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

| 体育硕士 |

【www.guakaob.com--体育硕士】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一:武术操的教学反思

《武术操》教学反思

《武术操》教学反思《武术操》一课教学反思,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小学体育课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武术有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武德”。“未曾习武先明德”,武德先于、高于武技,是中华武术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宣布课的内容,引入正题时得讲究点艺术,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能收的回。在武术教学中,我深刻领会武术的内涵,示范规范,口令清楚响亮,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渐体验动作的动和静、身体的局部和整体,形神相结合,使枯燥的武术教学变得有声趣。还结合了武术基本功的特点,运用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熟悉武术操的风格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到了线性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示范采取镜面示范、以及背面示范,以方便学生观看模仿。一遍操教完以后,有近一半的学生已经不记得第一节的动作了,这也是孩子的特点之一,学的快忘的也快。当堂复习也是很重要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着重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及规范学生的细节动作。

一、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积极性不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中造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对武术的实际应用和组合动作练习不够,从而缺乏趣味练习。

2.学生掌握的内容只是强迫所得,没有系统性。

随着教学课时的增多,所积累的知识越多。从而练习和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时间比较紧张。而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完全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识。日积月累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练习。

3.基本动作不扎实,缺少组合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套路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对武术的兴趣是由日常的武打影视中培养出来的,对真正的 武术了解不够,往往在学习基本动作时与影视动作作比较。而学生对套路动作规律的认识以及身形、步法配合的练习缺乏。直接进入套路教学,不但教的时间长,而且学生学的慢,掌握的不理想,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抓住学生有限的兴趣,培养学生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武打影视剧中对武术的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下两点着手:讲解武术套路中的技击拆解,动作的演变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这样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能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根据示范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武术产生强烈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勤练的习惯

武术教学中,教师只能起到教的作用,当动作学会之后,学生必须自己练习,而且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动作。在实践中体会、运用武术,才能领会武术的真正含义。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千遍一律的练习,才能掌握其要领和练习的技巧。才能体会其攻防含义。另外还要注意看的习惯。在观摩教师示范的同时,要体会到眼到心到,心随眼,

3.加强学生想的习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的同时,积极联系影视中的一些攻防动作,想想这些动作在实际中如何实现攻防转换,再根据教师对攻防转换的讲解,比较与自己想想的是否一样。从而较快地领会动作含义和技术要领。在学习中,如果不动脑思考和实践,而一味地死练,不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有难以想象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即让学生多练习多体会,而且还要多思考。在实践中多应用,才能做到想、练、实践的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气氛千百万化,教师只要抓住其本质,突出重点与关键环节,应用规范的示范动作和准确的术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习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二:博鳌中心小学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总结

2010—2011学年度

博鳌中心小学开展“武术进校园”教学活动总结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又称国术或武艺,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等作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学校自编了《武术教材》,并根据教材要求开设武术校本课程:一年级开设武术基本功、武术操、五步拳课程;二年级开设少年拳第一套,双节棍课程;三年级开设少年拳第二套,武术刀课程;四年级开设初级长拳一路,武术棍课程;五年级开设初级长拳三路,武术剑课程。除了校本课,学校还利用每天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每周至少有两次武术活动内容。

“学武术对这些孩子有好处,让孩子们有一个武术特长”,正在给学生上体育课的李老师说,在李老师看来,学生现在这个年龄段学习武术是很合适的。

五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刀枪剑棍这一项武术内容,在他们看来,武术“挺有意思,挺好玩”。

我们学校习武的同时,注重武德教育

“武”是干戈军旅之事;“德”指道德、品德。拳论讲:“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浇花浇根,教人教心。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武术中武德居首也。

学习武术会不会助长学生的打架之风呢?针对这一疑问,学校除

了让学生习武之外,还开设了武德课,让同学们明白习武要讲德,而不是为了打架。

博鳌中心小学的武德教育主要涵盖高武德、正武旨、严武纪、良武风等十方面内容,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武德知识和武术礼仪教育,让学生在习武的同时懂得武术教学中的礼节和武术竞赛礼仪。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校师生改变了以往的问候方式,行抱拳礼。抱拳礼是武术礼仪的一种,在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抱拳礼有着特殊的含义: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

将武术扩展到校外 形成社区文化特色

博鳌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都说学习武术之后,身体变得强健了,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意志,做事情能坚持做到有始有终,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教师们由起初的不会武术,到现在学会了几套武术拳,并且掌握了几种武术器械套路,身体强壮了,精神状态自然就好了,教学劲头更足了。

2010和2011年,学校成功举办了“武术特色团体、个人大赛”和“武术特色展示”。2010年9月,博鳌中心小学武术队的学生参加了博鳌镇的艺术展演,扎实的武术功底,高昂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赞誉。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曾经说过,“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强国强种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还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实施途径”博鳌中心小学在“以武尚德,文武双馨”发展之路上的种种收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句话的写照。

2011年7月

2011—2012学年度

博鳌中心小学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总结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作为我国本土的体育项目我们有必要大力的开展武术教学,这不仅是出于对教学对象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为指导,把学校文体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以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为核心,坚持健康第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传承文化、自强不息。

二、活动思路:

培养孩子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激活孩子的潜质,落实素质教育,使他们在武术学习中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进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

学校篮球场

五、活动目的:

