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一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二
《苏州园林与古诗文》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三
《第21课苏州园林》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四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陈曦

(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2班 20092320203)

摘要:苏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一位位文人墨客、儒商巨贾来到苏州造园。而苏州丰富优质的造园材料和四季分明的怡人环境,又使得苏州成为得天独厚的造园佳地。故而陈从周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总之,苏州蕴山川之秀,钟天地之气,聚人材之盛,形而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蕴含哲理、充满诗意,是“诗情”——文人情怀的载体;移步换景,缩天地于尺寸,美景如画,充满了写意美,是“画意”之所在。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底蕴;文人情怀;诗意;画意

苏州闻名于世的名园有拙政园、耦园、狮子林、沧浪亭等等,每一座都有她自己的故事。正如沧浪亭是苏舜钦退官归隐之地,耦园、拙政园亦是沈秉成、王献臣的退官归隐之地;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文人政客、儒商巨贾纷纷构园于此,常住姑苏?韦庄有诗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姑苏,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吟哦歌颂之地,是儒商巨贾颐养天年的福地。苏州,古称吴,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河湖纵横,水网密布,风光旖旎,为造园的天然蓝本。随时都可以得泉引水,而有多产石料。太湖石,通灵剔透、姿态万千,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尧峰黄石,苍劲古拙、嶙峋入画,不入斧凿,古朴可爱,皆为叠山美石。而且,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沃野平畴,泽地沮洳,青林翠竹,四时皆备,得天独厚。苏州自古繁华,号称“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南旅往还,船乘不绝”,南北物资文化交流,促使苏州经济进一步繁荣,这为苏州造园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苏州文化兼容、开放、崇文、重艺。诗书的长期熏染,孕育了苏州高品位的艺术格调和审美风尚:陆墓金砖、苏绣、苏式家具、苏式盆景、苏州檀香扇……苏州艺匠叠出,高手如云:朱勔子孙、张涟父子、巧匠詹成、蒯“鲁班”、“国能”计成、姚承祖,乃至虎丘花农、香山艺人等群体……奠定了苏州园林精雅的艺术格调。

总而言之,苏州蕴山川之秀,钟天地之气,聚人材之盛,形而为立体的画、

无声的诗——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美,在于她所蕴含的浓厚的诗情与画意。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园林中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

苏州园林的诗意,首先在于苏州及造园主人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苏州的经济迅速发展,而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则为苏州民风由尚武向尚文转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当时的苏州,上层人士热衷于读书求功名,下层大众则是安居乐业,自两宋以来,苏州地区更是人文渊薮,文风鼎盛,号称文采风流为天下冠。在苏州园林里,一亭、一台、一榭,仿佛都可以看到姑苏吴文化的镌刻:那粉墙黛瓦、那蜿蜒曲径、那静水流深,无一不是温婉、深蕴的吴文化的缩影。而造园主人的文采风流、藏书画卷,则是游览苏州园林最应细细品味的“诗情”。无论是唐代大诗人皮日休还是陆龟蒙抑或是“清泉绝天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的苏舜钦,都是诗词歌赋、锦绣文采的文人骚客——其住宅必定不俗,如取自《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沧浪亭,如拙政园中取自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听雨楼,如“清风起兮池馆凉”的清风池馆,无一不是诗人精神寄托之所在、文人情怀之所现。而园林主人丰富的收藏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那镌于廊壁的碑刻,那悬于书房的书画,那带着古色的梨花桌椅……无一不透露着浓浓的诗意。而园林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耦园的主人,沈秉成丧妻、仕途失意,退官隐居姑苏,遇到了他此生的知己严永华。沈秉成酷爱藏书和诗文,严永华也爱写诗,两人便在仓街小新桥巷深处筑园,夫妻二人相偕成趣,“赌书消得泼茶香”。至今在耦园东院的墙上还刻着这位夫人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耦同偶之意,城通成之意,寓意二人同耕,佳偶天成,可见严永华之才。徜徉于耦园的方寸天地,看着吾爱亭、遥望着南北驳岸码头听橹楼,仿佛能想象沈氏夫妇当年是如何恩爱,把手同游,听橹弹琴。

