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李白志向的诗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篇一:《李白诗歌研究》

李白歌行体诗研究

摘要:本文以李白歌行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李白歌行体诗的概况、内容、艺术特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李白歌行体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反映盛唐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抒写自己理想与情怀的,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的诗歌以及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等,其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李白的歌行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李白歌行

艺术构思意象跳跃

目 录

一 、 引言………………………………………………………………………………………3

二 、李白歌行体诗歌创作概况……………………………………………………………… 3

三 、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内容„„„„„„„„„„„„„„„„„„„„„„„„„ 3

(一)反映盛唐时代和精神面貌的诗歌„„„„„„„„„„„„„„„„„„4

(二)抒写自己情怀与理想的诗歌„„„„„„„„„„„„„„„„„„„„4

(三)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及批判的诗歌„„„„„„„4

(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5

四 、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5表达李白志向的诗

(一)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5

(二)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6

(三)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7

五 、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8 致 谢……………………………………………………………………………………………10

引 言

李白是盛唐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他留下的近一千首诗歌中,尤以其歌行体诗歌广受人们赞誉。李白是一流的诗人,一流的诗人往往有一流的表达方式,尽情、尽兴。李白最狂,也最具豪情,他是与其同时代的杜甫心目中的人气之星,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李白,因而李白研究也具有开放性。李白诗歌创作除了天赋外,更多的是对前人成果的汲取,这点在其歌行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李白,歌行则是必读作品。本论文以李白歌行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李白研究的深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表达李白志向的诗

一、 李白歌行体诗的创作概况

歌行体是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在唐代以前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唐音癸笺》中也提到歌行体诗歌通常以歌、行或者歌行命名。胡应麟认为七言古诗都可以作为歌行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歌行的界定就不统一,尤其是在歌行与乐府之间,很难划清界限。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提到歌行,并简单总结了歌行发展的几个阶段:①魏文帝《燕歌行》对歌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南北朝时以鲍照《拟行路难》、江总《宛转歌》等为代表,已经初步具备歌行的体制;③初唐以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等为代表,歌行获得进一步发展;④盛唐以李白为代表,歌行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综合前人观点,本文对歌行的界定如下:歌行应属于古体诗一类,它源自于乐府,题目多沿乐府古题或自创新题;句式以七言为主,但也夹有杂言;内容多指事咏物,抒写情意,篇幅较长;气势起伏跌宕,开阖多变。

根据篇幅长短,本文将李白歌行分为以下两大类进行浅析:①李白歌行中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长篇歌行。如:《襄阳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烛照山水壁画歌》等;②李白歌行体诗中的短篇歌行。此类代表有《乌栖曲》、《古朗月行》、《秋浦歌》、《把酒问月》等。

二 、 李白歌行体诗的内容

表达李白志向的诗

李白歌行体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有描写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 有描写战争的,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友情的诗歌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其内容。

㈠李白歌行体中反映盛唐时代和精神面貌的诗歌。过去人们总说李白诗多写一己之怀,没有像杜甫那样的关心国家,关怀人民的诗歌。其实不然,李白的“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他的作品也确是能够反映国家和历史的。这方面的诗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反映盛唐清平景象和时代精神的作品。如:《君子有所思行》中写出京城的壮观景象,紫阁与山接连,战马成群,军容整齐,整个京都充满生机。《将进酒》中黄河奔流不息的气势,也是盛唐气象的展现,奔腾的黄河正是因盛唐这样的盛世而显得更为壮观。这其中也包含李白的盛唐自豪感与自信心。⑵反映社会由盛转衰前夕的矛盾和痛苦的作品。盛唐社会表面一片繁荣,实则隐含很多矛盾。李白正是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向世人展示出了这些潜伏着的危机。如《蜀道难》中,诗人借写自然蜀道的艰险,引申到对社会政治形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忧虑之情。

㈡李白歌行体中抒写自己情怀与理想的诗歌。李白是唐代诗坛的巨星,是非常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大丈夫要有四方之志。因此抒怀壮志的诗歌在其歌行体中占据很大分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抒发自己政治理想以及理想破灭后仍继续追求的诗歌。如《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是天宝二年的作品,当时诗人受到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赏识,流露出志得意满的情绪,并表示要建功立业,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梁园吟》是李白政治失意,离开长安后所作。虽然诗歌突出表现了诗人醉酒放诞的思想和生活,但是诗人没有就此沉沦,虽被排挤,但仍不失信心。诗歌末尾作者坚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社会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②借用古代人物讽喻现实,抒发情怀。《梁园吟》借用战国时期的信陵君,信陵君当年是何等豪贵,如今却连坟墓都保不住;梁孝王当年的宫殿是何等华丽,如今也已不见踪迹;枚乘、司马相如也早已成为古人。表达了诗人对富贵难以长久,人生无常的慨叹。③表明自己功成而不受禄的思想品格的诗,这点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诗歌结尾处写到一旦理想实现后,诗人就会和杨山人同去山林过隐居生活。

