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边词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阅读:边词 第一篇

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点要求虽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阅读,但主要是针对诗词鉴赏而言的。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作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阅读理解。只有阅读理解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阅读理解。

那么,怎样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诗词呢?下面作一下简单阐述。

一、诗词阅读十口诀:

从题目抓住题材,从关系分析技巧,从褒贬辨别倾向,从辞色把握风格,从冷暖体味悲喜,从细节解读形象,从转换弄清思路,从背景联想意图,从尾句了解主旨,从整体品评意境。

二、解说:

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

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仍然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3、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是南宋排和议而主恢复的主将之一。这首词开始用“沉陆”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这既表达他希钦和追慕先贤的感

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用“往事”,用“只数”,含蓄地表现出“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阙作者写到“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屈辱的和议。“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在怀念韩信和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时无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叹“空指冲冠发”。最后,作者写到:“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显示他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这首词就是用了这些褒贬分明的词语,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反对和议力主恢复中原的志向。

4、从辞色把握风格: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②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③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褒贬在第三点“从褒贬辨别倾向”中已经做出阐述,冷暖将在下面第五点“从冷暖体味悲喜”中做出阐述。要把握风格,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诗不见雕凿之气,又注重调配色彩,如用“红、翠”等词语,辞色既有“显”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风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绚丽。所以,虽然写的是初冬之景,却不带任何清冷虚无色彩,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很健康。

5、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转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如薛逢的《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这首诗,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仅“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一个“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再与“长”字相映,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6、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7、从转换弄清思路:转换即诗词的脉络。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一)》:“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第一句“绮阁飘香下太湖”,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爬上姑苏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姑苏”。前二句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然而从三、四句看,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难道吴

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太容易了,只靠一个西施。但仔细玩味全篇,是在说,越国只靠一个西施,怎么能够打败吴国呢?可见,打败吴国的,只能是吴王的荒淫腐败而已。这种转换,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8、从背景联想意图: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如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词以“悲情”见长,万般情怀皆见愁绪。而这愁绪中充满了亡国之情,破家之痛。本词用对比、比兴。今昔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词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痛。

9、从尾句了解主旨: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所以,强调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如蔡松年的《相见欢》小序云:“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词云:“泛炉香。一段余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作出的一首小令。即使不知道作者的生平背景,只从末句“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一句,可使人感到清新、淡雅,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也能看出作者追求的正是那种陶渊明式的精神境界。

10、从整体品评意境:意境是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景、意、言都是豪迈雄壮的,所以整体风格显得雄浑壮美。因为意境涉及到情、景、意、言等多方面,所以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三、举例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可以从题目抓住题材。诗人用新娘梳妆完毕马上要见公婆,来隐喻自己即将参加进士考试。新娘顾影自怜的情态,和诗人自恃才学又怕不能考中的心情很相象,诗作显得巧妙自然。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赏析】可以从转换弄清思路。诗歌先说众人评论隋亡的原因是“为此河”,转而指出此河仍在发挥作用,“至今”“赖通波”,三句三转,用假设,指出隋亡的真正原因,“水殿龙舟”腐化之事,四句又转,说不是奢侈腐化,修汴河的功劳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作者道出了隋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奢侈腐化。告戒唐王朝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赏析】可以从冷暖体味悲喜。此诗景物描写十分生动,艺术雅丽精致,但从“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辞色看,是冷色调,透露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钟山时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在作战中被晋人俘虏,称为“楚囚”。齐优,齐人送女乐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问政事,孔子便离官而去。

