lù绿林、绿营; lǜ 绿色、绿化

济----jì经济、救济; jǐ 人才济济

盛----chéng盛饭、盛东西; shèng盛产、茂盛、盛情

藏----cáng藏身、躲藏; zàng西藏、宝藏

倒----dào倒退、倒车; dǎo打倒、倒闭

第三课:供----gōng供应、供给; gòng供奉、供认

似----sì似乎; shì似的

处----chù好处、住处、到处; chǔ处理、处分、处罚

第四课:禁----jīn禁受、不禁; jìn禁止、禁地

差----chāi差事、出差; chā差异、差错

chà差不多、差了; cī参差不齐

奔----bèn投奔、奔命; bēn奔跑、奔波

撒----sǎ撒种、撒播; sā撒网、撒手

第五课:重----chóng重复、重合; zhòng重量、沉重

第六课:蒙----méng朦胧; mēng蒙人; měng蒙古 第七课:担----dān担心; dàn重担

熟----shú熟悉、成熟; shóu饭熟了

挑----tiāo挑选、挑剔; tiǎo挑衅、挑拨

第八课:缝----fèng缝隙、门缝; féng缝补、缝纫

扒----bā扒开、扒拉; pá扒草、扒手

第九课:得----de跑得快; dé得意、得奖; děi得劲、挺得

属----shǔ属于、家属; zhǔ属文、属意

应----yìng适应、供应; yīng应该、应当

肚----dù肚子、肚皮; dǔ猪肚子、羊肚子

喷----pēn喷泉、喷壶; pèn喷香

第十课:露----lù露水、露天、暴露; lòu露马脚、露风

横----héng横梁、横道; hèng蛮横、横事

塞----sāi塞住、瓶塞; sài要塞、塞外sè堵塞、阻塞

扎----zā扎腿、扎染; zhā扎针、扎根; zhá挣

强----qiǎng勉强、强迫; qiáng强大、强壮

第十一课:划----huá划船、划破; huà计划、划分

尽----jǐn尽管、尽量; jìn尽头、用尽

第十二课:曾----céng曾经、未曾; zēng曾祖、曾孙

将----jiāng将来、将军; jiàng将士、大将【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削----xuē削弱、剥削; xiāo削掉、削铅笔

散----sǎn散漫、松散、散文; sàn散场、解散、散步

调----tiáo调节、调色; diào调动、音调

朝----zhāo朝霞、朝气; cháo唐朝、朝廷

第十三课:着----zháo着凉、着急; zhe等着、走着; zhuó穿着、着陆; zhāo着数

第十四课:的----dì有的放矢、目的; dí的确;de红的、我的 第十六课:要----yào只要; yāo要求

挨----āi挨近、挨着; ái挨冻、挨打、挨日子

爪----zhuǎ爪子; zhǎo爪牙

觉----jué觉悟; jiào睡觉

结----jié结果、结束; jiē结实、结巴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载----zǎi记载、一年半载; zài 载重、载歌载舞

模----mó模仿、模范; mú模样、模具

薄----báo薄铁、薄板; bó薄雾、单薄

铺----pù店铺、药铺; pū铺路、铺盖

几----jī几乎、茶几; jǐ几个、几天

第十七课:混----hùn混乱、蒙混; hún混蛋、混球儿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角----jiǎo角落、墙角; jué主角、角色

难----nán难过、困难; nàn苦难、灾难

血----xuè血液、鲜血、热血; xiě鸡血、血晕

第十八课:给----gěi送给、还给; jǐ给予、供给

龟----jūn龟裂; guī乌龟

第十九课:兴----xīng兴奋; xìng兴趣、兴致

行----háng行业、银行; xíng行走、行动

第二十课:埋----mái 埋葬; mán埋怨

第二十一课:佛----fú仿佛; fó佛像、金佛

第二十二课:冲----chōng冲锋陷阵; chòng冲劲儿【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拧----nǐng拧开盖子; níng 拧毛巾

