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浅谈元青花的几种主要图案纹饰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第一篇

浅谈元青花的几种主要图案纹饰

王惠民

(王惠民艺术工作室 江西景德镇,333000) 1

图案纹饰是塑造传统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造中国的陶瓷艺术、造型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巧妙运用中,元代青花装饰证实了图案变化与统一的审美原则,客观与主观意识相结合形式美法则的价值,而图案也成就了元代青花装饰的历史辉煌。

一、元代青花瓷概述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代陶瓷青花装饰据史料记载主要是在波斯用钴的影响下产生,借鉴中国固有的建筑、刺绣、织锦等图案,以及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图案装饰上而产生,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在元代,杂居故事图、麒麟、海马、狮子、游鱼、松竹梅、番莲、葡萄、竹石芭蕉、杂宝等均可入画,并经过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形成了一定的时代烙印和美感。特别是,杂剧故事图人物形神兼备。

在构图方式上,元青花主要以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1王惠民,男1965年生,江西景德镇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饱满类型的装饰,无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

二、元青花纹饰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纵观中国的陶瓷发展,陶瓷装饰一步步发展成重材质,重造型、重装饰绘画的艺术。经历了元、明、清几代人的奋力拼搏,青花装饰无论是颜料、色相、胎釉的纯度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青花装饰工艺也日趋走向色彩丰富、秀丽雅致、气势磅礴、雅俗共赏的独特的装饰风格。[1]

元青花瓷中,外销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小件器其图案花纹装饰往往以简笔花草为主,除了某些器物绘单独的龙纹图案外,一般都具有茂密的特点。典型元青花瓷的图案,纹饰基本上是中国的传统图案,以图案花纹进行装饰,大部分层次较多,在造型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密切结合构成整体,其主要方法是突出一组主题图案装饰,其余均为辅纹。

1、主体纹饰

(1)人物纹饰

元代青花装饰初步形成,元朝统一中国后极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陶瓷生产,景德镇浮梁瓷局应时产生。元青花装饰注重从大自然汲取素材,视野表现因蒙古族文化渗入而更为广阔。比如具有代表意义的玉壶春瓶《蒙恬将军》,瓶身画有武士举着火焰纹牙旗,此旗与元巽申《大驾卤薄图》上的牙旗相同,属典型的元代风格。军士兵所穿的戎服即蒙古人穿的一种民族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蒙恬所着的当是“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下摆宽大、折有密裥,腰部系以宽阔围腰,这种服饰是身份较高的军官才能穿用,具有浓烈的蒙古风味。此外,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萧何月下追韩信、吕布战马超、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三顾茅庐、尉迟恭救主、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王羲之爱鹅、孟浩然爱梅、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携琴访友等题材也灵活地运用到元青花瓷装饰上。

(2)动物纹饰

元代青花瓷作为瓷器过渡品种,出现了大量宋代没有的动植物以及不同的人物服饰,动物纹饰表现题材。青花画风继承了粗犷、豪放的风韵,又同时兼有严谨、秀致

的特征。

元青花瓷动物题材包括龙纹绘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制,亦有凤凰、孔雀、狮子、海马、麒麟、草虫。禽鸟有凤、鹤、鸳鸯、鹭鸶等。

(3)植物纹饰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景德镇“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这对于在陶瓷器形上绘制细腻的植物纹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最为常见的是青花牡丹题材,它以简胜繁,虽然色彩单一,但牡丹花枝俯仰向背、聚散飘逸,更显妖娆大方,颇为耐赏。元青花装饰体现了“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花飞,揣摸不及,更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青花瓷浑厚而雅丽的艺术风格也和王时敏的“于深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堵塞而景愈廓”相吻合。

2、辅助纹饰

元青花装饰层次多,紧密而不杂乱,装饰构图紧凑,除了以上所述的主体纹饰还包括波浪、变体莲瓣、回纹、卷草纹、钱纹、菱形、芭蕉、如意云头等。元青花植物纹注重纹饰的构画与现实植物外形相结合,增加其现实感,以达到回归自然的目的,这对元青花辅助纹饰的运用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此时陶瓷艺术创作者注重把瓷器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的其他装饰技法相结合,如与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等相结合,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纹大罐纹梅瓶,该器物上的纹饰主要是根据元曲戏剧的插图来刻画的,通过对苍松林木等纹饰的运用,使得画面呈现出线条灵活自如,并采用鱼鳞皴法处理树干,质感和阴暗面都很到位,松针攒聚在一起,由二三十根细长的松针组合而成,朝向趋向一致,成扇形。