1、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张扬;

2、培养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力量、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得以强身健体之攻效;

3、培养心理健康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来调节自我情绪,增强自信心;

4、社会适应性目标:学会获取武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和谐的交际关系,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六、活动步骤:

武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武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武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武术兴趣小组

武术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学生有学习兴趣并且自愿学习的基础上由各班推荐2—3名,主要集中在四、五年级,大约40人左右。活动要固定,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三:武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体育课武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1.武术的起源与功能。

2.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法(马步、弓步)和武术组合动作(马步冲拳、弓步推掌)。

3.合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会做简单的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2.通过学生观察、模仿、互相交流、尝试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

1、教学常规

(1).用武术的抱拳礼引出课题——武术课。

(2).简单介绍抱拳礼。

(3).引导学生用武术的“抱拳礼”向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2、武术的基本知识

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回答。

(1)武术起源于什么地方?

武术起源于我们中国,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武术的功能:强身健体,自我保护、见义勇为等!

(3)你们都知道哪些武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通过设问:你们想不想成为武术明星?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为武术基本动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武术的实践知识

1、搏击操

目的:准备活

队形: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教学方法:

(1)教师简单介绍搏击操。

(2)学生模仿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做搏击操(音伴)

(设计意图:用和武术接近的搏击操来做准备活动,一是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伏笔,因为搏击操里面的拳和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呼应。)

2基本手型:

教学方法:

(1)出示课件:老师讲解示范拳、掌、勾动作(在搏击操的基础上,老师规范拳的手型,引出掌和勾的手型教学)。

拳: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掌: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握在一起,屈腕。

(2)学生跟着画面自主学习拳、掌、勾基本手型。

(3)老师强调基本手型动作

3、基本步法

教学方法: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老师讲解示范弓步、马步的动作要领。

(3)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游戏:石头、剪子、布

目的:

进一步巩固练习基本手型和基本步法,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

方法:

手上动作:

用拳代替石头,掌代替布,勾代替剪子。脚上动作:用弓步代替剪子,用马步代替步,并步代替石头。要求学生将两拳抱于腰的两侧,边跳边唱(石头、剪子、布)边做游戏。

A、两人或多人一组做游戏

B、老师和全体学生一起游戏,看谁胜老师的次数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可以让枯燥的动作生动化,学生不但愉悦了身心,而且还巩固了动作,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5、组合练习:出示课件

(1)学习预备式:并步抱拳(做游戏的时候已经有基础了)。

动作要领:两手握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挺胸收腹,夹肘。

(2)马步冲拳

(3)弓步推掌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集体演练。

(4)擂台赛:学生根据已有的动作,创编不同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擂台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的能力,符合新课标精神。通过设立擂台赛,提高学

生活动的能力,增强对武术的兴趣,为目标的达成进

一步创造了条件)

三、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放松活动

2、总结:武术知识考考你(把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汇总,学生自由回答)

3、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通过巩固武术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兴趣)。

4、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也许是源于中华武术渊源广博、流传民间及电视媒介的传播或武林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影响所至。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课的整个流程上,时间的把握应该注意,前面部分的内容还应该压缩一点,多留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这次设计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

2、基本部分的内容,应该更充实一些,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素材来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动作创编。(在这次设计中,在基本部分重新添加了基本步法的学习内容。)

3、教学中注重学生互相学习、检查、改进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四: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_李富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NPHYSICALEDUCATIONUNIVERSITY

第31卷第5期2014年9月

613-620Vol.31No.5Sep.2014

体育教育训练学

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

1,23

涂琳琳,季李富刚,

*

1,2

“立德树人”(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2.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200241;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310028)

要:针对百年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境遇一直颇显落寞的现实困境,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综合哲学、

文化学与教育学的视域,重点选取学校武术以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这一研究对象来深入分析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宏观性的解决策略。在呈现武术套路成为学校武术主要教学内容及其被抨击的现实基础上,首先深入“同情的理解”;继而站在西方体育项目和现代文明的“他者”到武术套路的知识特点与民族特性之中对其展开了立“激活对套路的身场对武术套路与学校体育之间的深层差异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立”心体验”来解决武术套路如何在学校体育中的问题。关键词: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武术套路747Ⅹ(2014)05-0613-08文章编号:1001-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852.019

ReflectionsontheTeachingContentofSchoolWushu

22

LIFu-gang1,,TULin-lin3,JILiu1,

(1.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2.ResearchBaseofPhysicalEducationandTeaching,

Shanghai“LiDeShuRen”KeyResearchBaseofHumanityandSocialScience,Shanghai200241,China;

3.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realisticproblemthatthesituationofWushuinschoolsportshasnotbeenwellfornearlyahundredyears,thetextselectsschoolWushubasedteachingcontentsonWushuroutineasresearchobjecttoanalyzethedeepreasonsforit,andmakessomemacrostrategiestosolveitbyusingliteratureanalysismethod,comparisonmethodandintegratingthevisionsofphilosophy,cultureandeducation.AfterpresentingtherealityofWushuroutinewhichhasbecomemainteachingcontentinschoolWushuandhasbeencriticized,thetextfirstlygoesdeepintothecharacteristicsofknowledgeandnationalidentityofWushuandshows“sympatheticunderstanding”towardsit.ThenthetextStandspositiononthewesternsportspro-gramsandonthe“other”positionofmoderncivilizationtoreflectandcriticizethedeepdifferencesbetweenWushuandschoolsports.Finally,inordertosolvetheproblemofwushuroutine's“self-reliance”intheschoolsports,thepaperputsforward“activating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experiencetowardsWushuroutine”basedonsummarizingpredecessors'pointsofview.

