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句的例子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设问句的例子篇一
《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句

反问句的意思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句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在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9.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10.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迟到》(林海音)

1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2.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反问句的特点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 怎么 这么…… 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 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设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设问句应与反问句分别开

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例: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反问句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例:"难道数学有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陈述句:数学不难。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都有问号,都以问的形式作标志,所以都可称为“问句”。因为它们形式十分相似,所以,常常有一些同学甚至个别老师把三者混为一谈,弄不清什么是疑问句,什么是设问句,也分不清哪个是设问句,哪个是反问句。其实,三者虽然十分相似,但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一、疑问句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当向别人询问一件事时,我们就会用到疑问句。:

1、这是谁家的狗?(契诃夫《变色龙》)

2、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张新民《落棋有声》)

你读过书么?(鲁迅《孔乙己》)

上边列举的三个例子都是疑问句,都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一般说来,疑问句是有疑而问,提问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需要由别人来回答。它通常是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所以,在记叙文中某方的疑问句与另一方的回答句是紧紧相连的,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二、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设问句是文章作者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为了取得引起读者思考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而特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如:

4、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不死》)

5、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6、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陈尔寿《地坏是圆的吗》)

上边列举的三个例子都是设问句,它们都是作者有决心书而为之的问句,其实提问者本来完全知晓问题的答案,是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

三、反问句

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

7、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魏巍《我的老师》)

8、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茅盾《白杨礼赞》)

9、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以上列举的三个例子都是反问句,它们都运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确定的意思。反问句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也是作者自问自答,把答案蕴藏在问句之中,答案就是问句意思的反面。

由此可见,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的目的和作用都各不相同: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询问、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设问句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吸引力或引起注意和思考而有意而为之的问句,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后;

反问句是为了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加强某种语气而有意而为之的问句,是无疑而问,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中。

对于这三种问句,只要我们经常有意识地、仔细地加以分析,就一定能够将它们正确地区分开来。

设问句的例子篇二
《设问句与陈述句互转练习》

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把问句去到,直接写出答案)

1、 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答案:这是我的房间。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斌子。

练习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4、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把陈述句改为设问句。

例子:大家热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热爱自己的祖国吗?热爱。

1、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2、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练习把陈述句改为设问句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

5、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设问句的例子篇三
《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

基础班语文测试8(满分100分)

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判断下面句子是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还是夸张句。(共20分)

1、绿叶,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儿女。绿叶,它是大自然最勇敢的维护者。绿叶,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

2、杨柳树枝迎风飘舞,欢乐地跳着舞。( )

3、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

4、那个广告牌要是掉下来,或者会砸到路过行人;或者会砸到路过车辆;当然或者什么也不会砸到。( )

5、小河欢快的唱着歌东奔西跑。( )

6、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

7、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

8、.团团如果摔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9、外面雨下得特别大,能把人砸死了( )。

10、天上的月亮如同小船一般。( )

二、判断下面句子是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每题2分,共14分)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

3、我们是学生。( )

4、今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 )

5、这件事难道你做对了吗?( )

6、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

7、我们每天按时到学校上课。( )

三、把下面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每题3分,共18分)

1、在漫长的等待中,难道就不应该仔细想一想将来要走的路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的无名英雄不是还很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难道没有一处埋藏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照例子填空,使下面句子变成设问句。(每题2分,共12分) 例子: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1、学好语文要背书吗?________________ 2、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_________________

3、是谁的本子?__________________ 4、数学真的很难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谁是最可爱的人呢?__________________ 6、今天早上我吃了早餐吗?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设问句改成陈述句。(每题3分,共18分)

1、妈妈早上去上班了吗?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天气好不好?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怎么做出这道题的呢?我认真分析题目,仔细计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需要我们的帮助吗?不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棵树为什么倒了?昨晚的风太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现在正在上什么课呢?语文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同学们分别写2句陈述句,2句反问句,2句设问句。(共1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问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问句)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问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问句)

设问句的例子篇四
《反问句与设问句》

设问句的例子篇五
《疑问设问反问句》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

你吃饭了吗?

你好吗?