由于元代的瓷器出口较多,青花瓷器多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和中东伊斯兰等地,因此,瓷器的制作除了运用传统的艺术风格外,还考虑到了所出口地区的艺术风格,因此借鉴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装饰绘画风格,相互间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艺术风格。

在元青花瓷器中,通常是主体纹饰与辅助纹饰进行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衬托主题纹饰;二是使画面有一个良好和缓的过度;三是使整器的图

案更加完整,更加充实。

三、元青花纹饰的文化内涵

解读元青花纹饰的文化内涵,可以用文化的交融与渗透来归纳。

首先是蒙古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如果认为元代青花瓷器是蒙古少数民族或者外来文化的产物,其实这是带有民族偏见和缺乏深刻认识的。在元代,蒙古少数民族入驻中原,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历史政权统治的一部分。蒙古帝国在长达一个半多世纪的存在当中,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审美情趣无疑被延续数千年以来强大的汉儒文化所同化和融合。只不过这种同化和融合是间接性和阶段性的。但从元代近百年的各个时期文化现象、文化成果和历史文物遗迹(遗物)来看,它的主体都是根植与汉儒文化范畴里的。

其次是中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元青花瓷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许多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因此,可以说元青花瓷是中西亚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2]

最后是艺术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元青花瓷器多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和中东伊斯兰等地,因此,瓷器的制作除了运用传统的艺术风格外,还考虑到了所出口地区的艺术风格。元青花瓷融合了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有伊斯兰教信仰国家的艺术讲究装饰性,这对元青花以“主体纹饰+辅助纹饰”的装饰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也促使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向哲学和美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E.T.雅科伏列夫在《艺术与世界宗教》写到:“艺术成为伊斯兰教结构里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永远滞留在抽象几何图案或植物图案的一些合乎规范的永恒不变的情节中,在阿拉伯花纹和阿拉伯连体字的奇怪而夸张的交错形状中,在大君主们的墓志铭和清真寺山墙上的格言中。” 综上,中国古陶瓷纹样题材丰富,各个时代也各有特点,表现也多式多样,有缠枝式、折枝式、团花式、开光式,还有图画式。青花纹样也是如此,元代呈现繁密而精美,明代永宣时期的雄健而清丽,成化时期的纤丽而清朗,万历时期的朴拙而豪放,清代康熙时期的苍古,雍正时期的明秀,乾隆时期的华艳。探析元青花纹饰内容和特征,有助于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更好把握艺术性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花瓷图案及其寓意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第二篇

1.太师太保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2.太平有象

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又指连年丰收。《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乳动物。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门齿发达。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3.三羊开泰

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来

4.连年有余

解题: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在中国,无论城乡,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的习惯,至今未颓。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5.和气生福

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6.喜从天降

解题:喜蛛即「●子」。一种长脚的小蜘蛛。《初学记》卷四引《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子网於瓜上,则以为得。」陆玑《诗疏》载,「〔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徵「喜从天降」。

7.金玉满堂

解题:金鱼,亦称「金鲫鱼」。鲤科。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的形象作装饰纹样,早已见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亦多有鱼形。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亦用以称誉才学过人。《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8.室上大吉

解题:室,房屋、房间、内室。《诗·小雅·斯乾》:「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亦指家资。《国语·楚语上》:「施二师而分其室。」又指妻室。《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石」,谐音「室」也。「鸡」,「吉」谐音。「室上大吉」,寓意合府安康,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9.福寿万代