Keywords:schoolWushu;teachingcontent;Wushuroutine

是指“在学校领域范围内开展的、以学校武术,

教育为目的的武术项目。其内容是选择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通过适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学校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武术训练和竞赛中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

[1]19

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用来教育“国子”“六艺”的中就有许多内容是与武术相关的,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武分途,尤其是汉代董仲舒“独

尊儒术”的提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盛行着一种“重

文轻武”的社会基调与教育现状。武术在古代社会主要是在军旅之中和民间的师徒传承之中得到发展。所以,这里所说的学校武术,主要是指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开展的武术教学活动。

近代伊始,中华民族就面临着饱受外族欺凌的特殊时空背景,致使当时的有识之士和社会精英本

*

01-18;修回日期:2014-03-06收稿日期:2014-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体育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1196806);华东师范大学培育基地建设项目(78140128)

),),作者简介:李富刚(1979-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教育;涂琳琳(1983-博士生,研究方向男,河南偃师人,女,湖南常德人,

),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季浏(1961-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体育心理学,通讯男,江苏泰兴人,

作者。

·613·

“强国强种”、着重塑国民与国家形象的崇高使命将武术纳入了现代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被列入大、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开始了各类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历次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和体育课程总的来讲的改革,都把武术摆在重要位置,列为传统体育中唯一的必修内容。体现了国家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课程体系时对保持民族性这一主题的深刻

[1]8

04-02,认识”。2004-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要求新学期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

[2]各学科,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关怀与重视之下,武术在学校体育

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

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90年代初以后,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从1999年开始,正式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开发体制。2000年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于2001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已有10多年。在这样的背景观照下,从表1中就可清晰地看到2001年新一轮体育改革开启之前的武术课程内容设置与开启之后的内容设置是存在不同的。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它已由过去那种较重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指导下所展开的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向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注重发挥地方与学校特色、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设

,“与以往教置与教学方式转型。所以,有学者指出学大纲规定了各个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主要构建了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相应

的评价原则,为各级学校和教师选择教材以及学生

[1]8的自主发展留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

然而,仔细审视发现,尽管新课程标准之下的课

中的身份一直颇为尴尬,也一直难掩可有可无、甚至

“名存实亡”的落寞境遇。且不说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了当时各级学校开设的国术课程“统而记之,不过十分之一、二,且多作为课外活动,迄无国术课程者,尚居十之

[3]

八九”。也不说文革期间特殊的政治环境在一定70年代的学校武术发展。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60、

单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从上到下的通力合作与各种努力之后,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仍不理想。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于2005年开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武术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得非常不乐观,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只有30%;有些学校为了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

[4]

削弱了武术课程。

面对美好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导致学校武术陷入困境的种种原因,但教学好不好,内容是先导,没有好的内容,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令人担忧。正如季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目教授在

,“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标》的解读中所认为的问题是,教武术的什么内容,怎样教武术,能使许多

[5]

学生像喜欢跆拳道那样喜爱并学会武术等”。所以,集中对学校武术教育内容所出现的问题展开深

程设置较之以前要更为灵活与丰富,但它与改革之

前的课程之间也存在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以武术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依然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是说,自1961年武术被正式列入该年编订的全国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以来,该大纲以武术基本功、规范化套路为主要形式的教材内容设置为后来学校武术的内容安排奠定了基本格局。正如杨

:“至今许多版本的武术教材仍未改变老建营所说

模式,许多学校仍以50年代创编的老套路或将其翻

[9]

版重组、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于2005年的调查发现:已经开设武术内容的学校教学任务由普通体育教育者(所占比例为70%)承担,开设的课程以套路为主

[4]

。可见,无论学校武术的内容是传统武术还是

竞技武术、是国家统编套路还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套路、是直接采纳经典实用的套路还是自己创编组合新的套路,抑或是强调简化套路、淡化套路、优化套路、强化套路之类提法等等,名称虽异,形式上与教学效果上也可能存在差异,但根本点其实是没有变的,那就是学校武术所教授的依然是中国武术的主体部分,即套路,只要是套路,它的基本形式与基本运动技法要求和运动规律就依然存在。也正因如此,在论者对学校武术开展情况不理想的现实进行反思与原因分析时,往往就将矛头主要对准了武术套路,对其从各个角度展开了深入反思与批判,但批

入思考便成为首要问题。那么,多年来学校武术都

主要在教什么?人们眼中的武术教学内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在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综合哲学、文化学、教育学的视域,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辨析与更进一步的思考。

1学校武术教什么

我国一直采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

·614·

判过后,却很少有学者提出舍弃对套路的教学。在

这种批判与拯救的两极摇摆之中,不仅看到了套路在现代学校体育之中的生之艰难,也看到了学者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极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与态度。卢

表1

年份1961年[6]

[10]

