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

| 自主招生 |

【www.guakaob.com--自主招生】

  自主创业做什么好?做惯了打工仔是否渴望自己创业,自己的想法就是号令,再不用顾忌他人不切实际的指令,真真正正做一次老板!现在选择自己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自主创业做什么好?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分析3个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分析1:

  胡启立是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红安农村人。4年前,他借债上大学。在大学期间,他打工、创业,不仅还清了债务,为家里盖起了两层洋楼,自己还在武汉购房买车,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

  他创业走过了怎样一条路?学校师生对他创业又是如何看的呢?

  从小收购土特产卖

  胡启立1982年出生在红安县华河镇石咀村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在当地矿上打工,母亲在田里忙活。

  在胡启立3岁那年,父亲在矿上出事了,腿部严重骨折瘫痪在床,四处求医问药。三年后,父亲总算能下地走路了,可再也不能干重活累活。为给父亲看病,家里几乎家徒四壁。

  胡启立的父亲不能下地干活,只得开了家小卖部,卖些日用品。胡启立小小年纪就经常跑进跑出“添乱又帮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从小就接触到了买和卖。

  慢慢长大了,胡启立在商业方面开始显才。全村20多个同龄小孩,他的年龄和个头都不是最大的,但却是“领袖”,他经常带着同伴们去挨家挨户收购土特产,如蜈蚣、桔梗、鳝鱼等,卖到贩子手上,挣些零花钱。

  2002年,胡启立读高中,学习成绩还不错,正在读高一的弟弟辍学外出打工,给哥哥赚学费。胡启立心里不是滋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胡启立说,他从那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好好学习,尽量多去学点东西,从大二开始,寻找机会挣钱,力争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能当上老板。

  高考时,他本打算报考一所商学院,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好在他对电子也有兴趣,最后选择了武汉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贴海报发现校园商机

  2002年9月,胡启立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从姑姑那借来的4000元学费,到武汉科技学院报到。

  进校后,胡启立感觉大学生活比高中生活轻松多了,空闲时间也多,他利用这些空闲时间逛遍了武汉所有高校,也熟悉了武汉的环境,这为他的下一步创业打下了基础。

  大学时间相对充裕,稍不注意就会养成懒散的习惯,胡启立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决定提前走入社会,大一下学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半学期。

  2003年春季一开学,胡启立开始给一所中介机构贴招生海报,这是他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并且交了10元钱会费。

  “贴一份0.20元,贴完了来结账。”中介递给他一沓海报和一瓶糨糊,胡启立美滋滋地开始往各大校园里跑。

  “贴海报,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做的。”胡启立没想到贴份海报,还要受人管,一些学校的保安轻者驱赶一下,严重的会辱骂甚至动手。

  3天后,胡启立按规定将海报贴在了各个校园,结账获得25元报酬。同行的几人嫌少,都退出了,而胡启立却又领了一些海报,继续干起来。不过,他心里也开始在想别的门道了。

  一次,他在中国地大附近贴海报时,看到一家更大的中介公司,就走了进去,在那里遇到一位姓王的年轻人。

  王某是附近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在学校网络中心搞勤工俭学。几个学生商量,能不能利用网络中心的电脑和师资,面向大学生搞电脑培训。网络中心同意了,但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招生。

  “只要你能招到生,我们就把整个网络中心的招生代理权交给你。”王某慷慨地说。胡启立想,发动自己在武汉的同学帮忙,招几个人应该是没问题,就满口应承下来。

  做招生宣传要活动经费,胡启立没有经验,找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结果大家都不知道要多少钱。有的说要5000元,有的说要2000元,最后胡启立向王某提出要1800元活动经费,没想到王某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他。

  胡启立印海报,买糨糊,邀请几个同学去各个高校张贴,结果只花了600元钱,净落1200元。这是他挣到的第一笔钱。

  尽管只花了600元钱,但招生效果还不错,一下子就招到了几十个人。然而,这些学生去学电脑时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动静搞大了,学校知道了这个事情,叫停了网络中心的这个电脑培训班。胡启立几次跑到网络中心,都没办法解决这个事情。他无意间发现网络中心楼下有个培训班,也是搞电脑培训的,能不能把这些学生送到那去呢?

