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妄自菲薄

| 德国移民 |

【www.guakaob.com--德国移民】

篇一:《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答案

一 填空题

1 本文作者是 诸葛亮 ,字 孔明 ,号 卧龙 , 三国

时期 蜀 国杰出的 政治 家、 军事 家。

2 表,是古代 奏议 的一种,是古代向帝王上书 陈情言事 的一种

文体。

3 “师”是 军队 的意思,“出师”意即 出兵 。作者写这篇表文的目的

是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

此表是写给 后主刘禅 。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贫困,衰

败)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 )( 时 )4不懈于内( 懈怠 )

( 在朝廷 )5忠志之士( 忠诚 )( 有志向 )6盖追先帝之殊遇( 优待,

厚遇 )7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 听闻 )8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 遗留 )9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10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看不起自己)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

12以塞忠谏之路也( 阻塞 )( 进谏 )13陟罚臧否( 奖惩 )( 善恶 )

14若有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 犯科条法令 )15论其刑赏( 罚 )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 )( 治 )17志虑忠纯( 志向 )( 心思 )

1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 )( 给予 )19悉以咨之( 询问 )

20必能裨补阙漏( 弥补 )( 缺点 )( 疏漏 )21性行淑均( 善 )

( 平 )22晓畅军事( 通晓 )23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 疏远 )

2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崩溃、衰败 )25必能使行阵和睦( 指军队 )

26可计日而待也( 计算 )27躬耕于南阳( 亲自、亲身 )28臣本布衣( 平民 )

29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0猥自枉屈(辱,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32后值倾覆( 遇到、正赶上 )33夙夜忧叹

( 早晨 )34深入不毛( 苗 )35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

的马。钝,刀刃不锋利)36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37至于斟酌损益( 除去 )

( 兴办、增加 )38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怠慢、疏忽 )39以彰其咎

( 表明、显扬 )( 过失 )40以咨诹善道( 询问 )41察纳雅言( 正言 )

三 原文填空

1 表达了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的句

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 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的句子是

诚宜开张圣听

3 强调依法办事的句子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 在军政上用贤可带来良好局面的句子是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 指明在内政上用贤带来好处的句子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6 写对待“亲之信之”等人的好处的句子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 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品格高远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叙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 追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是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 写受命以来心情的句子是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 写出师的有利条件,表明战备工作就绪的句子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 写军事行动目标的句子是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 体现作者矛盾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 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原因的句子是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 成语“三顾茅庐”出自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6 表明诸葛亮深得先帝信任原因的句子是

先帝知臣谨慎

17 第一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由什么造成的

追先帝之殊遇

18 “开张圣听”的目的是出师表妄自菲薄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会造成的后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也

四 问答题

1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2 第一段作者分析形势的意图何在?

告诫刘禅创业艰难,并引起其深思。 3 在三、四段中,作者多次向后主荐贤,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他对刘氏父子怎样

的态度?

希望后主能重用贤臣,表现他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的态度。

4 对于第一段中“不宜妄自菲薄”一句,你是怎样看的?联系实际谈谈。

5 第五段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人要有自信,只有拥有自信,才会拥有未来,去实现美好理想。

用“先汉兴盛”和“后汉衰败”形成了对比,作用是鲜明深刻地 阐述了能否“亲贤臣,远小人”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原因。 6 第五段中所讲道理的依据是什么?

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 7 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 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厂矿事业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有 才能的人得以发挥其作用,党风才能清正,干部才能廉洁,有利于社会发展。 8 你认为“赏罚分明”的建议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有。现实生活中,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做到赏罚分明 只有真正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9 从诸葛亮荐贤的标准,你读出了什么?

首先重人品,其次重业务能力,而能力以先帝的评判为尺度, 考虑的全面、周到,既有利于蜀国社稷,有便于刘禅接受。

10 文章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有何目的?

从不利形势说起,既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 的感情,为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铺垫。

11 文中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这说明了诸葛亮怎样的心理?说说你的看法。

表现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耿耿中心和对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

12 “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之指什么?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14 “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 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突出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报答先帝的深恩。

16 诸葛亮眼中的刘备是怎样的人?

不耻下问,胸襟开阔,唯贤是用,至贤至德。

17 文中6、7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他们分别什么?作者回顾这些 刘备有远大的抱负,纳谏如流。

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白帝城托孤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 的艰难创业激励刘禅。 18 文中第八段中都归纳了哪几方面的责任?

先严于律己,说自己的责任,再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希望。 19 以“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称颂了先帝的什么品德?

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20 诸葛亮本为布衣,躬耕南阳,无意于功名利禄,后来为什么成为一代名相?

诸葛亮开始未遇明主,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后遇到明君, 为刘备重用,得以施展才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建树, 成为一代名相。

21 诸葛亮的忠君爱国爱民思想可谓高山仰止。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借鉴?

