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讽刺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论《围城》的语言讽刺艺术》
字字珠玑讽刺 第一篇

论《围城》的语言讽刺艺术

苏晓平

(鄂州大学 基础科学系 湖北鄂州 436000)

【内容摘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优美比喻、变异词语、外语英文、古文言文、象征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 《围城》 语言 讽刺艺术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部批判现实主义讽刺杰作,也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赞叹的优美比喻,深刻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纷至沓来。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作家以幽默、而且以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描绘人物世态。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寄喻深远,理胜于情。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围城》的语言相当幽默与俏皮。《围城》有很强的讽刺性。《围城》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讽刺小说典范。[2](P163)

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由于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恰当的比喻,辛辣的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心理分析,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小说一经发表,便风行一时,甚至被译成英、俄、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一、善用优美比喻进行讽刺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家钱钟书的知识修养和国学根底。大量妙趣横生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其中比喻的多样性,新颖性,喜剧性,深刻性尤其出色。[3](36)

作品用细腻笔法勾画众生。精妙地应用明喻、暗喻,在比喻的创造运用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个先河。《围城》应用比喻之繁多富有令人叹为观止。全书比喻多达七百多条。就比喻的密度而言。恐怕没有第二本书与之相比。大量的比喻素来被认为字字珠玑的绝妙好辞。《围城》中的妙喻好喻俯拾皆是。[4](P15)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栽,超常人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鄙。

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1](P9)——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作者用了一个另外可怕。然而又恰当的比喻。表现得淋漓尽致。[5]. 又如:说“鲍小姐那类女人”是不“伤春”的,“一切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软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

酒的时候才需要瓶塞”,[1](P10)一个生动的比喻就能使读者对鲍小姐的生活作风了然于胸。还有方鸿渐在本县省立中学作报告时大谈鸦片、梅毒,“令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方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了贞操”,[1](P34)形象而又俏皮,耐人寻味。

《围城》丰富的比喻,风趣幽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艺术效果。显示出作者丰富的联想力。巧妙而生动的比喻散布在作品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细节、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令人目不暇接。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常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总之可以说,在作品《围城》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令其形神毕露。

《围城》的比喻中,流露出幽默讽刺的风格,给作品的语言增添了无穷的美感,“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半斤猪油”,写的是乡村小旅馆里肮脏的桌子;“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写的是西贡酒家里坚韧异常的“佳肴”;“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是在里面洗过一次澡”,写的堂堂的大学系主任宴请宾客的清淡如水的鸡汤; 写方鸿渐与鲍小姐在中国馆子吃西菜时的描写:“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1](P16)几乎每一句话都透出俏皮,作者不说鱼肉是不新鲜的,而是说“鱼”“登陆了好几天”,“肉”“长时期伏在水里”,可想而知鱼是多臭,肉是多腐烂了。作家同样地用他那支辛辣的笔触,借用讽刺性的比喻,将他们的面纱揭去,还之以本来面目。

作者应用讽刺幽默笔画写出独特文体。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文凭”与亚当. 夏娃下身那片树叶也相去甚远,作家用“功用”的相似点一粘合。两物合比喻便一气呵成。竟明白晓畅。[6]

`《围城》有如此众多的妙喻,这与作者对比喻有深入的研究有关。钱钟书重比喻,好用比喻,他在《拉奥礼》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4](P15) 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高超的语言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把各种新鲜奇妙、生动形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写中,使《围城》的讽刺语言更机智幽默。

二、活用变异词语进行讽刺

活用词语进行讽刺,词语的变异,词语是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有时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特殊需要,往往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这在《围城》中大胆运用,使到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例:

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1](P93)

“中立”作者在这里分拆开来变成“中不中”“立也不立”“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这几种思想,滑稽地嘲讽了英美两国的无能。其中“并肩作战”也属于词语用法中的变异方式。

作者常用半是讽刺半是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他的联想特别活泼、思维敏捷。他应用讽刺幽默笔画写出独特文体。在谈到方老爷给孙儿取名“阿丑”时,作者也要引经据

