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种植技术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篇一 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樟子松种植技术(20140721)

  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树形优美的特点,它是防风固沙、改良沙地、经济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栽种的主要树种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的风水梁生态移民新村里,有一位绿化能手,叫刘新宇。他在每年的四月上中旬,最低环境温度在0—5摄氏度,就会播种樟子松种子;幼苗第二年3月底4月初移栽;成苗第二年9月中旬,或第三年3月中旬移栽。在管护的过程中,浇水是樟子松成活的关键。除了要有水源外,还要掌握好土壤干湿度来浇水;另外还要做好除草害的工作,和立枯病的防治工作,让樟子松在固定沙丘上能够顺利地生长。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樟子松的种植技术。

  相关知识:

  樟子松( Pinus sylvestnis l.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松科植物,是我国珍贵树种,天然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寒温带,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地区。我国解放前仅有少量栽培,解放后人工造林发展迅速,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特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北方各地得到广泛引种栽培,是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难得的重要树种之一,此外,樟子松树干通直,树形塔形、树皮红色,并能抗一定的污染,在城镇绿化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樟子松特性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耐-40℃~-50℃低温。喜光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适应性强,生长快。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人工造林在6~7年生时即可进入生长旺盛时期,立地条件不同,其生长发育的情况相差悬殊。樟子松不仅对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中等的抗性,而且对松梢螟、松干蚧及松针锈病具有一定的抗性。但幼林时易遭鼠害。
  2.地理分布
  樟子松自然分布按地理类型可分为沙地樟子松和山地樟子松。沙地樟子松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以南。从锡泥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辉河上游地区、巴尔图至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区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樟子松林。山地樟子松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满归、阿龙山到图里河、根河一带。在大兴安岭东坡,经阿里河至博克图、巴林、南木、阿荣旗也有少量分布。此外,从1955年在辽宁章古台沙地引种樟子松成功之后,先后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九个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引种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3.樟子松种植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丘间低地,沙丘上均可以生长,但以湿润沙地为好。在山地石砾质土、粗骨土、黄土、阳坡中上部以及其他土壤瘠薄的地段上均可栽植,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最好。水湿地、低洼积水地、含盐量大于0.12%的土壤不宜营造樟子松林。
  (2)造林密度
  沙地为1250~2500株/hm2,15年后密度应保持在750~900株/hm2,一般片状造林宜稀,带状造林可适当密植。山地以1650株/hm2~3300株/hm2为宜。
  (3)混交
  樟子松山地造林可与落叶松、山杏带状混交,与宁条、沙棘进行行间或株间混交;在沙地可与榆树带状或不规则混交;与灌木行间、带状或不规则混交;樟子松还可以与阔叶乔木、灌木进行综合混交,形成针阔、乔灌结合的混交林或林带。
  (4)整地
  固定沙地可提前整地(50×30cm),风蚀沙地可随挖随栽植;在山地,如果植被好,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方采用穴状整地(40×25cm),如在石质山地或干旱阳坡,为蓄水保墒多采用鱼鳞坑、水平沟等整地方法。整地时间春、夏、秋季均科,但以夏季为最好。
  (5)种植
  樟子松种植一般采用穴植法。但有些地区采用缝植法效果好,湿土不离坑,保墒,减少挖土和回填工序,栽植效率高。近年来,樟子松座水、覆膜抗旱造林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樟子松苗木根系纤细,易于风干,根系断伤后不易形成新根,即使土壤中水分充足,栽植后仍不易成活,这是不前生产上许多地区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护好苗木根系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苗木大小的选择影响造林成活。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用3~4年生移植苗造林效果最好。个别地方也有用2年生苗造林。近年来樟子松容器苗大量使用,通常3~4年容器苗雨季造林。
  (6)幼林抚育
  抚育年限般为3年,各年抚育次数为2、2、1。山地造林可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培土;沙地造林后期,可割大草留草带,以防冬春起沙。在风沙干旱地区,造林当年及第二年结冻前应给幼苗培土,以防生理干旱及动物危害[来源:
  4.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造林技术
  关键在于如何保护幼树免受沙埋、沙割及风蚀的危害。必须先用生物沙障或机械沙障用以固沙,当地面流沙基本停止,才能进行造林。通常选用沙柳、黄柳等灌木,间隔20~30m栽植一带灌木,带的走向与主风向垂直,灌木常采用插条造林。还可用小叶锦鸡儿、杨柴等灌木,采用网状或条状直播造林,经沙丘固定后再栽樟子松。此外,借助于铺草或插草墙等机械沙障进行造林。沙地栽樟子松用小坑靠壁栽植法及窄缝栽植法,要强调深栽。
  5.樟子松病虫害防治
  (1)油松球果螟
  药剂防治: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喷 40% 乐果乳油400倍液,或50%敌百乳油1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的液体或 80% 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20%蔬果磷乳油 500 倍液。成虫出现后,每隔7天喷1次6%可湿性六六六200倍液。此外,也可在虫产卵期间施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15万头左右。
  (2)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树干基部,而且病腐木、枯立木、风倒木和风折木则受害更甚。防治方法除保持林地卫生外,喷六六六粉剂。
  (3)落叶松毛虫
  防治方法是幼虫食叶期喷松毛虫杆菌,成虫期设黑光灯诱杀。此外,每株成材树绑毒绳也是防治松毛虫的良好办法。
  (4)鼠害
  害鼠剥食樟子松根颈以上的韧皮部,及切断细嫩枝条或顶芽。药物防治可投撤磷化锌或氟乙酰胺等杀鼠药丸,每亩75克,毒饵诱杀。

