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朱志奇梅花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篇一 山东朱志奇梅花
和朱志奇一起探秘如何让梅花过长江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修剪梅花应该掌握一个横、斜、曲、欹,古、苍、雅、疏,应该以这8个字为构形要点。才能具备形、神、气、韵,情、意、妙、巧多维空间造型艺术。

  【解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朱志奇的梅花造型设计讲究,既有别致的模样,又有苍古的意境,把莱州派造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南梅北移”至莱州,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盆景梅花见不得风雪,走不出温室。

  朱志奇尝试着训练梅花走出温室,发展北方园林用梅产业。

  这期间,他听说了“梅花院士”陈俊愉的大名。更听说他在北方把梅花驯化了,于是自己也搭了个棚子,一门心思驯化梅花。他并不知道,自己钱没少花,功夫也没少搭,可得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抗寒梅花。

  真正的抗寒梅花是怎么驯化的呢?陈俊愉用的是种子选育、“斯巴达”驯化的方法。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这个斯巴达驯化就是循序渐进,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钻那个空子,适当地改造它,它也勉强接受了。

  【解说】:梅花的斯巴达驯化就是一步步激发它的耐寒潜力,增加它的抗寒程度。这个驯化过程至少要四五年时间,才能有10度左右的提高。

  第一年,先保苗。种在北京的种子,能长出小苗的,就说明它有耐寒的潜质。这些小苗的根系比较浅,入冬前要进行埋土防寒保护。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我们就让梢朝南,这么埋过去,这样的话西北风这么过来,西北风过来的时候,它不会把它吹透,这样埋完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再把它扒出来。

  【解说】:第二年,练根。

  小苗长到第二年,秋天起不给它水肥。

  动物为了防寒,入冬前都要多吃多喝,让脂肪长厚一点。

  植物防寒要缺吃少喝的,通过干旱胁迫的方法,让根系自己去找水喝,这样根就长得长一点。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它在冻土层以下,它依然能吸收水分,地上散失的水分能补充上,它就不会受冻了。

  【解说】:第三年,练枝干。

  长到第三年的小苗水给得更少了,为的是防止细胞之间的水份结冰。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细胞之所以受冻,是因为它的胞间隙结冰,存水的话,0℃到-4℃就结冰。但是如果水分减少,含糖量增加的话,到-5℃它也不结冰。

【山东朱志奇梅花】

  【解说】:第四五年后,让它自然生长,冬天能挺过来的,就能抗住北京零下10几度的低温了。

  【采访】北京市中山公园高级工程师张黎霞:存活得挺好,而且每年都开花,花开得也非常多,而且还能结果,就已经充分地适应了北京的这种气候了。

  【解说】:北京驯化成功的梅花种子再种到吉林、新疆、黑龙江,又经过几年的驯化,也都有几株到十几株的梅花活了下来。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我们做了50多年的试验,逐步地迁移,梅花可以抗-37~38℃低温,就是在中国境内什么地方它都可以栽。

  【解说】:从长江流域至黑龙江,亚热带的乔木向北移出了2500公里,这在世界引种驯化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中国梅花因此拿到了国际登陆权,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登录权的花卉。有了这个登陆权,简单地说就是全世界的梅花和果梅怎么分类,怎么定级,都由中国说了算。这对于将来的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可一说到北方的梅花产业,陈俊愉就有些着急了。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那太少了,不成气候,要真正做成这个文章,成为一个影响大家,影响一个城市的花,那至少几千棵上万棵才行。

  【解说】:驯化成千上万的抗寒梅花,谈何容易。梅花树是出了名的长得慢, 驯化成功的梅花苗要长成手腕那么粗的园林用树,还得10几年。按这样的速度,北方园林用梅还得再等上20 年!

