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扶贫搬迁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易地扶贫搬迁研究
地扶贫搬迁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易地扶贫搬迁研究

作者:程丹 王兆清 李富忠

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第01期

摘 要: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工程。以山西省五台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借鉴。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五台县;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1.017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脱贫问题的重大举措。但当前我国的异地扶贫搬迁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易地扶贫搬迁展开深入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五台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1.1 概念界定

易地扶贫是指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1],并在后期给予移民产业扶持及技能培训帮助,调整其经济结构和拓展其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1.2 五台县概况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县全县南北长50 km,东西宽70 km,略呈长方形,总面积2 869 km2,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辖6镇24乡。五台县属土石山区,按自然条件划分,全县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川三种类型。其中,山地21.9万hm2,丘陵2.84万hm2,平川3.6万hm2,全县耕地3.4万hm2。全县常住人口30.11万,其中城镇人口9.07万,乡村人口21.04万,城镇化率30.12%[1]。山西省五台县是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中五台县也在其列。该县部分地方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封闭、社会发育落后,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1.3 五台县易地扶贫搬迁的阶段性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边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途径,五台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表1)。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扶贫搬迁 第二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 1 —

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某县某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定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某县某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定代表:某某(某某镇人民政府镇长)

1.1.3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某某县某某2009-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1.5搬迁规模及安置类型

易地搬迁某某镇某某村6个自然村104户471人,选址在本镇龙潭坪村四岔溪安置点集中安置。

1.1.6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574.7万元。

1.1.7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规划实施期2年,即2009— 2010年。

1.2 编制依据

— — 2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国发[2001]23号);

2、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2001年);

3、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2002]4号);

4、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部分特困地区实施开发式扶贫的通知(鄂政发[1998]50号);

5、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鄂政发[2002]27号);

6、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4]30号);

7、湖北省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开发式移民扶贫工作的通知(鄂计地区[2001]224号);

8、宜昌市发改委编制的《湖北武陵山区搬迁式扶贫规划》;

9、《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某某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

11、某某县《“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和试点村规划汇编》;

12、《某某县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

13、《宜昌市新农村住宅设计参考图集》。

— 3 —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所在县——某某县基本情况

某某县地处鄂西南山区的清江中下游。东连宜都市,西接恩施某某苗族某某州巴东县,南抵五峰某某县,北邻秭归县和宜昌市城区。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3公里,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54个村96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1190户,总人口41.46万人,其中乡村总户数104169户,农业人口353601人;农村劳动力204097人,其中女劳动力95049人。

某某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集“老、少、山、库、穷”五位于一体贫困县。“老”,某某是全国256个老区县之一;“少”,某某是全国117个少数民族某某县之一;“山”,某某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地有2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0%;“穷”,2002年某某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库”,清江流域贯穿全境,自上而下梯级开发建设三个水电站,形成了全国罕见、湖北独有的一坝(隔河岩大坝)两库(高坝洲水库、隔河岩水库)县,两库水面面积达11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县登记在册的贫困农户为36.2万户12.28万人, — — 4

分别占全县农户的34.59%和人口的29.55%。其中绝对贫困农户19647户人口6.68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户的18.86%和人口的16.12%;低收入贫困农户有16382户5.57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户的15.73%和人口的13.43%。全县每年平均返贫人口1100人,返贫率为0.3%。

2.2 项目单位——某某镇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2.2.1.1地理位置

某某镇地处某某西南部清江中下游,东接龙舟坪、磨市镇,南接大堰乡、五峰渔洋关镇,北与鸭子口乡隔江相望。项目区位图见插页。

2.2.1.2地质地貌

某某镇属新生代以来强烈隆起的云贵高原东延尾部向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隶属于扬子江下游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部分。武陵山脉南岭石门支脉和巫山余脉分别由西南和西北切入境内,构成西高东低的地势。镇内山峦起伏,山岭重叠,峡谷幽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201米。

2.2.1.3气候条件

某某镇的气候类型系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 5 —

易地扶贫搬迁可行性报告
地扶贫搬迁 第三篇

易地扶贫搬迁可行性报告

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此文档为

第一章 概 述

1.1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某某市某某乡新华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二、项目主管部门: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项目实施单位:某某市某某乡人民政府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迁出区:某某市某某乡新华村

