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 考研 |

【www.guakaob.com--考研】

人大法学院陈教授当选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一篇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陈教授当选年度十大法治人

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今年的年度法治人物最终揭晓。我院陈卫教授入选2012年度法治人物。

2012年3月,有着“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迎来了第二次大修,涉及现有法律100多处,修改条款之多、涉及范围之大前所未有。这些成果背后,是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的陈卫东教授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法学家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重重阻力之下,陈卫东力主对羁押人员投诉权利的法律保障;“秘密侦查”合法性的纷争中,陈卫东更是力排众议,坚持用公开严格的法律程序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法学专家陈卫东,用学者的执着与坚守,为法治进步立言著说。

据悉,《12•4 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是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承办。2012年度法治人物的评选标准是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回望即将过去的2012年,汇聚这一年的社会进步和法治成就,梳理、总结并评价在法治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群体。

从2001年起,《法治的力量》专题晚会已连续举办12届。今年的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热情参与,经过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介精英共同组成的推选委员会的层层讨论,最后选出了这份年度法治人物的获奖者的名单。可以说,这份获奖者名单,是对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最佳回望与注解。

第 1 页 共 1 页

2015法治人物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二篇

2015年12月4日,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五个法制宣传日,《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 2015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年度法治人物正式揭晓。记录2015年法治中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见证2015年依法治国的伟大成就,他们用行动书写宪法的精神,传递法治的力量。颁奖礼特别设立两个年度致敬环节,分别向两个群体致敬。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 张辉

【主要事迹】参与督办和破获全国迄今涉案人数最多、涉及区域最广、涉及金额最大的“地下钱庄”案

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监测到大额资金频繁转移的可疑情况,这一线索立即引起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并部署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进行立案侦查。在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张辉的带领下80多名专案组成员披挂上阵,向这起涉案金额高达4100亿元人民币的特大案件宣战。案件涉及130多万条数据,120多个犯罪嫌疑人又分布在多个省市。张辉带领专案组,辗转大半个中国,日夜兼程,行程几万公里,奋战400昼夜,捣毁非法外汇买卖团伙12个,冻结非法资金数亿元,这起案件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涉案人数最多、涉及地域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的“地下钱庄”案。

2015年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张辉及“9·16”专案组为代表的中国警察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颁奖词】

你日夜兼程,率队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几万公里,奋战400昼夜,从海量数据中寻找证据,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护航金融秩序,捍卫财富中国。你就是“地下钱庄”的真正克星!【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人大主席 李竹奎

【主要事迹】

1990年,大学毕业的李竹奎放弃了在市区单位工作,投身乡镇第一线,在杨庄、麻川、麻武等6个乡镇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珍贵的25年,期间他将人大工作具体化、细致化、规范化,进村入户走访,有效搜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撰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梯田改造、危房修葺、修桥修路等惠民工程,同时,坚持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使得宪法、法律在基层深入人心,保障各种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

李竹奎很少坐在办公室里,田间地头才是他开展工作的地方。他“办法多、点子多、工作方法有一套”,李竹奎深知乡镇人大的作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另一头连着群众百姓,依法治国,根基在基层,他带领当地乡镇人大代表,行走在黄土高原,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监督,广泛收集民意,架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颁奖词】

陇上古镇,丝路人家,你是村里最忙的“代表”。传递民意,关注民生,你是百姓的“连心桥”。面朝黄土,背对青山,职责所在,誓言无声。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 张世峰

【主要事迹】唤醒沉睡28年“僵尸条款”的未成年人守护者

2015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实施,54岁的张世峰也了确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已经从事21年儿童福利相关工作的他,早在1999年从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时就认识到监护权转移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亲生父母伤害的事件频发,如何提前预防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如何让法律条文中撤销监护权的条款真正进入司法实践,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张世峰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张世峰和众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经过几十次讨论修改,上百个单位参与调研,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

从63个字的原则性法律到6000余字的司法意见,他让司法能实践,让法槌敢落下,让孩子有明天。

【颁奖词】

为了孩子,你四处奔走呼号,从63个字的法律条款,到6000多字的司法文件,你让沉睡的法条恢复尊严、照亮童心。一人之力,雷霆万钧,你用爱心创造了奇迹。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代庭长 刘黎

【主要事迹】

刘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代庭长,工作以来,她审理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离婚案等大量社会关注度高的疑难复杂案件,她的许多判决都成为该类型案件审理的经典案例。她探索了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审理八条规则,被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吸收采纳;提出的规范道路标线设置的司法建议,使事故频发的“伤人之路”变成“平安之路”。

近年来,刘黎共审理审结民事案件2000余件,每年结案将近400件,涉及当事人7000余人,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在总结自己的法官生涯时,刘黎的感受是:用法律构筑共识,让法律回归生活,让当事人感受到尊严,让正义看得见。她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14年6月19日入选“全国最美基层法官”。

【颁奖词】

一个案例就是一张法制名片,一次判决就是一纸法制宣传单,秉公断案时,你不乏侠骨柔肠,铁面执法时,你洞悉人情冷暖,你让威严的法庭成为公平正义的港湾!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高级记者 汤计

【主要事迹】坚持近10年,用一篇篇内参报道和媒体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再审

1996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大院公厕内惊现一具被奸杀的女尸,警方最终将报案人18岁的卷烟厂工人呼格吉勒图定为犯罪嫌疑人。案发仅仅62天,呼格吉勒图就以“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九年后,另一犯罪嫌疑人赵志红供认,“公厕女尸案”是他所为,汤计得知此事,迅速以内参形式向上汇报,引起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高度关注,自治区政法委随即成立调查组,确认呼格案是冤案。此后九年,汤计不顾各种压力,坚持不懈追踪呼格案,先后写下六篇内参及若干报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呼格案。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呼格案终于迎来了曙光。汤计说,“我相信,只要心存法治精神,正义迟早都会到来。”

汤计长期扎根基层,采写过数百篇调查性报道,他反映的问题很多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推动了问题解决。

2015年1月22日,新华社举行汤计同志记功表彰暨报告会,中共新华社党组决定给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2015年2月2日,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颁奖词】

用良知叩问公平,以勇气战胜黑暗。十年辛苦不寻常,你如此顽强地逼近真相。六份内参为一案,你让冤屈终昭雪,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你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巫昌祯

【主要事迹】致力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著名反家暴学者

1929年出生的巫昌祯,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作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法律人,她一生中亲历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

1979年、1997年两次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

198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起草,任起草小组副组长。

200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专家组组长。她和专家们提议在婚姻法中对家庭暴力予以规制,“最后争取将„禁止家庭暴力‟写入总则”。这被认为是反对家庭暴力立法的重大突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2005年,妇女权益保护法修改,巫昌祯再次参与立法。修改后明确了“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并规定了多机构合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

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五十多年的法律生涯中,巫昌祯始终关注着妇女权益的保护,执著于她所钟爱的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和实践事业。

【颁奖词】

丈夫的拳头,妻子的眼泪,一件件家暴案例让你心急如焚,一个个孤苦无告让你奔走呼号。关注女性命运,保护弱者权益,八十六年风雨人生,六十年初心未改。你用爱的力量彰显了法律的尊严!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彭少勇

【主要事迹】面对“王玉雷”错案,顶住各方压力,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2014年河北省顺平县发生一起命案,公安机关经过侦查,认定报案人王玉雷为犯罪嫌疑人,并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为由,请检察院对其批准逮捕。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彭少勇发现该案证词前后矛盾,证据不足,他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迅速启动了引导侦查机制,对重要涉案证据进行排查,取得了完整的人证、物证证据链,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斌。2015年2月王斌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彭少勇严把审查关口,认真履行检察机关对权力的司法监督职责,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案件。

彭少勇从事检察工作36年,几乎经历了检查机关的所有部门的多个岗位,参与指挥过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2015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最美人物——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称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他“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颁奖词】