  对方一听说有几十个学生要来学电脑,高兴坏了,提出给胡启立按人头提成,每人200元。非常意外地,胡启立一下子拿到了数千元钱。

  办培训学校,圆了老板梦

  2005年,“胡启立会招生”的传闻开始在关山一带业内传开了。一家大型电脑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找胡启立商谈后,当即将整个招生权交给他。

  随着这家培训机构一步步壮大,胡启立被吸纳成公司股东。但胡启立并不满足,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家专门做校园商务的公司。

  胡启立谈起成立第一家公司的目的:“校园是一个市场,很多人盯着这个市场,但他们不知道怎么进入。成立公司,就是想做这一块的业务,我叫它校园商务。”

  同时,胡启立发现很多大学生通过中介公司找兼职,上当受骗的较多,就成立了一家勤工俭学中心,为大学生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他的勤工俭学中心影响越来越大,后来发展到7家连锁店。“高峰时,每个中心能有一万元左右的纯收入。”

  2005年下半年,由于业务越做越大,胡启立花20多万元买了一辆丰田花冠轿车,在校园和自己的各个勤工俭学点奔跑。去年9月,他又将丰田花冠换成30多万元的宝马320。记者问他为何换名车,他说:“谈生意,好车有时候是一种身份证明吧。”

  在给一些培训学校招生的过程中,胡启立结识了一家篮球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开始萌生涉足体育培训业务的念头。经过多次考察比较,2006年底,胡启立整体租赁汉阳一所中专校园,正式进军体育培训。当年招生100余人,今年的招生规模预计是300人。“以前都是为别人招生,这次总算是为自己招了。”

  如今,胡启立已涉足其它类型办学,为自己创业先后已投入200万元左右。

  师生眼里,他是个怪才

  尽管现在成了校园里的创富明星,但胡启立一点也不张扬。

  虽然在外面买了房子,但胡启立现在还和以前一样住在学生宿舍,吃食堂,而且他看上去和大多数同学差不多,只不过稍显得老成一些。

  只是在学校很难见到他的人,用同学们的玩笑话来说:“谁要想见他,都要提前一个月预约。”他和同学关系都比较好,虽然经常不在学校,但是如果有消息的话,一般不出半天就会通知到他。

  “他是个怪才,我们都很佩服他。”胡启立的同学裴振说,其实,班里对胡启立的看法,分成两派:一部分人十分羡慕他,大学还没毕业就能自己赚钱买车买房;另一部分人认为他虽然创业成功了,但学习没跟上,而且他现在从事的工作和专业没什么关系,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怪可惜的。

  胡启立在大学期间,学校也为他创业提供了帮助,从院长到老师,都为其创业和学习付出了更多心血。由于忙于创业,耽误了一些课程,学校了解他的特殊情况后,特事特办,按规定允许他部分课程缓考。

  班主任杜勇老师谈起自己的这个特殊学生,也连说:“我带过很多学生,但胡启立是其中最特别的,创业取得的成绩也较大。”他认为在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不太好的前提下,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做得好的话还可以为别人提供岗位。“但要是能兼顾学业就更好了。”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分析2: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在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千万富翁级的“猪肉大王”。

  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有97%~98%的大学生创业失败,专业人士分析,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缺乏“第一桶金”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的实战经验及“第一桶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为什么陈生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入养猪行业,就能在广州开设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好好追问。

  实际上,之所以能在养猪行业里很短时间就能取得骄人成绩,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的董事长,还在于陈生此前就经历的几次创业的“实战经验”: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这使得陈生有着这样的独到的见解:很多事情不是具备条件、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然而,“条件不充分”时到底怎么才能“抓住机会”呢?我们来看一下陈生的做法:他卖白酒时,根本没有能力投资数千万设立厂房,可是他直接从农户那里收购散装米酒,不需要在固定设施上投入一分钱便可以通过广大的农民帮他生产,产能却可以达到投资5000万的工厂的数倍。此后,他才利用积累起来的资金开始租用厂房和设施,打造自己的品牌。迅速的进入和占领市场,让他在白酒市场上打了个漂亮仗。而当许多人“跟风”学习一位到南方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用陈醋兑雪碧当饮料的饮食方法时,善于“抓住机会”的陈生想到了如何将这种饮料生产出来。经过多次尝试,著名的“天地壹号”苹果醋就此诞生。