㈢李白歌行体中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及批判的诗歌。《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以天地宽广反衬自己的失意和悲愤;诗中反映出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上行下效,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学会斗鸡就有机会结交上层人物,进而打开仕途之门,这是当时许多人进入官场的捷径。“昭王白骨縈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反映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失望,也是对上层统治集团的无情嘲讽。

㈣李白歌行体中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李白一生漫游大江南北,与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在他的部分歌行体诗歌中,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同情。①写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诗歌。如:《秋浦歌》其十四描写炼矿工人的辛勤劳动,旺盛的炉火把工人的脸照得通红,然而他们还是坚持在月夜中进行生产;其十六描写农民的渔猎劳动,描绘出农家老翁一家人和谐的水上劳作场景。②描写战乱中人民惨状的诗歌。如:《扶风豪士歌》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避难东南时所作。诗中“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刻画出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③描写妇女命运悲惨的诗歌。这类诗歌也多是描写因为战争,丈夫远去参战,妻子独守空房的悲剧。如《北风行》中描写幽州思妇悼念战死边地的丈夫,因而高呼“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真实地刻画出女子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

此外,李白歌行体中还有很多描写他对故乡思念的作品,以及与酒有关的诗歌在李白歌行体中也有很大的份额。

三、 李白歌行体诗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歌行的集大成者,歌行在李白手中,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形式也更为自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首先,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创作更为自由。他学习《诗经》“言志”传统和“比兴”手法,拓展了歌行的思想内容,他吸取楚辞奔放的激情和丰富的幻想,使每一首都闪烁着其思想的光芒,喷射着生命的烈焰。他吸收诸子百家自由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为歌行的发展开疆拓土。其次,李白除去六朝辞赋和诗歌颓废浮华的一面,在保持歌行刚健清新的基础上增加了动人的色泽和音乐性,使其更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使得歌行在句法上获得千姿百态的奇观。经过李白的改造,歌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海阔天空,包罗万象。可以叙事、抒情、写景、发议论,纵横捭阖,任意驰骋。所以,人们常说:李白歌行非诗、非赋、非文;亦诗、亦赋、亦文。看似矛盾,却符合事实。李白在歌行中找到了他浪漫主义的最好形式,创造了一系列“惊风雨,泣鬼神”的名篇,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㈠李白歌行体诗精巧独到的艺术构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李白歌行体诗构思新颖、精巧、独特,使得后人在同一题目下所创的作品无一可以与之匹敌。如:《乌栖曲》前人如徐陵等人的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李白则写吴王宫中的狂欢,主题基本相同,但是构思却不同,一是改变了原先作品七言四句、二韵的形式,加上一个单句结尾,意味更深长;二是以时间为线索,写出吴宫淫荡生活的过程,而且形成姑苏、夜、吴宫、西施、

篇二:《政治情怀在李白诗中的表现》

政治情怀在李白诗歌中的表现

甘肃省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 748209电话:15095464981

[内容摘要]:李白是唐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典型的一位伟大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情怀贯穿其一生。尤其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政治情怀更是贯穿始终。探索政治情怀在诗歌中的表现,不仅对研究李白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很有必要,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诗人与政治情怀的一般规律,对当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也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政论诗政治情怀

一、政治理想的虚幻性

李白的政治理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这是开元15年他在湖北安陆小寿山隐居时所立下的志向,也即他后来常说的“济苍生”、“安社稷”(《赠韦秘书子春》)。【2】他和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怀着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他人生最大追求不是仅仅做一名诗人,而是真心实意的能从政治上有所作为,成为能够辅佐君王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家。写诗只不过是他走向政治的敲门砖。李白为实现这一理想奋斗了终生。李白不愿走一般知识分子科举求仕的道路,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遍干诸侯”,得到地方官的赏识,推荐他进入朝廷,李白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他坚持不懈地奋斗,然而唐王朝给予他的,却是一次比一次沉重的打击和迫害。他的政治理想始终未能实现。李白政治受挫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志向高洁,性格傲岸率真,得罪权贵,这是他受挫的主要原因;豪放不羁,性喜饮酒,给攻击他的小人提供了口实——“非廊庙器”——是次要原因;而统治者“树榛拔桂,囚鸾宠鸡”,是非颠倒,是根本原因。