你深知一件件卷宗关乎命运人生,你深知一条条证据涉及司法尊严。不枉不纵,宽严相济,是你最大的信条。你有一双慧眼,更有一颗爱心。你用坚持彰显了职业的力量!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法律援助律师 马兰

【主要事迹】放弃高薪收入,走遍甘肃、西藏、云南、贵州、新疆等贫困山区的法律援助女律师

2010年,马兰离开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成了一位法律援助志愿者,先后去了偏远边疆的五个省区,行程6万公里 ,普法宣讲近3万人次 ,办理各类案件300余件。

法律援助道路上,马兰花开。在西藏,马兰一个人撑起整个法律援助中心。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50多位群众。除了繁重的工作,她还需要面对各种生活的不便,在高原上,她的体重减轻了三十斤。如今48岁的她,在这条法律援助志愿之路上,已经坚持了5年。

五年来,马兰曾多次奔赴高原及边疆的贫困山区。一位脆弱的女性,抛却了在大城市舒适的环境,优越的条件,执意在艰苦的地方用自己个人的力量去推动法制进步。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也许我只是一只50瓦的灯泡,照亮不了太大的地方,但我也要努力让法律正义的光亮传递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颁奖词】

边疆小村寨,你是百姓贴心人。崎岖羊肠路,你是普法好使者。风沙漫漫,无怨无悔。万里走单骑,你的足迹踏遍边疆五省。一心助他人,你把光明带给千家万户!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陈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主要事迹】孤身潜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揭开骇人的沙漠污染真相的《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记者陈杰;三赴腾格里腹地,落实近百条证据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员等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总面积约

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2014年9月,《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跨越一千三百多公里,历经艰险拍摄到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黄沙黑水,刊发《沙漠之殇》目击报道,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染真相开始为世人所知。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专门成立督察组,随后,39名责任人被问责41家企业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整改。

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历时数月,三赴腾格里腹地对沙土、水源、植被进行全方位调查采样,对污染腾格里沙漠的8家企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提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行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追求,2015年1月1日二十五年来首次大修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现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由探索时期迈进实践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它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坚强有力的武器,像一把利剑插进污染者的心脏。

【颁奖词】

你是一名记者,你是一位律师,你更是一个公民。为了腾格里,你们站在一起向罪恶宣战。你们义无反顾,敬畏自然,捍卫生命。你们是守护沙漠的一群雄鹰!

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 马善祥

【主要事迹】

马善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8年,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起,撰写了152本、520万字的工作笔记,总结形成了56种调解方法,被推广到全国。

2012年5月,观音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挂牌成立了“老马工作室”,提炼形成了一整套“老马工作法”。三年多来,“老马工作室”接访1300多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6%;办理上级交办信访件60余件,回复率100%。

如今,年近六旬的马善祥仍带领着工作室的200余名成员四处奔走,解决各种各样的纠纷、矛盾。

老马的调解,一有技巧,一有耐心,三有成果,他有一颗热心,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对人接物上,他把法治的精神化繁为简,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人民调解员的一个好典范。

【颁奖词】

152本笔记摞起来高过你的身躯,520万字记录连起来铺就你的每一个脚步。28年调解人生化恩怨释前嫌,无惧家长里短,明辨是是非非。你用爱心和耐心收获了人心。

2015年度致敬英雄——高宝来、陈运周、邹碧华

【主要事迹】

1. 邹碧华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高级法官 邹碧华

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司法事业!

他公正为民,崇法尚德;他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高级法官。

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着的这个世界,年仅47岁。

2014年,邹碧华兼任了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不畏压力,敢于担当,为全国司法改革甘当探路先锋,为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法治燃灯者”。

邹碧华的突然去世,震动了整个法律界和社会各界,网上网下哀思如潮,中央各大媒体报道了邹碧华的感人事迹,10余万人通过微博、微信参与留言悼念。很多人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赶来上海参加他的追悼会。“法官当如邹碧华”,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他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

2. 陈运周

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陈运周

他,以法为剑,剑指贪腐,声震湘南;

他,一身正气,守护正义,绝对忠诚。

陈运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从检28年,长期扎根基层,奋战在反贪一线。因患鼻咽癌医治无效,于2014年8月1日去世,年仅49岁。

陈运周先后参与查办的大案要案有150多件,组织领导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270多件,无一错案。他身处反腐前沿,始终坚持廉洁自律,妻子下岗14年,摆过地摊儿、卖过盒饭、给人看守过店铺,至今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

2012年,陈运周被诊断出鼻咽癌,前后放疗和化疗达十五次,直至逝世前的第23天,仍坚守反贪一线,在39度高温下坚持办案。

3. 高宝来

原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驻区民警 高宝来

他和每天早晨的阳光同步,开启孩子们平安的一天;

他默默坚守五个春夏秋冬,用身体充当孩子们的“移动安全岗”。

高宝来,原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驻区民警,五年来,他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在小学门口义务疏导交通,护送孩子们上下学。

2015年2月,高宝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3月30日,海淀实验小学举行献爱心活动,上千名师生为表达对他的感谢,捐款36万多元。

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三篇

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一个说书人,从16岁开始说书,至今已有51年,只不过前21年说的是历史,后30年说的是法律。

前21年,他面对的是书场中的听众;后30年,他的听众变为校内外的孩子。 前21年说书,他是为了生存;后30年,他则是为了奉献。

他就是潘恒球,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的一个民间艺人,一个一辈子以说书为生、以说书为乐的说书人。

自编自演法制故事60万字

潘恒球16岁时拜师学艺,从此,一件长衫、一把折扇、一块止语、一方手绢成了他不能离身之物,走南闯北“赶场”也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说起潘恒球与青少年普法结缘,那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潘恒球赶场去江都说书,车上遇到警察带着两个少年,说书人的好奇让他了解到两个孩子因赌博发展为偷窃,走上了犯罪之路。

这件事对潘恒球触动不小,花季少年沦为囚犯,让他唏嘘不已。如果把法律知识融入说书之中,编一些青少年学生爱听的“段子”,在传统说书日渐式微的今天,岂不是说书的一条新路?潘恒球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兴奋,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他找遍自己能找到的报刊杂志,刻意寻找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作为说书开场时的“引子”,效果居然不错,不少热衷于听书的老年人专门带着孙子孙女来听“引子”。

周围的一些学校听说潘恒球会说“普法书”,便请他去学校说,从此潘恒球告别书场,开始走上青少年普法这条“不归路”。

为别人说法自己首先得懂法,潘恒球只读过二年书,要搞清楚一些法律问题谈何容易。 他的一个邻居在学校做老师,遇到搞不懂的法律问题,他就不分早晚去请教。 他的妻子的文化水平比他高,于是妻子就成为他的老师。

有时候实在弄不明白了,他就记下来,去城里的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专业部门请教,拿着小本一一咨询,直到弄明白为止。

1981年,为了平生第一次正式到学校上法制课,潘恒球花了四个月时间,硬生生地编出了《走上社会》,博得了流均中学1000多名师生的满堂喝彩。

说“普法书”,编“普法书”,从此占据了潘恒球的生活。

他发现中小学生骑车较多,在路上横冲直撞,就主动找公安、交警部门索要有关法规,编写了小故事《梦》,在中小学校广为宣传。

他用《一个苹果》的故事告诫中小学生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找回丢失的诚实守信。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后,潘恒球根据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9种不良表现,选取身边青少年犯罪的真实案例,编写了《带刀》、《逃学》、《一个中学生的早恋》等。

30年来,潘恒球自编自演的法制故事达60多万字,《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多有涉猎。

普法行程超万里

“我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累,只盼青少年不犯罪”,是潘恒球荣膺首届“淮安亲情大使”时说的获奖感言。

潘恒球开始青少年义务普法时,只有37岁,他每年200多天奔波于各个学校,家中的责任田及生计只能撂给妻子打理。

妻子为此想不通,书不说了,家中收入只靠几亩责任田和妻子的缝纫手艺,两个孩子读书都成问题。

“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对社会和家庭作的一分贡献,也是我的心愿。”潘恒球说。 家中的事情自然好说,外面的风言风语则让潘恒球心痛。

“他天天都出去,收入一定很可观,不然怎么会这么吃辛受苦?”

