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后的意思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一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蔡礼旭老师主讲)》

中华经典网

2009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9/3/15档名:52-357)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第一集)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第二集)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第三集)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第四集)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第一集)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午安,请坐。从刚刚我又讲下午好,大家就知道养成一个习惯要改过来是不容易的。体会到这个道理,要宽以待人。每天发生的事都能让人有感悟,因为我们遵循君子处事的态度叫宽以待人,可是对自己?严以律己。所以下次假如蔡老师又讲错了,就罚他请大家吃一顿饭好不好?还好!你看考试随时都有。我要这样要求自己,但是对别人要宽。其实在学习传统文化当中,这个心态很重要,要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都去要求别人,人家会很有压力,反而他会愈做愈不好。所以范纯仁先生说到,「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我们以责备别人的心,反过来责备自己,过失就愈来愈少。而我们一天可能犯了很多错,我们都原谅自己,我们能用那分原谅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宽以待人,人就会感觉到我们的宽厚,跟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全交就是广结善缘。

刚刚有长辈朋友提到胡小林董事长,他在大陆那样的环境,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好、这么彻底?我个人的浅见,因为跟胡董有几次相处的机会,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他非常感恩师父老人家的教导。他五十多岁才听闻

到传统文化,两年多来改善了他的健康,改善了他的家庭,也改善了他的公司,还有他的人生命运。甚至于因为他的这分诚心,唤醒了许多的企业家共同来承担起一个社会的责任,还有文化承传的使命。所以诸位朋友们,我们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善愿,这个善愿就好像一颗种子一样,这颗种子发芽茁壮,当它再开花、再结果的时候,请问这颗种子会变成多少颗种子?无量。结了无数的种子之后,这些种子再结无数的种子。

所以我们的人生要怎么过?我记得我们以前很常背的一句话,「生活的目的」,考试又来了,我这个坏习惯,教小学常常一进门,来默写,就发考卷下去,还是要改习气。「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这个态度太重要。假如我们生活在人群当中不以服务人为目的,而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这样的人生是痛苦的,汲汲于名利,而且赢不了别人对我们的尊重。我们是真心的去服务他人,人家感受到那分真诚,回回来的也是对我们的肯定跟尊重。可是我感觉这个精神要承传下去,我记得我考上老师的时候,要去学校教书,很多长辈就问我,大家知不知道第一句话问什么?有寒暑假,一个月多少?我以前还没当小学老师也是这么说的,都有寒暑假,你看那些老师多好。真正自己去做过小学老师,那放假叫什么?那是喘一下而已,休息一下马上又要上路。为什么?因为小学老师,我们那时候是三

十五个学生,我那时候教三十五个学生,我妈妈说小case,想当年四十年前,这里有老前辈,你看马上对!七十个都有,很不容易;而且要担心他们的人格成长、担心他们的安全。以前我舅舅就说我妈妈,妳教书教这么多年,连个记功、嘉奖都没有。我妈妈讲了一句话很有味道,她说没出事就不错了,还记什么功、嘉什么奖!我自己去当老师,这句话我就懂了。结果很有意思,我舅舅这么一问,我妈妈之后就开始记功、嘉奖,所以该来的还是会来,大家别急,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真的,我那时候教那二、三年的书,我举个例子给大家听,有个女同学擦窗户就爬上去,然后就拿着上面那个玻璃,她就这样拿,她说:「老师,可不可以拆下来?」我说不行,很危险。我话才讲完她就拆下来了。你就叫她不行,她还是拆下来,然后她就整个人自由落体,玻璃全碎了。你就看到她在那里惊魂未定,然后就看到旁边的同学要冲过去,我说等一下,统统别动,那玻璃你不小心一碰又割伤了。后来全部整理好,赶快弄好,没事,一点伤都没有。我说假如没有祖宗保佑、天神保佑,教书想没事都没那么容易。幸好我刚不久叫他们背「文昌帝君阴骘文」。确实我们这个时代教书,没有礼请古圣先贤、祖宗来帮忙,不是那么好教的。所以那个时候要从事教职,长辈一开始就是问薪水是多少?其实我们要

了解社会的风气,你说是谁害的?明理的人不去责怪别人,责怪别人没有用,社会的风气是每个人形成的。

诸位长辈朋友们,你的晚辈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你曾经第一句这样问他,一个月多少钱,有没有?假如有,在让社会风气堕落,重利轻义。应该先叮咛的、该提醒的是这个工作的道义是什么,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比方说他考上台大医学院,你说加油,你们家巷子旁边那个一个月赚三十万,加油!是不是这样?这样就糟糕了。假如每个人要去从事这个工作,都是先想到钱,那就麻烦了。我们有位同仁他父亲是医生,他说他父亲的药柜左右有一副对联,「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但愿世间都没人生病,哪怕我柜子上面的药,厚厚的一层尘埃、灰,我高兴!当老师也是一样,不能为利,要为义。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每个人所在的位子,对社会都能起到情义、道义。「社会国家者」,不是这一句,背错了,你看这几句都不错。「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其实我们人生的岁月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有没有曾经冷静下来想我这一生的意义在哪里?我往后的人生要发挥多大的价值?我们有这样的思考、这样的目标,每一步走得清清楚楚、踏踏实实。

曾经听到有位砍柴的人,他已经做这个行业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二
《作承先启后的接棒人.doc用》

作承先启后的接棒人

更新夏令营二零一二

序 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教会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国民生活渐渐富裕起来,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又在追求高品质的奢侈生活。便沉溺于各种娱乐、网络及寻求肉体的刺激,同时受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心灵被麻醉,前途迷茫,在不情愿及无可奈何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因为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对现今的教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弟兄姐妹,特别是青年一代,在世俗的潮流中便随从今世的风俗,一味的追逐肉体的享受,而忽略了灵魂的宝贵,在生命的追求上,更是消极滞怠,信仰被淡化,上帝被边缘化,更谈不上决志奉献为主所用,这便造成了教会青年同工的稀少;教会接棒人的缺失。

面对现今教会的境况,及上帝焦急的呼唤,我们这一代不能视若罔闻,应挺起腰杆,振作起来,响应上帝的呼召,发挥先知的功用,向着时代呐喊,我们要接受全面真理的装备,要建立和神之间的亲密关系,要立定心志为主献上,成为这个时代的光和盐;去点亮灯火,驱散黑暗,让基督真理之光照耀中华。

有鉴于此,本课程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教会的青少年,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观,人生观及合乎圣经的价值观,靠着耶稣基督在这时代当中活出不一样的生命;承继信心伟人的脚踪,成为德才兼备、生命丰盛、充满活力、荣神益人的时代接班人。