六、项目迁入区:某某市某某乡新华村大光山(羊头山)安置点、大黑箐自然村本村、新华自然村本村

七、搬迁原因:由于居住地处哀牢山系麓,山高、坡陡、箐深,地质结构疏松,加之受某某“11·02”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山体滑坡,房屋淹没、倒塌、损毁,已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八、搬迁方式:整体搬迁108户、461人,部分搬迁47户、191人,累计155户、652人。

九、安置方式:集中安置108户、461人,分散(本自然村)安置47户、191人,累计155户、652人。

十、项目建设目标:通过村委会内集中安置和本

自然村村就近分散安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因1102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已丧失最基本生存条件

的155户、652人的安居问题。搬迁群众迁入新的安置点后,通过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等产业,可稳定解决温饱问题。3-5年后人均产粮将达到450千克以上,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为基本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打下基础。

十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根据

某某市某某乡新华村安置点的实际情况,为彻底解决新华大光山羊头山、大黑箐自然村本村及新华自然村本村安置点155户、652人的脱贫致富问题,本项目计划实施安居工程、人畜饮水、通路工程、通电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科技文化室及公厕建设等七项内容。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0年1月一一2010年12月。 十二、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736.24万元,其中:

(一)直接工程费689.34万元

1、安居工程投资483.4万元

2、人畜饮水工程投资30.1万元

【地扶贫搬迁】

3、乡村通路工程投资98.75万元

4、通电工程投资32.73万元

5、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投资38.75万元

6、公厕3.6万元

7、村级活动场所(科技文化室)2.04万元

(二)项目建设其它费26.9万元

1、前期工作费4万元

2、建设单位管理费10.5万元

3、施工图勘测设计费5.5万元

4、工程监理费6.9万元

(三)预备费20万元

十三、资金筹措方案【地扶贫搬迁】

项目概算投资736.24万元,由于某某市地方财政

收入十分困难,特申请中央及省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287.8万元,州、市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料折资)398.4万元(人均自筹6110.4元)。

1.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理由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一直把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2001年中央召开了扶贫工作会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对少数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迂扶贫,并要求“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进行,千万不能一哄而起”。 2004年5月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我国政府庄

重承诺,“用10年时间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到2020年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小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提出“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的要求,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对扶贫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开发式扶贫的战略布署和要求。

按照中央提出的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云南省人民政府也作出了《关于实施易地开发扶贫的决定》,指出我省扶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省还有50多万人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严重缺水的干热河谷区,其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匮发,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超过了土地负载能力,使这部分人口基本丧失了就地解决温饱的条件。因此,实施易地开发,转移部分人口,缓解人地矛盾,恢复和改善生态平衡,是帮助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和全面实现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和奔小康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关系到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恢复生态平衡的一大举措,也是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项重大决

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发改地区[2012]2221号)
地扶贫搬迁 第四篇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2]2221号

【地扶贫搬迁】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我委组织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据此做好本地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修订完善和组织实施工作。

附: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2年7月25日

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 2

一、基本形势......................................................................................................... 3

(一)主要成就.............................................................................................. 3

(二)面临困难.............................................................................................. 3

(三)有利条件.............................................................................................. 4

二、总体思路......................................................................................................... 4

【地扶贫搬迁】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三、建设任务......................................................................................................... 5

(一)建设目标.............................................................................................. 5

(二)建设内容.............................................................................................. 6

四、组织方式......................................................................................................... 6

(一)搬迁对象.............................................................................................. 6

(二)搬迁方式.............................................................................................. 6

(三)安置方式.............................................................................................. 6

(四)产业发展.............................................................................................. 7

五、资金筹措......................................................................................................... 7

(一)资金来源.............................................................................................. 7

(二)补助标准.............................................................................................. 7

(三)中央投资使用范围.............................................................................. 7

六、保障措施......................................................................................................... 8

(一)明确工作责任...................................................................................... 8

(二)编制地方规划...................................................................................... 8

(三)创新工作机制...................................................................................... 8

(四)加强项目管理...................................................................................... 8

(五)落实配套政策...................................................................................... 9

(六)多方筹措资金...................................................................................... 9

前 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搬迁安置模式,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范围是中西部地区(不含新疆和西藏),重点是《纲要》明确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兼顾连片特困地区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明确的其他贫困地区。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基本形势