“他对家庭不负责任,是游荡心,就喜欢在外面混。”

起初,潘恒球并不像现在这样受到各学校的欢迎,他要自己去各学校推介自己。有时骑了半天车,跑到一所学校,客气的,告知他没有时间安排;不客气的,则把他视为以讲课取钱为目的的推销商贩。最多时,他跑了6次才给安排。

当年,潘恒球奔波于各学校讲法制课,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一次,他应邀去楚州区泾口镇蛇丰完小讲课,学校离他家有四五十里地,他早晨七点就起床赶路,途中自行车链条因老化断了,又找不到修车摊点,他硬是推着破车走了10多里土路准时到达。

2016年春天,他去楚州区南闸镇兴庄小学讲法制课,途中过渡船时,他把自行车扛在肩上,因他人碰撞不慎跌入河中,幸好被同渡人救起。为了不耽误讲课,他向熟人借了衣服穿,准时赶到学校。

有一次讲课让潘恒球至今难忘。

那是2002年的冬天,气温达零下6度,他为了不负所约赶到离家60多里路的博里中心小学讲课,头天下午就骑车出发。路上下起了雪,风紧路滑。潘恒球顶风冒雪,天黑了,就借宿于路边农家,第二天天没亮就起身上路,按时赶到学校,并不顾手脚麻木和胡须上的冰雪,坚持在严寒中为该校学生上了100分钟的法制课。

潘恒球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奔忙于各个学校和村居之间,有时一天要跑七八十里。多年来,他为青少年义务上法制课,奔走于各学校之间的行程超过万里。

30年义务普法无怨无悔

2016年7月,江苏省召开法制宣传工作会议,表彰“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潘恒球作为唯一的先进个人代表受邀发言。

“我有什么好说的?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义务普法30年,我无怨无悔。”

潘恒球的“无怨无悔”让大家感动,也让他自己释怀,因为他做的事得到了认可,起到了作用。

今年3月,在楚州朱桥中心小学上课后,有两个6年级的女学生对潘恒球说:潘爷爷,听了你的课我们很受教育,回家后,我们要告诉哥哥不要再打游戏机了!

楚州博里中学的一名学生至今还记着潘恒球,因为潘恒球到校上课时听说他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混在一起,学习成绩很差,家长着急,老师头疼,就与他结成了对子,并互通书信、电话。后来这名学生学习成绩变好了。

前几年,潘恒球邻村有3个中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管不住,老师难管理。潘恒球不顾老伴的阻拦,主动与他们讲道理,谈危害。经过多次的促膝谈心及学校与家长的教育,3个孩子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学习文化知识有了新认识。

“取身边事,育身边人,功在课堂,利在社会。”3名学生的老师事后给了潘恒球这样的评价。

多年来,潘恒球每到一所学校,都向老师提出与后进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至今已与20多名学生结对。

今年7月,还有一件事让潘恒球觉得兴奋,就是他传统说书“说淮书”被列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说淮书传承下去,又把青少年普法这件事做好。”

法治人物评选事迹材料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四篇

法治人物评选事迹材料

“护法使者”买柏林

----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爱特社区义务普法辅导员

在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的社区、学校,经常会看到一位年仅古稀,满头银发的老人,脚踏三轮车,热情地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帮助失足青少年。每到周末,孩子们就会像一群小鸟一样呼啦啦地围拢着他,听他讲融入了法律知识和人生哲理的故事,一声甜甜的“爷爷”把笑容可掬的他淹没在快乐的海洋里。他就是召陵区天桥街道爱特社区义务普法辅导员------买柏林。【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买柏林,今年78岁,是一位有着57年党龄的离休检察官,他1947年参加革命,在随刘邓大军南下途中到了漯河搞地方建设,从那时起,他一直在漯河工作、生活,1994年4月他从源汇区检察院离休,离休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常常思考,离休后干什么?是颐养天年,还是为社会做点贡献,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十多年来,他脚踏三轮车深入到农村、学校、社区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帮助失足青少年,做法制报告等。他的事迹受到群众的称赞和领导的表彰,他先后受到省、市、区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奖励,被省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社会法官、漯河市“十佳市民”,并多次荣获市、区“优秀法律工作者”。

“如果不是买爷爷把我从电脑网络游戏中拯救出来,我不敢想象现在自己是什么样子”看着洋洋(化名)甜蜜的笑容,很难想象5年前他是一个迷恋网络游戏、逃学厌学的孩子。洋洋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他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2003年7月的一天中午一点多,买柏林看到洋洋背着书包从小区出来进入了一家网吧,他就一直蹲在网吧门口想看看洋洋几点出来,学校2点半上课, 已经3点了还不见洋洋出来。买柏林走进了网吧,看见洋洋正玩得起劲,叫了几声也没有反映,于是就走到他跟前,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洋洋头也不抬,很不耐烦的说:“我还没有打完呢”,“那你接着打吧” 买柏林说完就又蹲到了网吧门口。直到下午4点洋洋才从网吧里出来,当看到买柏林蹲在门口还在等他时,是又惊讶又不好意思。“走吧孩子,爷爷想和你聊聊” 买柏林走向前去拉住洋洋的手说到。通过交流得知,洋洋已经为了上网玩游戏逃学几个月了,上课象听天书,即使是到学校不是上课睡觉,就是抄袭别人的作业。“爷爷,你不要给我爸爸妈妈和奶奶说,要不他们会打我的”, 买柏林同意了,但他也向洋洋提了个条件,“你三天不要再进网吧,看看上课还瞌睡不瞌睡?”,就这样买柏林在网吧门口蹲了三天,没有看到洋洋进网吧一次。三天后,洋洋在学校门口碰到他后就拿出作业本,当买柏林看到上面有三个鲜红的“优”字时。高兴的伸出大拇指:“爷爷知道你身上的优点很多,相信你下一步会做得更好”。孩子有了初步改变后,防止反弹是很重要的,为了不让出现反弹现象,买

柏林一直不断地与洋洋谈心交流,鼓励洋洋继续努力下去。“给孩子鼓励,让他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灰心丧气,这是转化网瘾少年很重要的一步” 买柏林说。经过半年的努力,洋洋已不再是网络成瘾的孩子了,而是一个学习优秀、爱说爱笑的少年了。现在上了中学的洋洋在学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要引导孩子走出电脑游戏的诱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和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 买柏林认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多一点交流和沟通,就多一份帮迷途孩子知返的力量。像洋洋这样情况的孩子,买柏林已经成功的转化了6名,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从蹲网吧、学校门口开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步步地用爱、用温暖、用恒心,把网瘾少年从网吧拉到了课堂上。

买柏林常说“我愿意做一把伞,撑起腰来为下一代遮风挡雨,蹲下去做一头牛,为下一代鞠躬尽瘁”,“单纯的法律知识讲授不免让人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听着也不耐烦,必须找一条适合孩子们的讲课方式”。为给孩子们上好法制课,他经常到公安局、法院等单位寻找相关典型案例,还自费订了许多报纸杂志,看到有关资料、故事就剪下来。十几年下来,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生动案例,剪贴本就有厚厚的几大本,并结合自己从事工作四十余年的经验,精心备课,深入浅出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累计讲课230余场,听课人数达10万人次。女学生郭某,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其父一有怨气就大骂孩子,使郭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性格郁闷,学习成

