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篇一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小龙虾与水稻连作(虾稻连作)种养技术

  近年来,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渔业科技示范户中进行了虾稻连作种养试验,运用了水稻直播技术,取得显著效果。实践证明,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是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较佳生产形式,值得推广。

  1  小龙虾养殖

  1.1稻田工程建设

  稻田四周离田埂5m处开挖环沟,沟宽6~8m,深0.8~1.0m,坡比(1.5∶1.0~2.0∶1.0),沟的四周构筑高20~30cm的小土埂。较大田块可在田中开挖“十”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0.8m、深0.5m,考虑到田间沟不利于稻田的机械作业,因此可以不挖,但需修建田间小土埂。环沟+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所挖土方用于构筑小土埂供小龙虾打洞栖居。为防止小龙虾逃逸,稻田的外围田埂应适当加高、加宽和加固,一般田埂的高度不低于1.2m、宽1.5m,田埂内侧基部用塑料薄膜或其他硬质材料构建防逃栅栏。进、排水口必须修建栅栏或用密网封口。

  1.2稻田准备

  养殖小龙虾的稻田,需做好三件准备工作。一是除野。稻田中的野杂鱼和黄鳝不但会危害虾苗,而且对饲料的抢食率较高,因此必须加以清除。二是施基肥。施腐熟的畜禽粪肥500~1000kg/667平方米,埋入环沟土中10~20cm,施入的肥料可作为水草基肥,有利于水草快速生长,同时可以培育出大量的底栖生物作为小龙虾的饵料。三是种草。第一年种草在虾种放养前进行,以后每年1月底前在环沟中栽种和移植水草。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浮萍和水花生等,小龙虾对刚栽种的尚未发芽的水草破坏力极强,因此要求水草尽可能早种和多种。

  1.3  亲虾放养与培育

  亲虾的放养时间宜在8~9月份,应就近选购,规格35~40g/尾,由于多数大规格雌虾已完成交配,故可以适当提高雌虾的放养比例,雌雄比以8∶1为宜,放养密度15~20kg/667平方米。亲虾放养时先用水浇淋10min,再用浓度为20mg/L的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浸泡10~15min。亲虾放养后1个月内应增加投喂优质饵料如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以减轻亲虾的应激反应和增强其体质。

  1.4  饲料投喂与管理

  采取施足基肥、适量追肥等办法,培养大批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杂草嫩芽等,为小龙虾提供优质适口天然饵料。根据不同季节和小龙虾的生长发育阶段,搞好饲料投喂。3~6月份,以投喂精料为主,如配合饲料、小杂鱼等。7~10月份除投喂精饲料外,要适当增加青料的投喂比例。饲料投喂在傍晚进行,投在环沟滩上和沟边田坂上,投饲量根据吃食情况而定,一般以投饲后3h内基本吃完为宜。开春后鸥鸟较多,加之稻田水位较浅,虾苗被捕食的现象十分常见,应在稻田中没置稻草人等方法进行吓赶。5~6月份水温已升高,应注意防止水体缺氧情况的发生,若发现虾苗有爬上水草或有大量上岸现象时,则应及时注水、换水或投放增氧剂,以防止虾苗缺氧死亡。环沟中水草不足时应及时予以补充。

  1.5  成虾捕捞

  轮捕是提高稻田养虾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稻田养虾宜集中捕捞和常年捕捞相结合,主要捕捞期是4~6月。捕捞方法是在环沟中投放地笼,在稻田中间投放虾笼进行捕捞,晚上的捕捞效率较高,约6h可以倒笼1次,捕获的虾中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予以上市出售,小个体虾应继续留田饲养。考虑到第二年稻田养虾的苗种来源问题,6月份要挑选出一些活力较强的个体作为亲虾留在环沟内继续饲养。

  2  水稻培管

  2.1  做好播前准备

  大田旋耕前施用尿素10~15kg/667平方米,磷酸钙40kg/667平方米、氯化钾10kg/667平方米作基肥。播种前2~3d整田做畦,畦面宽2~3m。播种前做好晒种//创业第一步网 //、选种、浸种等工作,选用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菌虫清”浸种24~36h后,日浸夜露,种子鼓嘴露白,即可晾干播种,以利抗病害、出全苗。