“食之无味,元镇教授曾用弃之可惜”一语来评价

竞技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际遇,用这句话来评价

套路在学校体育之中的尴尬身份同样恰切。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历史演变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操、初级拳一路)小学(基本功、

初中(武术操二套、初级拳二套武术选修)高中(初级拳三套、青年拳武术选修)

小学(武术操一套、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少年拳一套)初中(武术操二套、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少年拳二套)高中(单人、双人攻防动作、棍术、剑术各一套)。

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少年拳一套、步型拳、基本功串联)小学(五禽戏、

初中(青年拳或健身拳、健身拳对练、对六拳、八段锦)高中(坐式、站式气功。男:攻防健身拳、自卫拳女:少年剑、太极12动)

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少年拳一二套、选编特色拳)小学(基本功、初中(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健身拳、对六拳、自编选拳术、对练、短棍或其他器械套路)高中(形神拳。男:刀术女:剑术太极12动)

小学(学习和运用技能领域水平一:无。水平二:做出武术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初中(学习和运用技能领域水平四: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

高中(学习和运用技能领域水平五: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水平六:组织小型比赛、参加班级以上的体育比赛)

[8]11

(1~2年级)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学习基本手型、水平一抱拳、马步、蹬腿、冲拳3~5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组合等。等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8]18

(3~4年级)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6~8水平二

个简单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8]27

(5~6年级)基本掌握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能够做出少年拳、9~10个水平三地方特色拳种、简单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8]36

(7~9年级)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的1~2组技术动作组合。基本掌握水平四

9~10。

1987年[6]

1990年[6]

2000年[6]

2001年[7]

2011年

那么,以武术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武术

在现代学校体育中为何会遭受这种骑虎难下、欲罢不能的尴尬境遇呢?这不仅需要深入套路自身的知

,识特点与民族特性之中进行“同情的理解”也需要化身旁观者的立场对其进行反思与批判。只有在这

“自识”“自省”种与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当下学校武术所面临的困境,真正看清它的优缺点,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这样,才有可能在尊重它的特性与优长的同时,去增补与内化那些它不具备而时代又十分需求的东西,让它实现“创造性的

[11][12]

。“转换性的创造”转化”或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凡著中指出

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所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同情,始能批判其学

[13]

说之是非得失,而无疑隔阂肤廓之论”。陈寅恪“同情之理解”这种的认识、研究与评价态度与贺麟所说的作为思想方法之一的“体验的方法”颇为相似,即“要了解一物,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

,了解之”也即“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应该说,这样一种设身处地、深入到武术

自身特点之中对它进行尽可能符合其本来面目的了解与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是否还能真实地理解传统,而不是上去就带着一种有色眼镜看待它、武断蛮横地指责它与要求它是一种考验。

“同情的理解”,要想对武术套路作就离不开对

·615·

[14]

2

2.1

对武术套路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批判

同情的理解

“同情之了解”史学家陈寅恪有一说,实际上被

,他自己称为“了解之同情”他在1930年所撰写的

其知识特点与民族特性的充分认识。一方面就其知识特点来讲,可以认为武术套路是一种与其它体育“认知性知识”。项目一样的区别于的“操作性知识”

“认知性知识”所谓就是指表现出典型的思维特点,的知识;所谓“操作性知识”就是指表现出典型的

[15]242

。根据这种分类,外部运动特点的认识成果运动技术就是人们长期认识身体活动各种方式、技巧

的成果,属于操作性知识,后人直接学练现成的运动技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并避免误入少慢差费的歧

“弯路可以少走,途。但学练功夫却不可以减少,因为运动技术不是听听看看想想说说即可领悟及掌握的,而是必须蓄有适足的反复操练的本体感受”

[15]245

表演与技击能力、人格修养水平等都会有一定提升。

所以,中国武术以武术套路这种形式来进行练习的方式尽管缓慢,但它却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全人格”修养与转化的理想形式与技能,这在那些德艺双馨的武术名家与大师身上是得到了体现的。

所以,如果本着从武术套路自身的知识特点及其民族特性出发的话,就会发现对初学者来讲,所谓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模仿动作,学生感到难

[18]学、易忘、枯燥”。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避免的,

但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精进技艺与获得更多身心体验的基础上,习练者往往就会逐渐收获一定的身心愉悦感,并改变初习时所持有的某些偏见。于是,便看到部分学者出于传承民族文化、尊重武术自身特点的目的,主张摆脱以往那种过于将武术束缚在学校体育框架之下的做法,重构更加切合武术自身本来面目的教育模式。王岗教授针对长期以来中国武术教育始终作为一个特殊的“怪胎”处于“寄生于西方体育”状态下生存导致产生了众多问题的客观现实,主张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设想。他:“改变中国武术教育的现状,提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继承、弘扬和发展,必须强化中国武术教,育在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必须性’牢牢树立武术教

‘国家意识’;必须使游离于国学之外的中国武育的

术教育回归到国学范畴中,强化武术教育的‘国学;必须在大的教育体系中认识到它与西方体意识’

育的根本性差异,树立武术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必须认可中国武术中的文化传承使命大于意识’

;技术传承,牢牢树立武术作为教育的‘文化意识’

,必须明确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载体是“拳种流派”

[19]

”。武牢牢树立武术教育选择上的‘拳种意识’

