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语日常用语

| 韩语 |

【www.guakaob.com--韩语】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一
《常用语种代码》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二
《跟我学锡伯族口语》

乌市/郭尔佳(334670333) 2007-11-26 17:47:20跟我学锡伯族口语 第一课 锡伯、满口语转写字母表 以后争取每天整理上传一课锡伯族口语学习内容跟我学锡伯族口语 第二课 1. a (叹)表示惊异;答应;啊 2. ame (名)父亲,爸爸 3. ambame (名)伯伯,大伯 4. ba (名)地方,土地 5. ma (形)粗;(语气)给(表示给予) 6. maf (名)祖先,祖宗 7. mame (名)奶奶,祖母 8. bi (代)我 9. fe (形)旧,陈旧 10. fi (名)笔 11. beda (名)饭,食物 12. em (数)一,一个 13. fa (名)窗户 14. bam (动)懒得(做),嫌麻烦锡伯族口语 第三课1. nan (名)人2 . du (dou) (名)弟弟3. te (名)现在,目前4. mind (代)在我(手里),我(这儿)5. ilam (动)站,立,停,止6. nun (名)妹妹7. tatem (动)拉,拽8. dolum (动)倒,注入,灌9. dulem (动)通过,渡过10. dudum (动)躺下11. ton (名)数字,数目12. tem (动)坐,坐下,居住,住13. lef (名)狗熊,熊14. telem (动)张开,展开15. nimem (动)疼,痛16. lim (动)打开17. bum (动)给18. bo (代)我们, (名)房子,家锡伯族口语 第四课heh 妇女,妻子,母的hel 哑巴,结巴meji 一些,稍微ajig 小,微,袖珍ambu 大,巨,伟aelim 等候,承受,接受alin 山,山峰aelhin 名望,威望,名气,名声aenem 做什么,干啥uxin 农田,田地teni 刚才,刚刚,才gehe 姐姐,女士ixhim 抖落,抖动taqixi 学生笔帖式(294770040) 2007-11-28 15:05:42阿尔问=工作依车满洲(147642920) 16:33:22下午inenggi amala额尔古伦父母原来是盛京(沈阳)熊岳人,1764年奉命西迁伊犁。1765年锡伯爱曼(部落)设为一昂吉,六个牛录。1767年增编两个部落后,按清政府颁发的旗纛的颜色编为八个牛录。额尔古伦父母被编入镶红旗(六牛录)。第二年(1768年)额尔古伦出生在镶红旗的这个农民家里。额尔古伦从小为人忠厚,讲义气,喜读兵书,好武艺,勇敢而有谋略。十八岁他被选为披甲。在锡伯营严格的军事训练中,不到几年,他就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武艺高强

,胆识过人的勇士。一次在卡伦巡查时,沙俄匪徒在我边境骚扰,抢夺我牧民的一群马匹,额尔古伦一人击败了二十名外寇,夺回了马匹。还有一次,锡伯营总管图伯特到卡伦巡查,额尔古伦正好和入侵的外寇激战,他数次躲过敌飞镖,穷追不舍,将匪徒生擒过来。路上,匪徒想挣脱,拼命挣扎,额尔古伦稍一用劲,竟把他夹死在腋下。这一年额尔古伦才二十一岁。图伯特目睹这一情况下后,连声称赞,并将自己的祖传宝剑赠送给这位年轻的勇士。 清初作为以骑射立国的八旗军民中有着“尚武”“忠君”的传统,历代皇帝反复强调“国语骑射”传统,对于关公的武功进行宣扬,八旗将士也十分推崇关羽的“骁勇神威”和“忠义仁勇”,以战胜重重内忧外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多民族聚居地,内忧外患不断,为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新疆正常的社会发展,清政府调集数万兵将进行屯垦戍边,同时也借助关公来鼓舞士气,保佑新疆的长治久安,乾隆帝给伊犁、塔城、乌什几个关帝庙分别题词为:“神佑新疆”、“声灵绥祜”、“灵镇□疆”,都有借助关羽的神灵保佑新疆安宁的意思。在清代锡伯族以骑射技艺精良、战斗力强著称,被视做八旗“劲旅”,在有清代漫长的抵御外敌入侵,平息内乱的历次战争中,总是被派往最前线打头阵,冲锋陷阵。清政府利用锡伯族这股强有力的“骑射力量”出征云南,驱逐缅甸入侵之敌;出征西北,平息准噶尔部的叛乱;出征四川,征服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十九世纪,又相继歼灭新疆张格尔叛匪收复南疆四城、粉碎伊犁苏丹汗、抵抗沙俄入侵收复伊犁等。在这些战斗中,这股“骑射力量”在实现清政府对于各地的驻防统治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锡伯族军民以顽强无畏的精神和精湛的骑射技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三国的关羽与清代的锡伯族虽然相隔千年,分属不同的民族,但中华大地中儒家文化思想就却将他们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今日锡伯族当中还流传着“关帝显圣”的故事,其中就有著名的浑巴什尔河战役,传说500名锡伯族将士在与近万名张格尔叛匪激战的紧要关头时,突见狂风四起,关羽从天而降,与将士一起冲锋杀敌,扭转了战局并歼匪1000余人,成为清政府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转折点。嘉庆十九年锡伯营官兵一千五百人曾铸钟一口置于靖远寺内,钟扣上铸有关羽头型,钟身刻有“忠义神武仁勇灵佑诸神帝君” 的铭文,以示作为边防将士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于关羽的敬仰,说明关羽在当时锡伯八旗将士心中已成为一种信仰和战胜

敌人的精神力量,使锡伯民族中的关羽不再是地道的汉族关西人士,而是一个富有锡伯族性格和气息的英雄人物肖夫 译愚某谨禀者:诸仁兄贤弟安否?贵府老少悉康健?相继恩赐之华札,迭次奉接;所教诸事,一一 铭刻在心。在此,愚某不胜欢忭!切感诸友深厚之情谊。使吾倍加惦念不已!话别之后,马首朝西,步出北郊,过大桥,经榆树,直至塔尔奇。马不停蹄;人冒风尘躜行,实感步步为远,因此,怀友之情,愈加孜孜然!所过之处,人生地疏,忧愁之心,乃与时俱增。终日赶程,不见一相识之人,竟至口乾舌燥,更不遇一知音者。于此,始知名利异途,人各其心矣。躜行不止,经过察罕乌苏、一间房、紫泥河、广德桥,始抵拱宸城。因是偏僻屯镇,投宿无所;区区郊市,饭馆亦难相寻。故暂息一夜,饱喂马匹,整理行装,翌晨乘骑登程,缓辔四顾。向东眺望,伊犁大河历历在目,惟不见家乡何处!转眸西睹暑,大漠横阻去路。在城垣东北角,有阿里木图、柯两个牛录;西南方向,又有富色克、霍尔果斯等旗在焉。村庄相杂,去向难辨;途径交错。不知何者是去路,因心急如焚无暇观赏风土人情,且换防有限,又何敢稍怠!故复策马前行.先去托总管(即索伦营总管——译者)府第 拜访,正值公出,未得会晤。虽有淑人(三品夫人,托总管内人——译者)相留款待,只因言语不谙,难叙家常。于是,又认镫乘骑,跋山涉水,倍觉路途之遥远。在沙冈中躜行,马甚吃力,驮又歪斜,令人烦躁不堪。马履沙地,其蹄亦沉,诚有“慢马春愁压绣鞍”之感。人行谷底,宛如坐井观天;或登高冈,犹如人在画中.如此躜行良久,碧空赫然展现,发似别有一番天地。此处,山川秀丽,漫吐芳艳,林木青青,点缀着色,兔玩于野,雉鸣林间,和风拂面,舒展愁肠,莺声悦耳,俾解离骚。从林木丛中穿过,虽汉之强项令(汉董宪勇男士也——译者)亦要低首,拨开树木寻道而行;既周之孟贲(战国勇士——译者)亦得左顾右盼也。人马皆淋汗水,约行顿饭时刻,从疏落林木之间,窥见几间茅屋,此处虽非隆尚居士之隐居,确系策济乡官兵之佳寓也。此地方,土地广阔,田亩肥沃,物产丰饶,惟奈水源不足也!倘若兴修水利,凿渠引水,种何不宜哉。途次访友,非公山则即在田里锄禾。此地虽为我部族所居之村屯,因徙来日久。故相识者无多。因公务在身,不宜久恋,又勒紧马肚带,策马前去。齐齐罕之形势,亦与策济相同,萨玛尔亦然。此处有宗室至亲,进卸息马。伊等盛情款待,吾以微物相酬。当由见者闻者,接踵而来,探

