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建筑师

| 体育硕士 |

【www.guakaob.com--体育硕士】

篇一 开讲啦建筑师
开讲啦 王澍:叛逆的征途

  [开讲啦] 20130824 王澍 叛逆的征途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王澍是第一位获得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中国籍建筑师。他设计的作品与北京鸟巢体育馆、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齐名。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在大学期间就宣称“没有人可以教我”的叛逆青年。他总说:“我不是在建一个建筑,我是在建一个世界。”。本期视频将迎来这位中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家,他将以一个批判者的姿态和中国青年分享一场《叛逆的征途》,敬请关注。 (《开讲啦》 20130824)     王澍的获奖主要作品是宁波博物馆(wiki)。我们来看看这座建筑:     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第一层为整体,但从第二层开始,建筑开始分体并倾斜,形成山体形状。加上场馆北部的水域,整个建筑形似一条上岸的船。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宁波的地理形态和作为港口城市的特色。博物馆墙面通过两种方式装饰而成。第一种方式利用民间收集的上百万片明清砖瓦手工砌成瓦爿墙,体现了江南特色和节约理念。另一种方式利用竹条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环保理念。                 也许你不认识他,但你一定知道巴黎罗浮宫金字塔、北京鸟巢体育馆、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而他的设计正是与这些作品齐名。他就是第一位获得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 “普利兹克奖”的中国籍建筑师——王澍。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在大学期间就宣称“没有人可以教我”的叛逆青年。他总说:“我不是在建一个建筑,我是在建一个世界。” 8月24日周六晚23:30,CCTV1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迎来这位中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家,他将以一个批判者的姿态和中国青年分享一场《叛逆的征途》。     从三好学生到叛逆青年     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王澍看上去非常儒雅。演讲中他说到自己小时候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学生,曾被评为“西安市三好学生”。可这么标准的乖孩子是怎么开始叛逆呢?他的叛逆起源于大学时的一次校长训话而这个校长也是赫赫有名的钱钟书的弟弟钱钟韩。在那次训话中,校长钱钟韩重新定义了好学生的定义——敢向老师挑战的学生。校长说:“你们不要以为你们那些老师都多么得了不起,如果你提前三天对你所上的课做认真的准备,你在课堂上问三个问题就有可能让你的老师哑口无言,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正是这段话激发出王澍内心的叛逆劲儿,在之后的每一次课上发言,他都会通过自己课前自学去质疑老师,甚至在大二时就放话:“没有人能教我了!”王澍的狂妄一直持续到毕业论文写作,他选择批判中国建筑现状。由于王澍这种叛逆的态度,虽然他的论文得到导师的一致认可,但最后学术委员会却没有为他颁发学位证书。     也正是这个“没有学位”的毕业,导致了王澍“第二叛逆期”的到来:在所有建筑师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淘金时,他却选择在工地蛰伏十年,跟泥瓦匠同吃同住。他说“我一定要看清楚这工地上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但是很少学如何动手做事。”十年沉寂让他学到了很多,也观察到了很多。2000年出山便轰动整个建筑界,他从不用钢筋混凝土,一直坚持自己的砖瓦格局。这种纯粹的保持自己想法的建筑,在当今社会便成为了一种“叛逆”。  【开讲啦建筑师】  我更期待叛逆学生的出现     当有青年代表问到“ 现在你作为老师,如果遇到像你当初那样叛逆的学生,你会喜欢他们吗?”面对这个问题,王澍表示特别期盼这样的学生出现,但很遗憾,不容易碰到。但他也说:“现在这个时代想要真正叛逆出水平来是很难的。因为我的叛逆,成功把大时代和小时代的感觉结合进我的设计中,这才是真诚的批判精神。”     当有青年代表现场爆料王澍妻子就是他的初恋时,“总结帝”撒贝宁忍不住调侃:“在这个大家对感情不负责的年代,跟初恋结婚变成了一种叛逆。”面对观众提问“同为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作品,鸟巢,卢浮宫金字塔和悉尼歌剧院,你觉得哪一个最丑呢?”王澍的回答更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直呼“真的是很叛逆啊”!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叛逆青年”王澍的惊人语录,敬请关注8月24日本周六晚十一点半档《开讲啦》王澍——《叛逆的征途》。     王澍:妻子是我一辈子都要感谢的人,其实我一直觉得,应该是我们一起获奖。这块儿奖牌里面,有一半的内容应该就属于她的。     撒贝宁:为什么?     王澍:我原来是特别形而上的人,怎么样能够归于平淡,这个就是要拜我夫人她所赐,她就完全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举手投足完全是两个人的生活。我们甚至连朋友都很少,我们完全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二十多年吧。我其实很少有公共生活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很私密性的。     撒贝宁:您是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王澍:完全自己的一个世界,很少的朋友,偶尔见面大概这个样,所以特别。