  2.2  适时适量播种

  选用中早熟中粳稻品种为宜,最适播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种量掌握在4~5kW667平方米,采取分析定量播种、先稀后匀播种技术,225~270粒/平方米为宜,播后要塌谷,可采用尼龙布、编织袋或麻袋拖拉,或泥浆盖谷,以提高成苗率,二叶一心后开始以密补稀,确保苗匀苗全。如遇久雨低温天气或种子发芽率较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2.3  水稻日常管理

  养虾稻田肥力较足,除施基肥外,生长期一般追尿素2次,每次1kg/667平方米。养虾的稻田采取轻烤的办法,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烤田时间适当减短,烤田结束随即将水加至原来的水位。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喷药治虫,喷洒农药后要根据需要更换新鲜水,为水稻、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篇二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稻鳖鱼虾生态种养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稻鳖鱼虾生态种养(20151011) 

  《稻鳖鱼虾生态种养》

  家住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镇的水产养殖户吴孝明,在自家的稻田里搞起了生态养殖。听说过在稻田里养鳖,或者养虾,或者养鱼,养鸭子,都是生态种养的好方法。可是吴孝明的生态种养,却把鳖、虾、鱼都养进了稻田里。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帮忙,还能不施肥,少打药,这样不仅收获了优质的稻米和健康的水产品,还赢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子事呢?原来,这是2年前赤壁市水产局向吴孝明推广的稻鳖鱼虾生态种养技术。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平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稻鳖鱼虾生态种养模式的原理。本片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实施步骤:稻田的准备和改造、中华鳖的投放和饲养、小龙虾的投放和管理、鱼的投放和管理,还有水稻的种植和管理。片中最后还交代了水稻和各种水产品的收获时间和经济效益。

  相关:鳖虾稻生态种养技术

  一、稻田准备。

   (一)条件。应选择便于看护、地面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安静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水体无污染、旱不干雨不涝、能排灌自如。稻田的底质以壤土为好,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

   (二)改造与建设。

  1.开挖田间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沟宽1.5~2.5米,沟深0.6~0.8米。面积在20~30亩之间的稻田还需加挖“十”沟,面积超过40亩的,需加挖“#”沟。

  2.加高加宽田埂。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打紧夯实。改造后的田埂,要求高度在0.5米以上,埂面宽不少于1.5米,池堤坡度比为1∶1.5~2。

  3.建立防逃设施。可使用网片、石棉瓦和硬质钙塑板等材料建造,其设置方法为:将石棉瓦或硬质钙塑板埋入田埂泥土中20~30厘米,露出地面高50~60厘米,然后每隔80~100厘米处用一木桩固定。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墙要做成弧形,以防止鳖沿夹角攀爬外逃。在防逃墙外侧约50厘米左右用高1.2~1.5米的密眼网布围住稻田四周,在网布内侧的上端缝制40厘米飞檐。

  4.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必须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与此同时,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

  5.晒台、饵料台设置。晒台和饵料台尽量合二为一,在田间沟中每隔10米左右设一个饵料台,台宽0.5米,长2米,饵料台长边一端搁置在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0厘米左右。饵料投在露出水面的饵料槽中。

    (三)田间沟消毒。在苗种投放前10~15天,每亩沟面积用生石灰1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

    (四)移栽水生植物。田间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沟面积的25%左右。

  (五)投放有益生物。在虾种投放前后,田间沟内需投放一些如螺蛳、水蚯蚓等有益生物。螺蛳每亩田间沟投放100~20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适量投放水蚯蚓。

  二、水稻栽培。

  1.品种选择。养鳖稻田一般选择中稻田,水稻品种要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可深灌的紧穗型品种,目前常用的品种有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一号等。

  2.栽培。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开始栽插。利用好边坡优势,做到控制苗数、增大穗。采取浅水栽插、宽窄行模式,栽插密度以30×15厘米为宜。在栽培方面要控水控肥,整个生长期不施肥;早搁田控苗,分蘖末期达到80%穗数苗时重搁,使稻根深扎;后期干湿灌溉,防止倒伏。为了方便机械收割,一定要烤好田。烤田的时候,鳖就会陆续从田间爬向水沟。