更新少儿成长营 二零一二年五月

1

营会时间流程表

2

目 录

课程大纲„„„„„„„„„„„„„5-14

达人运动会„„„„„„„„„„„„„15

我爱记歌词„„„„„„„„„„„17-31

诗歌欢唱„„„„„„„„„„„„32-35

3

第一课:承建使徒的根基—有原则

经文:弗2:19-22林前13:13

课程大纲: 一、信仰的根基 (使徒信经)林前15:3-5

1、十架救恩 2、因信称义

二、爱心的根基约壹4:19

1、爱的源头 2、爱的真谛

爱上帝的结果是喜乐 爱弟兄的结果是合一 爱世人的结果是宣教

三、盼望的根基 来11:16 12:28 启21:14

1、神的信实

4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三
《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按音乐不同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重章:重章是《诗经》结构形式的一大特色。所谓 重章并不是把完全 相同 的字句在罗列 一遍,而是 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而是改变字词后使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风:原指音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指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其区别也是源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当《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寓言:是结构简单的虚构故事,主人公是人、生物或无生物,寄予较深的哲理于其中。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

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王官采诗是汉代学者对《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据汉代人记载,西周时期,朝廷设有采诗的专职人员,定期到民间采诗。班固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又说:“孟春之夜,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据说,《诗经》中的作品就是这样被收集到朝廷的。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硕鼠》中用“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作比;“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书,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易畅达,不求华丽。

互见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称为互见法。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从上古到周朝的历史,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尚书》以记言为主,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尚书》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7.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包括《东太皇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9.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05年已考)

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01年已考)

楚歌体—— 楚歌是中国古代流行于楚地的一种民歌,一般句式长短不齐,中间、句尾带“兮”字,用于歌唱,比较悲凉。战国后期,屈原在“楚歌”基础上,创作出“楚辞”这一文体。西汉项羽、刘邦等人亦用楚歌进行创作,创作出《垓下歌》、《大风歌》等作品,刘彻也有《秋风辞》、《瓠子歌》。东汉用“楚歌”创作的文人有张衡的《四愁诗》和梁鸿的《五噫歌》。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04年已考)

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

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辞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不少诗文的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汉代的辞赋类作品,依内容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二是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

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

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乐府

乐府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机关的只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以供给皇帝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乐府中的作品后来又被称为乐府诗,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乐府诗在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西门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六十余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朝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大历十才子包括李瑞、卢纶,钱起,司空曙等人。其诗作特点是内容比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

气盛言宜

“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 “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在贬官永州期间,游览永州山水胜景后所作的八篇游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考试的时候,以上写出三个就可以)。永州八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抒发了作者贬官的郁闷心情。“永州八记”在古代山水文学发展有重要地位。

行卷

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投献名公巨卿,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行卷”之风与诸科中前途最好的进士科紧密联系,所重在文词的优劣高下。行卷对于唐代传奇的盛行有一定的影响。

变文

变文简称为“变”,它是在佛教僧侣所谓“唱导”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四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屈原与《楚辞》

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一、名词解释 第六章 建安文学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名词解释 第七章 正始文学

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一、名词解释第九章 陶渊明

1、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

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一、名词解释第十章 南朝诗歌

1、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画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2、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一、名词解释第十一章 北朝诗歌

1、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2、哀江南赋: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

一、名词解释第十二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1、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2、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3、《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一、名词解释第十三章 南北朝散文

1、《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

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2、《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一、名词解释第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3、《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4、《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一、名词解释第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一、名词解释第十六章 隋及初唐诗歌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名词解释第十七章 盛唐诗歌

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2、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3、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一、名词解释李白

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一、名词解释杜甫

1、“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2、“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一、名词解释中唐前期诗人

1、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为“五言长城

一、名词解释韩愈与孟子

1、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2、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

3、郊岛: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4、长吉体: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一、名词解释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2、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3、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一、名词解释晚唐诗人

1、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2、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这类诗词旨隐约,意蕴丰厚,往往难以确解。

一、名词解释唐代散文

1、古文:古文之名,始见于司马迁,指汉时先秦文字。古文作为文体,始于韩愈,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而言的。

2、骈体文:骈文:指讲究对偶、声韵、辞藻华丽、多用典故的文体,又称之为骈俪文或四六文。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到后来,弊端也随之而生,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3、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名词解释唐代传奇

1、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传奇”一词肇始于元稹《莺莺传》的原始篇名,晚唐裴铏又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传奇》,但传奇正式作为唐代小说的通名,是宋代以后的事。

2、变文:民间曲艺“转变”所用的底本。对“变”字的解释,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和推测,或认为是梵文citra(图画)的音译,或认为是“变更”、“神通变化”等义,或认为是佛教语“因缘变”(因果变换)的简称,迄无定论。现存变文的内容主要是三类:一是演唱佛经故事的,二是演唱历史故事的,三是演唱民间传说的。后二者往往相互渗透,即历史故事多带有传说色彩,民间传说常牵扯历史人物。另外有一种比较特别,数量也少,是演唱当时重大事件的。

一、名词解释唐五代词

1、词: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

3、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五
《名词解释》

【三曹】 “三曹”指的是汉魏年间的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他们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并且闻名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操的诗为建安的文学起着开风气的作用,由于创造性确实比较大,对以后文学也是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三曹”之中,曹丕往往被人忽视,但其实他在文学方面的见解独到,也是“建安文学”当之无愧的领导人之一。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王粲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其诗高峻苍凉。孔融擅长奏议散文。陈琳、阮瑀擅长章表书记。徐幹文笔细腻舒缓。应瑒文采飞扬。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 魏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这七位文士常聚一起肆意酣畅,正如诗中所说的“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然而“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因为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所以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其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曲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世说新语】 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的,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共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们的的遗闻轶事、清谈玄理、疏放举动,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而且其语言精炼、有韵味。在刻画人物和语言使用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小说和小品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韩孟诗派】 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马异、刘叉等人。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韩孟等人不满于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其诗歌创作特点主要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另外,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标新立异,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