什么叫平淡?平淡不容易 ,平淡就带着寂寞,它孤独。你以为平淡就容易?平淡是最难的。     撒贝宁:平淡是最难的。我觉得其实对于今天王老师来讲,语言是建筑师的一种表达方式。我知道还有一种王老师特别擅长表达方式,王老师是一个建筑师,生活中也是个喜欢画画的人,我把这个小黑板交给您,此刻您最想送给我们现场所有年轻人的一幅图画会是什么?您画的这是一匹神马。其实很简单,这是一条路一个人和一个小亭子,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如此,你走在这条路上,完了你会找到你想休息的亭子,多待一会儿 。     撒贝宁:安放你的身体和灵魂。   【开讲啦建筑师】   【叛逆的征途】 开讲啦 演讲者:王澍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王澍。刚才小撒说到很多人不知道普利兹克奖,其实这个不奇怪,因为这个奖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呢,多少代的建筑师想得都得不到,最后居然被一个以叛逆著称,一直到今天几乎仍然工作和奋斗在这个体制之外的建筑师所获得,很多人都跌下了他的眼镜。所以说如果说在中国的建筑界,你要找一个人,说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以叛逆著称,而且一直叛逆到他的成年,我想我肯定是其中之一,而且比较突出。很多人说叛逆,你凭什么叛逆,青春期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就是叛逆。     青春期大家其实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你的那种活力。完了你面对的这个社会,有点不可知的这样一个状态;完了很多的成年人都在教训你,让你这样让你那样;完了你又不太反驳得过他们,但同时你隐隐地知道,他们好像也不完全是对的。就是那样的一种情绪,那么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是这样一个状态。     因为这个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不太正常,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你不可以想象我的,比如中学是什么样子的。我中学时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好到什么程度呢,从入校开始我就一直是班长、团支部书记、西安市市级三好学生。那么这样的一个好学生,怎么可能后来会变成如此叛逆的学生?     有一件小事儿和我后来特别有关系,我记得我当时在中学的时候有一堂课就是历史,在读历史课的同时我看两本书,一本叫《法国大革命史》,一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通史》。那两本史看完之后再看课本,那课本就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因为它太幼稚、太简单,历史被他们概括得几乎就变成了没有。我记得我上课的时候,我们那个老师是刚毕业的一个年轻老师,我坐在第一排,他就老有点狐疑。因为他讲的其实不多,发现那个学生拿着本在那写,写的内容好像远远超出他在课堂上所讲的。下课的时候他说能不能把你的笔记本给我,让我看看。我就给他看,他说能不能让我带回家去看看,我说行。第二次上历史课的时候,他就说,他说:“这个学生,将来一定是不得了的。”     我进大学,那时候是南京工学院。我刚一进大学,每个系选一个学生做学生代表 ,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听校长训话,我就是建筑系的学生代表,如果我不足够好的话 ,在那个年代是根本不可能被挑选去听校长训话的。我们的校长很有名当时 他是钱钟书先生的弟弟——钱钟韩,一个叛逆的校长。我记得印象很清楚,那次训话他的一个核心的话“什么是好学生 ”好学生就是那种敢向老师挑战的学生 。他说:“你们不要以为你们那些老师都多么的了不起,很多人就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提前三天对你所上的课做认真的准备,你在课堂上问三个问题就有可能让你的老师哑口无言,他就下不了台,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个对我的冲击很大,但是也让我很振奋,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来对地方了,大学这才是我想来的地方。   【开讲啦建筑师】   很多人后来问我说你大学学习你的秘诀是什么,我说很简单就是会自学。当钱钟韩校长说你要比老师备课更勤奋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我是很早就发现有一个好地方叫图书馆,完了我很早就进了图书馆,我开始看所有那些课堂上没有教过的东西。大学二年级,我当时就开始放话了,我说已经没有老师能教我了,因为他们讲的东西和我看的东西一对比,肤浅、幼稚、保守、陈旧就这八个字。当然我这样做其实确实引起我很多同学的紧张,我记得我夜里十二点钟睡觉,我睡在上铺,看出去我同寝室的同学拿着黑格尔的哲学史还坐在楼梯上在看,不睡觉,因为楼梯的灯还亮着。造成了一种压力,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再一次所谓的叛逆的时候,就是刚才说的我写了一篇重量级的文章叫做作《破碎背后的逻辑——中国当代建筑学的危机》。这篇文章从梁思成一直评到我当时的导师十几个先生。因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中国的这个学问是怎么做的,不痛不痒,所有的东西都是含含糊糊说两句。如果永远都这样不说下去的话,那我们肯定是这样,我们的水平停留在1930年代,确实是不会再变化了。所以我当时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没有人给我发表,其实我也没所谓,因为这篇文章是给自己写的。一个人如果说要有点牛气,就要这样。基本上我今天,一直到现在,我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只是把我1987年写的这篇文章,我所说的,我认为可能要发生的,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朝这个方向去走的。其实在那篇文章里,基本上说清楚了,但是怎么做出来,说完了是不算的。我为了实践我当时所说的,又花了二十五年来实践我所说的。     当然硕士毕业的那个事情大家可能有些人是知道的,硕士毕业的时候其实我完全可以用我前一篇文章作毕业论文,但是我写了另外一篇 ,因为我觉得还有些事情没说清楚。