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这里“难道”一词也可以省略。

3."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我们难道要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如:“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表示极度强调。

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例子(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例子(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例子(3):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例子(4):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例子(5):是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顺口溜:

我问你答是疑问;

不需回答是反问;

自问自答是设问。

设问句的例子篇六
《【教材分析】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分_语文_小学_李玉玲》

教材分析:

读读想想:它们有什么不同呢?1.今天,你几点起床的?2.难道你今天不是七点起床的吗?3.今天谁七点起床?我。通过分析三个句子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并且通过举例子是学生对所学能够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设问句的例子篇七
《恰当处设问+课堂更精彩》

34

数学通报2015年第54卷第6期

恰当处设问课堂更精彩

徐进勇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22023)

数学学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智力参与,提出恰当精准的问题或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广受关注的数学探究学进而解决问题,已成为当今数学课堂的一种重要习具有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的组织形式.

征,旨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1在知识的生长点设问

中的探究特点.可以说,真正深入、高质量的数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学学习必然含有探究成分.立足于学生的日常学联系是紧密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习,将探究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加以提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续、深化与发展.数学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探究学习的效力,改没有全新的和绝对孤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变数学学习中过分倚重模仿、识记和重复演练的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现状.实际上,一般的数学教学内容,只要细心系,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通过同挖掘、精心设计,都能不拘一格地针对教学内容化与顺应,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某个部分创设出适合学生“微科研”的局部探究之中.当前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性问题,设下让学生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这基本符合人的认识下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直观思维、逻辑推规律,也与现代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思想相理、精确计算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一致.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思考,建构起新旧知通过反思观察或必要的数学实验活动检验假设,识之间的内部的实质性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直至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建构起对数出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让新知识和内容、意学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方法、技能.强调探究学义逐渐露出端倪,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习,并不是因为接受学习不好,而是因为以前过2在概念的形成点设问

多地重视接受学习,致使探究学习被完全忽略或概念的形成是指人们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个不退居边缘,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强调让局部探同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方究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对概念式和观念的转变,在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寻的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求一种平衡,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11

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堂应无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还是现在一些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西方国家实行的抛锚式教学(约翰・布朗斯福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作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都主张创设一个过程.”因此,对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我们都应该完整、真实的问题或问题背景,产生学习的需想方设法从本源上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努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力探求一些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更能激发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学生探究意识的教学方法.

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问题是推案例1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函数的动思维的原动力”.可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

简单性质”一节中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学习,可

万方数据

2015年第54卷第6期数学通报

35

以创设如下探究问题.

问题1讨论某市某天气温变化图,说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实际出发概括为上升还是下降?)

问题2

回顾初中学过的函数Y—z,Y—X2

图象的作法并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从学生认知出发,抽象为Y随z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问题3

如何量化Y随X增大而增大?(从

数学语言的精准出发,转化为当自变量从z,增大到z。时,相应函数值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4你能尝试对函数的单调性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吗?阅读教材,反思自己给出的定义.(数学化为对任意z,<z:,都有f(x,)<,(zz))

问题5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中有哪些关键

词?如何理解?你能举出反例吗?(从定义的科

学性出发,强化对“任意性”、“某个区间”的理解,正例说明充分性,反例说明必要性.)

通过以上5个问题,使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旧的认知结构得到改组与重构,建立为新的认知结构.3在教学的重难点设问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落差的距离(最近发展区),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案例2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节,重点和难点为正确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

例题

某场主拟用长为36m篱笆围一个矩

形养殖场,为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和定求积的最大值.)

问题1假设篱笆足够多,要建一个面积为lOOm2的矩形养殖场,应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使得所用篱笆最少?(积定求和的最小值.)

问题2某场主拟用长为36m篱笆围一个矩形养殖场,为了避免混养,要用篱笆在里面搭建

万方数据

一个隔断,为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和不是定值时,如何配凑?)

问题3某场主拟用长为36m篱笆围一个矩形养殖场,由于场地的限制,养殖场的宽不能超过6m,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同时引出当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不满足时,如何解决?)

