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 会计硕士 |

【www.guakaob.com--会计硕士】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第一篇

附件: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会计

制定时间:2014年4月

专业负责人审核:

教学系部审核:

2014 年1 月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108 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本课程的定位为:“一个认同、两个基础、三个基本、四个目标”。

一个认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育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四个目标:会计基础课程应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课程基本理念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方向是面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划分不细,除了出纳岗位外,就一个会计岗位,需要具有对整体会计工作认识和全盘会计处理能力。同时会计工作是专业性

很强的工作,有专门的方法、复杂的体系和程序,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整体认识才能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因而开设本课程。《会计基础》课程以会计实际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选取学习内容;通过项目教学实施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做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仿真的工作环境和实训材料锻炼实践工作能力,有效提高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以夯实学生专业技能;专兼职、双师型教学团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

(三)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基础》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整体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设计上把账务处理基础放在第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对会计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掌握借贷记账法,这是基础,是会计整体工作的共性需求。在学习账务处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即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告选取课程内容。每项内容都按实际工作过程设计。为切实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实训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单项实训侧重每个具体工作内容,综合实训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真实的账证表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从建账到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等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全部会计工作,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102,其中实践课时数54。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专业知识,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能够独立手工处理一个业务简单的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了解各类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复式记账的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4)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会计凭证的作用与内容以及填制要求。

(5)了解会计账簿的种类及设置要求,会计账簿的基本格式和登记方法。

(6)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

(7)掌握编制简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

(3)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会计基础学心得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第二篇

会计课程学习体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简单学习,我从会计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会计学基础的知识。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

在还没有接触会计学这门课之前,我想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只有感性的认识,尽管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已经同会计打过交道,或者已使用过会计凭证,或者阅读过会计报表。但问到我们会计是什么?我们也许会说:会计就是写写、算算。通过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会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管理活动论”者认为,会计是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信息系统论”者则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会计是一个数据处理,进而产生信息,利用这个信息达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或者活动。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使自己了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对会计相关运作的基本流程。会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环境和有效的会计制度对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习会计学有时我会觉得很枯燥,记不完的定义,还得挖掘其中的内涵。让许多人都不知所措,但坚持下来就是成功,没有哪门课是坐享其成就能出色的,学习了半个月对于成人学习来说给我们的感觉的确是有很多的困难。学习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后,我的感觉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概括是毫不夸张的。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是心里有“数”。对于会计这个专业来说,有些人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现在学习会计学专业的人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在芸芸众生中有优先权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虽然会计这个专业目前学的人很多,但精通的人却不多,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的硬道理大家都应该懂得,所以在学习期间别想的太多了,把握这个学习机会才是最重要的。同样,会计的各类学习领域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基础打的牢不牢直接关系到后面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基础会计的学习要以知识的扎实为主。会计同时又是细化的学科,也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对于它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学习态度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中对知识的介绍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对会计核算流程的介绍更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刚开始学习时要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由前向后逐渐学习。所以更要温故而知新,不仅有利于基础会计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后面专业知识的理解。比如,对于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组织、账表结构以及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都要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琐碎,不能烦躁,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许多关于账号的记载的记录方式都是非常细化的。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精细之心是必要的。我想,“细节决定成败”便是会计作帐的最好写照。

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时,必须处理好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关系。识记是指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识记这个最低层次上。较高层次是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

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但识记和领会还不够,还要会应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其中,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事实上,每门课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再说,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此之多,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李霞 B12712 20124071223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第三篇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高级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4、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40H。

时间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 2、 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 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及其结构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 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 2、 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业务

第五章 会 计 凭 证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

2、 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 3、 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 4、 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5、 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 会 计 账 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2、 3、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使用的会计科目和账簿及其账务处理过程;

2、

第八章 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2、

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着重掌握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3、

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2、 3、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构成和编制要求 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结构

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具体编制方法

第十章 会 计 档 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2、

了解会计档案的含义、分类和基本内容;

熟悉会计档案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归档和保管期限 掌握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掌握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结账和对账的方法

3、

熟悉会计档案交接、销毁的具体要求

会计科目 账户说课稿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第四篇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会计科目与账户”。我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五方面来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首先来说说教学理念

《基础会计》是我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入门课,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的课程,其主要研究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内容、既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又有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核算。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初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本节课我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做”一体化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第二,说说教材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玉森、陈伟清老师主编的《基础会计》(第三版)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三章是《基础会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起到,在教材中对其后的学习内容起到打下理论基础的作用,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为以后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一年级学生。作为刚进校的学生,他们对于会计这个专业、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以及本次课的内容都是陌生的,可以说没有初始知识和能力。他们经过前面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平衡公式,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地位,我把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三方面。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分析、归纳总结、探究思维及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本着支撑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本次课选择以下知识点:

(1)会计科目及其设置原则;

(2)会计科目的内容及其分类;

(3)会计科目的级次;

(4)账户及其设置;

(5)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6)账户与科目的关系;

素质目标:1、加强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构建会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意识。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注重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

教学重点:会计科目的内容及其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突破: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用实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反复训练使同学们牢记掌握;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第三、我来说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知识,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即案例教学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并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教学课件。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创设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的案例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认识,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自主探究新知,开发学习潜能。