(一)主要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为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经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坚持把贫困人口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十一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643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按照贫困标准1196元统计),贫困发生率由6.8%下降到2.8%。为帮助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五年来国家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76亿元,连同地方投资总投资106亿元,搬迁162.7万人。通过引导、带动其他相关支农投资和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了住房、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能源、教育卫生等设施建设,大幅提高了搬迁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同时,统筹解决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和致富空间,缓解了迁出区的人口压力,有效恢复和保护了生态环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搬迁群众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发展致富之路。

(二)面临困难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经过二十多年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近1000万人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生存发展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群众脱贫愿望强烈,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但贫困地区水土等安置资源短缺,土地调剂困难,后续产业发展不足,配套政策协调与整合难度大;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与易地扶贫搬迁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发展

问题如果得不到尽快解决,势必影响我国扶贫开发进程,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抓两头、带中间”继续作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欠发达地区将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增加投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国家将继续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多年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示范效应显著,贫困群众自愿搬迁积极性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主题,以根本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搬迁群众创造生存发展环境,着力培育后续产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各级政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的前提下,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积极稳妥组织实施,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创造环境、打好基础。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在国家规划指导下,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布局安置区域,合理确定搬迁重点,优先安排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地区深度贫困群众的搬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项目整合,协调各方力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妥善处理搬迁需求与投资可能的关系,根据资金筹措能力和安置资源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资源特点,考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安置方案,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有利于群众发展的安置方式。

——自力更生、政府支持。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建设新家园。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帮助搬迁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建设任务

(一)建设目标

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年均48万人。确保搬迁人口稳定后的生产生活不低于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扶贫搬迁 第五篇

【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1.1项目名称

×××人民政府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2项目单位及项目法定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法定代表人:×××

1.3项目建设性质

×××人民政府2016-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

1.4搬迁规模及安置类型

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涉及×××的20个乡镇7340名贫困口人,集中安置在50个集中安置点。

1.5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158,294.14万元。

1.7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规划实施期3年,即2016— 2018年。

1.7编制依据

1.7.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1〕10号);

1.7.2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2001年);

1.7.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

1.7.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4〕2174号);

1.7.5《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7.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

1.7.7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1.7.8《四川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指南》;

1.7.9×××市委《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1.7.10×××委《关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

1.7.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7.12《×××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1-2020年)》;

1.7.13《×××易地扶贫搬迁十年规划(2011-2020年)》。

1.7.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7.15《×××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

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

2.1×××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

×××位于。

2.1.2地质地貌

×××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地台区,县境内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 山高坡陡,地形零碎,沟谷纵横。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 分为山原、低中山、低山、深丘、台地、平坝6个基本类型。山脉呈西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衣、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

2.1.3气候水文

×××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县境内属渠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达县江陵乡。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内主河道长79.3公里。通河,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内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绿色宝地,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地表水、地下水均没受到污染。

2.1.4土壤条件

县境内土壤分为4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45个土种,68个变种。西南低山、高丘棕紫泥土区土壤类型以棕紫泥为主,红棕、灰棕、黄红等紫泥次之,另有极少冲积土和老冲击黄泥土,土种有大土泥、夹沙泥、石骨子,肥力中等;西北低山黄红紫泥区土壤为黄红紫泥,土种以大土泥、夹沙泥、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糯红泥为主,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肥力中等;东北低山黄红、棕紫泥区土壤类型以黄红紫泥、棕紫泥为主,土种以夹泥居多,土脚浅、后劲差。

2.1.4人口经济

×××辖43个乡镇(25个镇、18个乡)、3个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549个行政村(居)委会(村521个、居委会28个),39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16万人,农村劳动力48.62万人,耕地62.6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有效灌溉面积23.12万亩,森林覆盖率52%。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0.13亿元,同比增长8.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5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871元,同比增长12.4%。

2.2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现状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413户共112041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13%。

本项目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共涉及19个乡镇241个自然村。

2.2.1×××片区

覆盖×××9个乡镇129个村(居),幅员429.94平方公里,总人口45387户190627人,其中农业人口34832户146293人;有贫困村29个、贫困人口6001户19989人;有耕地149669亩;森林覆盖率49%;境内道路总里程815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6%;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54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62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54个,用户29113户。×××片区重点解决交通畅通、产业发展问题,着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茶叶、中药材、花卉,为达州、×××主城区提供服务。片区内的贫困人口现状见表2-1:

表2-1 ×××片区贫困人口现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2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