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 美国大学预科 |

【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11路的终点站?

  从高米店南到学院有一班公交车——11路,最开始,11路公交的终点站是福苑东区,久而久之,每次快到终点站了,我总是坐在座位上,并不提前准备下车,因为在我的意识(系统1)里还是有懒惰性的,终点站所有人都会下车,与其提前下车,不如等到乘客走的差不多了再起身。前不久,福苑东区已经不再是11路的终点站;系统1此有提前了解。就在这个暑假,我坐11路车回学院,在快到福苑东区时,报站提醒“终点站福苑东区到了”,系统1出于惯性的想:最后一站,等车停稳了再下车。然而,司机看到没人准备下车,没有停车,开了过去。就在一刹那,我就反应到(系统2):福苑东区早已不是终点站了,而我已经错过了下车的机会。

  上面的经历让我对《思考,快与慢》中所提及的大脑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书中,丹尼尔教授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形象的描述成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思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每次快到福苑东区,我所想的都是系统1运行的结果。“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当我意识到公交车没有停车,发现了现实环境与自己所想的完全相反,这个时候,就调动了系统2来进行思考,系统2就立刻联想到终点站已经不是福苑东区,而这的观点其实早就在我的意识中。

  认识机制的新进展:系统1 & 系统2

  《思考,快与慢》展现了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对判断和决策的理解,是作者根据近几十年心里学领域的前沿发现完成的。对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的最早接触,是在学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接触到期望效用理论所面临决策框架(frame of decision)的挑战时,其中丹尼尔教授在《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文章中开辟了经济学的新天地:行为经济学,因此拿到了诺贝尔奖。期望效用函数成立的前提是满足四个条件:完全性、自反性、传递性和连续性。而在建立期望效用函数时,我们假设了若干的公理,这其中最容易被质疑的就是独立性,Allais悖论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反对观点。 Alliais在出席一次风险经济学会议时,邀请了Paul Samuelson、Kenneth Arrow、Milton Friedman等经济学泰斗对几个关于选择的问题给出答案,结果世界顶尖的决策理论家也会存在偏好,而这种偏好和他们对理性的见解是背道而驰的。

  在社会科学中存在着两个大家广泛接受的观点:第一、人们大体而言都是理性的,其想法通常也是合理的。第二、恐惧、喜爱和憎恨这样的感情能够为人们失去理智的大部分情况作出解释。但丹尼尔教授的研究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了挑战:正常人思考时,会出现系统性失误,而这种失误是由于认知机制的构造造成的,并非由感情引起的思想腐化导致。而这种认识机制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系统1与系统2。

  书中对两个系统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系统1在书中被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中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而在系统1遇到麻烦之后,系统2可以出面解决这种冲突。系统1的核心是联想记忆如何不断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做出连贯的解释的。

  选择与风险:前景理论

  根据理论诱导盲区的观点,一旦我们接受了某个理论并将其作为思考工具,我们就很难以注意到其中的错误。运用期望效用,伯努利对“圣彼得堡悖论”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期望效用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即没有考虑到参照点。

  前景理论提出了三个核心的认知特征:1)评估与一个中性参照点相关;2)一种降低敏感度的原则在感觉维度和财富变化评估活动中都是适用的;3)损失厌恶。图1表明了赢与亏的心理价值,很好的阐释了前景理论的三个特征,图中有明显的两个部分,即中性参照点的右边和左边,S型表明人们对盈和亏的敏感度都下降,两条曲线并不对称,亏算时要更陡峭,即损失厌恶。

  前景理论在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参照点、损失厌恶等概念,且其产生的预测最后都被证实。其在我们做出决策时,具有很好的参照作用。

  丹尼尔教授在书中讲述的观点十分具有指导性,让我对认识机制,以及人们的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当然,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并不透彻,上面是我读到现在感触比较深的几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115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