  当然,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陈生成功的秘诀更让人难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无数企业“抓破脑袋”寻求发展良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技高一筹者才能够取得成功。而一些企业运用精细化营销,就是一种技高一筹的做法。于是,从传统的中国猪肉行业里,陈生分析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因为中国每年的猪肉消费约500亿公斤,按每公斤20元算,年销售额就高达上万亿。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猪肉这个行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基本上没有形成像样的产业化,竞争不强,档次不高,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进入这一行业的陈生,机智地率先推出了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猪肉。

  虽然走的还是“公司+农户合作”的路子,但针对学生、部队等不同人群,却能够选择不同的农户,提出不同的饲养要求,比如,为部队定制的猪可肥一点,学生吃的可瘦一点,为精英人士定制的肉猪,据传每天吃中草药甚至冬虫夏草,使公司的生猪产品质量与普通猪肉“和而不同”。在这样的“精细化营销”战略下,陈生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响了“壹号土猪”品牌,成为广州知名的“猪肉大王”。

  自主创业成功案例分析3:

  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靠着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刺激着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

  2000年,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2000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着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后来,他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市场。第一个周末,他逛遍了这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仔细对比了各种随身听的性能和价格后,他以15元的批发价购买了6部师兄推销的那种款式的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这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之后,当同学们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以低廉的价格从IC卡经销商那里购进话卡,然后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出让给同学,在赚得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同学们也得了一些实惠。后来,像上游泳课穿的游泳衣,考研用的复习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找到了低于校外价格的供应渠道。一年后,他便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生意精”。

  底层做起,为创业做准备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钱俊冬除了学习好专业课外,还不时去学校图书馆看一些法律、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他认为,搞推销和倒卖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要创业最好还是先融入企业,到企业中去体验,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二:“财经快递”一年赚到6位数

  “很多快递只能送到校门口,从宿舍跑到校门口至少也得20分钟,有些快递员就会不高兴。”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生孙晓告诉记者。好在,该校财政专业的学生陈博甫,在校内开办了一家“财经快递”。据小陈的合作伙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景棋介绍,这是一家专门为同学取快递而设的学生公司,他们与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快递公司达成协议,专门负责校内快递的揽发和派送,而学校则专门给他们配备了一间仓库。

  有了这家快递公司,学生的快递到了,公司会有专人打电话通知学生,学生则随时可以到公司的仓库去取货,一下子方便了许多。“现在基本上一天会有500到600份包裹”,景棋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本‘爬’上了6位数。”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三:

  刘虎锋是陕西宝鸡农家孩子,2005年考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哥哥每月资助他300多元,整个读书期间异常艰辛。毕业后他在南京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为一些大型的电厂、钢厂锅炉“热控”做技术检测。

  刘虎锋任职的企业由于负责人经营不善亏损倒闭,在投资方准备注销公司时,刘虎锋觉得“太可惜”,出资人见状便把公司“壳”留给了他。就这样,凭着仅剩的几张办公桌椅以及缴了一年房租的“公司”,刘虎锋开始自主创业。起初,他投入了打工积攒的一万元,开始跑市场,可惜3个月下来却没有一笔业务,钱也花完了。快到年底,表姐借给他8000元,让他先回家。可刘虎锋却绕道前往一家电厂,为公司发展寻求转机。电厂负责人以前就对这个年轻人有好感,承诺给他一笔业务,刘虎锋立即回到南京“开工”。终于,这笔业务赚到6万元,他的创业路柳暗花明。

  2010年,刘虎锋与女友常常兜里无钱,最困难时还需要回家筹资。一次他与军工企业谈生意,对方需要一种通信信息化设备,虽说刘虎锋对软件编程不陌生,但他为了订单质量仍请来专家合作,很快生产出全新产品。

