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赏析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一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唐朝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开元时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一生经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开元元年(712) 进士,任荣阳(今属河南)主簿。开元五年至九年,参编《群书四部录》。书成,调任洛阳尉。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十首。

[诗歌主题]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借助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结构层次]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工整跳脱,开笔清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出”和“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寓情于景。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即景生情,对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生活的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以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尾联见雁思亲,以怀乡之情结束全诗,与首联呼应。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诗文特色]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脉络贯通,连化无迹,神韵超玄,气概闳逸,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

[名句研读]

1你能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

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2你能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中选用的“生”和“入”有什么妙处吗? “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二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

一、 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潮水长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显得十分

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思念故乡的书信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 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好象征,,加以强调,用“生”字和“入”把日和春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三、 “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为什么不能改为“顺”字?

因为只是“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正”字兼含了“顺”与“和”两层意思。

四、颈联中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生”、“入”。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赏析“潮平„„,风正„„”。“阔”字好在哪里?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三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题,是诗人的想像,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赏析)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赏析)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6、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请描述下来。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9、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情景。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次北固山下》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四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

二、词义:

次:停泊

客路:旅途

残夜:黑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乡书:家书

三、易错字:

悬 生残夜 归雁

四、主题: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旅途所见到的山川壮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将人生感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也抒写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数游子的殷殷情思。

五、赏析理解: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

“阔”,是宽阔的意思,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写出江面的恢弘阔大。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此时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只有这样帆才能够“悬”。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形象地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

浪静的景象。

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做过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轮红日孕育在夜色之中,将以无与伦比的壮观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春天悄然来临,岩洞即将离去,时序交替,周而复始,自然规律是不可阻挡的。生和入运用了比拟手法,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又将彻底取代旧事物。 六,艺术手法

1、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颈联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在描写景物

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 颈联气象开阔,以小见大,“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真是的写出了大江中的镜像

和作者的感受。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五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

[译文]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江湖涌涨,水岸相平,两岸顿显开阔;风顺平和,白帆高悬,小船急速行驶。海日冲破残夜冉冉而升,旧年未逝春天已悄悄来临。家书如何寄故乡?让北归的大雁捎回洛阳城。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选自《樊川文集》。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

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杜牧,晚唐诗人,诗中所提到的《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约客》赏析

时节是黄梅时节。江南的雨季、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望岳》赏析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登飞来峰》赏析

首句“飞来峰上千寻塔”,起句实写飞来峰不但地势高,而且飞来峰上还有千寻塔。“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据《杭州图经》记载,此峰自天竺飞来,故名之。“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八尺。这句的意思谁说,飞来峰上矗立着千寻宝塔。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和衬托的方法,描写了飞来峰上更有千寻之塔。不但表明了塔身之高,而且突出了飞来峰之高,极写登临之艰难。

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承上而来,虚写飞来峰之高。“闻说”即听说。“鸡鸣”用了神话中天鸡的典故。据《玄中记》中记载:“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鸣。”这里说的是“桃都山”之高。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说的是“太姥山”之高。王安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听说天鸡啼鸣就能见到旭日初升。“闻说”不仅表明飞来峰的来历是听说的,由此赋予神奇的色彩,而且与“鸡鸣”典故自然联系起来。诗人用此典意,不但说飞来峰声闻遐迩,给予神话色彩,而且表现其雄伟的气势,间接地突出了飞来峰之高。

第三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转句直入情语。“浮云”飘浮的云彩。在中国诗文中,常用“浮云”比喻奸邪之臣。如《新语·慎微篇》中说:“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望眼”远望的视线。这句的意思是说,不惧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诗句中,“不畏”不但表明了诗人的雄心气概,也暗示了诗人“登”山的目的。浮云再高,也挡不住诗人远望的视线。

尾句“只缘身在最高层”,紧承上句,不但回答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而且集中表现了诗人思想情感。“缘”即因为。“身”即自身,自己。这句意思是说,因为我置身在飞来峰上千寻塔的最高处。这里,不但照应了诗歌前两句所表现的“飞来峰”上“千寻塔”之高,而且也说明了在如此高塔上,不怕半空中的浮云遮住视线,因为我比浮云的位置还要高,看得更远。

诗歌总是有所寄托的。登高望远,在开阔的视野中,自然界总会给人以触动,“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因而“情动于中而行语言” 。就这首诗而言,前两句着力于描写飞来峰之高峻,登高望远,情动于中,引出两句。诗人王安石写作此诗时,虽然从政不久,但目

睹了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小人当道,民不聊生,积弱、极贫的不振现状,立志变法革新,从而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来看,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诗人不畏奸邪小人,对改革充满着旺盛的斗志和搏击的力量的表现。

总之,这是一首哲理诗。诗歌通过“托物明理,借景寄意”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同时,以议论为诗,把形象性和隽永的诗韵相结合,寓理于事,寄理于形,不但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而且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另外,典故的运用,不但增强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而且使诗歌更具形象感。 《渔家傲》赏析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②塞下:边界戍守的要塞,这里指西北边疆。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相传衡阳有回雁峰,北雁至此而不再南飞。④边声:边地的悲凉之声。角:军中号角。嶂:屏风一样的山峰。⑤浊酒:米酒,色浑浊。⑥燕然未勒:没有击溃敌军,边境还不安宁。《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返。燕然山,即蒙古境内杭爱山。勒:铭刻。⑦羌管:即羌族人吹的笛子。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当时边塞上流传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

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六
《次北固山下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七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八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

二、词义:

次:停泊

客路:旅途

残夜:黑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乡书:家书

三、易错字:

悬 生残夜 归雁

**【注释】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这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客路青山外:行客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

行舟绿水前:远行的船却在近前的绿水之上。绿水,指长江。连上两句,大意是说,旅途舟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的“客路”和“行舟”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潮平两岸阔: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使江面开阔起来。

风正一帆悬:船儿顺风而往,远远望去,开阔的江面上一叶轻舟,船帆好像悬挂在空中。 海日生残夜:海上一轮红日刚刚升起,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海日,指长江下游宽阔满面上

升起的太阳。残夜,指夜将尽但还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来早,一年还没有过完,春天的脚步已经迈进了“旧年”的门槛。指江春,江上景物萌动的春意。入旧年,是说春意在旧年未尽就先新年而来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要送到哪里?想托北归的大雁带回洛阳。乡书,指寄往家乡的书信。归雁,指北归的雁,传说雁能传书。

四、主题:(乡愁)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旅途所见到的山川壮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将人生感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也抒写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数游子的殷殷情思。

五、赏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诗人因时令变化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尊重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九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篇十
《《次北固山下》名句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8053.html

    【次北固山下赏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