  三、苗种投放。

  1.苗种。宜选择纯正的中华鳖。要求规格整齐,体健无伤,不带病原。放养时需经消毒处理。鳖种规格建议为1斤/只左右。虾种最好选择抱卵虾。

  2.投放时间及放养密度。土池鳖种可在5月中旬前后的晴天进行,温室鳖种可在秧苗栽插后的6月中旬前后投放,放养密度在100只/亩左右。鳖种必须雌雄分开养殖。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投放全雄鳖种。在田间沟内还要放养适量本地鲫鱼,为小龙虾和鳖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虾种投放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稻田工程完工后投放虾苗。虾苗一方面可以作为鳖的鲜活饵料,另一方面可以将养成的成虾进行市场销售,增加收入。虾苗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份,规格一般为200~400只/公斤,投放量为50~75公斤/亩。第二次是在8~10月份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25~30公斤/亩。

  四、饵料投喂。鳖饲料应以低价的鲜活鱼或加工厂、屠宰场下脚料为主。温室鳖种要进行10~15天的饵料驯食,驯食完成后不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鳖种入池后即可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总重的5~10%,每天投喂1~2次,一般以1.5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具体的投喂量视水温、天气、活饵(螺蛳、小龙虾)等情况而定。

  五、日常管理。

  1.水位控制。进入3月份时,沟内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利提高水温。当进入4月中旬以后,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应将水位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5月份,可将稻田裸露出水面进行耕作,插秧时田面水位保持在10厘米左右;6~9月适当提高水位。小龙虾越冬前(即10~11月)的稻田水位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这样可使稻蔸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12~2月小龙虾在越冬期间,水位应控制在40~50厘米。

  2.科学晒田。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田晒好后,及时恢复原水位,不要晒得太久。

  3.勤巡田。经常检查鳖虾鱼的吃食情况、防逃设施、水质等。

  4.水质调控。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控制好稻田水位,并做好田间沟的水质调控。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能超过4℃,以免鳖感冒致病、死亡。

  5.虫害防治。每年9月20日后是褐稻虱生长的高峰期,稻田里有了鳖、虾,只要将水稻田的水位提高十几厘米,鳖、虾就会把褐稻虱幼虫吃掉。

  六、鳖、虾捕捞。11月中旬以后,鳖可捕捞上市。收获鳖时,可先将稻田的水排干,等到夜间稻田里的鳖自动爬上淤泥,用灯光照捕。

  3~4月放养幼虾后,2个月后,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密度,促进小规格的小龙虾快速生长。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

  相关新闻:

  浙江:甲鱼塘里种水稻 养殖户纷纷投身生态农业

  “这是有机大米,每斤可以卖20多元,今年第一年种,明年收成会更好。”浙江盛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晓逸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位85后小伙子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学的是会计和国际贸易。如今,他对农业养殖很来劲,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养殖行业的前沿信息。

  苏晓逸告诉我们,此前他们也有温室甲鱼养殖,但数量不多。“我们这一带过去有不少温室甲鱼养殖场,近两年来市场行情走低,温室甲鱼养殖赚不到什么钱,弄不好还要亏。”

  目前该公司有5个基地,种养面积超过1000亩。在位于海宁周王庙镇云龙村的基地看到,池塘中间是刚收割完留下的稻梗。这种稻子当地人叫鱼稻,茎杆有一米高,可以在鱼塘里生长。

  这个基地采用的是鱼鳖混养、稻鱼共生模式。除了养甲鱼,种稻,每年还可养一季南美白对虾、一季青虾以及鲢鱼。“鲢鱼可以净化水质,甲鱼可以吃掉虫子,鱼虾的排泄物及饵料残渣,又是稻子的肥料,这样就循环起来了,基本不用施肥施药,所以稻米很有机、很生态,而且养殖塘也不需要换水。”