篇二 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以及土层瘠薄的山地石砾沙土上均能良好生长。它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达150~200年,长的可达250年。

  1、育苗技术

  1.1 育苗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做育苗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树的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樟子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增强抗性。但也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这样会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

  1.2 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

  1.3 种子处理为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催芽,一般采用湿沙埋藏法。播种前5~7天,先将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40℃~60℃的水浸泡一昼夜,放人事先挖好的埋藏坑里,用两倍的湿沙混拌,上面用草帘或塑料布遮盖,白天上下翻动,并适量喷水,到种子大部分咧嘴,即可进行播种。

  1.4 作床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10~15厘米,小步道50厘米,床面1米。要保持床面平坦,以免雨淋或浇水时种子被冲淤,影响发芽和幼苗生长。

  1.5 播期

  适宜的播种期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非常重要,播种期一般为5月上旬,通常每亩播种15~25公斤左右。

  1.6 苗期管理

  ①浇水:播种后到幼苗出齐前,表土必须保持湿润,防止芽于,造成缺苗断垄,但浇水量不宜过大,一般在午后进行。出苗后到6月末易患立枯病,也易遭日灼,因此,浇水宜少量多次,以调节床面湿度、温度。7~8月间为生长旺盛期,根系已伸展,由于气温高,苗木蒸腾量大,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每隔2~3日浇一次透水:8月中下旬,为促进幼苗木质化,利于过冬,应控制水量,除天气特别旱外,一般不用浇水。

  ②施肥:幼苗需肥量很少,一般用尿素溶于水后浇人苗床即可。每亩施入10公斤左右。

  ③除草:为防止浇水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幼苗生长发育,要适时进行松土除草。

  1.7 越冬保护

  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季干燥气候的影响,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在11月中旬左右,即土壤冻结时,把步道的土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为15~20厘米,到第二年3月中旬,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

  2、造林技术

  2.1 造林地的选择

  樟子松造林应选择排水良好、湿润的中等肥力的土壤、山地石砾质沙土、粗骨骼土,河岸沙地及其他土层瘠薄的地段,适宜栽植樟子松,在滇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造林,必须实行固沙造林,首先应做到如何保护松树免受沙埋、沙割及风蚀危害。

  2.2 造林整地

  樟子松造林地的整地,以往是块状整地,此种方法适于林区的森林更新。带状整地,根据草层繁茂程度,带宽50厘米对70厘米,为了避免引起土壤风蚀,整地应垂直主风向进行;穴状整地、环山机械开沟整地,用开沟犁沿等高线坡度在18℃以下的地带进行开沟整地,整地深度30厘米~50厘米,沟底宽20厘米~28厘米,在雨季进行,第二年进行回土,重耙一次,做到沟土饱满,耙细、压实,风沙危害的地方随开沟随造林,此种方法适用于集中连片。在整地的过程中必须适当保留原有的草层,作为松树的保护物。