解题:《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10.喜得连科

解题:「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绩。

11.三元及第

解题:三元,喻「连中三元」(见「连中三元」题解)。用三个桂圆或三个元宝喻「三元」。「喜报三元」即「三元及第」。这是对参加科举的人福增贵子的吉利赠言或贺词。

12.福增贵子

解题:桂花的桂与「贵」同音,喻意「贵子」。旧时代,人们认为添子是「福」。生下男孩,邻里、亲朋都往祝贺,「福增贵子」,便是此种用意的吉祥图。

13.喜在眼前

解题:古钱,古时用龟甲、齿贝当货币。商周以后,改用金属铸钱。有金、银、铜等,铜质货币俗称铜钱。喜鹊取一「喜」字、钱典「前」同音,「喜在眼前」,喜事在当前也。

14.福寿双全

解题:两个古钱,喻「双全」。蝙蝠喻「福」,寿星、寿桃代表长寿。组成图案叫「福寿双全」。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15.龟鹤齐龄

解题:龟,《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鹤,仙鹤(见「一琴一鹤」题解)。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这里喻长寿。《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龟鹤齐龄」寓意高寿。

16.福缘善庆

解题:福,指洪福、福气、福运。《韩非子》载:「全寿富贵之谓福。」《千字文》中有「福缘善庆」一语,表示善良与吉利能引来福。用蝙蝠组的成图案,寓意有福、福运和幸福。

17.举案齐眉

解题: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眉」与「梅」同音。世称夫妇相敬谓「举案齐眉」。「齐眉祝寿」,比喻夫妻互敬互爱,健康长寿。

18.鸳鸯贵子

解题:鸳鸯,水鸟名,羽毛颜色美丽,形状象凫,但比凫小。雄的翼上有扇状饰羽。雌雄常在一起。旧时文艺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禽经》载:鸳鸯,朝倚而暮偶,爱其类。据说鸳鸯成对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颈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莲实,莲子,喻连生贵子。「鸳鸯贵子」寓意夫妻恩爱,同偕到老。

19.二龙戏珠

解题:龙,《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钜,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珠,指夜明珠、珍珠。《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传说龙能降雨。民间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后演成「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二龙戏珠」即由「耍龙灯」演变来的,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

20.双凤呈祥

解题:凤凰,亦作「凤皇」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古来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普遍。

21.龙凤呈祥

解题:龙凤都是传说想象中的生物。不仅形象生动、优美,而且赋予许多神奇的色彩。龙能降雨祈丰收,又象征皇权。凤凰风姿绰约高贵,牵涉许多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吉祥幸福的化身。龙凤又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南史·王僧虔传》:「于时王家门中,优者龙凤,劣者虎豹。」「龙凤呈祥」图案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

22.麒麟献瑞

解题:麒麟,亦作“骐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井居四灵之首位。《礼记·礼运》有“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泽)。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有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23.欢天喜地【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解题:獾,哺乳动物,又称猪獾。头尖、吻长,体毛灰色。「獾」与「欢」同音。用獾和喜鹊组成图案喻「欢天喜地」,这是一个喜庆词,形容有非常高兴的事情。

24.一路连科

解题:鹭,水鸟名,翼大尾短,颈、腿长,活动于江湖边或水田沼泽。常见有白鹭、苍鹭等。「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芦苇之「芦」与「路」谐间。芦苇生长,常是棵棵连成一片,故谐音「连科」取意。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鹭与荷花,芦苇组成的图称「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求连、捷,仕途顺遂。又以一只鹭与蝙蝠、寿星组成的图案叫「一路福星」,祝愿远行的人此去幸运。

25.九世同居

解题:鹌鹑,头小尾秃。额、头侧、颏淡红色。浑身羽毛有白斑纹。菊花,多年生草本,

花形,颜色多种,秋季开花。因其素雅高洁,常比之为「君子」。这里借「菊」与「居」谐音。九只鹌鹑喻九世也,与菊花组成图案曰「九世同居」,也有作九只狮子在一起者。《唐书·孝友传序》载:「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有事太山,临幸其居,问本末,书「忍」字百余以对,天子为流涕,赐缣帛而去」。后人用「九世同居」。示大家庭的和睦、安康生活。

26.平步青云

青云,指高空,司马相如《子虚赋》:「交错纠纷,上干青云。」也比喻高官显位。《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青云得路」亦叫「直上青云」比喻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27.春风得意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年青时不愿为官,只爱写诗。四十岁后应试,连续两次未取,第三次才考中进士。一时兴奋,乃作此《登科后》诗。后来人们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泛指功成利就,踌躇满志。