论文的题目叫《死屋手记》,其实对整个当时中国建筑界的现状,建筑教育的现状,包括我们自己那个学校的现状,一个影射。但是它的实质是对当时大家热衷地在追逐的西方现代建筑的基本观念的再认识和再批判。大家可能会知道,就是我这个论文第一轮全票通过了,但是在学术委员会表决的时候,他们取消了我的硕士学位,因为这个学生实在是太狂,所以他们没有给我学位。当然这个对我没有打击,我觉得我那时候已经书读到有一点点超脱。【开讲啦建筑师】    当然很多人的叛逆可能就是青年一段,而我好像时间更长。1992年春天到来,改革开放新的一轮开始了,遍地是钱,建筑师的好日子到了。就在这个时刻,我选择了退隐,因为我不想做很多东西来祸害这个世界。不幸被我言中,后来的十年里头,有无数的中国建筑师做了大量的东西,在祸害这个国家。他们摧毁了我们的文化,彻底让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巨大的面貌的改变。但是我想很少有人想过他们在干吗?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没有人这样子真正地认真地去想。我觉得我的憨笨这时候帮助了我,就是我想不清楚,我就不敢做了。所以那个十年里头。我做了一些小工程,改造老建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向工匠学习,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学校里没教过的。工人每天早晨八点上班,十二点下班。我从第一天开始我八点钟就站在现场,夜里十二点跟工人一起下班。我当时说我说我一定要看清楚这工地上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全部要看清楚。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是读书,但是很少学如何动手做事,这个特重要。我到后来,到今天为止我做任何东西底气十足是因为最低的那个底牌我都已经摸过了,我当然有底气。当然人有的时候会有一点恍惚,我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我说我一个研究生毕业整天跟一群外来务工人员坐在一起吃饭,好像这个社会阶层是不是混错。但我学到大量的东西,就在这个时候,为我后来1998年再出山,其实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后来很多人问我说,你有没有什么人生谏言来支撑你,其中一句话,我就说是叫“时刻准备着。”就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你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完了到2000年之后,突然就有人对我做的这种设计有兴趣了,就接二连三地有人开始来找我,而且都说这句话。我们想做一个现代建筑,但是一定要有中国的感觉,而且不是那种表面的。我们反复访问过,也许在中国只有你能做,你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到我第三个十年的时候,其实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艰难,第三个十年对我来说应该说是相当顺利。尽管在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比如说争辩,这是难免的。所以让大家接受一个建筑,完全颠覆性地改变并不容易。所以我形容一个好建筑的诞生是什么?就是你一开始有一个很纯粹的,带有理想一样的想法,完了你要像长征一样的经过很多的险阻,中间每一次都是有人想摧毁你、否定你,你必须能够做到百折不挠,而且要说服大家,最后走到终点。你还保持了你最初理想的那个纯度,没有半分的减损,甚至更加地坚硬,这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师。     所以我记得有一个很可爱的甲方,就我当时做宁波博物馆的时候,他说:“王老师你到底怎么想的,我们设计的这个地方,新的CBD(中心商务区),我们宁波人管它叫小曼哈顿,可是你用了这么脏的材料做了这样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放在这里,跟小曼哈顿的感觉完全不相称,你到底怎么想的?”我说:“这样说吧,我们实际上是想做一个新东西,这个设计传统里有没有?”他说:“没有。”我说:“现代建筑里头你见过这样的设计没有?”他说:“好像也没见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个全新的东西?”他说:“是的。”“全新的东西是不是大家都没有把握?”他说:“是的。”“那么在这一桌子没有把握的人当中谁最有把握?是不是我?”他说:“是的。”我说:“那你就得听我的。”当然后来很有意思,这个建筑建成之后,甲方总结最后大家的反响,对宁波博物馆的反响。他叫四满意:群众满意、专家满意、领导满意、我们满意、全都满意。但对我来说最感动的是我碰到很多的观众,会去一个博物馆短时间内去三次四次五次。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这个地方全部被拆光了,变成一个新城了,只有在这座建筑上我能够找到我过去生活的痕迹、     我是为此而来,我听了非常地感动,但是有的时候也非常地酸楚,这是这个时代稍微有一点良知的有一点认识的中国人,我想都会有类似的感觉。我记得我九十年代初做这个反叛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计算机,我没有想到这几乎像预言性质的,预言到今天计算机泛滥的年代建筑变得如此地干枯抽象和概念化,而我所主张的这条经验性的,以人的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建筑,反而变成了另类,变成了新探索。这时候你会意识到你真的是做了点事情,这个事情不仅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还甚至超越了中国文化的国界,它带有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与意义。但不管怎么样说,回顾整个我自己的这样一个人生历程,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内心非常地真诚。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坚持自己的内心,并努力地去实现它。
                                                                                                                             
