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姐妹情谊的语言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篇一:《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三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的是信息,声音语言传达的是一种感觉,肢体语言传达的是一种态度。而沟通是什么?沟通就是情绪的转移,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沟通是信息的传递。

沟通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是不可缺少的。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人处于社会中,就会不可避免的要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可以说,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善于与人沟通。从某种意义来讲,它是我们获取财富、快乐、幸福和健康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沟通理念,我们就很难顺利的与人交往。由于我们无法让别人理解我们自己,当然会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不少意外和误会。 回归到今天课题的主题,我要分享的视频是来自美剧《破产姐妹》 。众所周知,语言能被称为艺术,首先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享受。能给人以享受的语言表达,首先要以悦耳舒适的声音为前提,只有迷人而富有磁性的声线,才能给人最大限度的舒畅感,反之则会让人觉得不适和反感。在《破产姐妹》第三季的第二十四集的最后时段里,玛克斯的高中毕业典礼上,最先在台上发言的那位女同学的演讲就特别让人受不了。首先是她发音里刻意的做作很令人不舒服,我们都说讲话要自然才是好的表达,过分的粉饰与刻意只会显得矫揉造作。其次,就是这位同学的声音频率特别高,显得她的声音格外的尖锐。我们都知道,声线越是低沉越会让人觉得舒服,因为这样的声音不会让人觉得有攻击性,而越是尖锐的声音,越是让人不舒服,会让人误会对方具有针对性。虽说声线这种东西是天生的,但不可否认低沉迷人的声音更能舒服地表达和促使对方倾听,如果声线真的太尖锐的话,大可降低音量,语气轻柔一点,也会达到舒服表达得的要求。

众所周知,美剧里的表达向来直接,美国人说话不像亚洲国家的人喜欢拐弯抹角,而较直接的表达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让对方直接明白自己表达的信息和意图,简单而直接明了,并不容易产生误会。除却直接的表达,我们还能从美剧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语言的幽默。在我们的沟通里,特别是语言沟通里,幽默的表达是极其重要的。幽默可以调节气氛,缓解紧张的情绪,并能展现个人魅力。而一个好的幽默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不仅要看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要适时把握好场合与时机。还是在《破产姐妹》的这一集里,剧情进行到十二分的时候,玛克斯与另一个高中男孩参加历史考试,为表达内心的无语程度,监考老师哈克直接说了句“这句话就当我没听到,否则我会被你蠢哭的”。当时听到这句台词直接就笑喷了,毫不避讳的说,这句话的表达还真够直接,特别是当它还出自一个老师的口中,真要放在现实中当真的话,很伤人的。但这都不是这句话的重点,其重点是这句话表达里的幽默成分,会让人忍俊不禁,了解美国文化开放直接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其实是没有恶意的,纯属幽默,是来调节气氛的,因为不可否认,这句话当时一定缓解了玛克斯等人考试时的紧张情绪。 除了语言沟通,生活中的非语言沟通也是随处可见。在亚洲国家,人们讲究不动声色,即不管什么情绪都最好不外露,而在美国,你肯定会发现美国人在表达意图时,不管是表情还是肢体都相对比较夸张,充分体现了非语言沟通在表达上的重要角色。在看《破产姐妹》时,我发现美国人在说话过程喜欢伴随各种小动作,比如会时常动脖子,眼睛适当转动而非一直盯着人,还会配合以耸肩,甚至翻白眼。这些小动作看似随意,其实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可以避免我们在交谈时一直盯着对方看的尴尬,同时小动作的本身也赋予了其特有的意义,比如翻白眼就直接表达了“不满“。在《破产姐妹》的这一集结尾处,玛克斯的母亲并没有如大家所愿的出席,故而玛克斯很失落。但在回程的路上,玛克斯最好的朋友卡罗琳只用了一个安慰的眼神,便让玛克斯瞬间心领神会了,顿时感觉到好朋友之间那难能可贵的默契与相惜。所以,有时候表达不需要什么天花乱坠的泛滥台词,也不需要有多好的口才,仅仅是是一个简单的眼神便能包罗所有情谊。

总而言之,给自己创造更好的表达自我的方式,方法和机会吧!

篇二:《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词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些关键词语能

够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这些关键词加以理解,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呢?

首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表达的意思,这是进一步体会词语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其次,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等。

例如:《观潮》

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

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沸腾”一词在文中有三种解释: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

产生大量气泡。2、形容情绪高涨。3,、形容喧嚣嘈杂。在文中应该选第三项解释。表达了人们看到潮来时的惊喜之情,以至发出喧嚣嘈杂的声音。

再如: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飞到笼形容姐妹情谊的语言

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珍珠鸟》。

再三呼唤,就是指小珍珠鸟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呼喊它,但这仅仅是词语的

字面意思,我们还要揣摩它所表达的感情。再三呼唤,这个词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的父母对它的疼爱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依恋之情。

第一次拥抱母亲

作者: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笑了,说:”你妈那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形容姐妹情谊的语言

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

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形容姐妹情谊的语言

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她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看见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1、第一个“担子”的意思:

表达了

2、第二个“担子”的意思: 表达

垃圾尾巴

吃过午饭,上学路过一家冷饮店,我买了一根雪糕,将包装纸剥下随手一扔,边走边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同学!”突然有人将我喊住。我回头一看,是陈老师。

陈老师说:“你掉东西了!”