问亲友。异乡亲友相遇,其情格外殷切。我等亦去访亲拜友,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相酬半日,始得歇榻。翌日又备马启程,直往辉番卡伦进发。经图尔根地方,是处地广水丰,草木丛生,为西四旗第一沃野也,亦系吾部族之防地。因换防在即,无暇访朋拜友了。红日当空,正直晌午时分,方抵达辉番卡伦。举目眺望,原班弁兵有在了望台引颈东望者,亦有在营房大门外立候者。于是深信归心似箭,望眼欲穿之说。留心观察卡伦形势,卡伦乃设在高阜之上,其东南建有寺庙一座,正北长有大树一棵,寺庙四财所植之树,约有一柞粗细。寺庙之南,另开一渠,密植树木,成为“博斯塘”(绿洲——译 者),其境亦很秀雅。行至门外下马,早有卡伦士兵列队迎接。进入以树条编织之两扇板门,便见旧官衣冠楚楚候于院中。寒暄几句,次询及公私之情。环顾院中,正中有平房三间,谓之噶赍达(翼长)住室。房屋虽低矮窄小。亦甚坚固。两旁有索伦官兵住房二间,东西两翼益有马厩。大门内两侧,各有一间平房,此乃厄鲁特营士兵之住所也。 院落虽不宽敞,尚称整齐坚固。卡伦以西,有了望台一座,名曰“鄂博”,巍然屹立,由于旧官立候,故不及细观,举手相让,入门而视,房屋隔作三间,西北盘炕,愈显得狭小。好似鹊鸠之窠;里间门侧壁上,线穿数十木牌,悉书月日之数,心知计日之用。北墙上方还钉有木板一块,充作存放文书档册之架;地下盘有泥土火盆,烟熏屋顶如漆,气味袭人。彼此谦让入坐,饮茶用餐之后,旋又接交公事完毕,旧官整备行囊,启程返程。留在卡伦之官兵,悉出大门送行,并嘱数言,以资相互勉励。送走旧官,回转房间,更换衣着,率领属众,洒扫房院,清除尘埃,半日始竣。嗣后,先出卡伦大巡视,后走入寺庙,礼拜神位。庙堂之内供奉“三世降魔大帝”与“威灵镇远天神”;两侧尚祭有山神、土地神、路神、龙王、火神、马神和班第祖师等诸神灵。门上悬有前任侍卫恭题之匾额及对联。又登上鄂博观瞻,见有满文题书“sibs-ingga be dalir karun"(满语,前哨卡伦之意)字样详。详视内贴之字迹,系注记修筑卡伦之年月日与修建辉番卡伦之原委。两边亦有一幅对联云:“一心成良谋,千里建奇功”。北墙之字已模糊难辨;南壁挂一地图,仔细观看,始认出伊犁河以南以北诸卡伦之方位图也。询问出自何人之手?知情者说:此乃河南(即今之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莫防御(防御系官衔)亲手之作。于此,确信古人所言:“建者不住,住者不建”之语。初上了望台环顾四周,见南有伊犁河,北有

山林,且地广草密,并非驻守之要隘。而外夷交错杂处,又无关卡可据,国家之所以设立卡伦者,本为防守之计耳。如此地形,焉能防范盗贼耶?其关系非轻,应尽力勤奋。念责任之重大,又何敢稍事怠慢.于是,走下鄂博。召集众士兵,将驻防卡伦之道理。一一贯耳面训。凡大小诸事,均不得怠慢迟缓,一切因循旧规而行。虽无大事,亦不敢用闲情自在。夙醒夜寐;以身守法,以治他人;既不固执己见,亦不谗信他人。一切以求理达,如此数日,公事就绪,官兵亦习以如常。公务之 余,少壮士兵弯木制弹弓,年长者正叠纸做棋盘,以此作为伊等 消遣之计。吾则不同,闲暇之时,则习学新文。 烦闷之际,则浏览古籍,以长知识。朝夕公务之余,又在大门外练习射鼓。夏日虽长,但爱惜时光,黾勉于事;蚊虻虽多,因已神定,也不觉其艰辛矣。 春末来驻卡伦,秋初至换防之期。竟不思速返家乡者,恐违定章耳。他人笑我情痴,吾云非也。人而何以放弃天伦之乐,妄效无家可归者乎?此系吾之肺腑之语,并无舞文弄墨之处。因盲长而笺短,衷肠难尽,余[容会面时再叙。万望宽恕一手难书四班诸友之咎,共签垂谅,为此拜书谨上。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三
《锡伯语新词术语规范问题研究》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四
《浅谈现代锡伯语中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

浅谈锡伯语中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

姓 名:佟菲菲

单 位: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 联系电话:18609997903

浅谈锡伯语中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

佟菲菲

(伊犁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得锡伯族与周边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交往时,为锡伯语口语词汇系统注入了较多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本文试图以借词为切入口,依据三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分别从饮食生活、农耕畜牧、宗教文化三方面探讨锡伯语中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借词产生的途径和原因。

关键词:锡伯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 借词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如陈原先生所说“两种语言相互接触的时候,最通常发生的现象是借词。借词实际上不只是社会语言现

1

象,而是相近或相异的社会文化互相接触必然产生的结果”。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都不会是完全自闭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增加新鲜词汇,抛去已过时的词汇,这也是语言能够延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的民族语言,才能够推动本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而借词作为词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锡伯语借词也十分关注,其中包括:安成山《哈萨克语对锡伯语的影响》;贺灵《近代俄罗斯文化对锡伯族的影响》;佟加·庆夫《汉语对锡伯语的影响》;郭庆《俄罗斯语言文化对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化的影响》等,但这些成果对于锡伯语的研究来说,只是初步的,锡伯语还有很多的地方有待更多的学者去需要挖掘。

锡伯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满文化、蒙文化、汉文化、维吾尔文化、哈萨克文化、俄罗斯文化,并不断推动和完善本民族文化。在接受和学习外民族文化的同时,语言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

2

间接地接触”,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锡伯族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而在接触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一些新鲜事物,这些事物在锡伯语词汇中没有固定的称呼,因而就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对方语言的词,形成借词,有些词在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就成为本民族语言的词汇。 2. 锡伯语中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

锡伯语书面语的词汇因为相对稳定而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本民族语言的特点,但是口语词汇则以它的灵活随意性,较多的吸收了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词,这些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不断在锡伯语口语中广泛运用并成为锡伯语的固有词。其中主要涉及饮食生活、农耕畜牧和民族宗教。 2.1饮食生活类

饮食是人类繁衍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能够充分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锡伯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但在与周围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有了接触以后,生活起居等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饮食方面,这点影响逐渐形成了“新疆特色”的锡伯族饮食文化。例如:

12

陈原.语言和人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98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21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锡伯语的语音一般和哈语语音更相近一些,这说明了锡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出现的这类共同词关系中,锡伯语和哈萨克语较锡伯语和维吾尔语更相近。这种语言间的亲疏关系是由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锡伯族生活的察布查尔县,地处伊犁河南岸,这里在三世纪以前,是塞种人的游牧地,后来又有月氏、乌孙等部落过着游牧生活,再到后来,沙俄征服哈萨克各于兹过程中,部分哈萨克牧民无法忍受沙俄征服的气压和掠夺,便向我国境内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迁移,当时,清政府将他们安置在这些地区,因此锡伯族渐渐对哈萨克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今察布查尔县的哈萨克族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而维吾尔族在明末清初只有少量居住在伊犁河谷。准噶尔蒙古统治伊犁时期,开始从南疆迁移维吾尔族农民来伊犁从事农业和其他生产劳动,他们起初在伊犁河北岸生活,这时的两个民族没有实质性的接触,直到后来随着维吾尔族逐渐向伊犁河南岸发展才有了和锡伯族的交往。

2.2农耕畜牧类

锡伯族在迁至伊犁之前,主要从事农耕兼渔猎的生产方式。而锡伯族在到达伊犁后却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农耕兼渔猎转变为农耕。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历史和地理环境造成的。首先,当时的清政府在派遣锡伯族至新疆时,就明令规定,要稳固边疆、屯垦戍边,因此,就促使锡伯族大力发展农耕业。其次,锡伯族早先居住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带,农贸的山林和密集的河流为他们的狩猎、渔猎提供了天然的有利环境,但在伊犁广袤的草原上,却很少有适合狩猎的地区,久而久之,人们就慢慢放弃了狩猎生活。

维吾尔族从事农耕的历史最长,哈萨克族则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锡伯族在与他们交往时,不仅学习他们的生产方式,还同时吸收了一些有关农耕畜牧的词汇。

7 ɑrsilɑn ɑrsilɑn ɑrəstɑn 狮子/老虎 虽然有关农耕畜牧方面的借词较少,但这两个民族对锡伯族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锡伯族自来到伊犁的二百多年来,在伊犁河谷垦荒造田,发展农业生产,从原来的渔猎生产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农耕生产,将荒田变为绿洲。而在现今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民族散居,他们杂居在锡伯族内,各兄弟民族在生产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依存。

2.3 民族宗教类

锡伯语词汇中的一些词很显然是从维吾尔或哈萨克语中借来的,但它是转译借词,即通过第三国语言转译过来的借词,维语或哈语在借入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这些词大部分

阿拉伯-波斯语借词进入突厥语词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历史上,新疆地区

3

曾居住过操东伊朗语的居民。当回鹘人自漠北迁往新疆后,与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居民,包括操东部伊朗语的居民长期接触、融合,后者的语言逐渐消失,而回鹘语则得到发展,并与中亚的葛逻禄等部的语言以及波斯语、阿拉伯语接触,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维吾尔语,这可以说是,东部伊朗语言底层影响的反映的结果。由于古代新疆地区就曾有过波斯人定居,因此,波斯语借词在突厥语中比较多。第二阶段,突厥诸民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景教、摩尼教和佛教等,后来在十一世纪初,伊斯兰教首先在新疆南部得到传播并取代了佛教。直至16世纪末,伊斯兰教在整个新疆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因此,才有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进入。

锡伯语中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就是由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并随之将语言也带进了突厥诸语言中,进而通过锡伯族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接触将这些词带进了锡伯语口语词汇中。在锡伯族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交流中涉及到的宗教词,他们很少使用该词的汉义,而直接引用借词。

3. 锡伯语借入维、哈语词的原因

3.1 地理环境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散居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间。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民族散居,他们杂居在锡伯族内。各民族这种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分布情况。三个民族在伊犁地区共同生活二百六十多年,在锡伯族刚迁至察布查尔县时,由于伊犁河的隔断,他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后来,一部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慢慢向南迁移,就在当地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局面。杂居必然会引起语言的交流,而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接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政治因素是保护语言发展的重要屏障。

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自治县,该县就是利用民族自治的政策,在教育、广电、出版等方面保护锡伯语。所以即使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影响到锡伯语,也不至于会逐渐被蚕食,反而能够为锡伯语的词汇系统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3.3 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更加促进民族间的交流。

锡伯族的先祖在最初以狩猎为主,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先祖则是以游牧为主。只是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迁徙等原因都或早或晚地逐渐改变了生产方式。在这三个民3