【赏析】可以从尾句了解主旨。全诗辞色以冷色调为主,仿佛在表现作者的恨和愁。但从尾联看,又有历史无情、时光短暂,何必孜孜以求,非要建功立业不可的感叹。但联系首联“迁流还叹学齐优”看,即使被流放了,仍然关心国事。可见,作者最后不是潇洒,而是贬官流放后,不能为国出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激愤之辞。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赏析】可以从背景联想意图。公元1276年,元兵进入南宋京城临安。这首词写的是临安被占领后一个元宵节作者眼里的景象和他自己的心情。整个京城到处都是元兵盖着毛毡的战马。虽然春天来临,但城里一片凄惨景象,让明亮的灯烛仿佛洒下泪水。到处听到的,都是蒙古人吹唱的歌曲,再也听不到唱戏的鼓声。此情此景,作者哪里忍受得了青灯独坐的孤寂生活。他虽然在乡下过着无聊的生活,想念的却是故国的风光,关怀的是流亡的南海的朝廷抗元斗争的事业。全词音节苍凉,情调沉痛,在悲歌之中表达了爱国的思想。

相见欢 (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扬州过。

【赏析】可以从整体品评意境。本首词壮阔而沉郁悲痛。上阕用意象“西楼”“清秋”“夕阳”“悲风”等,绘景凄美;用“万里”,用“大江”,境界开阔。用短句,节律急促,愈发沉痛。清秋时节,夕阳西下,山河壮美。下阙则写中原沦陷,仕宦南逃,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中原呢?还是请秋风把自己的痛苦和关怀带给中原的人民吧。整首词壮阔之景与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相互交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古代诗词是古人抒情言志之作,与今天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加上语言表达不尽相同,读来有一定的难处。上面的方法只是为阅读诗词、然后较为切近地理解乃至分析鉴赏诗词作披叶采花之指。不当之处,望方家指正。

体悟意象 解析形象

作为文学作品,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形象方面而言,诗词中也有人物形象存在,这一点与其他文学作品是相同的;而诗词,特别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更多的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所以,诗词鉴赏,特别是在作高考诗词鉴赏题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形象方面的内容

古诗鉴赏中,“形象”包括以下内容:

(一)、意象。指附着有思想感情、文化意义的自然物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和平。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

【阅读:边词】

7、时间类:

破晓:初现希望时段。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 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9、日月类: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联系)。

了解意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因为这些意象虽然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但它付托的思想感情,传承至今,一以贯之,已经具有了民族认同感,所以,解读它,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作者早期在画上的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画上画的是鹰,真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诗作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 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可见,此诗形象生动,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

《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阅读:边词 第二篇

语文复习攻略诗词鉴赏对策(一)

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点要求虽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阅读,但主要是针对诗词鉴赏而言的。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作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阅读理解。只有阅读理解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阅读理解。

那么,怎样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诗词呢?下面作一下简单阐述。

一、诗词阅读十口诀:

从题目抓住题材,从关系分析技巧,从褒贬辨别倾向,从辞色把握风格,从冷暖体味悲喜,从细节解读形象,从转换弄清思路,从背景联想意图,从尾句了解主旨,从整体品评意境。

二、解说:

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

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

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仍然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3、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是南宋排和议而主恢复的主将之一。这首词开始用“沉陆”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这既表达他希钦和追慕先贤的感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用“往事”,用“只数”,含蓄地表现出“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阙作者写到“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屈辱的和议。“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在怀念韩信和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时无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叹“空指冲冠发”。最后,作者写到:“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显示他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这首词就是用了这些褒贬分明的词语,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反对和议力主恢复中原的志向。

4、从辞色把握风格: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②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③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褒贬在第三点“从褒贬辨别倾向”中已经做出阐述,冷暖将在下面第五点“从冷暖体味悲喜”中做出阐述。要把握风格,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诗不见雕凿之气,又注重调配色彩,如用“红、翠”等词语,辞色既有“显”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风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绚丽。所以,虽然写的是初冬之景,却不带任何清冷虚无色彩,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很健康。

5、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转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如薛逢的《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这首诗,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仅“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一个“冷”【阅读:边词】