绩曾一度下降,当她听完买柏林的法律的专题讲座后,就将一本《未成年人保护法》放在父母床头,其父读后,受到极大出动,认识到大骂孩子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于是他改变了对女儿的态度,父女关系融洽了,郭某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在义务咨询、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中,买柏林发现一些失足青年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生活上往往都会遇到种种困难。他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帮助多名下岗青年职工办理工商执照,做起小生意,重新实现再就业;为树立两老回归人员正确的人生观,改变他们以前破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买柏林常常深入到失足青年家中,以例说法,“超前”帮教,对两老回归人员跟踪帮教。市区滨河路“三进宫”回归青年高强(化名),回归后靠修自行车为生,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是他以前的“朋友”却不放过他,经常来找他,诱他再次“下水”。买柏林得知后,就一次次来到摊前和他谈心交朋友,举事例、摆事实,直说得他心服口服,使他坚定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坚决不和原来的“朋友”交往了。高强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买叔几年如一日,像关心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关心着我,有很多次我都感动得流泪了”。在买柏林的耐心帮助下,高强进步很快,而且带动了周围一些不良人群观念的好转,辖区有活动他都积极参与,还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他还自觉地做起了社区的义务治安员、民事调解员、工商协管员、卫生保洁员,每逢“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他就免费为别人修车。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在买

柏林及社区党组织的教育下,高强在1999年5月25日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2000年,区关工委联合源汇区法院到焦作少管所看望和帮教漯河籍人员,特邀请高强一同前往,并请他为漯河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当高强以个人事例讲到从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变成一名共产党员的经历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感动的说:“党和政府对我如此关怀,家乡人民对我们充满希望,我们一定增强改过自新的决心和勇气,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回到亲人身边”。

为增强人们养老、敬老、爱老意识,他与市立体声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历时10天,大力宣传老年人的赡养和社会保障等内容,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一位姓孙的老人,在节目播出后给买柏林打来电话说:“你们在电台上开展的讲座真好,自从我儿子和儿媳听了您的讲座后,对我问寒问暖,知道孝敬老人了,比以前好多啦。”他利用寒、暑假、“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创办法律宣传栏,每周一期,积极宣传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案例,举办居民“四老”法制课堂,采取以例说法,故事讲座等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典型,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

十几年来,买柏林先后接待咨询者586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93份,调解民事纠纷132起,免费为咨询者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500多册,帮教了6名网瘾少年,10名失足青年,使他们走

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五篇

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追逃英雄,生死一线。11次因公负伤,累积抓获暴力逃犯582名,侦破刑事案件千余起,总是徘徊在生死一线。为家境困顿的罪犯家属募捐建房,网友赞他“施雷霆手段、怀菩萨心肠”。尖峰时刻,英雄不畏前方是否凶险,留下的只有冲锋的背影。

王大伟,男,39岁,现任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岫岩县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从警17年一直从事刑警中最危险的追逃工作,亲手抓获持枪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逃犯582名,曾11次负伤,破刑事案件千余起、缴获枪支4支,子弹231发,为战友提供研判线索抓逃3200人,他热心助人,大爱无疆,他把所有立功奖金3万元分给治安积极分子、苦难群众和战友,共救助遇险群众42人,为62户困难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先后有 20多名失学、留守、问题少年得到他的帮助,跟踪帮教劳改释放人员30多人,他接触一个人,认识一家人,交下一村人,满意一方人,可以说在岫岩城乡的任何一个社区街道乡镇村屯,都有王大伟熟识的热心群众,特别是那些被他帮助过的群众,为了感谢他反哺公安,参加其组建的王大伟警民合成作战团队,积极投身于全民防控的大网,预警犯罪,最大限度减少犯罪发生。

17年来,王大伟同志曾荣获: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清网英雄、辽宁好人、辽宁省人民满意公务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最美鞍山人、鞍山十大忠诚卫士、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鞍山老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50多项荣誉,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曾两次走入人民大会堂,做事迹报告,受三任部长接见,四次受到公安部表彰,2016年10月28日,王大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纪委副书记、原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曾经批示“王大伟很优秀,建议对其事迹宣传利用”。 相关阅读:

cctv年度法治人物的推选活动是以法治人物故事为基础,串联年度法治大事,借此表现年度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和法制成就的央视知名品牌。2001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都会联合推出大型主题晚会《法治的力量——cctv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晚会透过推选“年度法治人物”的视角,全面反映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成就,传播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

2016最美人物——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彭少勇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六篇

2016年,因为拍板决定不批准逮捕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王玉雷,并引导侦查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真凶王斌,成功纠正一起重大冤错案后(本报曾多次对该案进行详细报道),河北省保定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彭少勇走入公众视线。

“不能简单地拍板捕与不捕,既要坚持证据裁判规则,也要体谅被害人家属的伤痛;不仅要考虑公安机关办案的艰辛,更要认真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严把审查关口,做到不冤枉无辜不放纵坏人。”回忆自己当时的拍板心态,彭少勇如是说。

记者采访发现,从检33年,面对罪与非罪的界定,彭少勇始终坚守着检察职业良知,做到用证据说话,不枉不纵,不错不漏。

他走过的检察之路:法律是一种“诱惑”【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1979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19岁的彭少勇从徐水县医院调到了县检察院工作,成为一名书记员。

当时,1979年刑法、刑诉法颁布,这让此前从未与法律打过交道的彭少勇对检察官这一职业充满了热爱之情与自豪之感。“能运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对年轻人总是充满了‘诱惑’。”回忆起当年自己的感受,彭少勇至今记忆犹新。

但当时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彭少勇,也深深感觉到自己在书记员岗位上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尤其是对法条的理解,有时候会跟不上。”彭少勇回忆说。于是,他想到了重新拿起书本。

1983年,彭少勇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师从高铭暄、江平等学界泰斗。“得让自己的能力与想法相适应。”彭少勇告诉记者。

就这样,彭少勇成为保定市政法系统最早接受过系统高等法学专业教育的法律职业从业者。

1985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彭少勇婉拒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邀请,重新回到徐水县检察院。“是这里培养了我嘛。”彭少勇说。

此后11年,彭少勇一直奋战在徐水县检察院:到一线办案子,蹬辆自行车,成天往村里跑,晚上找不到住的地方,直奔乡卫生院在病房外待一宿,有时着急没带干粮,一饿就是一天;除了办案,还到县直各个机关负责培训,把自己的所学所识毫无保留地向大家分享。

在徐水县检察院锻炼的11年,令彭少勇逐渐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都过硬的检察业务能手。

1996年,彭少勇被任命为河北省易县检察院检察长。

2016年,彭少勇服从组织安排,调到河北省保定市检察院工作。

他对办案子的态度:不枉不纵不错不漏

在保定市检察院,彭少勇分管过反贪污贿赂、侦查监督、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民事行政检察等各项检察业务工作。无论身处哪一个岗位,彭少勇对自己的要求底线只有一条:不枉不纵、不错不漏。

“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彭少勇对记者说。

2016年,彭少勇带队查办某县政协副主席兼交通局长贪腐案。作为实职副县级干部,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网复杂庞大。面对各种说情者,彭少勇回应说:“如果反贪局长要对腐败分子手下留情,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最后,这名嫌疑人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2016年的那件案子,2016年又追回来几千万的经济损失。”采访中,彭少勇对记者说,“我虽然已经离开了反贪岗位,但对经手的案子一定会负责到底。”

彭少勇说的这件案子,是指航空证券保定营业部原经理、保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和农业银行新华路分行原行长贪污、挪用公款,涉案金额高达5.6亿元。接手此案后,彭少勇组建了“特别侦查队”,先后赴云南等17个省市调查取证,调取证人证言1200余份,书证3万余份,作出审计报告540分,案件材料摞起来足有三米高,案件的办理受到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的充分肯定。