1、20、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21、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首推潘岳和陆机。 22、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缺少艺术形象和真情流露,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许询等。 2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24、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刘宋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颜延之喜用典故、堆砌辞藻,成就较逊;鲍照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表现了寒士的慷慨不平,他们艺术成就高,影响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25、竟陵八友: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一时天下文士皆追随之。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是“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其中沈约、谢朓成就最高,他们对声律的发明、诗歌艺术的精细起了重要作用。 26、永明体: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代表人物有谢朓、沈约等。 27、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但沈约、鲍照、萧衍等人的艳诗已肇其端。内容上,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轻艳,风格柔靡,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在艺术上继续了永明体的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28、徐庾体:指南朝梁徐摛、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风和文风。他们的诗文绮丽,多变旧体,故时称“徐庾体”。 “徐庾体”诗大多是奉旨应制之作,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品。徐陵、庾信又工骈文,传统所谓“徐庾体”,更侧重于指“文”而言。徐陵、庾信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将宫体诗所运用的隶事声律与缉裁丽辞文采的形式之美,完全巧妙地移植于“文”的创作中,使骈文耳目一新。 29、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优秀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30、志人小说(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1、《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刘宋刘义庆撰,今本三卷,分三十六篇。内容为汉末至东晋名士们的遗闻轶事、清谈玄理、疏放举动的记录。在刻画人物和语言使用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小说和小品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32、上官体:以初唐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上官仪诗歌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时人多仿效。上官体的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六对”、

“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33、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杰”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作诗,重视抒情,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风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34、沈宋: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贬谪期间也写了不少情韵俱佳的作品。 35、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耿湋,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36、永州八记: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在永州贬所写的八篇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精心刻划,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描写中贯注了浓烈的寂寥心境,借山水写作者凄苦的心地。 37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 38、唐传奇: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远继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创作传统,是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发展。它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更具现实意义。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状况。从创作目的来看唐代传奇作家们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不像六朝小说那样,只是对人物轶事和怪异传闻作单纯的记录。由于作家这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唐代传奇脱离古代小说的稚拙状态,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39、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称为“转变”。转变,就是说唱变文。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 40、郊寒岛瘦:是苏轼对孟郊、贾岛诗歌风格的概括。他们都属于苦吟派诗人,内容多写饥寒穷愁,构思奇特尖新,意境清冷苦涩,风格孤峭瘦硬。 41、三十六体: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称)。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风格华丽浓艳。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其骈文宛转流畅,典丽清峻。 42、敦煌曲子词:是二十世纪初在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唐、五代人的写本的一部分;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证明“词起于民间”;这些民间词题材较广泛,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阔,风格朴素、清新,是珍贵的原始资料。 43、花间集: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共500首。代表作者有温庭筠、韦庄。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六
《名词解释》

答案: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答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答案:由家庭中的成人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旨在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塑造其良好文明的品行,增强社会交往,形成其健康人格的教育。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诸方面发展的方向及其程度,以形成某种预想的个性结构;二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社会的需要。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答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6.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

答案:由家庭中的成人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旨在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塑造其良好

文明的品行,增强社会交往,形成其健康人格的教育。

7、社区教育

答案: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实现模式,就是以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区为范围,

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区内的年轻一代的教育,支持社区内的各类学校。为他们提供帮助,而这个社区内的学校教育机构则一起参与社区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双向

服务,起到既教育少年儿童又 改造社会的作用。

8、家庭

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

9、家庭教育

答案: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家庭教育有

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

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实施的互动

教育和训练;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环境、家庭

气氛、父母言行和子女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和熏陶。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方面。

10、家庭关系

答案: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

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社区教育

答案: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

实现模式,就是以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区为范围,

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区内的年轻一代的教育,支持社区内的各类学校。为他们提供帮助,而这个社区内的学校教育机构则一起参与社区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 实行双向服务,起到既教育少年儿童又 改造社会的作用。

12、家庭结构

答案: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有哪些?

答案:

1)科学性原则;2)理智性原则;3)指导性原

4)渐进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6)一致性原

2.陈鹤琴家庭教育方法论坚持的四个原则。

答案:

1)体现了对孩子的充分尊重,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个性;

2)注重因势利导,不搞强制命令和简单粗暴;

时、适时施教;

4)父母必须有高度的理智,不感情用事,要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教育小孩子时,保持平静的心情

和稳定的情绪。

3、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特点 答案:时代性和社会性;广义性和深刻性;亲

情性和感染性;针对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一贯性;

权威性和一贯性。

4、简述家庭教育的作用

答案: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了学前儿童智力前潜能的最大发挥;促进了

儿童社会化的进程;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

5、学前儿童家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

家长尤其要重视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

己的心灵去体会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要求:

1)首先,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

2)其次,应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 3)再次,应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 6、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任务及要求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要求:

1)首先,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

2)其次,应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

3)再次,应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4)最后,应发展孩子识字的能力。

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法等能前后一致,左右贯通,保证孩子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在实施一致性原则时,家长需注意如下几点:

1)互通信息

8、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答案:

1)首先,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育;

2)其次,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有利于学前儿

童心理健康发展;

3)最后,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有利于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

9、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特点 答案:时代性和社会性;广义性和深刻性;亲情性和感染性;针对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一贯性;权威性和一贯性。

10、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求:

1)首先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

2)其次,应关注孩子游玩的安全。 3)再次,应关注孩子脑部的安全。 4)最后,应关注孩子看电视的安全。

11、家庭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家庭关系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 2)家庭关系最为持久、稳定。

3)家庭关系表现出一种其他任何社会关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

4)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

12、学前儿童家庭品行教育的任务及要求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品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要求:首先,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其次,应培养孩子的合群性。

13、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2)性生活功能

3)抚养和赡养功能 4)经济功能

5)教育和社会化功能

6)感情交流功能

7)休息和娱乐功能

8)宗教功能和政治功能 14、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案: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它具有启蒙性、连续性、针对性、感染性、灵活性的特点。

1)启蒙性: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之根。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中生存,家庭早期的教育与影响,对一个

人道德观念的形成,卫生习惯的养成,智力潜能的开

发,个性特征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

2)连续性: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连续不断地接受的教育。它对人的终生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针对性: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都是个体的家庭成员,对人的影响

教育较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感染性:家庭教育主要依靠潜移默化的感染手段来实现,家庭中通过浓郁的亲情实施教育影响,

感染力非常强烈。

5)灵活性:家庭教育是不拘于时间、地点以及

形式,可以随时随地灵活进行的教育,它无固定的教学大纲和具体的要求,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矛盾,针对家庭成员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展开教育。

1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有哪些? 答案:

1)科学性原则;2)理智性原则;3)指导性原

4)渐进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6)一致性原则 三、论述题

1.试论陈鹤琴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答案: 和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上,强调了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家庭教

育对国家兴盛具有重大意义。

2)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①家庭体育与卫生,就是要加强运动,为孩子寻找适宜的玩耍游戏伴侣,不要轻易吓、骂、打孩子,避免孩子受冤枉和压抑。

②家庭德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教育孩子有同情心;教育小孩子对长者有礼貌;禁止孩子作伪,教育孩子诚实;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等。

③家庭智育,要求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探试物质等。

④家庭美育,就是要让孩子早一些接触音乐、图画,生活在整洁、高雅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加强孩子审美的观点,使孩子养成审美的习惯。

⑤家庭劳动教育,要求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不要代替他们做。

3)家庭教育的原则

包括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身作则的原则;及早施教的原则;严格要求的原则;教养态度一致的原则;宽严适度的原则;责罚要慎重的原则。

4)家庭教育的方法

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方法论中,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体现了对孩子的充分尊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二是注重因势利导,不搞强制命令和简单粗暴;三是体现教育孩子是一种艺术,父母必须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注意发现并及时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及时、适时施教;四是父母必须有高度的理智,不感情用事,要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教育小孩子时,保持平静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为此他提出了游戏教育法、激励教育法等家庭教育的10种方法。

启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今的父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熏陶法

答案: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

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2)二是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 3)三是发挥社会宣传职责。

答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要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并用,奖惩分明,奖惩适度,以强化

2、兴趣诱导法

2.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管理

答案:兴趣诱导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

答案:

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机制?