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再与“长”字相映,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6、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7、从转换弄清思路:转换即诗词的脉络。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一)》:“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第一句“绮阁飘香下太湖”,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爬上姑苏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姑苏”。前二句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然而从三、四句看,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太容易了,只靠一个西施。但仔细玩味全篇,是在说,越国只靠一个西施,怎么能够打败吴国呢?可见,打败吴国的,只能是吴王的荒淫腐败而已。这种转换,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8、从背景联想意图: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如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词以“悲情”见长,万般情怀皆见愁绪。而这愁绪中充满了亡国之情,破家之痛。本词用对比、比兴。今昔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词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痛。

9、从尾句了解主旨: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所以,强调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如蔡松年的《相见欢》小序云:“九日种菊

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词云:“泛炉香。一段余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作出的一首小令。即使不知道作者的生平背景,只从末句“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一句,可使人感到清新、淡雅,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也能看出作者追求的正是那种陶渊明式的精神境界。

10、从整体品评意境:意境是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景、意、言都是豪迈雄壮的,所以整体风格显得雄浑壮美。因为意境涉及到情、景、意、言等多方面,所以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三、举例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可以从题目抓住题材。诗人用新娘梳妆完毕马上要见公婆,来隐喻自己即将参加进士考试。新娘顾影自怜的情态,和诗人自恃才学又怕不能考中的心情很相象,诗作显得巧妙自然。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赏析】可以从转换弄清思路。诗歌先说众人评论隋亡的原因是“为此河”,转而指出此河仍在发挥作用,“至今”“赖通波”,三句三转,用假设,指出隋亡的真正原因,“水殿龙舟”腐化之事,四句又转,说不是奢侈腐化,修汴河的功劳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作者道出了隋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奢侈腐化。告戒唐王朝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赏析】可以从冷暖体味悲喜。此诗景物描写十分生动,艺术雅丽精致,但从“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辞色看,是冷色调,透露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钟山时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黄州 (宋)陆游

【阅读:边词】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在作战中被晋人俘虏,称为“楚囚”。齐优,齐人送女乐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问政事,孔子便离官而去。

【赏析】可以从尾句了解主旨。全诗辞色以冷色调为主,仿佛在表现作者的恨和愁。但从尾联看,又有历史无情、时光短暂,何必孜孜以求,非要建功立业不可的感叹。但联系首联“迁流还叹学齐优”看,即使被流放了,仍然关心国事。可见,作者最后不是潇洒,而是贬官流放后,不能为国出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激愤之辞。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赏析】可以从背景联想意图。公元1276年,元兵进入南宋京城临安。这首词写的是临安被占领后一个元宵节作者眼里的景象和他自己的心情。整个京城到处都是元兵盖着毛毡的战马。虽然春天来临,但城里一片凄惨景象,让明亮的灯烛仿佛洒下泪水。到处听到的,都是蒙古人吹唱的歌曲,再也听不到唱戏的鼓声。此情此景,作者哪里忍受得了青灯独坐的孤寂生活。他虽然在乡下过着无聊的生活,想念的却是故国的风光,关怀的是流亡的南海的朝廷抗元斗争的事业。全词音节苍凉,情调沉痛,在悲歌之中表达了爱国的思想。

相见欢 (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扬州过。

【赏析】可以从整体品评意境。本首词壮阔而沉郁悲痛。上阕用意象“西楼”“清秋”“夕阳”“悲风”等,绘景凄美;用“万里”,用“大江”,境界开阔。用短句,节律急促,愈发沉痛。清秋时节,夕阳西下,山河壮美。下阙则写中原沦陷,仕宦南逃,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中原呢?还是请秋风把自己的痛苦和关怀带给中原的人民吧。整首词壮阔之景与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相互交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古代诗词是古人抒情言志之作,与今天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加上语言表达不尽相同,读来有一定的难处。上面的方法只是为阅读诗词、然后较为切近地理解乃至分析鉴赏诗词作披叶采花之指。不当之处,望方家指正。

《辽宁2016九年级12月阶段检测试卷--语文》
阅读:边词 第三篇
【阅读:边词】

大石桥市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2月份阶段检测

九年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勾勒(lè)绰号(chu?)阑珊(lián )颓垣断壁(yuán) ....