  对今年的收成算一笔账,与过去养温室甲鱼相比产值翻番还不止。加上苏晓逸善于网络营销,产销形势不错,今年最大的两笔单子就有100多万元。明年他将扩大这种模式。

  江苏浦口养殖户龙虾塘里种高杆水稻 丰收10万斤生态大米

  浦口区一名养殖户今年在龙虾塘里种上了高杆水稻,最近水稻收割,亩产量达450斤。“因为长在龙虾塘,水稻既没施肥也没打农药,完全绿色无公害。”养殖户谢长青说。

  在浦口区桥林街道一个龙虾养殖基地,人们看到了一块块“回”字形龙虾塘。中间高点的地块还竖着刚割完的秸秆,四周是水塘。谢长青说,高杆水稻就种在中间,四周水塘里是龙虾苗。

  去年,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找到谢长青说,想在她的龙虾塘试种高杆水稻。当时谢长青不太相信,“龙虾塘怎么能种水稻呢,所以我只拿出了2.9亩虾塘做尝试。”谢长青说,接着她继续养龙虾,没管水稻。水稻越长越高,到了夏天时,就跟她个头差不多高了,超过了1米6。她还发现,种水稻的虾塘里龙虾更干净,长得也不错。当年共收了1000多斤稻子。

  因为去年试种获得丰收,今年谢长青把700亩虾塘全都种上了高杆水稻。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养殖室主任唐建清告诉记者,龙虾塘长期养殖,里面的饲料和龙虾的排泄物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病害多发。在里面种了高杆水稻后,水稻吸收了“肥料”,降低了水中有机质含量,可少用药或不用药,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按照专家意见,谢长青在水塘中间种上了秧苗,秧苗间距比普通秧田要宽两倍,这样给了龙虾充分活动的空间。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都非常顺利,偶尔也会有些小虫害。谢长青向专家求救,专家们都说不碍事。唐建清说,因为水稻周围有很深的水隔离,隔开了稻灰虱等重病害虫。高杆水稻是一种杂交水稻,根系非常发达,小虫害对它伤害不大,而且龙虾也会吃一些虫子,所以不需治疗。

  今年谢长青虾塘里共收获10万斤大米,她取名叫“虾池生态大米”,虽然还没正式上市,已有不少单位和酒店来订货。这样算下来,每亩虾塘的利润超过了万元。

篇三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人工繁育与养殖的环境条件、亲虾选育、亲虾选择、种苗繁育、成虾养殖等技术内容。本技术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克氏原螯虾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1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目前,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有既种稻又养虾即稻虾共生和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稻虾连作)稻连作2种养殖模式。

一、冬闲稻田(稻虾连作)一年双季商品虾养殖技术

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9~10月份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利用一年中7~8个月的这段空闲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3000元。如果1年养殖2季,则产量和效益会翻番。

1. 一年双季放养幼虾养殖模式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该模式具体指第一季商品虾养殖(4~8月份)放养的是幼虾,第二季商品虾养殖(8月份至翌年4月或5月份)放养的也是幼虾。

(1)开挖虾沟

无论是利用稻田来进行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都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和田形沟。稻田面积较小时挖回形沟,较大时挖田形沟。无论是回形沟还是田形沟,都要求沟宽3~6 m左右,水深1.5~2.0 m,最浅不低于1 m。

筑埂

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稻田之间田埂顶部宽0.5 m~1.0 m。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 m~3 m。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逸,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考虑进行。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干沟消毒

在放养前1个月排干沟水进行晒沟,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泼洒。干沟消毒的目的是防止乌鳢等敌害生物留存在稻田的回形沟和田子沟中,捕食克氏原螯虾幼虾。

水深

在回形沟和田形沟中,10~11月份水深控制在0.8m,越冬时水位不低于1.0m,最好为1.2m,结冰时要在沟四周和中央打孔,并用稻草等草类堵塞孔口。3月中旬至4月底,依据天气和温度变化水深由深变浅,为0.5左右,5~9月份水深由浅变深,控制在0.8m~1.2m左右。稻田中10~11月份水深控制在0.3 m左右,12月至翌年4月

或5月水深控制在0.5 m左右。

(4)移植水草与稻草留田

“虾多少,看水草”。小龙虾摄食水草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等,以及陆生的草类,种植水草的面积以不超过总面积的2/3为宜。在回形沟和田形沟中,当种植与移栽水草缺乏时,应及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草。另外,当水稻收割脱粒后,应尽可能将稻草还回到稻田和沟中,以增加稻田中的肥料和饲(饵)料。