典戏谑一番:“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朗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1](P111) 从中看出方遁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

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时,说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列陈;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写出了鲍小姐的行为放荡,惹得“那些男学生满腔邪火,伤害及中国国体”。[1](P111)这些比喻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的性格特点。直呼其为“熟食铺子”可见对她如何厌恶 。

[6](P36)

在《围城》中,作者不但对“知识分子”行车走卒之辈进行尽情调侃嘲弄,就连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也要戏谑一番。如对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去重庆途中所乘的车就有这样精彩的一段描写: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撒依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它开动之际,先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1](147)用车象征抗战时期国民党上层人物口头上高喊抗战,实际消极不战,压迫百姓。像这样拟人化的讽刺,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众生”,他以锋刃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个个人物形象,使人未见其人,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夌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s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1](P217)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三、灵活运用外语英文进行讽刺

在作品《围城》中,英文真是大放异彩。英文属外来词,外来词是指被借用到汉语中的外国的或其他民族、地区的词汇。一般来说,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看用英文讽刺的例子。他说“very well”二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 “vurry wul”。“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我不懂什么年代花纹,事情忙,也没工夫翻书研究。可是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西,忽然what d’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用拿假货来fool我。O 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1](P39)

上述都是张吉民与方鸿渐的谈话,在这里作者通过引用英语和汉语夹杂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生活在上海的买办形象。张吉民在话中夹些无谓的英文字,自以为时髦,却不知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作者的用意就是借此讽刺他附庸风雅却又俗不可耐,甘当洋奴才的丑态。

四、巧用古文言文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先生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文言词语是指文言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在古代曾经作为基本词语来用,但在现代文学中一般少用。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有意恰当使用文言词语能更好的突现人物性格,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下面一段话:

“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1](P131)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就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字字珠玑讽刺】

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

“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1](P9)

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周经理本来是想在方鸿渐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希望方鸿渐感恩图报。这段话本来使用白话文是显浅易懂的,但是现在文绉绉的,这样使读者阅读时也产生麻烦,同时产生厌恶感。作者就利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同来嘲讽他。也通过这段话讽刺了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而在《围城》中方遁翁劝戒儿子方鸿渐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写道:“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恶习,可叹可恨。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如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1](P56)方老先生文如其人:喜欢用典,偏狭,保守,迂腐。通过家书,使到方遁翁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却又不死心不息的封建遗老形象跃然于纸上。方遁翁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塑造得如此成功,达到讽刺的目的,主要是由于作者对古老观念的深入了解。

五、应用象征方法进行讽刺

象征能揭示文章的主题,用象征进行讽刺更能深化主题。题目《围城》的意义应是小说众多象征中较突出的一个。还有方遯翁和方鸿渐父子的取名来自《周易》,不仅仅象征他们的性格弱点,而且借《周易》的文化代表性让方氏父子象征中国文化的两代人,深刻地揭露了中国传统不良的遗老坏习。这些都带着强烈的讽刺,同时也带着作者的忧虑和无奈。方鸿渐在归国途中,在鲍小姐的追求和引诱下,与她一起“勾搭”。在苏小姐、方鸿渐、唐晓芙的错位追逐中,终难成眷属,最后,被精明的孙柔嘉擒拿到手。开始,方鸿渐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待到订婚时才发觉,她温柔外表下有着“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所以订婚一个月,方鸿渐“仿佛有了女主人”。结婚之际经赵辛媚提醒,方才警醒。此时,却已深陷“围城”。从此,他们二人陷入传统的琐碎缠绕的日常生活。孙柔嘉日益成为方鸿渐的暴君。方鸿渐最后与孙柔嘉决裂,准备到重庆去,而重庆未必不是另一个“围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围城”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