1)称赞孩子的努力 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孩子的良好行为,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执行适度

2)惩罚孩子的过失

活泼的发展的一种方法。

3.父母沙龙

答案:父母沙龙是学前教育机构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像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那么正规、严肃,它使家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受益。

4、环境熏陶法

答案: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

法。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学前教育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6、暗示法

答案:暗示法是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言语、表情、手势等均可成为暗示的信号。希望孩子做什么,如何去做,或是为防止孩子出现某种错误、过失,家长根据需要给孩子一个“信号”,使孩子能迅速觉察,心领神会,并按照家长的意图去行事,这种教育方法就是暗示法。

7、活动探索法

答案:活动探索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难,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8、榜样示范法

答案: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

1.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一是通过完成双重任务为所在社区服务。

1)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

2)二是确定与社区间的定向联系制度。

3)三是欢迎家长及社区人员参与监察幼儿园工作进行。

3、列举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模式。

答案:有两种模式:

其一,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即幼儿园依托并发挥社区内的各种力量(乡镇政府、企业、大学、中小学等),组成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园内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开展并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

间的合作。

其二,以社区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即以社区为依

托,依靠基层社区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因地制宜地创设条件,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活动,这种模式与我国的社区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正在城市与乡村、沿海和内陆发展。

4.简述50—90年代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特点。

答案:1)普遍性和稳定性;

2)灵活性和变化性;

3)多样性和创造性; 4)个体性和区域性;

5)科学性和规范性。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智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运用理智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如下几点:

1)调节情绪 2)规定限度 3)全面整合 4)杜绝溺爱

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适度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执行时的注意事项

3)奖与惩相结合

7、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以哪几

种?

答案:

1)是教育行政部门以正规化幼儿园为重点,要求园方在提高自身教育质量的同时,承担对邻近的正规与非正规园、所的保教业务指导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基层政府组织有至于教育的力量。 3)是教育科研单位集中一定的科研基金,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社区举办实验点,探索社区保教工作的规律。

4)是有些地区突破幼儿园、学前班的单一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幼儿游戏组、家庭活动站、亲子活动中

心、大带小游乐园等,开展多种多样非正规学前教育

活动。

三、论述题

1.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谈谈实施学前

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措施。 答案:

1) 首先要更新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为了保护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如早期性、亲密性、长期性、渗透性等等,在家庭中对学前儿童

实施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意义。家长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承担起家庭健康教育的任务,应牢记“有健康不等于有一切, 但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这句名言, 帮助学前儿童从小树立起重视健康的正确观念。

2) 其次,培养学前儿童热爱运动,珍爱健康的习惯。家庭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让学前儿童了解关于健康的基本常识,使孩子们逐步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机能和特点,明白自己成长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他们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适应现代化的健康观念和卫生要求。家长不仅不应该限制学前儿童的活动,而且要培养他们从小热爱运动,珍爱生命,珍视健康的好习惯。

3) 再次,要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孩子具有了安全感,信赖感,幸福感,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孩子健康心理的坚实基础。家长还应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方面有其特殊的方式,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家长还应着重完善学前儿童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位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努力,刻苦,认真负责, 坚韧不拔,独立,自信,文明礼貌,遵守规则, 关心他人,有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试论述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

答案: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是整个

社会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1、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2、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3、有利于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 (三)有益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3.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谈谈实施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措施。

答案:

1)首先要更新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为了保护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如早期性、亲密性、长期性、渗透性等等,在家庭中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意义。家长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承担起家庭健康教育的任务,应牢记“有健康不等于有一切, 但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这句名言, 帮助学前儿童从小树立起重视健康的正确观念。

2)其次,培养学前儿童热爱运动,珍爱健康的习惯。家庭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让学前儿童了解关于健康的基本常识,使孩子们逐步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机能和特点,明白自己成长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他们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适应现代化的健康观念和卫生要求。家长不仅不应该限制学前儿童的活动,而且要培养他们从小热爱运动,珍爱生命,珍视健康的好习惯。

3)再次,要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孩子

具有了安全感,信赖感,幸福感,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孩子健康心理的坚实基础。家长还应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方面有其特殊的方式,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家长还应着重完善学前儿童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位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努力,刻苦,认真负责, 坚韧不拔,独立,自信,文明礼貌,遵守规则, 关心他人,有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

1.请根据下列场景分析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

教育特点和儿童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一场景:妈妈把买回的蔬菜放到厨房以后,

就到卧室换衣服去了。儿子急忙打开装菜的塑料袋,当他发现黄瓜的时候,高兴地唱道:“世上就是妈妈

好。”他拧开水龙头清洗黄瓜。妈妈听到了歌声,笑眯

眯地走进了厨房,看到儿子的举动,便夸奖道“你真能干,会帮妈妈洗菜了”,妈妈一边系上围裙、卷起衣袖,一边对儿子说:“洗菜前要像妈妈这样做,就不会把衣服弄湿了,我们把黄瓜、西红柿、豆角都放到菜盆里用水浸泡一会儿,这样就能把菜洗得更干净。”

第二场景:儿子非常认真地洗着黄瓜,妈妈很高兴“你把黄瓜洗得真干净,今天我们凉拌的黄瓜一定特好吃。”儿子说:“妈妈我可不吃黄瓜,我要像我们老师那样,用黄瓜做一条大鳄鱼。”妈妈说:“不行,我买黄瓜是用来做菜的,不是给你乱折腾的。”儿子反

驳到:“你说过我在家不和你去买菜,你就给我买黄瓜的。”“我说过买但不是用来玩的,你那么多玩具还不够玩的?”儿子说:“我没有用黄瓜做的鳄鱼玩具”。妈妈想了想,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看在你今天早上表现不错的份上,就奖给你一根黄瓜做鳄鱼吧”。

