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造句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画中有诗造句 篇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摘 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

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五、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又说他“画思入神”②。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诗画结合,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 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

态。余曰,此宋画也。”(《画禅论画》)诗画一体论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是很深的。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

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 ,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宗之祖李思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南宗画派主张诗的发想与画的发想是同一性的。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的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 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语)。

一、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

(一) 景物的绘画构图意味

王维还是具有多方面技巧的诗人。他的诗用来叙事的时候往往从大处落墨,简约而闳深。他既不像李白那样以一泻千里的气势取胜,也不像杜甫以叙事和议论的周详见长。他的诗在描写山水的时候,不求词藻华美,只须淡淡数笔,就能勾出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意境。

像他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一个“直”字,一个“圆”字,诗人把广漠上的景象抽象为简洁的几何图案,这就把大漠的辽阔、空旷刻画出来。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人的视野越辽阔,就越容易见到事物的整体形象,而事物的整体形象永远比局部所见要简洁。我们在飞机上俯看山河大地,曲折无数的黄河,也会简洁成一条蜿蜒的曲线。大漠上的孤烟,如果走近去看,肯定会见到它随风飘扬,不可能是笔直的,但如果从远方瞭望过去,风中的飘荡就会被忽略不计,而留给人笔直向天的印象。“长河落日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在开阔的视野中,人们会更多地注意河水的曲折,但在开阔的瞭望之下,这些弯曲就会被忽略,而落日也会出现出简洁的图形。所以这些线条,暗示了诗人骋目远望的辽阔的视野,大漠的旷远亦尽在不言之中。大漠向无尽的远方伸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只是平面的构图,必须接以“孤烟直”三字,才有了立体感。“长河”的形象横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彩,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汉江临眺》充分展示了王维的绘画技巧构图: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不拘泥于景物的细节描写,而是从大处落墨,融合进自己的感受与想象,着力表现江流的浩渺与山色的微茫,通过虚实的交错与意象的超远,生动呈现出汉水流域雾霭笼罩中的远山近水。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颈联再用一个“浮”字,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潏荡,似乎把郡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这不能不得益于王维诗歌语言的平淡自然而又体物精细。画面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构图和谐、远近相映,加之以简驭繁,给人以美的享受。曾编选《河岳英灵集》的殷璠读此诗说:“在泉为珠,着壁成画”④。本篇被认为是王维融画入诗的力作之一。(画中有诗造句)

(二)自然景物的立体画面

王维是一个集大成者,不但诗才出众,而且绘画出色,他的画历来被收藏家视为珍品。王维的画,富有田园风味,如陡峻的山,蜿蜒的栈道,美丽的村庄,茫茫雪景及各种奇态的植物。同时,因为王维具有很高的诗学品味,因此他所绘的画诗味很浓,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而且作画时随兴所至,不受约束。他画画时从不问四时,常将桃、杏、荷花绘于一图。有时为了抒发心情,甚至将芭蕉树画于雪中。

比王维约晚百年的诗人张祜,在欣赏了当时已很罕见的王维山水画后,根据王维画意,作诗两首。在诗中,张祜赞曰“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⑤。看到王维画中所画的晚秋的景色,顿觉寒气侵人,飞翔的鸥鸟栩栩如生。想当时,王维也在这幅画中灌注了诗意。

北宋时著名诗人、词人秦观欣赏王维的名画《辋川图》时仿佛自己随着王维来到了辋川,游历了各处著名的风景点。因为王维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结合起来描绘,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这是《辋川集》中的一首题画名作,名画与名诗相映成趣。画面淡雅洒脱,青山翠竹,明月潺泉,一位歌者抚琴长啸,此时人、情、景三位合一,一片若隐若现的幽深的竹林,一声似有似无的琴声令人心旷神怡。题画诗用字造句平平无

奇,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画与诗都讲究意境,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如此空明澄静,弹琴长啸之人如此安闲自得,情景融为一体。《竹里馆》只是《辋川图》中的一幅优美的画,其它各幅也是如此美丽。