程和矛盾心态,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围城》讽刺不像其他作品那样直截了当,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作战。钱钟书先在人生边上执笔欣然独笑、冷眼旁观。他游离于时代的漩涡之外。[4](P24)《围城》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在语言上的高深精致; 行文中的比喻句,处处妙语连珠;变异词语标新立异;文言文词与外来词语层出不穷。无论在人物的塑造上,还是文章寓意上,都极具讽刺性。它把现代主义思想与讽刺艺术有机地运用在一起,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创举。难怪被世人称为是现代的《儒林外史》。这就是它独特的讽刺艺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字字珠玑讽刺】

[1] 钱钟书.《围城》[M].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2] 孔庆茂.《钱钟书与杨绛》[M].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3月第一版

[3] 龚刚.《钱钟书—爱智者的消遥》[M].北京出版社集团.文津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一版

[4] 朱大可.《十大作家批判书》[M].陕西省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第2版

[5]金志坚《围城的语言特色浅谈》[J].西南民族学院报1994年第4期

[6]兰玉英《围城的比喻谈》[J].西南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我谈《围城》的讽刺意义-黄炎》
字字珠玑讽刺 第二篇

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古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过甚高的评价,称其“足称讽刺之书”,并说“机峰所向,尤在士林”。看来,钱钟书的《围城》也多是上承《儒林外史》的“士林”。只不过《儒林外史》所极力揭发、攻打的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弊恶,而《围城》所反映的是八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丑恶,这时科举制度业已废止,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士林”也换上了新装,有了新的特点:他们不再是梳着长辫子,穿着长衫满嘴“之乎者也”的书呆子,而是留着“洋头”,穿着西装,张口便是“HELLO,YES,NO”的洋奴和善于玩弄权术的政客。钱钟书《围城》的创作,虽然明显接受了西方文学中心理分析的一些影响,但由于他更多地接受了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画面上显露的是真实生动的现实生活形态。《围城》显然撷取了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描写的长处,也具有现实主义艺术描写的鲜明性、具体性和生动性。它犹如一卷缓缓打开的图画,以留学生方鸿渐归国后谋职、恋爱和婚姻为轴,迤逦摹写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世相”,特别是旧中国一些知识分子的陋劣之态。他们不学无术,在国外买假博士文凭,回国后招摇撞骗,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或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或发国难之财,利欲熏心??作者用他的讽刺之笔,极娴熟地将这群“士林”之相勾出,并巧妙地讽刺和揭露了那个摇摇欲坠的社会“世相”。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钱先生运用讽刺,把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

出来。钱先生在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钱先生这位语言的魔术大师在小说中运用了妥帖而出人意表的辛辣冷峭的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洞悉入微的心理分析,为当时社会上的政治群丑、无聊文人的丑态制作了一幅幅活画像。同时,通过对这些文人的各种丑态的讽刺描绘,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的种种时弊,以“历史理性”的眼光,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内蕴。品味之余,我们会从钱先生的幽默讽刺中,增加对人生对社会的领悟和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个具有个性思想和悲剧命运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愿同流合污,而不得不随波逐流;不想欺世盗名,而又有时弄虚作假;空有“洋举人”的金字招牌、谈笑风生的超级口才,逐鹿名利场,却没有勾心斗角、纵横捭阖的手段;遭白眼,受排挤,最终沦入失业大军,茫茫然不知所措;漂泊情海,阔小姐不想要,意中人得不到,只因“一念温柔”不知不觉落入并非自愿的爱情陷阱,成了“道义上的懦夫”。对这样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范,作者有对他人格的肯定和对其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其弱点的嘲弄和讥讽。四年欧洲留学生活将近结束,他设法搞到一张假博士文凭,心理不安:“岂不成了骗子”,但他很快找到了“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的借口,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买张文凭去哄他们,“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自己拿到了假文凭的同时,还把爱尔兰骗子着实地“耍”了一把。作者在这里讥刺了他的“玩世”而又“随俗”。回国后,囊中羞涩,想买件外套,钱却不够;“相亲”却给他带来一次意外的“收获”,因小气丢掉了张家的“你我他”小姐和张家