。既然任何运动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正确

方法指导下的反复操练,武术套路自然也不例外,它

作为一种前人总结与传承下来的有效“程式”与具

[16]

“在学校的有多维价值指向的“综合实用技术”,

武术技术教学中,掌握技术动作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武术的技术动作贯穿在武术的各种套路中,而武术的各种套路是由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所组成的,因此从教学的一开始就要抓武术基本功和基本”“运用重复练习法可以有效动作,而且要贯穿始终

同时为套路的学地提高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17]

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

“操作性的知识”,作为一种武术套路的课堂教学自

然离不开技能的传习,只有在逐层深入的技能传习与熟能生巧的功夫实修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让武术套

路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价值、目标指向得以开显和实现。另一方面,如果把同是“操作性知识”的武术套路与其它学校体育项目(如球类、田径等)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武术套路这种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对初学者来讲一般要难于其它项目,这主要是因为武术套路“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民族特性所造成的。武术套路尽管可视为是通达以技击(兼及养生、健身、修身、审美等价值)为核心目的的有效练习形式,但由于它采取的是一种“立乎其大”的练习方式,使它在选择练习起点时并不是直接面对对象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而是立足自身,不断“向内,求”对自己身体进行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全面规训,以期激发自己身体的最大潜能,在此基础上再“推己及人”地与他人进行实战练习。要想达到它所期望的高妙境界就必须经过一个漫长且清苦的练习过程,这一过程是生成、养成与化成,而不是拔苗“速成”。但这种带有“审美化育”助长式的特点的修习与转化过程并不虚妄,一般来讲,对于那些真诚习练且具有一定资质禀赋,又能得到明师指点的人来说,在长期的坚持过后,它的身心气质、所具有的

·616·

冬教授则将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对武术课程兴趣不高

的根本原因归咎于:课程设计中没有抓住并凸显武术体用结合的本质特点,导致体用兼备的完整武术体系内容被肢解,健身、防身、修身等功能被割裂等。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高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的

,“1、总体思想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尽管武术课程长期隶属在体育课程下,其实,

她某种程度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体育课程作用,具有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甚至应该与体育课程并列成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课程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认识武术课程。2、武术课程改革必须遵循武术的本质特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无论什么类型的武术课程,只要是武术的课程,就不能也不应该背离了武术特质。武术作为一门技术实践课,其实就是武术操作性知识的有效传授,如何保持武术本质特点而有效传授

呢,我们必须认识本义上的武术。独特的功套用体

系是武术的质的规定性。3、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和大学生的要求。如选择文化内涵丰富的拳种,采用形式活泼的练习形式,进行较大刺激的对

[20]抗练习等”。

应该说,这两位学者的观点集中代表了那部分

材,它们主要体现了标准规范性和艰苦操练性的特

点,同时,球类凭借其活动自由性特点、舞蹈由于顺应了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对体育娱乐性的审美追求等可作为辅助教材予以补充。在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之外,将武术归为其它教材内容,

“武术项目,并认为虽然已有30多年的学校体育开课史,但并没有解决武术进入体育课的实效问题。没有实效的教材,不应当再做安排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果断地后退一步,重新审视武术运动应当

[21]

如何进入普通中学的体育课”。可见,武术尽管也是一种与其它体育项目一样的“操作性知识”与

“实效性”技能,但由于它的不足则使其很难真正融入学校体育这个集体。这里的“实效”一语至少包

含了3层意思:一是学校武术的可测性与量化程度,还不高;二是学校武术虽名曰“武术”但要让学生在短期内具备一定的武术攻防技击能力或竞技表演

能力等则很难,即一般所想象与追求的武术的“实“实用性”效性”与是很难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形式来实现的;三是习武即意味着吃苦,意味着需要长期的实修功夫来保证,这与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

“高效”“速成”群体追求的心态是格格不入的,这种带有很强约束倾向的练习方式也与渴望在体育中享

受轻松娱乐心情的年轻人心态差距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张洪潭教授所持的武术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实效性的弊端而不宜放入学校体育之中的观点实际上是站在其它体育项目的立场上,更进一步说是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的现代体育角度对武术所做的审视与批判,而这种论断也的确较为切合武术在学校中发展的实际状况。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差距很大,而对散打、跆拳道等攻防技术类项目感兴趣的却

[20]

。对散打、高达84.1%跆拳道等攻防技术类项目感兴趣,对套路不感兴趣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所要求以及学校体育中的大多数项

目所具有的“实效性”在起作用,这些项目目标明确,可测性强,入门简单,学生容易体会到因获得成功、实现价值的成就感与愉悦感,从而较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与青少年富于竞争、渴望实现价值的身心发展需求是较为相符的。而武术套路所具有“化成”“养成”“育成”的那种的渐进式提升特点对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看来就显得过于理想,甚至被有些人讥为不切实际或故弄玄虚。当这一套东西交给普通学生时,他们受影视武术影响所激起的对武术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仍然收效甚微的现实之间形成巨大落差,从而在浅表接触与习练之后便失去了兴趣。所以,在许多人看来,

·617·

“同情的理解”对中国武术持的学者的观点,他们渴

望充分尊重武术技术的知识特点与民族文化特性,并渴望让其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继续发挥其养生、健身、防身、修身、审美等多样化的功能,实现一般体育项目无所替代的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的作用。这是一种美好的夙愿,能否真正跳出体育框架,实现武术自身知识特点与民族文化内涵的全面复兴则只能另当别论。2.2“他者”眼中的武术套路