(5)第一季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

4~5月选择体青色,体肢完整,无病无伤,活动力强,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幼虾,体重要求在6~8g/尾之间,最小不能低于5g/尾。放养密度为20 kg/亩,规格约为120~130只/ kg。养殖到7~8月份达到40g/尾左右的商品虾规格。称为第一季商品虾养殖。7~8月份将其全部捕捞销售,干沟消毒。准备第二季商品虾养殖。

(6)第二季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

7~8月选择体青色,体肢完整,无病无伤,活动力强,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幼虾,体重要求在6~8g/尾之间,最小不能低于5g/尾。放养密度为65kg/亩,规格约为130只/kg。养殖到翌年4~5月份达到40 g/尾左右的商品虾规格。称为第二季商品虾养殖。4~5月份将其全部捕捞销售,干沟消毒。再准备第一季商品虾养殖。

(7)投饲

养殖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要实施强化培育。小龙虾除“种草、

投螺”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饲料投喂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小龙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搞好饵料组合。虾苗种阶段,主要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水生昆虫幼体,因而注重培养基础饵料,同时辅以投喂人工饲料。这时期主要采用粉状饲料,如青糠、麦麸、豆饼等。5月以后是小龙虾快速生长阶段,也是亲虾性腺发育的关键阶段,应以投喂麦麸、豆饼及嫩的青绿饲料,南瓜、山芋、瓜皮等为主,辅以动物性饲料。螺蛳是小龙虾的动物性饵料,在放养前必须放好螺蛳,每亩放养在200千克~300千克以上,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添加。8月~ 9月是小龙虾积累营养准备越冬阶段,此时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在饲料中必须添加脱壳素,满足龙虾的脱壳需要。

第二,每天早晚投喂2次,投喂以傍晚为主,投喂量要占到全天投喂量的60% ~ 70%,饲料投喂要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方法,投喂均匀。具体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小龙虾活动吃食状况而定。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可占小龙虾体重的8%~12%,干饲料或配合饲料则为3%~5%。

(8)日常管理

(1)投饲管理:在饲料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动物下脚料最好是煮熟后投喂,在池中水草不足的情况下,一定要添加陆生草类的投喂,夏季高温季节要捞掉吃不完的草,以免腐烂影响水质。

(2)水质调节:保持虾池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35厘米左右,每10天~15天需加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

塘原水量的1/5~1/8左右;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水面用量3千克~5千克;每半月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一次,调节池中的氨氮含量。水位不可太深,通常保持1.2米左右,高温季节和越冬期水位可深一些,保持池水水位稳定,不可忽高忽低,每天早晚巡塘一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脱壳虾管理:通过投饲、换水等措施,促进小龙虾群体集中脱壳。脱壳后及时添加优质饲料,严防因饲料不足而引发有机小龙虾之间的相互残杀。

(4)补施追肥:饲养期间,要视池水透明度适时补施追肥,一般每半月补施一次追肥,追肥以发酵过的有机粪肥为主,施肥量为每亩15千克~20千克。

(5)防病防逃:在放苗前,池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放养虾种时用3%~4%食盐水浴洗10分钟,养殖期间,定期泼洒生石灰和光合细菌,养殖后期施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投喂的饵料要新鲜,池中发现有害生物时,要及时清除。

(9)合理捕捞

7~8月份,先用地笼将商品虾起捕,再干沟捕捞,获得第一季商品虾。4~5月份,先用地笼将商品虾起捕,再干沟捕捞,获得第二季商品虾。【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10)稻田田间管理

稻田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施药、施肥和防敌害等,保证克氏原螯虾商品虾养殖的成功、健康和安全。

篇四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

龙源期刊网 .cn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

作者:胡定平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第22期

一道“潜江油焖小龙虾”,是风靡武汉餐桌的一记“重磅”,大有“红”遍全国之势。需求增长之猛让小龙虾身价倍增。作为“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美誉的湖北省潜江市,不断探索小龙虾生态养殖新模式,实现“虾稻共作”,走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小龙虾绿色生态养殖标准化之路。