  2.3 造林方法

  ①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保护苗根十分重要。起苗时要尽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和湿润,樟子松是针叶树种,苗木地上部分再生能力弱,尤其是顶芽,一旦破损,很难长成树干通直的良材,地下部分根又很纤细.稍不注意就易枯干,折断,使成活率降低。因此,掘苗、选苗、运苗、栽苗是樟子松造林的关键环节。掘苗、选苗、包装、运输、假植等各道工序应努力缩短时间、避免苗根被风吹日晒。要选择顶芽饱满、茎干粗壮、根系发达、无双顶芽、无病虫害感染的苗木用于造林。要做到随掘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可以晚间运苗,白天栽植,苗木运到造林地要及时假植起来。栽苗时要勤拿少取,苗木罐中不能离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用水浸苗根和苗根蘸泥浆等方法处理苗木。

  ②苗木的包装和运苗 樟子松苗木选好后每百株捆成一包,用草帘包装,苗根相对,苗梢向外进行捆包。要浇足水,远距离运输途中要多次浇水,以保持苗木根部湿润。

  ③樟子松裸根苗栽植方法 樟子松裸根栽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可分穴植和缝植两种。穴植是在挖好的植树穴栽苗。缝植是在整好地的造林地块,用镐或锹挖开土层,将苗木放入缝内,使苗根与土壤密搂,然后填土、压实。在干旱地区营造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前2年要在秋季用土将树苗埋土防寒,第二年撤土,形成侧方庇荫。

篇三 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樟子松的种植技术,栽培樟子松要注意什么

樟子松:樟子松的种植技术,栽培樟子松要注意什么 樟子松种植技术 一、技术内容及其优点

造林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利用全过程,造林工艺的各个工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截至目前,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完成樟子松造林工程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改春季一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改浅栽为深栽造林;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

“五不”:造林前不需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试验研究表明: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铲趟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保存率和成林率。

“四提高”: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年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

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10年,提高了成林率;如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100%。

二、具体做法和技术要点

(一)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米,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000株,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000株。造要按1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米x 5米或5米x 5米,每公顷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说,1公顷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顷-22.5公顷。

(二)容器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1.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厘米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径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时间相同。

容器苗装袋的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1/3,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

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技术要点:为确保育大质量,提高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①选用顶芽饱满,须根完整的壮苗装袋,剔除弱苗、无顶芽苗和撸根苗。

②容器袋下部必须打孔 4个-5个。小孔直径1厘米左右,如不打孔通气透水,苗木多会窒息死亡。

③苗床容器袋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风,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薅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樟子松种植技术】

④育大前2年,由于苗小抗性差,还须培土防护,以免翌春苗木因生理干旱致死。在上冻前,把苗压倒,用土盖严,翌春苗木萌动及时撤土。撤土时间宁晚勿早。培土撤土时,注意防止损伤顶芽。

2.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

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樟子松种植技术】

①装、运、卸苗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②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③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樟子松种植技术】

专业造就品质,韵桐木业致力打造韵桐品牌,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木制品加工及安装团队,我们拥有标准化的加工厂和设计部,花园家俱、木屋凉亭、地板围栏、葡萄架、花架、廊架、景观花箱、花槽、 景观木桥,广告牌公园指示牌等.....园艺木制品, 不管你的工程量多大,我们上门来为您测量、设计、订做、安装一条龙为您服务。

篇四 樟子松种植技术
浅析樟子松的种植技术

浅析樟子松的种植技术

【摘要】樟子松是常绿乔木的树种,他耐干燥,实用性强,耐寒性也很强,能耐50摄氏度的低温且耐旱,根系发达,对土壤含水量高要求不严,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水分。防止泥石流,稳固沙土有很好的效果。是营造各种防护林、速生用林的重要树种。现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适宜东北植树造林的选择。据此,本文针对樟子松的养殖营造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研究

樟子松做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适应性强,喜爱光、又耐寒、且抗旱,幼苗不耐荫。虽深根性,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和积水地中生长不良。此树种喜爱偏酸性土壤。樟子松的人工林在“三北”地区均有分布,且长势良好。

1 圃地选择与做床

圃地应该选在通风性良好,土壤疏松、易于排泄、地势平整、肥沃的中性土壤,之前最好是豆科作物,风沙大的地区周围应设有防风林。圃地选定之后,应每亩施入草炭15m3、腐熟的圈肥3000kg,然后进行深翻、耙细和整平。之后做成宽1m,高10cm,长20m的南北床(南北床越冬后受太阳的辐射伤害比较小)。