中国武术自近代以来被纳入现代学校体育之中,但它得以在学校体育中安身立命的主要原因却

“民族性”,是其或曰武术作为“国粹”的特殊身份,至于武术与学校体育之间究竟能否实现深层契合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正如卢元镇教授所说:“以往的几十年中,‘民族’‘传统’在与两面大纛下,中国武术则备受学界关注,但现行体育体制在是否

[10]接纳它,以及如何接纳它等问题上一直存疑”。

“他者”于是,部分学者站在的立场对作为学校武术

主要教学内容的武术套路展开了深入反思与批判。

由于武术套路身上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使得那些与它之间从形态与内涵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的现代西方体育项目及其所代表的整个现代西方中心主

,义都可视为是它的一种“他者”在这种主要化身现代文明与西方体育身份的“他者之镜”的观照下,确实看到了武术在融入现代文明与学校体育过程中的

不足与深层制约因素。在对武术套路展开批判的种种质疑之声中,无论是那些更多代表了传统学科中心体育教学观点的学者(立足“增强体质”和“技能传授”的学者),还是那些深受新一轮“人文体育观”课程改革理念影响的学者(立足“以学生为中心”“快乐体育”等)都对其展开了批判。

“技首先,在那些持学校体育旨在“增强体质”的学者看来,与其它大多数学校体育项目能传授”

相比,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实。在持“技术健身论”效性”观点的张洪潭教授看来,体育教学必须以传习能强化体质的操作性知识为主旨。体育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师与普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运动技术传习活动。所以,选编教材应该遵循两大原则:以运动技术为主和可测类技术为主,其中田径和体操两项由于可测性鲜明可作为基本教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五:武术课教学反思

武术课教学反思

篇一:武术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到校不久的年轻教师,今天是我来到大港油田四中后的第一次体育公开课,说实话,心理有一些紧张,虽然整堂课下来老师们都觉得流程比较完整,课堂气氛活跃,但自己觉得并不是很满意,因为紧张,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如,而我的情绪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学生的表现。一堂体育课下来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课的构思中规中矩,虽有变化,但缺乏创新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本堂体育课,在设计上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从而也就限制了部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此乃本课一大遗憾。另外,本课虽在设计上有效的利用了场地及器材,但在教学的组织上缺乏创新点,没有突出自己及学生的特点,使整堂体育课略显平淡。

二、对学生了解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经验,而青年教师一旦失去了对学生的了解,那么对于课堂的驾驭肯定要大打折扣。今天我上的是一堂武术课,而课前我不是很了解学生武术掌握情况,他们有没有学过武术?基础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以前就想当然的去上课了,结果导致一上来我的语速和教学进程有些快,学生跟不上,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包括课前队列练习过程,也出现类似情况,如原地四面转法的练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用了反口令练习法,当向右转的口令发出后,正确的应向左转,但有好多学生方向会搞错,而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向右转的右字口令拖长,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后,学生练习效果立刻要好了许多。

三、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环节

本节课是一堂武术课,因为教材的缘故,我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做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方面做的不够。整堂课教学形式略显单一,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其实可以应用更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敢于自我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

四、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做的不够

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角色的转变,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而后来的游戏部分,跟学生走的又有些太远,其实这时候我完全可以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师生共同游戏。

五、本课亦有亮点,亮点在于课的结束部分

本课设计前后呼应,准备部分是利用跳绳自编绳操来做准备活动,游戏部分利用跳绳创编游戏,在充分利用现有器材的同时,使学生练习积极性高涨,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放松部分采用“意念”放松方式,这也是本次课的大胆尝试,虽有不如意之处,但总体效果不错。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本堂课暴露的问题很多,我会继续反思、继续总结。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今后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时刻鞭策自己,以本次课为契机,向更高的层次奋起努力!

篇二:武术课教学反思

武术,作为体育教材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历来受到重视。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意志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幼儿武术学习的目标一是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对幼儿进行武术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二是为了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武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一说到武术课,小朋友们就浑身是劲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那到位的动作,非凡的身手,总让孩子有不尽的感叹。于是他们便立志要努力向武术老师讨教学习,使自己也成为一个身手不凡的小朋友。

他们在操场上神气的样子,拳、掌、钩手都做得有模有样。相信他们积极认真的学习一定能在武术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体质,泓扬中国武术精神,成为一个健康强壮,正直勇敢的孩子。

儿童时期是身体各项素质快速增长的阶段,在此阶段较好地进行科学化训练,将为以后青少年时期的身体素质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幼儿武术教育的开展为小学体育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的同时,也为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武术教学中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人为之探索和付出。

篇三:武术课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通过反思,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课中运用到实际中去觉得在驾驭课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会慢慢改正,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六:武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黑色的脸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

在本节的武术(弹踢冲拳类)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者,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在游戏和放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练习密度虽大,但学生不会感到累,这样一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充分感受到音乐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在享受强身健体的运动快感的同时也培养了武术的精神。

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武术基础较差,在学习“弓步冲拳,冲拳弹踢,马步架打”的动作时,显得上下肢协调性差,动作僵硬不自然,常常顾此失彼,这可能和教师的示范站位不好有关,应前后左右来回移动进行示范。