王维的画,很重视结构技巧的运用。他的《行旅图》:“下段岗峦起伏,溪水清澈。一人牵牛马过桥,溪有三鸟,二飞一浮,峦头古树三株,断木一株,上段画平林一带,阁楼参差,右方林后藏村,遥山相望”。它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无层次散点透视手法的突破,是王维对中国绘画史在布局结构技艺上的又一贡献。

王维诗的画性及乐性就是王维特有的诗学特性。王维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把自然美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他吸收了绘画的诸多表现因素,王维诗的艺术特色,在绘画及音乐方面都显出了他独特的境界。诗的立体感和生动美,除了在王维诗里面去寻求外,还在何处求之呢?

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

(一)光影交织的立体之美

中国传统画对明暗对比的关注较少,但王维诗中却非常重视明暗对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后一句写出了日光投射,云影浮动在峰峦沟壑间所形成的明暗变幻,可见王维已注意到绘画中的明暗关系,并且自然的融入诗中。另外,“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以光亮反衬幽暗,描写深林返照,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上。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亮光,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一抹余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与绘画素描中的明暗对比不谋而合,整首诗在宁静的意境中掺进了一点鲜艳色彩,反而使宁静画面的印象更加突出。诗人正是以画家所特有的敏感,才能握住了深林中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王维诗中所写之光,多为夕照之光,尤其好写月光。可见其心态淡雅素净,盖月光之朦脓涵盖,有其特殊的静美。中国诗歌中多用之,可谓之“月光文学”。而王维诗表现此特色,尤为出色。如“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郑果州相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二)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

王维在色彩的运用上并不拘泥于随类赋彩的传统法则,而率先走上了传情达

意的道路,使色彩情调化。从而使诗的画意更耐玩味。他似乎对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很感兴趣,他在写诗时,善于用一个高明画家的眼睛去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客观对象的某种色彩与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因而能地描绘物象的色彩选用一个最能代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色彩,这个色彩的字,来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山水景物,来渲染情绪,抒发感情,烘托意境,捕捉一种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诗中提供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幅水墨淡雅的水画来。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萍池中轻舟回荡,归舟之后,绿萍漫慢慢合拢,忽然又被垂杨扫开。春池、绿萍、垂杨神态生动,又用了同一种色调。“绿色给人以一种真正的满足”(歌德),俄国的康定斯基也曾说:“绿完全平静和安定不动,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它不向任何方向移动,没有相当于诸如欢乐、悲哀或热情的感染力。”王维此诗中的满眼绿色,有如缕缕温馨的春风清新人的头脑,荡涤了心头的几多烦躁郁闷。为了表达恬静平和的生活环境,飘渺的意态和清朗、明净的境界,王维往往采用绿、青、浅蓝、银灰、白等色调,来营造一种幽静、澄澈、空明、冲淡的氛围。如: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白石滩》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斤竹岭》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青溪》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及《竹里馆》《宫槐陌》《木兰柴》《欹湖》等都以青绿色为基调。

(三)丰富多样中的绚烂美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美国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义。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诗人总是苦心孤诣地去寻求那些富于色彩的语言,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读者的情绪。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的吸取了绘画的长处。大自然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便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如《田园乐》(其六):

画中有诗造句 篇二:《用古诗词造句》

用古诗中的下列名句写一段话

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有个问题:这首诗中写的景观在哪里?一些专家考证研究后认为:王维这首诗所写景色可能就在宁夏境内。如今,烽烟虽然不见了,烽火台仍在,塞外景色依然迷人„„

1、王国维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起了无数人对那浩瀚如烟的大漠的无边向往。 2、带着沙漠对我的诱惑及我对沙漠那种神秘感的痴迷在落日时分走进了那我渴望已久的大漠。目睹了那里的日落、日出,起伏的沙漠犹如大海翻起的浪花,看着越发广袤的沙海我置身在你的怀抱,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此时的我不禁想起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似乎只有这才能形容眼前的景色。

