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

| 美术高考 |

【www.guakaob.com--美术高考】

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一)
小学美术说课稿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7册第15课《民族服饰》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民族服饰》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以美术课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为特色,开展造型表现活动,丰富学生有关民族服饰、装束设计和民间美术领域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文化。

二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对本次教学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出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大胆的运用不同材料进行服饰设计制作,掌握一些简单造型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现代化设计意识和多生活的认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升 生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不同领域知识掌握的差异,又结合课表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绘画等多种手段表现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与民族风情。 难点:学习民族服饰的特点,提高造型表现力。

四 教学准备

若干民族服饰图片、CAI课件、绘画工具

五 教法 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美术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教学对象、以及教材本身的特点: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学法

六 教学过程:

1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而后出示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不同的民族。向学生介绍在中国这样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每个民族有不着同的风俗习惯,有各具特色的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由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今天的课题《民族服饰》。

2自主探究,感悟魅力;

1、欣赏、分析民族服饰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南北部分民族的服饰,学生自主观察,感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所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以及不同的服饰风格。并进行师生互动,活跃气氛,通过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来激发对民族服饰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3 发展个性,合作表现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族来设计服装,学生自主创造,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鼓励创新,增强设计意识

4、老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5 相互交流,展示作业;

教师将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佳作品”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

七 教学小结

鼓励同学们课后更多的去了解我们这个大家庭,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来装饰我们的服饰。”

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二)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文科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 五 )单元 总第 16课时【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

1

2

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三)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下面我将从说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利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其次,说教材。

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等知识。我国民族众多,由56个民族组成,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共同奋斗。

其中,我国民族构成、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史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

第三说学情。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年的地理,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特别是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

学生在这基础之上,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比较简单。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再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正确民族观;

5、学会收集、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

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以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最后,我具体的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1、导入新课

展示几个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述部分,我设计了“民族名称知多少接力赛、分组合作探究、演一演、民族风情之旅、知识延伸”几个环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各环节的安排注重学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听、看、观、觉、悟等多角度中审视民族大家庭,在民族构成、分布、服饰、乐器、建筑等全方位体验民族风情。

中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特点单纯从记忆的角度讲看似简单,但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并不容易,而且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中国民族分布图”进行问题导学、方法提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图,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就能总结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分析出我国的民族分布集中地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四)
广西民族民间美术说课稿

《广西民族民间美术》说课稿

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广西版高二美术欣赏课本中的第十四章《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第一节《日常服饰、织染与器具》。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了解欣赏为主的欣赏课。主要针对民间美术的概念特征及广西民族民间美术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认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特征和意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西本土民族艺术文化,培养学生树立继承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本课多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代表作品图片,教师引导讲解为主,使学生在不断欣赏中,深入了解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使学生明确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传承民族艺术文化意识。

3、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及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概念。

4、难点分析:

民间美术有别于纯美术,不是以纯粹欣赏为主,反之与实用创造为前提,在这个概念上民族民间美术又是如何将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相结合的呢?因此我将民族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和艺术美感是如何相结合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尝试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丰富学生民族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探究课题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PPT展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图片

*教师导入: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是我们本土的艺术文化,我们作为广西人,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文化,使

更多的人认识广西民族民间美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和感受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点明本次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2、新知探究(自主阅读、代表样式)

(一)自主阅读。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点明此次课主要讲授第一节,民族民间美术的日常服饰、织染与器具。

老师自述:民族民间美术,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创作的美术。所以,民族民间美术有别于纯美术,它以实用创作为前提,丰富民间民俗活动,或用于日常生活。

老师提问:有没有同学是少数民族的,壮族的有吗?请这位同学说说你们当地的特色服饰是怎么样的?(假设有)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好,通过这位同学的表述,我们可以想象壮族服饰大概长什么样子的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壮族服饰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看看大家喜不喜欢。

(二)代表样式。就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壮族服饰:教师作详细讲解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 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的区别。