2 播种前的准备

2.1 种子催芽

一般情况下培育樟子松移植苗下种量应在14-16kg亩(出苗数量30万株/亩)左右,应该在播种前5天进行一次曲种子处理。首先,将准备好的樟子松种子进行清洗,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达2个小时。等清洗干净后,将种子浸泡30-48小时。再浸泡好后,将种子均匀的摊放在席子上、每份厚度在10cm左右,在室内催芽,此时应注意保持种子的湿度。一般情况下发芽势力高的种子在48小时后便开始裂嘴,等有1/3的种子裂嘴便可播种。

2.2 其他准备工作,如25%除草醚4-5g/m2,遮荫稻草3捆/20m2(捆茎30-40cm),草绳42m/20m2,覆种细沙0.1m/20m2(风沙小的地区也可采用锯末代替),木钩6-8个/20m2,用在床面上来勾住草绳,一般用当年生且较细的杨插条浸泡后,剪成25cm的椴对折就做成木勾。木桩4个/20m2用来固定草绳,一般粗4cm,长30cm。

3 播种

播种一般选在5月初避开风雨的日子,以便于生产和作业。首先,按床的数量把种子分成等份,每床均一份,再将分好的樟子松种子均匀的播在床面上,覆沙(厚度0.5cm)、镇压。一定要注意沙子播的均匀一致,使得出苗整齐。然后,

篇五 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移栽管理

樟子松大苗移植管理技术

时间:2009-04-26

随着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增进城市绿化,抵抗自然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经过近几年的绿化实践,以小灌木为主的绿化功效明显低于常绿乔木,常绿乔木树种在美化城市环境、抵抗风沙、遮荫纳凉、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植常绿乔木、加强养护,可在短期内达到绿化效果,尽快改善城市的恶劣环境,造福于民。

【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大枝轮生,叶二针一束,球果卵圆形。喜光、喜干凉,能耐-25℃低温,在棕壤、淋溶褐土上生长最佳,酸性、中性及石灰岩母质的钙土均能生长,适应性强,是重要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樟子松不易生根,移栽不易成活,种植大苗相对于小苗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活后生长旺盛、保持良好树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该文针对樟子松大苗移植及管理阐述几点关键技术要点。

一.选树定形

城区街道种植大苗,必须树形优美、规格一致、无病虫害。起挖前一定要按规格、按数量在起苗前先行定株标号,对死枝、不良枝进行修剪,保证树形完美整齐一致。

二.起苗

【樟子松种植技术】

1. 准备工作

为保证所起苗木的土坨完整,起苗地不宜选择沙土或砾质土,要选择土层深厚、石砾少、肥力较好的壤土和中壤较为理想,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不易成坨,且操作困难,一般以土壤持水量45%~55%为宜。如遇山地苗,尽量避开圃地的大石块,以免散坨或偏坨。

2. 起苗

① 土坨规格起苗所带土坨的规格,依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土坨越大成活率越高,生长越旺盛,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② 起苗剪根依据所带土坨的大小,起苗时在土坨直径的外围先向下直挖20cm,然后斜向里挖,使土坨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呈陀螺状,遇直径大于1cm的根要用剪枝剪剪断,不要以工具铲或刨,以防散坨裂根。在起苗过程中禁止以用力推、扳、的方式拉断根起苗。 ③土坨捆绑土坨捆绑是为了保证起运过程的土坨完整,减少植株失水,提高成活率和适应性。当土坨挖至陀螺状底部还有少部分连接时,由一人用支杆顶住树干慢慢倾斜,另一人将土坨底部与土壤连接处铲断,再开始对土坨缠绕草绳。首先将草绳在苗木根茎部绕一圈并打结,留出30cm的绳头,然后以垂直于树干向外的方向在土坨圆周上均匀分布地缠绕,每缠一

圈过来在根茎处绕90度再缠一圈,视土坨大小如此缠绕4~8圈,再滚动土坨水平缠绕3~5圈,将绳头打结于根茎处。土坨的捆绑密度视土质和土坨体积而定,一般来说,质地较软的土壤可小些;土坨体积较大的应多缠草绳子,以免搬运过程中散坨。

3.运输

短运一般没问题,主要是长途运输应尽量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运输时间不要超过24h,否则会降低移植成活率。苗木装车时要按秩序排好,保护好树形,装车后要以草帘或蓬布遮荫。途中每隔3~4h喷1次水。在搬运苗木时小于3.5m的树由人工抬,3.5~5m的要用滑板车,5m以上的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用吊车上车。