第三场景:妈妈用菜刀切黄瓜,儿子羡慕极了,也想用妈妈手上的那把菜刀,妈妈说:“这可不行,你人太小,不安全,昨天,爸爸做飞机拿回的塑料刀可以切黄瓜”。儿子说:“我不记得放在哪里啦”。妈妈生气的说你总是乱放东西,这个坏毛病总不改,用到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吧?妈妈替儿子找到塑料刀,儿子用力切黄瓜,这是鳄鱼的嘴巴,这是眼睛,头„„切好后高兴地把鳄鱼的各个部分放到大盘子里摆好,兴奋地叫道:“妈妈,你看我做得怎么样?”妈妈说:“马马虎虎。”

(对于基本原理的回答占10分,理论联系实际的回答占10分。)

答案:从材料的三个场景来看:

1)儿子发展特征:爱动手操作,语言敏捷;生活上的整理物品能力差。

2)父母的教养方式:母亲能够利用生活的具体细节对孩子进行教育,抓住时机进行指导孩子的发展。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时太苛刻。爸爸对儿子的教育影响不太大,建议以后多和孩子进行沟通。

3)提出教育建议:增进和孩子沟通,增进和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家长间应协调一致地对孩子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的培养进行教育。

2.请根据下列场景分析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特点和儿童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一场景:妈妈把买回的蔬菜放到厨房以后,就到卧室换衣服去了。儿子急忙打开装菜的塑料袋,当他发现黄瓜的时候,高兴地唱道:“世上就是妈妈

好。”他拧开水龙头清洗黄瓜。妈妈听到了歌声,笑眯眯地走进了厨房,看到儿子的举动,便夸奖道“你真能干,会帮妈妈洗菜了”,妈妈一边系上围裙、卷起衣袖,一边对儿子说:“洗菜前要像妈妈这样做,就不会

把衣服弄湿了,我们把黄瓜、西红柿、豆角都放到菜盆里用水浸泡一会儿,这样就能把菜洗得更干净。”

第二场景:儿子非常认真地洗着黄瓜,妈妈很高兴“你把黄瓜洗得真干净,今天我们凉拌的黄瓜一定特好吃。”儿子说:“妈妈我可不吃黄瓜,我要像我们老师那样,用黄瓜做一条大鳄鱼。”妈妈说:“不行,我买黄瓜是用来做菜的,不是给你乱折腾的。”儿子反驳到:“你说过我在家不和你去买菜,你就给我买黄瓜的。”“我说过买但不是用来玩的,你那么多玩具还不够玩的?”儿子说:“我没有用黄瓜做的鳄鱼玩具”。

妈妈想了想,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看在你今天早上表现不错的份上,就奖给你一根黄瓜做鳄鱼吧”。

第三场景:妈妈用菜刀切黄瓜,儿子羡慕极了,也想用妈妈手上的那把菜刀,妈妈说:“这可不行,你人太小,不安全,昨天,爸爸做飞机拿回的塑料刀可以切黄瓜”。儿子说:“我不记得放在哪里啦”。妈妈生气的说你总是乱放东西,这个坏毛病总不改,用到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吧?妈妈替儿子找到塑料刀,儿子用力切黄瓜,这是鳄鱼的嘴巴,这是眼睛,头„„切好后高兴地把鳄鱼的各个部分放到大盘子里摆好,兴奋

地叫道:“妈妈,你看我做得怎么样?”妈妈说:“马马虎虎。”

答案:

从材料的三个场景来看:

1) 儿子发展特征:爱动手操作,语言敏捷;

生活上的整理物品能力差。

2) 父母的教养方式:母亲能够利用生活的具体细节对孩子进行教育,抓住时机进行指导孩子的发展。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时太苛刻。爸爸对儿子的教育影响不太大,建议以后多和孩子进行沟通。

3) 提出教育建议:增进和孩子沟通,增进和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家长间应协调一致地对孩子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的培养进行教育。

(对于基本原理的回答占10分,理论联系实际的回答占10分。)

3.请根据下列场景分析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特点和儿童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一场景:妈妈把买回的蔬菜放到厨房以后,就到卧室换衣服去了。儿子急忙打开装菜的塑料袋,当他发现黄瓜的时候,高兴地唱道:“世上就是妈妈好。”他拧开水龙头清洗黄瓜。妈妈听到了歌声,笑眯眯地走进了厨房,看到儿子的举动,便夸奖道“你真

能干,会帮妈妈洗菜了”,妈妈一边系上围裙、卷起衣袖,一边对儿子说:“洗菜前要像妈妈这样做,就不会把衣服弄湿了,我们把黄瓜、西红柿、豆角都放到菜盆里用水浸泡一会儿,这样就能把菜洗得更干净。”

第二场景:儿子非常认真地洗着黄瓜,妈妈很高兴“你把黄瓜洗得真干净,今天我们凉拌的黄瓜一定特好吃。”儿子说:“妈妈我可不吃黄瓜,我要像我们老师那样,用黄瓜做一条大鳄鱼。”妈妈说:“不行,我买黄瓜是用来做菜的,不是给你乱折腾的。”儿子反驳到:“你说过我在家不和你去买菜,你就给我买黄瓜的。”“我说过买但不是用来玩的,你那么多玩具还不够玩的?”儿子说:“我没有用黄瓜做的鳄鱼玩具”。

妈妈想了想,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看在你今天早上表现不错的份上,就奖给你一根黄瓜做鳄鱼吧”。

第三场景:妈妈用菜刀切黄瓜,儿子羡慕极了,也想用妈妈手上的那把菜刀,妈妈说:“这可不行,你人太小,不安全,昨天,爸爸做飞机拿回的塑料刀可以切黄瓜”。儿子说:“我不记得放在哪里啦”。妈妈生气的说你总是乱放东西,这个坏毛病总不改,用到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吧?妈妈替儿子找到塑料刀,儿子用力切黄瓜,这是鳄鱼的嘴巴,这是眼睛,头„„切好后高兴地把鳄鱼的各个部分放到大盘子里摆好,兴奋地叫道:“妈妈,你看我做得怎么样?”妈妈说:“马马虎虎。”

从材料的三个场景来看:

1)儿子发展特征:爱动手操作,语言敏捷;生活上的整理物品能力差。

? 2)父母的教养方式:母亲能够利用生活的具体细节对孩子进行教育,抓住时机进行指导孩子的发展。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时太苛刻。爸爸对儿子

的教育影响不太大,建议以后多和孩子进行沟通。

?3)提出教育建议:增进和孩子沟通,增进和

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家长间应协调一致地对孩子整理

物品等生活习惯的培养进行教育。

(对于基本原理的回答占10分,理论联系实际的回答占10分。)