.新疆简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1,19

族中维吾尔族是最早从事农业的,锡伯族是来到新疆以后开始大力发展农业,部分哈萨克族则是在近代耕田种地,但还是以游牧为主的。这种生产方式的相似性,会促成不同民族在生活习惯等方面也相近。而相近的生活习惯在各民族间的交流中更容易亲近,也会使语言词汇产生相应的变化。

3.4民族心理特征决定着语言发展的方向。

绝对纯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在其形成发展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借进别族语或别国语词。锡伯族也同样以他广纳百川的积极态度从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吸收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词。正是这种正确而积极的民族心理,才使得锡伯语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消失,还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4. 结语

锡伯族在西迁至今的二百多年历史发展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其语言和文字不仅被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作为锡伯族之间的交流语言。他们在与其它兄弟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主动吸收其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崇文尚学的精神和博采众长的态度,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充实,逐渐形成了独具锡伯族特色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树兰、仲谦.锡伯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朝克.现代锡伯语口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4]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 [5]陈原.语言和人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8]耿世民.新疆历史与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9]安成山.哈萨克语对锡伯语的影响[J].语言与翻译,1997(2)

[10]戴克良.从锡伯族文化发展道路看民族文化的多元性[J].东北史地,2008(1)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五
《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言特征》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六
《新疆锡伯族语言传承与多语现象浅析-----从文化与人格研究视...》

新疆锡伯族语言传承与多语现象浅析--

---从文化与人格研究视角出发

[论文关键词]新疆 锡伯族 语言 文化与人格研究

[论文摘要]对新疆锡伯族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从锡伯族西迁前后“民族性”对环境与社会的创造与适应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与人格研究相关理论,从儿童养育、初级制度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对个人的渗透机制,认为新疆锡伯族特殊语言现象是对文化创造与保持的结果。

锡伯族本来是鲜卑的一支,以游猎捕鱼为生,祖先生活在东北,17世纪归清后被编入八旗,后随清军到各地驻防。1764年,4000锡伯军民被派往新疆伊犁屯垦戍边,自此,锡伯人主要分居新疆和东北两地。今日,东北十五万锡伯人基本融入当地汉族社会,丧失了锡伯语文,而新疆四万锡伯人世居伊犁两百多年,却保有了纯真的锡伯语文,并且民族中翻译人才辈出,在新疆被喻为“翻译家的摇篮”。两百多年前的西迁使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一个族群分居异地,其间环境变、社会变、人变、文化也变,新疆锡伯族在语言方面独特的文化现象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内部机制是什么,现象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性,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新疆锡伯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市、乌鲁木齐市等地区。其中伊犁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西迁新疆后锡伯族最早的定居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境内锡伯人口两万余人,占新疆锡伯族人口半数以上。这里也是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各种风俗习惯发展较为充分和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在当代社会,东北锡伯族语言文化势微,在民族特色文化方面,就形成了东北看新疆,新疆看察布查尔的格局。[1]

笔者2005年10月作为“新疆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国家课题组成员赴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入户问卷调查,在入户填写问卷的同时对民族语言、教育和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访谈,其后参阅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希望能对新疆锡伯族相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和看法。 结合锡伯族历史对这些文化现象进行初步分析。首先,新疆锡伯族与其说是保持了锡伯语文的纯真,不如说是保持了满语文的纯真。因为当代的锡伯语文脱胎于满语文。早在清初,因为清政府推行的“国语骑射”政策,锡伯族全面接受了满语满文,西迁后,锡伯族将满语文从东北带到了新疆,其后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新疆其他民族语言的相关词汇,至民国时期才逐渐形成了现代锡伯文。其次,语言使用状况和教育密切相关,因为学校教育是语言推广普及的重要方式。本文仅从锡伯族西迁前后“民族性”对环境与社会的创造与适应的角度切入,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个最一般的推论:锡伯族西迁新疆后,生态、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与人的适应和创造是新疆锡伯族在语言和教育方面形成独特现象的原因。塞维斯和萨林斯对此有精彩表述。他们认为一种文化是一种技术、社会结构和观念的综合构成,它经过调整而适应于其自然居住地和周围的相互竞争的其他文化。这种适应过程具有两个特征:创造与保持。[2]文化适应中创造性的主要结果之一,便是它能在特殊环境下产生多种可能性。文化的保持也就是文化具有保持现状的倾向,当一种文化受到影响不得不变化时,它仅改变

不得不变的方面,而不会改变其基本结构和特征。创造与保持正是文化进化过程中的“二律背反”。锡伯族西迁新疆二百多年间,环境与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调整并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锡伯人对其民族的文化有创造,也有保持,新疆锡伯族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文化现象是对文化创造与保持的结果。 虽然“社会与人格”研究近二三十年被学界普遍认为存在一些明显缺陷,但对本项研究来讲却是实用和具有一定解释力度的视角。笔者试借用其相关理论展开论述,在新疆锡伯族“文化与人格”研究的背景下,对语言问题再行分析。

锡伯族在迁居新疆前的“民族特色”是其迁居后文化创造与保持的对象和内容,是进行文化变迁研究的基点,所以也是本项研究的起点。

生活在东北的锡伯族先祖曾是打牲部落,在清代以前过着渔猎生活。进入农业生产阶段,渔猎仍然是一项辅助性的谋生手段。由于曾经在生产、生活和防御外敌中主要依靠弓箭,所以自古以来锡伯族就与弓箭结下了不解之缘,射箭传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整个民族也早已发展出了本民族完整的“弓箭文化”。传统生计方式造就了锡伯族的“尚武”之风。

自元至明末清初的450余年间,锡伯族主要处在科尔沁蒙古的统治之下。当时的锡伯语可能是金代形成的鲜卑语与女真语相结合的产物[3],蒙古语是其第二种语言。清崇德、顺治年间,清政府将蒙古贵族和所属锡伯族同时编入八旗,后称为“科尔沁十旗”。此时的学校教育活动完全依赖于清政府的仁施,只有少数优秀人才被送到官办的义学里,专门学习满语文并练习骑射。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为加强吉林、黑龙江的防务和对锡伯族的控制,将科尔沁蒙古的锡伯人全部抽出,编入满洲八旗。[4]大批锡伯人迁入盛京(今沈阳)各地驻防,一些城市锡伯子弟开始进入八旗学校学习,另有一些进入普通儒学、社学、义学、书院学习。私塾教育是当时农村锡伯族的主要教育形式。生活在八旗制度下的锡伯族和满族、汉族错居杂处,清政府严格提倡入旗之人学习“国语骑射”,这使锡伯族很快就全面接受了满语满文。[5]而在各类学校中,学生接受满语教育的同时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乾隆年后,随着多数满族逐渐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族也开始普遍使用汉语汉文,与此同时,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观念也对锡伯族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是今天东北十六万锡伯人基本丧失民族特色文化的主要原因。

清康熙年间,清政府认清了经营新疆尤其是伊犁地区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调兵遣将,移民屯垦。随着形势的发展,部分锡伯军民也被调遣到伊犁屯垦戍边,这在锡伯族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锡伯从此被大体分割为东西两部,并各自遵循不同的历史脉络发展变化。至当代,东北十六万锡伯人的语言和文化已基本融入当地的汉、满等民族中,而移民新疆的四千锡伯人却走上了一条艰辛与坎坷之路,于1764年分两批自盛京(今沈阳)出发,历时近两年,至1766年初进驻伊犁察布查尔地区,开始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这是“变”的起点。 近年来,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关于文化对个人的渗透机制,越来越摆脱儿童养育方式的单一范式而向多因素模型发展。

一、儿童养育

受弗罗伊德的影响,文化与人格研究早期一直重视对儿童养育方式的观察。儿童养育方式在一个文化中具有历史承继性。新疆锡伯族从东北祖先那里继承了摇篮和弓箭。摇篮是每个传统锡伯族家庭必备的育婴用具,它表征了锡伯祖先的狩猎身份。摇篮代代相传,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本民族风俗习惯所固有

的特征。锡伯族从婴儿呱呱坠地起,若是男孩,就要在“喜利妈妈”(锡伯族保佑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女神)的红绳子上挂一副用红丝和柳条扎成的小弓箭,祝愿他长大后成为一名好箭手。长到五六岁时,开始用柳条制作小弓箭;七八岁时,在大人教导下,练习拉弓射箭,直到技术娴熟为止。在早期,男孩年满十八,经过马技箭术的考核,成绩合格,相当于完成成丁礼,方可披甲从戎,为国效力。[6]新疆锡伯族的射箭传统代代相传,甚至在当代中国体育界,新疆锡伯族出神箭手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能骑善射”的祖先传下来的摇篮和童年期就开始把玩的弓箭最终培养出了一代代锡伯人的“尚武”之风,而其背后又往往孕育和滋养着一个民族“尚武图强”的精神气质。

锡伯族早在东北时就受满汉两族文化的熏陶,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面深受满汉两族的影响,所以,与满汉两族近似,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也重视礼节的培养。早在东北时,锡伯族社会内教育之风就已盛行。西迁新疆后,组建了单独的锡伯营,清代新疆的锡伯族学校教育首先是从旗学开始的,它是清代八旗军队的随营学校,练习弓马的同时也讲授满语文。在清光绪年间,先利用补发的拖欠饷银筹办了锡伯营八牛录的学校,后专设公田集资办教育,在锡伯营八个牛录中各设一所义学,推广满汉双语教学,这是新疆锡伯族汉语教学的开始。为培养外交和翻译人员,锡伯和索伦两营还联名上书伊犁将军,首批选派了11名锡伯族青年赴俄公费留学,带动了后续的一批年轻人出国接受教育。民国时期,又创办了色公学校和锡公学校,并且开始招收女生入学。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尊重教育,崇尚文化是锡伯族的传统风尚。“师傅如父”,教师,在锡伯人家中是最受欢迎的人,尊重老师不仅是每个子女在家中的“必修