问题4

某场主拟用长为4am篱笆围一个

矩形养殖场,为了避免混养,要用篱笆在里面搭建一个隔断,且受场地的限制,养殖场的宽不能超过bm,为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意识,进一步强化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通过设置以上4个探究问题,从解决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进而由学生总结出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过程中的的三个条件,合情合理,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思维得到深化.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教材中形式演绎背后的生动思想,要理清知识生成的原始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初始方法.搞清这些,教师再思考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这正是教师将逻辑推理还原为合情推理,将逻辑演绎还原为策略创造的工作.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寻找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寻找条件知识与结论知识之间逻辑联系或转化轨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激活知识、检索知识、提取知识、组织知识,使解题与发展同行.当解题由一个步骤推进到另一个步骤时,其实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生成;当解题由一个关系结构对应到另一个关系结构时(比如由形到数,或由数到形),其实就是关系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生成;当解题并列着多个解法时,其实就意味着产生不同解法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或对应关系.[zJ

案例3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节中,对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其实就是如何化简,如何去根号的问题,课本上是这样表述的(作为法一):

4在解题的联系点设问

36

数学通报

2015年

第54卷第6期

由I

PF。

PF。

=2a得

 ̄/(z+c)2+Y2+J(x-c)2.4-Y2—2a.

将这个方程移项得 ̄/(z—c)2+y2—2口一 ̄/(z+c)2+y2.

两边平方得n2一cz—n ̄/(z—c)2+y2.

两边再平方,得(口2一C2)z2+n2y2=口2(口2一

c2).

因为口2--c2>0,所以可设口2一c2一b2(6>O),于是得b222+日2y2一以2b2,

两边同除以n2b2,得手+葶一1(口>6>0).

问题1为什么要移项,一定要移项吗?不移项可以吗?

法2:尝试直接平方

由 ̄/(z+c)2+y2+ ̄/(z—c)2.4-Y2=2a,

两边平方得2(z2.4-y2.4-c2).4-

2 ̄/[(z+f)2+y2][(z—c)2+y2]一4a2,

即(z2+y2+c2)2—4c2x2一[2a2一(z2+y2+f2)]2,

得一4c222=4a4—4a2(z2+y2+c2),即得(n2一c2)z2+n2y2一n2(口2一C2).指出:化简的关键是利用式子的对偶性产生对z2-4-Y2-4-f2的整体运算,减小了运算量.

问题2原方程形式上还有什么特点?如何针对这个特点再选择其它运算方式?

法3:由两数和为2口,联想到等差数列的对称式设法:

可设 ̄/(z+c)2+y2一n+d①,

√(x--c)2+y2一口一d②(--a<d<a),①平方得z2.4-C2.4-Y2-4-2cx=a2-4-d2-4-2ad③②平方得X2+c2+y2—2fz—日2+d2—2ad④③一④得,4乜d一4cx=>d=二z⑤

③+④得,2(z2.4-y2.4-c2)一2(n2-4-d2)净z2+y2+c2一乜2+d2⑥

一2

⑤代入⑥得净z2+y2+c2一旷.4-。c;x2,即得

(n2~c2)z2.4-n2Y2一日2(n2一c2).

法4:由 ̄/(z+c)2.4-Y2.4- ̄/(z—c)2+y2=

2n①联想到它的共轭根式:

两边同乘 ̄/(z+c)2+y2一 ̄/(z—c)2+y2得

万方数据

氕鬲;河了一氕i≯可一了2cx.②

①一②得 ̄/(z—c)2+y2一口一兰.以下运算

同法1.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许多创新空间,所以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拓展变式,并从不同视角发现新问题,才能用好教材.在表述问题时,

不可武断,妄下结论,不可以限制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有的从表面上看不可以解,但未必就不能解,有的从表面上看比较繁琐的解法,却潜藏着很好的教学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大胆尝试,即使解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在求解过程中总会有收获,总可以获取有用经验,引发解题后的思考,这也是很重要的.

