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考】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 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3)可爱者甚蕃。 通 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2.给下列字注音。
弗( ) 琢( ) 兑( ) 尚(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 弗:
(2)其次务施报 施:【大道之行也答案】
(3)玉不琢,不成器 琢:
(4)人有礼则安 安:
1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 (原句)。
15.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 ,“六欲”是指 。
16.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
造句:
礼尚往来
解释:
造句:
17.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大道之行也答案】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
18.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参考答案:
一、1.(1)yǔ mù (2)ɡuān (3)fèn (4)wù
2.(1)“与” “举” 推举
(2)“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3)“蕃” “番” 多
(4)“说” “悦” 愉悦、高兴
3.(1)分:职分 归:女子出嫁
(2)恶:憎恶
(3)乱:造反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1)西汉 戴圣 49
(2)论语 孟子 礼记
7.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一)8.mù ɡuān fèn wù
9.(1)信:诚信 修:培养、修致
(2)货:财货
(3)贼:指害人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10.,,,。,,,,,,,。,;,。,,,
11.(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12.fú zhuó duì shànɡ
13.(1)不 (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 (3)琢磨、雕琢 (4)安定
14.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15.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指的色欲、形貌欲等六种欲望。
16.(1)解释: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物,后多以它为一种美好的政治思想。造句(略)
(2)解释: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现用作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相应的行为报之。造句(略)
17.(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18.(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道之行也复习题
1.文学常识
(1) 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字音字形
选贤与jǔ能 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
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
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子:子女
选贤与能 贤、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指“品德高尚的人”;“能”指“能干的人”。
是谓大同 是:古义为这;今义是判断动词
女有归 归:古义是女子出嫁;今义是归来
大道之行也 大道:古义是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是大路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古义是造反;今义是混乱
贼:古义是害人;今义是偷东西的人
矜寡孤独 孤独:古义是幼而无父的人(孤)和老而无子的人(独)
今义是孤单
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人、父母 .
子 不独子其子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
不独子其子 子女 .
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
单独
矜寡孤独 老而无子的人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男有分,女有归。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①“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②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
的政治理想。
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夜不闭户:夜里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4.课文研读
(1)文中从哪几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答:①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
②人人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大同”社会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各种年纪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③尤其对矜、寡、孤、独、废疾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
(3)文章从哪两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答: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二是社会公德。
(4)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答: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
) ) ) ) )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⑴选贤与能。 )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是 、 。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大道之行也答案】
⑵不独子其子(子: ) .
⑶矜、寡、孤、独(孤: ) 。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大道:
大同: )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第三部分
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
1.略 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15.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16.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17.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18.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19.略
20.略 21.D 22.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注释]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_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18 是:这
19 终:终老,终其天年
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岳阳楼记(范仲淹) | 宋定伯捉鬼<搜神记> |
木兰诗<乐府诗集> |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 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
论语十则<论语> | 三峡(郦道元) |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 口技(林嗣环) |
工之侨献琴(刘基) | 陋室铭(刘禹锡) |
黔之驴(柳宗元) |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
小石潭记(柳宗元)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 公输<墨子> |
卖油翁(欧阳修) | 醉翁亭记(欧阳修) |
为学(彭端淑) | 地震(蒲松龄) |
狼(蒲松龄) | 山市(蒲松龄) |
狼三则(蒲松龄) | 童趣(沈复) |
孙权劝学(司马光) | 魏公子列传(司马光)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
伤仲永(王安石) | 陈谏议教子<能改斋漫录> |
陈万年教子<汉书·陈万年传> | 陈遗至孝<世说新语·德行> |
崔篆平反(崔篆) |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
夸父逐日<山海经> | 李遥杀人案<梦溪笔谈> |
墨子怒耕柱子<墨子> | 牧童逮狼<聊斋志异> |
南歧人之瘿(刘元卿) | 娘子军<续世说> |
书法家欧阳询<书林纪事> | 陶侃惜谷<资治通鉴> |
田子方教育子击<资治通鉴> | 王翱秉公(王翱) |
一箧磨穴砚<砚谱> | 小儿不畏虎(苏轼) |
鹦鹉灭火<杂宝藏经> | 于令仪诲人<渑水燕谈录> |
猿子<
消逝的钟声阅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