课”,也是每个家长的“行为规范”。[7]锡伯历史上著名的色公学校和锡公学校就是以两位锡伯教育的奠基人色布喜贤和锡济尔浑的名字命名的。而明

“礼”是明“理”的基础。从四、五岁开始进行道德礼仪教育,五六岁传授生活知识,再大一点要求做简单劳动,培养勤劳好学的品德。[8]经过全面的初级社会化教育,一代代锡伯人传承了“崇文明礼”的社会风气和“尚武图强”的精神气质。

个案1

“怎么说呢,要真算起来,我应该是3岁开始玩弓箭的,当时就是一个玩具弓,大人用柳条折出形状,再绑上红线,找根树枝当箭,我就是这么玩起来的,好多锡伯孩子也是这么玩起来的。”

个案2

“我从小是听着锡伯儿歌长大的,到现在还能记得一些,我们锡伯人重礼节,从小父母就会讲,犯了错误也会讲,慢慢自己就明白了,许多事情就顺其自然了,自在了。”

个案3

“我家有两个娃娃,一个现在就在镇中学上初中,一个我花大价钱送到县里读高中,一年光教育费用就一万多,靠什么,就靠妻子种的二十几亩地,我开的这个小诊所扣了税费也挣不了什么钱,是难啊!可我们锡伯人就是看重教育,娃娃一定要上学,明年就更难了,两个都要上高中,我还在想是不是搬到县里,方便照顾孩子呗,希望都能考上大学,砸锅卖铁我也供。” 个案4

“我生孩子晚,当老师嘛,我是靠自学考的自考才当的老师,又进修,花了不少时间,不过锡伯人都尊敬老师,每天看着孩子,心里高兴,我们锡伯孩

子读书好在全疆是出了名的,现在出去上学的,一般都不回来了。”

二、初级制度

四五十年代,已有人类学者意识到,把人格形成全部归结于儿童养育模式,会导致人类学者对其他制度性因素的忽视。为了克服理论的缺陷,卡丁纳提出了基本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结构是由于这个社会的“初级制度”所造成的,而初级制度指的是生产方式、家庭、婚姻、儿童养育等制度。照卡丁纳的看法,初级制度不仅为“次级制度”,即宗教信仰和传说神话所反映,而且通过社会的再生产造就一定的人格结构。[9]

锡伯族定居伊犁后,自行修建房屋,按旗(牛录)驻防屯田。所形成的新疆锡伯族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管理的军事化。一七六六年,在伊犁第一次组建了单独的锡伯族八旗(又称锡伯营),它与满洲、蒙古八旗在政治组织上处于同等地位,沿袭了满清的八旗制度,全部人口被编入八个牛录,从居住格局到屯田、戍边、驻防实行统一军事化管理。牛录是组成锡伯族社会的最大单位。每个牛录又由数个甚至十几个不同的“哈拉”(以父系血缘为标志而组成的血缘共同体)组成,一个“哈拉”由数个“莫昆”(氏族,是同一哈拉内自然形成的血缘分支集团)组成,而“莫昆”又由数个“乌克孙”(家族群体)组成,在“乌克孙”下面是单一家庭,它们是组成锡伯族社会的细胞。并且每个“哈拉”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担任“哈拉达”(哈拉长),每个“莫昆”也都有“莫昆达”(莫昆长),哈拉达和莫昆达每年正月要分别举行哈拉会议和莫昆会议,平时负责处理民事,所属成员都要礼敬哈拉达和莫昆达。在哈拉达家里,藏有本哈拉的家谱,莫昆达家里也有本莫昆的家谱,一个莫昆的家谱和它的哈拉总谱都有准确的传承关系。此外,每个莫昆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莫昆规章制度(有的把规章写在家谱上面)。莫昆规章比较详细,对一切不良行为都有惩罚的条款。[10]哈拉莫昆制是从东北延续下来的,它的存在对新疆锡伯族意义深远。如此以来,整个锡伯族社会就形成了牛录-哈拉-莫昆-乌克孙-家庭的严密网状结构,内部高度统一,个人角色明确,道德规范系统而全面,本族制度性的存在对每个成员有强而有力的社会控制。

道格拉斯在其代表作《自然象征》中将社会结构分为“群体”和“格栅”两个维度来观察,这里的“群体”指有明显界限的社会群体,而“格栅”则指社会中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准则。她认为群体界限的严紧或宽松与人际交往准则的约束或松弛并无必然的联系。因此,她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交互作用建构起四个群体社会结构,借此考察社会结构与仪式行为之间关系。[11]新疆锡伯族社会的特点恰恰是道格拉斯所说的强群体强格栅社会形式的典型特征。道格拉斯将这种社会称为仪式主义的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行为都要规规矩矩的,人际之间的沟通看重形式化的仪式行为,服饰的整洁入时、身体的修饰妆扮,甚至于发型的样式都是表达人际关系的象征,人际交往时身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注意种种生活习惯上的禁忌等,也都是以身体作为符号来表示人际关系的事例。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非常注重对道德的戒修,用严格的戒律和禁忌、典章化的条文来作为修养的表征,对统治权威和它的各种象征表现出形式上的恭顺。[12]

从另一视角进行分析,斯图尔德在文化类型的研究中,提出了“社会文化整合水平”的概念和方法,并将文化类型分为有代表性的三个层次,即家庭、群落(村落和社区)和国家,认为家庭、群落、国家是社会整合水平存在明显区别的类型,家庭的整合水平最低,国家的整合水平最高。在文化涵化的过程

中,文化或社会方面的相互作用是分水平层次进行的。在建立较复杂的国家制度的国家里,当外来文化入侵时,一定是在整合水平较高的国家或群落一级制度上产生剧烈的震荡,而整合水平较低的家庭所受到的影响要小的多。[13]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对应于新疆锡伯族社会却并不适用。因为身处边陲,远离国家一级的政治中心,新疆锡伯族社会主要是由八个牛录构成的锡伯营官兵及其眷属构成的,军事组织与生产组织合一,可分为家庭和群落两个层次,家庭的整合水平低,群落的整合水平高。可由于在其社会内部存在的牛录-哈拉-莫昆-乌克孙-家庭的严密网状结构,这就使在群落和家庭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动关系,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当外来文化入侵时,不仅在整合水平较高的群落一级产生剧烈震荡,在整合水平较低的家庭一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切体现在每个锡伯个体身上就是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服从精神和民族情感。这一结论正好也印证了前文由道格拉斯的理论所得出的推论。

三、生态环境

六十年代后,随生态人类学的发展,文化与人格研究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教育儿童的方式是由“维持体系”,也就是该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所支配的,进一步讲,“维持体系”的形成又是生态环境所决定的。[14]

察布查尔是古代东西交通的丝绸北道与南北疆交通古道交汇之处,南有天山支脉—乌孙山雄峙屏藩,其北伊犁河自东而西横亘其间。“至于境外,自北而西,则有哈萨克,自西而南,则有布鲁特壤界毗连。”[15]地势自东向西渐趋开阔,自南向北逐渐平坦,形状像一面打开的旗帜,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明至清中期,察布查尔属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所辖,在准噶尔时期就有了早期农业,但规模很小,清平准噶尔部叛乱后,察布查尔呈一片荒野。

锡伯族早期为射猎民族,后转为农耕民族。锡伯军民西迁后,清政府原认为锡伯族仍是个游牧民族,而准备将其安置在霍城或博尔塔拉境内借畜游牧,后在锡伯军民的强烈呼吁下才允准他们移驻伊犁河南岸,也就是今天的察布查尔驻防屯田。农业生计方式的保留对新疆锡伯族意义重大。一方面,北疆草原地带的哈萨克族的游牧经济日益繁荣并自成系统,在许多世纪里保持着特殊优势,有效地抗拒着任何企图侵犯它的农业文化系统。并且因为锡伯族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而伊犁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方面,锡伯族与其差异巨大。相对于锡伯族,维哈两族间更容易彼此认同,所以在有限的农牧互补生计方式中,维哈两族间也易形成较为稳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本身就具有保守性,而屯田形式下的农业生产,“按锡伯营八旗之制,按名分给地亩,各令自耕自食,某人耕种者,即为其人世产”,[16]就更加成为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这一切无形中在新疆锡伯族与伊犁的主要世居民族--维族、哈萨克族间筑起了一道围墙。

由于锡伯族的农业文明被周围的游牧文明所包围,非伊斯兰教民族的锡伯人被伊斯兰教民族所包围,锡伯族定居的察布查尔县又邻近国境,边境并不太平。并且锡伯人西迁伊犁的根本目的是受清政府调遣来稳定边防,所以一直担负了驻守卡伦和台站(军台)、换防塔尔巴哈台(塔城)和喀什噶尔、每年定期巡守哈萨克和布鲁特边界的军事任务[17]。这一切也就决定了锡伯族在新疆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战斗的历史,对内平定内乱,对外抵御外侮。另外,锡伯族军民进驻察布查尔地区后,即完善八旗制度,组成了锡伯营,成为“伊犁四营”(察哈尔营、索伦营、锡伯营和厄鲁特营)之一。锡伯营与满营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七
《科尔沁土语与锡伯语共有词比较研究》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八
《论语言资源_陈章太》

2008年2月

第1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LinguisticsFeb.,2008No.1

论语言资源

陈章太*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010)

[摘要]语言是不是资源,是什么样的资源,我国学界正在讨论。本文认为,语言

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多变化、能发展的特殊社会资源。对语言资源应当积

极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论文还论述了我国的语言资源状况。

[关键词]语言资源;语言活力;语言生活;语言应用

[中图分类号]H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397(2008)01-0009-06

OnLanguageResources

CHENZhangtai

Abstract:Chinesescholarsareinactivediscussionastowhetherlanguageisresource

andwhatkindofresourceitis.Theauthorholdsthatlanguageisaspecialtypeofsocial

resourcewhichisvaluable,applicable,effective,changeable,andcanbedeveloped.We

shouldactivelyprotect,scientificallyconstruct,reasonablyinvestandeffectivelyusethe

resourcesoflanguage.ThearticlealsoexpoundsthesituationoflanguageresourcesinChina.