知恩图报 为人正直 大才大智 忠君爱国,要爱国、爱集体、爱自己的民族 2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的认识?

本文作者身为父辈,处于肩负托孤之责的特殊的地位,所写表文既是 臣下对君主,又是长辈对晚辈,措辞婉转,情辞恳切,规劝其莫为的, 实是己为的,鼓励其当做的,实是未做的。 23 本文中诸葛亮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有人认为,刘禅昏庸无

能,诸葛亮不该忠于后主,可取而代之,你是如何看待?

不可以。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智慧,更因为 他的忠心,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也不会那样做的。

24 本文出现的成语有哪些?请你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或俗语并写出相应的人

物及故事。

妄自菲薄 亲贤远佞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七星灯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空城计 25 在民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千余年来一直被中国人敬若神明。可是有人却认为,绝

顶聪明的诸葛亮,恰恰在识别人才上显得愚蠢,认为他有某些致命的弱点。你是怎样看待这

些说法的?

诸葛亮确实有用人不当之处,他用了不该重用的马谡,他对刘禅

26 “亲贤臣,远小人”是针对君主贤明政治而言的,对我们也有启示。我们在与人的交往

中,该接近什么样的人呢?

27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完成对联。

上联:为报恩鞠躬尽瘁

下联:沥肝胆知恩图报

【参考答案】

一 《望江南》 的愚忠,也使他大志不得申。 在我有困难时能给与支持,在我消沉时能给我以鼓励的朋友。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

肠断白蘋洲。

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渔家傲•秋思》

1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

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

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出师表妄自菲薄

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

长烟落日孤城闭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

千骑卷平冈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

亲射虎,看孙郎。或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

西北望,射天狼。 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出师表妄自菲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

出师表妄自菲薄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 《武陵春》

1 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

篇二:《《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

一、基础知识:【参看前一阶段下发复习材料】

1、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

3、词语积累[字音、字形、字义——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形变化等]

二、阅读理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文中加点词“开张”的意思是__;“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意思是定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皇宫中或丞相府中)有所不同。

2.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用原文填空)

3.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为忠善 的人。(用原文填空)

5.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

③故五月渡泸(所以) .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事(白帝城托孤)。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并以先辈创业的艰辛激励刘禅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整体感悟

2、用课文填空

⑴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⑶《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⑷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⑸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⑹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之间”。

⑺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师表》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⑻“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四川成都武侯祠前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志”可以解释为A志趣;B志向。请你在《出师表》中分别找出与之对应的内容。

A、 志趣:

B、志向:

4、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哪一条最主要?

开张圣听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最为重要,这是核心和前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祥、允之任也。

(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3)、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用原文回答)定,兵甲已足

(4)、出师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意功名的志趣,突出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流露尽忠刘氏父子的决心。

6、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下的具体表现。

7、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荐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8、出师的目的是什么?(用文段的话来回答)旧都

* 9、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内容分析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提出了三条建议。

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目的:

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为“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但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也不能成功。

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充分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事事以先帝之意为依托,不失人臣之礼,又无教训陛下之嫌,表达的体;流露出处处顾念先帝的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重托,以情打动刘禅。文中或表忠诚,或提建议,或表心愿,体现处处为刘禅着想,使之不能无动于衷。

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四、阅读课文5~7节:

一、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躬耕于南阳 B、„„败军之际 C、先帝不以„ D、苟全性命„ ....

达于汉阴 „„兵革之利 以俟夫观人风者„ 奉命于败军„ ....

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

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

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

三、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先帝的夙愿。

B、“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C、受命以来“作者分两步行动,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从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

D、本段以记叙为主,陈述作者的心愿,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

四、填空: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②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诚心诚意的邀请。

③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

④写出与“先帝比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 ⑥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⑧“出师“的战略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9) 诸葛亮出山时,正是东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⑩文中的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文章的作者是诸葛亮,体裁是表,它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的文体。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飞 就是这样的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12)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任人唯贤这一成语。

(13)“计日而待”与今天指日可待这一成语意义相近。

(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之间” 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5)作者在《出师表》中写了自己所受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内容默写出来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妄自菲薄

(16)“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三顾茅庐。

(1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

篇三:《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2、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17、不宜偏私(偏爱)18、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23、悉以咨之(咨询)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25、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7、举宠为督(推举)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33、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36、由是感激 (感动 奋发)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8、后值倾覆 (遇到)(兵败)39、尔来(那时)40、寄臣以大事(托付)41、夙夜忧叹(早,早晨)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44、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4

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49、以彰其咎 (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51、察纳雅言 (明察)(接受)(正言)52、临表涕零 (落泪)

二、一词多义:

(一)实词

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

(二)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 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 ⒁以彰其咎(来) 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在)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 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古今异义词:序号例句古义今义1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店铺开业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感谢5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6临表涕零眼泪鼻涕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

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篇四:《出师表中的名句》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中的名句

4、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05443.html