28.三星高照

三星,即指福、禄、寿三星。鹿,偶蹄类鹿科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在吉祥图案中多指梅花鹿。「鹿」与「禄」同音。禄,古代称官吏的薪给为俸禄,寓财富。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处之仙桃。「三星高照」寓意幸福、富裕、长寿。

30.翘盼福音

童子仰望飞来的蝙蝠。翘盼,急切盼望。「翘盼福音」又叫「福从天降」,表示盼望获得好消息.

31.纳福迎祥

纳福、享福、受福。是旧时见面或通信常用的问好语。「纳福迎祥」,吉利词,寓洪福吉祥相继而来。

32.竹报平安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爆竹,据南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载,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后人用多层纸密裹火药,接以药线,点燃即爆。唐时称「爆竹」。「爆竹」多指新年到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竹报平安」寓意驱除邪恶,祈祷安康。

33.吉祥如意

象,见「万象更新」题解,骑象与「吉祥」谐音。「吉祥如意」,喜庆吉利之词。如同古时人们互道「万福」一样,互致「吉祥如意」,祈祷合家安康,福禄长久。「吉祥」、「万象」、「吉庆」、「如意」等词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祝颂之词.

34.九阳启泰

九阳指日。《楚辞·远游》:「朝濯发於汤谷兮,夕●馀身兮九阳。」这里「阳」谐音「羊」。九,泛指多数或多次。启泰即开泰。寓意走运,好兆头。「羊」古「祥」字,羊喻「祥」。九羊,吉祥如意之事,数不胜数,连绵不尽。「松」,四季长青,象徵长寿。「竹」与「祝」同音,喻祝福。「梅」与「眉」同音,暗含「喜上眉梢」意也。「九阳启泰」寓意福星高照,百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事顺遂。又称「九阳开泰」。

35.刘海洒钱

刘海蟾,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名操,字宗成,五代时燕山人。一说名哲,字元英,后梁广陵人。事燕主刘守光为相,好黄老之学。后受仙人点悟,弃官隐修于华山、终南山,果然得道成仙。元世祖时封为「明悟弘道真君。」「刘海洒钱」寓意放弃功名利禄,淡泊修行。中国民间流传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说法,赞扬粪土金钱的人的品格。

36.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载,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王说:「今者臣来,过易,蚌方出曝,而●喙其肉,蚌合而钳其喙。●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渔翁得利」,原指第三者乘双方争斗之危而得利,这里寓意外的收获。

37.五子闹弥勒

弥勒佛,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一般指佛教寺院中胸腹袒露满面笑容的胖和尚塑像,称为弥勒。也有以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为弥勒菩萨化身。旧时民间瓷塑,五童子娃娃爬在弥勒佛身上嬉戏。家里摆上一个,取意合家欢喜。【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38.八仙仰寿

寿星,星名。亦神仙名,又称南极仙翁。在《史记·封禅书》、《西游记》、《白蛇传》中均有描写。传统形象:长头大耳,短身躯,白髯,慈眉善目,手捧仙桃,拄仙杖,或骑仙鹤,乘空飞翔。明清时的年画,有画寿星坐厅堂中或骑仙鹤立于云端,八仙作祝寿状,叫「八仙庆寿」或「八仙仰寿」。有的添画一白猿献桃。民间鼓词《白猿偷桃》曲,叙述白猿之母患病,需仙桃,白猿求诸看守仙桃园的孙真人(膑),孙真人怜其孝,赐一桃予之。母病愈,令白猿将天书一册赠孙真人,是即孙子兵法也。

39.天女散花

唐、宋之间《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成都)东城楼,即散花楼也„„。」《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佛经,《维摩经·观众生品》略云:「维磨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身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著身。」「天女散花」又叫「仙女散花」,寓意春满人间,吉庆常在。

40.麻姑献寿

麻姑,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她的手指象爪,蔡经见后暗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绘麻姑像赠送,称「麻姑献寿」。