对他的好感,但是,他为自己能获得一件皮外套而陶醉,他“顿足大笑”对月亮“挥手作别”,有了新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又算得了什么?这就像一出滑稽剧,幽默地嘲讽了方“博士”的“轻浮滑稽”和“卖弄小聪明”。

“训导长”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的途中,把他的“贪财好色”之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且不说路遇苏州寡妇王美玉发生的笑话,他竟然还带了一铁箱子的西药,意欲到内地卖高价,发一笔国难

财。同行的孙小姐患了病,要向他讨一包仁丹,李梅亭觉得一包仁丹打开了不过吃几粒,可是余下的便卖不了钱,便从已打开的药瓶里取了一粒鱼肝油丸给孙小姐服下。他知道这对她无益亦无害,正好敷衍,这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死前为油灯里的两盏灯草不肯咽气,有异曲同工之妙。牛津和剑桥对学生实行的是导师制,饭前饭后由教师用拉丁文祝福,但中国没有上帝,为了刻板地模仿,李梅亭挖空心思,想出念叨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来代替,让人不禁捧腹大 笑。导师制的初衷是为了使学生学问和道德融贯一气,品学兼备,而三闾大学的这位“训导长”竟是这般肮脏龌龊吝啬无能的无德无才之徒,真是何等讽刺。【字字珠玑讽刺】

至于拿到了洋文凭,却抄袭外国古诗词算作自己“旧作”的女博士苏文纨;总是不知所云的《拼盘姘伴》的诗人曹元朗;不学无术,惟以宣扬“教职员之于学校,应当像细胞之于有机体”为能事的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说话中平均每分钟有一句半“兄弟在英国的时候”的教育部派来指导的官员;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只好比

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的买办张先生??他们以有“知识”有“修养”自傲,以彼此不服气相轻,相互利用,勾心斗角,玩弄权术,高谈阔论,对国家莫不关心。社会、学校、甚至家庭竟成了这些披着“学者”外衣的政客追逐名利的场所。作者用讽刺的利剑,把每个人一层层地剥离开来,除去一切伪饰,把他们内心的猥琐庸碌的丑,昭之于世。这些本应受世人仰慕的知识分子,本应值得国人为之骄傲的国家栋梁,竟是这样一群庸俗无能、道貌岸然、有着猥劣心态的乌合之众,当时的社会“世相”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讽刺漫画般的人物背后有着广阔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内涵。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历史进程中,先是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后是国门大开,在引进西方现代科学的同时,又带来了崇洋媚外的洋奴习气。游洋同于举业,留学意在镀金。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何等的“悲哀”?

方鸿渐攻的是中国文学,却要出国“深造”,因为“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方鸿渐“学成归国”,在故乡小县城发表演讲的闹剧,恰恰是对当时风靡的“留洋深造”这一社会风气的绝好讽刺。同时,也是对贪官污史、不良商人剥削人民罪行的揭露。

【字字珠玑讽刺】

在《围城》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揭示当时的国政时弊,但他的讽刺就像一把利剑直刺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的要害。方鸿渐与爱尔兰骗子交涉,以四十美金买了一张假文凭,却成了“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

约以来唯一的胜利”。他把对国家腐败无能的无比忧愤蕴蓄在幽默的讽刺之中,给人带来

辛酸和刺痛。方鸿渐每次见到孙柔嘉的姑母,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物价又高涨一次”,而物价“像断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深刻地揭露了抗战时期国统区那种政绩破败、物价飞涨、国民 人心惶惶、无以为生的惨痛现实。

方鸿渐一行去三闾大学途中乘坐的汽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它“倚老卖老”,“标劲像大官僚”,何尝不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上层人物口头上高喊抗战,实际消极抗战,欺压民众罪恶行径的象征。“字句流离散失得像大轰炸后的市民”,何尝不是“七·七”事变前华北战争环境的暗示。

作者把小说中那只贯穿始终的方家祖传的老钟作为此书的结尾,不能说没有用意,那只慢条斯理、错乱颠倒的老钟,不正是对旧中国历史步伐的绝好讽刺吗?