2、在巡视指导方面,帮助指导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评价,让他们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3、今后要更加注意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设计调整上更合理的安排。应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的武术常识,正确认识武术的意义。它具有强身健体和防身等多种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七:武术培训班总结反思

参加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总结

2013年1月4日至6日,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全省首届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学习中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具有意义深远的一次培训,不仅使我了解了武术发展史,更明确了武术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遵守哪些规则,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体育文化、肩负起让更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分享身心健康之果。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武术

1、本次培训班我学习了初中篇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这套操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针对全国初中生的武术操。

本套操以长拳基本动作和运动风格为基础,汲取了太极拳、少林拳、南拳和健身气功的技术元素,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有助于中学生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过程中,丰富武术技法,了解武术文化内涵。本套操音乐伴奏雄壮有力,热情奔放,体现出中学生椅子勃发,锐意进去的精神风貌。

2、我还重点学习了武术段位制和八极拳的“对打”套路与考评,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上把握了传承传统武术的精髓,对于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交好友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班认识许多学校的体育老师,跟他们的几天接触当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了解其他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通过这次的相识,以后可以了解到其他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动向。从而取长补短。

三、学员刻苦、精神饱满、效果显著

我们这些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所学专业千差万别,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是把武术操推广到中小生当中去聚到一起的。在我们人生的里程碑上,也将留下浓彩重笔。我们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培训班没白来,每个人都有所得、有所悟。这次培训,有充实地学习内容,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有领导支持下的强有力的组织者的无私奉献,获得了不曾想到的意外收获和惊喜。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汗水,是浇灌我们增长知识的甘露,刻苦,是我们通向武术知识宝库的桥梁;交流,是我们走向成熟培训期间,每一位学员,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休息,惟一不忘的是学会真本领。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终止。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千秋万代永续的事业,需要我们和更多的体育教师一起,用智慧、用知识、用技能、用责任书写中国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铁成

2013年1月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八:一年级武术操教学反思

一年级武术操教学反思

我的新进教师汇报课授课班级是一1班的孩子,教学内容是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的第一节起势。

本学期接到学校安排的新的教学任务,负责一年级7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连续几年在从事一年级的体育教学,陌生的是,每一年,每一批进来的孩子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环境和背景都有所不同,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迥异。

也许是对一年级比以往更熟悉的原因,也许是经验比去年有所积累,在各位班主任的配合下,今年的7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很快就步入正轨。常规教学是上好汇报课的关键,平时的常规非常重要,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旦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或者没有及时纠正不好的习惯,就很难再改正。

开学前几周,一直在抓常规教学,训练学生们坐姿,站姿,以及从教室出来排队的行为习惯,通过快快集合游戏等方法训练孩子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队伍,站好体育课的队形。通过练习,孩子们基本上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了。通过游戏等各种手段刺激孩子们头脑里形成这样的意识:高质量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可以奖赏大家进行他们喜欢的体育游戏,拿上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器材学习运动技能。所以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很快的跟着老师一起进入角色,这也是我所欣喜的。通过这几周的教学,自我感觉比去年同一年级同一时间段的教学有进步。

在上汇报课的时候,这个教学内容在一1班没有提前上过,但在一年级别的班级上过,感觉不同班级的孩子对于武术操的喜爱程度不同,学习兴趣也不相同。有的班级的孩子特别是一6班、一5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精神集中的状态让我感觉很好,满意。但是在上汇报课的时候,发现一1班有一部分孩子其实并不怎么来神。我及时的调整学生状态,通过语言等各种正反面的刺激来引导孩子们,及时调整孩子们学习的状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带着孩子们进入角色,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我采用了击掌,注意力游戏,奖励小白鸽,奖励兔子、袋鼠头饰,眼神暗示等方式来

调整课堂状态。因为武术操其实对于孩子们比较乏味,一节课,我们花在学习武术操上的时间是28分钟,大部分孩子能够跟着我一起学习和练习,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个月不到的孩子,全班50多人有50人能坚持一节课20多分钟学动作,孩子们也真不容易了。

第一节分为四个八拍,考虑到孩子们还不懂节奏,先教大家学习和我一起数节拍,告诉他们第一个八拍从1数起,第二个八拍从2数起,聪明的孩子马上就能推出,第三个八拍从3数起,第四个八拍从4数起。准备部分自编了4节热身操,把武术操要学的和需要活动到的部位都融入准备活动中,避免运动中受伤。然后通过注意力游戏调节学习气氛,让孩子们从枯燥的活动中自然过度到主教材的学习中。我先做了完整示范,然后分成四个八拍来教动作,把每个八拍的动作分解以后,就是抱拳左顾、并步按掌、抱拳右盼、托掌上举、并步对拳、并步抱拳这个几个动作。第三节动作和第一节容易混淆,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两节操动作一致,速度节奏从原来四拍一动,变成了两拍一动。通过向于老师请教学习,她告诉我这个地方要反复让孩子们练习,体会和巩固,区分这两个八拍不同的地方,进行加强和巩固练习,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动作的变化。在课后别的班级我进行尝试,发现效果果然更好。

游戏部分,我自编小故事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进入角色,并把游戏规则和要求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大家。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部分,到达了本堂课的高潮,让我也再次体验了一把童趣的美好。