第四、我来说说学法

【学法指导】科学有效的教法需要学生要有有效的学法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来说说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应用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探究问题的实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 动地探索知识,找到学习的乐趣。

第五、我来说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做如下安排:

1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教学

步骤一:复习导入 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提问复习上次内容。(六大会计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复习:六大会计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个引例

1、炼铁厂有库存铁矿石2000吨,单价600元;服装厂有库存花布5000米,每米单价15元。铁矿石与花布之间无任何的可比性,但是对于本企业而言,都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原料,在企业资产中他们应该属于同类的。

2、炼铁厂银行存款50万元,有铁矿石120万元,有厂房一栋价值400万元,银行存款、铁矿石、厂房都属于企业的资产,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的使用情况不一样,在企业资产中他们可以不属于同一类。

引导语:因此设置会计科目可以使不同,也可以使同一企业会计信息更详细、更具体。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状况。 提出 问题 1:怎样对上述两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

问题2:为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状况,怎样使企业会计信息更详细、更具体?----(学生思考,老师板书本节课题)

(设计思路与目的:激发学生的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做到有的放矢)

步骤二: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会计科目表》,熟悉会计科目标准名称。 老师详细讲解会计科目表。

学生操练:由学生自己说出引例中第一笔和第二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采用分组讨论,观察归纳的方式,每组派代表回答,相互点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一、会计科目)

(设计思路与目的:增强学生对会计科目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短时记忆30秒的特点)

步骤三:深化-进行反向训练

通过课件课件展示 实例 进一步识别会计科目,正确区分会计科目的所属类型。(老师板书:一、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会计科目分类)

设计思路与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及语言的表述能力。问题由浅入深,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每一位学生在积极活动和思考后都有所得,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思维和认识环境。)

步骤四:归纳会计科目的知识点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

各会计核算单位的明细科目千差万别,因此,各会计核算单位在总分类科目下,根据自身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明细科目。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会计科目都要设置明细科目,如“库存现金”、“累计折旧”等科目就没有必要设置明细科目。

步骤五:通过实例导引出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科目只能描述其涉及的内容,而无法记录下来,需要开设账户。(老师板书:账户)

通过课件课件展示老师详细讲解账户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款项在银行存取的实例来具体讲解银行存款账户的设置、增加数和减少数的登记,计算“本期增加数” 150560元,“本期减少数” 39440元,“期末余额” 150560元。他们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四个金额要素的关系就是;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 , 因此,账户由账户名称和账户结构两部分组成。

课件展示:账户的基本结构

左方和右方,一方反映增加,一方反映减少。通常就把账户的结构简化成“T”型账户。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采用“T”型账户来记录经济业务,而是采用账页的形式,展示真实会计账页通常包括的基本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凭证号数(用以说明账户记录的日期及来源);

3、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5、余额。

通过银行存款账

(三)账户的分类

每一个账户只能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加以记录。账户分类就是研究这个账户体系中各账户之间存在的共性,寻求其规律,探明每一账户在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加深对账户的认识,更好地运用账户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

1、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类六大类。即某账户属于哪一类账户由会计科目所属类型决定。 研究账户按会计要素的分类,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如何设置账户以及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以便正确地运用账户,为经济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

2、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略程度分类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总括的指标,而且要求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各类账户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层次的账户。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略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根据本企业业务的特点按统一制度规定设置若干个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的,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指标。明细分类账户是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的,它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各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水平不一致,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也就不能统一规定,只能由各企业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

(四)账户与科目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按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的,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不存在结构问题也不能反映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步骤六】训练巩固

指出案例一余下的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并根据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并判断会计科目的类型。

【步骤七】总结 小结归纳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本次课主要学习了会计科目和账户,作为复式簿记的基础,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的记账实体。会计科目和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能根据经济业务判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并能正确的分类。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理解经济业务反映的资金运动,本节小结我设计了这样3个问题: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哪里最难?3思考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

步骤八: 布置课后练习内容

步骤八:课后作业布置

1、见配套习题集 P9 习题三 、四、五

(设计思路与目的: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并以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考核)。

以上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五个方面介绍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基础会计》新概念教学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第五篇

基础会计概念

课程责任教师 龙娜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教学内容:

1、 会计的概念。

2、会计核算的对象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

4、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一、会计的概念(重点)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会计的产生 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 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 会计的产生 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 “ 会计 ” 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 “ 草流 ” 和 “ 誊清簿 ” ,设 “ 钱谷账 ” 。

4、唐宋时期: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 “ 原管、新收、已支、现在 ” 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 四柱 ”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 “ 四柱清册 ” 。

5、明末清初: “ 龙门账 ” 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进 - 缴 = 存 - 该 ” ,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 “ 进缴表 ” (资产负债表)和 “ 存该表 ” (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二、会计的职能及特点 (重点)

会计职能的定义:【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1、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1)核算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核算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②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

③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1)监督职能的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监督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②会计监督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一个过程;

③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的。【谈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感受?(包含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会计六大要素、会】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重点)

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的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一)资金: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二)企业的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

总结: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预算资金的运动

一、 会计的特点(重点)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三、会计方法(了解)

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所知道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思考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

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性原则

教学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本节课主要是难在理解、把握和应用上。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大家知道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难点)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0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