“我不追求荣誉,但珍惜荣誉。每一个荣誉都是公平正义之路上的新坐标,延伸着我的梦想。”彭少勇说。

2016年,保定一看守所发生在押人员死亡事件,死者家属情绪十分激动,多次上访。负责彻查此案期间,彭少勇驻守办案点听取汇报、部署侦查等,平均每天休息不到一个小时,最终查清案件事实,将罪犯绳之以法。为了表示感谢,死者家属给检察院送来了锦旗。

他对带队伍的感触:超越“流水线办案”的工作态势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与彭少勇共事过的同事有一个共同感受,这就是“彭检走到哪里,创新就带到哪里”。

彭少勇说,案件办得越多,就越要努力超越“流水线办案”的工作态势,有的放矢地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探讨,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新增执行死刑临场监督职责。当时兼任冀中地区检察院检察长的彭少勇就在思考,如何能履行好这项监督职能。在他的带领下,冀中地区检察院制定了《关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工作办法》,明确要求死刑执行前,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向公诉部门了解案情,通知被执行死刑犯羁押地驻所检察室派员临场监督,确保刑事执行检察干警在没有参与办案的情况下,也能有效负责验明正身,从制度上避免了执行错误。

2016年,在彭少勇的带领下,保定市检察院对侦查监督案件进行公开审查试水,引起河北省检察院的重视。所谓公开审查,即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组织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辩护人等诉讼参与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基层组织代表等相关人员到场,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此举一改过去律师在审查逮捕阶段不知情和无法参与的状况,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规范了执法行为,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彭少勇,一名从书记员干起的老检察官,在过去的33年时间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坚定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垒添基石,让更多的人感知到法律的公正和神圣。2016年1月,彭少勇被评为“2016年度河北省十大法治人物”;2月,他又被评为全国十大“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2016司法爱岗敬业演讲稿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七篇

司法爱岗敬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就职于xx管委会司法所,是一名普通的司法助理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奋战基层,礼赞青春!

诗人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体育健儿纵横赛场,为国争光,他们的青春很豪迈;超女快男放歌舞台,彰显自我,他们的青春很恣意;年轻的战士临危受命,保家卫国,他们的青春很无畏。伴随着鲜花和喝彩一路走来,青春纪念册被他们装帧的如此精美。而我们这些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朋友,青春的书本或许没有那样的华丽奔放,那样的激-情悲壮,但是我们花样的年华也有别样的精彩。酷暑时,我们头顶炎阳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开展法律宣传;严寒时,我们顶风冒雪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安置帮教。毗沙村五组吴录的庄基地问题解决了,邓家塬村四组尚小利的离婚纠纷解决了,xx村四组三位老人的赡养问题解决了,杨官寨村二组刑满释放人员王某的户口问题解决了,一个个曾经演化成你死我活的疙瘩,在我们手中都变成了一个个圆圆的句号,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声声温暖的感谢。曾经因为五公分庄基上访十几年的吴录新房封顶那天,专门跑到管委会,拉着韦书记的手非要去喝喜酒;曾经因为我们的帮助,追回了被拖欠的工程款,能及时回家过年的四川民工为管委会送来了锦旗。细数这些工作的点点滴滴,是苦乐交织的华丽篇章,是汗水和泪水铸就的丰硕成果,但更多的是用心、用爱、用汗水、用劳动付出的快乐。我为自己是xx司法行政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我相信我们的青春不输给那些鲜花和喝彩,她承载着灼热的梦想,在xx管委会司法工作这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闪现耀眼光芒。

回首一年多的工作经历,我的泪水很多,感慨很多,收获也很多一个人只身来到xx工作,人生地不熟,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第一次被群众不理解的指责和抱怨,我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是爱玲姐为我送来一片纸巾;第一次开车与人发生刮蹭,我流下了惊慌的泪水,是田雨哥、宽新哥等多位同事及时赶来,为我化解了一场难缠的纠纷;第一次参加管委会荣获全县综合考评一等奖

集体合影,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是团结奋进的管委会领导班子给了我立足岗位干好工作的信心。我感谢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我敬仰这些无私无畏的人,我尊敬这些干事敬业的人。是什么让他们对这份事业的感情历久弥坚?我想,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事不避难、任劳任怨、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xx精神;是一种大爱,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同志们奋战的从容和胜利的喜悦感动着我鲜活跳跃的生命,坚定着我为司法行政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我要凭借着细心、爱心和虚心努力干好工作,把心留在管委会,让农民兄弟沐浴普法的春风,用法律援助的双手温暖弱势群体的心!

当前农村司法工作正面临巨大挑战,对我们基层司法工作人员也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在个人利益面前,不斤斤计较;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对待群众永远是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句贴心的问答,我们才能做好基层司法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人民传达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保障民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花开花落,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没有人离开,没有人放弃,xx这片热土,成为我们不变的心之所系。看到辖区百姓生活安宁、社会稳定、家园和-谐,足以让我们享受平凡事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奋战在基层的年轻朋友们,你们一定深深懂得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是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子它总是默默垂下绿荫。可曾知道?我们用并不起眼的奉献,成就着花的绚丽、果的辉煌;我们用热血作颜料,正描绘着共-产主义事业喷薄的朝阳。这,就是对青春最美的礼赞!

历史长河中,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是未来和希望,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勤劳的双手,奋战基层,礼赞青春!

司法爱岗敬业演讲稿 [篇2]

一提到法官,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法庭,在庄严的国徽下,坐在高高的法椅上,身披法袍、手执法槌,代表国家裁判着社会的是是非非,那就是法官!他往往令人产生无限的崇敬感,仅这种美好的感觉,世界上还有什么可比?这是何等的荣耀!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法官都是备受尊崇的,他们都以自己是一名法官引以为荣,美国一位著名的大-法官说道:“当我回头看看世界上的各种职业时,只有法官的职业让我心动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渊博,有上帝的仁爱,有父亲的慈祥。我选择了法官职业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这段话该算得上是法官职业光荣感最淋漓尽致、最发自肺腑的一段表述吧。 作为一名共和国的法官,一名新世纪的法官,在光荣之余,我们更应该想到些什么呢?做到些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每位法官都应该深思。

我认为一个法官最重要的是要深刻感受法官肩上的重任和神圣的使命,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开拓奋进,做精英化法官,努力实现公正和效率,以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法官对于一个国家,其作用是巨大的,近代法律大家沈家本说道:“中国政治,欲有所进步,须先从司法一门入手。司法者,全国治体命脉所系……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孟子亦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这些话都说明,法律的实现是万万离不开司法者的,司法者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司法公正和效率能否实现?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我们法官,法官的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而艰巨啊!

国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庭这一窗口,给予每一个公民公正的关怀,对每一个人的权益都给予同等的关注。而法官的使命就是要实现这一国家制度目的,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给公民以关怀。

那么,新时期共和国法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法官应当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我认为:

第一,法官要精研法律。如果法律知识贫乏,对法律没有一个全局的、精确的了解,法官在审理具体个案时,就可能不知道适用哪条法律,又或者适用法条错误,那样何谈公正? 第二,法官要有现代司法理念。法律是抽象的、相对固定和滞后的,而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司法不是简单的按图索骥,案件中“活”的事实与法律中“死”的法条并非一一对应,对号入座就行了,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无法可依”,此时影响法官作出不同判断的根本因素是法官的司法观念。现代司法观念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民-主、效率、开放、程序正义、司法独立等等,司法观念是法官的灵魂,它体现着法官对法的本质、法的精神的深刻理解,现代司法观念可使法官平衡公正与效率的冲突、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等等,对法律作出一个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理解,并弥补法律缺陷和漏洞。

第三,法官要有广博的文化科技素养:法学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案件的复杂性、广泛性又决定了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以及外语、科技等学科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美国联邦法院