我掉头看看,地上没有什么东西,再摸摸口袋,找的钱还在。于是,我说:“我没掉东西呀!”

陈老师说:“你掉了尾巴。”

什么尾巴,莫非老师跟我开玩笑?

老师见我没有反应,就一本正经地说:“是一条尾巴——垃圾尾巴!”

我恍然大悟,低下了头,匆匆跑过去,将那被风吹地瑟瑟作响的雪糕纸捡起,

丢进了垃圾桶。

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同学,我们应该处处爱护环境卫生,决不

能拖这么长的一条尾巴呀!”

我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1、 读读下面词语,根据短文中我的情感变化,重新排列词语顺序,体会“我”

的情感变化。

心悦诚服 美滋滋 焕然大悟 没有反应

2、“一本正经”的意思是

3、“心悦诚服”一词说明了什么?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 解除 消除 )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 艰辛 辛苦 ),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侯他们吧!”华佗( )耐心地侍侯病人,( )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因为 所以 ),他在3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3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炼 锻炼 )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 阅读 攻读 )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突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 埋怨 责怪 )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

1. 将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

3、文中“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写出了 表达了 。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请写下来。

篇三:《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姐妹情谊》

摘要:托妮·莫里森,于1993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迄今已发表了九部作品。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物质双重保证。作品《爱》中也描写姐妹情谊: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L 和科西家女人的姐妹情谊,彰显了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在父权制体系下建立姐妹情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主题的再思考。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姐妹情谊;爱

1 作家、作品简介

1.1 作家简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 ),于1993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迄今已发表了九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7 年),《秀拉》(1974 年),《所罗门之歌》(1977 年),《柏油娃娃》(1981 年),《宠儿》(1987年),《爵士乐》(1992 年),《天堂》(1997 年),《爱》(23 年),《慈悲》(28 年)。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随即出现了一股研究莫里森的高潮。据统计“从1994 年至26 年间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多达372 篇。”[1] 有不少研究生将莫里森的小说作为博士、硕论文选题。笔者的硕士毕业论文解读的就是《天堂》这部小说。此外,一些学者也著书立说,研究莫里森的作品,颇具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吴新云编著的《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这部书中评论莫里森的作品是“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 同时汲取现代主义及后现代现实主义的各种思潮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叙述手法的运用上,都将黑人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本文研究的是其作品《爱》中的姐妹情谊。

1.2 作品简介

23 年,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爱》问世。出版界、读书网都把此事当成重要的事件来报导。据报道,她在布鲁克林的一座教堂签名售书时,一千多人不惜花上十美元购买门票到场,以睹其风采[3]。而当她站在另一教堂的布道坛为读者朗读《爱》的章节时,来自不同种族的八百多听众崇敬地倾听[4]。对《爱》的出版,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副教授卡罗琳·德纳尔表现出相当的激动,说莫里森作品“吸引学界人士当然是因为作品的质量、宏阔的历史广度、对重要文化问题的积极关注。对普通读者而言……则是因为作品深切的情感题材。”尽管莫里森写的是黑人生活,但“她抵达情感深处的历程,使她的言说对许多不同种族、文化的读者来说都是深刻的。”[5] 还有评论说,《爱》吸引人之处在于莫里森诗般的语言及把人类欲望,阴谋,痛苦等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的交融在一起。[6]《爱》的篇幅不算长,总共才二百零二页。全书九章的小标题依次为:肖像、朋友、陌生人、恩人、情人、丈夫、监护人、父亲、幽灵。通读全书,《爱》的故事梗概是:二战前后几十年,比尔·科西是一家黑人酒店和度假胜地的主人, 妻子很早去世,儿子婚后没几年因患病死去。家里只剩下儿媳梅和孙女克丽斯廷。科西一直与妓女克莱秀关系密切,但他后来娶了当时只有十一岁的希德——孙女克丽斯廷的好朋友作了第二任妻子。后来,梅精神失常病死;克丽斯廷曾经积极投入民权运动,后来身无分文回家。然而,科西在遗嘱中却意欲将财产全部留给克莱秀,厨娘兼管家L 为了保护科西家人的利益,改写了遗嘱。希德和克丽斯廷都因宣称对财产独享继承权,几十年在同一屋檐下相互敌视。后来在希德弥留之际,克丽斯廷竭力照顾她, 两位老妇人记起了少年时的友情和多年来她们之间的战争,在交谈中终于解开了感情的死结。 2 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sisterhood)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观的共享是黑人女性“姐妹情谊”的一个部分。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物质双重保证。它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集体力量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形容姐妹情谊的语言