苏州园林的诗情,在于苏州园林中无处不蕴含的老庄哲学与佛教思想。老庄好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主张雕琢复朴,而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符合老庄哲学“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致虚极,宁静笃”、“清静为天下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些老庄思想深深印入了园林主人的脑海中……耦园的

藤花舫,山阴廊侧,小巧玲珑,不失为初春紫藤入画、盛夏藤阴下午后小憩的绝妙场所,同时主人引庄子“不系之舟”的遐想,“无所求,饱食而遨游”,闲散自在之情油然而生;留园冠云台边的“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正是造园主人对老庄哲学的理解体现。值得细细品味的,还有其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它为苏州园林增添了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如原为菩提正宗寺后花园的狮子林,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狮子林中的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摩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又如留园的亦不二,取自《维摩经》:“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这些都与道家、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州园林的诗情,还在于苏州园林对唐代时期中隐思想的绝佳体现。白居易有诗《中隐》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苏州园林正是如此,造园主人筑园于或是城郊或是渡边,既不脱于人世,又免于身处丘樊的冷寂,在那有限的空间里悉心营建他们的壶中天地。单单以黛瓦高墙、繁树碧水,就将喧嚣就此隔绝园外。而那些风雅如自在处、闻木樨香轩、听雨楼、清风池馆的所在,更是使得园林主人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圃”,苏舜钦筑沧浪亭……这些园林都是以归隐为主题。苏州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朝与野的折中选择,文人政客们既能与友人把酒言欢、吟诗作乐,亦不必躲避时

政、断绝朝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便是这些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心灵境界的写照。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苏州园林之美,巧夺天工,宛如画卷,充满了“画意”。

苏州园林的占地面积较小,但却绝不影响这幅画卷上的内容,其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壶中自有风光,园中自有天地。在这个浓缩了自然山水的空间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一泓清泉蜿蜒便代河流溪涧,一座假山玲珑便胜险峰奇山。园内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达到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而园中亭台轩榭,都精雕细刻,匠心独运,无一重复。却又不露声色,绝看不出斧凿的痕迹,浑然天成,造园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在方寸的天地里运用到极致,让人叹为观止。园内庭台轩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观赏苏州园林,犹如观赏一副动人的山水画——“鸟啼花落屋本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苏州园林移步换景、处处洞天,绕水游览留园,就仿佛度过了一年四季:夏日在留园涵碧山房观赏荷花、摘莲子,中秋于闻木樨香轩折桂赏月,静听桂子落地的声音。而花木繁盛、亭台精美,又相映成趣。在荷风四面亭中观赏荷花,清香盈手、碧荷扑面;而站在远处看荷塘,又觉得一片浓碧浅红掩映着精致纤巧的亭子,清风徐来,莲叶轻摇,着实可爱。苏州园林小巧,故而匠心独具的造园艺人们不仅将四时之景、无限天地浓缩,还巧妙的运用各种手法,借景添景,虚实结合,增加了游览者的空间感受: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岸边叠石犬牙交错、绝不齐整,而静水流深又有高大的绿树、繁密的灌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掩映,使人觉得流水无边,蜿蜒不止;巧妙的将远处的景借为己用,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矗立的北寺塔仿佛也成了园中一景,为园林添色。

苏州园林的画意,在于其无处不似画,无处不入画,诗与画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苏州园林的花窗,处处精美,式样繁多,透过花窗,是一幅幅景致各异、