法院高等法官布兰代斯说道:“一个法律工作者如果不曾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那么他就极容易成为一个社会公敌”,可见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一个法官是多么重要啊!再比如我院实现了微机联网和办公自动化,这种形势下,法官不懂科技行吗? 第四,法官不但要实现公正,还要让人看得见公正,感受得到公正,尤其是要让当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诉讼可能只实现了有限的实体公正,但所有的诉讼都应该实现完全的程序公正。绝大多数当事人一生中来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责任确保当事人无论胜败,都至少会认同和尊重我们的司法程序,使他们觉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礼遇。这就要求法官时刻保持中立、慎言、稳重、理智。喋喋不休地介入当事人的争论,往往打破当事人的平衡,这等于法官自卸法官责任,改演律师角色,这怎么能让一方当事人感觉公正?如果说律师是“我说故我在”,那么法官则是“我思故我在”。法官的主要职责是倾听和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法律

条文与复杂的具体案件对应起来,演绎出最令人信服的判决,写就出折射法精神的妙文。 第五,法官应该是一个法理情交融的人。法律的基础是理性,法官断案也应凭借理性,法律制度的自治要求法官在穿上法袍的那一刻起放弃一切感情-色彩,使自己的脑袋成为一块无色无彩的玻璃板,但古今中外那些家喻户晓的杰出法官无一不是法理情并重者。事实上,具有玻璃板资质的头脑恐怕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不会出类拔萃。理想的法官应该是心性、智性与灵性三方面都得到了高度发展的人物。一个只会援引法律规则的人可以充当一副性能良好的法律机器,但却不能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优秀法官。只有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三统一”,才是司法之至高境界。

第六,法官应该是勤勉敬业和高效率的。诉讼的拖延使当事人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状态,是对人的一种折磨,使当事人在诉讼的战车上进退两难,退则代价已付,心有不甘,进则遥遥无期,代价尚不知再付几多。法官不是历史学家,决不能让纠纷无限期的拖延下去,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应该只争朝夕,勤勉敬业,尽快地让当事人在纠纷中解脱出来,开始他们新的正常生活。

第七,法官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法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法官失去了道德良知,正义将荡然无存,法律哪还有权威和公信力?法官的权威不仅来自法律的授权,也来自法官自身道德人格力量的支撑,法官只有执著地忠诚法律,执法如山、冰霜节操,淡泊人生,不为权、钱、情等利念所动,追求自身人格魅力的完美,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仰慕,才能真正成为司法权威的化身和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如果说世界上有完人的话,

那么法官首先应该就是完人。 “法兴则国治,法衰则国弱”,党中央指明了依法治国的道路,给中国带来了繁荣昌盛和光明的未来,也给生逢盛世的法官带来了光荣、梦想与使命。但是,做法官难,做好法官更难,一代法官的成长注定是艰辛的,正象中国法治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一样,会有种种障碍,但我们应该响亮地宣布:我们已做好了各种准备!

共和国法官的乐趣在于为人民排忧解难,我们渴望的不是钱财,也不是虚荣,而是公正与公平;我们远离灯红酒绿,沉浸于思想的恬静清明之中,追求的是人格的完美;我们的极乐之地不是权力,而是中国的法治化道路,实现法治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坚信法官是法治化道路的扛鼎之人,司法公正高效和法治化道路将在我们脚下越走越宽。 各位法官们,让我们共勉和为之奋斗吧!

司法爱岗敬业演讲稿 [篇3]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值得我们铭记,“除了法律,他们别无所崇;除了良知,他们别无指引;除了正义,他们别无追求!”从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断案如神的狄仁杰;从明察秋毫的宋慈,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几百年来,他们总被人们津津乐道。历史车辆滚滚向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伴随着这个时代到来的一代法官脱颖而出,他们有不计病痛、默默奉献的金桂兰,有公而忘私、定纷止争的黄学军;有尽职尽责、耐心细致的钟蔚莉,有执法如山、融情似水的李昆仑,一位位优秀的法官,以他们对法治事业执着的追求,以他们良好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为人们所传颂。

然而,当我们被这些优秀法官所深深震撼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个别意志薄弱的法官在欲望中迷失了方向,在公与私、权与利的面前心理失去了平衡,背弃了法官的职业准则,一夜之间从审判席上执行法律的法官沦为了阶下之囚。痛定思痛,反腐倡廉的钟声再一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响起。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训诫,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对公平正义的危害。

心存不廉,就会导致行为不公,而不公的裁判是人民法官的天敌。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的确社会民众违法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个社会还有法律和司法可以弥补这些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但是,如果司法裁判本身腐-败,则很容易使人们对司法本身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则没有人再愿意通过法律来实现自己的权益,而整个司法体系也将失去民心,变得软弱不堪。可见,干警素质的重点是清廉,司法的核心是公正。没有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赖以生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法官通过正确履行职责,来确保司法公正。法官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社会经历、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有一颗追求正义的丹心;有一双洞悉是非曲直、不揉一丝沙粒的慧眼;有超然特立、冷静笃定的性格;有悲天悯人、体恤众生的情怀;有冰清玉洁、慎独自爱的品性;有耐得住寂寞,洗尽铅华的定力。

冰清玉洁、慎独自爱、耐住寂寞、洗尽铅华。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 清白是法官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清白做人,就是要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私欲所动,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抵得住诱-惑,就是要在各种诱-惑的考验面前,做到“灯红酒绿不入眼,不义之财不伸手”。请记住,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守得住清贫,就是要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天下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这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耐得住寂寞,就是要远离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在无数次明智的选择中始终坚守着一份孤独。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使自己处于最中央,使法律的天平不致发生倾斜;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承担守护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实现刚正不阿,如墨线过木曲也正;清正廉洁,似明矾入水浊亦清。一名清白无暇的法官,“其身正,不令而行”。

朋友们,让我们抵住诱-惑、守住清贫、耐住寂寞,用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去荡涤那些乌烟瘴气,做一名无私无畏、一身正气的执法者,做一名清廉似水的“现代包拯”;让我们为正义和道义而战,对法律和人民负责,让天平永不倾斜,让国徽永远闪光!

司法爱岗敬业演讲稿 [篇4]

一提到法官,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法庭,在庄严的国徽下,坐在高高的法椅上,身披法袍、手执法槌,代表国家裁判着社会的是是非非,那就是法官!他往往令人产生无限的崇敬感,仅这种美好的感觉,世界上还有什么可比?这是何等的荣耀!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法官都是备受尊崇的,他们都以自己是一名法官引以为荣,美国一位著名的大-法官说道:“当我回头看看世界上的各种职业时,只有法官的职业让我心动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渊博,有上帝的仁爱,有父亲的慈祥。我选择了法官职业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这段话该算得上是法官职业光荣感最淋漓尽致、最发自肺腑的一段表述吧。

作为一名共和国的法官,一名新世纪的法官,在光荣之余,我们更应该想到些什么呢?做到些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每位法官都应该深思。

我认为一个法官最重要的是要深刻感受法官肩上的重任和神圣的使命,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开拓奋进,做精英化法官,努力实现公正和效率,以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法官对于一个国家,其作用是巨大的,近代法律大家沈家本说道:“中国政治,欲有所进步,须先从司法一门入手。司法者,全国治体命脉所系……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孟子亦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这些话都说明,法律的实现是万万离不开司法者的,司法者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司法公正和效率能否实现?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我们法官,法官的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而艰巨啊!

国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庭这一窗口,给予每一个公民公正的关怀,对每一个人的权益都给予同等的关注。而法官的使命就是要实现这一国家制度目的,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给公民以关怀。

那么,新时期共和国法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法官应当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我认为:

第一,法官要精研法律。如果法律知识贫乏,对法律没有一个全局的、精确的了解,法官在审理具体个案时,就可能不知道适用哪条法律,又或者适用法条错误,那样何谈公正?