41.东方朔捧桃

东方朔,古代传说中的神奇人物。旧时年画常作一滑稽老人捧桃(传说西王母蟠桃,三千年一结实,吃了长生不老),寓祝寿意。《古小说钩沈》辑《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召东方朔问,朔至„„(短人)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

瓷器纹饰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第三篇

【鱼藻纹】“鱼”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的意思,用鱼纹装饰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元代的青花大罐很多都是很鱼纹做装饰,画有鲢鱼、鲶鱼等等,图案有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空间画着浮萍、水草等等,明嘉靖的鱼藻装饰还有一些是画着12条鱼的,正是一年12个月,年年有余

【花鸟纹】喜鹊和梅花等于喜上眉梢,绶带鸟的叫声是“来福来福”,多吉利,鹌鹑和竹子等于竹报平安等等,充满了中国独有的文化韵味。

【凤纹龙纹】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单描龙、凤、或龙凤对舞,龙,代表着中国封建时期的帝王,凤,代表着着母仪天下的帝后,同时,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元代的蛇型龙,明代朱元璋的嗜血龙,万历的风车龙,康熙最凶猛的几乎直立的龙,嘉庆以后的洗澡龙,时代特征非常鲜明。

【鸳鸯纹】鸳鸯在古人眼里是爱情鸟,在元代瓷器里,经常看到画着鸳鸯戏水满池娇的装饰,多于莲花相配,宋代的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各种瓷器上都普遍采用鸳鸯纹。

【鹿纹】鹿是禄的谐音,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经常于蝙蝠,寿桃合成福禄寿,吉祥的图案出现在青花,粉彩瓷器上,万历的五彩白鹿尊、乾隆的粉彩白鹿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发挥到了极致。

【缠枝纹】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或用以填充装饰面。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

【牡丹纹】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唐代人喜欢牡丹,金银首饰常以牡丹纹装饰。宋代人受其影响,在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定窑、耀州窑等大量采用,表现手法有刻花,印花等,定窑多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多见花朵两两相对,元青花多见以缠枝牡丹,缠枝绕整个瓷器一圈,典型的有元青花凤凰麒麟缠枝莲纹大罐、元青花麒麟牡丹梅瓶等,康熙瓷器上牡丹多于雉鸡组成装饰,牡丹花呈双犄状,俗称“双犄牡丹”。这种画法为康熙朝所独有,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莲花纹】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从南朝到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宋代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以缠枝、折枝等手法表现优美,典雅的莲纹。

【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元代景德镇窑口始见,明清沿用,在器身上画寒冬常青的松、竹、梅,故名,竹之虚心有节,梅之凌寒傲雪,松之四季常青,文人喜欢用松之顶天立地、寒暑不侵;竹之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梅之凌霜傲雪、玉骨冰心象征君子德行的风气,也影响到瓷器等其他工艺品的装饰。

【卷草纹】又称“卷枝纹”、“卷叶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构图机理似缠枝纹,以植物

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以切圆线为基干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蔓,形成枝蔓缠卷的装饰花纹带。

【忍冬纹】 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忍冬植物为主题。忍冬亦称金银花、二花,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枝叶缠绕,忍历严寒而不凋萎,因而得名。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忍冬纹始见于魏晋时期浙江一代的青瓷上,南北时期盛行,常与莲瓣相配为主题纹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壶是典型的器物。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创制于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并于其上画朵梅或枝梅的装饰纹样。

景德镇窑冰梅纹多以青花或五彩作画,尤以青花作画者最见格调,多饰于瓶、罐、盘等器物上。康熙冰梅纹盖罐为最典型的冰梅纹作品,其通体以青花浓料画冰裂片纹,以青花淡料略加晕染,其间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寒梅吐艳尤显芬芳,颇具文人画风韵。晚清、民国窑瓷上,亦多有摹绘。

【扁菊花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特指明洪武时期瓷器上的菊花图案。菊花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菊花纹饰早在宋、元瓷器装饰中已经出现,花形近似团形。而洪武时期瓷器则将菊花形状处理成扁圆形,故称作扁菊花纹。