写意动人的画:或是雨打芭蕉或是雪欺枇杷,抑或是那屋外的一丛青竹随风摇曳,难怪有诗云“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江南多雨,才子多愁,于是游人就在这样一个下雨天漫步在苏州园林里,走到一扇花窗下,望着在雨的洗礼下青翠欲滴的蕉叶,听着雨打芭蕉万点愁。花窗里的雨打芭蕉是一幅画,看着雨打芭蕉凝起淡淡哀愁的你也是一幅画。坐在听雨楼里,倚楼听风雨,看着荷塘里枯萎的秋日残荷,不由秋上心头结成愁,恰恰是应了那句:“此时窗外,雨势渐大,雨打残荷,恰如天上愁怨,人间离愁。”而拙政园的门洞与方窗,又是与花窗异曲同工、匠人们智慧的另一体现。在拙政园的门洞里眺望荷塘景色,池中一一风荷举,岸边依依杨柳枝,尽收于圆圆的门洞里,而池中波光粼粼,映在门洞的青石上,光影斑驳,清风徐来,浮光跃金。而走廊边的一扇扇方窗则恰到好处的将廊边水景框于窗内,游人在走廊上漫步,眼前的画卷也在不断地更替。从审美与文学的角度而言,诗画是一体的,诗歌以其工笔细描或是粗描淡写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而苏州园林恰恰就是诗画完美结合的产物。留园明瑟楼下的方室因与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恰似一艘航船,故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句命名为“恰杭”,实在是诗与画、名和形的有机统一。宋陆游有诗云:“高高下下天成色,密密疏疏自在花”,而自在处的景色与诗意相同,故而借以为名。 苏州园林的画意,还在于其对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明丽与淡雅的巧妙结合。苏州园林的建筑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黑白为主,崇尚朴素淡雅,而花木则以植物的绿色为基调,点缀以花卉、果实的缤纷色彩。黑白二色,是道家最推崇的色彩。黑色是最深暗的色,庄重、高贵、超俗、沉静,是《易经》中的天色,所谓“天玄地黄”。白色是最明亮的色彩,轻快、朴素、纯洁,它也是道家所重视的,《淮南子.原道训》载“色者,自立而五色成矣”。道家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而无是最根本的,“无”就是道,按这一观点解释,白(无色)和五色应该是同统一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但无色是本原,五色与白(无色)相生、相和,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绘画荚学思想。古代园主多为文人墨客,造园思想深受绘画理论影响。苏州园林一直有文人造园的传统,他们的审美倾向直接决定了园林里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园林里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如果色彩过于复杂,势必不能统一,甚至有可能喧宾夺主,突出了个别建筑而破坏了园内的整体协调。在形式美的创造中,色彩比造型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五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 2

二、何为诗情画意 ................................................... 3

三、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 ..................................... 4

四、诗情画意的景观对现代造园意境美形成的影响 ....................... 5

结语 ............................................................... 6

参考文献 ........................................................... 6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及其对现代造园意境美的影响

张洁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08级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 本文从苏州园林由春秋时期到现代的形成过程,及其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四大特点,分析了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建造艺术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了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对现代造园意境美的影响。

关键词 意境美 苏州园林 造园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颙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璪在所著的《绘境》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成为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诱天下”的政策的激励下,苏州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远离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得以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271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艺术大总结的趋势。苏州经济继续繁荣,大批文人参与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巧手迭出。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开始强行驻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依然是传统与蜕变并有,而且大多以传统为主。根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苏州园林共有130出,著名的有耦园、怡园、退思园、曲园、听枫园等。

民国建立前后,在“三民主义”治国纲领和“自由、民主、博爱”等旗帜下,苏州城镇的公园也应运而生,如,苏州公园、亭林公园、吴江公园、虞山公园、太仓公园等。

解放以后,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若干传统古典园林,如双塔影园,木渎的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太仓南园等,直到20世纪,苏州园林尚存大中小园林、庭院169处。

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苏州传统私家园林一脉,又开始延续。

苏州园林的最大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

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二、何为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宋后逐渐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最主要的是:小巧而静雅。“小”指面积小,是在咫尺天地里再造乾坤,“芥子纳须弥”;“巧”是善于运用艺术手段分割空间,使之峰回路转,庭院深深,别有洞天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精”是精致,叠山理水,建筑陈设,花木配置,无一不精,表现出高超的营造技艺;“雅”指文化含量高,苏州园林是雅俗兼有,但以表现士大夫雅文化为主,融文学、戏剧、哲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艺术于一炉,积