B.赐教(cì)祠堂(cí)请帖(tiè) 眼花缭乱(liáo) ....

C.咂摸(zhā)给事(jǐ)蕴藏(zhù ) 恹恹欲睡(yān) ....

D.熟稔(rěn)脆弱(cuì)瞥见(piē ) 涸辙之鲋(hé) ....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谄媚慢骂泮宫深居检出

B.趿拉珍摄恍惚不可思议

C.咫尺诀窍晨羲充耳不闻

D.呵斥恍惚热衷兵慌马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粗心的编剧对于此片的失败绝对难辞其咎。....

B.这许多奇珍异宝,我过去从来未见过,简直不可名状。....

C.玫瑰花的香气扑面而来,那浓浓的花香沁人心脾。 ....

D.站在春天的原野上,极目远眺,衰草连天,令人心生喜悦。 ....

4.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有些人一遇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事情的能力和本领。其实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

A.惊慌失措驾驭汲取所以 B.惊慌失措掌握吸取因此

C.手忙脚乱驾驭吸气因此 D.手忙脚乱掌握汲取所以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可以对话历史,与文化共舞的所在。改扩建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先重新向公众开放。此次改扩建,因此,不仅,而且。

①增强了整体建设的层次感。【阅读:边词】

②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

③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特定的印象

④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A.③④②①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6.修改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1)这次送爱心活动,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了文具、图书、衣物等学习用品。

(2)我们要引领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没有比行动更美好语言,,。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沐浴。(没有比认可更美好的鼓励,

没有比奋斗更有力的承诺)

8.名著阅读填空。(4分)

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工作。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

【阅读:边词】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写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敢于,勇于的人。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9.文言诗文填空。(12分)

(1),夜泊秦淮近酒家。

(2),夜吟应觉月光寒。

(3)见贤思齐焉,。

(4),任重而道远。

(5),都护在燕然。

(6)起舞弄清影,。

(7),似曾相燕归来。

(8)故虽有名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9)李商隐的《无题》的“,。”是诗中的名句,现在常用赞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10)杜牧的《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一)阅读回答问题(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 呼尔而与之(4)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文段文字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二)阅读回答问题(8分)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

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②,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③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释)①苏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②垂沙之事:指垂沙战役,垂沙,地名。③令尹:官职名。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是以国危”中的“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4.用“/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6.苏子认为“无妒而进贤”难,难在何处?(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三)古诗文阅读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17.诗中描写五原“”“”的景象,突出了边关春色姗姗来迟的特点.(2分)

18.诗的最后一句提及“长安花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21分)

苍蝇向何处飞

毕淑敏

①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笨手笨脚的女孩儿。最显著的证据就是——我打不到苍蝇。看那家伙蹲在墙上,傲慢地搓着手掌,翅膀悠闲地打着拍子,我咬牙切齿地用苍蝇拍笼罩它,屏气。长时间瞄准后猛然扑下,苍蝇却轻盈地飞走了,留下惆怅的我,悔恨自己竟被一只苍蝇打败。

②甚至我第一次有意识说谎,也同苍蝇有关。每年夏天,少先队都要开展打苍蝇比赛,自报数字。面对着同学们几十上百的战果,我却只能报出寥寥几个,惭隗无比。但我遇到的苍蝇都狡猾无比,无论我瞄准多长时间,它必能抢在拍落之前起飞逃窜,且定可逃脱。绝望之中,我确信自己先天性手脚搭配失灵,不然为什么人人都能轻易做到之事,在我如此艰难?为了面子好看,我开始虚构消灭苍蝇的数字,幸亏我信誉还凑合,以至没人怀疑。可说了假话,终是恐惧,为了心理安稳些,下次看到苍蝇,我就闭着眼睛把蝇拍砸下,然后并不看打到没有,扬长而去。这样报数时,压力轻些.