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及栽后管理

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及栽后管理;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 Litv)别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常绿针叶乔木,树干通直,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80厘米,寿命一般150~200年,在我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西部,一般常见于阳坡上部、山脊顶部或分水岭。樟子松耐干旱、耐严寒,适应性强,是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因其冠形美丽,枝叶苍劲、挺拔,四季常青,生长迅速,已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1973年所植,现已16龄的樟子松,树高5.8米,胸径10厘米,最高年生长量可达40厘米以上。

乌鲁木齐市自1978年开始进行樟子松大树带土球移植上街工作,分别栽于人民市场、市委门前、“十月花坛”等地,现已成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成为我市绿化的先锋树种。

一、移植方式

樟子松1~2年生幼苗裸根移植较易成活,成活率可达90%以上。随着苗龄的增大,裸根移植成活率逐步下降。为保证成活,全部进行带土球移植,凡是土球完整或有轻度裂纹、松散的,成活率可达100%,生长良好,当年新梢生长可达30厘米左右。土球严重散碎的,大部分死亡。即使勉强成活,生长不良,新梢平均生长不超过4厘米,而土球全部破碎成为裸根的苗木,几乎全部死亡。确保土球直径大小及完整,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土球的大小,直接关系苗木根系保存多少。土球过大,根系保存越多,越易成活。但土球太大,给包扎、搬运带来困难;土球过小,根系保存太少,虽然易于装卸运输,栽植后也能成活,但生长不良,甚至抽出新梢后未展叶就形成顶芽,延长了缓苗期。土球大小一般是树干胸径的8~9倍。正确的包扎是减少土球损坏的重要环节。我处所移植的樟子松,全部采用粗草绳包扎。

二、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对樟子松成活及生长有一定影响。移植早,顶芽未萌动或刚萌动,运输中消耗自身营养物质少,成活率高,生长也正常。移植晚,顶芽生长,消耗自身营养多,无力继续

正常生长。此外,顶芽生长过长,幼嫩易折,影响以后冠形美观。因此,樟子松大树移植时间,春季宜早不宜迟;秋季可在休眠后进行。

三、栽植地点

凡栽植在阳光充足处,都生长健壮,年生长量可达15厘米以上,栽植后第二、三年均不显示明显的缓苗期。栽植于花荫下,当年生长可达15厘米,但第二年生长显著减缓,甚至处于生长停顿状态,第三年因光合作用弱,营养物质积累少,幼枝呈低垂状弯曲,植株逐渐趋于死亡。

樟子松极喜阳光,为确保樟子松生长健壮,在选择栽植地点时,一定要选择地势开阔、阳光充足的地方。

四、栽后管理

该树种不耐水湿,喜通透性好的土壤。栽植深度以刚刚覆盖土球为宜,不可过深。凡土球完整而栽植后逐渐死亡的樟子松,几乎全部因为栽植过深、根系腐烂而致。樟子松栽后易倒伏,应立支柱固定。一次灌足水,以后根据气候情况,15~20天浇一次水,灌溉后立即松土。新梢停止生长时期要控制浇水。栽植成活后,当年不可施肥,第二年可适当追肥,时间可选在高生长开始与高生长停止、粗生长开始两个时期(5月下旬,7月上旬)。(第一苗木站樟子松栽培种植技术专题)

肥水管理肥水管理是保障植株正常生长、抵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在移植成活后的1a中,在生长季节平均每2个月浇水1次。施肥时,高3.5m以下的植株采取盘供肥,1a施肥2~3次,以早春土壤解冻后、春梢旺长期和秋梢生长期供肥较好;对于高3.5m以上植株在成活后1~2a内可采取以上施肥方式,之后以根外追肥较合适,施肥工具可用机动喷雾器,在生长季每月喷施1次即可。

病虫害防治对绿化油松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治小治了”的原则,在生长季发现病虫害后,要及时组织用药防治。冬季树干要涂白或喷石硫合剂,消灭树干虫卵及蛹

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er. Mongolica獿itv)是原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在我国东北呼玛、漠河、根河和红花尔基一带的一个地理变种。因其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盐碱、生长快、树形美、材质好、抗风沙及造防护林时胁地小等优良特性及其广阔的生态适应性而很快受到干旱地区的广泛重视。现已在辽宁、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广为引种栽培, 成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优树树种和干旱沙区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由于, 樟子松幼苗易受病虫的侵害, 特别是受丝核菌(Rhizociots)和镰孢菌