                                            王澍     CCTV-1【开讲啦】演讲稿

篇二 开讲啦建筑师
开讲啦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开讲啦] 20140628 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设计了世界第一高楼八百米的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表示自己不想强调高度和力量,就设计了自然有曲线的“梦露大厦”。马岩松称当年经济困难,耶鲁大学主动为他加奖学金。做建筑不应该有名利的负担,但他坦言曾经有过一段不纯粹的时期。(《开讲啦》 20140628 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开讲啦马岩松演讲稿【开讲啦建筑师】

  我叫马岩松,我是个建筑师,我今天讲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我曾经被一个很重要的批评家问过一个问题,他说,未来将会是什么,当时我就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我给他一个答案呢,就是未来就是过去。
 
  大概是2006年吧,这时候我已经在北京工作,我们做了一个竞赛,这个竞赛在中国的一个大城市,竞赛要求建一个四百米的一个楼,然后政府的人说,虽然我们写的是400米,但是呢,你们可以来表达你们认为的一个高度,他这个话呢大家都明白了,就是他想要一个更高的,他要一个更高的楼,来表达这个城市的一个信心。结果呢,所有的建筑师都设计了一个高于400米的,高于400米,500米,600米,当时还没有迪拜这个800米的事儿,然后我当时就想,那我就来一个800米的吧。然后我跟政府汇报的第一句就是你想要一个世界第一高的楼吗?我们这是一个800米的,但是这个800米的楼呢,其实只有400米,但是它是两截,400米上去了然后又转下来,一共800米。等于是楼顶又回到了地面,然后我们就输了,不但输了,而且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没拿到设计费,就是他们生气了。生气呢,我觉得可能是这个,对这个玩笑有点接受不了,很多地方都想建超越盘,建一个更高的楼,用更高的楼代表他们的野心。可是现在时间又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上火星了,技术已经很发达,建一个高层建筑其实并不难,挑战不了技术,只是挑战钱,所以高层建筑就慢慢变成了权力和资本的一个纪念碑,所以这个时代呢,我觉得已经不是再去赞美权力和资本的时代了。都想建大楼,都想用高楼来代表他们的信心,来代表一个城市创造力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愚蠢,所以把这个玩笑当成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每一个对现实的批判,我都认为指向一个更好的未来。但这个未来呢,就永远不发生。
 