4.当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每天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家长普遍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从小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防

止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来被社会所淘汰。请结合所

学知识,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答案:

首先,家长把智能教育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是不正确的,忽视了全面发展。其次,很多家长

看着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孩子就学什么,或者今天

学这明天学那,完全是家长的主观臆断,忽视孩子真

正的兴趣和需要。

家长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智能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前提条件。婴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身心的发展有赖于大人的培养。他们需要爱、温暖、安全和鼓励,需要游戏活动。在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中,儿童的智能才可能会得到发展。作为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子观、人才观,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智能教育要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味追求早期智力方面

的教育,而忽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这不免使家庭

教育陷入片面化的僵局。智能教育要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就是要开展得适时、适宜。所谓适时就是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所谓适宜,就是智能教育内容的安排和教育方式的选择上要考虑孩子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如何在学前期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大量识字和计算活动,就会挫伤孩子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3)家长要给儿童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活动。在家庭智能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给孩子提供适宜

的材料和活动,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积木、积塑、儿童图画书、各种玩具等,同时也可采用看图讲故事、做

游戏等方式,使孩子广泛接触大量事物,提供儿童操

作和游戏的机会。同时在家庭空间布局方面,要尽可能的考虑和照顾到儿童的需要,为儿童设置儿童房或儿童区。成人要多于学前儿童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等等。

5.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理知识,对下列事

件进行简单分析、评价,并提出教育建议。

小宝的妈妈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当她听到5

岁的儿子在楼下哭时,急忙喊小宝的爸爸:“儿子在楼

下哭了,他肯定吃邻居小哥哥的亏了,你快去把儿子

找回来。”小宝的爸爸朝窗外望去,当他看到儿子骑在邻居小哥哥的身上时,便得意地喊到:“小宝妈妈,你快来看呀,我们的儿子真能干,他已转败为胜了,我

不用再下楼去了。”

答案:分析、评价: 1) 这位母亲很了解自己的孩子;

2) 母亲对孩子担忧较多;

3) 母亲注意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 4) 父亲地孩子很溺爱,发现孩子的过失行为

却不予以制止。

建议:

1) 父母对孩子要严格要求;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一致。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七
《读词常识》

读词常识

一、词的兴起

词的产生最早于隋代,起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以充分、坚实的证据证明民间创作是词的最早来源。敦煌曲子词使我们看到了早在文人词兴起以前词在民间的盛行情况,看到了初期词在民间的发展和当时词体本身的成熟程度。中唐以后的文人词就是在民间词的基础上,吸取和运用了它们的成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文人词在初、盛唐时已偶有所作,但创作极少。盛唐有据传为李白所做的《菩萨蛮》、《忆秦娥》。中唐,白、刘“依曲拍为句”,作了《忆江南》,《竹枝词》,另有一些诗人亦间或作词。晚唐五代,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宋代发展到顶点。

二、燕乐与词的关系

1、燕乐的兴起

中国的音乐,在隋唐间起了很大的变化。古乐几乎全部销亡。“开皇中,胡乐大盛于闾阎。”(唐杜佑《通典》)。“唐天宝十三载,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宴又作燕或 ,就是宴会时所奏的音乐。)”所谓雅乐就是秦代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汉魏六朝的乐府,燕乐是外族输入的新声。燕乐是以大量传入的胡乐为主体的新乐,其中也包含着一部分民间音乐的成分。它是中外音乐交融结合而成的一种新音乐,燕乐的传入和兴盛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燕乐的主要乐器是琵琶和觱栗。

2、燕乐与词的关系

古歌词保存到现在,配雅乐的是诗三百,配清乐的是乐府。燕乐就必须有新歌词去配合,这是势所必然。燕乐是中古以来划时代的、伟大的音乐,当燕乐成为乐坛的主流时,必然要求新的诗歌与之相配合,长短句于是应运而生。长短句“句度长短之数,声韵平上之差”,全依照音乐的要求,故写词叫做“倚声填词”。

三、词的各种别称

1曲子词

曲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宋人也称词为歌词。词与曲原不可分离,词为文辞部分,曲为音乐部分。曲子词是最确切的全称。因之,文人词又称诗客曲子词。词调中有些调名带有“子”字,破阵子,子就是曲子的省称。

2诗馀

把词称为诗馀,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词是诗的下降,是诗的馀绪剩义。这是轻视词的

看法。

另一种认为词是出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人律诗绝句中变化出来的;唐人是先用五、七言诗入乐,到了唐末五代,才改用长短句。这种说法并不符合词的产生过程和唐代歌诗的实际情况:词的产生和创作本来就是配合音乐的,所以一开始就有长短句的采用,是齐言和杂言两体并用的。根据现有的资料,隋唐之际已有合乐的长短句的词,它的产生可能还在近体诗之前。唐代歌诗,固然有很多是用五、七言诗,但也有很多早用了长短句。终唐之世,不断传唱五、七言诗,也不断传唱长短句调。唐代诗与词的发达程度不同,并不是因为它们产生的时代各有先后。

3乐府

乐府:汉魏六朝入乐的歌诗,包括采自民间的和文人创作的,都称为乐府。词也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歌诗,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称它为一种乐府诗。

但唐宋词并不直接渊源于汉魏六朝乐府,它所配合的音乐和合乐的方式跟前代的乐府诗有很大不同。唐宋词配合的燕乐,在当时是全新的,外来的东西,和前代的乐府诗所配合的雅乐,清乐不是一个系统。而且词是先有乐调,“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与前代乐府的“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不同。宋人有称词为近体乐府的,以区别于古乐府。 4长短句

长短句:是词的形式特点之一,但词和近体诗的不同主要在于它是歌词,它和音乐结合,并非由于句式的异同。

四、词与诗形式上的不同:

词在形式上和近体诗、古体诗都不同,这首先是因为它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词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决定的。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称为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也就是歌谱。写词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调,然后按照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以词填之。这样写出的歌词方能协音合律,可以歌唱。所以做词叫做倚声填词。

每个词调都有一个固定的宫调,词调的创制必须依据宫调来定律。宫调是以七音、十二律构成。七音是指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指歌唱的声音的高低。十二律指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用以定音阶的高下。

宋人词集有些是依照宫调编排的,如柳永的《乐章集》和张先的《张子野集》。有些词

集虽不依照宫调编排,但在词调下注明所属宫调,如周邦彦《片玉集》。一个词调一般只属于一个宫调,但有些词调却同时分属几个宫调。如柳永的《乐章集》中,《定风波》既入双调,又入林钟调。

以上为必讲内容。以下为选讲内容。

2、词调的来源:

燕乐的曲调成为词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唐代所传曲乐资料为太常曲和教坊曲。太常曲为朝廷正东,转为词调的很少,教坊曲有很多转成了词调。

1 来自外域或边地《菩萨蛮》

2 来自民间《竹枝词》

3 依大典、法曲制成 《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4 创于歌妓 《雨淋铃》是明皇命乐工张野狐撰,《春莺啭》是高宗命乐人白明达写之。

5 创于官立音乐机关。宋设有官立音乐机构大晟府,大晟府曾创立了《黄河清》《并蒂芙蓉》等调。

6 文人自创词调 唐宋词人中有不少懂得音律乐理的,他们都能够自己创制词调。如柳永、周邦彦、姜夔等。周邦彦还是大晟乐府的高级官员。他们的词集中就多自制的新调。词人自制的词调,称为“自度曲”、“自制曲”或“自制腔”。

7 来自酒令“新翻酒令著辞章”歌舞化的酒令近于或已经成了词调,为今之“令”词。“令”有“令格”,被继承下来后成了词的某些或修辞特点。

3、词调与文情

每一个词调都表达一定的情绪,《六州歌头》、《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调,都适宜于写豪放的感情。唐宋人作词不少是按照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择调的。

4、词调的分类和变格

词调主要分令、引、近、慢四类。令词的名称当来唐代的酒令。唐人于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作酒令,遂称为令曲,又称为小令。唐五代文人专工小令,不多用长调,其原因主要是:1、小令和近体诗形式相近,唐代以五、七言诗协乐,初步解放为长短句,文人容易接受;2、唐代近体诗发达,作诗讲究声律对偶,民间小令人文入手中也变成格律词。他们不肯放弃原来已经熟练的近体诗技巧而来作生疏的长调。所以在文人笔下先定型下来的是小令而不是长调。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它和歌、谣、操、曲等是同样的意思。词中的引词,大都应

来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遍制成,如《清波引》、《婆罗门引》。

近,又称近拍,近词和引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近词中最短的是《好事近》,四十五字。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谓:“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辽以外为长调。”大体上我们认为五十字以下为小令,一百字以下为中调。

2词大多分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是偶句押韵,但词的韵位要依据曲度,大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4长短句的句式。作词大量使用长短句,也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因为它是乐句。 5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

补充内容:

1、 作谱与填词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一些词人同时也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但多数词人都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

按谱填词,往往就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

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2、词谱

每个词调都是有曲谱的。如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皆有旁谱,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

音谱和歌法失传之后,词就完全诗律化。它只能从字句声韵方面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格律。

这样编撰起来的词谱就和近体诗的声调谱差不多,而和音乐完全脱离了关系。这类词谱始于明张的《诗馀图谱》。其谱分列词调,旁注平仄工:用白圈表平,黑圈表仄,半白半黑的表可平可仄。

3、词与四声

自齐梁时代周 、沈约等发明了四声(平、上、去、入),后来就把它的规律运用到诗歌创作上,创造了唐代的近体诗。

但是近体诗只分平仄(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它的字声的组合基本上是两平两仄相间、对举使用。因为近体诗讲究声律不过是为了口吻协调,便于讽咏。

作词则除了分平仄以外,有时还须分辨四声与阴阳;字声组合的方式也比近体诗来得复杂多变。如果一首词的字声不能和乐谱密切配合,歌唱时必然发生困难,甚至有棘喉涩舌之病。宋代一般词人对审音用字都比较注意,紧要处往往一个字要几经改易。词的音谱歌法虽然久已失传,无法歌唱,但因为词以文字声调表现音律,它的字声组合谐和调协,本身具有一种音乐美。所以读起来还是声调铿锵,比近体诗更美听。

民间曲子词以敦煌所出《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诗客曲子词以《花间集》为代表。《云谣集杂曲子》是敦煌曲子词写本中最为完整的一卷,现藏在伦敦博物院。

朱孝臧跋《云谣集杂曲子》说:

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且为中土千余年来未睹之秘籍。

《花音集》十卷,后蜀赵崇祚编。所录凡十八家,词五百首。录词最双的是温庭筠,六十六首。

两者所选的词有显著不同:

敦煌曲子词里绝大部分是无主名的作品,《花间集》的词作者皆有行实可考。

《花间集》里较长的词都是引、近而非慢词,便敦煌曲子词里已有百字以上的长调。 两词集中同调名的曲子格式并不完全一样。敦煌曲子词中同调名的曲子格式多有不同。 从内容上看,《花间集》多描写男女间的悲欢离合,而敦煌曲子词所写的内容广泛得多。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

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用的是朴素的语言。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八
《语文趣味知识积累》

成语对对子

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老牛破车 - 盲人瞎马 张冠李戴 - 鹊巢鸠占 山穷水尽 - 地老天荒 投鼠忌器 - 打草惊蛇 望子成龙 - 指鹿为马 泥牛入海 - 饿虎扑食 洗心革面 - 脱胎换骨 销声匿迹 - 隐姓埋名 饮鸩止渴 -借酒消愁

按部就班 - 拔苗助长 空中楼阁 - 世外桃源 石沉大海 -日薄西山

顺风驶船 - 逆水行舟 地大物博 - 源远流长 前途无量 - 后患无穷 死记硬背 - 生吞活剥 贤妻良母 - 孝子贤孙 平分秋色 - 独占鳌头

草菅人命 - 荼毒生灵 艳如桃李 - 冷若冰霜 兴师动众 - 调兵遣将

名正言顺 - 理直气壮 假公济私 - 损人利己 海枯石烂 -日久天长

叶公好龙 - 杞人忧天 翻山越岭 - 赴汤蹈火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临渴掘井 - 未雨绸缪 腾云驾雾 - 乘风破浪 赫赫有名 - 默默无闻

将错就错 - 以讹传讹 咬文嚼字 - 舞文弄墨 偃旗息鼓 - 息事宁人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五、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七、 怪体诗如何读?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川川川川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良药苦口—— 空谈误国

承前启后—— 闯北走南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鼎新革故—— 弄巧成拙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再来,送上门了: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顺藤摸瓜 按图索骥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釜底抽薪 火上加油 吴牛喘月 蜀犬吠日

狗血喷头 马革裹尸 鸡飞蛋打 兔死狐悲 虎头蛇尾 狼心狗肺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动如脱兔 呆若木鸡 鱼目混珠 狗尾续貂 南郭吹竽 东施效颦

照猫画虎 指桑骂槐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盲人摸象 塞翁失马 为虎傅翼 画蛇添足