因此说,《围城》中的讽刺,不仅仅表现在艺术技巧上,作者在给予我们轻松笑意的审美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对时代社会的认知和沉重辛酸的人生历史的思考。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4》
字字珠玑讽刺 第三篇
【字字珠玑讽刺】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先生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中外典故 层出不穷,汪洋恣肆,令人高山仰止.其讽刺艺术智慧超迈,知识密集,充分体现出智慧性品格及忧时伤世、博闻多识的学者本色。

从语言表达技巧的角度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语言手段,使作品的叙述语言机智、幽默,充满讽刺意味。

1、故意混淆语言的感情色彩,名似褒扬,实为贬抑。作品的开头?一批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不得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妙得很,人数可以凑成两桌而有余,所以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他们成天赌钱消遣。?他们表面上说要为多灾多难的祖国服务,实际上并无任何的行动。

【字字珠玑讽刺】

2、利用谐音转换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作者善于在人名的解释上做文章。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丽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有个人叫?火腿?,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一个姓黄名伯伦的学生,外国名字是诗人?拜伦?。辛楣见了笑道:?假使他姓张,他准叫英国首相张伯伦;假使他姓齐,他会变成德国飞机齐柏林;甚至他可以叫拿破仑,只要中国有跟‘拿’字声音相近的字。?讽刺了三闾大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都崇洋媚外,自以为是。

3、利用不协调类比,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从嘲讽谐谑的角度出发,作者善于将貌似高雅的对象与渺小、粗俗的事物,社会政治、军事与外交领域的大事与日常生活的琐屑之事相提并论。寄讽刺于这种庄与谐、雅与俗、大与小的不协调之中。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约以来唯一的胜利?。钱钟书先生和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失败。在讽刺之处,我们可看到作者的深心和忧虑。例如文人写悼念文章为千古流风,在世人眼里不失为高雅之举,作者却将其与殡丧生意并列类比。再如换座位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作者却将它与政府德迁都相类比,方鸿渐被刚从法国回来的沈太太身上的狐臭薰得反胃,不禁想到:?政府可以牵都,自己倒不可以换座位。?

4、将人物的语言与行为、身份与举止相观照,使两者产生巨大反差增强讽刺效果。

采用典故,刻画人物心理,增强文章的讽刺意味。作者的知识极其广博,心中似乎有用不完的书卷,从《诗经》、《兵法》到同光体,从古希腊神话、希伯莱的?圣经?,到英国轶事、法国的名句、葡萄牙的谚语。却是俯拾即是,目不暇接。在运用时随手拈来,丝毫不露斧凿的痕迹和卖弄的风姿。方鸿渐私买博士文凭,欺世盗名,为自己的荒唐行为辩护的论据是:?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史对民众都不得应该哄骗,

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连用几个比喻中西典故把方鸿渐的自我解嘲的心理刻划的入木三分。《围城》中采用大量的中外文化、文化典故。?西洋人赶驴子,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许下学年升他为教授。?这短短一百多字里,作者用赶驴人、驴子和胡萝卜的相互关系比喻?上司驾驭下属?有形象,有动作,有意蕴,将高松年老奸巨猾的政客手腕揭露无遗。

5、在《围城》中,钱钟书还灵活地运用了许多文言词语和英文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方遁翁说:?女人留了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敢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说这话没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在美国人办的洋行里做买办的张吉民,在见到方鸿渐时说:?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不得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在这里,作者生动

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张吉民话中那些无谓的英文字,恰切地表现出他附庸风雅赶时髦又俗不可耐,浅薄虚荣,炫耀卖弄,甘当洋奴的丑态,同时把这一丑态挖苦的活灵活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36986.html

    上一篇:marendehua

    下一篇:关于描写艺术的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