2、政治眼光不敏锐,有爱国热情,太书生气。他因“附逆”案被囚后,在《上崔相百忧章》中也说自己:“见机苦迟,二公所咍。”当时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

父、刘晏等文士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因此免祸。李白的政治眼光显然不及他们。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当时,要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李白,不参与永王幕府,几乎是不可能的。

3、诗歌声誉压过政治才能

在一般人眼里,李白以写诗擅长。其“辅弼”才能除通过诗歌创作形象化、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外,并未见有系统的理论论述。但如果拘泥于这一点,那就是不了解李白。作为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想凭借他的巨大声誉与崇高的人格魅力来从政。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一旦他辅佐君王的理想得以实现,他将仿效历史上的名相姜尚(“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赠钱征君少阳》)、管仲、晏子、谢安等人,通过选贤任能、远摒小人,削平叛乱,实行仁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可以设想,玄宗如果任李白为相,李林甫、杨国忠、张垍这伙奸臣小人一定没有立足之地,安史之乱也会被消除在萌芽之中。可惜玄宗只把他当作文学弄臣,“与倡优同列”。唐王朝新任统治者最终意识到李白是个难得的人才想要弥补时,已为时太晚了。

“中国知识分子,一开始便是政治的寄生虫”【1】正是因为李白苦读了儒家经典,为儒家出世的思想所影响,自小就想在政治上一展抱负,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正因为李白有着铮铮傲骨,他才不会为了个人利益去曲意逢迎;或按照统治者所喜好的“唯唯诺诺,摧眉折腰”的奴才模式来改变自己。如果是这样,李白个人固然能够青云直上,但李白就不是李白了。他的性格铸成了他一生的悲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一个继屈原之后,丹心报国,至死不渝的天才大大诗人。他的人格风范如日月长明,洞察黑暗,烛照古今。一切对他政治才能的诬蔑、贬低之辞,都是徒劳可笑的。就现实世界来说,李白并不是一个政治家。李白终其一生,都并没有表现出他的政治才干,也就是说,他终生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二、不满现实与忧国忧民

从政治上的满怀热望到仕途上的大失所望,使李白对现实政治极感不满。“人生在世得意”,他深感不平,愤世嫉俗。他往往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以揭露时病。在其所作的《梁甫吟》中,他就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开篇十字:“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其忧愤则更为深广。“君不见朝歌屠臾辞棘津,八

篇三:《论李白诗中的》

论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2010级 李梅表达李白志向的诗

指导老师:何萍

中文摘要: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同时又蕴含着“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象美。在李白的笔下,意象是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绝生命体验的再现,焕发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蕴和复杂的人文精神积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以丰富的意蕴展现了他深5情怀,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传达出李白的豪放飘逸,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月 意象

Abstract:Li bai in tang dynasty is the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one of the greatest romantic poet, his poems is permeated with a kind of energy, free and vigorous gas, like \"Yellow River water heaven, pour into the sea not back\", and also contains the \"clear water lotus, natural go vulture act the role ofing\" image of beauty. In li bai's imag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life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is also its unique personality consciousness, suffering life experience, full of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accumulation of complex. Li Baishi \"month\" in the image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5 shows his deep feelings, with a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conveys li bai's uninhibited and elegant, month as one kind of implication and imagined vision, feel the natural scenery, is able to image the shape of rich deepen the certain ideas, so as to interpret and realize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between the lines\".表达李白志向的诗

Key Words:Libai poetry month image

众所周知,李白的诗可谓是意象万千,人们熟知的有“月”“酒”“雪”等意象 ,然而能突出表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许多更加壮美的意象,与诗作多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些壮美意象同样为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增光添彩。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意象就是意中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李白的诗或入世伤怀,或醉酒游仙,其意象浑然天成。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李白诗中月意象的精神内核

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和归宿,月亮这一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他是以多种风姿生活着的,有时他是一个五岳寻仙的道士,有时是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人,有时是“一饮三百杯”的酒徒,有时是“杀人如剪草”的侠客。但无论哪一种人,构成李白人格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李白人格的基本特征是浪漫奔放。李白的诗了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真情毕露,不屑矫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真情的喷薄而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是风致天然的绝