③后来当兵,射击训练时,手抖得像得了老年震颤症,三点无论如何瞄不成一线。老兵宽慰地说这对新兵很正常,练练就好,没什么稀奇。但我羞惭不已,四处检讨自己笨。内心想的是提前制造舆论,为实弹射击吃鸭蛋埋下伏笔,让大伙先有个思想准备,觉得本人打不中靶子理所当然。虽然后来我的射击成绩是“优”,开展争特等神枪手运动时,还是知趣地逃之夭夭。我固执地认为,那次好成绩纯属偶然,先天缺陷无药可治。

④实习军医时,外科主任说,我看你反应快,素质好,培养你成为外科一把刀如何?女生能被外科权威挑中,是天大的福气。但我毫不迟疑地拒绝了,胡乱找了一个理由,说我晕血,不喜欢外科。其实内心真正的恐惧是—

—外壳研究心灵手巧,我是一个连苍蝇都打不死的人,怎么能成为出色的女外科医生呢?还是知难而退吧。

⑤多少年来,几是需要手眼配合的关头,我都自觉地退避三舍。解嘲道,我很笨,肯定学不好。在漫长的岁月里,我的手脚果真变得越来越笨了。

⑥人到中年,突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通过超高速摄影,然后慢速回放,可以观察到苍蝇起飞的那一瞬,是猛然间向后飞翔。如果你想准确地命中苍蝇,就要瞄准它的后方……

⑦没人知道,这行简单字迹,给我带来了多么大的震撼和心灵救赎。那一刻,几乎热泪盈眶。

⑧我明白了,打飞苍蝇,不在动作笨拙,而是大脑无知。因为求胜心切,所以长时间地瞄准,惊动了苍蝇,失去了就地歼敌的良机。紧接着,在运动战中杀灭对方的意图,又因错误判断苍蝇是向前飞行,导致屡战屡败。

⑨一个简明的道理,搞懂它,用去数十年。那只想象中的巨蝇,横亘在我人生旅途上,

不止一次强烈地干扰了我的重大决策。我从未对人谈起过这只苍蝇,但我知道,它阴险地活跃在我的自我判断中,让我自卑,催我退缩。

⑩我剖析自己,思考良久。人们容易夸大自己的成绩和优点,沾沾自喜。这虽然不明智,起码尚好理解。但我们有时夸大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甚至以此为矛,振振有词,究竟是为什么?

⑾我们习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布下巧妙逃遁的理由。我们善于发挥悲哀的想象力,制造可资逃避的借口。我们不断把一些后天的弱点,归结为遗传的天性,以洗脱自身应负的责任。我们没有勇气针对瑕疵自我解剖,便推诿于种种客观和大自然的不可抗拒之力。

⑿从那以后,我击打苍蝇几乎是百发百中了。但由于多年退避的惯性,我于需要用手操作的场合,还是十分笨拙。我知道,那只嗡嗡作响的巨蝇,并不甘心退出它寄居了数十年的巢穴。

19.小时候“打不到苍蝇’’给作者的人生经历带来哪些具体影响?请分条概述。(6分)

20.苍蝇在本文中有哪些含义?(2分)

21.文章第⑥段介绍了科普文章中有关苍蝇起飞那一瞬的知识,其作用是什么?(3分)

22.作者为什么会在看到苍蝇起飞知识的那一刻“几乎热泪盈眶”?(2分)

23.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内心想的是提前制造舆论,为实弹射击吃鸭蛋埋下伏笔。 ...

吃鸭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少年来,凡是需要手眼配合的关头,我都自觉地退避三舍。 ....