Keywords:languageresources;languagevitality;languagelife;languageapplication

语言是不是资源,怎样看待语言资源,过去国外学界谈论多一些,国内学界讨论不太多。近些年来,这个问题逐渐引起我国语言学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邱质朴(1981、2000)、黄行(2000)、李宇明(2003、2005)、张普(2006、2007)、孙宏开(2006)、徐大明(2007)等教授对语言资源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论述,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从2005年起相继建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0及多个分中心,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研究,先后发表了多部重要翔实的监测研究报告,取得了很好的绩效。现在,学界正在

[收稿日期]2007-10-15

[作者简介]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本文提交2007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0。

# 10#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1期讨论这个问题,2007年10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的主要议题,就是国家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我国学界讨论的/语言资源0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资源0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狭义的/语言资源0是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各种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以及各种语言词典等。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语言实际需求的加大,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视语言为问题逐渐转向将语言看作资源,或者看作既是问题又是资源,进而发出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呼吁,这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字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讨论的/语言资源0是广义的/语言资源0,还包括文字,具体讨论三个问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我国的语言资源状况,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所谓/资源0,是指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能发展的事物。资源学通常将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下面再各分成若干小类。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又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它存在、依附于人类社会,与社会紧密相结合,为社会交际服务,因此被认为离开了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社会的,而更多的是社会的。语言以它的物质结构系统,承载着丰富、厚重的社会文化信息,为社会所利用,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效益,所以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多变化、能发展的特殊的社会资源。

语言资源主要由语言本体和语言社会应用两部分构成。语言本体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是语言资源的物质基础;语言应用包括语言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人类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各种使用及其效益,是语言资源价值和可利用性的具体体现。语言资源的价值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其隐性价值是语言本体的价值,包括语言地位,规范程度,语言历史,承载的文化、信息,记录的文献、资料等;显性价值是语言本体价值的具体体现,包括语言社会交际作用、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应用效益等。语言资源的隐性价值要通过显性价值加以体现,而所有语言资源价值的显现一般是逐渐、缓慢的,只有在语言功能、语言地位、语言作用发生大的变化之后,某些语言的资源价值才会有较快的显现。如希伯来语,原来只是犹太人在宗教活动中使用的一种/死了的语言0,并不是犹太民族的日常用语。以色列建国以后,因为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实行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政策,确定希伯来语为国语,从此改变了希伯来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希伯来语成了以色列法定的官方语言和犹太人的日常通用语,这样希伯来语的语言资源价值才从隐性转为显性,很快显现出来。又如马六甲海峡的一种廖内)柔佛方言(Riau-Johor),在1972年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协议共同采用以这种方言为基础的标准马来语为两国共同语以后,这种方言的地位、功能、作用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这种方言的语言资源价值也才凸显出来。菲律宾的他加禄语(tagalog)在成为菲律宾国语之后,它的语言资源价值很快显现也是类似情况。

语言资源价值的高低,与语言功能、语言活力和社会需求、国力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就语言功能和语言活力来说,凡是语言功能完备或比较完备,语言活力强盛或比较强盛的语言,如一般国家的官方语言,多数民族共同语和许多区域通用语,其语言资源价值就较高;反之,其语言资源价值则较低或很低,如世界上和我国不少弱势或濒危的语言、方言。就社会需求和国力,,

2008年第1期陈章太:论语言资源 # # 11

的需求就要加大,这都会促使该国家社会主要语言的语言资源价值升高,如我国近期的崛起、发展与汉语普通话语言资源价值的攀升;反之,国家、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其主要语言的语言资源价值则降低,如亚洲、非洲的有些国家与主要语言。

评价语言资源价值,可以参考语言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我以为具体指标大致有这样几项:

(1)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声望情况;(2)语言规范程度及表现力;(3)语言使用人口及其年龄结构与社会分布;(4)语言使用范围与应用领域;(5)语言记录文献和承载信息情况等。依据这个语言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将我国的语言资源分为以下五类:语言活力超强的超强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减弱的弱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缺乏、处于濒危状态的超弱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没有、已经消亡但仍有一定价值的语言资源。超强势语言资源和强势语言资源,一般都达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或多项指标的较高标准,如国家、民族、地区的共同语,通用语言,官方语言和法定语言等。然而有的超弱势语言,甚至是消亡了的语言,因为具有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的高标准,如记录文献和承载文化信息较多,这样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如我国历史上的契丹语、女真语和当代的满语,外国的梵语、巴利语、哥特语等。

二 我国的语言资源状况

上文说过,我国的语言资源大致有这样几类:超强势语言资源,强势语言资源,弱势语言资源,超弱势语言资源,消亡但仍有一定价值的语言资源。

语言活力超强的超强势语言资源。汉语普通话由于形成的历史悠久,记录了极其丰富、珍贵的文献资料,现在使用人口众多,应用地域广阔,使用领域广泛,规范程度很高,语言功能完善,语言活力超强,应用效益显著,语言声望很高,语言影响广泛,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发挥重大作用。近百年来,它先被定为国语,后被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其地位、作用、贡献和利用效益,都是最为重要、最为显著、最为巨大的,所以可以认为汉语普通话是我国的超强势语言资源。随着国家的更加强盛,社会的更加发达,经济文化科技等的更加发展,国际交往的更加频繁,汉语普通话的资源价值与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语言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语言规范程度较高,语言功能比较完善,使用人口较多,应用范围较广,语言表现力较强,语言活力强盛,在中央及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法定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壮语、彝语,是语言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在民族自治州、县公务活动等使用或跨境使用,使用人口较多,具有较强活力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如苗语、布依语、载佤语、侗语、白语、傣语、纳西语、景颇语、拉祜语、佤语、柯尔克孜语、达斡尔语、土语、黎语、傈僳语、哈尼语、独龙语、锡伯语、塔吉克语等。以及汉语中语言活力强盛的主要方言和次方言,如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及其次方言,还有某些地区实际通用的当地方言,如吴方言的苏州话、宁波话、温州话,粤方言的台山话、香港粤语,闽方言的福州话、厦门话等。这些语言、方言因为它们的功能正在增强,价值、活力、使用较大,可以认为是强势语言资源。有的语言或方言虽然使用人口不多,也没有文字,但其价值、活力较强,语言功能很好,在本民族本地区中使用人数比例很大,语言保持和发展情况很好,这样的语言或方言也是强势语言资源,如基诺语和汉语方言的杭州话。

# 12#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1期使用人口较少、应用地区较小、使用范围较窄、语言功能减弱、语言活力较差、使用效果较弱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和部分汉语方言土语,都是弱势语言资源。如土家语、布努语、仡佬语、普米语、乌孜别克语、裕固语、保安语、门巴语、珞巴语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汉语的某些小方言土语和多数边界弱小方言土语,如湘南、桂北、粤北的方言土语,皖南、浙西的某些方言土语,闽中地区闽语几大次方言交界的弱小边界方言等。

语言活力缺乏、处于濒危状态的超弱势语言资源。有些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它们虽然使用人口很少,应用范围很窄,语言功能萎缩,语言活力很差,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但这些语言和方言还在一些人和某些范围内使用,还有一定价值,这样的语言都属于超弱势语言资源。据学界调查研究,我国的这类语言大致有20多种。这些语言大多没有文字和文献资料。如满语、畲语、赫哲语、鄂伦春语、塔塔尔语、普标语、仙岛语、康家语、阿侬语、达让语、格曼语、毕苏语、桑孔语、柔若语、图佤语、波拉语、泰耶语、苏龙语、布兴语、语、葛玛兰语、赛德克语等。汉语超弱势方言资源的情况很不清楚,已知的情况是有些方言已处于濒危的超弱势状态,如畲话(畲族说的汉语方言)、家话、正话、军话、儋州话、站话、伶话,以及各地方言区中的某些方言岛,如闽方言区中的吴方言岛、赣方言岛、客家方言岛和北方方言岛,吴方言区、粤方言区中的有些闽方言岛等。

语言活力没有、已经消亡但仍有一定价值的语言资源。这样的语言多数具有文化价值,有时还需要利用。如我国历史上的焉耆)龟兹语(又称土火罗语)、于阗语、西夏语、契丹语、女真语等。已经消亡但还有一定价值可利用的汉语方言,如古吴语、古越语、古楚语、古闽语等。这些语言和方言及其记录的历史文献资料,对研究、解读我国古代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极具重要价值。

此外,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如不同群体的语言、行业专用语,以及特种语言,如盲文哑语等,是否可以看作语言资源或语言副资源。外国语言虽然不是我国的语言,但掌握、利用外国语言,是中国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等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可以将具有不同价值的外国语言资源看作我国语言资源体系中的副资源。这些都需要研究。

根据观察和已知的情况看,由于语言接触的密切和语言影响的扩大,我国的语言和方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语言生活丰富,语言成分多变,语言资源价值不太稳定,多数语言和方言处于强势语言资源和弱势语言资源状态,只有少数语言、方言比较稳定地处于强势语言资源状态,另有少数语言、方言处于濒危的超弱势语言资源状态。这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和认真研究。

三 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语言既是一种资源,对语言资源就应当加以积极保护和科学建设,并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保证语言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和长期有效利用;保护、建设不好或开发、利用不当,语言就会成为问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国语(普通话)在台湾原来是很好的语言资源,在各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台湾当局的错误政策,便使国语从资源变成为问题。积极保护、科学建设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积极保护和科学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建设。整合语言资源,是做好语言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下面的几