唱。心中郁闷,我就举酒浇愁,抽刀断水;看不惯人间不平,就仰天大笑,十步杀人;踌躇满志,就直挂云帆,长风破浪。李白的心理在这喷薄而出的感情发泄中得到了无限的伸张,他的精神气质有脱俗、高傲、天真这三个显著特征。而月意象恰如其分成为李白表现其摆脱一切束缚、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精神气质、阐释“言外之意的寄托”。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独处他乡,白天忙碌奔波,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人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之下。诗人借着月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侵入沉思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为仕宦奔走,浪迹天涯,所以思乡恋家的主题在他们手中拈来描去,但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平凡简单的语句却成为思乡的佳作。诗人李白在对明月仿佛诉说思乡之情,望月亮与思故乡,是动作与情感悸动的完美融合,明月的形象成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月亮仿佛如同具有两人母性般的人文关怀,体恤着孤独的游子。李白笔下的明月飞扬跃腾于雄奇壮阔的境界,为月意象填上一抹肆意张狂:“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避地司空原言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更体现了李白诗中“月”意象的肆意、雄壮、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中国文化思想中向来缺少一中张扬自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人的精神和自由的文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只重视“大我”而忽略“小我”的传统中所体现的这一精神就更加珍贵。

二、李白对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传承与突破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象征意义,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从远古时期以来,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它和文人们创作的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的月亮文化。据记载,我国最迟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对月亮的崇拜,在天地六宗信仰体系中,月神是作为天宗之一享受崇拜的。到了秦汉时代,民间就开始流行在每年中秋时节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月亮的阴晴圆缺引发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月亮逐渐被人们神化,产生了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赞美,并使月亮逐渐成为没得象征,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意象。

1. 李白诗中月意象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美月理念

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注意到了月亮的美,并把它反映到了文学作品中。《诗经·陈风·月出》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光映衬人物之美。到了汉魏时期,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袛在《月赋》中形象地描述了月给人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连接时,便能赋山水以独特的神韵,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陶渊明《闲情赋》中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明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古诗中所反映的传统的美月理念,在李白的月亮诗里,既有继承,又有新的发展。李白凭着他那天才的创造力和浪漫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凄美的月亮世界。在他的月亮诗里,月亮不仅具有物化的自然美,而且具有人化了的情趣美。在他的笔下,月亮是玉盘,充满儿时的童趣:“小时不识月,呼作百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在他的笔下,月亮是天镜,充满神气的色彩:“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在他的笔下,月亮是美丽的嫦娥,富含浪漫的想象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最嫦娥”(《宫中行乐词八首》)。与此同时,李白诗中的月亮,不仅继

承了传统的审美观念,而且还被活化,具有了人的性情美

和趣味美。李白的诗里的月亮可以泛、可以醉、可以弄,亦可以问。在李白以前,描写月亮的诗人从来没有“泛月”、“弄月”、“问月”之说,月亮石独立于诗人之外的审美客体,可到了李白这里,月亮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染上了人的情趣,这不能不说是李白对美月理念的开拓。

2. 李白诗中月意象弘扬了中国文学中以月喻美人、以月寄相思这一传统

月亮总能给人以美感,因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以月喻美人的传统。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以月亮象征美貌女子的诗很多。例如,在《诗经·齐风·东方之日》一诗里,就有以“东方之月”比喻女子美貌的内容。宋玉在《神女赋》中,也把皎洁的明月比作美女。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去譬喻日月。”由此可见,以明月喻美人是我国古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与此同时,以月寄相思的传统从《诗经》时代就开始了。《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诗中的“皎”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是形容女性的美貌。皎洁的月光使诗中的男子联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于是,这位痴情的男子便把自己的一腔情思寄托给了天空的那轮明月。

这一传统在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上依然达到了传承和突破。天宝十年,李白奉诏入长安为翰林供奉时写的《清平调》三首中云:”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遥台月下连”,诗中便以明月衬杨贵妃之貌美;又如他的《越女词》五首有诗句:“长干无儿女,眉眼艳星月”和“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肠肝”,前者以“星月”喻少女的容貌清秀可人,后者以“月未堕”寄托少女的幽思。再如他的《劳劳亭歌》一诗云:“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诗中借隐在竹林中的秋月寄托了少妇的满腔愁思。另外,与传统单纯的以明月寄相思不同,一些月亮意象还带有某些政治色彩。例如它的《长相思》有诗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和“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前者借闺妇月

篇四:《表达志向的诗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表达志向的诗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于谦<两袖清风>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表达志向的诗句。——苏轼

1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1、春宵一刻值千金,12、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1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4、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郑板桥<秋荷>

15、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0、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过客是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23、新诗句成相借问,闲来议尽共寻思。终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张籍<逢王建有赠>

2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2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6、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8、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常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离骚

29、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3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题长安主人壁>

3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7、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3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9、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魏源<晓窗>

40、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4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42、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

4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4、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读山海经>

4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篇五:《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

1、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读山海经>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王安石<登飞来峰>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1、海纳百川,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1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1、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22、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4、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2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8、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2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31、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32、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3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