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是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文化忧患心态的物化,寄托自我超越心绪的乐士,集中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理想境界的刻意追求。苏州园林一切景语接情语,需要细细品味。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进行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艺术。苏州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观,熔铸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三、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造园师,古典园林出于能诗善画的文人的目营心构,属于诗画艺术载体,中国的文学、艺术乃至传统习俗无不以含蓄为美,它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作为综合性艺术的古典园林;则是体现含蓄美的典范。

匾题和对联既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随处皆可“即景生情”。因此,园林内的重要建筑物上一般都悬挂匾和联,它们的文字点出了景观的精粹所在;同时,文字作者的借景抒情也感染游人从而激起它们的浮想联翩。优秀的匾、联作品尤其如此。苏州的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为“留听阁”。前者得之于周敦颐的“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李商隐“留的残荷听雨声”的诗意。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物镜虽同而意境则殊。

苏州园林处处洋溢着清香甘冽的书卷味,充满氤氲的文气和文人气息,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南宗文人山水画,似一首首隽永的山水田园诗。而苏州园林是其代表,徜徉园中,能感受到诗境、仙境、禅境和画境。陈从周以诗文境界品苏州名园:网师园若晏小山洞,清新不落套;留园秀色夺人,犹如梦窗词;拙政园中部,清空骚雅,如姜白石词风:沧浪亭蕴涵哲理,耐人涵咏,则具宋诗神韵;怡园仿佛清词,集萃式的传统词派的模拟„„苏州园林举目入画:拙政园远香堂北平台北望,是一幅平远山水画,室内一扇扇窗户构成一幅幅尺幅画;网师园琴室是峭壁山和摇曳的紫竹构成立体浮雕画;留园的花步小筑的古藤、石笋和壁上钱大昕题匾,组合成一幅款识的文人画„„不胜牧举。

大自然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般的大字典,艺术家们从中拣出片石勺水,在深切领悟自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美的规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在自然美中融进社会美,由此孕育并上升为容量极大、辐射力极广的审美意象,升华成“人化自然”。比如,苏州网师园的彩霞池蓝本是虎丘的白莲池,池面不值荷莲,池周建筑体量娇小,小小水面,象征渔夫活动的又有烟水,寄托回归江湖之情,彩霞池经东南角的引静桥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六
《关于园林的诗词》

苏园六纪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横塘-苏州古镇,宋、贺铸 青玉案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首

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苏州,沧浪亭取之意境。

陶渊明的住所意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稽康、白居易、柳宗元、倪云林、阮籍、文征明、李渔„„

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野,小隐隐于朝。

四大名石:

瑞云峰————苏州第十中学

冠云峰————苏州留园

玉玲珑————上海豫园

皱云峰————杭州西湖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太湖石:瘦、漏、透、皱。

文震亨《长物志》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计成《园冶》

高远、深远、平远,堆山叠石意境。

水底凿井,净化水体

宋,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之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不是惩戒而是尊重。

长倚玉人心自醉,年年岁岁乐于斯。

胧明春日照花枝,始是新承恩泽时。

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浣溪沙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瑞鹧鵠(古鸟)

胶胶扰几时休?一出山来不自由。

秋水观中山月夜,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

先(通去)自一身愁不了,

那堪愁上更添愁。

辛弃疾《青楼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行过处,

辨不出紫陌红尘。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断肠人。

赞会芳园 红楼梦第十一回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

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

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

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

绮穿林,倍添韵致。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四弱柳扶风。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寒塘度鹤影,冷月葬花魂。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女朱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

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歌德

凝固的音乐是建筑,流动的建筑是音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人类八种心理弱点

疑心病,寻赞许,争公平,至善狂,应该论,自封心,依赖性,内疚狂。

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由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打开这扇门,你将会感受生命由此而来的改变。

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尼罗河流域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为中心形成巴比伦文明,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七
《园林诗文》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八
《苏州园林》

优质课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设计教师: 张凤华

学 科: 中学语文

年 级: 初三年级

工作单位: 肇东市德昌中学校

指导教师: 张宪芝 张廷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学会欣赏园林之美,进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灿烂建筑文化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熟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能力目标:感悟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写说明文。

二、教学重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事物特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

四、教具: 多媒体

五、教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制作课件,以便课上帮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学生课前预习《苏州园林》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批注。

(二)新课导入:在我国园林艺术之中,苏州园林处处呈现着诗情画意,是我国园林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展示苏州园林幻灯片,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好情景)今天,我们随同叶圣陶老先生的妙笔去游览苏州园林。

(三)新课(要求学生默读,自主批注,整体感知)

让学生找出表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谈一谈对苏州园林的整体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评价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重点探究问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围绕这一特征分别介绍了园林的哪些景点,怎么介绍的?