  每一次我们的提案都是输,直到我们做了一个竞赛,是在国外,我们赢了一个高层建筑的竞赛,这个项目在加拿大,在北美,大家都直到我们今天中国的城市都是在山寨北美,北美是高层建筑,是这种现代城市的故乡,我们在北美能设计一个房子,我就想能不能去,不去跟其他的楼一样,去抢这样的高度,力量,我设计一个自然的高层建筑,因为很多人说这个曲线像一个女人的曲线,然后加拿大管这个楼叫“梦露大厦”,然后我们就有一天收到一封信,就说你们入围了,这时候我觉得非常地习惯,因为入围之前,我们经常入围,但是我们确定他们不会选我们。第一因为我们是中国的,中国的建筑师,在北美设计一个房子,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第二,我觉得他们让我们入围,可能是看上我们的这个图,跟他们以前建造的这些高楼,都不一样。但是当建造的时候,可能所有人都该说,怎么建呀?结构是什么样?会不会花很多钱?但我还是去了,我一点也不紧张。我觉得,我觉得我就是抱着一种不会被选上这么一个心态去。不会被选上的心态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选上了,我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我会觉得他们看懂我了,我会觉得我可能谄媚他们了,为什么我的批判,我的玩笑,我对他们的刺激,还能被他们高兴地接受。所以那样的结果,可能对我来说更残酷的,我基本上已经习惯了不被接受的,不能建的这个状态。又过了两个月,他们最后决定要建我们这个楼了,我觉得他们疯了,但我又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们疯了,我只知道大部分人不会做这样的决定,我也为他们捏把汗,因为那时候我还基本上没怎么工作过,我也没建过什么房子。我想如果你们谁家想盖一房子,找一建筑师,至少这个人以前是盖过房子的吧,更何况是建一个城市地标。所以这件事突然让我有了信心,我觉得我好像也能建房子了。
 
  但我又有一点害怕,我觉得我批判,一个指向未来的建筑,怎么说盖就盖起来了,这个未来是不是,本来就不是未来啊。所以当这个高层建筑在北美开工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真正的未来是什么?山水城市,我认为是源于对未来的渴望,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是想建造一个有情感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这样的城市。我们现在呢,又是在这么一个阶段,就是生活在自己的臆想里面,你要问我具体的问题,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喜欢这种状态,让我越来越接近未来,我希望能跟未来有一个对话,谢谢!

  本周六晚22:30,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将迎来一位建筑界型男——马岩松。如果说王澍夺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中国人的骄傲,那么马岩松领衔的MAD所设计的加拿大梦露大厦获得世界最佳摩天大楼则是中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崛起。由此马岩松被称作“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在建筑圈也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建筑圈30岁以前成名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马岩松。”此次做客《开讲啦》,他将通过城市的变迁和建筑的变革告诉年轻人“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开讲啦建筑师】

  马岩松“冷酷”应对提问  撒贝宁现场“求饶” 

  在建筑界里,马岩松以个性鲜明和观点麻辣著称。此次在节目中也不例外,马岩松的出场并没有像别的嘉宾一样热情打招呼,始终保持淡淡的表情。主持人撒贝宁充满好奇一连问好几个问题,面对小撒的每个提问[来源:,马岩松竟然都只是酷酷地回答两个字“没有”“挺好”。小撒无比“尴尬”地说:“这个节目叫《开讲啦》,这是一个要说话的节目!” 马岩松淡淡地回复五个字:“我有准备了。”果然,马岩松的演讲妙语连珠,每一句话都态度鲜明,每一个故事都饱含哲理,引人深思。等到两人再次互动时,撒贝宁说:“原来你是能连续说出三个字以上的话的。”更在现场求饶:“接下来的时间我都要站在你身边,求你不要再折磨我了好吗?”

  谈如何应对甲方  马岩松表示“走了就走了”

  演讲中,马岩松讲起2006年,在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的一次国际建筑竞标中,他领衔的方案“梦露大厦”中标的故事,因为这个方案的成功他成为首个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开始享有国际声誉。提起这段光荣史,马岩松却很淡然,他说:“在那之前,我们参加了上百次的投标和竞赛,无一获选。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我觉得我就是抱着一种不会被选上的心态去参加。“主持人撒贝宁追问到:“那么一夜成名后,你有改变吗?”马岩松表示:“如果被选上,我会觉得他们看懂我了,之前是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开始对话的时候心态会改变,有些作品开始变得让我觉得不特别满意,变得有些商业化,不太纯粹,但这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面对过各种各样的甲方。对于“甲方”这个神一般的存在,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开讲啦》现场就有一位“曾经饱受甲方虐待”青年代表对着马岩松“哭诉”: ”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很多比较疯狂的甲方,很暴力性地强制性地修改我们的方案,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一向个性大胆的马岩松的回答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我从来也不强求这个东西,他走了就走了,如果他愿意实现这样的作品,那我就全力实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在做什么。”

  面对诸多城市争相建设“世界第一高楼”的现状,马岩松如何批判城市追求“高楼”?建筑界“男女不平等”?敬请期待6月28日(本周六)晚十点半档CCTV1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马岩松专场 :《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6月28日(周六)晚十点半档

        CCTV1《开讲啦》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6191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