3、我想徒步去云南,倾听玉龙雪山的宁静与纯洁;我想远赴玉门关外,寻找那一幅深埋心底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想躺在夏威夷的海滩上,看着果冻似的的蓝天,寻找童年的印记

二、“问去哪的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因为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我们的学习同样也需要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逐渐长大、成熟。

2、诗中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保持拥有不断的能量与清澈洁净,用心观察生活,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朱熹的《观书有感》用在生活让人豁然开朗,用在企业也亦是如此。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给其注入新的知识与模式升级,才拥有活力得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应对自如。

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1、春天来了,一阵春风吹来,果如僧志南说的那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

感受着,春天带着温暖与希望向人们拜访来了。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1、谭嗣同的死,不仅诠释了人格的伟大,更觉醒了沉睡的民族,这让我想起了“用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谭嗣同用他的死,觉醒了中华民族,何其伟大,何其壮哉!!

2、这些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热情,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3、我以最高的敬意,埋葬院子的落叶,落花。他们虽然死了,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生命就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进取精神 。

5、台风刚过,小倩看着院子里落的满地的花瓣,对花儿生出的了无限的同情之心。这时,在做家务的妈妈发觉到小倩的情绪不对,就走过来对小倩说:"倩倩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年春天这些话花瓣腐烂后将成为花儿的肥料的”。小倩听了后,心情又变的开心起来啦!

画中有诗造句 篇三:《七年级附录诗答案》

七年级附录诗歌赏析及练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

神龟虽然寿命长,到底还是要死亡。螣蛇虽能乘云雾,终归要化作土和灰。老马伏在马棚,但日行千里的情志不移。有作为的人到晚年,雄心壮志却永远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和短,不只决定于苍天。身心健康才是福,只要修身养性,便可延年益寿。回首往事十分庆幸,吟歌一曲抒发我的豪情!

【主题】

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练习】

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答: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打开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主题】本诗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练习】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答: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意】

清晨我走进这古老的山寺,初生的太阳映照高高的树林。竹间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僧侣的住所掩映在这茂密的花木丛中。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得俗念消除净尽。一切声音都归于沉寂,只有钟磬余音袅袅。

【主题】

这是一首题壁诗。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3.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泊秦淮·杜牧(画中有诗造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

烟雾月光笼罩着散发寒气的江水和岸边的沙滩,夜晚停泊在秦淮河靠近河岸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什么叫亡国之音,隔着江水仍旧在高唱玉树后庭花。

【主题】

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什么叫亡国之音,隔着江水仍旧在高唱玉树后庭花。这两句抒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歌女是侍奉他人的,唱什么歌取决于点歌的人。说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用的是曲笔,因为她们唱的歌是享乐者点的,自然不知亡国恨的应是哪些点歌的权贵官僚。“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当年陈后主不顾江南小朝廷危在旦夕的局面,一味享乐,最终导致亡国。 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意】

唱一曲新歌饮一杯美酒,天气和去年一样,亭台还是原来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能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经飘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又翩翩归来,撒满落花的小路上我独自在徘徊。

【主题】(画中有诗造句)

这首词写词人在暮春的黄昏时分,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感叹时光流逝,不由大为伤感。

【练习】

1.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答: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经飘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又翩翩归来。下阙“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最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

不要说下山是很容易的事,它只是骗得你空欢喜一场;当你走进很多山的圈子里时,经过一座山后,另一座山又挡住了你的去路。

【主题】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一个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练习】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意】

常常记得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黄昏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画中有诗造句)

【主题】

《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下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的水怎么这么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的从源头流来啊!