(3)这在结构安排上运用的是哪种方式?

用图片视频来印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品读,体味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自由发言,小组交流,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点评。

教师引导追问

1.苏州园林的和谐美

文中的那些词体现出园林的和谐美?(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明确) 展示图片、视频来印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研读课文第三四五段,说说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古代宫殿及近代住房讲究对称美,而苏州园林崇尚自然美? 师提示:可从建筑的功能方面简答,如宫殿往往是皇权的象征,必须庄严,有威慑力,对称的设计往往代表着一种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而园林建筑,往往是人们休闲,养生的地方,崇尚自然,陶冶性情。设计者在规划时往往追求园林的自然之趣。)

3.苏州园林的层次之美。

重点赏析“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4.苏州园林的细节之美(角落美、色彩美等)

(品读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本文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 学生回答: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文中的“无论”、“总是”、“一切”“绝不”都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注重和谐的美学原则。

学生回答:

这幅图在栽种树木方面缺少画意,显得杂乱无章。

学生观点:

作者用了“绝不讲究对称”、“绝不雷同”、“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高低曲直任其自然”等语句,强调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体现“崇尚自然”的美学原理。

学生质疑:

为何宫殿设计往往“对称”,而园林设计却往往“不对称”? 生思考„„

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学生结合文中的介绍,对下列图片做出赏析)

(四)、学生感悟

以后在鉴赏园林时,可从整体是否和谐、设计是否自然、景致是否有层次等方面来赏识。另外看是否讲究图画美方面。

( 五)、总结:这篇文章以说明为主,适当地穿插了描写和议论,使苏州园林的特点说明的更具体明确,凸显了苏州园林美如画的特点和园林设计者的艺术匠心。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是以《初中语文课标》为依据,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视频播放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九
《苏州园林美文》

【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百度首页 | 登录 我的贴吧 我的俱乐部 我的空间 主页|空间装扮博客|写新文章相册|上传照片好友|找新朋友档案|留言板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吧内搜索 | 帮助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按作者搜索

百度贴吧 > 散怀山水吧 > 浏览贴子 吧主:松弦青桐

添加到搜藏 | 快速回复 贴吧投诉

桂林酒店在线预订最优惠桂林..

桂林山水旅游网是阳朔酒店价格最优惠的阳朔酒店在线预订网,提供五..

来百度推广散怀山水

共有14篇贴子

1 【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

作者:曹林娣 来源:《苏州日报》

散文家曹聚仁先生曾说:“苏州才是古老东方的典型,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瑰宝,创造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民族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也即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所说的“东方智慧”,成为“诗意地栖居”的文明实体。

苏州园林是具有“三绝诗书画”的士大夫们所“写”的“地上之文章”。中国的“士”,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正导源于士大夫的人格精神。

苏州园林主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陶铸,他们自觉地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汲汲于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网师园对联出句“曾三颜四”),有一套自律性的人生价值准则。

苏州园林将士人这种礼制观念物态化,住宅部分均取礼式建筑,建筑的大小、色彩、鸱吻的样式、门当户对、阀阅甚至门槛的高度等都严格按照帝制时代品级的规格。网师园砖刻家堂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神龛,反映了帝王专制时代的皇天合一观念。皇帝是人间的太阳,皇恩浩荡犹如阳光雨露(怡园“湛露堂”)。堪为人臣表率的文天祥,他的“正气凛然”碑竖立在狮子林,这个“正气”的核心却正是“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文天祥《正气歌》)。帝王专制时代,只有臣错,断无君过,成为士人的思维定势和自觉背负的十字架,因而,臣

