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人送别诗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送别诗特点》
关于友人送别诗 第一篇

送别诗

一、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空间的隔离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丽,可以和爱情诗、思乡诗、悼亡诗等量齐观。

二、送别诗的分类:

(1)有送诗与别诗之分:送别之诗,有送有别。一般说来,送则己为主人,送客远去;别则己为客人,别人而去。别不必有诗,而送则必有诗作。故诗人集中,往往多“送”而少“别”。“‘送别’之作比‘留别’之作多的直接原因,乃是他们自身踏上旅途之际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充裕创作的精力大为减少之故。”——日本·松浦友久

(2)按送别对象:与亲人别、与朋友(文人或战士)别、与爱人别。

三、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诗诗题往往是“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一般用抽象性高的诗题,这是相当明显的特点。

四、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

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

第五,唱歌踏歌送别。《离歌》、《骊歌》、《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劳歌》“劳歌一曲解行舟”。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

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闺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

灞陵(借代)

“——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流水:

古人分别多在水边 流水之多、之长、之柔、流水一去不返

李白送别诗中的“流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落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关于友人送别诗}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鸿雁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河边有雁声。——李颀《送刘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类: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五、送别诗常见情感:

1、对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关切、担忧,充满孤寂惆怅。

2、对友人的勉励、宽慰,充满信心与力量。

3、表达个人志节。

4、歌颂友人间的深厚友谊。

•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情感2:宽慰(情深意长的勉励)

•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情感4•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六、送别诗常用手法

• 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

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2、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此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3、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送别诗运用种种手法言情,并不排除在诗中选用恰当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关键是这种语言是否真切,是否具有“芬芳悱恻之怀”。很多人都熟悉《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几句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试想,如果缺乏如此四句诗,特别是前两句,这首诗能长期广爱青睐吗?同样,如果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佳句,《别董大二首》(其一)能流传至今吗?当然这些名句并非孤立的,它同是一首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亮点。总之,把借景抒情等手法与选用至理名言直诉胸臆有机结合起来,便大大有助于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来深化诗意,从而把情言响、言高、言深。 • • •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
关于友人送别诗 第二篇
{关于友人送别诗}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

一、学习目标

1.能熟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理解送别诗的常抒情感,分析送别诗的常见技巧。

2.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具体说来

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在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

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李颀《送魏万之京》,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

3.李白《送友人》,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二、资料链接

1、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

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

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2、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3、送别诗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时间意象:秋 、黄昏、月夜、清晨;

其他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酒等。

4、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读题目,明题材,说感情。

2、读作者,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年十八始发愤读书,二十四岁举进

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后被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时年42岁。

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

复习《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

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

他心底的波澜。)

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

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3、读诗句,注意字音(绮筵、没)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关于友人送别诗}

5、读提问,作解答。

(1)该诗从体裁分是一首 五言律诗 ,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送别诗 ,诗人是如何通

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教材P5第4题)

【答】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室外),突出表现了

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的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

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加深。

(2)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

和寂静状态。“吐”“对”二字用得最为传神。“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

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只有劝君饮酒,再没

有可以劝慰的话了,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答】①运用典故,“琴瑟”典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

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

②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

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

(4)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

要说出好在何处。

【答】一个“隐”字,一个“没”字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关于友人送别诗}

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

1、读题目,释题意。

2、读作者。(见注解)

3、读诗句,注意字音(砧)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

5、读提问,作解答。

(1)诗的开头两句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2)简要分析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对表现情感有什么作用?

诗中用“微霜”“鸿雁”等词语,表明送别的季节;又用“初渡河”“催寒近”拟人手法,

营造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

想内容?

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关于友人送别诗}

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三)李白《送友人》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诗句,注意字形(蓬、班)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

5、读提问,作解答。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用词准确传神,“横”

写出青山的静,“绕”写出白水的动,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的送别场面。

(2)如何理解颔联中“孤蓬”这一意象?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任

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

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人何以堪。

四、迁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人已远 ”。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比兴手法、情景交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甚难。

2、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送别诗大全》
关于友人送别诗 第三篇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

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

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2、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13、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写氛围,声音、情状、时间、地点,显得黯然销魂。二句用两个自,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怜来写依依惜别,通篇基本上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使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4、岑参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15、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深得采薇遗韵。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

16、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此诗开始从上次的分别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别后相见不易,此间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见如梦,加深了惜别和伤感的心情,

前两联构成因果关系,翻疑梦,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尽在其中,各问年,不仅在叹息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后两联写深夜长谈,但太多的话说不完,故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来渲染映衬,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多么凄凉,不仅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也象征人事的飘浮不定。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结句表面上写劝酒,实际上总写伤别。综观全诗,中四句极工,写尽悲喜伤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可见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17、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后情景,前两句写送行,交代时间地点,一个愁字语带双关,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日晚写时间之久,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自然地带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鸦尽,空余江水东,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含有无限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18、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19、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21、权德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在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前两句一别一逢十年岁月,引发人事沧桑之感,平淡的叙述而别有情致。此诗不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再一次分别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寂静而略带荒凉,有黯然神伤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顾苍芒,忽逢又别,使人想到人生离合,别逢总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预料。

《关于朋友送别的诗句》
关于友人送别诗 第四篇

1、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关于朋友送别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5、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关于朋友送别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8、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9、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10、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多西东

1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12、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4、人情却似杨柳絮,悠扬便逐春风去。

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8、离心不异西江水,直送征帆万里行。

19、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2、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2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描写送别友人的诗句》
关于友人送别诗 第五篇

1、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送别友人的诗句

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5、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描写送别友人的诗句

7、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8、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9、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珍重千金字,10、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2、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8、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19、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9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