【主题】

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练习】

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答: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3.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3.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答: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诗意】

青山茫远,与天衔接,忽见有雾霭环绕,在幽深的竹影中可见落日余辉。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有一种自然之态,自得之情。

【练习】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答:青山茫远,与天衔接,忽见有雾霭环绕,在幽深的竹影中可见落日余辉。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二句最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尤其是云从窗出的描写,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写出,语虽平淡,意境遥远 ,突出了山中的有趣生活,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意】

我独处在幽深的竹林,弹琴啸歌,好不快乐。无人知道也许是太寂寞了,有一轮明月当头,相伴清夜。

【主题】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意境优美高雅,心情宁静淡泊。

【练习】

1.自选角度鉴赏本诗。

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2.作者在对自然的叙写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王维幽处林中,心情自在宁静淡泊。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意】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主题】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全诗表露了一种悠闲恬

画中有诗造句 篇四:《流连忘返造句》

1、这里是巴厘岛必定不可错过的必到之地,可以在热烈的沙滩上充足享受巴厘岛海滩风情,而且邻近热闹的贸易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晚上专人送机,办理离境手续后搭乘国际航班返回。

2、而在这里,你会找到那种久违的回归天然、与海天、山林融为一体,让你不由自主沉醉其中的宏大美感,相对让你流连忘返。

3、希望我以后不要像现在这样对以前的事情那么流连忘返吧。

4、我一直对你妈妈的厨艺流连忘返,是不是因为他做的饭太好吃了啊。流连忘返造句

5、有欢歌有笑语,有交换有辩论,有考虑有启发,有怀疑有恍然大悟。淦河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温泉谷的仙境让我们流连忘返。

6、海子便是湖泊,三十余座波光粼粼的湖泊,嵌镶在亭亭玉破的青翠松林间,7、于是,我只能试着左手写字,试着反转年华,只能在深谷流水中寻寻找觅,在十字路口上流连忘返。

8、人生当中总有呢么一些事情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9、我的故乡还有昨山,人称牛尾山,是伏牛山的尾巴,所以人称牛尾山,小时候常常去那里游玩,长大了,家和山的间隔也仿佛变得更近了,我终于能够走进山,并把本人融入山。每次进山,都让我高兴不已,让我流连忘返。流连忘返造句

10、其实我一直对暑假我们在你学校实验室的日子流连忘返的。

11、望着漓江那漂亮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凌晨,我旅行了山净水秀的漓江,到处活力勃勃,两岸美景应接不暇,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令人流连忘返。

12、我其实一直对我小时候去过的那个地方流连忘返。

13、望着漓江那俏丽在这个风跟日丽的凌晨,我旅行了山净水秀的漓江,到处活力勃勃,两岸美景应接不暇,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令人流连忘返。

14、空闲时,逛街成为女人们的首选节目。每逢周末或节日,女人总是邀上二三个女友,悠悠荡荡穿行于毂击肩摩街巷,流连忘返于目不暇接的超市商场,边走边聊,开释压力,解放自己。

15、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游览了山清水秀的漓江,到处生气勃勃,两岸美景目不暇接,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令人流连忘返。

16、我始终喜欢你的姿势,宁静而简约,丰盈而深入,那漠然的情怀老是裹着暖和,裹着优雅,裹着暗香。于是,我极爱好在你的身影中找寻那一抹纯白的色彩,由于那是属于你的性命的底色,那样素雅,那样动听,那样淡泊,好像与世无争,却又活泼无比,让我心生悸动,而后流连忘返。

17、八月末的德州,阴晴不定,()本认为就这样过完暑假,没想到最后去了张家界,明媚的阳光,使暑假完善结束。湖南是个神奇的处所,它让人回归自我,流连忘返。

18、我现在都还对你妈妈做的饭流连忘返。

19、那古老的街名地名,富有诗意,让每一位来西安的人流连忘返。

20、娇艳的桃花在和煦的春风里轻轻摇曳,千姿百态,看得我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21、我不知道我这样流连忘返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意义。

22、一个好的厨师可以让你吃了他的东西之后还一直流连忘返的。

23、今天我来到了风闻中美丽的未名湖畔,随意到处一望,便发现湖畔绿草生机勃勃,湖中水面水平如镜,风景琳琅满目,让我看的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7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