下唯有退思补过(退思园)。艺圃主人姜埰,因敢于直谏,遭崇祯皇帝廷杖,几死,但始终嗜枣明志,以示白皮红心,忠君不二。其子为纪念父亲的“永怀嗜枣志“,在园内特筑“思嗜轩”。

尚古尊经为士大夫思维特征,沧浪亭里的“五百名贤”,都能“周还中规,折还中矩”(“周规”、“折矩”门宕砖额),恪守儒家的礼仪法度,因而为万民之师(“作之师”大匾),赢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止亭)之叹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终是士人崇高的追求。“天心资岳牧,世业重韦平”(网师园对联),对父子相继为宰相的韦、平两家称颂不已。政治清明出仕受禄(环秀山庄“有谷堂”),以汉贾琮式的“清能吏”为奋斗目标(网师园大厅额“清能早达”)。文王求姜尚、唐尧得舜、郭子仪拜寿、薛仁贵荣归等成为门楼砖雕的不倦主题。

儒道互补是中国士大夫们的常规心理,“外王”理想被现实粉碎以后,便信守起“内圣”之道。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尝到过仕途蹭蹬的痛苦、政治失意的苦闷,经历过“守道”和“附势”的心灵搏斗,他们大多带着心灵的累累伤痕,从官场遁入“城市山林”,所以,苏州园林犹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士人既渴望山中空气,又要享受“眄庭柯以怡颜”、“悦亲戚之情话”(狮子林“怡颜”“悦话”砖额)的人间欢乐,精神欲求和物质需求的矛盾,在园林里得到了完美解决:园林高高的围墙“隔尘”(怡园砖刻)、“遯窟”(怡园砖额),迹与豺狼远。可以在“归田园居”(拙政园东部园额)里“灌园鬻蔬”,“荷锸抱瓮,业种艺以供朝夕”,从事“拙者之为政”(拙政园)。或“春风事南亩”(艺圃),“自锄明月种梅花”(怡园“梅花厅事”额)。或夫妇偕隐,“握月担风好耦耕”(耦园),感到自由和脱俗(耦园“无俗韵轩”)。或沧浪濯水(沧浪亭),江湖垂钓(网师园),在清流中洗却世俗尘缁(网师园“濯缨水阁”),到山水间醉饮,将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立于酒(耦园“山水间”)。

士大夫标举养拙寡欲,容膝自安(半园、曲园、残粒园),横木之下,可以栖迟(网师园“可以栖迟”门额)。唯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松竹为友。在风日清朗之时,升乎高以观气象,俯乎渊以窥泳游,熙熙攘攘,中有自得,培养云水风度、松柏精神(留园、拥翠山庄、环秀山庄、听枫园、畅园);或娱老怡亲、寄傲养志(怡老园、怡园);或作尘外之想(祇园、弇州园、壶隐园、壶园),壶天自春,“只看花开落,不管人是非”(絸园堂联)。彻悟了人生:“往日繁华,烟云忽过,趁兹美景良辰,且安排剪竹寻泉,看花索句”(怡园联),什么“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留园“五峰仙馆”联),留与后人说短长,如今只在春秋佳日,“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环秀山庄联)。

士人们向往庄子“无功”、“无名”、“无己”的“逍遥”和“无待”,效法梁简文帝的“濠濮间想”(留园?濠濮亭),追踪庄、惠问答(“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台),企羡农耕社会乌托邦桃花源(“缘溪行”)。“逃禅”既是文人无奈的选择,也不失为养生之法。在方丈石室揣摩无量佛法、拈花禅境(沧浪亭“印心石屋”),“禅依不二门”(留园“亦不二”亭),去寻觅禅宗“无住、无执”境界,心游空寂,无挂无碍,获得“大自在”(留园“自在处”),在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领悟禅悦(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苏州园林在内涵意蕴上都浸透着中华文人的主体情致,优游倘佯其间,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

穿行于桃源阡陌,能感受到骚韵、禅味、玄理,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感慨隐忧。(曹林娣)

《苏州日报》

作者:松弦青桐2007-6-13 22:1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苍山烟云缀名园