  为此,2011年公司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看到新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刘虎锋决意专攻这个系统集成产品,注册了“北冶机电设备公司”,并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去年底,他开着刚买的新车回家过年。

  打造“素质托管” 90后年赚百万

  2016年11月19日晚,王浩兵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那里正上演着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几番激烈角逐后,由王浩兵带领的“广州五六点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最终获得了创业实践赛项目的金奖。

  不走寻常路 入学1个月自建团队

  素质拓展

  刚刚毕业1年的王浩兵清晰地记得5年前的自己。那时他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自己拎着行李来到广州,环顾四周,“一个人都不认识”。站在学校正门的他心里暗下决心:4年后一定要骄傲自信地离开;10年后要让这座城市接纳自己,并为他的存在而骄傲。从此,他展开了无所畏惧的追梦之旅。

  王浩兵喜欢演讲,刚进大学就想组建一个团队到中学去演讲,“搭建一个在校大学生与中学生的交流平台”。他觉得大学生经历过高考,有各种不同的感悟,可以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通过各种方式分享给中学生,鼓舞他们,让他们更好地度过高中时光。

  2011年10月7日,王浩兵在珠江河畔组建了团队:有人来自人文学院,有人来自教育学院,还有机电学院……8名大一新生,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开始了他们的未知之路。王浩兵将团队取名为“中国梦之队”。“团队的目标是用自己的努力带领年轻人找到心中的梦想,并找到为之奋斗的动力”。

  面对周围同学的质疑和不解,王浩兵没有动摇。“所有最后成为现实的梦想,一开始都是从人们认为的浮夸和无知开始的,但他们会以大家所看轻的痴狂和努力去行动,最后报以艳羡的辉煌和成功。”他始终这样坚定地认为。

  团队刚成立的前2个月,每个周末都会在珠江边组织读书会,8名成员一起分享和交流,激起智慧的火花。此后,队员们开始走向街头人群,走向学校教师,走向学生家长,就大学生和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了多次调研,去发现中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王浩兵很想去中学做演讲,但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并没那么容易。为了获得在番禺区石楼中学做励志演讲的机会,他和团队先后3次登门拜访,从大学城骑车过去,每次来回近70里路。追梦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几次被门卫阻拦之后,浩兵仍不罢休。“当时正好有一辆车从门口开进来,后来才知道是校长。”他立马拦下了那辆车,从口袋里掏出12张证件,“是每个人的身份证和学生证”。也许是被他的诚恳打动,学校的领导同意先让团队进去做调查问卷。

  两周之后,王浩兵和另一名成员再次来到石楼中学,交上自己手写的5000字针对中学生所遇问题的调查报告。学校领导在这些年轻的脸上看到了坚持和真诚,态度也从当初的拒绝变成了支持,同意让他们在石楼中学进行演讲。随后,团队成员为学生们举行了以“梦想”为主题的演讲,并拍摄高考励志视频和感恩视频,举办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这些举动让他们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一步一个脚印,王浩兵带着团队获得了去更多学校演讲的机会。2013年,他们走进了广州市协和中学、广州市增城中学、广州市从化一中、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北霸州一中、新疆喀什中学等4个省7个市30多所学校,开展了100多场励志活动。“活动积累了五万多分钟视频,八万多张照片。”回想起在学校的第一次创业,王浩兵脸上带着骄傲和自豪。这不仅让他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团队也从当初的8个人,变成了18个人,又发展成此后的48人。

  三次创业 最终发现托管市场

  夏令营

  除了做演讲,王浩兵和团队还举办素质拓展、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这些都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萝岗区。“我们在萝岗区举行的活动是最多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很快,这也引起了萝岗教育局的关注。

  2013年12月,团队在萝岗区团委支持下成立了“广州市萝岗区新青年素质拓展协会”,“变身”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公益团体。

  创业者就是要不断创新。浩兵的第一次创业无疑是成功的,但他依然在考虑怎样的发展方向会更好,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三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发生在2013年底,“算是第一次创业的延续”,首次创业的项目被纳入教育局后,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得正热,我们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大学生和中学生能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王浩兵萌生了做校园社交软件的想法。

