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西塘优秀作文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古镇西塘优秀作文

  孙浚毅 上海 四年级 58分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爸爸驱车带我前往江南水乡西塘古镇游览。

  我们起了个大早,来到小镇时,清新湿润的空气中还透着一丝微凉。沿着一条小道绕了几个弯,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碧波荡漾的河道,古色古香的石板桥以及临河而建,白墙黑瓦的古建筑。这里和我以往见过的景色是那么不同,斜风细雨中的古镇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屋檐窗口垂挂着的红灯笼是最俏皮的点缀,太美了!“快跟上!”爸爸也难掩激动的心情,“我们去烟雨长廊,不用打伞就能逛西塘!”原来烟雨长廊是一条沿河蜿蜒的街,一眼望不到头,街顶覆盖着廊棚,由沿河边一溜儿木头柱子支撑着,而另一边则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店铺和各具特色的客栈。爸爸和我对烟雨长廊巧妙的构造赞不绝口,来往的路人能够免受日晒雨淋的困扰,下雨天走路也不容易打滑,真是前人建廊,后人享福呀!

  雨渐渐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这边的河面并不太宽,能清楚看到河对面的人家,都是两层楼的房屋,有些房子的白墙已经斑驳。“嘎吱嘎吱”,河中央缓缓摇来一支小木船,河面荡开了涟漪,一位戴着斗笠的爷爷在捞着水藻,河对岸有人下台阶来到河边浣洗,有人在屋檐下晾晒,还有人惬意地躺在自家楼台的躺椅上,仿佛时间都走慢了半拍。爸爸提示我说:“你看到的那些并不是游客,而是西塘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作息不因游客的到来而改变,他们向游客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这里是一座真实‘活着’的古镇哦!”我恍然大悟,惊叹道:“难怪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个游客,好像已经融入了古镇的生活,原来是因为古镇原始的生活风貌,带给我浓浓的生活气息,太棒了!”

  爸爸赞许地点了点头,回转身指着沿街一片小吃店说:“我们来尝尝这里最地道的传统小吃吧!”“好!我真是饥肠辘辘了!”这时我才注意到,周围此起彼伏的都是饭馆老板的吆喝声,好不热闹!我们点了小馄饨,豆腐花和酒酿圆子。小馄饨圆鼓鼓的,皮薄如纸,透出里面粉嫩的肉馅,沾着翠绿的葱花,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一口一只,真鲜!豆腐花滑嫩爽口,酒酿圆子甜而不腻,真是让我过足了瘾。我和爸爸心满意足,踏着青石板路,继续穿走在古弄之间,沿途参观了纽扣博物馆,木雕馆,心境是那么的平缓,安宁。

  很可惜,我们下午就要往回赶,因此没能欣赏到西塘古镇夕阳西下,灯笼点亮的美景。夜晚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耳畔仿佛还飘荡着古弄里二胡悠扬的琴音,我想不久的将来我还会重游古镇,在烟雨长廊边的客栈住上一晚,伴着轻轻的水波声,一定会睡得特别香甜吧!

  杜美玲老师评语:

  本文叙述了“我”与“爸爸”在古镇西塘的所见所感,语言上风格婉转清丽,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准确地把握了其中的神韵,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江南古镇的图景,表现出了小作者细腻的观察能力。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第二自然段小作者用三句话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古镇风景图;“灯笼”的描写更是为整幅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使图画明暗交错,色彩搭配别有风味。第三自然段小作者视线将人和景融为一体,并通过“爸爸”之口向我们展示了当地居民的现实“慢”生活,让人不禁心生向往之情。第四自然段笔锋一转,将描写镜头对准了小吃,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感。另外,本篇文章的过渡都是经过小作者精心设计——或是一时的天气变化,或是爸爸的语言描写,使整篇文章行云流水,读者似乎是跟随小作者的镜头游了一遍古镇西塘一般。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88845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