作者:亚日 来源:《苏州日报》

苏州园林艺术以叠山理水的理念构造园林天地。在园林的亭台楼榭及厅堂馆阁中,典雅的陈设往往为园林建筑争辉不小。在园林的厅堂楼榭的墙壁和案几上,装设得最多的是大理石屏风,其中诸如有地屏、台屏及挂屏等等。浏览苏州各处园林,大理石的屏风应该说是比比皆是,大大小小,方方圆圆,这些红木或黄花梨木镶嵌的石屏风画面或如苍岭叠翠,或如云岚飘渺,或如溪流潺湲,一种大自然开阔骋目的意境扑面而来。

在苏州留园,各类大理石的屏风古色古香,让人感受其园林厅堂楼榭内的典雅和具有书卷气息的氛围。进入留园东部的五峰仙馆,这里的厅堂陈设中有一座大理石圆形地屏是园中一宝。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石,即五峰仙馆的大理石屏、冠云峰和冠云楼鱼化石。

五峰仙馆的这座大理石地屏取材于云南点苍山中大理石中精品。提起大理石,它因花纹美观绮丽,能幻化世间无穷景物而令人神往。因大理石产于云南大理点苍山,故名大理石或点苍石。早在唐代,大理石的观赏价值就已为人知。史称唐相李德裕素爱大理石,曾作诗赞曰:“蕴玉抱清晖,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自此之后的历代文人雅士都视大理石为珍萃,誉之为“天然石画”。

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是由较纯的石灰岩重结晶变质而成,由于富含多种有色矿物质,在各种合力的作用下呈条纹层、条带、团块排列,以致构成变幻莫测的图像。大理石的本色有白、灰、杂色三种,以洁白如雪为上;花纹则有黑(水墨花)、绿(春花)、褐黄(秋花)、灰、红赭色等,其中以水墨花最佳,春花次之、常见为秋花石。色以鲜润生动、浓淡相宜为上。最具观赏价值的是石中变化无穷的纹理。如花草禽兽之类,云树流泉之类以及层林叠翠的山峦等等。自然山水是最为常见的景致,也是大理石最具有特色的自然纹理。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北部西侧所置的一块大理石圆形地屏是园中一宝,此地屏石面的天然纹理如山岭逶迤,群峰簇拥,色彩也是淡褐、淡绿、淡灰以及鹅黄等多种相互融渗,形成了大理石中最具变化多姿的丰富色泽。应该说此彩色地屏的大理石比之单一色彩的黄、绿或灰

白等等类的大理石要稀有得多,这种五彩石质称之为大理石中的绝品。另外,此地屏的石面不仅硕大,而且其自然的纹理和色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雨霁图”。令人称奇的是左上方有一朦胧石晕,如云层中的月亮透散着淡淡的晕色。右上方有题,曰:“此石产于滇南点苍山,天然水墨图画。康节先生有句云‘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此石仿佛得之。平梁居士。”这座地屏将明月、清风与山水集中于一块石面,使人于观赏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明月清风的山岭中,一处云遮月掩的峰峦间,其无穷的意境令人遐思悠悠。(亚日)

《苏州日报》

作者:松弦青桐2007-6-13 22:12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白石词意水文章

作者:曹林娣 来源:《苏州日报》

“水贴亭林泊醉乡”,退思园在造景上做足水文章,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追求宁心养神的意境,韵味隽永。在园内,相对集中地将宋代词人姜夔的一首《念奴娇》词的意境融合进三处景点,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三处是:

水芗榭,额取姜词中的“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意。此榭悬挑水面,既可俯视水中倒影,又可下看游鱼。特别是在夏日,绿荫荷香,水波澄碧,水动风凉,令人尘襟一洗,邈然有出世之想。

菰雨生凉轩,取姜词“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句意。此轩背临荷池,早先时候周植荷花菰蒲,芦苇摇曳,轩南种芭蕉棕榈,夏秋季节,轩内凉风习习,荷香阵阵,这时已经有“冷香飞上诗句“的妙趣了,更何况阵雨突至或细雨淅淅之时,那荷叶、芦苇、芭蕉、棕榈都成了奏乐的琴键,充满了天籁之音。