扁菊花纹外围通常为两层长圆形菊瓣,内层菊瓣为白色,外层菊瓣填色留出白边,花形清晰,时代特征鲜明突出,菊花的花蕊则画成椭圆形双线圈,内填网格纹。扁菊花纹常用青花或釉里红描绘在盘、碗等器的内外壁,典型作品有洪武青花缠枝菊纹碗、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等。

【吉祥纹祥】在古瓷纹饰中,有很大—部分是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的;明清以来,特别流行以寓意谐音的方式来体现这一主题,如:鸳鸯——成双,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喜鹊——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磐、瓶——喜庆平安等等。

同时,某一种花卉与其它花鸟虫鱼相配都能构成多种吉祥图饰。如,蝙蝠、桃子——福寿双全,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梅花、喜鹊——“喜上眉梢”,牡丹、海棠一“富贵满堂”,牡丹、月季一“富贵长春”,牡丹、松树一“富贵不老”,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柏树—“富贵高龄”,牡丹、玉兰一“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一“富贵白头”等等

缠枝莲纹

传统吉祥纹样,多用于装饰瓷器。图案以莲花组成的称“缠枝莲”。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缠枝莲纹广泛应用在建筑,纺织,石雕,木雕,青花瓷器上。

锦纹

锦纹是瓷器装饰典型纹样之一,系采用织锦和建筑彩绘作为装饰图案。因其常被用作辅助纹饰,起地纹作用,故又称“锦地纹”。于其上再绘花卉纹者,称锦地花,又称锦上添花,蕴含吉祥寓意。锦纹图案常以各种图形连续构成,有绣球、龟背、花卉、云纹、十字、卍字纹等。其构图繁密规整,华丽精致。【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八音图纹

清代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八音即指钟、磬、琴、箫、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的总称。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

喜上眉梢纹

一种陶瓷装饰纹样之一,民间多以喜鹊喻喜庆之事,“梅”与“眉”同音,故又作“喜上眉梢”,描述人逢喜事,神情洋溢的样子。喜鹊,红梅,爆竹配合,则为“早春报喜”,“喜报春光”,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喜鹊登梅”是中国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多用于陶瓷日用品和家居饰品上。

折枝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折枝花鸟为题材,构成与周围纹样无连接关系的单独纹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常见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纹在陶瓷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较为多见,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的。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器物上多见,元代以后更为流行。折枝纹多作主题纹样饰于碗、盘、洗等器的内底和瓶、罐、壶等器的外腹壁,也有作为辅纹边饰饰于器物肩部或近口沿处的。

牡丹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朵云纹

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

云纹的形态和用法都很多,有的是单独完整、左右对称的云头,有的是蜿蜒舒卷,漫无定形的流云。前者亦称卷云纹,常用在案形结构的牙头上,既可把云头作成云形,也可作为牙头上的浮雕花纹。后者则多用作图案主题的陪衬。也有硕大的云头,成为图案的主题,其中大条案的云纹牙头和三屉大炕桌上的浮雕云纹挡板就是很好的例子。

折枝花纹

陶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物的显著部位绘画一枝折下的花卉,故名。宋以后流行,元明清瓷器上常见,如折枝牡丹、折枝梅、折枝桃等纹样。

云头纹

云头纹 又称“如意云”,其形状犹似下垂的如意,是一种典型的云纹瓷器装饰纹样。因多装饰在瓶、罐、壶等器物的肩部,也称“云肩纹”;也有装饰在盘、碗的内心部位,称作“垂云纹”。云头纹始盛于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和青白瓷上。

山水纹

山水纹是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山水画面作为题材。画面多为山水乡居、田园风光、庭院小景、楼台亭阁等。在画风上,早期写意性比较强,明以后逐渐注重写实。

山水纹始见于宋,在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绘中均有出现,但多作为人物或动物的衬景。在元龙泉窑刻花山水纹花口碗上,山水纹开始作为主题纹饰出现。独立意义的山水纹在明代瓷绘中发展起来,尤其是晚明大量出现,文人画气息甚浓。清康熙朝青花山水画成就最高,受晚明以来浙派山水画影响,采用南宋院体 “斧劈皴”法,山石呈劈开的片状,并注重墨色变化,达到“墨分五色”的韵致。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山水纹棒槌瓶。