[7]。芭芭拉·史密斯在《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萌芽》中谈道:“莫里森在文学作品中指出。仅

仅为了生存就要求黑人妇女紧紧团结在一起。”[8] 莫里森在其多部作品中都描述了妇女间的姐妹情谊, 比如胡俊的《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中主要研究了《最蓝的眼睛》、《柏油娃》、《宠儿》、《天堂》中的姐妹情谊[9],而厦门大学的林文静的硕士论文《爱的拯救:托妮·莫里森五部小说中的姐妹谊》则选取作品《最蓝的眼睛》、《爵士乐》、《秀拉》、《爱》与《乐园》(又译《天堂》)并对其中的姐妹情谊进行了论述[1]。作为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始终如一。本文分析其作品《爱》中的姐妹情谊,指出在父权制社会,妇女间建立姐妹情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了莫里森这一一贯的主题。 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 克丽斯廷的母亲梅为了照顾丈夫和公公,“给三个月的婴儿断了奶”[11](P. 137)。克丽斯廷五岁时,父亲去世。而丈夫一死,梅却并没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把女儿扔给厨娘L 照顾,自己一心一意照顾起公公来。失

去父爱和母爱的克丽斯廷,在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中,却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她和小玩伴希德成了姐妹一样的朋友,“她们一起笑得肚子痛,分享一种秘密的语言,当她们睡觉的时候,她们知道彼此的梦境也是一样的。”[11](P. 132) 为了维护和希德的友谊,克丽斯廷甚至要反抗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梅一直试图在阻止她们。克里斯廷告诉希德“憎恨你是唯一一件妈妈喜欢我做的事。[11](P. 193)”成年后的克丽斯廷仍“永远不会忘记她为希德而战斗,为了保护她、为了给她连衣裙、短裤、游泳衣、拖鞋穿,为了在海滩一个人野餐,她与母亲抗争” [11](P. 132)。尽管克丽斯廷付诸诸多努力, 她还是未能保全与希德的那段纯洁的友谊,因为她自己的祖父娶了希德。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突然从好朋友变成了祖母和孙女。面对这种尴尬的关系,两个人疏远了,甚至成了敌人。“一年一次——也可能是两次,她们相互捶打,撕扯发,扭打在一起……,她们停下来后,又想着用别的方法去加剧对方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都意识到她们两个谁都不可能停火。”[11](P. 73-74)

后来,希德和克丽斯廷都声称对财产独享继承权,几十年来在同一屋檐下相互敌视。在科西的豪宅里,克丽斯廷住在楼下,希德住在楼上,两人长期为敌,相互诅咒。不过,她们最终和解,多年的积怨得以化解,靠的是少年时深厚的姐妹情谊。在《爱》的结尾处,希德想通过修改科西的遗嘱来报复科西,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的这一企图被克里斯廷发现。在争斗中被推下阁楼摔成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与克里斯廷终于尽弃前嫌,言归于好,促膝而谈。在交谈中,克丽斯廷流露出她一直在怨恨祖父,她对希德说,“是他把你从我这里整个拿走了。”[1](P. 194) 希德和克丽斯廷通过交谈, 唤醒了少年时代铸就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姐妹情谊,长达几十年的仇恨终被爱的暖流化解。最后在微笑中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也反射出姐妹情谊对希德和克丽斯廷的重要性;彰显了姐妹情谊的伟大力量。

3 结论

从小说《爱》中我们可以看出,描写黑人妇女之间的姐妹情谊一直是莫里森小说创作所坚持的主题,《爱》也延续了莫里森这一主题。在《爱》中,通过描写希德和克丽斯廷之间的姐妹情谊的建立、破裂和重建,及L 和科西家女人的姐妹情谊,作者让大家意识到姐妹情谊是黑人妇女在父权制体系下得以生存的基础, 彰显了莫里森对妇女在父权制体系下建立姐妹情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主题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1] 杜志卿.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当代外国文学,27(4):123.

[2] 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

[7] 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4).[8]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11.

[9] 胡俊.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J]. 当代外国文学,27(3).

[10] 林文静. 爱的拯救: 托妮·莫里森五部小说中的姐妹情谊

[11] Toni Morrison.Love[M].New York:Knopf,23.

篇四:《形容姐妹情深的句子》

1、都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那么我们就是,万年修得姐妹花,做一辈子的双生花……

2、茫茫人海,我们相遇,一种缘,一种分。彼此形影相依,我们永不分离。有甜一起享,有苦一起担。同舟共济那些年,是我们永远无法忘怀。形容姐妹情深的句子

3、姐姐是咖啡,妹妹是杯子,姐姐永远都在妹妹心里。

4、那个跳动的双人头像象是跳动的音符,让我的心也一起跟着跳。亲爱地姐妹,5、有一种情感叫做隐身对其可见。

6、如果我是姐,那你一定是妹,这世上又多了对绝佳姐妹。

7、你我间的友谊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07113.html

    上一篇:关于长城的描写

    下一篇:大班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