4月的潜江乡村,广袤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农民在忙碌着春耕春种。4月26日,在关庙办事处的一片水田边,熊建良看着流向稻田里的涓涓清水,脸上满是憧憬。去年底,在北京做餐饮生意、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他来到潜江,投资100多万元流转500亩水田养殖小龙虾,短短4个月,寻找基地、流转土地、修整田块、铺设电网,一切准备就绪。

熊建良说:“来这里养龙虾特有信心。”

熊建良所说的“信心”来自于“虾稻共作”。近几年来,潜江市相继制订了《稻田养虾技术操作规程》、《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2013年5月,《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由中国渔业协会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和实施。

“„虾稻共作‟让我们企业找到了方向。”曾经一度为虾源一筹莫展的湖北虾乡食品公司总经理刘军今年干劲十足,这几天他四处忙碌,联系合适的虾苗。“再过段时间,就要投虾苗了。” 去年,刘军牵头成立了千特水稻种植合作社,网罗2000多名社员,全部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种养,基地面积达到1.5万多亩,不仅解决了企业“收虾难”,还带动农民养虾亩均收入达5000多元。

“全程注重质量安全。”潜江市市长黄剑雄告诉笔者,自2009年起,潜江市就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去年还在全市23个乡镇办(场)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划拨专项经费,安排专人监管,对“虾稻共作”重点监控,确保全程标准化生产。今年市委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的监管制度。2013年4月,“潜江龙虾”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均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 严格的标准化带来的是品质的大幅提升。潜江华山、莱克公司出口的小龙虾系列产品,在欧美多次“苛刻”的检测中,无一例超标,潜江小龙虾市场美誉度不断提高,俏销国内外市场。 不仅是小龙虾,“共作”的稻米身价也随之倍涨。去年,潜江“虾乡稻”以绿色生态,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口味清香等优点,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在湖北省农业部门组织的水稻品质检测中,“虾乡稻”各项指标列全省第一名。2013

篇五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稻虾连作”助农民增收

龙源期刊网 .cn

“稻虾连作”助农民增收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1期

王如峰是安徽省全椒县的一位虾农,他从2006年就开始养殖小龙虾,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靠养殖小龙虾走上了致富路。现在,他的龙虾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5000亩,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被当地人亲热的称为“龙虾大王”。现在,王如峰又带领大家走上了利用冬闲田养殖小龙虾的道路,帮农民增收又增效。

全椒县属于低洼田,水稻收割以后不能种植小麦、油菜,田地就闲置了,因此当地群众冬季基本都是无事可做。2006年,王如峰利用稻茬田开展小龙虾饲养试验,经过摸索,总结出一套稻田小龙虾科学养殖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小龙虾价格这几年逐年攀升,2015年,每公斤平均价格在30元以上,除去每亩养殖成本1000元以后,冬闲田养殖龙虾每亩可以收入2000元以上。每年9月底水稻收获以后,就开以投放虾种,养殖到来年的4月至5月,小龙虾就可以上市,6月底龙虾全部销售完,马上种水稻,也不耽误水稻生长。

“稻虾连作”模式一举两得,使得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据王如峰介绍,有一户人家有稻田40多亩,养殖龙虾就有10万元的收入。2006年10月,王如峰带领45户农民注册成立了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2015年已经发展到400多户农户,稻虾连作面积15000亩。【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除了销售龙虾,王如峰现在重点培育龙虾苗,2015年销售出去30万公斤龙虾苗,产值超过900万元。近两年龙虾苗价格一路飞涨,从2013年的每公斤16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公斤30元以上。 王如峰的龙虾苗卖到了江苏省盱眙市有名的龙虾养殖地——金湖县,他的龙虾苗供不应求。

由于“稻虾连作”模式严禁使用农药,化肥施用量也只有普通农田的七成,每亩稻米的种植成本要减少160元,产量也比普通稻田增加近15%。而且由于禁用农药,稻米颇受南京、上海等地消费者的青睐,稻米价格也比较高,增加了种植水稻的收益。

这几年,王如峰的龙虾都是外地客商主动上门收购,从江浙到东三省、从北京到上海,他的龙虾销售到了全国十几个省、市。

(安徽 刘刚)

篇六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稻虾种养技术及生态效应(20161201)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篇七 虾稻连作水稻种植技术
“稻虾连作” 助农民增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3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