2008年第1期陈章太:论语言资源 # # 13

调查语言及其使用状况,全面摸清国家语言资源家底,并对国家语言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关于我国语言文字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过去进行过多次,如20世纪50年代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普查,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20世纪90年代的民族语言调查,1998年至2004年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近几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等,还有其他几次规模较小的语言调查。这些调查的成果为我国语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中国成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现在,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言及其使用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国家语言资源应当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调查,以获取新的带有动态性的数据、资料。还要对国家语言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监测,随时掌控国家语言资源发展、变化情况。这些都是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相关事业发展规划等也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修订适合新世纪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过去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适应当时国家、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语言生活的需要,当然,语言和语言生活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过去有些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仍有现实作用,还要继续执行和实施。而有些则需要适时修订,并且应当依据新世纪国家、社会和语言生活的实际需要,制定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比如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要指出认真贯彻、执行5宪法6有关条款和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65民族区域自治法6等法律的重要现实意义,说明要依法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并作出相关规定;要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并要确保民族语言的地位、作用和权利;要说明方言的价值和作用,恰当保护方言;要强调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作相关规定;还要说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重要意义与内容。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方面作出相关说明和规定,对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国家语言资源是重要而有效的。比如怎样创造、提供语言使用的空间和条件,如何进一步实行双语政策和双语教育等。

大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这不仅是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也是语言规划的新内容,对保护、利用国家语言资源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似有这样几项具体内容:(1)尊重公民的语言选择,保障公民语言权利,营造和谐语言生活。(2)正确对待、妥善协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的关系。(3)正确对待、妥善协调各民族语言的关系。

(4)正确对待、妥善处理民族共同语、标准语与方言的关系,以及方言与方言的关系。(5)恰当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重视母语并加强母语教学,同时加强外语的学习与使用。(6)积极保护弱势语言和弱势方言,有效抢救濒危语言和濒危方言。(7)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努力增强语言功能与语言活力。(8)树立语言服务观念,做好语言社会咨询、服务工作。(9)积极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语言资源,提高语言资源价值。

加强语言研究,促进语言应用。我国的语言研究,从传统的语文学到现代语言学,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的当代语言学则比较薄弱。当代语言学既强调语言本体分析与描写,强调理论概括,又重视语言应用,特别是语言教学与习得、语言与社会、科技应用、语言信息化等。我国的语言研究应当朝这一方向前进,应当将语言本体研究与语言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关心、研究语言及其使用的变化,关心社会语言生活,重视国家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让语言研究成果的绚丽之花在语言应用中结出硕果。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九
《论语言资源》

2008年2月

第1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LinguisticsFeb.,2008No.1

论语言资源

陈章太3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010)

  [摘要]语言是不是资源,是什么样的资源,语言

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多变化、。极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开发,。

[关键词][]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8)0120009206

OnLanguageResources

CHENZhangtai

Abstract:Chinesescholarsareinactivediscussionastowhetherlanguageisresource

andwhatkindofresourceitis.Theauthorholdsthatlanguageisaspecialtypeofsocialresourcewhichisvaluable,applicable,effective,changeable,andcanbedeveloped.Weshouldactivelyprotect,scientificallyconstruct,reasonablyinvestandeffectivelyusetheresourcesoflanguage.ThearticlealsoexpoundsthesituationoflanguageresourcesinChina.

Keywords:languageresources;languagevitality;languagelife;languageapplication

语言是不是资源,怎样看待语言资源,过去国外学界谈论多一些,国内学界讨论不太多。近些年来,这个问题逐渐引起我国语言学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邱质朴(1981、2000)、黄行(2000)、李宇明(2003、2005)、张普(2006、2007)、孙宏开(2006)、徐大明(2007)等教授对语言资源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论述,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从2005年起相继建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及多个分中心,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研究,先后发表了多部重要翔实的监测研究报告,取得了很好的绩效。现在,学界正在

[收稿日期]2007-10-15

[作者简介]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3本文提交2007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

    ・10・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1期讨论这个问题,2007年10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的主要议题,就是国家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我国学界讨论的“语言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狭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各种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以及各种语言词典等。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语言实际需求的加大,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视语言为问题逐渐转向将语言看作资源,或者看作既是问题又是资源,进而发出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呼吁,这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字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讨论的“语言资源”是广义的“语言资源”,还包括文字,具体讨论三个问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我国的语言资源状况,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下面再各分成若干小类具,它存在、依附于人类社会,,,因此被认为离开了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以它的物质结构系统,承载着丰富、,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效益,出效益、多变化、能发展的特殊的社会资源。

。语言本体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是语言资源的物质基础;语言应用包括语言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人类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各种使用及其效益,是语言资源价值和可利用性的具体体现。语言资源的价值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其隐性价值是语言本体的价值,包括语言地位,规范程度,语言历史,承载的文化、信息,记录的文献、资料等;显性价值是语言本体价值的具体体现,包括语言社会交际作用、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应用效益等。语言资源的隐性价值要通过显性价值加以体现,而所有语言资源价值的显现一般是逐渐、缓慢的,只有在语言功能、语言地位、语言作用发生大的变化之后,某些语言的资源价值才会有较快的显现。如希伯来语,原来只是犹太人在宗教活动中使用的一种“死了的语言”,并不是犹太民族的日常用语。以色列建国以后,因为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实行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政策,确定希伯来语为国语,从此改变了希伯来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希伯来语成了以色列法定的官方语言和犹太人的日常通用语,这样希伯来语的语言资源价值才从隐性转为显性,很快显现出来。又如马六甲海峡的一种廖内—柔佛方言(Riau2Johor),在1972年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协议共同采用以这种方言为基础的标准马来语为两国共同语以后,这种方言的地位、功能、作用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这种方言的语言资源价值也才凸显出来。菲律宾的他加禄语(tagalog)在成为菲律宾国语之后,它的语言资源价值很快显现也是类似情况。

语言资源价值的高低,与语言功能、语言活力和社会需求、国力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就语言功能和语言活力来说,凡是语言功能完备或比较完备,语言活力强盛或比较强盛的语言,如一般国家的官方语言,多数民族共同语和许多区域通用语,其语言资源价值就较高;反之,其语言资源价值则较低或很低,如世界上和我国不少弱势或濒危的语言、方言。就社会需求和国力状况来说,凡是社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或是国家综合国力处于上升、鼎盛状态,社会对语言

2008年第1期陈章太:论语言资源・    11・的需求就要加大,这都会促使该国家社会主要语言的语言资源价值升高,如我国近期的崛起、发展与汉语普通话语言资源价值的攀升;反之,国家、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其主要语言的语言资源价值则降低,如亚洲、非洲的有些国家与主要语言。

评价语言资源价值,可以参考语言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我以为具体指标大致有这样几项:(1)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声望情况;(2)语言规范程度及表现力;(3)语言使用人口及其年龄结构与社会分布;(4)语言使用范围与应用领域;(5)语言记录文献和承载信息情况等。依据这个语言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将我国的语言资源分为以下五类:语言活力超强的超强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减弱的弱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缺乏、处于濒危状态的超弱势语言资源,语言活力没有、已经消亡但仍有一定价值的语言资源。超强势语言资源和强势语言资源,一般都达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或多项指标的较高标准,如国家、民族、地区的共同语,通用语言,官方语言和法定语言等,甚至是消亡了的语言,因为具有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的高标准,,这样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外国的梵语、巴利语、哥特语等。

上文说过,:超强势语言资源,强势语言资源,弱势语言资源,。

。汉语普通话由于形成的历史悠久,记录了极其丰富、珍贵的文献资料,现在使用人口众多,应用地域广阔,使用领域广泛,规范程度很高,语言功能完善,语言活力超强,应用效益显著,语言声望很高,语言影响广泛,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发挥重大作用。近百年来,它先被定为国语,后被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其地位、作用、贡献和利用效益,都是最为重要、最为显著、最为巨大的,所以可以认为汉语普通话是我国的超强势语言资源。随着国家的更加强盛,社会的更加发达,经济文化科技等的更加发展,国际交往的更加频繁,汉语普通话的资源价值与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语言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语言规范程度较高,语言功能比较完善,使用人口较多,应用范围较广,语言表现力较强,语言活力强盛,在中央及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法定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壮语、彝语,是语言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在民族自治州、县公务活动等使用或跨境使用,使用人口较多,具有较强活力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如苗语、布依语、载佤语、侗语、白语、傣语、纳西语、景颇语、拉祜语、佤语、柯尔克孜语、达斡尔语、土语、黎语、傈僳语、哈尼语、独龙语、锡伯语、塔吉克语等。以及汉语中语言活力强盛的主要方言和次方言,如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及其次方言,还有某些地区实际通用的当地方言,如吴方言的苏州话、宁波话、温州话,粤方言的台山话、香港粤语,闽方言的福州话、厦门话等。这些语言、方言因为它们的功能正在增强,价值、活力、使用较大,可以认为是强势语言资源。有的语言或方言虽然使用人口不多,也没有文字,但其价值、活力较强,语言功能很好,在本民族本地区中使用人数比例很大,语言保持和发展情况很好,这样的语言或方言也是强势语言资源,如基诺语和汉语方言的杭州话。

语言活力减弱的弱势语言资源。那些语言规范程度较差、多数没有文字、文献资料较少、

    ・12・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1期使用人口较少、应用地区较小、使用范围较窄、语言功能减弱、语言活力较差、使用效果较弱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和部分汉语方言土语,都是弱势语言资源。如土家语、布努语、仡佬语、普米语、乌孜别克语、裕固语、保安语、门巴语、珞巴语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汉语的某些小方言土语和多数边界弱小方言土语,如湘南、桂北、粤北的方言土语,皖南、浙西的某些方言土语,闽中地区闽语几大次方言交界的弱小边界方言等。