(Fusariunsp) 的侵染而得苗木猝倒病[1], 其来势迅猛, 传播迅速, 3~5日内可导致幼苗大片死亡乃至全军覆没。同时其幼苗抗性较差, 对土壤和气候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 土壤酸碱度、盐分、环境温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樟子松幼苗的存活与正常生长。因此, 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樟子松的育苗造林技术, 是樟子松引种推广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 民勤沙生植物园经过连续4 a的努力, 先后从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小苗培育以及大苗的移栽造林等方进行试验研究, 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干旱沙区的樟子松育苗及造林实用技术。 1 实验地概况试验地设于地处102°58′E, 38°34′N, 海拔1 378 m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

缘的民勤西沙窝。民勤沙生植物园苗圃内。该区域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严寒, 夏季酷热, 昼夜温差大, 年均气温7.6℃, 极端低温-30.8℃, 极端高温40.0℃, 无霜期175 d; 降雨量小, 蒸发量大, 气候极度干燥, 年均降水量

113.2 mm, 年均蒸发量2 604.3 mm, 干燥度 5.1 , 最高达18.7, 相对湿度47%; 光热充足, 年均日照时数2 799.4 h, ≥10℃活动积温 3 036.4 ℃ ; 春季盛行西北风, 全年风沙日可达83 d, 2~5月最为频繁, 年均风速2.5 m/s, 最大风速达23.0 m/s; 土壤为碱性沙土, 沙层深厚, 肥力极差, 土壤含盐量0.146%, 有机质含量为0. 197 5%, 全氮0.007 9%, 全磷0.116%, pH值

8.32。潜水埋深15 m左右。

2 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2.1 圃地选择及苗床准备

2.1.1 圃地的选择干旱沙区土地主要靠地下水灌溉, 由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高, 一般地区土壤含盐量均在0.33%~2.16%, 长期漫灌导致土壤重度盐碱化, 易板结, 对樟子松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加之夏季沙区沙面温度很高, 樟子松幼苗根茎处易受高温灼伤, 并引起非侵染性苗木猝倒病。为减免上述多种制约因素, 播种育苗应选择盐碱化程度较低或无盐碱化、无感病植株残体的多年休闲地或原始风积沙地作圃地。

2.1.2 苗床准备播种育苗要采用平床, 床宽1.2 m, 床间距0.4 m。播前10~

15 d将完全腐熟的羊粪、尿素和磷肥按200∶1∶2的比例以 2 000 kg/667 m↑2施肥量, 结合整地深翻, 施入5~15 cm的土层内, 并和土壤混合均匀, 以防烧苗。平整床面后, 在播种前2周左右用质量分数0.2%的55%敌克松稀释液以1 300 kg/667 m2药量进行床面消毒。

2.2 播种

2.2.1 种子处理为保证出苗迅速整齐, 预防种芽腐烂型立枯病, 提高苗木质量, 需进行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2~3 d, 将种子用0.5%的KMnO4溶液浸种2 h进行消毒, 用清水冲洗 3~5次后, 置于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 于14:

00左右平铺于强光照射的水泥地上, 厚度约2 cm, 上面用50℃热水浸湿的麻袋覆盖进行催芽。催芽期间用40℃左右温水喷洒2~3次, 以保持种子湿度。约1~2 d后, 有50%以上的种子吐白即可播种, 也可将消毒后的种子与湿沙(手捏成团为限)按1∶3的比例混合, 堆放于阴凉处, 约经过5~7 d, 50 %以上的种子吐白即可播种。

2.2.2 播种技术

(1)播种期一般于4月下旬播种为宜。

(2)播种量千粒重>6.9 g, 发芽率60%~70%, 净度90%以上的种子, 播种量10

kg/667 m↑ 2为宜。

(3)播种深度沙土表层干湿变化迅速, 土壤湿度不易控制, 播种不易太浅, 要严格控制在2 cm左右为好。

(4)播种方法菌根菌可以抑制主要病原丝核菌的生存和繁殖, 并可促进樟子松的生长[2], 所以在播种时一定要接种菌根土, 即在播种沟内种子上下“双施”带菌森林土。为便于管理, 采用横床条播, 播幅10 cm, 行距15 cm。覆土后要稍加镇压, 使土壤和种子充分接触, 并利于保水保湿。【樟子松种植技术】