第二,法官要有现代司法理念。法律是抽象的、相对固定和滞后的,而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司法不是简单的按图索骥,案件中“活”的事实与法律中“死”的法条并非一一对应,对号入座就行了,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无法可依”,此时影响法官作出不同判断的根本因素是法官的司法观念。现代司法观念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民-主、效率、开放、程序正义、司法独立等等,司法观念是法官的灵魂,它体现着法官对法的本质、法的精神的深刻理解,现代司法观念可使法官平衡公正与效率的冲突、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等等,对法律作出一个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理解,并弥补法律缺陷和漏洞。

第三,法官要有广博的文化科技素养:法学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案件的复杂性、广泛性又决定了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以及外语、科技等学科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美国联邦法院法院高等法官布兰代斯说道:“一个法律工作者如果不曾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那么他就极容易成为一个社会公敌”,可见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一个法官是多么重要啊!再比如我院实现了微机联网和办公自动化,这种形势下,法官不懂科技行吗?

第四,法官不但要实现公正,还要让人看得见公正,感受得到公正,尤其是要让当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诉讼可能只实现了有限的实体公正,但所有的诉讼都应该实现完全的程序公正。绝大多数当事人一生中来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责任确保当事人无论胜败,都至少会认同和尊重我们的司法程序,使他们觉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礼遇。这就要求法官时刻保持中立、慎言、稳重、理智。喋喋不休地介入当事人的争论,往往打破当事人的平衡,这等于法官自卸法官责任,改演律师角色,这怎么能让一方当事人感觉公正?如果说律师是“我说故我在”,那么法官则是“我思故我在”。法官的主要职责是倾听和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复杂的具体案件对应起来,演绎出最令人信服的判决,写就出折射法精神的妙文。

第五,法官应该是一个法理情交融的人。法律的基础是理性,法官断案也应凭借理性,法律制度的自治要求法官在穿上法袍的那一刻起放弃一切感情-色彩,使自己的脑袋成为一块无色无彩的玻璃板,但古今中外那些家喻户晓的杰出法官无一不是法理情并重者。事实上,具有玻璃板资质的头脑恐怕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不会出类拔萃。理想的法官应该是心性、智性与灵性三方面都得到了高度发展的人物。一个只会援引法律规则的人可以充当一副性能良好的法律机器,但却不能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优秀法官。只有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三统一”,才是司法之至高境界。

第六,法官应该是勤勉敬业和高效率的。诉讼的拖延使当事人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状态,是对人的一种折磨,使当事人在诉讼的战车上进退两难,退则代价已付,心有不甘,进则遥遥无期,代价尚不知再付几多。法官不是历史学家,决不能让纠纷无限期的拖延下去,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应该只争朝夕,勤勉敬业,尽快地让当事人在纠纷中解脱出来,开始他们新的正常生活。

2016年度法治人物巫昌祯先进事迹材料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八篇

巫昌祯——耄耋之年,积极推动反家暴立法

她既是法学教育家,也是法律援助律师。

她既是妇女权益的保护者,更是一位立法反家庭暴力的推动者。

巫昌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一生与法同行。

86岁的巫昌祯,是新中国第一届法律系大学毕业生,一生中亲历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她孜孜不倦进行学术研究,在调研中目睹了家庭暴力的危害,她积极奔走,努力呼吁,让更多的人转变观念,向家庭暴力说不。为推动反家暴立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6年“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当天,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同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8月24日,这部草案被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自1995年“家庭暴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后,反家暴立法已走过二十年。与其他多年致力于此的学者、民间人士一样,耄耋之年的巫昌祯对这部等待了多年即将出台的法律充满期待。因为,家家和睦,是她一生的心愿。

巫昌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特邀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婚姻法学会名誉会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婚姻法学泰斗、著名法学教育家、法学活动家、著名法律援助律师、妇女权益的保护者……

这一连串儿的“头衔”让记者觉得采访巫昌祯老师一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刚刚表明了意愿,电话另一头的巫老师立即爽快地答应了,这着实给了记者一个大大的惊喜。

初秋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敲开了北京明光北里巫昌祯老师的家门。

巫老师微笑着把记者迎进门,沏茶,落座,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时而思索,时而给记者展示资料,时而讲一些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谈吐、轻快的步伐,让人感叹,很难相信面前的她已经年过八旬。

三尺讲台 不离不弃

1929年11月17日,巫昌祯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县。“昌言能拜,祯祥自来”,她的名字出自《康熙字典》。

1948年9月,巫昌祯从江苏南京北上,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法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保送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习,后又转入合并后新成立的人民大学继续学习法律。1954年,巫昌祯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成为人民大学第一批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告别学生时代,巫昌祯走上了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的讲台,开始了她为之奉献一生的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谈到教学和研究的风格,巫昌祯最强调的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在课堂上她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生动的案件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阐述枯燥深奥的法条法理。

1955年,在主要由全国人大立法部门的领导和政法院校的学者构成的民法典起草小组里,25岁的巫昌祯是年龄最小的成员。在上海、广东、武汉等地,她亲历了一年多时间立法调研工作。1958年,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法庭”的调研活动,巫昌祯又获得了一次实践机会,到黑龙江省尚志县蹲点。

这两次机会,对于刚刚走出校门年轻的巫昌祯来说,是宝贵而恰逢其时的。“在实践中,我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第一手资料,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以后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和发扬了这种作风,也形成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课风格。”

同中国的法治一样,那个年代,巫昌祯的教学生涯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1958年,民法教研室被撤销,巫昌祯改教毛泽东著作和古汉语等课程,不久“文革”开始,学校停课。70年代初,在一片砸烂公检法的呼声中,北京政法学院师生被整体下放到安徽劳动,一年后就地解散。1978年,北京政法学院重建,提前退休的巫昌祯又满怀激情地重新登上了讲台。

在五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巫昌祯讲授过苏维埃民法、中国民法、司法文书、古汉语、现代文学,上世纪80年代后主讲婚姻法、继承法、家庭社会学等课程。几十年间,屡屡有离开讲台,另谋发展的大好机会,但每次都被她委婉地回绝。

“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有许多调动工作的机会,但我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动摇。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热爱我所有的学生。”

巫昌祯2016年就已离休,但她却是“伏枥仍存万里心”。除了作为特聘博导继续指导博士生外,还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办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她既为中组部组织的老干部培训班授业,又在居委会讲课。立法、学术和各种公益活动中都能找到她活跃的身影。

亲历两次婚姻法的修改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婚姻法经过了一个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婚姻法的废旧立新阶段,1980年婚姻法的巩固发展阶段,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不断完善阶段。”

1950年出台的婚姻法被巫昌祯昵称为“新中国法律的头生子”。当时,还在读书的巫昌祯就参与了婚姻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一直到现在,整整60多年了。”谈起与婚姻法的结缘,巫昌祯十分感慨。

“开始时,我教授的是民法,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参与民法典的起草。”

1978年,婚姻法的修改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有起草民法典的经历,政法大学派巫昌祯参加。而此时民法通则的起草也向她发出了邀请。“因为与婚姻法有约在先,只好对民法通则说了对不起。”这次参与立法的经历,成了巫昌祯学术道路上的分水岭。此后,她把研究和教学的重心转移深入到了婚姻法,成就了“中国婚姻法泰斗”的一段佳话。

1978年年底,巫昌祯参加了由全国妇联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等单位联合成立的婚姻法修改小组。在修法过程中,巫昌祯力主将计划生育原则写入婚姻法。她还提出,夫妻之间感情破裂就可以离婚,这应当是法院主要考量的因素。这一主张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离婚“理由论”产生了较大的冲突。

“当时,对于法定婚龄的意见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男女18周岁就可以结婚;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当规定男女都是25岁,以彰显中国特色;第三种意见是将婚龄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

“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因素,婚龄太低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太高又与实际生活情况不符。因此,可以适当地提高婚龄,但必须要符合实际,而不能过分激进。”她建议,将婚龄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是较为合适的。