雍正朝山水画受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改用“披麻皴”法,风格顿变。雍正与乾隆朝御窑瓷绘山水纹画工精细,画风多仿宋、元、明、清名家笔意,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珐琅彩山水纹碗。

十二月花图

清康熙朝流行瓷器装饰纹饰之一。常用于一套十二个的瓷杯之上,杯上分别绘一年十二个月中某月的一种应时花卉,用以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旁题相应诗句。分别是:正月,梅花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花神西施;七月,葵花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花神徐贤妃;

九月,菊花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宝杵纹

一种瓷器装饰纹样。宝杵为佛教礼器或法器,即将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又称“十字杵”,亦有加饰飘带者,称为“结带宝杵”。十字杵用于瓷器纹饰最早见于元代青花碗内,于明初瓷器上较为少见,盛行于明代中期。特别是在明代成化官窑瓷器上,宝杵属典型图案。

景德镇青花瓷器纹饰的历史“佛缘”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第四篇

大瓷网(daciwang)讯:宗教是构成民风、民俗的要素和原形,尤其是浩如烟海的民窑瓷器纹饰的演变,更能体现出宗教“与时俱进”的历程。就像最早的国家管理人员、城市、文字几乎都源于祭祀、宗教活动一样,景德镇瓷器纹饰的历史也在祭祀、宗教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它们作为一种维持封建统治理想的手段而反映在瓷器上,每个时期的流行纹饰都充分体现出“宗教”思想的主题,并伴随着日常用品一起融入到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中。

佛教产生于印度奴隶社会,却大成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国佛教自东汉至元期间与传统文化长期对立融合蜕变为“中国佛家”。它成为不少亚洲国家“佛教”的策源地,其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中国的本土文化,诸如儒家理论、鬼神思想、帝王政治、民风民俗、文学艺术„„都在中国佛家身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佛教“大慈大悲,成佛度世”的思想,借助于儒家“仁者爱人,内圣外王”精神的荫护而逐步深入人心,最终构成了一个“治世以儒,修心以佛,养身以道”三教合一的格局。

众所周知,浙江龙泉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建金沙塔塔基出土三件青花碗的残片,无论其是否为当时所造,经上海硅酸研究所检测它们均是以国产钴料製作,这可能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佛教徒供奉的青花器。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延六年(1319年)“青花”牡丹纹塔盖瓷瓶,现经测试其为铁料绘画。该器是依墓主崇尚的佛教思想而订烧的明器,墓主曾停葬一年零七个月,其停葬时间超乎寻常,是否因瓷瓶当时很难烧出令人满意的蓝色而改用铁料?

果真如此的话,景德镇青花瓷的诞生应在1320年之后。同馆另一件佛教徒舒氏生前所用的双耳连座三足炉,其下限为至正八年(1348年),青花发色已明显成熟。杭州出土至元丙子(1336年)三件青花观音菩萨像、江西波阳出土的一对青花云龙莲池带座梅瓶、安徽青阳出土的青花玉兔纹带座净瓶均为佛教供器。除达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青花泰定四年(1327年)款外,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早有明确纪年的景德镇青花瓷“元统三年”(1335年)款也是佛教供碗。

以上众多迹象表明,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与佛教有着密切关,而它们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历史意蕴,以及均为国产钴料(尚待确定)绘画绝非偶然:钴料为铜铁的伴生矿源,元代以前中国瓷器便使用以铁、铜元素绘画,其间偶然获得钴料的提炼方法,并早在唐代河南巩义窑的唐青花上彩绘。著名的唐代画家吴道子是佛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唐代画家尉迟乙僧将中原与西域画风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把西域彩色晕染与中国线条造型相结合的典范;从隋唐开始,莫高窟佛像壁画中的人物上多以深蓝色染发鬓;藏传佛教的缂丝画亦多以“蓝色”铺地;中国画颜料中的蓝色和瓷器上使用的“回青美者”均习惯称之为“佛头青”。

现代科学证实蓝色竟可以使盲人降低体温,自然也可以使正常人冷静下来思考人生,尤其在“出世”佛教徒心中“青”似乎已成为抽象了的佛,青花瓷很可能便是自东汉以来崇尚青瓷(青瓷是陶器发展为瓷器的必由之路)的佛教徒把“青色”(绿)升华为蓝色的产物。