5在学生的易错点设问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极相近的数学问题,如果对题意把握不清,或对概念理解不透,或对解题方法不加区别的套用,容易产生一些错误.错误更容易引起人们警惕和清醒,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抓住学生的错误点,分析比较,剖析原因,可以达到纠错明理的良好效果.因为错误所以有了经验,因为经验所以有了成功,聪明的人能将错误转换成成功、经验、毅力与耐心,能使错误变为财富.

案例4

已知函数y一—a两x-t-3盯疋义域内的X

值,都有一1≤y≤4,求口的取值范围.

结果发现学生有如下三种解法,并得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解法一

由题意得一1≤鼎≤4,

f—z2—1≤nz.4-3I口z.4-3≤4x2.4-4

fz2.4-n.z.4-4≥≥0

即14xz一口z+j≥o恒成立,

f△,一口2一】6≤0

所以

1△:一a2-16≤o,得一4≤口≤4・

解法二由y一等等得yx2一ax+y--3—

0,因为存在X使方程成立,所以A一口2—4y(y

2015年第54卷第6期

数学通报

37

—3)≥o,因为一1≤Y≤4,所以一1,4是方程4y2—12y一口2—0的两个根,得a一±4.

由Y一岩得yx2一ax+Y一3一

一~上。

解法三

0,因为存在z使方程成立,

所以△一a2—4y(y一3)≥o得a2≥4y(y一3)一4y2—12y,因为4y2—12y在Y∈[一1,4]的最大值为16,所以a2≥16,得口≥4或n≤一4.

教师让三位学生分别将这三种解法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学生先安静观察思考,然后有学生组合在一起讨论,教师巡视,并示意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解法一是保证了f(z)的取值恒落在[一1,4]内,即,(z)的取值范围是[一1,4]的一个子集如图(--),符合题意;解法二是保证了,(z)的值域是[一1,4]即厂(z)的取值范围正好是[一1,4],如图(二),与题意不吻合;解法三是保证了厂(z)的取值范围包含了[一1,4],即[一1,43是厂(z)取值范围的一个子集,如图(三),与题意不吻合.

图(一)

图(二)

图(三)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还要重视解题后的“解题回顾”.解题回顾的过程中,不仅要回顾有关知识、解题方法及理解题意的过程,而且更要回顾一开始怎样探索的,走过哪些弯路,产生哪些

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弯路和错误等.久而久之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解题策略,有的是解题的元认知知识,它们都是今后解题的行动指南.

万方数据

6在创薪的生成点设问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当然也不应拘泥于预设的程式,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大胆超越与即兴创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不同的见解和创新方案梳理成完整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让各种意见充分解释其根据,鼓励学生争论,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正误辨析中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并完全明了其道理,对错误的认识也搞清其原因,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千金难买”的“教学意外”,将课堂生成的资源巧妙灵话地整合到知识思维的链条中.余文森教授说过:“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也就是说,关注“生成”应该成为一种教学常规,高效课堂应有精彩的生成.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师.”可见,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可以依托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问

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一段数学资料、一系列需要

提炼的模糊问题、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一组活动素材等等,它们都是一个对学生具有智力挑战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未解决的情境.它们都是引发学生思维与探究活动的向导,同时也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发动机,学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如何设计

这样的问题,使普通的数学课堂成为良好的探究场所,考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功力.

参考文献

涂荣豹等.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罗增儒.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