  【主持人】:20年,中国园林界可等不起。因为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为了早春能看上花,已经大量引进樱花了,樱花可是日本的国花。怎样才能让梅花尽快开到北方去呢?梅花院士琢磨着,“梅痴”也在琢磨着。这两个人碰了面,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解说】:2005年,在一次梅花研讨会上,朱志奇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偶象,他把满脑子问题向陈俊愉请教。陈俊愉被他的一片痴情打动了。就这样,一位院士与一位农民成了好朋友。

  2006年,89岁高龄的陈俊愉到了莱州朱志奇的梅花园。可看到了朱志奇驯化梅花的做法,他心里凉了半截。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这样的老路搬过来,要么给它搭个棚,那不算引种驯化了,那是保护地了。

  【解说】:老朱对梅花的驯化,并不是科学的斯巴达驯化,出来的梅花不是真正的抗寒梅花。陈俊愉并没有因此对老朱失望。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他自己有好东西,他不知道那个该叫什么名字,但是栽培技术是很高,这个各有所长吧,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农民配合。

  【解说】:有了梅花院士的指点,朱志奇的梅花驯化如鱼得水。

【山东朱志奇梅花】

  偶然的机会,老朱见到一批淘汰的大杏树要被砍了当柴烧,他突发奇想,让抗寒梅花开到大杏树上。老朱先在盆景梅花上进行了试验。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你看我这一棵树生长得很丰满,很苍老了,看起来好像是多少年的一个古桩,你知道什么秘密吗?实际我才培养了三年,三年的时间这个嫁接部位长得已经愈合得很丰满了,很顺和了,是吧?这一个点,这一个点,这一个点,你能看出它的愈合点来吗?外行人一般看不出来。

  【解说】:老朱的盆景梅花,之所以能做出横斜曲欹的意境,一个秘密的专利技术就是嫁接。

  用嫁接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梅花枝干的走向。而用杏树桩嫁接梅花,还能节省生产时间。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这个大杏树本身长了十几年,那要培养这么粗一棵梅花的话得50~80年。

  【解说】:老朱把要嫁接大杏树梅花的想法,告诉了陈俊愉。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梅、杏、樱、李、桃这些兄弟姊妹之间再嫁接可以的,它繁殖一个变十个,十个变一百,变成成千成万的,它出售,它推广。

  【解说】:成千上万的大树梅花,是陈俊愉所盼望的,更是北方园林急需的。北方抗寒梅花枝条,很快到了老朱手里。他先在几个大杏树的枝条上试了试,没成想,竟然接不活。

  得知情况的陈俊愉给老朱提了个醒。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这个树特殊,它已经是60多厘米粗,和一个老年人一样,应该很好地保护,让它恢复生机以后再嫁接,所以有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

  【解说】:大树经过移栽,先得养树,让它休养生息好了,再嫁接,成功的概率就高了。

  老朱眼巴巴地等着树养好了,就把自己在盆景嫁接上的十八般武艺都使了出来。先接芽,后接枝。

  从抗寒梅花枝上切一个小芽,按到大杏树枝上,这就是芽接。长上一个月,脸绿了,芽就活了,多余的杏树枝就剪掉。

  大树有些地方需要丰满一些,老朱也有招,双面马耳式的枝接。

  把梅花枝条两面都切成马耳朵形状,插到杏树枝上,一个梅花枝就接好了。

  老朱磨刀霍霍,左一小刀,右一小刀,两年多的功夫,大杏树就变成大梅花树了。

  杏树不怕冻,我国北方的杏树又很普遍。利用黑龙江、新疆的抗寒梅花枝条,老朱把大杏树嫁接梅花技术复制到北京,一大树一大树的梅花开了。

  再到吉林,黑龙江,花都开了。每年,老朱都能让4000多株大树梅花在北方盛开,经受了北方的寒彻骨,那些大树梅花也都开得格外香气扑鼻。

  【主持人】:历经一番寒彻骨,得来梅花扑鼻香。好的科研成果,与合适的推广技术嫁接,就能成就一个新的产业。其实,我国的一些科研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希望更多的生产者能够与他们联手,实现双赢。

上一页  [1] [2] 

篇二 山东朱志奇梅花
王廷英大骨鸡养殖:他怎样养殖野性强的庄河大骨鸡

  [科技苑]圈不住的大骨鸡(20130710)  

  【导视】:块头大,野性强,能偷菜,能上树,小小年纪就打架,长大以后了不得。这个难缠的主,究竟是谁?它从何而来?对于它,究竟应该怎么养?

  【节目文稿】:

圈不住的大骨鸡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去深山老林里探秘一个大个子鸡,据说,这家伙相当于两只乌鸡摞起来那么高。究竟是什么鸡,居然有这么大的块头,它身上都藏着哪些秘密呢?