提问同学,在造型上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壮族刺绣:提问中国四大名绣是什么?PPT展示壮族各种常见刺绣花纹,如背带 心图案,织棉被上的太阳花纹和十字花纹等。感受图案种类多种多样,样式精美。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找作品特点,在他们实用的衣服上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瑶族银饰:PPT展示瑶族华丽银饰。体会其特点,老师一边分析。一边让学生自己讨论。最后让学生自主看课本其他样式美术作品,略讲。还可以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美术。

*PPT展示壮族竹编器等图片。

*提问: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少数民族特色物品,大家知道了艺术美感和实用性是怎么结合起来的了吗?

*学生回答:……【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

*老师自述:……

三、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说说通过学习后,对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认识

老师总结:肯定这次课的气氛、学习成果,鼓励同学自主学习更多民族民间美术

【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

四、课后拓展

尝试模仿运用一种民族民间美术表现手法,对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美术创作,如在杯子上画图案,或者编织手工手链。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激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说课稿(五)
高中美术说课稿:《心灵的慰藉》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心灵的慰藉》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心灵的慰藉》

心灵的慰藉 说课稿

教学目标:

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这种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佛教最初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原有的佛教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信仰的需要来塑造佛和菩萨的形象。莫高窟275窟的交脚弥勒属于较早的佛教造像,由于佛教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所以从这个形象上既可以看到印度佛教造像的若干特点(如下半身用凸出的条子表示贴身的衣服),又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如造型质朴,在身体比例上四肢粗壮、躯干短小)。南北朝时期,内地或汉族地区比较崇尚身体瘦 、衣服宽大的“秀骨清像”,可能对敦煌的造像也有部分影响,初唐的菩萨造像似乎还保留着这样的特点。到莫高窟194菩萨所处的中唐时期,本土的倾向又转向另一种风格。这尊菩萨造型服装华丽,体态丰满,反映了唐代女性以丰腴为美的审美风尚,当时甚至流行“菩萨如宫娃”的说法。

所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使学生理解这一过程以及产生的原因。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时代:

性别:

体态:

姿势:

面部特征:

发型:

着装: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在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一件作品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这个活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一些关于不同宗教的故事和资料,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然后课后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这一活动。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的观念。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4、基督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5、伊斯兰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经出现过宗教大规模流行的情况,这是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宗教曾经对美术创作产生过重要而且直接的影响,并且产生过大量的佳作。比如中国的四大石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与雕塑、巴黎圣母院等等。对于这些作品,如果我们对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背后特定的宗教观念不了解的话,我们是很难理解这些作品的。所以教材中选择了一些中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宗教是如何对美术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的。

教材主要以石窟艺术为例,介绍了中国的佛教艺术。其中包括最早的新疆克孜尔石窟,以及被称之为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大同石窟、龙门石窟。教材在介绍这些石窟的时候,主要介绍了这些石窟的发展历史,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及它们的演变等等。在这些介绍中贯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宗教艺术本土化的问题,也就是艺术家们如何按照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将从国外传入的宗教形象处理成本土的形象,以适应宗教信仰的需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了解为何中国宗教艺术中的形象在经历了几个朝代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在讲到大同石窟和云冈石窟的时候,谈到其中的佛像象征着统治者或者按照统治者的形象修建的,这表明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宗教的重视。

而在世界的其它地区,宗教也对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很多辉煌的美术作品都是在神话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像古希腊时期建筑的代表作雅典卫城就是如此。而在教材所列的图片中,古罗马的万神庙也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之作。而随后基督教的兴起,也带来了艺术创作的某种繁荣。像中世纪在欧洲各地出现的大量教堂建筑、宗教绘画等等,都是为了宣扬基督教而出现的,而今天它们都已经变成了美术珍品。在这方面,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哥特式建筑和乔托的绘画作品。除此之外,信仰伊斯兰教的东方工匠也在宗教许可的范围之内创造出了精美的宗教艺术作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5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