出版社.2008,1:40—41

设问句的例子篇八
《合理运用课文事例素材》

设问句的例子篇九
《设问法》

设问句的例子篇十
《第7章 问句》

第七章 问句(Questions)7?1 答案只是〝Yes〞或〝No〞的问题有些问题,答案只有〝Yes〞或〝No〞,以下是一些例子。原来句子 问句I am a boy. Am I a boy?He has a car. Does he have a car?I gave him three books. Did I give him three books?He cannot work. Can he work?He has not seen me. Has he seen me?They like your novel. Do They like your novel?The sun sets in the west. Does the sunset in the west?They are good teachers. Are they good teachers?He will not go to a concert tonight. Will he go to a concert tonight?He is going to swim. Is he going to swim?They must eat vegetables. Must they eat vegetables?They have to go. Do they have to go?I walked two kilometers yesterday. Did I walk two kilometers yesterday?It is raining now. Is it raining now?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归纳乘以下的规则:(1) 凡动词是verb to be的,变成问句时,动词移到主词前面去。例子:原来句子 问句You are a girl. Are you a girl?He was a teacher. Was he a teacher?They were all old. Were they all old?This song is beautiful. Is this song beautiful?Peter is a good student. Is Peter a good student?(2) 动词不是verb to be,也没有助动词,改成问句时,必须加助动词do或他的变形,这个助动词必须在主词的前面。例子:原来句子 问句I like music. Do I like music?He likes sports. Does he like sports?Peter went to America. Did Peter go to America?He ate three apples last night. Did he eat three apples last night?Her mother calls her every week. Does her mother call her every week?(3) 句子中间如已有助动词,改成问句时,只要将助动词移到主动词前面即可。例子:原来句子 问句He did not eat. Did he eat?He has gone to America. Has he gone to America?She can dance. Can she dance?I will see you tonight. Will I see you tonight?They are going to Washington. Are they going to Washington?我们的问句中,当然也可已有否定的意义,比方说,我们可以问:你不喜欢音乐吗?他不是你的弟弟吗?你从未见过他?英文句子也可以如此,例如:Don’t you like music?Doesn’t he play piano?Aren’t you his brother?Isn’t he a good student?Didn’t he go to school?Hasn’t he lived here?Won’t he leave tomorrow?注意,这时not通常和动词连在一起了。有一件事,是我们中国人必须注意的,假如有人问你:你不喜欢音乐吗?而你本人的确也不喜欢音乐,你会回答说:是,我不喜欢音乐。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的回答是顺着问句的。问句说你不喜欢,我们同意他的说法,所以前面加一个〝是〞。假设我喜欢音乐,我会回答说:不,我喜欢音乐。可是,英文正好相反,英文的yes和no,与问句的问法无关,而对应了回答的事实。举例来说,我们的问句也

许是:Don’t you like music?你如不喜欢音乐就回答说:No, I don’t like music.你如喜欢音乐,就回答说:Yes, I like music.再举一例,有人问:Isn’t he Chinese?他是中国人就回答:Yes, he is.他如不是,就回答:No, he isn’t.反正,英文的yes和no,都和答案的事实对应,而与如何问无关。【练习二十五】[The file come from IQQ]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问句:1. 你喜欢他吗?2. 他是美国人吗?3. 你昨天有没有去教堂?4. 他曾经到过日本吗?5. 你要去台北吗?6. 他不喜欢体育吗?7. 你从未去过日本吗?8. 他有一个妹妹吗?9. 他们都是学生吗?10. 你的哥哥昨天见过我爸爸吗?7?2 回答不只是〝yes〞和〝no〞的问句问句的答案当然不一定只是yes或no,以下的问句都是例子:Where did you buy this book?Where did you see him?How do you like America?Whom do you like?Which cake do you want?Whose book is this?What kind of method is this?Which country were you born in?Which do you want, an apple or an orange?Whom do you like most, your brother or your sister?Where did you go last night?When did you meet your father?When did you read this book?Whom did you give this book to?以上的问句中都有助动词,但以下的问句中,助动词是不存在的:Who gave you this car?Who wrote this letter?Who took my pen away?Who wants to go with me?Who can sing this song?【练习二十六】将以下的中文问句翻译成英文问句:1. 你在哪里买这本书的?2. 他什么时候到美国去的?3. 他爸爸的名字是什么?4. 这是谁的书?5. 你从哪里来的?6. 你要哪一本书?7. 这个孩子是谁?8. 他最喜欢谁?9. 他叫什么名字?10. 你昨天到哪里去了?11. 这是谁的狗?【练习二十七】填空1. did you go last night?2. book do you like?3. is your brother?4. is his name?5. wrote this letter?6. did you give this book to?7. gave you this book?8. car is this?9. dog is this?10. movie did you see?11. can speak English?12. did you speak to?13. kind of car is this?14. fruit do you like most?15. does not swim?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8118.html

    上一篇:面壁成语

    下一篇:喝茶诗句

    【设问句的例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