语言活力缺乏、处于濒危状态的超弱势语言资源。有些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它们虽然使用人口很少,应用范围很窄,语言功能萎缩,语言活力很差,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但这些语言和方言还在一些人和某些范围内使用,还有一定价值,这样的语言都属于超弱势语言资源。据学界调查研究,我国的这类语言大致有20多种。这些语言大多没有文字和文献资料。如满语、畲语、赫哲语、鄂伦春语、塔塔尔语、普标语、仙岛语、康家语、阿侬语、达让语、格曼语、毕苏语、桑孔语、柔若语、图佤语、波拉语、泰耶语、苏龙语、布兴语、 语、、赛德克语等。汉语超弱势方言资源的情况很不清楚,态,如畲话(畲族说的汉语方言)、 家话、正话、,某些方言岛,如闽方言区中的吴方言岛、,吴方言区、粤方言区中的有些闽方言岛等。

语言活力没有、。这样的语言多数具有文化价值,有时还需要利用龟兹语(又称土火罗语)、于阗语、西夏语、契丹语、女真语等。,如古吴语、古越语、古楚语、古闽语等。这,对研究、解读我国古代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极具重要价值。

此外,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如不同群体的语言、行业专用语,以及特种语言,如盲文哑语等,是否可以看作语言资源或语言副资源。外国语言虽然不是我国的语言,但掌握、利用外国语言,是中国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等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可以将具有不同价值的外国语言资源看作我国语言资源体系中的副资源。这些都需要研究。

根据观察和已知的情况看,由于语言接触的密切和语言影响的扩大,我国的语言和方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语言生活丰富,语言成分多变,语言资源价值不太稳定,多数语言和方言处于强势语言资源和弱势语言资源状态,只有少数语言、方言比较稳定地处于强势语言资源状态,另有少数语言、方言处于濒危的超弱势语言资源状态。这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和认真研究。

三 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语言既是一种资源,对语言资源就应当加以积极保护和科学建设,并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保证语言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和长期有效利用;保护、建设不好或开发、利用不当,语言就会成为问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国语(普通话)在台湾原来是很好的语言资源,在各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台湾当局的错误政策,便使国语从资源变成为问题。积极保护、科学建设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积极保护和科学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建设。整合语言资源,是做好语言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下面的几件事情值得重视并认真做好。

2008年第1期陈章太:论语言资源・    13・

调查语言及其使用状况,全面摸清国家语言资源家底,并对国家语言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关于我国语言文字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过去进行过多次,如20世纪50年代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普查,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20世纪90年代的民族语言调查,1998年至2004年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近几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等,还有其他几次规模较小的语言调查。这些调查的成果为我国语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中国成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现在,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言及其使用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国家语言资源应当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调查,以获取新的带有动态性的数据、资料。还要对国家语言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监测,随时掌控国家语言资源发展、变化情况。这些都是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相关事业发展规划等也有重要意义。

。言规划,适应当时国家、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性和连续性,,。而有些则需要适时修订,并且应当依据新世纪国家,制定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执行《宪法》有关条款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说明要依法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并作出,强调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并要确、作用和权利;要说明方言的价值和作用,恰当保护方言;要强调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作相关规定;还要说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重要意义与内容。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方面作出相关说明和规定,对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国家语言资源是重要而有效的。比如怎样创造、提供语言使用的空间和条件,如何进一步实行双语政策和双语教育等。

大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这不仅是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也是语言规划的新内容,对保护、利用国家语言资源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似有这样几项具体内容:(1)尊重公民的语言选择,保障公民语言权利,营造和谐语言生活。(2)正确对待、妥善协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的关系。(3)正确对待、妥善协调各民族语言的关系。(4)正确对待、妥善处理民族共同语、标准语与方言的关系,以及方言与方言的关系。(5)恰当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重视母语并加强母语教学,同时加强外语的学习与使用。(6)积极保护弱势语言和弱势方言,有效抢救濒危语言和濒危方言。(7)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努力增强语言功能与语言活力。(8)树立语言服务观念,做好语言社会咨询、服务工作。(9)积极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语言资源,提高语言资源价值。

加强语言研究,促进语言应用。我国的语言研究,从传统的语文学到现代语言学,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的当代语言学则比较薄弱。当代语言学既强调语言本体分析与描写,强调理论概括,又重视语言应用,特别是语言教学与习得、语言与社会、科技应用、语言信息化等。我国的语言研究应当朝这一方向前进,应当将语言本体研究与语言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关心、研究语言及其使用的变化,关心社会语言生活,重视国家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让语言研究成果的绚丽之花在语言应用中结出硕果。

处理好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是国家语言资源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保

锡伯语日常用语篇十
《察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

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

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

122《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9年3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0NO.1□MAR.2009察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李洁(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笔者此次调研的六所中小学分别位于爱新舍里镇、堆依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察布查尔镇。调研地区是相对闭塞孤立的封闭地区,还是人口流动频繁、靠近交通要道的开放地区;是偏僻边远的乡村地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城镇地区,这些地域性的差别是影响语言使用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察布查尔县;不同乡镇学生;语言使用;语言态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09)01-0122-06前言一、不同乡镇基本情况概述王远新教授在《论裕固族的语言态度》中提笔者此次调研的六所中小学分别位于爱新到:“由于社会的认同、感情因素的影响,人们会舍里镇、堆依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和察布查对一种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做尔镇。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人们对这种(一)爱新舍里镇:由于受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语言的态度。一种语言在社会中交际功能的高等因素限制,呈封闭型自然经济,经济的发展受低、使用人口的多寡以及使用该语言的集团在一到一定制约,因而也使得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传定社区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等因素都可能统文化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爱新舍里镇是锡成为人们对这种语言的社会价值作出评价的标准伯族较集中的聚居区,笔者之所以选择乌珠牛录和依据。”[1]小学,是因为它是该县实行锡、汉双语教学较好笔者此次调研为期40天,调研学校分别是县的学校,而爱新舍里镇中学是全镇唯一一所完全一小、县一中、乌珠牛录小学、堆依齐乡中心校、纳中学。达齐乡中心校和爱新舍里镇中学。笔者之所以选择(二)堆依齐牛录乡:全乡有三所学校,其中堆以上六所中小学,除了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之依齐乡中心校是一所锡伯族学校,附设初中部,属外,还因为堆依齐乡中心校和纳达齐乡中心校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曾于1990年被“双语教改实1990年至1996年曾作为“锡伯族小学双语教学改验”研究所选中作为实验学校。经过6年的实验研革”实验学校。通过实地考察,笔者获取了有关察布究,实验班双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实施情况(三)纳达齐牛录乡:该乡是自治县主要交通要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不同乡镇被调查学生的语言地,笔者此次调研的第一所学校是该乡的纳达齐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分析,对锡伯族学校的双语教心校。笔者调研期间住在县城,每天骑自行车往返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一趟,大约需要20多分钟。收稿日期:2008-04-08

作者简介:李洁(1980-),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双语教育与教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9年3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0NO.1□MAR.2009

(四)县城———察布查尔镇:察布查尔镇前称中,乌珠牛录小学65人,堆依齐乡中心校65人,纳宁古齐牛录,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达齐乡中心校32人,察县一小44人,爱新舍里镇枢纽。中学68人,察县一中62人。(见图1)

在336名被调查的学生中四年级52人,五年

二、被调查对象的背景情况级67人,六年级87人,七年级22人,八年级36

人,高二72人。(见图2)

本次锡伯族学生的问卷调查总人数为336人,本次被调查的336名学生中,家庭所在地是城笔者从不同角度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在336市的有3人,在县城的有62人,在乡镇的有80人,名被调查的学生中男性146人,占43.5%,女性190在农村的有188人,在牧区的有1人,有2人未标人,占56.5%。分别来自察布查尔县6所中小学。其明家庭所在地。(见图3)图1被调查学生的来源分布图2被调查学生的年级层次分布图图3被调查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分布图

三、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表1问题:你有汉族朋友吗?

学校很多有几个没有注明

乌珠牛录小学15人(23.08%)40人(61.54%)9人(13.85%)1人未选堆依齐乡中心校28人(43.08%)34人(52.31%)3人(4.62%)

纳达齐乡中心校19人(59.38%)13人(40.63%)

察县一小25人(56.82%)16人(36.36%)2人(4.55%)1人未选爱新舍里镇中学33人(48.53%)34人(50%)1人(1.47%)

察县一中40人(64.52%)22人(35.48%)

表2问题:你平时购买或阅读哪种语言的课外书籍、报纸或杂志?

学校仅读汉语的仅读锡伯语的汉语的多于锡伯语的多两种语言的阅

锡伯语的于汉语的读量差不多基本不阅读注明

乌珠牛录小学40人(61.54%)7人(10.77%)7人(10.77%)2人(3.08%)4人(6.15%)2人(3.08%)3人未选堆依齐乡中心校40人(61.54%)2人(3.08%)9人(13.85%)1人(1.54%)7人(10.77%)4人(6.15%)2人未选纳达齐乡中心校19人(59.38%)2人(6.25%)9人(28.13%)1人(3.13%)1人未选察县一小33人(75%)6人(13.64%)1人(2.27%)3人(6.82%)1人(2.27%)

爱新舍里镇中学57人(83.82%)8人(11.76%)1人(1.47%)1人(1.47%)1人未选察县一中51人(82.26%)7(11.29%)2人(3.22%)1人(1.61%)1人未选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李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123