2.2.3 播种后及苗期管理

(1)浇水沙土通气透水性强, 保肥力差, 浇水后易干燥, 为充分保证樟子松萌发期间的水分需求, 出苗前每天上午10∶00~11∶00要持续喷水。樟子松幼苗脆嫩, 根茎处易受高温烧伤, 因此出苗后到苗木茎部完全木质化以前(7月中下旬)每天上午11∶00~16∶00要间断性喷水2~3次, 每次持续40~60 min, 即可有效地降低沙土表面温度, 使幼苗免遭高温危害, 又能满足樟子松幼苗速生期水分的供给, 促进樟子松的生长。幼苗完全木质化(7月下旬~9 月),

视情况每1~

2 d喷1次透水; 9~10月每7~10 d喷1次透水, 土壤冻结前灌1次封冻水。为避免土壤盐碱化, 防治盐害, 采用盐碱化程度较低或无盐碱化的深层潜水或承压水做为灌溉用水, 并采用喷灌技术。

(2)病虫害防治沙区鼠害严重, 播种后到出苗前, 已萌发或未萌发的种子很容易被老鼠食掉, 严重的可使场圃出苗率降低50%。因此, 出苗前要防治鼠害。一般采用扎塑料棚膜围栏或用防鼠药进行防治。猝倒病是樟子松幼苗期的主要病害, 在干旱沙区主要表现为猝倒型和立枯型两种症状。猝倒型病症于播种后

20~40 d出现, 立枯型于播种后60~100 d出现。在病发前期及病发期, 每周要用55%敌克松的0.2%稀释液喷撒1次, 发病后期每15~20 d防治1 次。

(3)除草追肥 6月份樟子松幼苗进入速生期, 为充分保证营养供给, 在5月下旬或6月初要追施混合肥料。将充分腐熟的羊粪和尿素(200∶1)的混合肥料以800

kg/667 m↑2的施肥量沟施于苗床内, 施肥后及时喷透水, 利于苗木根部吸收。秋季沟施1次羊粪和磷肥的混合肥料 , 保证翌春及时供给苗木养分, 为缓解杂草和樟子松幼苗争肥争水的矛盾, 在幼苗期生长期每月要除草1~2次。

(4)越冬管理干旱沙区冬季大风频繁, 寒冷、雪少、干燥, 苗木易抽干枯死, 必须于10月底从两床间取土, 均匀覆在苗床上, 厚度约20 cm。翌春于4月10日左右去土, 并及时喷水。 3 小苗培育

3.1 苗床小苗的培育苗床小苗经过1 a培育茎部已完全木质化, 根系比较发达, 两年生根系长达30 cm,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经可达6∶1, 苗木抗性增强, 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 仍要精细管理。4月中旬小苗开始萌动, 萌动前前要及时撤出覆土, 以防苗木生长受阻和土壤返浆期茎部腐烂。撒土后立即喷水, 并喷洒1次敌克松稀释液。5月中旬沟施1次有机肥, 并要及时喷透水。为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和新梢的木质化进程, 7月份要追施1次磷肥。高温期需喷水降温, 每15 d浇1次水, 定期防病除草。第2年冬季仍需土埋越冬。覆土厚度以高于小苗5~8 cm为宜, 翌春于4月上旬分两次撒土。

3.2 小苗的速培技术樟子松属阳性速生树种, 其高生长速度要比同龄云杉、侧柏、刺柏等针叶树种快, 但其速生期来得较迟, 年速生期较短, 一般在6~8 a以后才进入速生期, 年速生期约为1个月左右。因而小苗的年生长量不过9 cm[3]。塑料暖棚内3~5月份温度比棚外高

6.1~14.1℃ , 温度比棚外高29%~50%[5], 这种环境差异能有效地缩短樟子松小苗的培育期, 提高小苗的年生长量和换床定植成活率, 大大缩短了小苗的培育进程[3]。苗床上3年生的樟子松播种苗, 因密度太大而需要换床培育。在秋季樟子松停止生长后, 将小苗以20 cm×30 cm的株行距定植于塑料暖棚内, 并立即浇水, 每天通风2~3 h, 夜间暖棚上覆盖草帘防寒, 翌年5月中旬撤除棚膜, 并继续以草帘遮荫, 一周后给予全光照。每2个月浇水1次, 并配合施入有机肥, 每7~

10 d喷1次55%敌克松02%稀释液, 每半月松土除草1次 , 2年后出圃造林。

3.3 露地培育小苗技术为大面积造林工程育苗, 仅靠塑料暖棚培育苗木难满足生产需要的, 采用露地培育, 既可充分保证造林所需, 又可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管理方便, 采用宽1 m, 间距0.5 m的带状圃地, 将2~3年生的苗床小苗按15 cm×20 cm的密度定植并及时浇水, 以后每半月浇水1次, 定期防病除草。冬季土埋越冬。翌年4月中旬分两次撤土并浇水。3年后移苗造林。