学习无止境,如果只是独自埋头苦干,默默教学,那可能很难有长进,如果每天多向别的老师学习一点,多向别人吸取经验,多请教和交流,我想量变会引起质的飞跃。想让自己变成一块海绵,不断吸收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成为一名成熟的骨干教师。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九:武术培训心得

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培训心得

交口县城关第三小学 梁伟

我们全体学员在山西省武术协会的组织下,于2010年11月12日在太原市成成中学参加了体育教师武术培训,学习中我们感到受益匪浅。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中华武术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我们能参加今年的武术体育指导员的首批培训,不仅仅是个幸运者,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我们人生史上的一个亮点。这是具有意义深远的一次培训,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武术发展史,更明确了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方向,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遵守哪些规则,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体育文化、肩负起让更多的人在体育锻炼中,分享身心健康之果。现将我们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培训成功

这次培训班的圆满成功,离不开省武术协会及成成中学各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在协会领导的密切合作,周密筹划、精心组织、聘请优秀的教师、教授授课,亲临学习班动员、指导、督阵,现场解决问题,使培训班在有条不紊的状态下创下了时间紧、任务重、培训效果好的业绩。

通过各位领导在培训班上的动员和讲解,使我们知晓如此重视培训工作,就是加强对武术运动的理解,要学生通过比赛申报相应武术等级,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和管理水

平,达到《标准》中各级武术套路体育指导员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参加相应的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做好准备。

二、教学严禁、内容充实、生动有趣

为我们上课的各位老师,都是体育界的精英,教育界的骄子。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我们这样的特殊学员,他们厚积而博发,他们把公共理论课、武术专业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使我们顿生耳目一新之感。新名词、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等等,激起我们心底潜藏已久的求知欲自然奔涌。那种久旱逢甘雨的畅爽,教与学的互动在培训班上发挥到了极致。实践课上,各位老师,直到每个学员完全掌握要领为止。老师的这种精神,不时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锲而不舍的学习和操练。参加这样的培训,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的重要,学习的难得,为人师表的崇高。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将是终身不可或缺的过程。从这些老师身上,为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武术精神,提高大众身体健康水平,找到了可以参照的范本。

三、学员刻苦、精神饱满、效果显著

我们这些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所学专业千差万别,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是武术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使我们结下了同桌再学习的这份缘。在我们人生的里程碑上,也将留下浓彩重笔。我们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培训班没白来,每个人都有所得、

有所悟。这次培训,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充实地学习内容,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有领导支持下的强有力的组织者的无私奉献,获得了不曾想到的意外收获和惊喜。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汗水,是浇灌我们增长知识的甘露,刻苦,是我们通向武术知识宝库的桥梁;交流,是我们走向成熟、少走弯路的捷径;不耻下问,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妙法;责任,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义务。在培训期间,每一位学员,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理论课和实践课,忘记了年龄、忘记了伤痛、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休息,惟一不忘的是好好学习,学到真知识、学会真本领。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终止。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千秋万代永续的事业,需要我们和更多的体育指导员一起,用智慧、用知识、用技能、用责任书写中国大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培训

心 得 体

交口县城关第三小学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反思篇十:光明路小学(水平二) 体育教案武术基本手型

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小学巴蜀

《武术基本手型》教案设计

水平二 体育教案

《武术基本手型》教学设计

光明路小学 巴 蜀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游戏来激发兴趣,让学生从兴趣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学习的窍门,从而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自觉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还采取以竞赛的形

式把男女生个各分成四小组来进行练习、教师集中示范讲解、巡视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培养其热爱祖国思想品质。

二、教材分析:

小学武术教材是以基本功、基本的动作为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特点,本节课以手型教学内容,主要淡化运动技术的竞技性和规范性,着重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水平二学生在已有的身体素质上来进行本次课的武术基本功的学习,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等素质,以及促进骨骼、肌肉等发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1、有利条件:水平二学生具有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的好奇心较强,模仿能力更强的特点,所以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了看图学习,并且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条件:虽然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从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掌握武术的三种基本手型,并能很好的运用。 2、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柔韧等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热情及对武术的兴趣、陶冶情操。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基本手型

难点:展示武术“精,气,神”的风格

六、场地器材

带有手型的图片若干

七、教学流程

采用情景教学法、模仿教学法、诱导法、分解示范讲解法、分组法、游戏法。教师示范展示,语言上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动作上指导、帮助、纠正。通过观察、体验、观摩、互比、评价等,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与练,理解掌握动作,增强体质。在组织上,以学生集体学练和分组相结合,通过相互学习、互练、互比、互相纠正动作的形式进行合作练习激励学生,自学自练,达到动作协调准确、到位,节奏分明,动与静、形与神的统一。

自主学习:老师语言的激励、引导表演,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教学图片,学生通过观看老师表演以及看图获得的信息,自己学习武术基本动作。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相互的讨论、学习交流,自主练习,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拳、掌、勾的学习,有能力的可以根据老师的表演,把手型串联起来。

小组评价展示:两个人一组,一人喊口令并且做动作,另一人观察动作,并及时的做出评价,纠正动作。小组表演结合个人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修正自己思想,同时影响其他同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八、教案

授课年级: 三年级 人数:40人 任课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2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