2014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法学教师,最美法治人物 第九篇

心得一: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随着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的畅销,正能量一词也流行开来。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诠释了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正值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潮,中国人为所有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了“正能量”标签,释放了巨大潜力,表达着人们对“中国梦”的深深渴望,寄托着人们对美丽中国的满怀期待。

一、凝聚正能量,释放“蝴蝶效应”,让生态永驻家园

蝴蝶效应的概念,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世界在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进程中,各国的竞争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绿色发展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正能量从宏观的角度释放出来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最佳选择。生态资源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如何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已 经进入了各级执政视野。大到一个国家,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了“五位一体”长远建设系统中。小到一个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嵌入了最关键的核心部位。再微观到一个乡村、一个农户,要实现永续发展,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建设美好的生态明天,我们不能不重视生态、爱护生态、维护生态。

生态关乎发展的是否持久给力,我们应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清除我们身边的“白色垃圾”做起,从治理每一条被污染的河流做起,还自然本来的生态面目,还儿时大家对“母亲河”的美好记忆。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无数事例雄辩地证明,蝴蝶效应在相关领域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只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花大力气改变周遭的恶劣环境,下狠功夫整改我们城市的“灰霾现象”,就会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水”的美好愿望,就会换来每位中国人舒心的笑容。

二、凝聚正能量,释放“鲶鱼效应”,让潜力全面彰显

鲶鱼效应是渔夫充分运用一种生物间特殊的奥妙,引入鲶鱼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持久保持鲜活力,从而获得市场最大利益。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汇聚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把智慧的正能量凝聚在党的红色旗帜下,竞争性选拔人才显得犹为重要。有学者认为,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选拔人才引入竞争程序,实行层层差额,这是正能量的突出体现。通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一系列环节,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每个人都有潜力,每个人身上都藏有正能量,当在鲶鱼效应的激活下,会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放宽标准选人,放宽视野用人,采取竞争性选拔,凝聚正能量,鲶鱼效应将释放得最大。把优秀人才在“赛场”上识别,把高水平的治国、治县、治乡、治村的人才选拔上来、利用起来,就会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三、凝聚正能量,释放“催化效应”,让明天更加美好

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具有现代观点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凡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不形成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就叫做催化剂。”新时期以来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讲话铿锵有力。“三个自信”让人们看到一个愈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也让世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年度法治人物》的评选,树立了正气,激发了人们爱岗敬业的正能量,感动了亿万华夏儿女。大脑和心灵,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涵养。事业和前程,需要不竭的正能量来催化。在正能量的强大支撑下,我们就有攻坚克难的措施和办法,就会释放无与伦比的“催化效应”。

在正能量的驱动下,我们一定会催生出新的动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净化自我,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在改革创新中不断革新自我,在爬坡上坎中不断提高自我,也一定会在改革的“深水区”永不停滞、永不僵化,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心得二: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我对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如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而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正所谓农业不举,百业不兴,可见,实现大国梦、强国梦,离不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农业发展的诸多论述,比如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既深刻阐述了“三农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探寻新型“三农”发展道路的曙光。那么,何为农业的“中国梦”,又如何实现农业的“中国梦”呢?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我作为一名植保工作者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才能实现农业的“中国梦”。

一、凝聚正能量,促进植保工作大提升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植保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在有书本专业知识作为支撑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在大田中反复实践,分析、总结、多次求证才能掌握各种病虫发生发展规律,认识新的病虫害,所以必须多途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兄弟县市学习、向网络学习。把大量的知识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一整套识别经验和方法,才能在大田中指导农业搞好病虫防治。

(二)搞好绿色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搞好我县设施蔬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确保我县农产品生产安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和源头治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刻不容缓。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和综合整治,提高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舒心菜”,按照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基层生产一线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农民合理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结合我县生产实际认真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培训,全面提高我县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 突破体制性障碍、拓展富民增收新渠道

(一)搞好流转土地的专业化统防指导

加快土地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让土地流转至种田大户手中,整合高标准农田,形成规模化种植。同时加大集成化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粮食产量,使家庭农场真正落到实处。用指导工业发展的思路指导农业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把流转出来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特色效益观光农业,让农民在农业企业中变成工人,让农民在企业中得到新技术应用,学到新种植技术,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力量,增加科技投入,引导科技人才奋战在农业第一线。如今土地流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一个大趋势。作为植保工作者就要指导好流转土地的规模化种植的病虫防治指导。减轻病虫损失,促进农业增收。

(二)多渠道争取资金、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

目前农村青壮年家动力大量进城打工留守儿童和老人,很多老人不识字,谈不上进行病虫科学防治,必须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病虫防治水平,有效解决农村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的困难,通过国家扶持建立起能承担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实行有效防治的村级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合作社作用,搞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农民增收。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鼓励植保专业合作社收取一定服务费用,提高防治水平。二是加强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培训、指导,让植保专业合作社防治更科学、合理。三是搞好植保专业合作社全承包防治服务。

总而言之,要实现农业的“中国梦”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植保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将“实现伟大中国梦”活动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扎实高效的工作成绩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工作特色,着力解决问题,不断推动植保工作发展迈上新台阶。

心得三: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就主体方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就观念本身来说,它表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事实上从价值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前对价值观的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不尽相同、看法多种多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有利于避免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选择上的迷茫,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合力。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我认为,首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信仰来自科学的理论。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然这一切都应在以人为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上得以实现。无论是在国民教育过程中,还是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还是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我们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传播,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实践阐释解读,靠干部带头、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崇德向善、凝心聚力的强大正能量,实现社会风气好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指引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任务一定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胜利一定会达到。

心得四: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又迈入一个崭新的伟大历史时期。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厚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踏上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8千多万名党员的第一大执政党,坚定每一位党员的信念,激发每一位党员的活力,发挥每一位党员的作用,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把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先驱,就要凝聚三大“正能量”。

一、凝聚信仰“正能量”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们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革命解放事业抛头卢,洒热血,解放了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们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生生不息,奋斗不止,让中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共产党员们都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这一信念和理想凝着千万党员的心,聚着千万党员的力,迸发了势不可挡的能量。

视观当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大肆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风气;个别党员不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些违反伦理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连然不符合先进性的要求;特别是新生代的个别共产党员,不知道为什么入党和入党为什么,有的还图谋不轨,把入党做为升官发财的奠基石。这些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迷茫所产生的。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积极做好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都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好信仰危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把信仰的“正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党员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凝聚创新“正能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各项事业永葆生机的动力。放眼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注重创新,就会兴旺发达,一个行业注重创新,就会始终走在该行业的前列,一个领域注重创新,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胆探索,试行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先行先试,开拓进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注入强大活力。在这伟大的历史革新进程中,共产党员们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迸发了势不可挡的能量。

中国的今天,发展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一些地方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开放、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待工作缺乏改革的锐气、创新的精神。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党组织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把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树立“勇”字,敢于在工作中创新,去掉“懒”字,勤于在工作中创新,围绕“进”字,善于在工作中创新,让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充满生机、彰显活力,凝聚强大的创新“正能量”,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凝聚实干“正能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总书记审时度势,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上,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高屋建瓴的警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大干、实干,把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GDP跃居世界第二。

“不在稻田里,就在走向稻田的路上”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凭着一股韧劲、干劲,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解决了中国13亿人的温饱问题。素有中国铁人之称的优秀共产党员王进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凭着苦干、实干精神,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丰功伟绩。这些历历在目的例子,充分证明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上,凝聚了共产党员们强大的实干“正能量”。

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因缺乏实干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如大跃进时期,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农民饿死的浩劫。一段时间,个别地方的党员、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漂浮,甚至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误国误民,成了当地发展的绊脚石。这些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缺乏踏实肯干、务求实效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就要教育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们俯下身子,充分发扬实干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认清形势,找准目标,励精图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共产党员们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勤奋务实、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激流勇进,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富饶、强大的中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6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