  【解说】:这个跑的快 飞的高 又很难抓的鸡 正是咱们今天的主角——庄河大骨鸡。记者一来到这里,就碰见了惊心动魄的抓鸡场面。这批鸡该出栏了,不过这么漫山遍野的收鸡场面可不常见。既然大骨鸡这么难抓,干嘛不把它们养在有围栏的养殖场里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鸡根本圈不住。

  【采访】:

  记者:围不住它吗?

  辽宁省庄河市大骨鸡原种场董事长 王廷英:围不住,它就飞出去了,它们有许多都是蹲在那个屋脊上,树顶上,你想想围墙,和围栏能有多高,你再高,能有屋顶高,能有树上面,几米树高吗?

  【解说】:采用常规的围栏养殖,王廷英早就考虑过。一方面大骨鸡特别能飞,一跃而起,一飞就是几米高,一般的围栏根本没用,它们很轻松就能飞过去,另一方面,用围栏把大骨鸡围起来养也不合适,这家伙不光太野,气性还很大。

  【采访】辽宁省庄河市大骨鸡原种场董事长 王廷英:如果你就是采用圈养的方式,能产生什么后果,因为它野性比较足,这些鸡气性比较大,打不过的它没地方跑,它就气死了。

  【解说】:大骨鸡不仅能飞善跑,脾气还挺大,圈养是行不通的,只能散养。王就尝试着在村子里画了一片林地去养。

【山东朱志奇梅花】

  【采访】:

  王廷英:我们曾经在村落里养过,对周围老百姓损伤比较重,把那个菜地,庄稼地,甚至说把人家鹅和鸭都整死了。

  记者:鸡给鹅都能啄死啊?

  王廷英:哎,对。

  【解说】:大骨鸡能吃,一天需要吃掉三两的草料。它们不仅能吃嘴还馋,偏爱青绿饲料,经常跑到附近菜地偷菜,敢偷还能跑,就跟个土匪一样,王廷英可没少给附近居民的道歉。地上的草吃完了,它们甚至会跳起来吃树上的,它呆在村子里那就是个祸害。正是由于特点,王廷英索性就把大骨鸡赶到了野草丰富的深山老林去养。

  住进深山老林里的大骨鸡野性更强,抓是不好抓,记者要想仔细瞧瞧这大骨鸡的芳容,还得到原种场去。

  【采访】:

  王廷英:大骨鸡它属于体格高大,这个还没全部站起来,在国内这些地方品种当中很少能有,像它这样的鸡冠,鸡有五德吗说首戴冠者文也,它的毛比较亮丽,像不像书法家的好墨,泼墨的那种,你看,脊背的地方。

  记者:好凶啊,吓死我了。

  王廷英:它这种野性时不时的也表现出来。

  记者:真挺凶的。

  【解说】:庄河大骨鸡是响当当的辽宁省畜牧业的“四大名旦”之一,有两大一艳一美的说法。成年公鸡块头大,体重甚至能有13斤以上,母鸡下的蛋也大,蛋重在62~70克、艳是毛色艳丽,美是肉味鲜美。

  这大骨鸡的由来,据说要推到 200 多年前,当时在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山东寿光鸡和九斤黄鸡也跟着山东人一起来到了辽宁庄河,这些鸡通过和当地土鸡不断杂交,又经过老百姓多年选育,慢慢形成了庄河的特有品种——庄河大骨鸡(

  【解说】:小鸡雏都有爱啄癖的坏毛病。一般的小鸡雏,也就是互相戏耍着啄啄羽毛,啄啄尾巴,只要管理得当,减少应激反应,这种行为也造不成什么大碍。可是大骨鸡就不一样了,从小就个大,劲儿也大,只要觉得烦躁或者看谁不顺眼,就会打架,虽说还是小鸡,可是它们这一打,不打出个输赢不算完事。

  【采访】辽宁省庄河市大骨鸡原种场董事长 王廷英:尤其是见血了以后,这一口那一口,这么一啄,最终那鸡雏,它就不是说受伤,那种浅显的伤害,而是说致命的伤害,就是连命都没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5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