4 樟子松大苗移植造林技术

4.1 宜林地选择及造林密度

4.1.1 造林地选择干旱沙区宜林地的主要特点是自然条件恶劣, 立地条件类型复杂, 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较低。造林地选择是樟子松造林的关键。5年生以上樟子松的抗旱、抗寒、耐盐

篇六 樟子松种植技术
浅析樟子松的种植技术

浅析樟子松的种植技术

【摘要】樟子松是常绿乔木的树种,他耐干燥,实用性强,耐寒性也很强,能耐50摄氏度的低温且耐旱,根系发达,对土壤含水量高要求不严,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水分。防止泥石流,稳固沙土有很好的效果。是营造各种防护林、速生用林的重要树种。现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适宜东北植树造林的选择。据此,本文针对樟子松的养殖营造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研究

樟子松做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适应性强,喜爱光、又耐寒、且抗旱,幼苗不耐荫。虽深根性,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和积水地中生长不良。此树种喜爱偏酸性土壤。樟子松的人工林在“三北”地区均有分布,且长势良好。

1 圃地选择与做床

圃地应该选在通风性良好,土壤疏松、易于排泄、地势平整、肥沃的中性土壤,之前最好是豆科作物,风沙大的地区周围应设有防风林。圃地选定之后,应每亩施入草炭15m3、腐熟的圈肥3000kg,然后进行深翻、耙细和整平。之后做成宽1m,高10cm,长20m的南北床(南北床越冬后受太阳的辐射伤害比较小)。

2 播种前的准备

2.1 种子催芽

一般情况下培育樟子松移植苗下种量应在14-16kg亩(出苗数量30万株/亩)左右,应该在播种前5天进行一次曲种子处理。首先,

篇七 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的种移植栽培技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樟子松的种移植栽培技术分析

作者:孙立山 王金影 韩艳平 李晓明 张连生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11期

摘 要:樟子松树是一种耐寒性非常好的植物,在-50℃左右的温度依然能够很好地生存,同时对水分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樟子松树的根系非常的发达,能够充分的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还能够起到固土和固沙的作用。樟子松树的生长周期比较短,非常适合培育苏生木材林,也是各种防护林中经常会种植的一种树。所以,大力发展樟子松树的种植和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森林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樟子松树;培育;种植

中图分类号:S791.25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们的国家,樟子松树主要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或是内蒙古等地,而且绝大部分的樟子松树都是生长在沙土地中的,因为樟子松树是一种喜光厌潮湿的植物,能够耐严寒,但是樟子松树的幼苗不适合在阴凉的环境下生长。樟子松树的根系非常发达,除了沼泽地之外的其他土质,樟子松树都能生长,而且还会生长的很好。所以,我们国家用樟子松树这种树种去进行造林的区域是非常多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着,这时候樟子松树的人工栽培技术就吸引了人民的注意。本文主要就是对樟子松树的人工培育技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1 对要造林的地域进行做床处理

通常来说,在进行樟子松树的种子培育之前,要考虑的就是造林地的位置,还要对这个地方进行做床处理,为以后的种植栽培做好基础工作,这样樟子松树的幼苗在这块地域能够很好地生长了。在选择造林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圃地的通风情况,一定要选择通风情况良好的地段,而且地势要相对平坦,这样就能够保持排水方便了,因为樟子松树是一种讨厌潮湿的植物,最好的圃地应该是那种比较松散肥沃而且是中性的土壤。如果有足够的条件,还可以在种植国豆类植物的土地上种植樟子松树,或是在种植国樟子松树之后的土地上在种植一茬豆类植物。此外,造林地如果是处在一个风沙比较大的环境中,一定要保证苗圃所在的地方有防风林,这样才能够保证樟子松树能够很好地成长起来。在确定好造林的位置之后,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对这片区域进行造床工作了。所谓的做床工作是对造林地带进行一定的整地、施肥处理,通常来说每667m2造林地需要施入3000kg左右的肥料、草炭等肥料,然后再进行耙细、深翻以及整平等工作,还要把床子造成是1m宽、20m长以及10cm高的南北床形式,这是因为樟子松树在幼苗期的时候是不能长期受到太阳直射的,如果长期处在一个被太阳直射的环境之下,樟子松树的幼苗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2 种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4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