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篇一:《《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提示》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提示

[摘要]《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作品篇幅不长,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对此曲音乐内涵的挖掘、艺术风格的研究及演唱提示,以丰富和增强广大爱好者对该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关键词]主题曲 音乐分析 演唱提示

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倾注满腔心血之作,是一部集历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典文学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苍凉悲怆,为全剧奠定了感情基础,起到了总起概括的作用,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曲作曲家谷建芬曾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妈妈的吻》《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声与微笑》等。在接到邀请后,谷建芬以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原著的潜心研读,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三国演义》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拜》《哭诸葛》《历史的天空》《有为歌》《仁爱长存天地间》等又一系列经典曲目,为世人重新演绎了《三国演义》,并被公认为极具特色的《三国演义》音乐。谷建芬的《三国演义》全剧音乐活生生地再现了三国“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宏大历史场面及其典型人物形象,堪称“音乐上的《三国演义》”。笔者将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从词曲含义、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 曲词涵义

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出于当今版的《三国演义》卷首,词作者是杨慎(1488—1559):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满腹才华但不得志、仕途坎坷、孤苦终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生的情感抒发,它气势磅礴、用语深刻、感慨万千,把它置于《三国演义》卷首及作为主题歌词,概括了三国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的英雄争霸场面,抒发了后人的感慨之情。曲名“滚滚长江东逝水”意为一切丰功伟绩都会随时间消逝,就像“滚滚长江”一样,一去不复返,即“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的总结、概括。“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江山怎样改朝换代,“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物是人非、怆然泪下的悲凉情绪油然而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春月秋风”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接下来进入尾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深沉豪放、苍凉悲壮,却表现了词作者超脱宁静的人生境界。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篇二:《《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4)(1)(3),浪花淘尽英雄。 (5)(2)。 ,几度夕阳红

(6)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8)。 (7)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注释译文 (9),惯看秋月春风。 (10)。 ,都付笑谈中。 [1][2]

(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3)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白话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创作背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作品鉴赏(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1 [5][3]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艺术特点

苏国龙书法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6][7 [6][1](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1]

2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篇三:《赏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 :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作者】

杨慎,明代大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省新都区人,为少师杨廷和之子。七岁起从他母亲学习诗文,刻苦努力,“奋志诵读,不出户外”,11岁就能作诗了。

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杨慎入京会试,“殿试第一”,高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照例授与“翰林院修撰”的官职,这年他24岁,以后只

要循规蹈矩,顺从皇帝的意旨作官,便可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将来做高官,享厚禄,封妻荫子,也是不难之事。然而杨慎却又是一位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肯俯仰随人的人。嘉靖三年(1524年)在“议大礼”这件事中,反映得最为突出,而这又决定了他以后几十年流离转徙,穷死边地的悲惨命运。

杨慎因“议大礼”,触犯了明世宗而受廷杖,遍体创伤,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被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直至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去世,终未被赦免。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篇四:《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翻译赏析_作者杨慎》

<临江仙>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其全诗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翻译赏析_作者杨慎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前言]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翻译赏析_作者杨慎。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书法作品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谋而合的感触。即使明代的杨慎受到宋代苏轼的影响,那也一定是怀着深深的同感,不仅限于字句修辞的模仿。
杨慎之所以能够以这样高远而深邃的眼光看待历史,产生出这样令人触痛的感慨,写下这样气度宏阔的词篇,跟他的个人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明代文人中,杨慎的才气学识与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称奇的。他的父亲是太子的老师,家境优越,他24岁就中了状元,春风得意,成了众口一词赞美与羡慕的蜀中才子。然后为官十年,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龙颜”,让皇帝不高兴,杨状元和他的众多位同事在宫门外被剥掉裤子和尊严,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然后谪戍边关,在当时边远而落后的云南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暂。杨慎愈老愈深悟这一点。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数百载之后,犹自慷慨激昂。淡语深刻,绝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但又非要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这或许就是所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的境界。
杨慎不是生来命运多舛,而是曾经那样春风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富贵家学,生而拥有;功名爱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想回到从前平静的生活,再想回到美丽的故乡,已经不可能。天赋的才华加之别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词更加体现出淡语深刻,举重若轻的浑然大气。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感悟生命的本质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痛彻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难,借鉴别人的人生感悟有时候也会使人们豁然开朗。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赏析 篇五:《描写长江的古诗》

1、<卜算子>

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付,相思意。

2、<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长江的古诗


3、<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长江的古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临江仙>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北固山看大江>

清·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6、<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7、<旅夜抒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咏怀>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10、<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11、<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12、<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13、<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14、<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16、<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17、<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
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
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18、<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
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19、<送别>

唐·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0、<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1、<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
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
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95676.html

    上一篇:关于骂人的话

    下一篇:形容等待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