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

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

124《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9年3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0NO.1□MAR.2009表3问题:你平时喜欢听哪种语言的歌曲?学校只听锡伯语的只听汉语的听锡伯语的多听汉语的多于锡、汉两种语言的于听汉语的听锡伯语的在数量上差不多不听歌曲注明乌珠牛录小学9人(13.85%)23人(35.38%)8人(12.31%)11人(16.92%)9人(13.85%)2人(3.08%)3人未选堆依齐乡中心校5人(7.69%)23人(50.77%)4人(6.15%)5人(7.69%)15人(23.08%)1人(1.54%)2人未选纳达齐乡中心校2人(6.25%)13人(40.63%)1人(3.13%)3人(9.38%)8人(25%)4人(12.50%)1人未选察县一小3人(6.82%)22人(50%)4人(9.09%)3人(6.82%)11人(25%)1人(2.27%)爱新舍里镇中学26人(38.24%)4人(5.88%)28人(41.18%)8人(11.76%)2人(2.94%)察县一中1人(1.61%)19人(30.65%)3人(4.84%)26人(41.94%)10人(16.13%)2人(3.23%)1人未选笔者根据上述统计得出结论:度。锡伯族学生如今对于汉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一)调查所选乡镇是相对闭塞孤立的封闭地以及歌曲的选择占绝对的比重,相反,对于母语读区,还是人口流动频繁、靠近交通要道的开放地物、歌曲的选择却较少。区;是偏僻边远的乡村地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乌珠牛录小学是实行双语教学较好的学发展较快的城镇地区,这些地域性的差别是影响校。爱新舍里镇中学虽已没有设置锡伯语文课,但学生语言使用的重要因素。“你是否有汉族朋因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其语言较好地保留友?”“你是否有锡伯族朋友?”实际上这两个问下来。题是有关联的。小学组纳达齐乡中心校和察县一(四)在对表2问题的回答中,将小学组和中学小以及中学组的察县一中所处语言环境相对较组放在一起来比较,爱新舍里镇中学选择“仅读汉为开放,汉族学生占到一定的比例,锡伯族学生语”的比例竟然远远高于四所小学。其实,深入分析的玩耍集团中有很多是汉族学生;而乌珠牛录小并不难理解,虽然爱新舍里镇中学环境较为封闭,学所处环境相对封闭,对外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但这是相对的。10~12岁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可相对闭塞。能日常生活更多地是受父母的影响,而中学生思维(二)六所学校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域,但随着经方式日趋成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于日常济的发展,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的强势生活方式的选择更多地有了自己的主观态度,而且介入,锡伯族学生所受影响进一步加深。表3、表4锡伯族中学已经不再开设锡伯语文课程,所有课程实际上是间接地在询问锡伯族学生对待母语的态都使用汉语进行授课。四、被调查对象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表4问题:遇到难点时,你认为老师使用哪种语言讲解对你来说更容易理解?学校锡伯语汉语锡伯语和汉与使用哪种语语都一样言没有关系其他情况注明乌珠牛录小学28人(43.08%)18人(27.69%)16人(24.62%)3人(4.60%)堆依齐乡中心校16人(24.62%)34人(52.31%)8人(12.31%)4人(6.15%)1人(1.54%)2人未选纳达齐乡中心校3人(9.38%)15人(46.88%)12人(37.50%)1人(3.13%)1人未选察县一小9人(20.45%)23人(52.27%)10人(22.73%)1人(2.27%)1人未选爱新舍里镇中学23人(33.82%)17人(25%)22人(32.35%)5人(7.35%)1人(1.47%)察县一中9人(14.52%)29人(46.77%)15人(24.19%)6人(9.68%)1人(1.61%)2人未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9年3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0NO.1□MAR.2009表5问题:上小学前你的汉语水平如何?只会说汉一点儿不懂能听懂汉语日常能听懂锡伯语

学校语,不会汉语,只会用语,不太会说,日常用语,不太锡、汉双语其他情况注明

说锡伯语说锡伯语锡伯语流利会说,汉语流利都较自如

乌珠牛录小学2人(3.08%)23人(35.38%)18人(27.69%)6人(9.23%)15人(23.08%)1人未选堆依齐乡中心校4人(6.15%)13人(20%)15人(23.08%)5人(7.69%)27人(41.54%)1人未选纳达齐乡中心校3人(9.38%)3人(9.38%)9人(28.13%)17人(53.13%)

察县一小4人(9.09%)5人(11.36%)5人(11.36%)4人(9.09%)25人(56.82%)1人未选爱新舍里镇中学2人(2.94%)8人(11.76%)33人(48.53%)2人(2.94%)23人(33.82%)

察县一中3人(4.84%)24人(38.71%)9人(14.52%)25人(40.32%)1人(1.61%)

表6问题:你汉语听、说、读、写的程度如何?

学校熟练一般比较困难不会注明

乌珠牛录小学32人(49.23%)28人(43.08%)5人(7.69%)

堆依齐乡中心校36人(55.38%)26人(40%)1人(1.54%)1人(1.54%)1人未选

21人(65.63%)11人(34.38%)

听纳达齐乡中心校

察县一小33人(75%)10人(22.73%)1人(2.27%)

爱新舍里镇中学45人(66.18%)22人(32.35%)1人(1.47%)

察县一中56人(90.32%)6人(9.68%)

乌珠牛录小学13人(20%)41人(63.08%)11人(16.92%)

堆依齐乡中心校35人(53.85%)22人(33.85%)5人(7.69%)2人(3.08%)1人未选

17人(53.13%)10人(31.25%)5人(15.63%)

说纳达齐乡中心校

察县一小28人(63.64%)15人(34.09%)1人(2.27%)

爱新舍里镇中学25人(36.76%)40人(58.82%)3人(4.41%)

察县一中46人(74.19%)15人(24.19%)1人(1.61%)

乌珠牛录小学36人(55.38%)26人(40%)3人(4.62%)

堆依齐乡中心校37人(56.92%)22人(33.85%)5人(7.69%)1人未选

19人(59.38%)10人(31.25%)2人(6.25%)1人未选

读纳达齐乡中心校

察县一小31人(70.45%)12人(27.27%)1人(2.27%)

爱新舍里镇中学44人(64.71%)22人(32.35%)2人(2.94%)

察县一中41人(66.13%)20人(32.26%)1人(1.61%)

乌珠牛录小学43人(66.15%)18人(27.69%)3人(4.62%)1人(1.54%)

堆依齐乡中心校48人(73.85%)12人(18.46%)4人(6.15%)1人未选

16人(50%)13人(40.63%)2人(6.25%)1人未选

写纳达齐乡中心校

察县一小35人(79.55%)9人(20.45%)

爱新舍里镇中学46人(67.65%)17人(25%)5人(7.35%)

察县一中50人(80.65%)12人(19.35%)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李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125

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李洁布查尔县受调查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126《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9年3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0NO.1□MAR.2009表7问题:你锡伯语你汉语听、说、读、写的程度如何?学校熟练一般比较困难不会注明乌珠牛录小学49人(75.38%)15人(23.08%)1人(1.54%)堆依齐乡中心校38人(58.46%)20人(30.77%)5人(7.69%)1人(1.54%)1人未选18人(56.25%)11人(34.38%)2人(6.25%)1人(3.13%)听纳达齐乡中心校察县一小23人(52.27%)8人(40.91%)2人(4.55%)1人(2.27%)爱新舍里镇中学50人(73.53%)16人(23.53%)2人(2.94%)察县一中44人(70.97%)18人(29.03%)乌珠牛录小学43人(66.15%)16人(24.62%)6人(9.23%)堆依齐乡中心校39人(60%)17人(26.15%)6人(9.23%)2人(3.08%)1人未选13人(40.63%)15人(46.88%)3人(9.38%)1人未选说纳达齐乡中心校察县一小17人(38.64%)22人(50%)4人(9.09%)1人(2.27%)爱新舍里镇中学48人(70.59%)18人(26.47%)1人(1.17%)1人(1.47%)察县一中40人(64.52%)16人(25.81%)5人(8.06%)1人(1.61%)乌珠牛录小学17人(26.15%)13人(20%)20人(30.77%)14人(21.54%)1人未选堆依齐乡中心校28人(43.08%)19人(29.23%)14人(21.54%)3人(4.62%)1人未选7人(21.88%)10人(31.25%)5人(15.63%)9人(28.13%)1人未选读纳达齐乡中心校察县一小6人(13.64%)12人(27.27%)9人(20.45%)17人(38.64%)爱新舍里镇中学13人(19.12%)17人(25%)16人(23.53%)22人(32.35%)察县一中9人(14.52%)10人(16.13%)20人(32.26%)23人(37.1%)乌珠牛录小学7人(10.77%)14人(21.54%)26人(40%)17人(26.15%)1人未选堆依齐乡中心校21人(32.31%)22人(33.85%)17人(26.15%)4人(6.15%)1人未选10人(31.25%)8人(25%)3人(9.38%)10人(31.25%)1人未选写纳达齐乡中心校察县一小2人(4.55%)7人(15.91%)9人(20.45%)26人(59.09%)爱新舍里镇中学8人(11.76%)10人(14.71%)22人(32.35%)28人(41.18%)察县一中5人(8.06%)4人(6.45%)23人(37.1%)30人(48.39%)表6旨在调查学生的汉语掌握程度,表7旨在方面是通过课堂途径学习的,另一方面,学校现在调查学生的锡伯语掌握程度。都提倡用汉语授课,学生置身于大的汉语环境中,笔者根据上述统计得出结论:汉语水平提高较快,不过,当地锡伯族的汉语中仍(一)汉语作为我国的主体语言,它的强势地位带有锡伯语的音调。已经影响到人口并不占优势的锡伯族。察布查尔县(二)吕必松先生的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听力训的锡伯族锡、汉双语能力较强,大部分还兼通维吾练、口头表达训练、阅读训练和笔头表达训练,即我尔语、哈萨克语等语言。虽然年轻一代不认识锡伯们所说的“听、说、读、写”技能。从语言学习过程的文或是锡伯文字的认知读写能力较差,但总体来角度说,听总是先于说,读和写的培养则较为难些。说,母语的口语表达比较流利,作为家庭用语和族(三)由于地域的差异,一般来说,汉语水平较内用语,母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上小学前,学生的高的锡伯族人,母语能力相对差些。该县锡伯族人

汉语水平不是很高,锡伯语较流利;上学后,汉语一的双语使用状况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与社会职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13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