原文标题:景德镇青花瓷器纹饰的历史“佛缘”

原文地址:/news/201306/14/news3389.html

青花瓷茶具图案的寓意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第五篇

青花瓷茶具图案的寓意

青花瓷茶具图案的寓意,青花瓷茶具是沿用传统烧制工艺,精湛的绘画计划,将高档瓷器文化结合高雅茶文化结合,将精神通过茶具的形式展示给广大青花瓷爱好者,青花瓷茶具主要有:盖碗、公杯、青花品杯、青花茶盘。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青花瓷茶具图案的寓意。

1、画意山水的寓意:画意山水,有山有水,代表财源滚滚的意思。

2、如意图的寓意:灵芝的珍贵在于他给能恩粉丝恶劣,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古人将灵芝化作一轮轮云状形纹视作祥瑞的代表,被称为“瑞征”或“庆云”,祥云即是由灵芝演化而来,此套茶具所绘即是庆云图,是灵芝与如意的演化,蜿蜒错落的青花线条,攀爬在茶具绿釉上,清新典雅,有着舒适的美感。

3、缠枝莲的寓意:缠枝莲为景德镇陶瓷的传统纹饰,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缱绻,是民间表达爱情的最好语言,这种据说发源于乡间妇女纳鞋底的纹饰,在青花陶瓷的制造中,扮演者非正常重要的角色。1996年,著名的瑞典“哥德堡”号沉船被打捞上来时,里面的大量景德镇瓷器中,缠枝莲图案占了相当的比例。

4、渔樵耕读的寓意:渔樵耕读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但后来多用来表示宦官隐退之后的生活象征。因此我国的民俗画常以渔樵耕读作为题材,而

古典艺术品卖场也常常以渔樵耕读为图案,寓意着生意红红火火。青花绘制渔樵耕读颇具古意,形象刻画叶颇为饱满,山石点缀恰当,远近层次分明,寓意品格的同时,也有祝愿生意兴隆之意。

2015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瓷器纹饰的意义 第六篇

反思一: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感人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与创新默默地奉献着。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上课伊始,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接着出示课件,精心讲解。最后我让学生质疑,让这节课达到了高潮,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比如: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青花》告诉我们:因为有了这些不断追求、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完美的艺术大师,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中华文化才有辉煌的明天!

反思二:青花教学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讲课时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比如: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反思三: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通过展示各年代的青花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明清两代是我国陶瓷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和艺水平都超过了以往各代,在那个时候,人们还创造了多种色彩的青花,又名“五彩青花”。在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史后,同学们已经可以清楚辨认我今天带的瓷壶是明清时代或者是后期制作的“五彩青花”了。

在学习青花瓷的纹样时,我从主要纹饰和边饰纹样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图片纹样的寓意,和我的两幅范作,比如贴近生活的简单鱼纹,学生很快猜想出是“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意思,还有“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等。边饰纹样指的是口、颈、肩、底部纹样,简单易懂的回纹、钱纹、如意云纹、波浪纹、卷草纹我都一一指出并做出示范。因为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我选择展示的纹样都是比较贴近学生本身素质并容易表现的。

接下来我做了一些示范性的绘画,其中学习运用折剪画方法制作对称性的“青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如何画出青花的特点是教学中的重点。我事先准备的示范作品上面主要纹饰是已经画好的,接下来要和同学们一起表现的是青花瓷的边饰纹样,但在剪裁对称性青花时,画不小心让自己剪破了,当时我决定要临时重画一幅。在这个环节上,消耗了一部份时间,本来是教师画然后再学生作画,但学生这时已经等不及要试一试了,于是作画过程是我和同学们同步进行的,此环节老师给我指出存在的缺陷,其实我可以要求学生跟随一起折剪画“青花”,不要让学生们在那干等,这样时间可能节省的多。在后来展示学生作品时,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并能够准确用蓝色水彩笔画出瓷器的边饰纹样。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同学们的表现,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作品,更大的也是对我的鼓舞。这也说明美术教学中的示范性还是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9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