退避三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A、B两句话是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处的不同结尾方式,这两句话各自体现出怎样

的情感态度?请你选择一种结尾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A.举起思想中的蝇拍,瞄准它,扣紧它的后方。无论它起飞还是降落,都

力争消灭它,是我毕生的一件活儿了。

B.由于我以往的姑息养奸,要想彻底地摆脱它,已是不大可能。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9分)

拒绝浮躁

①“浮躁”在《辞海》里的解释为“轻率,急躁”。引申而言,浮躁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冲动性,盲目性;在情绪上表现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行动上表现为缺乏理智,盲目冒险。试看天下有多少人因为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而以失败告终。

习上不求甚解,坐不住,心不静,想不深,心里像长了草似的;浮躁的人,在工作上眼高手低,不勤奋,不刻苦,不投入,看什么都简单,不屑于认真去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浮躁的人,做事急功近利,名利当头,哪里露脸就往哪里钻,追求表面文章和短期效应;浮躁的人,做人玩世不恭,无责任感,无使命感,一切都无所谓。

③浮躁者,就像面对尚未开花的树就想去摘果实,就像一条鱼还未离开水池就想一跃成龙;浮躁者,刚刚埋下种子,便心急火燎地等着丰收的到来;浮躁者,仅仅唱了几首歌,便觉得马上会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浮躁者,

④浮躁者,只想做花不想当叶,更耐不住做根的寂寞;浮躁者,只想当旗不想做旗杆,更不愿意做那拉起旗子的细绳子;浮躁者,不扫一屋,却想横扫天下;浮躁者,尚未学步,便想天马行空;浮躁者,是潮头的泡沫,幕布上的电影;浮躁者,不学那翱翔蓝天的鹰鹫,也不学那沉默的群峰;浮躁者,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⑤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培根说:“名声是条河流,轻浮和空虚的东西漂游在上,而沉重和坚实的东西下沉到河底。”浮躁者的双手永远也托不起辉煌的事业,浮躁者的双脚永远踏不上成功的顶峰。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几乎都具备沉稳的性格,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保得住操守。理智使人清醒,浮躁使人狂妄;成功远离浮躁,失败亲近浮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拒绝浮躁。 ⑥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于浮躁,这无疑是一剂良药。人生如海,潮涨潮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容易,要达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就更难。拒绝浮躁,首先要拒绝的是自己的虚荣心,给心理冲个凉,让头脑降降温,看淡荣辱得失;拒绝浮躁,还要远离名利的诱惑,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拒绝浮躁,更要强迫自己坐下来,隔开距离,静静地剖析自己、看待别人,冷静地分析利弊,找准目标与位臵;拒绝浮躁,不妨多读点书、充充电,从书中汲取人生的哲理,让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心灵的空间;拒绝浮躁,就要认真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发掘自我,不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能做到这些,“浮躁”自然离你远去,你的事业一定能成功,你的人生一定会快乐幸福。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6.文章第⑤段“理智使人清醒,浮躁使人狂妄;成功远离浮躁,失败亲近浮躁”一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7.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提示:可从句式、修辞等角度赏析)(4分)

28.第五段谈到“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几乎都具备沉稳的性格,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保得住操守”。请为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29.文中讲了拒绝浮躁的五种办法,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种?联系实际谈一谈。(4分)

四、作文(满分60分)

3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春雨中摇曳,在夏雷中绽放,在秋风中盛开,在冬雪中挺立??用心去体味,你会发现:“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新娘”??美就在路上,美就在身边?? 请以“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2)请将题目“生命的”(音符、色彩、风景、沉思、厚度、畅想??)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边词阅读答案_作者张敬忠》
阅读:边词 第四篇

<边词>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敬忠。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译文]
五原这地方的春天从来都到得很迟,每年到了二月,光秃秃的垂杨还没有吐叶挂丝。边词阅读答案_作者张敬忠。到如今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才隐约可闻,想那长安城却已是姹紫嫣红开过,花落水流红了。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七十五。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二月垂杨未挂丝。”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这样沉重的叹息。如果把这首诗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对照起来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声息相通之处:尽管都写了边地的荒寒,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在这一点上,<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这首诗散起对结,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是典型的“初唐标格”。这种格式,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局限,但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意致自然流动,音律和婉安恬,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特别是三四两句,在“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治世之音安以乐”(<毛诗序>),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妨说,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结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5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