引狼入室 调虎离山 杀鸡取卵 暴虎冯河 鳄鱼眼泪 狐狸尾巴 独木难支 众擎易举

棋逢对手 将遇良才 披星戴月 栉风沐雨 病入膏肓 祸起萧墙 隔岸观火 临渊羡鱼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铺天盖地 排山倒海 投李报桃 欺世盗名 粗制滥造

围魏救赵

胸有成竹

天翻地覆 精雕细刻 得陇望蜀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 偷天换日 烘云托月 目无全牛 人仰马翻 风调雨顺 水深火热 老牛破车 盲人瞎马 攀龙附凤 招兵买马

张冠李戴 鹊巢鸠占 移山倒海 推波助澜 秋高气爽 春和景明 山穷水尽 地老天荒

投鼠忌器 打草惊蛇 望子成龙 指鹿为马 泥牛入海 饿虎扑食 蝇营狗苟 狼奔豕突

睚眦必报 铢两悉称 兴利除弊 吐故纳新 洗心革面 脱胎换骨 销声匿迹 隐姓埋名

削足适履 掩耳盗铃 呼风唤雨 惊天动地 饮鸩止渴 借酒消愁 按部就班 拔苗助长

峥嵘岁月 豆蔻年华 空中楼阁 世外桃源 丢卒保车 毁家纾难 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

闭门造车 画地为牢 石沉大海 日薄西山 杳如黄鹤 噤若寒蝉 风卷残云 火烧眉毛

顺风驶船 逆水行舟 折冲樽俎 运筹帷幄 发聋振聩 摧枯拉朽 地大物博 源远流长

死记硬背 生吞活剥 贤妻良母 孝子贤孙 平分秋色 独占鳌头 草菅人命 荼毒生灵

艳如桃李 冷若冰霜 敲骨吸髓 挖肉补疮 画虎类狗 得鱼忘筌 兴师动众 调兵遣将

望文生义 坐井观天 名正言顺 理直气壮 门庭若市 蓬荜生辉 空头支票

假公济私

顾名思义

穿山越岭 平地楼台 损人利己 海枯石烂 日久天长 叶公好龙 杞人忧天 尝脔知味 赴汤蹈火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临渴掘井 未雨绸缪 腾云驾雾 乘风破浪

赫赫有名 默默无闻 将错就错 以讹传讹 衮衮诸公 谦谦君子 咬文嚼字 舞文弄墨

偃旗息鼓 息事宁人 门当户对 志同道合 硕果累累 野心勃勃 管中窥豹 雾里看花

昂首挺胸 垂头丧气 眉飞色舞 趾高气扬 手忙脚乱 耳软心活 手舞足蹈 耳濡目染

交头接耳 瞠目结舌 张口结舌 咬牙切齿 张牙舞爪 指手画脚 眉高眼低 面红耳赤

一言为定 三思而行 三言两语 七手八脚 千锤百炼 三令五申 五花八门 三教九流

千秋大业 万世奇功 一穷二白 四平八稳 百依百顺 十全十美 四分五裂 七拼八凑

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万事具备 一木难支 三长两短 九死一生

百年不遇 千载难逢 五彩缤纷 八面玲珑 七折八扣 十拿九稳 五体投地

冷冷清清

大名鼎鼎

先入为主 一手遮天 轰轰烈烈 尽善尽美 全心全意 津津有味 遥遥无期 小心翼翼 后继有人 前思后想 上传下达 东鳞西爪 南腔北调 左邻右舍 前因后果

先声夺人 后来居上 前途无量 后患无穷 后起之秀 先见之明 先天不足 后生可畏

东奔西走 前仆后继 东奔西跑 前赴后继 左顾右盼 东拉西扯 前清后欠 左支右绌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三番五次 千丝万缕 千奇百怪 三纲五常 两袖清风 一枕黄粱

千头万绪 两面三刀 一厢情愿 百般刁难 百废俱兴 万马奔腾 百花齐放 五谷丰登

一步登天 八仙过海 两相情愿 三足鼎立 一息尚存 两败俱伤 百家争鸣 万马齐喑

有勇有谋 无法无天 有机可乘 无事生非 有条有理 无忧无虑 有始有终 无缘无故

有板有眼 无拘无束 有头有尾 无影无踪 无人过问 有苦难言 有目共睹 无人问津

有口难辩 无利可图 有口皆碑 无的放矢 有利可图 无家可归 有条不紊 无地自容

有生之年 无米之炊 有禁不止 无计可施 有法可依 无权过问 呱呱落地 呀呀学语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九
《名词解释1》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墨子》中的《兼爱》、《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论》。

《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永明文学: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永明体(新体诗):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

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哀江南赋: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

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齐代诗人沈约总结了前人对声韵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应避免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因为出现于齐代永明年间,所以又叫永明体。它是古诗发展到近体的过渡形式。谢脁的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新体诗的代表作家除谢脁外,还有沈约、王融、何逊、阴铿等。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承先启后的意思篇十
《名词解释 (2)》

诗经六义:源于《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后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序:《毛诗》对各诗的解说文,又称《毛诗序》,分小序、大序两种。小序解说各诗主题,列在各诗之首,篇幅均较短。大序总论《诗经》全体,列在《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小序之后,篇幅较长。《诗序》的解说大多牵强附会,给诗篇强加无根据的政治寓义,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四始: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即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毛诗序》中所提“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

变风变雅: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 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 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叙事三体:

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合称“春秋三传”。 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稷下:指战国齐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齐威王﹑宣王曾在此建学宫﹐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活动的中心。

寓言十九: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骚体:

风 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汉乐府:汉代官家掌握音乐的机关叫“乐府 ”,汉乐府就是对汉代由这一音乐机构所收集、编制的“歌诗”的称呼,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一种诗体的名称。《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有名的佳作。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扬马:汉代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

七体: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汉赋: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取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铺张手法。有小赋和大赋两种。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绮靡富丽﹐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史记五体:

《新序》:

〈楚辞章句〉:《楚辞》注本。东汉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班马 :班马指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历史学家的简称,“班”指班固,“马”指司马迁。司马迁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班固写有断代史《后汉书》,这两部著作是“前四史”之一。班马的创作对我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谶纬之学: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是指在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作家所写的优秀诗歌,反映了社会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大抵情辞慷慨悲凉、格调刚健清新,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的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为“建安风骨”。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咏怀诗》:

大小谢:

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骈文 :文体的一种,脱胎于汉,形成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弥漫于唐,余波直到近代。其文全篇对偶,讲究平仄用韵,讲究用事用典和藻饰,后字数渐趋于四六。它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但过于注重形式美,内容较为空洞,也不便作家掌握运用。代表作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正始体: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

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韦柳: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

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

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3696.html

    【承先启后的意思】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