闹红一舸,取姜词“闹红一舸,记来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荷花盛开的时候,几只鸳鸯在荷叶间嬉戏,美玉般的花朵,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此石舫似船非船,几块太湖石又似船边浪花,碧波半浸,列坐船中,清风徐来,耳闻水声潺潺,确有“意象幽闲,不类人境”之感。

为什么园主对姜夔的词特别青睐呢?我想这与姜夔词的情调有关。姜夔生活在南宋后期,一生未曾做官,过着清客游士生活,才华极高,却终身困顿,直至穷死江湖。死时“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生活给他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加上整个南宋后期,是个多重“伤痕”的时代。而任兰生为官一时,被弹劾,贬退回乡,心灵同样遭受伤害,心理也极不平衡,需要精神抚慰,“幽韵冷香”的姜词也可作为疗伤的一味良药。再说,

姜词善于将他心灵的“伤痕”通过“骚韵”“清空”的笔调出之,他精于审音度曲,继承周邦彦的传统,严格格律声韵,讲求锤字炼句,形式优美又不流于浮艳,词境浸染着一种寒冷的气氛,好用“冷色”字面,如“冷香”等,园主显然十分喜爱这种风格和韵味。所以用同一首词来命名三个景点。 (曹林娣)

《苏州日报》

作者:松弦青桐2007-6-13 22:1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补园扇情

作者:张岫云 来源:《苏州日报》

清光绪三年(1877年),吴县盐商张履谦以银价6500两购得东北街拙政园西部当时属汪硕甫的宅园,请名家设计,大加修葺,补残全缺,取名“补园”。1879年全家搬入,15年以后又请著名曲家、书法家俞粟庐书“补园记”,镌石安放在拜文揖沈之斋内。补园现和拙政园东、西部合成一体,仍名拙政园,习惯上把这一部分称为西部。

补园内山涧南假山上有圆形小亭名“笠亭”,山东南方临水有一扇状小轩名“与谁同坐轩”,分开看,没有什么特别,实际上,这是张履谦造园时精心策划、刻意安排的景观。

从波形廊南端观望笠亭和与谁同坐轩,可以发觉,笠亭的顶部恰好可以嵌入与谁同坐轩的屋顶,笠亭的锥形屋顶瓦楞好似一道道扇骨,宝顶形成柄端,与谁同坐轩的屋顶展开成扇面,两侧脊瓦为侧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倒悬的大折扇图形。当观察位置有变动时,它们又各自成为一把团扇、一把折扇的形状。

那么,张履谦为什么要对扇子情有独钟呢,这就要从张家的祖上说起。

张履谦的祖父原籍山东济南,是一个平民,工手艺、善制扇,还擅长书画,曾在济南城山东巡抚衙门附近摆扇摊为生。有一天,在做生意的时候受到衙役的欺凌,正好被巡抚的亲戚某公(一说即巡抚本人),从衙门里出来,路见不平,查问情由,呵退恶奴,也可能是早已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制扇人。见到他出售的扇面书画很有水平,大加赞赏竟然慷慨解囊,出银二百两资助。由此,张履谦的祖父开出一家扇店,因为得到官方人士支持,风雅之士连袂而来,再经辗转介绍,一时门庭若市,产业逐渐发展。几十年后,张氏不断扩大生意范围,业务涉及百货、钱庄信汇、盐场等行业,广拥商店,成为一方大贾。张氏店名“有容堂”,据说,就是清末刘鹗所著的《老残游记》第14回里所说的那个“有容堂”。

张履谦的父亲张肇培经营扇行和苏北盐场,其夫人原籍常州,故后来在常州、苏州定居。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篇十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

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  1.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

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造句略  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  (3)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  (4)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五、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

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课堂练习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选三位同学回答。  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复习《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找出两文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比较阅读,深化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延伸拓展,有助于课内知识的消化及能力转化。  [教学步骤]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  2.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二、比较阅读,加强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语文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最后科代表作总结发言。  明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选用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遍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  (3)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卢沟桥)桥长265米……”  (4)引用  “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5366.html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