磨----mò磨盘; mó折磨

弹----dàn子弹; tán弹琴

第二十三课:重----zhòng重要、重量; chóng重复、重写 第二十五课: 磅----páng磅礴; bàng磅秤

第二十六课:乘----chéng乘坐、乘客; shèng千乘之国

第二十七课:奔----bēn奔赴; bèn奔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第二十八课:量----liang商量; liáng测量、量一量、不可估量

尽----jǐn尽量、尽快; jìn尽头、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三)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

目 录

1、夜直 曲江二首

2、从军行 碛中作

3、采桑子 蝶恋花

4、国殇 无题

5、学弈 痀偻者承蜩

6、欹器 薛谭学讴

7、丁公凿井 郢书燕说(寓言)

8、黔之驴 狼

9、《大学》第十篇

10、《大学》第十一篇 (上)

11、《大学》第十一篇(下)

12、《大学》第十二篇

第一课

(一)国殇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有国殇!

【注释】

①殇:此指英魂。

【领会】

于右任(1874-1964),民国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爱国诗作《国殇》,又名《望大陆》,是作者1962年写下的骚体自挽遗嘱诗。作者曾在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寄寓着诗人盼望海峡两岸统一,魂归故乡的爱国心愿。

(二)无 题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注释】

①墨:黑色。墨面:此处形容旧中国劳动人民过着奴隶般的生活。②没:隐藏。③蒿莱(hāo lá i):丛生的野草。④敢:敢于。⑤浩茫:⑥辽阔广宇:广阔的宇宙。⑦于:在。⑧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

【领会】

鲁迅的这首《无题》,用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在动地的哀吟之中,表达了他对惊雷的期待。鲁迅耗尽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只为万家墨面的人民。“心事浩茫连广宇”,表达了他爱祖国,爱人民,和对民族前途的忧患,并期待人民从麻木沉默中觉醒。毛泽东十分欣赏此诗,1961年10月7日,亲笔书抄此诗赠送来访的日本朋友。

第二课

(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缭乱:之心绪烦乱。

【领会】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边地音乐的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二)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圓。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

①碛:沙漠。②走马:跑马。③绝:没有。④平沙:广阔的沙漠。 ⑤万里:无边无际的样子。⑥辞:告别,离开。⑦两回圆:表示两个月。

【领会】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辞家见月两回圆”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四)
五年级下册课文朗读

年级下册课文朗读

1草原 朗诵

 2丝绸之路 朗诵

 3白杨 朗诵

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朗诵

 5古诗词三首 朗诵

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朗诵

 7祖父的园子 朗诵

 8童年的发现 朗诵

 9儿童诗两首 朗诵

 0杨氏之子 朗诵

 1晏子使楚 朗诵

 2半截蜡烛 朗诵

 3打电话 朗诵

 4再见了亲人 朗诵

 5金色的鱼钩 朗诵

 6桥 朗诵

 7梦想的力量 朗诵

 8将相和 朗诵

9草船借箭 朗诵

00

1

1

1

1

1

1

1

1

1

1

0景阳冈 朗诵

 1猴王出世 朗诵

 2人物描写一组 朗诵

 3刷子李 朗诵

 4金钱的魔力 朗诵

 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朗诵

 6威尼斯的小艇 朗诵

7与象共舞 朗诵 28彩色的非洲

22

2

2

2

2

2

2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五)
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内容

国学第十一册

第1课 始皇出游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 ,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 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 诗 撷 英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第2课 破釜沉舟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死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

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古 诗 撷 英

垓下歌(秦)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3课 高祖论功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

高祖臵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联,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使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古 诗 撷 英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4课 武帝求仙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

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史记〃孝武本纪》)

古 诗 撷 英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第5课 董狐直笔

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弒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弒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史记〃晋世家》)

古 诗 撷 英

笔(唐)李峤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第6课 范蠡浮海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古 诗 撷 英

松江怀古(唐)张祜

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

第7课 管仲相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