  由于团队全是文科出身,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于是,他们又用了半年时间去组织技术团队。“虽然也吸引了一笔天使投资,但等产品做出来后,我们发现早已变天了。”浩兵笑道,同质化的社交软件已经太多了,“这事不靠谱,而且是烧钱的事,所以就撤出来了。”

  方向不对没关系,王浩兵和团队继续寻找。第三次创业,他们想做一个家教平台,将优秀的大学生资源集中到平台上,家长们可以在上面找老师。“但后来发现这不是刚需,家长还是更依赖于线下找老师的方式。这次创业也就没了下文,持续时间不到3个月。”

  2014年9月,王浩兵终于萌生了创办专业现代化托管机构的想法。“很多事情都是很偶然的。”因为老师杨恒平的关系,王浩兵发现如今双职工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孩子的托管成了一个严重问题,“这是一个刚性需求”。

  作为一个行动派,他也与杨恒平教授探讨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并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很快,王浩兵召集团队在天河、越秀、荔湾和萝岗等区进行调研,“四区内相关的托管机构近2000多家,但正式注册的仅有7家”。同时,他们采访了100多位家长,针对托管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获得了真实有效的数据,这也让王浩兵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靠谱的!

  实现“素质托管” 开第一家门店

  一直以来,托管行业都非常混乱:门槛低、无行业标准、不像其他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从业者是专科毕业的大学生或退休的老教师、幼儿园老师、或者是下岗的阿姨……”看到这种状况,王浩兵想将托管行业的品牌做起来。

  这件事利润比较低,还很辛苦。“大学生团队要去跟别人比拼,就要去干别人不愿意做的事。”王浩兵看到了一个契机,他觉得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就由他们大学生来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4年11月,“广州五六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王浩兵和团队在萝岗首开第一家门店。请来的老师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大学生会比较有活力,跟小学生的相处也比较融洽。”为了提高老师们的素质,公司请来了广州大学的教授给他们进行培训,得益于母校的支持,王浩兵的计划迅速铺展开来。“公司会请优秀的中小学校长跟老师做交流,让老师们学习在实操上应该如何管理学生”。

  王浩兵说,他们的目标是“用O2O商业模式打造现代化托管门店”,“为每一个家庭建立一所学校”。“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王浩兵解释道,“而是在你家附近,除了公立、私立学校以外的另一个有学校概念的组织”。他们会配以校车接送、准备营养晚餐,并安排老师辅导作业。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将孩子在托管学校的情况以图文的形式记录在APP上,既方便家长观察孩子的实时情况,也能让公司形成一套标准化、服务化的工作流程。

  “我们在做好这几个服务的基础上,会有‘素质托管’。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外,还会满足学生的素质需求。”王浩兵说,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这边设置了5个特色课程:智商、情商、财商、创客、瑜伽。“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会为他们开设30分钟的素质课,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而这些课程全部都是嵌入到托管业务里面的。每逢寒暑假,他们还会举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这不仅让孩子获得了成长,也加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从2014年创立以来,“五六点”颇具朝阳气息:店面从1家扩张到5家;营业额也从50万元提升至150万元;盈利率从15%-20%提升至30%。“预计到2017年有15家店,2018年有百店计划。”王浩兵有着自己的拓展计划,而他也正在践行着,先从珠三角开始,再慢慢打开市场。

  但在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他们没有再开任何一家门店。那时,他发现原有的商业模式走不通。“我们要做连锁,要能把这个公司做到上市。”王浩兵解释道,这不是说想开3家店、5家店的问题,所以他们一直在转变和调整商业模式的构建,对整个行业进行一个更深入的摸索。下一步,王浩兵说他们会采用平台共享的方式,将素质课程和互联网工具共享给其他托管机构,让他们来加盟这个品牌,一起提高托管服务的水平。“还要进一步冲击IPO上市。之后再将部分资金回笼成立投资公司,去投资教育领域创业的大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2836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